钱学森读后感

2022-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钱学森读后感

电影钱学森读后感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钱学森》。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生活待遇,回到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感人故事。

电影中处处表现出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他说:“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当时的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了导弹。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在美国是一个大学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

通过看电影,我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

当时

钱学森劝说好友友来投身研究原子弹时坚定地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在电影最后,夫人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中国有您,我们自豪;世界有您,我们骄傲!

第2篇:钱学森读后感 王珏

英雄的事迹 伟大的一生

—— 《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生动地记述了科学家钱学森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学习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挠和迫害,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技术领导职务,参加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领导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奖章,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当接到祖国的呼唤时,钱学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要回国,我的心在中国‛。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国,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钱学森的坎坷回国历程,足以证明,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正如他所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说过:‚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同事回忆说,当年,有一次作业点评,当谈到一位同学将第一宇宙速度的单位由‚公里/秒‛错写成‚米/秒‛时,钱老特别生气。我们从来没有看到钱老那么生气过。当时钱老将这个错误上升到对国家、民族责任心的高度。他说,‚你们是搞航天的,要记住‘下笔千钧’!‛钱学森的严谨,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钱学森心里惦念的,仍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他曾说:‚人才培养问题的确是当务之急。我觉得传递知识比较好办,而启发智力比较难,尚无科学的方法,还有待于思维科学的研究与成果……‛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钱学森总是将自身的思考,指向国家和人民的未来。

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一代科学大师已远走,可是他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品德与爱国情怀仍会激励与影响后人。

第3篇:看钱学森电影读后感

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带来一篇读后感铭文,请参考阅读;

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一篇电影的观后感,我想来想去,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

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我看的不太懂,但看我看到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是感动了我,特别是看到他在沙漠戈壁里的画面,那风吹起的沙子,连对面的人都看不见,看到那时侯的生活的艰苦,再想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是多麽的幸福,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钱学森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想想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多麽幸福,跟那时的钱学深爷爷相比,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还有他对父母老师的彬彬有礼,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令人景仰。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小学生我的任务只有好好学习,将来作为有用的人报效祖国,钱学深爷爷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之后,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默默地为祖国做着贡献,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爷爷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小学生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爱国,就是要努的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的将来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钱学深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来讲,我们的学习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要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责任

第4篇:观电影《钱学森》后感

上大学以来,电影看了不下百部,却从未想过写个观后感,可是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后,不得不拿起笔来写下对钱学森先生的崇敬之情。

《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4 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多个视角讲述了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人生,看完电影我的体会就是学有所成必为民族所用。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后,围绕着一批在美国留学的爱国有志之士回国效力之事,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同美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美国人怕钱学森回国后帮助新中国发展航空工业,正如片中美国军方给钱学森的评价,“一个钱学森,顶五个海军陆战师”。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他要离开令美国军方深感不安,百般阻挠。钱学森归国路上的曲折艰难,与美国特工斗智斗勇,他们网罗罪名对钱学森进行逮捕、软禁。而钱学森不惜被抓入狱,仍然坚定归国的信念,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同祖国联系,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和部署下最终促成他返回祖国。从美国人不放钱学森回国这点看,主要是怕他回国后帮助中国发展航空工业,在军事斗争中具备同美国抗衡的力量。外国势力的观点就是学有所成要为我所用。

钱学森归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为了民族的安全着想,他毅然决然地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钱学森,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

1 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很快建立了导弹武器研制系统。导弹与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掌握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能力。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导致世界格局被重新定义,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树立。钱学森率领老一辈航天人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信念,研制出我国的导弹武器系统,奠定了中国航天的基石,给我们后人树立了丰碑。中国航天人的观点就是学有所成要为民族所用。

通过观看电影,从他身上使我对“报效民族”这四个字的理解更加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一切为了民族复兴,为我们的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将永远被国人传颂。

2012年5月11日晚

2

第5篇: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之感,之想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钱学森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 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 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

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 ,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 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

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 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 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 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他做为一名爱国青年,为了祖国的建设放弃自己在美国的一切,在美国的淫威之下也没有底下中国人固有的不屈的头颅。而我们呢,我们不仅是一名中国人,我们还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准

军官,我们为了祖国的建设更应该放弃自己一时的私利,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国防事业中去。

钱学森,我们向您敬礼!

第6篇:钱学森观后感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

看过钱学森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老先生为了新中国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放弃了国外的平静、美好的生活,毅然决然的冒着重重危险和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为新中国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位元勋。

放眼现在,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牢记先辈的教诲,珍惜先辈们辛勤付出后的成果,不断塑造提升自我,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艰苦努力,在先辈的基础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民族的复兴之路,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放眼未来,国际日趋一体化,在世界越来越小的今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认识到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的重要性。培养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越来越变得尤为重要。这种自信,就要融入到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去,以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投入到美好生活的创造中去,再有有效地时间里面做出更加高效的事情,才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树立在世界最强民族之林。

学习强学森精神,不仅仅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他的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尤其是我们现在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除了学术上面的成就,当钱老先生面对国内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好青年,为自己精彩人生添砖加瓦!!

上一篇:万达集团运营模式下一篇:非油品配送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