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

摘 要:在八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向逐渐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转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加强导学案的编制和运用。导学案不仅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的路线图,也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绝佳工具,值得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文章主要论述了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八年级语文教学;导学案;运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2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持续推进,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逐渐意识到导学案的运用价值。从本质上讲,导学案就是一种融合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的教学方案,不但非常适用于八年级语文教学,也能满足新时代初中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运用导学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文课程与导学案有机整合,为学生开发更加创新、完整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而帮助学生习得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全方位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必要性分析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生成基于自主学习导向,将其应用于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对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讲,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教师加快语文教育改革步伐的必要举措。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可将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必要性归纳为两方面。

(一)导学案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可优化语文教学流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流程欠缺条理性,不但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松散,也难以发挥最理想的导学作用。导学案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导读、导思和导做功能,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运用导学案,一方面可以整合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另一方面也能优化教学流程,将有效的导学措施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侧重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可显著强化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八年级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在作用和功能上具有局限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效并不理想。导学案是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教师通过科学的导学案编制,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也能指引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掌握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这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大有裨益。

二、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学情分析,精心为学生设计语文导学案

纵观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难发现应用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致使导学案的教学效用难以充分发挥。首先,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时常常陷入误区,他们鲜少考虑到导学案和学生实际学情的适配性,不但会削弱导学案的运用质量,也会给学生达成三维目标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教师对导学案运用方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认识都不够透彻,这也会降低导学案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阻碍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面对以上不良局面,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思想,积极加强学情分析,根据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特点,精心为学生设计语文导学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导学案和语文课程的匹配度,也能促进导学案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为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顺利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深入分析研讨,教师设计语文导学案时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课时化原则。所谓课时化原则,就是教师应该尽量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个语文导学案中,这样既可以避免语文教学内容过于松散,也能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计划性及时效性[1]。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可以将一篇课文的作者资料、创作背景资料、重点阅读内容、语言风格的分析重点以及自主阅读计划全部容纳到一个导学案中,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展开自主、精细研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并进行思维点拨,直到學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特征、语言风格、命题立意等要素。第二,问题化原则。所谓问题化原则,就是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该贯串问题引领思想,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思考性,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果导学案中的课文题材是写人叙事的,那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就可以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形象等刻画为学生设计阅读问题,如“通过作者对主人公的穿着打扮描写,我们可以收获哪些信息?”“主人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叙事课文的情节设置为学生设计问题,如让学生合理猜想后续情节等。学生结合深度阅读分析顺利解答导学案中的问题,阅读理解和思考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优化预习环节,利用导学案发展语文自主预习

预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也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时应该对预习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加强优化预习环节,一方面可以把握导学案运用的关键点,为语文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导学案发展语文自主预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效。

首先,教师在借助导学案策划语文课堂教学预习環节时,可以在导学案中将语文课程的预习重点罗列出来,利用图文结合的信息呈现方式,或者创设相对应的音画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课文泛读、难点了解等预习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或整理成文字信息,以便在深度探究环节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详解,从而使学生掌握运用导学案开展语文自主预习的步骤和方法。其次,教师在应用导学案创新语文自主预习模式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为学生创设启发式预习问题。如果预习内容是对写景散文的分析,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始预习之前对学生提出“文章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文章对景物细致描绘的部分是哪几个段落?”等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预习流程,带着问题开展课文预习,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探析能力和自主预习能力,教师也能真正借助导学案兼顾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文知识链的完善,从而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高效率探究语文课程的风向标和路线图,凸显八年级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自主学习立意。

(三)注重协作探究,利用导学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导学案具有非常突出的导读、导思和导做功能,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改善单一化的教学格局,也能引领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活动。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导学案时应该注重协作探究,合理编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为学生开发形式丰富的探究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导学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助推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彰显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2]。

首先,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协作探究活动时,应该着意在导学案中增添与任务驱动相关的内容。对于任何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都可以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思路为学生开发设计协作探究活动,一则可以迎合八年级学生喜爱猎奇和挑战的心理倾向,二则也能通过任务驱动丰富导学案的应用场景和形式,促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语文探究任务过程中得到思维品质的启迪以及学习能力的强效训练,这些都是学生深度融入语文课堂探索式学习的重要标志。其次,教师在导学案中为学生编制语文协作探究活动流程时,应该加强师生课堂角色地位的调整和翻转,帮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积极和身边的伙伴以及教师开展有效的互动、协作交流,实现学生的思维对话式学习目标以及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交互生成,这些不但可以提升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有效性,也能切实破除传统语文教学体系中内容形式单一化、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等弊病,推动学生探究意识、能力以及语文素质的自主发展。

(四)渗透问题导学,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对阅读文本内涵的理解源自思考和分析,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揭示文章的主旨思想,很难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导学案时应该始终遵循问题化原则,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加强渗透问题导学思维、精心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阅读问题。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驱动学生的内在思考动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思功能,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满溢灵动的思维活力,实现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3]。

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向学生提出生活化阅读问题,如“这样的生活经历你是否也有过?”“遭遇相同的经历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自主将亲身生活体验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促使学生通过解析这些问题拓展阅读深度,培养学生悉心观察生活、感悟文章内涵的阅读思维品质。其次,教师在借助导学案对学生实施问题导学策略时,还可以基于文章的情感线索为学生设计问题。如果文章是阐释亲情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亲人之间发生的趣事以及感人瞬间。创新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方式,蕴含了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促使学生能够以己度人地感悟文章的情味哲思,从而拓展学生的精神情感视域,锤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揭示和把握能力。

(五)引入分层导学,完善全体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受先天因素以及成长、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需求,极大地发挥导学案的运用效果。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不但与导学案层次化、递进性的设计原则相契合,也能从根本上弥补差异化学情,是提升八年级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时,应该积极引入分层导学,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基础和能力优势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为各层次学生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导学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语文学优生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超越,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成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目标。

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可以从两条路径入手执行:第一,对于语文学困生来讲,这类学生语文基础和学习基本功都不够扎实,在针对这类学生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侧重于指导学生研读和品析文本材料,巩固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技能,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本中优美的文辞标注、誊抄下来,扩充学生感性语言材料储备,或者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查阅陌生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材料中疑难字词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补齐语文学困生在语文素质和学习能力上的弱势环节,提升导学案的针对性。第二,对于语文学优生来讲,教师在针对他们的导学案中应该增加拓展延伸内容的设置比重。如教师可以鼓励这类学生自主提出阅读问题并自主释疑,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或者教师还可以引领这类学生从阅读学习向微写作迁移,让学生结合课内文章的文辞亮点和写作特色开展创造性仿写训练,增强学生语言综合性运用能力,从而基于分层导学思想,升华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运用导学案,不但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流程,也能树立自主学习导向,同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明确导学案的教学优势和价值,遵循科学原则为学生精心设计导学案,打通学生的自主学习渠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领学生顺利突破课程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从而实现导学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参考文献:

[1] 卢育芳.导学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青年,2021(12):187.

[2] 李永录.导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01.

[3] 蒲引花.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12):36.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张艳霞

第2篇:八年级历史导学案2课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编写人:东溪中学 崔素芳龙华武李兴春

班级小组姓名

一、抗美援朝战争

1、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进了怎样艰苦的斗争?

2、我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时间和司令员名字分别是?

4、抗美援朝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抗美援朝胜利有何意义?

5、简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二、 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运动开始的时间和结束时间是什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有哪些主要规定?

3、土地改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三、 镇压反革命运动

1、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什么?(1950年10月)

2、为了镇压反革命政府颁布了什么条例?

评价签字

【问题探究】

1、我国为什么要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几乎是同时开展,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建国后又作为司令员亲率大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帝的是( )

A.林彪B.彭德怀C.刘伯承D.陈毅

2.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

赞的是()

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

3.“飞身堵枪眼”、舍死忘生夺胜利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4.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在( )

A.汉城B.平壤C.仁川D.板门店

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6.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

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7.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之前毛泽东的观点?

(2)利用材料原文,说明中国本次出兵的原因。

(3)中国这次出兵,结果如何?

9.忠县某初级中学八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在2010年7月举办一次纪念我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7周年英雄人物图片展。该班史不识、卜懂史同学预先提供了下列几幅参展英雄人物的图片:

A.黄继光图B.雷锋图C.邱少云图D.邓稼先图

(1)上述人物图片中,哪几幅才是真正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

(2)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①该材料选自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②利用材料内容,说明本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拓展探究题

11. (1)看电影

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在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2)朗诵会

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

(3)故事会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增强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的信念。搜集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大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选取其中某些片段在班级里交流。

参考答案:

1. B 2. C 3.D 4.D 5. C 6 .C 7.C

8.(1)抗美援朝 (2)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3)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9.(1)A、黄继光 C、邱少云(2)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2)到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提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观,不同的理想。战争年代造就革命英雄,和平年代同样人才辈出。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四课

庆阳市庆化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授课教师:边新秀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审签: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总第4课时)使用人: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下列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 (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题目)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A、新中国建立后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D、土地改革完成

2、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 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A、工业和交通运输业B、工业和农业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D、农业和商业

4、 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①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 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5、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年至2010年),那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

6、 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7、2006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A、49B、50C、51D、52

8、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一五计划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突出,沟通了边疆与内地联系的是() A、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B、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 宝成铁路建成通车D、 膺厦铁路全线通车

10、材料分析题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请回答:(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2)同一时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多少周年?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4篇: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二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陈雪莲

课题:《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型 :新授课课时:

1问题预设:

1、《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语文课本,你读过吗?

(1)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2)你能说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吗?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2、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2、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重点: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难点: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结构:

原因

时间:司令员:

抗美援朝经过:五战五捷

结果:胜利

展示内容: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国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境____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____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__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侵略者。

(2)抗美援朝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钢七连,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的____,为不暴露部队潜伏目标而宁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鲜战争的作战双方在签署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合作探究】

史料分析: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巩固达标: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

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4.“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百团大战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亚洲会议的圆满成功

5.美国将军克拉克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下列内容中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A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

6.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7、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

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

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

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1) 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

(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归纳生成

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

(3)出兵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第5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民族团结学案号11主备人 曹文增审核人 曹文增日期 2012-3-1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4、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分自治区、、。

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其中,建国前成立的是。

5、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2、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近年来,以**集团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不断的策划西藏独立,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右图是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她主要体现了()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3、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10个B.5个C.6个D.8个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

6、“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

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壮族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 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②缩小东西差距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9、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59页活动与探究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

的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6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第7篇:八年级历史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 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 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链接】

什么是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是何时回归祖国的?目前还有哪一地区未和大陆实现统一?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学习总结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中做出过那些决

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又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4.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的基础

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二)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形成后在推进祖国大业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是什么?带着问题

阅读第二段内容: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了“__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海峡两岸同胞近_______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思考:两岸为什么说是38年的隔绝状态?

(三)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还有那些重要的民间活动,阅读第三段课文内容,找出

答案:1.______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会,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3.汪辜会谈:________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______

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

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四)江泽民的八项主张:______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

是新时期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阅读第四段课文,对八项主张的内容中的六项做到了解大意。要记住第一项“坚持

________________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造成的?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课本第68页动脑筋

3.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祖国大陆20多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这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地区 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请结合当前两岸关系,谈谈《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重大意义。

三、巩固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注: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认识等多个方面谈;如果尚有疑惑,当堂互助解决)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

是 () A.用武力解放台湾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 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B.澳门回归后C.改革开放后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C.汪辜会谈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材料二 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

请回答:(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实施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2)当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3)结合现实,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五、拓展提升(关注现实,知识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课本第69页活动与探究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上一篇:初中一首难忘的歌下一篇:文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