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汇报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管你身处哪个领域,工作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汇报都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在一个项目的准备阶段,你可能要向领导汇报准备情况,在项目过程中,你也需要随时要领导和利益相关者汇报项目进度,在项目结束后,你也需要汇报项目完成情况,并进行总结。然而,不同阶段的汇报重点有所不同,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共体建设汇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医共体建设汇报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建设现状

摘 要 目的: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以及基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共享中药房的可行性、优势和局限性;再从总体架构、业务模型、主要功能3个方面介绍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构建流程和方法。结果与结论:医共体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縣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建设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可拓宽基层中药使用目录,整合分流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提供同质化、规范化的药学服务,但其普遍受县域地域环境、政策支持、物流配送速度、成本利益分摊等非信息技术因素影响。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主要是以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中医医共体为主体,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从业务处理、业务管理、业务共享3个方面构建业务模型;其功能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全流程管理、中药调剂、中药煎煮、发药配送、药学服务、质量控制、便民服务、接口管理等。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可以助力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打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通道、扩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TCM pharmacy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METHODS: By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pharmacy in primary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were analyzed, and the feasibility,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shared TCM pharmacy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were also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shared TCM pharmacy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of overall architecture, business model and main functions.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polici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lliance and TCM, the nee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ass-roots TCM service abi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 the fea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TCM pharmacy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ed TCM pharmacy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can broaden TCM list in the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tegrates and diverts human resources, save costs, and provides homogeneous and standardized pharmaceutical care. However, it is generally affected by n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tors such as county regional environment, policy suppor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peed, cost benefit sharing. The shared TCM pharmacy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CM alliance led by county-level TCM hospital, and constructs business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business processing,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sharing on the basis of the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CM department. 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 the whole flow management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TCM dispensing, decocting, distribution, pharmaceutical care, quality control, convenient service and interface management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red TCM pharmacy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helps the opening of the business co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channel of shared TCM pharmacy based on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expands the service scope of TCM, and enhances the TCM service ability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WORDS County; Medical alliance; Shared TCM pharmacy; Information platform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出台政策,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开展县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1]。建设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及其信息平台,有助于促进县域中医药一体化互联网服务建设,实现县乡中医药服务同质化、规范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目前,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嘉兴市海盐县、宁波市鄞州区和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等地均已建成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打通了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通道,为基层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提供了支撑平台[2-3]。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以及基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共享中药房的可行性、优势和局限性,并从总体架构、业务模型、主要功能3个方面介绍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构建流程和方法,以期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改进中药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建设和发展现状

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规定,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设置中医科、开设中药房[4]。但我国各地的实际开展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窦伟洁等[5]的调查显示,山东省仅分别有88.4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9.55%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药房。闫峻峰等[6]调查的四川省4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39家无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平均品种数为217种,在通风阴凉处存放的比例为75.70%,按形态、配伍区分存放的比例仅为56.02%。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药房建设投入不足,场地面积受限,工作区域划分不合理;中药饮片品种数不足、质量不高,调剂炮制质量较低;存在包装破损、随意堆放等现象;加之温湿度调控、通风、干燥、避光、防虫等基础设施缺少,导致饮片被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

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诊疗区,总数已超过3万家[7]。2019年度《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显示,98.33%(6 878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4%(34 148家)的乡镇卫生院和85.93%(9 981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平均每家基层医疗机构拥有2.58名中醫类执业(助理)医师[7]。但是,乡镇卫生院拥有中药师(士)仅19 12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中药师(士)仅1 752人;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平均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的中药师(士)不到1人[7-8],存在有中医诊疗服务却无专业药学服务、中医门诊量低、中药处方开具量少、中药服务与中医诊疗服务不匹配等现象。基层医疗机构受地域、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限制,较难吸引高等院校中药学毕业生就业,技术人才易流失,现有部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缺少中药辨识、临床用药指导、审方调剂、炮制、养护等必要的专业知识。

1.3 中药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国家和地方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并执行用以保证中药质量和提升中药服务能力的规章制度[9]。闫峻峰等[6]的调查显示,四川省有49.8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药事管理组织,77.7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药房相关规章制度,78.3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效期管理制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药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中药采购、验收、储存、养护、出库、质量管理、事故处理等制度缺乏,饮片养护等记录不全或缺失,有毒中药管理不规范,存在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已有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现象,药事管理随意性较大[10]。

2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的可行性、优势和局限性

2.1 可行性

基于县域医共体的共享中药房是以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中医医共体为主体,基于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综合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保障中药饮片品种数量和质量,提升中药处方调剂和临方炮制能力,向基层提供一站式、统一规范的中药药学服务。国家对医共体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均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的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2.1.1 医共体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共体”[11]。《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等均提出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共体,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9,12]。《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公立医院药房的公益性,加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逐步实现区域内药品资源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药学服务、药品信息的标准化等[13]。《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从信息化角度对基层饮片处方管理、中药煎药管理等提出了规范化要求[14]。这一系列文件均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依托县级中医医院构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在政策层面是完全可行的。

2.1.2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和基层中医药发展的需要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药品管理工作发展[15]。据报道,全国1 978家县级中医医院拥有中药师(士)10 518人,平均每家5.3人,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药师(士)平均每家不到1人[7]。县级中医医院的中药房建设和中药师人员建设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品种数较齐全;部分医院为适应新时代互联网发展正全力打造智慧中药房[16-18]。因此,基于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构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药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符合基层中医药发展需要,在业务层面是完全可行的。

2.1.3 新技术应用和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当今社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不断推进互联网应用平台技术深入中医药各领域,为共享中药房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2015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并部署应用软件,为基层中医馆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知识库、治未病、远程会诊等信息化服务[19]。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来构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效共享,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行的,也可真正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和科学、规范的中药药学服务。

2.2 优势和局限性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嘉兴市海盐县、宁波市鄞州区和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等地县域医共体中药房的调研分析发现,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可整合优化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软硬件资源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专业人员,建立县域标准化、现代化的中药房和煎药室,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比基层传统中药房,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第一,可拓展县级中医医院药学服务到县域医共体所有机构,为其提供统一的中药目录,并使中药的采购、储存、煎煮、配送以及中药处方的集中审核和调剂炮制一致化,实现了县域中药的同质化、规范化管理,拓宽了基层中药使用目录,保障了基层用药品种齐全和质量安全,实现了县域中药的全程追溯与监管,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专业人员不足,中药品种数不够或缺失、质量不高、调剂炮制不专业、养护不好,中药处方不规范,名老中医和骨干下基层开方不便等问题,大大规范了基层中医的医疗行为和药学服务。第二,可减少或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体中药房,使中药饮片实现“零库存”,腾出房屋来扩充门诊中医诊室,优化门诊中医医疗服务功能。第三,可整合分流人力资源,使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的中药专业人员充实到共享中药房去工作,使护理、医技等专业人员回归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

但是,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的推进过程也存在不少局限性——其普遍受县域地域环境、政策支持、物流配送速度、成本利益分摊、群众接受程度等非信息技术因素的影响。如需持续推进应用,则需县域卫生健康、药监、医保等行政部门全力支持,且县级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约定好成本与利益分摊比例等。在地域和物流方面,若县域在平原地区,且物流配送能实现上午下单下午到家,则可建设提供全域服务的共享中药房;若县域在山区或物流配送不发達地区,则需依据共享中药房与服务点的距离、配送效率等因素来确定服务范围,例如可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分中心,或只提供饮片配送服务而不提供代煎服务,从而防止汤剂存放变质等情况发生。

3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建设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主要是以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中医医共体为主体,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为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可以助力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打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通道,为人民群众提供同质化、规范化的中药服务。

3.1 总体架构

县级中医医院是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承载单位,需发挥龙头作用和技术优势,梳理医共体内中药饮片使用、调剂炮制、膏方制作以及代煎配送、用药指导和咨询等需求和业务流程,整合医共体内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人流、财流、物流和管理流,建立中药术语与字典库、中药基本信息库、方剂库、中药配伍禁忌知识库、中药煎煮指导知识库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中药饮片进出、养护、调剂、炮制、煎煮等全过程管理与追溯,以及中药处方点评、配送、咨询、指导与监测等服务。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3.2 业务模型

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是县域医共体提供中药服务、规范基层中药使用的“大脑中枢”。该平台在业务处理上,以“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为原则。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后,医师辨证论治并开具中药处方,且在处方开具时可实时获取共享中药房中的中药库存信息。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划价缴费后,中药处方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送到共享中药房,共享中药房接收处方信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处方号,中药名称、数量、频次、剂数、煎药方案等)后进行处方审核、调剂炮制、复核发药;若患者委托代煎则进入中药浸泡、煎煮、包装等代煎流程,并提供自行取药、饮片配送、汤剂配送等多样化服务。同时,该平台还可开设共享中药房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提供中药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送跟踪等便民查询服务。

在业务管理上,共享中药房可共建、共享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的基础设施、煎药机、包装机、信息系统等资源,为县域医共体理事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专家委员会、质量管理组织等提供临床药历分析、合理用药监测、中药处方点评、中药流向动态监测等服务,为县域卫健局、医保局、药监局等部门提供中药处方监管、临床用药动态监测、中药饮片采购、价格监管等服务。

在业务共享上,共享中药房基于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HIS、中医电子病历等,可交换中医诊疗、中药处方、中药库存、合理用药、用药指导、处方点评等信息,实现中药药学服务与中医医疗、医保、药品供应等数据的联通共享。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

3.3 主要功能

根据业务模型和业务需求,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可划分为中药饮片全流程管理、中药调剂、中药煎煮、发药配送、药学服务、质量控制、便民服务、接口管理等方面。

3.3.1 中药饮片全流程管理功能 此功能与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基本一致,涵盖中药饮片“进、销、存”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申请、采购到货、供应商管理、入库、调拨、盘存、日常养护、报损报溢、效期管理、库存预警、库存结转、调价、出库以及基本信息维护等。

3.3.2 中药调剂功能 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药处方和调剂过程进行管理,包括中药处方的接收、审方、调配、临方炮制、复核、反馈等。

3.3.3 中药煎煮功能 此功能可管理中药饮片煎煮全过程,主要包括饮片接收、饮片浸泡、煎药方案执行、煎煮过程管理、汤剂包装、汤剂和药渣留样、煎药机与包装机清洗和消毒、上架存储等。

3.3.4 发药配送功能 此功能是对调剂炮制的中药饮片或代煎的汤剂成品发放或配送到患者手中的全过程管理,支持与快递物流企业发货、配送等环节无缝对接,主要包括窗口发药、配送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物流配送、配送全程跟踪查询等。

3.3.5 药学服务功能 此功能主要是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老百姓提供专业药学服务,包括中药配伍指导、中药处方的抽取与点评、中药配伍与合理用药的智能审查和实时提醒、线上咨询、中药信息溯源、安全用药教育与培训,以及方剂知识库、中药配伍禁忌知识库、合理用药知识库、中药煎煮知识库等知识库的管理与服务等[20]。

3.3.6 质量控制功能 此功能主要包括中药师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权限控制、环节控制、抽样检查、过程痕迹管理,以及中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法用量、煎煮方法、无菌包装等质量控制管理。

3.3.7 便民服务功能 此功能主要提供中药煎煮方法、服药禁忌、配送跟踪等服务。

3.3.8 接口管理功能 此功能主要包括与县级中医医院HIS、药库系统、药房系统等接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HIS、中医电子病历等接口,以及与第三方物流快递系统等接口的对接与管理。

4 应用成效示例

以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为例,该县域以海盐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建立了海盐县智慧中医药服务共享中心,构建了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覆盖了9个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9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使中医药服务范围得到扩展、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中药饮片处方量较同期增加了近1倍[10],平均每天调配500余张中药处方(其中代煎处方约占30%)[21]。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了实体中药房,腾出空间来增加了中医诊疗区用房面积,用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约了中药房建设成本约360万元,节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约20名人力,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约300万元,有力推进了“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建设[22]。

5 结语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和医共体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共享县级中医医院资源,可扩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拓宽基层中药使用目录,实现中医药服务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快速交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县域医共体共享中药房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不仅要注重总体架构设计、业务功能完善和网络安全防护,还要进一步应用信息技术去探索、研究和解决共享中药房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管理责任、成本分担、利益共享、临床用药一致性等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EB/OL].(2019-07-29)[2021-03-04].http://bg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9-07-29/10385. html.

[ 2 ] 邓勇.智慧共享中药房成医共体加速器[N].医药经济报,2019-07-22(12).

[ 3 ] 张福定.为辖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J].中国农村卫生,2018(7):17-19.

[ 4 ]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通知[EB/OL].(2003-11-26)[2021- 04-11].http://yz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07- 24/16087.html.

[ 5 ] 窦伟洁,甄天民,赵芳,等.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5,29(7):408-411.

[ 6 ] 闫峻峰,江涛,童荣生,等.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现状与规范化管理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48):4587-4590.

[ 7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全国中医藥统计摘编[EB/OL].[2020-08-04].http://www.satcm.gov.cn/2019tjzb/%E5%85%A8%E5%9B%BD%E4%B8%AD%E5%8C%BB%E8%8D%AF%E7%BB%9F%E8%AE%A1%E6%91%98%E7%BC%96/main.htm.

[ 8 ]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8-04].http://www.nhc.gov.cn/guihua- 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 9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6-10-18) [2021-05-08].http://www.satcm.gov.cn/yizhengsi/gong- zuodongtai/2018-03-24/2665.html.

[10] 王鸿江,申俊龙,徐佩,等.中医“医联体+智能化”促进中医基层化的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10):701-704.

[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7-04-26)[2021-05-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26/content_5189071.htm.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5-07)[2021-05- 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content_9704.htm.

[13]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18-11-26)[2021-05-08].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811/ac342952cc- 114bd094fec1be086d2245.shtml.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2019-04-28)[2021-05-08].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1/201904/9d346a5ef0134e6a82c- 79c5c9ab96b77.shtml.

[1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2011-04- 07)[2021-05-08].http://www.satcm.gov.cn/fajiansi/gongzuodongtai/2018-03-24/2269.html.

[16] 向静,宁德斌.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294-295.

[17] 彭敏,徐惠芳,徐玉婷,等.“互联网+中药房”建设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24):1-4.

[18] 王玮,沈国荣,王永,等.我院智慧中心药房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药房,2020,31(23):2909-2913.

[19] 肖勇,田双桂,沈绍武.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7):12-17.

[20] 鐘燕珠,李辉诚,区炳雄,等.基于“互联网+中医药”背景下我院智慧药房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践[J].中国药房,2019,30(18):2460-2468.

[21] 章关春,黄心.共享中药房催动县域饮片同质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9-02-14(5).

[22] 徐世民.智慧中医药一体化服务在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中的实践[C]//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第六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2019:1.

(收稿日期:2020-08-14 修回日期:2021-05-10)

(编辑:胡晓霖)

作者:肖勇 沈绍武 常凯 顾高生

第2篇:基于网络安全的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文章从网络安全的设计原则出发,提出医共体信息化安全设计和总体架构设计,保障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可靠和安全,实现医共体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建设管理规范标准与信息安全体系、医共体数据集成与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医共体公众服务门户等形成的统一、智慧、融合、便捷、安全的医共体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医共体;网络安全;总体架构;信息化建设

Research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Community

Based on Network Security

CHEN Wei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Mobile Co.,Ltd.,Shanghai 200082,China)

0 引 言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美好生活需求与医疗卫生发展的不平衡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1]。医共体是指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以县(市、区)级医院为单位,整合县、乡、村等医疗卫生资源,使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提高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健康中国”的战略指引,医共体建设势在必行,并成为实现医改目标的关键路径和新一轮医改中最具有操作性的改革举措[3]。医共体通过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引导优质资源下沉,为该区域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的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4]。

而通过加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融合,可以强化基层信息系统与区域内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高效、连通的县域医共体一体化信息支撑体系[5]。在互联网推动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医疗卫生要实现“互联网+医疗”发展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网络安全建设,同时网络安全建设也是医疗机构中网络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医疗信息系统中网络安全的建设不仅能为医院创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医疗流程的优化,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同时还能通过整合就诊信息,做出相应的数据分析,为医院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协助医院领导更好地把握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6]。

综上所述,通过某县级市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案例,本文将从网络安全设计原则出发,划分安全域,提出医共体信息化整体设计,保障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可靠安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1 基于网络安全的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目标

1.1 提高决策管理水准

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将医保、治疗和药品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业务收入、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统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医共体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财政投入、人事安排、薪酬水平,并為考核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1.2 提高卫生医疗服务能力

依照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原则,在卫生医疗方面,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民众普遍医疗过程和个人健康信息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充分共享和顺畅流转,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地得到利用。逐步建立起及时、智能且高效的就医服务形式和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卫生服务方面,通过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血液管理、健康教育等提供检查结果的实时推送、多平台在线结算、全流程信息追踪和数据统计分析等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服务,有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现有就医流程和民众就医体验。

2 医共体信息化网络安全设计原则与体系

2.1 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本文的某县级市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对标建设计划,分层次、分批地实施。同时服务民生,以经济适用为出发点,数据中心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数据中心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通过满足安全性要求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还可以对信息进行保护和隔离,对各个层次的信息系统进行控制、访问。通过设置操作权限并利用日志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提供专业的虚拟化底层防护工具,满足其安全性需求。

(2)高可用性:建设采用成熟、稳定的设备,在各个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靠性,消除设备的单点故障。

(3)可扩展性:架构的设计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扩展性,可以通过硬件设备的更新,实现架构处理能力的线性增长,以及系统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

(4)先进性:使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化产品,符合当今技术发展方向并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5)灵活性:采用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应用部署的灵活性。

(6)整合性:能够完全兼容原有的相关设备及软件,实现云平台整体统一化。

(7)合规性:设计原则符合规范,满足国家对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中云平台安全的等级保护要求。

2.2 安全体系设计

医共体信息化安全体系需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準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在顶层规划中统筹安全建设。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划分安全域,从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讯网络方面进行设计,建立有效的主动防御安全体系。该体系可称为一个中心、三重防护保障,如图1所示。整套体系需有统一的信息安全制度,明确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权限和边界,并对边界访问进行控制。通过安全可视化及统一运维管理的应用,简化安全运维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使整个信息系统满足整体防御、分区隔离的需求:有效防护、内外兼防;自身防御、主动免疫;纵深防御、技管并重。

2.3 安全域的划分

安全域是指根据信息的性质、使用方式等划分子网或网络。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域划分,对网络进行梳理,分解复杂的安全防护问题。根据系统内部的业务区域不同,对信息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针对性地防护信息系统应用边界。根据GB/T 25070-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业务系统管理的相似性,将安全域划分为互联网出口区域、运维管理域、核心业务域及其他业务域等。基于建设思路及参考依据,对网络划分安全区,并对各安全区之间通过防火墙实现边界隔离。

3 医共体信息化的总体架构设计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采用多层设计,其架构图如图2所示,分别是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医共体数据集成与交换平台(区域健康大数据中心)、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应用支撑平台、医共体业务应用系统、公众健康服务门户,本文重点介绍以下5个层面。

3.1 管理规范标准与信息安全体系

管理规范标准与信息安全体系贯穿于整个医共体建设中,由于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是区域性的复杂工程,具有涉密面广、机构多、应用多、信息交换和接口多等特点,需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系统建设,保证系统的拓展性、可适应性、安全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而信息安全建设包括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体系建设的前提,满足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3.2 医共体数据集成与交换平台

医共体行业的特点是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多、数据分类多、数据量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依赖于数据交换平台,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完成对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实现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的集成,达到全面多方位的资源整合。

3.3 应用支撑平台

该平台包括各类构件化服务及基础模块的服务。按照服务类型划分为:电子认证服务、业务决策服务、应用支撑服务。

3.4 医共体业务应用系统

医共体应用系统是建设的核心应用内容,包括医共体信息共享、医共体协同应用、医共体综合监管、互联网+惠民等。涵盖了管理和服务、日常业务处理和决策分析、业务协同和外部建设的全部内容,在建设内容和目标上,可以更好地满足地市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

3.5 公众健康服务门户

该门户主要为使用区域中的市民、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等提供多渠道的一站式服务。使用者通过公众服务门户的移动端或网页端登入,门户会根据使用角色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该门户使人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使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4 结 论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结合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构建起可灵活扩展的一体化医共体综合平台。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信息管理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依托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设计,打通数据鸿沟,实现数据共享,增强信息安全,可有效提升医疗行业的运营和监管能力,改善面向民众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平良,钟锭,柯飞,等.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策略——基于湖南相关数据分析 [J].卫生经济研究,2018(11):16-19.

[2] 陈央央,刘颖,朱贤呈,等.浙江省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发展现状及展望 [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6):703-706.

[3] 李丽燕,吴伟.医共体背景下医院内训管理一体化建设模式探讨 [J].劳动保障世界,2020(12):68+70.

[4] 樊丹燕,戎珊珊,刘建武.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检验服务能力研究 [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5):31-34.

[5] 汤学军,李宁,周力,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支撑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0,17(1):6-10+76.

[6] 王奥.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防范策略 [J].数字化用户,2018,24(14):162.

作者简介:陈玮(1978.02—),男,汉族,上海人,副总经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通信。

作者:陈玮

第3篇:如何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下的财务管理

摘要: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指的是在新医改制度下,以县级医院为主,以乡镇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室为联合,按照医保总额的付费要求,整合县级、乡级以及村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就是说,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本质就是对县级、乡镇以及村室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人口医疗服务的创新,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 医共体 信息化 財务管理

引言: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又宣布将在全国同步启动500个县的医共体试点工作。至此,2019年医共体试点将进入大范围推进阶段。要使医共体真正成为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和文化共同体,在医共体内部,建好一个财务中心,对各成员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前提。那么,医共体的财务中心该如何建设呢?

1、建立健全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制度。

在总院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所有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总院实行医共体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政策、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标准化处理财务业务流程,最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要制定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实行财务分级审批制度,明确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对不同事项的审批权限,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分工与职责。总院要加强审核各个分院的年度预算、报销费用、资金支付情况,严格监督控制资金流向,避免分院出现资金滥用的现象。当然,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也要合理分配权限,使各方工作执行情况有利于医共体的财务管理。总之,财务集中管理中心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配合医共体建设进行资源整合,最大程度发挥医共体的价值。

2、提高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医共体模式下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对县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需要提高当地信息化水平才能顺利完成财务集中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要启用NCC集团财务核算软件,从最基本的统一会计核算开始;其次,我们要完善集团预算控制,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纳入分院的全部收入与支出情况,然后严格按照县域医共体集团会议制定的各项标准与要求进行预算控制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最后,我们要完善医共体集团资产管理,统一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的资产卡片编码,每年组织盘点医共体资产,实时更新集团资产情况,为医共体资产统筹调度做好前提。

3、进一步加强医共体绩效管理工作。

县域医共体的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围绕医共体建设的相关工作,结合各成员单位绩效方向给予总的绩效分配的实施方案,统一规范部分人事薪酬的标准以及各岗位之间的绩效工资比例,进一步规范各成员单位利用绩效奖金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工作水平。

4、统一医共体财务人员的建设。

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后,县域医共体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统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医共体工作的需求。同时,财务人员要主动去学习建设医共体的相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积极支持医共体的财务集中管理工作,针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频繁出错的财务人员,要结合绩效管理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才有利于财务人员为县域医共体财务管理模式的成功发挥更大的贡献。

5、加强财务人员的自身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是进行医院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人员,他们对医院财务工作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使用自己的工作更加标准化。首先,因为财务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培训,所以财务人员可以巧妙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为了改善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必须训练财务人员巧妙地运用相关金融管理的法律。现在,我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了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金融管理使用效率,有必要培养优质的医院财务人员来巧妙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我国的公共福利和经济组织,医院需要让金融管理者拥有更加理想的高道德品质。保证所有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的时候,依法进行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6、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制度

当前我国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会有科学资金和公平性明显匮乏的不良情况,同时医院在资金的分配方面会有严重的问题存在。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原因是金融部门没有对其工作的立场给予高度的认知,对于金融预算等方面,没有将更好的决定和判断制定出来,只是最终实行在预算的制定上有问题。第二,在预算准备、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近。结果,金融预算只是单一部门的经营行动,没有对所有医院的综合分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医院整体的开发制定预算,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此外,医院管理者也必须充分发挥监察功能以及相关的基本工作职能,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进行不断的加强。同时也应该及时的纠正所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相关的弊端,避免在医院现实的工作当中有相关腐败的问题产生,如此是能够对医院的经济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有效规范和标注化改革。

结论: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我国农村人口看病难问题。由于我国实行医共体模式时间不长,对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对县域医共体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实行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县域医共体运作的关键部分,只有做好财务集中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视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争取做到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医疗服务中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县域医共体的作用,促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基础医疗服务能力,让广大基层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改革的实惠。

参考文献

[1]刘双,王芳,田淼淼,等.县域医共体对新农合参合居民就诊流向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4):45-49.

[2]申丽君,黄成凤,李乐乐,等.县域医共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J]. 卫生经济研究,2018,380(12):9-13.

[3]戴悦,李跃平.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八统一"制度执行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以福建省为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5):357-361.

[4]薛小红.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J].新疆中医药,2013,31(1):62-63.

[5]郭鑫.浅谈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2,25(8):61-61.

[6]李跃勤.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412-413.

[7]陈芳丽.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03(8):217-217.

[8]武敏,徐孝仕.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8):78-79.

[9]戴永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5(33):172-174.

[10]朱丽岩.简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25):146-147.

作者:蓝林芝

第4篇: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17〕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17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2017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16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17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18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18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三)积极参与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区卫计局的牵头推动下,加快推进以xxx医院为中心的全区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等系统,现在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和计生系统已在全区范围内运行;其他信息系统将在2018年内逐步建设完善。全部建成将实现住院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共体内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畅通信息推送和接收通道,为实施双向转诊,建立影像诊断、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一体化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撑。方便患者在基层及时就医和诊治,确保群众在基层首诊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第5篇:医共体建设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

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2017]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18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2016]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 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于月友 史春青

委 员:马会兰 徐常东 单宗沂 王学松 郑学凤

张廷春 伊恕嵘 张开欣 高 瑛 李竹林 赵文华 高树英 马竹云 卢爱民 陈晓红 王世宝 李祥县 张守旗 刘雪梅 王思斌 战玉芳 李凌云 王汝洋 王正丽 王 建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思斌 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医疗技术团队名单,确定医共体单位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医疗人员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转诊、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对医共体内部医疗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派驻医疗团队的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医疗相关工作。

5、负责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对接,组建医联体。

(二)护理部: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护理技术团队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护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对医共体内部护理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护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护理相关工作。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派驻人员考勤工作,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探讨并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对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四)财务科、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派驻人员的绩效和下乡补助。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共体内部利益分配、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负责安排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的人员进修和培训工作,负责与医联体牵头医院对接,制定我院进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培训安排,接收进修人员,并报县卫计局备案;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适宜性医疗技术,有效发挥带教帮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实现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为建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药品和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医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自用、超支自负”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做好医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参保患者或不按照规定即时报销。

(八)派驻人员派出科室: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管理派驻人员,不允许擅自安排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送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后方可撤回派驻人员。

本方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莒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6篇:医共体建设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

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2017]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18年度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2016]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 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马德鑫

副组长:于月友 史春青

委 员:马会兰 徐常东 单宗沂 王学松 郑学凤

张廷春 伊恕嵘 张开欣 高 瑛 李竹林 赵文华 高树英 马竹云 卢爱民 陈晓红 王世宝 李祥县 张守旗 刘雪梅 王思斌 战玉芳 李凌云 王汝洋 王正丽 王 建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思斌 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医疗技术团队名单,确定医共体单位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医疗人员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转诊、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对医共体内部医疗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派驻医疗团队的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医疗相关工作。

5、负责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对接,组建医联体。

(二)护理部: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护理技术团队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护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对医共体内部护理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护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护理相关工作。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派驻人员考勤工作,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探讨并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对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四)财务科、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派驻人员的绩效和下乡补助。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共体内部利益分配、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负责安排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的人员进修和培训工作,负责与医联体牵头医院对接,制定我院进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培训安排,接收进修人员,并报县卫计局备案;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适宜性医疗技术,有效发挥带教帮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实现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为建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药品和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医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自用、超支自负”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做好医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参保患者或不按照规定即时报销。

(八)派驻人员派出科室: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管理派驻人员,不允许擅自安排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送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后方可撤回派驻人员。

本方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莒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7篇:医共体建设以来的工作体会(最新)

Xx健保集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共体建设以来的工作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代表 xx健保集团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发言,现在由我浅谈一下我们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共体建设以来所突显的成效和体会: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在县卫计局、xx健保集团的领导下,实行了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管理,我们基层卫生院与县级医院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具有“四位一体”功能。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县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和指导,帮助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因为只有提高了社区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在社区就近就医,进而大幅度减轻县级医院的工作压力,降低医共体的整体医疗成本,增加医共体的经济收益。由于社区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就能极大的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难。

1、落实双下沉,推动两提升

① 现在每周我们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中心派驻专家、业务骨干来我院坐诊和业务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我院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② 医共体建设启动后,很多以前只能在县级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卫生院的药品种类多了,很多药品还降价了,老百姓配药比以前更方便、更实惠了。

③ 不光是专家和药品下沉,通过区域“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人在卫生院采血、拍片后,由县级专家诊断,接下去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即将上线,当卫生院出现疑难杂症需要会诊时,可及时申请与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院的服务。

医共体建设以来,2018年半门急诊人次达8.6万人次,而2017年我院全年门急诊人次为14.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1%。

2017医疗业务收入共963.9万元,2018年半医疗业务收入已达60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5%。

2、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上下联动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预约上级医院CT、磁共振检查,预约住院床位,优先安排上转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和治疗,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医改后,今年上半年我院通过双向转诊平台上转444人次,接收上级医院下转112人次,较去年同比明显增长。 二是三医联动,有效医保控费

我们医疗服务行业是“供方点菜由需方买单”(即自己点菜别人买单),还有医保介入。因为有报销的特殊机制,所以过度医疗和造假骗保现象屡禁不止。集团成立后,采用了“总额包干、节余留用”(即按人头付费)的医保付费方式。节余医保基金除部分用于医共体发展外,主要用于奖励职工。这种付费方式有效克服了过去医疗机构因“别人买单”和“第三方付费”机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医共体对症下药、合理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看病负担。

1、有效控制药占比,促进合理用药

今年上半年,我院共开具处方(西药、中成药)39680张,点评处方1984张,点评率为5%。门诊药占比为63.72%,抗生素平均使用率23.96%,输液率16.12%,处方合格率为99.30%;中药处方共开具480张,点评处方24张,点评率为5%,处方合格率为100%,中药饮片均贴为35.4元。住院开放床位数10张,目前出院病人14人次,平均住院8.93天,床位使用率2.67%,住院次均费用为2597.93元,住院药占比59.46%。

与2017年相比,我院药占比降幅为5.6%。,在药占比下降的同时,也促进了临床医生规范诊疗,合理用药。

2、避免过度医疗,减轻患者负担

采用总额控制、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措施,防止医保基金入不敷出,避免医患双方的过度医疗倾向,有效地缓解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现象,并且可以降低患者看病负担。对参加医保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住院治疗,不会降低报销标准,不会推高个人负担。 三是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下,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做实签约服务工作

在推进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我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医生,充分利用中午、晚上下班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带着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每季度按时走入户开展上门随访服务工作。签约期间,团队医生向签约居民积极宣传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签约服务相关服务内容;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评估,提出健康指导意见;现场解答居民健康咨询并对签约居民预约体检。2018我院共签约12136人(签约率50.04%),重点人群覆盖率在80%以上。在面对面签约服务随访的同时,我们为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基卫项目健康管理服务,重点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为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新的慢病档案,并指导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正确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签约服务的优势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促进医疗和预防深度融合,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了群众健康保健意识,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拉近了群众与医务工作者的距离,增强了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守门人,同时促进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形成。 总之,在医共体内,我们将更好的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促进有序就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各级医院的发展。

四、建议和设想

1、专家下沉,希望能针对基层卫生院特点,组成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比如说慢病管理团队,怎样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2、对需要下转的病人,由上级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相应的治疗方案,与下级医院团队签约医生交接,确保患者治疗或康复的延续性和安全性。

xx健保集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xx月xx日

第8篇:深化医疗改革 医共体建设“安吉模式”

新年伊始,安吉县正式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以自由组合为主、行政调控为辅的组合形式,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三院作为牵头单位,分别与全县16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组成三个县域医共体,标志着“安吉模式”医共体试点正式实施。

跟其他县区不同,“安吉模式”医共体试点工作具有四大特点:抓住“一个杠杆”,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杠杆,医保结余为核心指标,促进医保费用合理下降;实施“两个全面”,县内所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参与,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全面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保持“三个不变”,试点工作对原有医保结算方式、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和患者就诊方式保持不变,体现出本轮医改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落实“四个配套”,实施牵头院长及班子成员年薪制、搭建医疗医保共享信息平台、药品器械集中采购配套奖励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等四大配套措施,有力推进各医共体试点工作的开展。

安吉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分阶段组织县域医共体实施动员大会、医共体成员单位座谈会及推进研讨会,按照“积极动员、充分准备、有序推进、落实到位、尽早完成”的要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三院全部完成县域医共体单位协议签约并进行挂牌工作,成立医共体理事会,将医共体建设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分析数据,精细管理求成效。县第一医共体,通过搭建平台、数据分析两条主线开展医共体实施工作。将指标任务细化到每个科室,并根据现有数据按病区分医疗组、各成员单位进行纵向比较,对三个医共体及全县的城乡

居民保险、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分别进行横向分析,并模拟推算细分数据,查找问题,明确调整重点,对个别人员进行院长诫勉谈话;加强6S管理,以胸外科为典型进行PDCA理论分析,提升管理后该科室药比同期下降5.76%,成效明显。搭建框架,长远规划谋发展。县第二医共体,明确要求“包干到户、对口联系”,立足《县第二医共体理事章程》《县第二医共体双向转诊工作制度》等7大制度,优化临床路径、修订科主任目标责任考核标准、奖励门急诊超额、住院加床等措施谋求长远发展。区域联营,乘势而上寻创新。县第三医共体,积极探索民营资本优势,发挥运营成本低体制活的特点,组建医疗团队,赴下属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重点帮扶,带教查房及会诊,及时安排患者上转,测试向上转诊流程,争取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就人员进修、轮训、共建特色专科等进行安排,努力打造“片区医疗中心”。 县人社局根据医共体实施方案,开展信息化改造,完成参保人员医共体划分、五险系统参保查询模块改造、业务报表设计等医共体运营考核指标设计。召开县域医共体医保信息系统开发通报会,及时分解医共体单位责任,将医保结余目标落实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服务站,促进医保费用合理下降。

县域医共体建设将使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得到重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重构,诊疗次序得到重塑,真正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逐步实现“制度强、服务强”“人民健康水平高、对医改满意度高”的“两强两高”目标。

第9篇:第二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建设实施方案大全

江口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保健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中,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在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的特色优势,通过江口县县域第二医共体的组建成立,结合《江口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对辖区范围内开展中医预访保健服务(治未病)工作,以不断提升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综合能力。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结合我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实际,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和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围绕推进健康江口建设,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结合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管”建设,改变服务供给,构建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综合能力,逐步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良好的签约服务关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守门人作用;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

1 服务模式,中西医并重,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建设目的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将进一步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有效提高体内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成立组织领导

中医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开展中医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了以沈永照为理事长的第二医共体理事会组织,为确保体内各单位中医服务建设顺利推进,特成立江口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沈永照(中医院院长) 副组长:刘开能(中医院副院长)

陈德军(中医院副院长

简胜昌(中医院专职纪检员)

成 员:欧再华(闵孝镇卫生院院长)

2 杨孟华(凯德街道卫生院院长)

陈 昊(坝盘卫生院院长)

明 超(怒溪卫生院院长) 杨 涛(官和卫生院院长)

唐兴平(中医院医务科主任)

邹晓云(中医院护理部主任)

胡政祥(中医门诊主任)

邓德龙(内科中西医主治医师)

姜大勇(中医院外科主任)

吴国珍(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陈来富(针灸科中医主治医师)

中医服务建设实施由副组长简胜昌同志分管,负责组织落实相关事宜。

四、建设范围

结合江口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以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对体内各成员单位的中医管建设加强完善门诊、康复科、针灸科、骨科、中药房等中医建设的重点科室;对各村级卫生人员通过1+1+1组团模式、以多种形式对其中医培训、教学、诊疗、义诊等加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中医服务理念走访入户,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

五、服务对象

3 辖区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

六、工作要求

(一).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对象健康状态的宏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健康档案信息库”进行存储。

(二).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队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三).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四).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

(五).为个人体健服务对象出具体检报告,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调摄方案等。

(六).利用书刊、微信群、QQ群、教学、培训、义诊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

(七).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知己健康档案。

(八).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

4 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全程跟踪、制定治疗方案、循环服务。

(九)、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对此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体内各职能科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全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体内中医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

七、开展业务项目

“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 11 项。其中中医诊疗项目有以下几项

电针疗法 艾灸疗法 放血疗法

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法 按摩疗法 刮痧疗法 拔罐疗法 水针疗法 雾化吸入疗法 指针疗法

八、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医共体将中医文化建设列入体内各成员单位年度考核目标,定期检查督导,根据调查信息统计及反馈的结果进行阶段评估,重点对理念的认同情况、行为能力的程度、表现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效果作出评价,制订必要的奖惩措施,切实把这项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体现医共体价值观

5 念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上一篇:项目部劳动竞赛总结下一篇:恒大集团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