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始终谨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避免出现崇洋媚外等现象的出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1:

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功能的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功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应当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也探讨了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从教师做起,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功能;教学改革

一、 引言

外语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首要的教学目标。国外的外语教育研究正在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进行各类外语教育改革。美国制订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in the 21st Century.国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标准》中,首先明确提出:语言与交际是人类活动的灵魂。《标准》将美国外语教学归纳为5个目标, 运用外语交际(communication),获得知识;体验多元文化(cultures):贯连其他学科,获得信息(connections)比较和洞察语言与文化特征(comparison);参加国内外多元社区(communities)。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目标中占首要地位。在城市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尚有很多困难,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则有更多层面须要深入探究。

二、 跨文化交际功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利的动机。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是在农村。农村信息技术不发达,学生很难接触到城市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的那些英语节目、英语电影、英语动画片之类的信息。这让学生很难感受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包括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都会表现出对跨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从跨文化的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英语中会有You are a lucky dog. He worked like a dog.而汉语中‘狗’一词一般用于贬义”,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如果教师能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大量跨文化知识,必然会激发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语言使用规则,学生不易理解。农村学生更倾向于将语法规则看做是语言运算公式,只会套用,出现例外就无法接受。而对此,农村英语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特殊记忆,不知道怎样解释。对于很多中式表达的不恰当和语用失误的解释更是难中之难。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知识加以解释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从跨文化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与美国人打招呼时说:“Have you had lunch?”是不合适的,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再如,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那么学生可能就觉得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就应该说:“It’s raining today, isn’t it?”而实际上,英国人在谈论天气时,总是包含人们对天气的评论。所以,打招呼时说:“It’s raining terribly hard today, isn’t it?”更为合适。这些例子,从语法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必须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来解释,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 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成功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正确的教学目的出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从跨文化传递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转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农村英语教师明确语法教学虽然重要,但它也只是为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打基础。只有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教学活动,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并以此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英语素质教育。

三、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功能的缺失

(一)课堂教学

现在的农村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仍习惯将语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没有把外语的教学,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传递。从教学目标来看,记忆语法规则,记忆固定用法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讲授方法来看,都是教师主讲的倾倒式传授,学生只能是记笔记和背诵;从课堂练习的形式来看,都是仿照课本内容做固定模式的对话练习,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学生仍然是依靠记忆在对话,而不是考虑交际语境在对话,书面练习几乎都是练习册讲解,完全没有交际的训练。在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只能将语言看做一系列的符号,不能将学到的语言与交际联系起来。课堂的对话教学内容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呆板的,学生只会做对话,但不会交际。在现实中,虽然学过几年英语,但学生该说英语的时候却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学生背诵的课文只像背台词,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体现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学习到有关英美文化的知识和跨文化知识,这种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课堂几乎是他们接触英语的最佳场所。因此,充分利用课堂传递跨文化知识,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搜集相关文化信息,融入课堂讲解。抛弃逐字逐句翻译的讲课模式,给学生呈现语境教学和启发式交际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的使用。教师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对话中的角色在该语境下应当说什么,应当怎样交际,这样的交际与中国文化中的交际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学习的是如何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而不是站在语境之外观看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

(二)课后作业

农村中学英语作业基本上是背单词、课文和做练习册,没有给学生提供练习语言的机会,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交际,所以练习语言的最佳方式必然也是模拟交际,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一定需要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因此,英语课的作业,不应当只局限于死记硬背的记忆和类似文字游戏的语法练习册。应当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语言的交际和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自主学习与积累。

虽然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料较城市学生少,但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选题的口语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给予点评,这样的开放式作业,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体会到文化的差异,体验到语言的实用性。这对农村的中学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尽量为教师提供读书、上网、交流及培训的条件和机会,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钻研如何将英语课堂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不断提升。

(三)考核方式

从农村中学英语的考核方式来看,题目过多地关注了语法规则的考查,对文化和交际的考查几乎没有,英语的考核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没有安排在考核范围内的知识,学生不会重视。因此,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必须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考核内容之一,这样教师才会重视,学生才会重视。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口语考试和书面考试,在口语考试中,可以设定若干选题,由学生抽签选择。让学生在某设定语境下分别进行与教师会话和学生之间自编对话,以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否顺利。与教师对话考查学生的随机交际能力,学生之间的自编对话考查学生对该语境的理解及在该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在书面考试中,可以给出不完整的对话让学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填空,也可以给出交际对话,让学改错或加以评论等。在考试中增加这类考查内容,一定会提高学生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正学习英语的目的,改进学习英语的方法。

四、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教学改革必定是从教师做起。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的调整,亦或是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对农村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必须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实现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前提。只有教师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文化敏感性,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文化信息,捕捉文化差异,合理设置交际语境和场景,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丰富教师的跨文化知识

教师的跨文化知识的储备是课堂跨文化知识讲解的基础保障。因此,农村中学应当尽力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的重大问题,创造条件让教师有充足的资料可以查阅。作为英语教师,跨文化知识的积累是无条件的。教师自身应当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定期到市区的书店购买图书,经常利用手机、互联网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等。多看英文原声电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英文电影体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看英文电影时,只有时刻保持着对异文化的敏感,才能够及时抓住文化差异的讯息。要不断地针对捕捉到的文化差异进行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解。经过长期的积累,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跨文化知识储备越多,对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跨文化信号越敏感,越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发挥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和发挥实现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功能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针对教学现状作出相应调整。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跨文化信息,教师能够准确掌握何时应当展开,何时可以安排学生活动以及怎样安排学生活动。教师的熏陶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对异国语言的差异与美的展现,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应当多找机会参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多与城市中学英语教师以及外教交流。多读书、多看英语电影、英语节目,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从电影中、文艺作品中体会不同的文化、体会语言的使用。多参加英语角活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运用英语口语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 结语

总之,农村中学应当重视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把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深刻剖析农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原因,从根本上改进教学。只有意识到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端和劣势,才能体会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农村英语教师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农村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任务。

参考文献: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and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高 伟

作者:尚艳辉 罗明江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2: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分析

摘 要: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始终谨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避免出现崇洋媚外等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本国文化,以一个宽容、积极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最终提高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引言

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文化教育的方法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努力探索中英两种语言手段,并有效地渗透到文化教学的各个项目、各个环节中去。

1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及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中学生从本国文化思维出发,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势必存在一定困难,

因而需要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恰当的灌输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向学生讲解英语国家的节日、礼仪、行为习惯等文化要素,会直接推动学生理解力的有效提升,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促使学生更加充分而全面地理解英语语言,进而为其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

语言的本质是一种交流工具,因而英语交流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客观反映,而人之间顺畅的交流有赖于交流者对对方文化背景的尊重与理解,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强化了中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进而使其初步具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对其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实施文化意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使得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方法更有针对性、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在实施文化意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平等原则。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每种文化皆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在修习另一种文化时,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 不管这个民族如何,是大是小、是强是弱,其文化是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的,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

2.2交际原则。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交际功能。所以,在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同时,我们应注重语言的这个基本特点,特别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两个民族的人们在交际中各自不同的习惯和方式。

2.3同步原则。

这里所说的同步原则是指在利用英语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时应与课本的内容保持一致。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几节课的时间内解决这诸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个单位课时里全用来讲解文化的差异性,这是不现实的。具体来说,是指我们的课本内容包含或牵系到两种文化某一个方面的差异时,把这一方面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介绍给学生。 当然,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越多越好、越广越好、越深越好,这就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条件及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

2.4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兴趣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引发学生对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从课文知识导入文化知识的前提和过程以及生动设计文化知识的交际实践和环境。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有趣的交际环境之中,从而产生和保持对它的兴趣,并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得到实践和锻炼。

3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3.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材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由于教学进度与安排的关系,大多数教师会选择语法知识点多的文本进行讲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更多的文化知识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顾及教材中安排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具体来说,就是把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出背后的文化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从而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活动,把中学英语教学标准中提到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在英语词汇方面,中国最具权力、吉祥和神圣的象征就是龙,甚至可以说龙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但是,龙在西方的圣经当中却被定义为罪恶的象征、凶物的象征。因此,“亚洲四小龙”在英美的报刊当中就被翻译成“Four tigers of Asia”,这也是为什么不会被翻译成“Four dragons of Asia”的原因。这些渗透了文化背景的词汇教学,实际上既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熟记这些词语,比单纯地背字母记单词要简单很多。在学习Unit6中关于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关于国家历史、人口、地理、社会习俗、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我国的基本情况做对比,使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利用课内外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内外活动为我们培养跨文化意识提供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平台。课外活动包括成立研讨会、组织英文演讲比赛、听英语广播或看英语节目等。开展这些课外活动,都可以在无形中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把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学生学英语的日常活动中。

3.3借助考试引领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

考试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现阶段中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很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易混淆的英文文化知识放入考题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考前对英语的文化知识有足够的重视,也可以达到有意识地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语法教学是最困难的部分。但我们若能把跨文化教育与语法教学结合起来,就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结束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理解并运用英语的有效手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及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支撑,基于此,中学学校及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重视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增加英语国家风土人情、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介绍与讲解,同时通过实施有效对策,实现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琳娟.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校园英语,2016(36):105.

[2] 田慧敏.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6(12):139.

[3] 杨银.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中学課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8.

[4] 沈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5(22):206.

[5] 王璇.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29):80.

作者:罗静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3:

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图像介入

摘 要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转型的大环境下,在职教师培训也朝着数字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方向发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日益受到关注,而图像是其中最为强大的符号资源。本文正是基于文化的图像性特征,从图像介入的概念和背景分析谈起,探讨了图像介入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框架的构建以及实践方式的分析,揭示出图像介入跨文化培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有效提高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质量,引领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图像介入 农村英语教师 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意识

许多英语教师都意识到,英语教学除了培养语言能力之外还应推动和促进学生习得跨文化能力的进程。实际上,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从理论和教学的角度对跨文化能力进行了研究,但极少量的论文涉及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李文娟针对上海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跨文化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但她主要关注的是广义的跨文化意识培训,忽视了受训人员作为教师的特殊职业需求。而“国培计划”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中小学师资培训,并没有为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向受训教师提供实用、有效、贴近课堂实际的跨文化培训呢?本文立足于此,探索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转型的大环境下,通过图像介入改善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质量,以帮助他们在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时能够成功地开展跨文化能力的教学。

一、图像介入的界定及其背景

图像介入指的是图像作为统一的符号资源介入某项实践活动并促进该项活动的完成。而图像对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介入则是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把具有文化典型性的图像运用到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当中去,用图像营造文化氛围、构建文化意义、传递文化信息,发挥语言与图像协同、强化、互补的优势[2],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得益彰,以有效地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教学的意识。

农村英语教师在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符号学意义。他们面对的英语教学的生态往往是最差的,可能永远不会有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跨文化交际对于他们最多只意味着通过多种媒体,如书籍、杂志、报纸、电影、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等与其他文化进行间接的互动[3]。因此,他们在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量、最频繁也最具实质性的挑战是如何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图像介入为此提供了一种方案,它也是社会发展提供的一种选择。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表征已从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了以图像为中心,而且图像跨越了文字时间、空间以及文化间传播的局限,能够实现跨文化的直接交流,成为人们接触异国文化最主要的媒介。这些无疑提升了图像作为表义系统的功能,为其介入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创造了条件。

二、图像介入的理路

图像介入跨文化培训是基于图像的社会符号学意义的,因为图像也是一种表义系统,能够同语言共同实现社会意义。而且认识他者文化,图像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与语言协同互补,表达意义。

1.多模态教学的发展

当今的课堂教学日益强调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的选择和协同促进意义的构建和表达,以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不难发现,当今的英语教材已是典型的图文混合的多模态语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以及网络课程的建设使得文化以图像为载体更加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课堂上,拓展了意义表达的方式,促进了教师角色及其教学内容的多元化[4],影响着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学中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更为全面的感悟并引发认知上的突破[5]。此外,多模态环境下的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6],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7]。可以说,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图像成为强大的符号资源介入课堂成为趋势。

2.文化的图像化传承

人类最早对生活、思想和情绪的表达是通过创造图像来实现的。比如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图腾,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早期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携带了某种典型的文化信息,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全世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都可以通过这些图像来获得相似的看法和相近的感受,而且考古学家更能通过图像与文字的互文性考察,从中解读出一个部落、氏族或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文化意识。因此,典型的图像就是一种标志和象征,将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锁定并稳定地传承下来。这为通过图像认识和理解他者文化奠定了基础,而图像时代则恰好彰显了这种意义的表达。

三、图像介入的框架

图像介入为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提供了可能,但它必须要有务实的内容和目标。Trandis认为,跨文化培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跨文化交际培训,如比较文化差异性,了解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的普遍性,以及开拓文化维度和层次性;二是针对目标文化或行业的具体跨文化培训,如医疗卫生领域的跨文化交际[8]。这意味着,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既要有基础性,即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又要有专业性,即跨文化教学意识的培养。其中,基础性体现在“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9],而专业性表现为“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9]。通常,敏感度有四个层次:感知文化特征、识别文化差异、理性分析和接受、文化移情和融入,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对他方文化形成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自觉性是一种语用顺应行为,基于对文化差异的动态理解适时调整语言选择和语用策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从而树立这样的跨文化教学意识:语言和文化可以以一种整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语言形式与其文化内涵不可分离,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应该与相应的文化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可以形成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框架。

四、图像介入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分析

图像介入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就是通过跨文化意识培训帮助教师形成一种双向的视角,达到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理解的科学性,从而将这种意识投射到语言教学中去,实现语言处理的恰当性和得体性。

1.以图感知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个内容庞杂的概念,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文化事实、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而图像所具有的迹象性、相似性和象征性三个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文化事实和行为模式,再通过对行为模式的分析揭示出其中隐含的价值观念。比如文化图像能充分展示异文化中最生活的一面,如食品、时尚、节日和民俗,而且图像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避免了陌生术语的使用和意义提取时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可以实现不同受教育群体,如文盲和文人之间的信息共享。但图像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能够将异文化的特征充分展示出来,比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好莱坞电影及乡村生活等。这就是跨文化差异敏感性的第一层次,能识别表层的文化特征。不过,在展示文化特征的同时,要将图像与英语词汇结合起来,不通过汉语对等词在概念和语言形式之间形成直接的关联,以利于文化概念的形成和词汇的深度习得。

2.以图识别文化差异

跨文化敏感性的第二层次是识别文化差异,这需要跨文化的比较。通常,识别表层的文化特征并不难,难的是对隐性文化差异的理解。比如“dragon”和“龙”是对等词,容易让学习者迁移该词已有的文化内涵,而实际上二者在图像表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龙常被认为是凶残之物,隐喻为性情暴躁者,而在中国,龙给人吉祥之感,常隐喻为天子与才俊。因此,翻译对等词使得中国人无法从欧美的影视图像中感知中国龙的形象,也使西方对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一文化感到困惑,而图像的介入正好可以发挥去蔽的作用。此外,图像也能够很直观地勾勒出中西文化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的差异,比如表达个人观点时的曲与直、人际关系中的集体性与个体性、权势距离的远与近等。图像的形象性与趣味性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快地理解并有效地存储在记忆中。但这类图像的缺点在于过度概括,容易导致思维定势和文化偏见,忽视文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需要进入跨文化敏感性的第三个层次:理性分析和接受。

3.以图促进文化理解与接受

理性分析和接受是指批判性地看待他者和我者文化,并非一味地否定或接受。因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相对落后,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容易出现弱势效应。在以图展示西方文化的时候也往往倾向于主流、光鲜的一面,易于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和向往,出现本土文化失语症。而单从概念和术语上进行阐释又容易导致模糊性。因而图像介入跨文化培训要树立文化批判意识,不仅要呈现西方文化所谓高大上的一面,更应该呈现其日常生活的一面,不仅有英美发达国家的图像,也要有亚非拉等其他国家的典型图像,这有利于摈弃文化偏见、培养文化平等意识。通过图像文化的视觉冲击激发一种思考和反省,从而超越本族语文化的束缚,培养灵活、开放、多元的视野,能根据不同文化情境选用准确、恰当的交流方式[10],为语言的选择提供心理和行为上的准备。

4.以图展示文化移情和融入

文化移情和融入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指的是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能力,这种能力没有在异文化里的长期生活体验是很难形成的。但作为跨文化培训,图像介入能有效地帮助受训教师形成概念基础,有心理上的倾向和知识上的储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华人故事”电视节目所展现出来的优秀华人融入西方文化的过程。不同于静态图像,视像更能把文化接触、碰撞、认识、理解、融入的全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链条展示出来,使受训教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文化移情与融入。比如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创造的《英文方块字》和作曲家谭盾创作的歌剧《秦始皇》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中,英文方块字创造了英语的东方书写文化,而歌剧《秦始皇》则创造性地运用特有的东方文化元素表现西方文化主题,二者都不是“1+1=2”的文化拼图,而是“1+1=1”的文化融合。

5.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投射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图像介入,能够比较直观地帮助受训教师实现认知思辨上的跨文化转换,超越已有文化概念上的范畴局限,从而不通过直接的文化体验与冲突达到对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事、物比较科学的理解,形成一定的文化平等意识、文化多元意识、文化批判意识、文化包容意识以及文化融合意识等。而此举的最终目的则是将这种跨文化的投射和超越的意识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开发网络和教材的图像资源,为语言学习创造生动、有趣、立体的文化语境,使语词的形式与文化内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英语教材中多模态语篇的出现和教育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词语的意义不再孤立地出现在单词表中,而是借助于图像更加动态地与语境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词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匹配,作为一个整体打包习得。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投资,而且为多元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

随着数字课程、网络课程的发展,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这给在职教师的培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当今中学英语教材日益呈现出图文混合的语篇,英语课堂也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些改变着目的语语言输入的语境,由此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变革。而图像介入为此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可以说,本文的研究更多的是启示性的,以促进教师对多元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思考,并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文娟.农村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2] 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3] 周毅,等.跨文化能力与中国英语教学[A].227,金立贤,Martin Cortazzi(编).中国学生的学习文化研究:技巧、意识和跨文化适应[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郭万群.论间性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与研究——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5] 于广.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探析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6] 王梅.多模态与多元文化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2(1).

[7] 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5).

[8] 周婕,张卫东.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J].教学研究,2009(3).

[9] 陈琳,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叶洪.后现代批判视域下跨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新理路——澳大利亚国家级课题组对跨文化“第三空间”的探索与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

[作者:廖百秋(1976-),男,四川通江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汤红娟(1966-),女,四川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廖百秋 汤红娟

上一篇:公司宣传工作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国土办公室工作总结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