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2022-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农村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农村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农村经济管理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带着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观点,对我市西城街道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3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代理。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代理”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代理,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2、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切实加大村(社)会计委托代理的工作力度。按照《南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村(社)会计委托代理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04]102号)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代理,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站专人代理农村财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农村财务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推进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要把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这样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农村财务的管理将会形成由混乱到理顺到规范再回到混乱的怪圈,使农村财务管理永远也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只有对村(社)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才能做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而避免再次出现混乱的现象,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

第二篇:农村行政管理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关于xx县xx镇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进行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对象:

我们对xx镇x个村的xx多位农民调查

2、调查的时间:

2008年7月-8月

3、调查的范围:

包括普通农民、村干部、乡村医生。访谈对象大部分在40岁以上,40岁至60岁的人占了一半左右。

4、调查的方式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成45份访谈记录

二、情况分析

1、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

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 1

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

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免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出诊费等)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但是乡村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以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以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以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

2、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

我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

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

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

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 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

3、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

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

干部”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虽然19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10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4、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

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

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不完善的地方

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其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的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三,在农产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其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四、建议:

主要针对疾病模式、家庭保障、医疗服务、就医行为作出具体的政策,希望获得医疗保障 。

1、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

2、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4、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加大行风建设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总之,9亿农民的“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要积极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事实来打消农民心中的疑虑与困惑,相信这项为农民服务的政策必将深入民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农村财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__________ 专业: ______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调查对象: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 2010 年____月____日至2010 年____月____日共____天

一、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问题体现在以三个方面:

(一)农村财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立性

农村财务人员负责记录集体财产的使用和分配情况,他们是集体财产的守护者,是村干部经济行为的监督者。所以财务人员应该由村民选举产生,这样他们才能代表大家的利益。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村的财务人员是由村干部任命的,财务人员没有独立性。他们的聘和用一般由村干部说了算,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级财务不敢管、不敢监督的状况。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穿一条裤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村干部挥霍公款、集体资金来去不明、小范围分钱分物的现象。

2.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目前许多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二)上级部门存在问题

1.上级部门导向错误

农村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问题。上级干部考察下级干部主要是看他们是否把该交的钱交齐了,是否比别的村子交的更多。只要缴税指标

完成了,群众举报的问题就可以置之不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监督查处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查处机关认识的问题和乡镇监管的力度问题,加上村级财务问题的自身复杂化,导致查处难度大、扶正纠偏难。一方面,由于财务不公开,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再加上农村宗亲势力、家族势力致使群众不敢监督,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另一方面,作为财务审计部门的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因事务繁多,不愿管、不想管,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由于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以至于问题越来越大,管理混乱不堪,不好收拾。

(三)农村财务监管渠道问题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刑法》自1997年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院不能对其立案侦查;同时又不是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犯罪的主体,公安机关不能对其立案侦查;法院又不能以民事案件立案。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二、针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若干建议

要想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源上着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选拔、任用制度

为确保财务人员客观公正地服务于群众,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选拔制度。不仅要保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更应该注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为克服“一任会计一包账”的现象,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档案的统一保管,财务移交时要办好移交手续,财务档案要随钱物一同移交给下一任财务人员,并做好财务档案的防虫、防害及安全保卫工作。在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素质方面,一是要提高业务素质。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并组织好村级财务人员的考试和考核。二是要提高思想素

质。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三是要坚持奖罚制度。对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的财务人员,要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不坚持财务制度、违反财经纪律、不适合在财务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财务队伍,保持财务队伍的纯洁,促进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乡镇监管,做到服务于民

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讲,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为此,个别乡镇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发现问题能拖就拖,能保就保,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问题”干部有恃无恐,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在执行财务制度时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切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农经员队伍则应该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监审职责。

(三)推行财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

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开要及时。村级财务情况至少要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和条件许可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二是内容要具体。凡是涉及村民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三是程序要规范。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财务公开流程,认真发挥财务监督小组、乡镇经管站的作用,对审核不符合财务公开要求的,要及时严肃纠查。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做到有章有循

如建立健全村账乡管、村账镇审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乡镇代理记账制度和村会计电算化制度。严格履行国家干部、财政部颁布的《村合作社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在两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实际出发,建立确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收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现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

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现象。

(五)加大对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从三方面入手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查纠村干部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廉行为。一是通过日常检查来纠正不廉行为。要注意结合村务财务公开、会计代理站、财务监督等情况,及时发现和查纠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专项检查和经济责任审计来查纠不廉行为。结合村级财务季度分析制度的全面落实,对某一阶段、某个村群众有反映的问题,要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还要通过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细化完善村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着力解决村干部违规担保和出借集体资金等问题。三是通过查办案件来查纠不廉行为。各级执法执纪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提供线索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查办村干部滥用权力、贪污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财务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对于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手软,以认真发挥案件查办工作对村干部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要重视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抓好责任追究,引导有关单位举一反三,亡羊补牢,及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管理,从而扎实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

(六)积极探索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形式

坚持从集体资金的性质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管好用活集体资金、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前提下,逐步规范村账乡管、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等财务管理模式。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逐步推行会计电算化,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危害和腐蚀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高度重视。相信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加强。

第四篇:农村财务管理调查报告(精选)

农村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都是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难点。农村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民主、到位, 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最根本、最直接的反映, 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通过对邑县仲村、临涧、白彦等5 个乡镇及所辖的10 个村的调研, 就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看法。

一、 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是实行委托代理。从2004 年起, 我县开始农村财务委托代理试点, 目前全县有16 个乡镇的738 个村级集体财务全部由乡镇农经部门代理。日常开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备用金制度; 大额开支实行预算审批拨付制度。

二是规范会计核算。县农业、财政部门对全县乡镇农经人员、村财务人员开展了业务集中培训。全县各村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 并遵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程序进行会计核算。

三是严格管理票据。凡是农村集体的所有收入必须使用全县统一印制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收款收据”。对收据运行流程做了规范: 即县农业局统一印制—各乡镇农经部门到农业局购买并作单据号码登记—各村到所属乡镇农经部门领取并使用—乡镇农经部门专人负责单据的登记和缴销。这样既规范了票据使用, 又避免了收入不上账的现象。堵塞了财务漏洞, 保证了收入的真实性。

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在农村集体资产的添置或处置上,做了制度性规定。村集体所有200 元以上开支, 须经村民代

表、大会讨论通过, 报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备案, 批准后才准予实施; 五是认真开展审计。我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由乡镇农经部门牵头, 财政、纪检等部门配合共同办理。实行委托代理的村财务原则上每季度审计1 次。

六是强化“两会一组”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离不开民主监督。全县各村都建立了成员3 至5 人( 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的民主理财小组, 并明确了统一的权利和义务。

七是财务公示公开。

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开创了难得的多赢局面。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后, 财务管理得以逐步规范, 得到了四个方面的满意: 一是因财务管理问题引起的群众上访明显减少, 工作量、工作难度减小了, 业务部门满意; 二是财务监督关口前移, 从源头上管住农村集体资产, 集体资产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村社随意挥霍集体资金的现象减少了,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乡镇党委、政府满意; 三是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和财务公开, 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四是集体和群众利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护, 烦恼少了, 心情舒畅, 群众满意。

二、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不够重视。个别地方的领导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

大局的意义, 没有足够的认识, 从而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力度不够。 2. 制度执行不到位。尽管县里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定了较为规范和全面的管理办法, 但有的地方对这些制度的执行不

到位。

3.处理不良现象的措施乏力。在财务清理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全面地整改, 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次通过清理、审计, 有个别干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核实拒不交出集体资金和账目, 管理部门无法用过硬措施解决

此类问题。

4.民主理财不规范。

三、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村级财务是农民关注的焦点, 是农村工作的难点之一。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而

且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形象, 进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

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全面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实践证明, 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遏制农村财

务管理混乱的有效办法。一是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 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加大了财务监督的力度, 从

源头上遏制了财务混乱的发生。二是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 促使了钱、账分管, 规范核算, 强化了会计、审计监督等内控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 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财务制度, 执行财经纪律。三是实行村社财务委托代理制度, 有利于民主管理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 从而杜绝村社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 促进农村其他工作的顺利推进。

3.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制度。凡与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相关的资金, 要如数全额纳入村账内核算, 以保证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财务开支集体研究制度, 防止“一张口”说了算。要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据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民主理财及财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4.健全监督机制, 强化财务监督。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开展广泛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机制要进一步完善, 监

督要有力, 措施要到位。一是要切实推行财务公开。二是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三是要规范会计核算, 强化会计监督, 加强票据管理, 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四是要加强审计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五是要认真开展农村财务专项检查。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农经、财政等部门做好定期、不定期的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 督促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六是健全完善有关法规, 加大违纪违规事件的查处力度。

总之, 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 健全的法规、良好的机制、严密的制度、有效的措施是规范农村财务

管理的必要手段和前提。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促使各种支农资金用到规定的项

目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它能让干部和群众打消疑虑, 潜心自己应办的事, 一心一意发展生产。既能保证“管理民主”的需要, 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他各项工作的前进。

(二)农村财会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在银行独立开设基本账户;是否统一制定财务操作流程并按流程运行;是否建立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村级组织是否在银行保留账户;村级组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自主权是否充分保证;以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等。

(三)农村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是否配备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人员和工作经费是否有保障;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与审计工作要求是否相适应;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开始组织实施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培训、资质认定、招录和解聘工作,以及统一核发审计证工作;是否开展日常财务收支等常规审计,是否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农村集体“三资”等专项审计,是否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和涉农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以及农村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做法、经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等。

(四)村级财务民主监督落实情况。包括民主监督机制是否建立,民主理财活动是否按程序进行;财务公开是否规范、及时,群众是否满意;民主评议是否进行,评议结果如何运用等。

(五)农村财会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村级会计人员聘任上岗状况;村级会计人员工作补贴和待遇保障情况;乡镇从事村级财会工作人员工作素质能力及持证上岗如何;农村财会人员是否统一登记备案等。

村级财务管理的调研报告

正安县土坪镇财政所 杨远东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关心、反映十分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最容易引发村级矛盾的焦点问题。2012年5月县审计局对我镇村级财务进行了审计、在审计中发现了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混乱现象不容忽视

1、做账不及时。大多数村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账,个别村3年才做一次账。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集体收入较少的村。

2、建账不规范。一部分村有帐外帐现象,采用现金流水账,还有的村是纸包账。

3、票据使用不规范。全镇13个村居80%以上的收入或支出发票使用收款收据,甚至用“白条”入账,很少使用税务发票;发票手续不齐全,有些发票缺经办人,有的没审批就直接入账。

4、多头报账。有的村干部既在村级财务报账,相同的发票又在镇级财务报账;有的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入不入账。

5、虚列开支。多列接待费套取现金。按现行政策,个别富裕村每年的接待费可达数万元。以办公需要或开会为名头,多列办公费、会议费套取现金。借跑项目之机,多列请客送礼资金套取现金。

6、隐瞒收入。如农村宅基地使用费、规划费人头上户口等这些名目收取费用,有的村干部收了这笔款后,私吞腰包;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分成款不进村账;捐款收入明细不清,有个别村干部不开票隐瞒收入。

7、多列电话费。按照政策规定,村级是没有电话费报销制度的。但有个别村仍然存在此现象,且数目不小。

(二)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对村级建设和农村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1、班子不团结。有些村委主任政治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不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对于大额资金,不召开支村两委会,不与其它村干部商量,就私自签字报账,对此村干部意见很大,班子很多矛盾也由此产生;另外,有些村干部常将收到的本应入村账的款项,如单位帮扶款等作为己用,并常为款项归属而相互指责,工作起来相互扯皮、相互拆台,班子一团散沙。

2、干群关系不和谐。有些村主要负责人民主意识、财务意识、法律意识不强,直接插手经管财务,会计、出纳形同虚设,变成人人是会计,个个是出纳,并且历年账目不打移交,村级财务管理极为混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不支持村里工作,甚至有敌对情绪。

3、农村社会不稳定。村级财务不清,村务不公开、不民主,是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群体上访的主要根源。有些村民因为不信任当地政府,出现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的现象,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隐患。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够。主要体现在对精神把握不准,认识不够。一是村干部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农村财务管理属村民自己的事,镇党委政府没有必要介入,对于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管存在抵触情绪。二是在乡镇考核农村工作中,农村财务管理比例不重,大部分领导对农村财务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只注重“任务性”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极少过问,再加上认为既然是村民自治,不便过多干涉村级财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群众反映的农村财务问题往往敷衍了事。

(二)财务意识不强。一是村委主任把关不严。部分村委主任不严格执行限额审批制度,对于大额资金支出,不经集体审批,就直接签字,个别村上万元的支出,村委主任一手就批了;有些村委主任不严格落实票据和印章管理制度,普通的市场收款收据作正式发票签批,甚至有些连用材料纸、白纸写的收据也批,以致票据难以规范。二是村资金管理员业务不熟。村资金管理员个人业务素质普遍偏低,95%以上没有学习过会计或类似专业文化知识。尽管大多数村经过业务培训,但由于文化素质功底差,培训后业务素质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另外,受“一朝村委主任一朝管理员”的影响,村级会计更换频繁,业务生熟,有的干脆全由村委主任说了算,形同虚设。

(三)财务监管不到位。一是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职权行使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理财小组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监督;理财小组成员大多没有工资报酬,又不想得罪人,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去监督;理财小组成员财务专业知识水平不高,能力有欠,难以行使监督职权。二是财务公开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公开程序不规范,由村会计提供资料,村主任审批后就直接上墙,不走监督的程序;公开范围小、时间短,许多村民看不到;公开数字过于笼统,群众看不懂;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回避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公开时间不及时,有的地方有检查,才有公开,没检查就不公开,还有的村为得政绩甚至搞假公开。三是审计监管不到位。村集体财务审计是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的一种有效监督手段。但现在乡镇财务由镇长直接管理无分管领导,财政所会计只能就单据做账,无处罚权利。镇对村的考核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计生、烤烟、茶叶、维稳等工作上,这些都影响了审计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惩处力度不大。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审计发现了不少违纪违法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其中相当部分难以得到及时处理,许多问题不了了之,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权威性,滋长了个别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在群众中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 建议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农村财务管理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基层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和民心的向背。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此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抓实、抓好。

二要建立规范的财物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行,并及时向村民公开,全年财务收支必须按计划执行,计划外的支出不得报支,计划内的收入积极组织收取。建立健全费用定项限额管理制度,对村干部办公费、交通费、会议补助费等村级支出费用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责任制,明确细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出纳在财务管理上的责任,做到有权有责、权责对等。建立严格的票据管理制度,杜绝收入不入帐,防止多人收款现象。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非出纳人员不得管理现金,如确需其他村干部上门收款的,要及时上交,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现金,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

三要加强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把好村级财会人员任职关,选用综合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担任财会人员。不得随意撤换财会人员,保持农村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四要强化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审计。加强村内民主监督,提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和监督意识,指导村务监督小组成员依法及时有效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规范和完善财务公开,遵循实用、方便、明确、节俭的原则,灵活采取实施明白墙、公开栏、反馈卡、意见箱,或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及时对财务进行公开,坚决纠正财务未公开、假公开等问题,并视情节严重给予适当教育处罚,使财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业务知识讲座以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资金管理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促使其切实担负起对农村财物的监管职能。

五要加大对违纪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对在审计过程和村级财务公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加大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对于涉嫌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及时移交纪检、司法等部门处理。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细分到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到个人,对于不认真履责、敷衍了事的单位及个人给予一定处理,切实解决查而不管、查而不究、究而不严的问题。

第五篇:农村财务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柳林县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师农村经济管理的一切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带着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这一观点,利用工作之便对柳林县陈家湾乡的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5日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陈家湾乡共18个行政村,40个核算单位,23个村级报账员。从2009年11月起该乡的40个核算单位全部实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做到每月一结账,并在每次结账结束后由乡农经服务中心打印好财务公开表,村报账员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该乡的村级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上访案件。

1、 财务档案得到规范的管理

以前村级的财务档案都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如:记帐凭证上的回行针、大头针已锈,也不取掉,没有装订成册;讲究点的就拿张报纸或塑料口袋简易装一下,不讲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财务档案被雨水打湿,字迹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关财务资料,半天都找不到。现实行代理制后,各种帐册、票据有了专人的保管,分类编号,装订归档专柜管理。

2、摸清各村村务的家底

该乡大多数的村在未实行委托代理制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各项往

来款项、固定资产作过清理,帐目含糊不清,时间拖得过长,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固定资产有其名无其实,无专人管理,无安全存放,存在这些现象,给村级集体资金流失创造条件,集体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应收、应付的款项也不及时兑现,失去信任感,给群众干部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实行委托代理时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移交资料进行了认真调查,清理了各项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在清理进程中能兑现的及时兑现;能作调整处理的及时处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存放地,专人保管,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

3、支出民主化

在未实行委托代理之前,村级的各项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一个人签字说了算,未征求村支两委其他同志的意见,或未通过社员大会讨论,搞得村支两委的其他同志意见较大,群众不满意。现实行委托代理制度后,按委托代理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村级的一切财务之出进行联签,即村报账员签“名字”、村民主理财组组长签“属实”、村委主任签“准支”、村支部书记签“同意”、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主任签“审核”,方可报销入账,实行了公开、民主的办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

4、财务实事求是,按时公开

在未实行委任代表以前,村级财务有时不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有时不齐全,应付了事,经不起群众的监督,老百姓不满意。现实行代理制以后,实事求是,按时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作了认真的调查、解释、纠正和处理。

5、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该乡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招投标制度、收支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会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开支审批核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委托代理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抱着“村民自治”管理的观念不放,认为实行委托代理是取代了村级财务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得不到自由。不象以前那样,村级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无视有关财经的规章制度。

2、报帐员素质偏低,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

一方面大批青年、高素质的农民进程务工,造成了农村财务人员年龄偏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只能记记账,不能及时发现村集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还有 少数村级报帐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时有发生。报帐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代理”的作用。

3、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经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干部指定,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本身

意义;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低,财务水平有限,在实际理财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和监督作用;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活动不及时,其监督作用只是走过程流于形式。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村-会计核算中心一体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制约机制

会计核算中心从事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决定了会计核算中心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核算整体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要村-会计核算中心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明确并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报账员的岗位职责、村民主理财的审批报销制度、备用金制度、会计监督检查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应制度,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核算中心的有效衔接,避免相互间的扯皮推诿。

2、加强农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乡镇农经站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学习充实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并组织好村级财务人员的考试和考核。对考试和考核合格的会计人员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岗位工作者一律要求持证上岗。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三是坚持奖罚制度。对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的财务人员,要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不坚持财务制度、违犯财经纪律、不适合在财务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财务人员的队伍,促进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坚持民主理财,夯实村级财务管理基础

由于目前民主理财人员普遍业务水平有限,理财监督往往只停留

在账务的表层,直观地查看单据,了解大致收支情况,对一些支出是否合理,难以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监督作用。要民主推选理财人员,由群众民主推选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组成民主理财组,建立理财人员登记簿,保持相对稳定;要提高民主理财人员的理财水平,乡镇财经所要定期对理财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理财人员的理财业务水平、监督能力,同时及时登记处理理财意见,民主理财时,理财组要及时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登记,并拿出处理意见;要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管理集体财务的积极性,坚持村党支部审议制度,村集体每年的财务预决算、经营项且的承包、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理、集体公益事业项目经费的筹集、基建项目安排等重大财务活动必须征得村党支部讨论审议。二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度。

4、加强审计理财监督,建立完善审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离不开有力的监督,推行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揭露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审计体系,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能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很好的职业道德。在过去,审计队伍长期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审计机构,充实审计人员,同时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额培训考核和监督,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严格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二是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三是严格审计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随着审计面的逐步打开,要把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来抓。要求比监督审计人员做到“四不”,即审计账簿不留死角、核查手续不留漏洞、定性是非不偏听偏信、处理问题不留情面,并借助个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树立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突出重

点,把握环节。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

总之,面对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农村财务管理必须从农村现状出发,以绩效为导向,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全面保证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六篇:新农村档案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接到省局《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档发电<2008>6号)通知后,我局立即组织市、县(区)档案人员,对所辖范围内新农村档案的管理情况,采取交通沿线村与边远山区村相结合,经济发达村与经济比较落后村相结合,档案管理示范村与档案管理较差村相结合的办法。抽组16人,

深入到365个行政村,进行了现场查看、询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予后。

一、目前新农村档案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市辖6县1区,102个乡镇,1522个行政村。已建档1496个村,占总数的98.3%,未建档的26个村,占总数的1.7%。从建档的标准看,标准比较高的档案室262个,中间水平的1234个,较差的26个。从档案的主要内容看,有土地承包、林产林权、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民政优抚、“两勉一补”、农村低保、医保、村委会记录、照片、奖牌以及锦旗等档案,总计22.1万卷(件、册、盒),是一批真正反映“三农”问题的宝贵财富,是直接记录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农业产品和农业科研的重要记录,也是最直接为老百姓利用的重要服务载体。

它始建于建国初,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而产生的一级村级档案室。它创建于合作化时期,停顿于“文革”期间,恢复整顿于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抓建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重点提高于“十一五”期间,走过了漫长曲折的57年历程,积聚了一批庞大丰富的档案群体,初步形成了有领导、有人员、有装具、有管理的档案管理雏形。它的发展状大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995年。这46年是农村档案自行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是1995年--1996年。这两年是农村普遍开展摸底调查,初步提出新农村建档设想的阶段。第三阶段是1997年--1999年。这三年是农村抓点示范,普遍推广,促进发展的起步阶段。第四阶段是2000年--2004年。这五年是实施整村推进,全面抓建,推动农村档案全面发展的阶段。第五阶段是2005年至2008年。这四年是实施面上抓巩固,点上抓提高,农村档案管理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五个阶段的工作,摸清了农村档案的现状,理清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的规划,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我市农村出现了四种发展类型:第一类是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典型示范档案室。这类档案室是“十一五”期间采取“三帮”(帮助整理、帮助装具、帮助制定管理)措施,重点抓建培育的一批示范档案室,它普遍达到了“五有”(有独立档案室、有铁质档案柜、有管理制度、有分管领导、有管理人员)、“四全”(档案收集齐全、存放安全、检索工具齐全、设备齐全)的标准。档案的分类科学,期限划分准确,案卷整洁,排列整齐,微机管理,防火、防盗、防水、防尘、防鼠等设备配套完备,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达到这一标准的示范性档案室全市有262个村。如崆峒区柳湖村、泾滩村、静宁县小山村、华亭县神峪村、泾川县的康家村等一批档案室,都建立起了约30平方米的档案室,而且档案室均三室(档案室、查阅室、利用室)分开,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而文书、财务、产权登记,户籍、计生工作、“两勉一补”的档案收集齐全,特别是柳湖村管理的900多卷档案,自1950年至今未断档,档案管理的特别规范。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交通方便,也便于档案部门派员指导。第二类是抓建了一批合格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档案室全市有1496个村,一般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根据国家档案局、农业部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农村普遍推行村级建档达标规范化管理,集中抓建的一批合格档案室。这些档案室总体处于“四有四不高”的现象,即有档案室却标准不高,有档案装具却规格不高,有档案存放却质量不高,有制度上墙却制作不精良,档案管理处于一般化状态。没有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都在村部设立,柜子不统一,有铁质的、有木质的,档案室大部分是土木结构修建的。档案的收集不完整,档案的整理、装订时好时坏,不太一致。一些防火、防水、防尘、防光、防鼠的措施不齐全,管理的档案都在300卷左右。如庄浪县的李庄村、灵台县的水泉村、泾川县的#沟村等档案室,尽管都修建了档案室,也存放着档案,但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不够到位,利用率不高,档案的管理制度都很不健全。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一般化,交通也不是十确分便利,距县城都在30公里左右,人均收入1500元,经济条件都处于中间状态。第三类是较差的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村全市有26个,档案大部分是“家庭式”管理,基本上处于“三少三断”的情况,即有形成的档案,但在档案室存放的很少,档案年代断接;有固定档案室的很少,档案随人员更替分断管理;有检索工具的很

少,续号断编。档案管理随着档案人员在流动。档案人员更替档案却不移交,甚至有的随着档案人员的更换档案随之流失,这类档案室管理的档案都在100卷左右,有个别村至今无档案。如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解放至今未存一卷档案,都随着人员的变动,档案自行销毁。大多数村管理的档案是“袋袋型”、“捆捆型”档案,既没有科学分类,也没有期限划分,以捆绑代替

组卷装订。这类村大多数属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如庄浪县上洼村、泾川县下梁村、灵台县清山村等少数村,一般距县城50-60公里,非常闭塞,形成的档案很少。第四类是在新农村中产生了一批新档案。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承包过程中产生的合同资料。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农合会工作会议资料、与重点医疗机构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农会工作现场督查纪录、新农合政策宣传资料、参加农合农民花名册。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实施方案、村庄建设规划、人畜饮水、林果基地、绿化造林,沼气池建设。四是林权改革产生的荒山荒沟承包合同。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产生的劳务输出统计表,劳务培训花名册等一批新档案。

二、目前农村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村档案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农业部门不抓,主管部门不管。作为乡镇一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档案从不提及、不要求、不督促、放任自流。作为档案部门力量不足,加之村级档案不进馆,在指导上也有轻视思想。致使农村档案发展50多年来,起步维艰,进展缓慢,工作难度较大。

2、农村档案发展不够平衡。平凉1.1万平方公里,农村占地面积0.9万平方公里,其分布着1522个行政村。它们各自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们的文化程度都相比差距较大,致使农村档案千差万别。一些比较偏远、经济困难的村,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的管理设施比较差;有些村的档案随着文书人员的流动,没有集中管理,档案的管理条件很差;有的村档案收集不全,断代断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捆绑乱堆,造成农村档案管理不规范、不统一。

3、农村档案管理缺乏经费保障。村级档案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相距较远。多年来,农业部门和主管部门在经费上不投入,主要靠村委会自筹资金解决设备,修建档案室,档案部门又无经费帮助。这样造成经济条件差的村也无法改变现有条件,只能靠“家庭式”存放管理。这是农村档案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农村档案人员业务不熟。农村档案人员更替频繁,文化素质低,长期存在着培训工作跟不上的问题,加之国家近几年对文件整理归档变动快,造成业务生疏,管理工作跟不上。

三、今后应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

农村档案资料是覆盖农村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也是建立方便所有农村人民群众想利用的重要档案体系。它是加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助,是保证农民政治、经济、生活权力的重要证据,也是村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场所。今后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应从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国家和省档案部门要与农业部门一起制定下发新农村建档的具体政策规定,把农村档案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把农村档案室和文化室提到相同的位置,明确新农村档案工作是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抓农村档案工作的新机制,列为工作目标的考核体系,经常督查、考核、加大管理。

2、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新农村建档应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经费中解决。农业部门具体提出实施的计划,明确修建农村档案室、配备装具、防护措施的具体规定和经费开支专项办法,这才是解决农村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3、应从管理上规定硬指标。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规定具体的标准要求。如档案室建设的标准,档案装具的标准,档案设施配备的标准,档案整理的标准,档案管理的标准。这才是促进农村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办法。

4、应加大新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农村档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低,了解档案业务知识的甚少,操作技术不高。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时间要求,对村级档案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村级建档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保证村级建档的首要条件。

上一篇:农村青年入党申请书下一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