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汇报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联体建设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医联体建设汇报

“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医联体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优化各个医疗单位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化建设是医联体建设的“催化剂”,但目前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难点。本文浅要分析了“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打造信息化的医联体平台以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体系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提出了互联网+的“医联体”信息建设计划,但是在平台的建设、纳入标准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监管的制度并不完善,一方面忽视了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護,导致一些患者的信息被泄露,使其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对医疗数据的应用程度不高,导致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会增加平台管理维护的费用。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

尽管近几年,各个医联体单位逐渐增加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资金不充足、人才缺失以及平台建设的研究不深入。首先,资金方面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医联体单位的信息系统,与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医院相比,县级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高,一些基层的医疗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大多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存在过度依赖政府的情况,进而导致不同的医联体单位在信息化的程度方面差异明显。其次,在专业人才方面,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然而在部分医联体单位中,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具备操作和管理医联体信息平台能力的人员不足,影响了“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最后,平台建设方面,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牵头单位的有效性不足,缺少规范的标准,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不多,医务工作者也无法借助医联体平台开展诊疗工作,导致各个医联体单位的医疗数据没有办法实现交换与共享。

二、“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对于“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来说,主要是对医疗信息和医疗质量进行建设,这就意味着需要建立健全医联体信息化的各项体系,一方面需要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通过平台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治疗手段,患者的每个治疗方案、治疗流程都会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估,这样既能保障治疗的成功率,还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还需要规范平台操作人员的行为,对患者的个人信息采取保密处理,确保患者的诊疗信息可以追溯,保障医疗的质量,这样每个医务人员的操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医务人员的操作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平台可对医疗事件的责任进行有效的界定,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平台管理的条例,对于所有进入平台的不同级别的访问设置权限,防止绝密信息被泄露,对于所有的访问记录要做好保存、管理,令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更具规范化。

(二)打造信息化的医联体平台

1.建设“医联体”信息的基础平台

在当前的背景形势下,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医联体”信息的基础平台,需要为区域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还需要建立电子病历,整理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方面的有关信息,把医疗服务作为导向,建立健全医联体信息标准以及信息化规范,让医院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影像归档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数据接口具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为医联体业务的改造与信息化建设系统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建设基础设施,保证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将各个医联体单位的平台有效连接在一起。

2.远程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

伴随AI技术和5G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未来,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会更多地借助远程医疗,在满足各个医联体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医疗体系的建设需要覆盖社区的卫生中心,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一系列的远程医疗服务。比如:远程会诊,架起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与基层医生沟通的桥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比如,基层医院将患者的床边数据、病历资料、影像数据等有关信息上传到区域会诊中心,上级医院能够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实时和管床医生联系,全程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最后得出会诊报告。另外,医生可以借助移动推车开展远程查房工作,书写查房记录,系统能够采集床位的监护数据,将其上传到会诊中心,实现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等等,能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各个医联体单位在实现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医务人员培养体系,提高医联体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1.影像中心

这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他的医联体单位提供影像学接口,提供影像查询、影像处理以及其他的管理功能,确保核心医院可以远程阅片并加以诊断,最后各医联体单位能够打印诊断报告。该中心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诊断报告全托管模式、影像会诊模式以及报告审核托管模式。中心的服务器安置在中、大型医院中,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提供端口,端口的接入可以自由选择,比方说,在采取诊断报告全托管模式时,需要把患者的片子储存在特定医院的影像中心里面,可以借助高速网络调取有关的信息。

2.病理诊断中心

病理诊断报告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采取远程会诊的方法从病理中心取得病理诊断,还有一个是借助病理切片的扫描仪,把病理切片转变成数字的格式,然后上传到病理中心,由医师出示具体的诊断报告。打造病理诊断中心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医联体的病理诊断能力,令病理诊断的流程更加规范,确保医疗数据的共享,提升诊断的效率,提升临床病理工作的质量。

3.检验中心

做到检验的自动化处理,支持智能化样本处理流水线系统,可以无缝连接并发挥流水线特有的自动化模块。二级以上医院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基层申请的外送检验线上出具检验报告。基层患者可以直接在社区医院查询、打印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检验报告。

医联体内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坚持集约化原则,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区内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只需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做相关检查、检验项目,即能享受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断服务,既方便患者就医,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就医成本,又能够减少大医院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实现数据共享

首先,区域医联体的各个成员需要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每隔一定的周期组织一次会议,相互交流建设信息平台的经验。其次,各个成员需要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责任,做好系统对接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医联体内部,需要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信息的平台,对患者的病历和健康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地更新数据并维护系统,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当中还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上述“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建立健全医联体信息标准以及信息化规范,将医联体内各单位的信息平台有效连接在一起,打通医联体内信息共享的“经络”,提升医联体的运行效率,,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医院

作者:朱晓露

第2篇: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探析

[摘 要]本文认为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和医疗系统信息化管理建设,而影响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各级医疗机构在转诊方面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基层卫生机构与综合性医院的分工协作,最终实现分级诊疗,达到分流患者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联体;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01

[

0 引 言

在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下,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导致病人不论大小病都涌向大型医院而不去基层医院,无序的就医秩序致使医疗资源使用率低下,加剧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而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可以缓解这一难题,按照设想,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下转病人回基层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会出现富余的床位,收治更多重症患者,由此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基层卫生机构可接收到上级医院下转的病人,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立,有利于完善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的双重矛盾。

1 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的基层卫生机构发展障碍

1.1 基层卫生人才的缺乏

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缺乏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基层现有卫生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卫生服务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在现有的基层卫生机构中,医生学历以专科为主,数据显示,约有60%的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的医生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学历偏低反映了基层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素质偏低。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向居民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要拥有一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团队,但国内全科医师的培养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第二,编制设置不合理。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难以满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些基层卫生机构严重缺编,而一些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编制满员甚至存在超编的现象。第三,晋升机会少。晋升是对医务人员能力的认可,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有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生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各有侧重点,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面对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患者,而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生治疗的是疑难杂症,所以在晋升政策方面有所区分。

1.2 基层卫生机构缺乏信任和认可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不能满足,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当前基层的卫生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居民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居民不太了解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与定位,也不清楚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另外,患者的就诊观念存在误区,宁愿忍受大医院的排隊挂号难和诊疗费用昂贵,也依然要去大医院就医,这些从侧面说明居民对基层首诊和对全科医生的了解不够充分。

2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利益分配机制障碍

2.1 各层级医疗机构间利益分配障碍

实施转诊就是转诊双方经济利益的一个分配过程,虽然当前国内各级医院都对职能定位和分工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我国实行不同层级财权与事权统一分级的管理体制,行政区划分割造成了体制性环境限制,由此决定了三级综合医院属于市级管理,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属于区县管理,这使综合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变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体,面对利益的分配,两个独立的利益体之间必然是竞争多于协作。

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在转诊的过程应该履行更多的责任,不仅要积极引导病人的分流,还要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但这些工作无助于其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转诊的风险,为此综合医院的积极性不高。

2.2 各层级医疗机构中医生利益分配障碍

从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对转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影响了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内转诊的实现,上级医院的医生应该积极参与转患者的诊疗,对处于康复期的病人提出下转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与对口的基层卫生机构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转诊病人的病情,并对基层的医生提出指导意见,以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和护理水平,但这些工作无益于个人的考评和晋升,因而无论是上级医院还是医务人员,都没有将患者下转到基层卫生机构的动力。

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配套制度设计障碍

3.1 基本药物制度的缺失

对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推进产生影响的一大要素就是:在药品的数量和种类上,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显著差异。从北京首个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来看,在朝阳医院中,实施零差率的药品超过1 400多种,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519种。如果患者转诊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会出现使用的药品无法衔接。

3.2 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

国家主动推动构建分级诊治医疗服务模式,但在医疗保障层面,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部分省市在探索构建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转诊的作用和重要性所在,所以制定了许多强制性的政策,如到综合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住院治疗,必须要有基层卫生机构开具的转诊单,否则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然而此类强制性的政策只会让患者认为,医联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行限制了他们自由就诊的权力,这样不利于分级诊疗的顺利进行。

在利用医保政策杠杆方面,各地的现有做法普遍是拉开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统筹支付比例,多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以吸引参保人员到基层就医,但由于在医疗领域内患者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且多地的医保在大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报销差额仅有6%,部分地区相差仅3%,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门诊服务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差额也仅10%,这种差额不足以引导病人首诊在基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分级诊疗的目的。

作为医保机构,除了需要通过提升基层机构的报销比率,运用费用的调节来强化对病者就医活动的引导外,还应该建立购买初级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基金。发达国家健全的守门人制度归因于医疗保险购买卫生服务,即医保机构用医保基金购买全科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初级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美琴.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1(1).

[2]薛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推动全省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兰台内外,2011(1).

[3]梁伟.走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J].中国档案,2011(1).

作者:王梦怡

第3篇:医联体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研究

医联体建设是我国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整合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更好的发挥大型医院的专业优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医联体背景下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结合我国目前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对当前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问题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及建设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成为医疗改革的一大重点。医联体模式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医联体将区域内的大型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通过打造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医疗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医院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但在部分地区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不利于医联体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期为今后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现状

通过发展医联体医疗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基层及偏远地区患者享受优质资源的便利性,目前我国发展的医联体主要包括城市医联体、农村医联体、专科联盟以及远程医疗协作四种模式。以潍坊地区为例,潍坊地区医疗体以市级三甲医院为核心,辐射周边各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同时与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协助,打造区域内医疗体。但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医疗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各系统之间的差异造成接口开发困难,医疗数据传输不畅,导致患者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呈现出的“信息孤岛”问题极为明显,医联体内的医疗活动的开展大部分依赖于传统的诊疗模式,医联体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

二、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医疗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文件,但由于信息化技术本身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实现对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完全监管,产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相关监管制度并不完善,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系统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搭建不完善,数据库中缺少信息加密技术,增加了患者就诊信息泄露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医院虽然建成数据平台,但由于技术手段限制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些数据并没有被运用到患者日常就医服务中,也增加平台维护的费用支出,不利于医联体的构建,降低了资源利用率。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医联体覆盖范围不断增加,为满足医联体信息化要求,各地医院都在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但在部分地区的医院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首先,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基础的硬件设施、软件配套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采购硬件及软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信息化建设。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占卫生机构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不足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5%,受到认知程度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医院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力度已无法满足当前医疗信息化发展需求。即使是三级医院,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力度也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发展水平不如三级医院的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院等,更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中有着较大的缺口。

其次,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研发力度较低,医联体的推进有利于医院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便于医院和医生之间进行技术交流等,有利于促进区域医疗水平提升方便人民群众获取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但由于很多医院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导致研发力度较低,资源的共享力度不足,不利于医联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三,信息共享力度不足。目前,在三级医院中,医联体信息建设较为完善,患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医联体来进行各种就医服务。但在基层医院中,由于其起步较晚,再加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发展水平较低,尽管已经与三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但医疗信息共享力度不足,很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由于医院在日常经营中经济效益的提升占据重要地位,使得信息共享力度更低,患者经常出现反复检查现象,不仅给患者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更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一)完善相关制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建设医院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在医联体信息建设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信息的安全性不足,利用率不高等情况。针对这种问题,在医联体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监管力。医院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院内现有的制度和条例进行修订,并对缺少的制度进行完善,加大对系统平台的监管力度。还应完善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对平台上提供视频问诊和在线医疗服务的医生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认证,确保医生资质,保证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促使医联体信息化建設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还应完善医联体成员的管理制度,加大内部管控力度,促使医联体成员自觉遵守医联体相关规定,一旦出现违规行为,需及时进行处理,加强医联体的规范性,促使患者个人信息安全性的不断提升,更提升医疗数据的利用率。

(二)提升信息化程度

1.完善基础平台建设

在医联体背景下,医院推动信息化建设最为关键的在于基础平台的建设,医联体平台涵盖用户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三个层面,具体内容如表一所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旨在打造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联体平台,整合医联体中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资源,完善数据库,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利用区域HIS系统,电子病历(EMR)系统、实验室(LIS)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統、远程诊疗等区域系统,以“医联体云数据中心”为理念,采用“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运行”的方式,以“医疗协同,分级诊疗”为指导,构建医联体云数据平台。来实现区域数据中心、区域电子病历集中管理、医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分级诊疗等功能。构建信息共享、上下联动一体化的医联体信息系统。可使用“集成平台+接口”的方式,开发“总线”式的中间集成平台,根据医院数据库个性化地抽取医院数据,同步到医院集成平台,再上传同步到区域集成平台,实现“多级集成”的医联体共享平台。可完善CDSS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整合了来自全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证据、最佳指南及专家意见,并根据最新证据不断更新。还可引入BMJ learning,来开展医生全科能力建设培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医联体的积极作用,需在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技术,来促使医联体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来实现医院中各个科室之间的信息互通,促使医疗数据信息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2.完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借助互联网、5G通信、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远程医疗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促进医联体的发展成熟。随着医联体的不断完善,医院的业务需求量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对医疗资源共享的要求不断增加,更推动了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在远程医疗平台中,医疗层级如图二所示。在远程医疗平台上,需完善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急救三个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会诊设备和应用系统软件,建立远程医疗专家资源库,搭建互联互通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提供高端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服务。还需完善远程医疗急救中心的建设,引入卫星定位、地理信息、急救指挥调度、实时视频监控和远程急救会诊等,完善急救网络,开发相关应用软件,利用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及时定位需要急救的患者。更要引入穿戴式检测设备接收急救患者的血压、心电、血氧数据等信息,随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其中网络、硬件设施架设以及基础医疗业务系统等;引入大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为开展双向转诊打下基础;在双向转诊系统中,以B/S架构为主,C/S架构为辅,可根据医疗卫生系统中不同业务来自动应用不同的模式。远程医疗系统有利于医疗资源更广泛的进行配置,打破传统医疗资源配置的局限性,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患者可以更便利的接受视频问诊和在线医疗服务,便利了患者就医。医联体内各医疗单位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可以借助远程医疗实现医疗技术、经验、知识的共享,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有效提升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远程影像中心

在医联体建设中,区域医疗中心占据其中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区域医疗中心中,远程影像中心是其中重要内容,在影像中心中,可利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完善影像中心接口,安装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软件并进行对接,实现每个卫生院、村卫生室都可以在自己的心电终端上给病人做检查,依靠快速的光纤宽带或无线网络技术,把检查数据上传到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心电专家根据检查数据,做出诊断结果并发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使得医联体中其他医疗机构可以随时调阅患者的影像记录,并可针对影像制定一系列处理,保证中心医院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来查看患者影像记录,从而诊断患者病情并书写报告,基层医院可以打印诊断记录。在影像中心中,可提供三种服务模式,如诊断报告的全托管模式、诊断报告审核托管模式以及影像会诊模式三种。并在其中安置影像中心的服务器,如大型医院或者中型医院中,并开放影像中心的端口给社区医院或者基层医院。以全托管模式为例,患者的影像片子可在特定医院进行存储,若其他的医院需要调用,可利用网络来进行。

(2)病理诊断中心

在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病理诊断可帮助医生快速诊断患者病情,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计划。而在医联体背景下,病理诊断中心主要有两种服务模式,一种是病理标本由在病理中心医生化验,并出具病理报告,基层医院直接获取病理诊断;另外一种是借助扫描仪,将患者的病理切片转化为数字格式,直接上传到病理中心中,由病理诊断中心医生更好的出具诊断报告。建设病理诊断中心,不仅提高了医联体内医院诊断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病理诊断效率。更要引入数字化切片扫描系统,用电脑显示屏代替传统的玻璃切片和显微镜模式,将病理切片传输到病理专家,多位病理专家可以同步上线,对同一个病例、同一张病理切片进行同步分析与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传统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力度不足,患者检查、化验等医疗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患者出现重复检验情况,不仅加剧了患者经济负担,也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在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加强医联体中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建设,可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将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纳入其中,及时更新各种数据,提升信息的有效性,防止信息出现孤岛情况。医联体中的成员机构更要做好患者医疗数据的对接工作,避免患者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就医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的同时,更要防止出现信息泄露事件,可在建立系统平台时完善相关加密设置。首先,在选择网络时,需选择安全连接,引入已经经过加密处理的HTTPs协议来进行数据传输;在系统上,关键数据需进行加密存储;硬件上,各类终端在介入时需进行识别码的认证,未得到授权的设备不得介入系统,提升信息安全。

四、结语

医联体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高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分级诊疗,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医联体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联体内组织成员数据的互联互通,保障患者医疗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发挥医疗体作用,仍然是当前医疗事业改革的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潍坊市中医院

作者:王学功

第4篇: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建立医疗联合体

实现多方共赢

xxx医院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积极响应xx建立区域性卫生中心的政策号召,医院通过有效整合xx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于xx日与xx家基层卫生院共同建立了功能齐全、层级分明、资源共享的新型医疗卫生集团——“xxx”(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内的患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域医疗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xxx日召开了xxx医疗联合体工作推进会,医联体成员单位扩大到xx家,将医联体工作覆盖了xxx的所有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成立xx年多来,xxx医院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专家到基层医院业务查房、坐诊和分类就医,帮助基层医院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降低了医保资金的支出,使老百姓、医联体成员单位、政府实现了多方共赢。医联体工作作为一种跨越层次级别、行政隶属以及资产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形式,能够 起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生和患者纵向流动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xx基层医疗机构的诸多难题,而且在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出了一条适合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道路。这种新型合作模式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多元化发展方向,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龙头及示范作用。

我院医联体工作的成功开展,经过xx记者的多次深入采访后,发表了题为《xxx》的报道,引起了xxx分管医疗工作的xxx的高度重视,并委派市卫计委xx,于xxx日专程到我院调研医联体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我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探索、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xxx,xx卫计委书记xx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到xxxx调研卫生计生工作,专门听取了我院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汇报。在今年的xxxx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医联体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之中,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医联体这一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我院医联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开通xxx与基层医院双向转诊“直通车”,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节省医保资金。

一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可以直接开具xxx医院的收治住院病人的住院证、检查检验申请单,真正畅通了医联体成员单位患者到区级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有效分流患者就医,简化患者就医流程。截止目前为止,各成员单位已有xx余名患者转入xxx医院治愈出院, xxx名患者由基层医院直 接开具检查单到xxx医院进行了放射、B超、心电图、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检查。

二是xxx医院对于治疗好转的康复期患者,及时将其转回基层医院,并协助基层医院做好后续工作。截至xx日,xx名患者由xxx医院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后期康复治疗,如xxx医院骨科派出骨干医生到部分医联体成员单位回访转出的康复期患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使患者在基层卫生院花较少的钱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双向转诊“直通车”的开通,为老百姓到上级医院就诊节省了大量排队等候时间。以xx村患者xxx为例,因其于xx日17时突发脑梗塞即到xxx镇卫生院就诊,卫生院接诊医师初步诊断后即为其开具了xxx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证,患者于xxx即入住xx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不再需以往非“直通车”方式前往医院后进行门诊挂号、医师诊断、做相关检查再收治入院,为抢救患者节省6-8小时。该患者在xxx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费用xxx元(医保报销xx元,患者自付xxx元),病情平稳后于xxx日转回xx镇卫生院继续后期康复治疗,在xxx镇卫生院康复治疗期间住院费用共xxx元(医保报销xxx元,患者自付xxx元),如该患者一直在xxx医院治疗约需住院费用xxx元(医保报销比例约xx%,xxx元,患者自付xxx元),双向转诊后该患者实际产生住院费用为xxx元(医保报销xx元,患者自付xxx元),医保资金节省支出xxx元,患者节省费用xxx元。

二、补贴双向转诊起付费,规范双向转诊流程。 只有真正实施双向转诊,才能逐渐引导老百姓形成急慢分治、有序就医的格局,建立“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合理就诊秩序。由于目前在医联体内部患者双向转诊面临患者重复缴纳医保起付费、报销比例不一致的难题。我们在医保中心相关政策出台之前,由政府进行补贴,患者可以领取医保起付费差价补贴,也就是说由基层医疗机构转入我院的患者和从我院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居民医保可以在我院领取200元的差价补贴,职工医保可以领取240元差价补贴,以此鼓励双向转诊。

上转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对符合自己收治范围的患者,应收入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对于超出自己收治范围的患者,首先与xxx医院相应科室进行电话联系,在确认收治科室之后,开具加盖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章的xxx医院住院证,患者持住院证直接到xxx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住院治疗。对于已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但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超出基层医疗机构诊治能力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应给患者开具基层医疗机构结账单、转诊转院单和加盖了基层医疗机构公章的xxx医院住院证,患者凭此到xxx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住院继续治疗。

下转流程:xxx医院对于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按其家庭所在地或患者本人意愿,首先与基层医疗机构相应科室医生联系后,开具转诊转院单及时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 构康复治疗。

三、实施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目标考核方案。 为了调动医联体成员单位积极性,充分发挥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订了《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目标考核方案》,目标考核结果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相挂钩,并将上转率作为单独的指标进行考核。

每半年对所有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绩效相挂钩,并且在xxx卫计委范围内进行通报。为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转诊率将作为单独的指标每月进行考核。上转率(上转率

)按医联体各成员单位的实际结果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排名,对被评为优良中这3个等次的单位,给予不同级别奖励,作为鼓励分级诊疗、逐级转诊的扶持资金。同时,对我院的各临床科室考核下转率(下转率

),按各科室实际下转率的结果,同样按内外科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排名,并纳入每月的科室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与绩效相挂钩。

四、提供免费医疗技术培训以及设备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一是送下去。根据“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情况,定期由院领导带领医院业务骨干人员深入基层到现场轮流对各成员单位进行走访交流、业务查房、专家坐诊、手术指导等技术帮扶。成立医疗质量督导小组,分别对各卫生院 进行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定期到基层医院进行病历书写规范、急诊急救相关知识、高血压疾病诊治原则、难治性高血压诊治指南及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业务讲座;对个别卫生院进行急救技术操作比赛、手术卫生操作比赛的指导。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对于医联体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如剖腹探查术、妇科、产科急诊等情况,xxx医院及时指派骨干专科医师到场,迅速解决难题,化解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后盾。

二是请上来。由我院在院内通过举办教学查房、放射科集体阅片、护理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要求各医联体成员单位轮流派人参加,医联体成立xxx年多来,共有各医联体成员单位xxx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视野和业务理论知识水平。二是我院免费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免费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培养骨干技术力量。医联体成立以来共接收xxx家医联体单位xxx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提高了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例如xxxxx两位医师在xxx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返院后即可开展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手术,突破了乡镇只能做“阑尾炎”的普外科手术瓶颈。

三是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业务交流群。为了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人员联系,方便各专业人员业务交流,提升技术水 平,分别建立医联体的内科、外科、护理、放射等工作QQ群,方便各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工作业务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

四是提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资金支持。医联体成立xxx年多来,我院共为基层联合体医院提供xxx余万元资金,用于其进行全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xxx卫生院免费提供生化分析仪、TCD探头等价值20余万元医疗设备。

五、免费维护、维修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解决基层医院无设备维修工程师难题。

基层医院无设备维修专业人员一直是困扰各基层医院的难题,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基层医院只能联系设备厂家或第三方维修公司维修,造成维修维修费用高、维修周期长,严重影响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建立医疗联合体后,xxx医院发挥拥有专业设备维修工程师的优势,定期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为xx家成员单位的医疗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为xxx等6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胃镜、心电监护仪、血球分析仪、麻醉呼吸机、心电工作站、B超工作站、X光机等医疗设备进行了免费维修。保障了基层医院的各项诊疗项目及时正常的开展,降低了由此引起的潜在的医疗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改革大潮,我们只有抢抓机遇,勇于接受挑战,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辜负历史的重托。让我们以大无畏的执着精神投身医改,将医联体工作奋力推进,切实让医联体建设惠及于民,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回馈xxxxx和广大老百姓对卫生工作的殷切期盼。

谢谢大家!

第5篇:中医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20171016

大埔县中医医院

中医医联体建设汇报材料

我院自2016年10月与百侯中心卫生院建立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大埔县中医医院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管理实施方案”和“大埔县中医医院与百侯中心卫生院组建县镇医疗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协议”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截止2017年9月,医院投入帮扶资金2万元,共派出12批次共15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百候中心卫生院从事医疗管理、查房、带教和会诊等工作,组织免费义诊2次,业务查房10次,举办医疗安全和医疗业务学习讲座2次、住院部科室授课9次、进行归档病历质控和处方点评各2次,发现并及时要求纠正医疗安全隐患问题多件(如:门诊手术室长期无窗户、呈开放式。病案书写不及时、不规范、不合格。住院部无吸痰器等等),目前均已落实整改,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对口帮扶单位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实施医联体和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服务模式,使农村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可以及时转诊,得到专科医生诊治,这对引导农村居民基层首诊、逐步改变其小病直接到上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目前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二:医联体的建设受到了原有卫生行政体制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医联体内部的管理不合理、不到位,尤其是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得不到管理上的支撑和经济上的支持,这样的医联体改革是很难长久的。

三: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授予一部分行政管理和经济权力给医联体的核心医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联体的建设、运作和管理更为有效。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更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做好。

大埔县中医医院

二0一七年十月十六日

第6篇: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临我院检查指导、评价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下面就我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如下:

医联体建设方面

一、 医联体建设基本情况及总体目标

我院从2017年9月开始启动医联体的各项工作,制定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卫生院自身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实现 “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要求.

二、 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卫生院目标管理,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临床一线医师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卫生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卫生院领导干部、一线临床医护技人员,进行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知识培训,让医职人员都能掌握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宣传底板,展示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人民医院帮扶专家的详细信息。

3、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卫生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卫生院中层干部和一线医务人员学习和传达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及传达分级诊疗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二) 落实具体工作

l、确定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对口帮扶措施,根据医联体协议,协议单位****人民医院每年至少选派2名中级晋升副高的专家来我院进行对口支援,对口援专家参与行政管理、临床业务指导、讲座授课、及查房、坐诊、会诊等临床诊疗工作。我院每年选派2名医务人员到协议单位****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以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截至2018年5月31日,已有 名专家对我院进行对口支援,进行授课计 课时,接诊病人 人次,抢救危重患者 人次,会诊 人次。我院选派了 名医务人员去****人民医院进行 专业和 专业,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业务水平。

2、签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议.于 2017年9月 日,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及细则,畅通渠道,减少环节,优化流程,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患者转诊转院开辟了绿色通道。截至2018年5月31日,我院上转危急重患者 人次,收到下转病人 人次。

三、成效分析

自开展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以来,我院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双向转诊程序与流程,两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松散型医联体对口支援专家,业务能力强,门诊率高,医药效果好,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既提升了卫生院品牌,又方便了群众就诊,还对临床一线医生起到了帮、扶、带的效果。

2、通过分级诊疗工作,确保了上转病人都能做到无缝衔接,病人得到了合理处置,避免了一些不必要重复检查,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下转病人,做到了及时就诊,优先处置,

四、存在问题

1、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制度需进一步改进,要找到一条符合医联体双方和患者共赢的途径,确保该项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加大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宣传力度,确保两项工作深入人心,既方便群众,又解决实际问题。

医养结合工作方面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我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近年来,我院在****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了一个医养结合医务室,在敬老院设置了医养结合医务室,配备了相关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每周由一名临床医师坐诊,为老年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二)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对全镇 名老人实行一人一档,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叮嘱老人按时用药。遇到突发病情,及时处理,并医联体协作单位专家开展疑难病情会诊。

(三)提供了一些高效便利服务。对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先治疗后付费政策,让养老院“无病养老,有病就医”的理想成为现实。

(四)存在问题

医养结合模式才刚刚开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医养结合模式是新事物,缺少经验可以借鉴,可能会走弯路。二是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医养结合模式探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医保政策和医疗制度的影响,如果没有政策和制度对医养结合作保障,可能影响医养结合模式进一步推广。

第7篇:医联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北京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1年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截止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互通、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及乡卫生院设立区域专科中心、联合药品配送等对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已经达到1.8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4000万人次,本地患者为1.4亿人次,平均本地人一年到医院就诊7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大医院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说,各远郊区县都已经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房山、大兴、平谷三个区县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已经建成。 通过统一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积极实行分级负责、双向转诊,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县级核心医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维持治疗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内急救转诊流程,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核心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患者住院流向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的。 统一资源配置,建立了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以柔性流动为特点实施人员整合,县级医院(核心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到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员到核心医院信息培训,联合体内各机构实行人才柔性流动,人员工作地点实施统一调配,新进人员在联合体内统筹轮换培养。为了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核心医院按计划的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工作日有1名本领过硬的医生在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核心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由各医联体制定和完善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师可在各医联体所属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诊疗服务,通过轮换、互换等方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减轻核心医院的工作压力。截止目前,各医联体已下派28名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14所乡镇卫生院选派了30名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培训学习。

强化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各“医联体”内所属医疗机构与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落实了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建立了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核心医院门诊压力,发挥了核心医院的功能。

医联体的建设我们还需要持续关注,针对中国医疗整体水平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财政的社保,与设备如果没有在社区与二级医院跟进的话,那么医联体的建设只能是句空话,没有好的设备,患者怎么敢在社区医院看病,所以中国的医联体还是需要更多部门协同创建的,将二级、社区医院建设到,我们赶去看病,一样会减轻三级医院的压力的!

第8篇:县乡医联体的建设探讨(1)

县乡医联体的建设成因与方法探讨

程修兵

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推行医改大政的方式之一,医联体的建设报道不断出现。承担着分级诊疗、上下转诊、资源共享大任的医联体到底该如何建设,郧西县卫计局在县乡两级医联体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总结与大家分享。

1、我县县乡医联体的建设背景

郧西是个山区县,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50.66万人(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县城位于县域东南角,与西北的乡镇最远达140公里,因此县域西北片区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和落后。

1.1 解决偏远山区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交通不便,在山区农村,想要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一般需要2-5个小时车程,加之医院一些检查结果当天不能出来,一次就诊需要2天以上,农民负担很重;乡镇医院设备、水平不足,农民要想解决一些疑难病,在乡镇不能实现。 1.2 解决医疗机构资源浪费的问题。统计显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不足和检查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国家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设备但专业人员缺乏或者是兼职承担技师,诊断水平不高。

1.3 解决乡镇专业人才短缺、后继无人的问题。通过医联体建设,短期内有人才支持专业发展,中期可以培养后备人才,长期也能进行专

业发展规划的人才储备与配套。

1.4 解决病人无序就医、医疗费用浪费的问题。过医联体内部病人的分级转诊、合理流动,缓解上级医院床位压力和下级医院饥饿的现状,同时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为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转打好基础。

2、我县医联体的建设模式及要点

经过多次研讨后,县卫计局就具体方案上报县政府出台了医联体建设文件。

2.1 联合体的形式:半紧密托管模式。以县医院为托管人,与卫计局签订托管目标,委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被托管卫生院,被托管卫生院加挂县医院**分院的牌子。分院院长由县医院提名,卫计局任命。

2.2 被托管卫生院保持“五不变”:公益性、基本职能、原职工身份、资产和债权债务、财政投入体制。

2.3 托管协议要点:综合管理目标、业务发展目标、人才和技术扩展目标。

3、托管后的工作方法与成效 3.1 卫计局和总院出台配套文件:

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总院每周下派四名专家到分院查房、坐诊、手术和教学,按照分院的发展状况选定专业和教学目标(总院医务科和分院分管业务院长联合制定)。分院选派各科人员到总院轮训,每期4名3-6个月,培训结束合格的回分院上岗。卫计局也出台文件,规定但凡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必须在乡镇工作6个月(全勤),否则

2 /6

不予上报。

建立设备和帮扶资金计划:总院每年支援分院20万元设备更新资金,以解决急需设备。

制定院长年度目标:总院按照局里的要求,与下派院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强调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业务发展目标、公卫工作目标等,以便于在托管期限内实现基层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

3.2 分院内部完善管理机制:设立医务科、护理部和综合管理委员会,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让员工广泛参入医院发展;建立院级和科室学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掌握时政知识,统一思想;建立新的绩效分配制度,鼓励业务发展;提高公卫人员待遇,增加积极性。 3.3 取得成效: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管理成绩显著,由托管前的全县倒数第一名到今年综合考核顺数第二名,成绩之明显,令县内和市卫计委意外。 业务收入:业务收入逐渐提高,2012年业务收入962万元,2013年业务收入1053万元,2014年预计业务收入1120万元。

专业发展:新业务、新技术应用增多,2013年开展新业务3项,实效经济效益近20万元,2014年开展新业务2项,实现经济效益23万余元。

社会效益:获得镇级、县级表彰4个;通过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评审;病人满意度调查96%(出院后电话随访统计)。

4、医联体建设思考与建议

现有环境下,通过医联体建设来提高基层卫生院的综合能力,有

3 /6

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

4.1 托管人与被托管对象的选择:被托管卫生院必须是县域内副中心地区,能够以点带面的推动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提高,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切实解决社会难题。其次被托管卫生院也需要有一定基础,能够快速提高服务能力,给群众带来实效。比如我们选择的上津镇中心卫生院,辐射范围达7个乡镇、20余人口,是典型的县域副中心城镇。

托管人的选择:医院自身应具有全面的履责能力,能够在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援。我们的第一个托管人就是县人民医院,它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荟萃。拥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237人,开设病床800余张,设有17个病区,19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各类专业52个,有8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2013年业务收入1.8亿元,

托管团队的拟定也必须是“接地气”的人员,单纯二级医院的科主任或技术专家不一定能胜任乡镇院长职务,素质全面的管理团队有助于医联体目标实现。

4.2 托管模式的选择:由于现有体制原因,乡镇卫生由卫计局管理,在人事编制、财政供养机制、绩效分配等方面托管人不能实现统一,导致积极性不够。

建议:实行全面接管模式,通过重组,在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等方面接手目标卫生院,实现管办分离。以一家二级医院为航母,组建一支战队作为“办医人”,他们在业务、人才、设备、绩效等方面

4 /6

能够高度统一,以扁平化的方式快速提高乡镇卫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卫计局的“管理人”身份不会改变,仅需要就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以规范乡镇卫生工作的方向和力度,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4.3 医联体运行中的问题

就我县来讲,一是目前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卫与医疗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对接,信息不能共享造成很多浪费,二是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不能引导病人合理、有序流动,造成医保基金无保障。

建议: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至少在县域内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共享患者保健、公共卫生和疾病诊疗资料,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点对多点的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诊疗技术共享,以缓解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难题。

三是实行分级诊疗,规范患者就医流程。通过制定病种目录、摸清基层卫生院综合能力、重设农合基金使用方式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不仅能保证基层卫生院的自我发展能力,也能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医改是个大课题,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亦或是解决基层卫生院发展中能力缺失的问题,必须是综合各部门职能进行协调,共同来解决这一社会难题。通过医联体建设来解决这个矛盾,或许可行,但必须是协调好管理人、举办人和医保基金三方关系后才能有效运行,至于具体到医联体的方式选择,笔者倾向于用资产重组模式来建设。

5 /6

作者简介:

程修兵:郧西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医疗安全办主任

县医院上津分院院长

18372618266

6 /6

第9篇:推进医联体深化重组,多方合作共赢促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联体建设掠影

推进医联体深化重组,多方合作共赢促发展——中南大学湘

雅医院医联体建设掠影

8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召开医联体深化重组工作推进会暨“健康中国行”医院管理学术沙龙。湘雅医院在原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医联体进一步进行深化重组、升级提质,除了继续做好合作办院、省外协作指导医联体、省内双向转诊定点指导医联体和远程网络医联体外,还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区域医联体、建设专科联盟、打造航空医疗联盟等方式,携手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与医院管理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以促进分级诊疗为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召开医联体深化重组工作推进会暨“健康中国行”医院管理学术沙龙

龙开超副主任讲话

陈翔副校长讲话

肖平书记讲话

孙虹院长讲话

雷光华副院长主持

签约仪式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龙开超,中南大学副校长陈翔,中南大学医政医管处处长张欣,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李世忠,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海涌,永州市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肖东民,湘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余建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肖平、院长孙虹及全体在院院领导,湘雅医院医联体120余家代表医院的负责人等4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湘雅医院副院长雷光华主持。

会上,湘雅医院与区域医联体代表、永州市人民政府,省外协作指导医联体代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省内双向转诊定点指导医联体代表、衡山县人民医院,远程联网医联体代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专科医联体代表、株洲市中心医院,航空医疗联盟代表、凤凰县人民医院等6家合作单位代表相应类型的医联体成员单位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

深化重组推进医联体工作,探索多方共赢分级诊疗新模式

医联体建设作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重要抓手,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如何建立新的区域医疗体系,以推进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需要探索和尝试新的医院间合作模式。

据悉,湘雅医院自2008年起,通过区域医疗协作网络建设,在多元化办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扶、全科医生培训、远程医学服务能力建设、专家医疗队巡回指导、全病程管理等方面均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形成了“开门办院”走出湘雅办湘雅、区域医疗上下联动、远程医疗辐射通全球的特色,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联通国际、层次科学、特色鲜明、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上下联动、务实有效”的医疗联合体。目前,湘雅医院医联体涵盖合作办院3家,横向协作指导全国12个省区综合医院20家,纵向定点指导、双向转诊省内县市级医院54家、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远程医疗协作网包括直接远程联网医院140家和间接远程联网医院4897家。

肖平书记表示,湘雅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充分体现大型综合医院“国家队”的引领作用,在医联体深化建设上先行先试,为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推出了硬招实招。

“我们过去虽未冠以‘医联体’之名,但已行‘医联体’之实。”孙虹院长表示,在此基础上,湘雅医院将通过深化重组进一步理顺合作机制,组建以人员互派、双向转诊、适宜技术培训和医疗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担的医疗联合体。同时,探讨一个可推广的多方共赢的分级诊疗新模式,为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贡献。

陈翔副校长对医联体建设提出了3点具体要求,一是要研究好国家相关政策,发展好各种医联体形式;二是关键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促进信息共享;三是要加强专家间的实质性合作,通过医学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纽带联系;四是要呼吁政府在医保、收费等政策环节加大支持,跟上医联体发展的快速步伐。

“分级诊疗的基础就是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带动全程医疗服务,将医疗机构间的竞争转化为合作,将垂直结构转化为网状结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的问题,促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龙开超副主任表示,推进医联体建设需要进行医疗体系重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重建和医疗资源重组,希望湘雅担负起引领、示范、支撑的“龙头”作用,为医改发出“湖南声音”,推出“湘雅经验”。

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新模式

雷光华副院长介绍,湘雅医院将积极推进医联体深化重组、升级提质,探讨和地方政府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通过医联体建设,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湘雅医院各项优势,畅通三个渠道,即派下去、送上来和远程指导;把握四个重点,即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最终全面实现“五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从上至下、层层帮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指导体系;搭建一个长期连续、上下联通、实时共享的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平台;探讨一套引导医生在医联体内有序多点执业、患者在医联体内合理分级诊疗的科学机制;探索一套总额预付、合理分配、科学节约的医保资金使用方案;探讨一个可以复制、可供推广、多方共赢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在“五个一”目标的基础上,湘雅医院远期目标是达到四个层次的持续升华:一是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积极投身医改和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二是通过“五级-省市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三是不断增强区域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持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四是通过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改革,防、治、康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少患病、晚患病,患病早诊断、早治疗、优治疗,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负担,科学、合理使用医保资金,持续实现政府、医保机构、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和老百姓的多方共赢。

目前,湘雅医院已和深圳盐田区人民政府开展了实质性合作,通过定期派驻专家团队,开展医院管理、学科发展规划、医疗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指导,优先安排患者转诊、医护人员与管理干部进修与培训,从整体上对医院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实现了区级医院跨越式发展,该院2015年与2016年连续两年在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最高的“A”级。此外,湘雅医院即将与永州市人民政府、湘阴县人民政府等开展合作,持续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深度合作建设专科医联体,打造航空医疗联盟

湘雅医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技术辐射作用,集合省内外相关医院,成立专科联盟。首批开展的专科联盟包括皮肤科医联体、神经内科医联体、老年医学科医联体、呼吸科医联体、产科医联体、妇科医联体和骨科医联体,并将逐步扩大到全院所有其他专科。

专科联盟将通过培训、进修、指导和会议交流及网络教育等手段,以远程医学平台为纽带,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规范诊疗方案和流程,推广适宜技术,有效统筹、整合、优化、合理配置专科医疗资源,分层级引导、安排专科疾病患者就医,将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上。

此外,湖南省航空医疗联盟将成为以湘雅医院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急救中心的重要组织,通过以航空医疗联盟(医联体)为载体,按照全省“多架直升机 多个运行基地 多个基地医院 N个起降点 N个合作医院”的形式,实现辖区内直升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院间转运、医疗资源运送等多渠道的医疗服务。

目前,湘雅医院航空医疗救援常态机制已真正建立,不仅与全国14家单位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更是成为湖南省首家空中医疗救援基地医院,致力于打造覆盖全省的“黄金一小时”生命救援体系,助力对口帮扶和分级诊疗工作,让分级诊疗插上空中救援的翅膀,为交通不便的危重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抢救时机。

“健康中国行”项目负责人张雷致开幕辞

肖万超主任授课(左上),彭仕芳主任授课(右上),钱招昕主任主持(左下),张茂红主任主持(右下)

会后,“健康中国行”医院管理学术沙龙举行。“健康中国行”项目负责人张雷致开幕辞,湘雅医院院长孙虹、人力资源部主任彭仕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经管办主任肖万超等围绕医院管理的大成本观、医院人才培养、医院绩效管理等进行了精彩授课。学术沙龙分别由湘雅医院医务部主任钱招昕、事业发展部主任张茂红主持。

与会领导、代表合影

上一篇:麻城博达学校怎么样下一篇:财务总监工作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