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传统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设计研究

摘要:自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以来,农村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入,传统农村文化逐渐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新时期农村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了新的文化需求和特点。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仍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建设,距离全面小康社会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并在杭州市临安区试点中发现了文化和礼堂活动。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应运而生,它为重构农村公共空间、探寻农村文化价值、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开发出来一条新的道路。文章首先通过研究浙江省农村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形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从中发现农村公共空间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的一定关联,并着重对现阶段浙江省农村公共空间的特殊形式——农村文化礼堂的营造进行研究。其次再通过对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要素进行总结,从多方面进行了解和剖析,全方位多角度探寻设计的灵感,旨在为寻找文化礼堂更好的设计手法做好铺垫。随后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内多处农村文化礼堂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总结现阶段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设计的特点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文化礼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对农村文化礼堂未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望未来农村公共空间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建设,从而延续农村地域文化,满足村民的精神富有。

关键词:农村;公共空间;文化礼堂;设计策略

学科专业:建筑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农村公共空间

1.2.2 农村文化礼堂

1.3 研究内容

1.3.1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历史

1.3.2 农村文化礼堂在浙江省设计影响因素

1.3.3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4.2.1 理论意义

1.4.2.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1.1 对农村基本情况的研究

1.5.1.2 针对农村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

1.5.1.3 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1.5.1.4 农村文化礼堂的研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2.1 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

1.5.2.2 公共空间的研究

1.5.2.3 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1.5.3 小结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1.1 文献搜集及整理

1.6.1.2 实地调查研究

1.6.1.3 多学科综合

1.6.2 技术路线

2.浙江省农村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2.1 浙江省农村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2.1.1 封建社会时期相对稳定的传统农村公共空间

2.1.2 民国时期饱受冲击的农村公共空间

2.1.3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历经波折的农村公共空间

2.1.4 改革开放后(1978-2005)趋于萎缩的农村公共空间

2.1.5 新农村建设时期展现新面貌的农村公共空间

2.2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

2.2.1 礼堂的出现和发展

2.2.2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发掘历程

2.2.3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

2.2.3.1 教育教化功能

2.2.3.2 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

2.2.3.3 丰富村民文娱生活,打造“精神家园”

2.2.3.4 重建农村公共空间,助力农村治理

2.2.4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建造及案例分析

2.2.4.1 诸暨市多村宗祠改造

2.2.4.2 临安指南村文化礼堂

2.2.4.3 湖州千金镇文化礼堂

2.3 结语

3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的设计影响因素和设计要素

3.1 地理及经济因素

3.1.1 浙江省地理状况

3.1.2 浙江省经济水平

3.2 人文因素

3.2.1 浙江省的传统文化

3.2.2 浙江省的人文精神

3.2.3 农村群众的需求

3.3 政策因素

3.4 设计要素

3.4.1 文化礼堂选址

3.4.2 文化礼堂规模及功能

3.4.3 文化礼堂造型设计

3.5 小结

4 农村文化礼堂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4.1 设计原则

4.1.1 整体性

4.1.2 以人为本

4.1.3 标志性

4.2 设计策略

4.2.1 因地制宜

4.2.2 理想空间

4.2.3 融合风俗文化

4.2.4 弹性设计

4.3 北港村文化礼堂设计策略综合分析

4.3.1 北港村简介

4.3.2 北岗村文化礼堂设计策略调研分析

5 结语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上一篇:课程教学装饰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数控系统伺服电机控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