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技馆是人类先进科技集中展示的场所所在,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教育引导性作用,其发展对促进人类整体科技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1: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建设和展览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虚拟真实、数据库等应用广泛。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系统、多媒体影音演示功能、虚拟交互技术、数字科技馆、软件自动控制、数字特种电影技术等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科普展品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国家“2049计划(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推动下,科技馆在各级政府科技文化建设中得到了重视,纷纷列入重大为民社会工程,与此同时大量的科学展品被引进科技馆,向公共开放,并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科技馆在各地的建设普及,科技馆的展项也不仅局限传统的声、光、电、磁等简单展品,更多的现代技术应用于展品设计制作,也更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展品中广泛的应用,为科技馆的科学展示功能提供多种手段,丰富了科技馆展品。

二、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科技馆的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科技馆经历了几次大的变迁,在展项展品的展示方式和制作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以更新更快的CPU为代表的计算机硬件,更便捷的操作系统,都为科技馆展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更高端计算机支持下,大型的软件程序运行流畅,表现出来的图像更加逼真生动,尤其是3D影像更是代表了先进的影像技术。

1.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科技馆的关键作用。一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科技馆的建设、布展和展品设置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视觉化的前期设计,大量使用3D技术,可以在纸上或者屏幕上直观看到,为修改完善提供了最直接的形象参考。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例如:IC卡自助购票、自动检票系统的使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工作人员数量。三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展品的科技含量更高,吸引更多的观众,也使科学普及的范围更广。

2.计算机技术不断丰富完善科技馆服务功能。科技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主要功能,与之相配套是为科技馆提供报务的其他设施和系统。

三、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从计算机辅助系统、多媒体影音演示功能、虚拟交互技术、数字科技馆、软件自动控制、数字特种电影技术等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科普展品中的应用来进行阐述。

1.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CAM)。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

2.多媒体影音演示功能在展项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观众站在一个多媒体演示展品前,通过触摸屏、工业鼠标或者语音输入设备进行互动交流展现在大屏电视或者投影幕上,实现观众想要了解的信息或者科学知识。“未来交通畅想墙”“信息社会”“血型与遗传”等。

3.虚拟交互技术在展项中的应用。通过投影墙让观众直接接触使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动作发生改变,并产生与众不同的显示效果,好像投影显示的是活的,产生了与人进行互动游戏的效果,比如虚拟交互水流墙、虚拟射击、虚拟打球、捕捉萤火虫等互动游戏。

4.数字科技馆在展项中的应用。数字科技馆是互联网科普的重要平台和表现形式,以计算机为信息终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思想,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技术,大量使用图形化解构、交互式参与等新技术,提高了科普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科普性、趣味性,缩短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5.软件自动控制在展项中的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自动控制在科技馆展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展品的声音、光、电的开关电源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的,每天不必挨个打开、关闭展品的电源。如智能家居,数字家庭,通过触摸电脑、话音识别,来控制家用电器。

6.数字特种技术在电影展项中的应用。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数字片源,计算機影像合成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特效计算机自动控制,都在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来支持各项设备的运行。临沂市科技馆4D影院属于小型特效影院,拥有56座,采用两台计算机服务器分别投射左眼和右眼的图像,通过第三计算机器合成图像和立体音源,控制特效机柜,实现坐椅、投影、特效(烟雾、雪花、喷水、闪电等)、立体声等进行集成播放,实现观众的特别感官感受体验。

四、结语

现代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来自高技术和高运算带来的便利,科技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技术的应用与展示充分体现了当前社会技术发现的状况和前景。本文仅简单从计算机技术为科技馆展品展示和内容上的应用一些认识。由于水平有限,分析的深度不够,欢迎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张俊等. 计算机图形学在新型科技馆中的应用[J].电脑新世界,2009(2).

[2]胡学增.论科技馆展示的多样性发展[J].科学传播者的探索,2010(209).

(作者简介:彭光峰(1977.10-),男,山东临沂人,汉族,大专学历,山东省临沂市科技馆展品研发部,研究方向:展品研发和新技术在场馆建设布展应用。)

作者: 彭光峰 陈亮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2:

基于科技馆发展历程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科技馆是人类先进科技集中展示的场所所在,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教育引导性作用,其发展对促进人类整体科技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科技馆以往的发展历程展开研究,然后透过其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背景,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完善科技馆的基本结构,使其以更好的形态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出其社会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科技馆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纵观科技馆发展历程,其发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有着较大的联系。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和谐,人们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对科技馆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以往科技馆发展历程展开归纳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以及科技馆,每个阶段虽有着相似之处,但其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既往发展历程展开细致分析,有助于探寻科技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科技馆未来发展创新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

1 科技馆发展历程分析

当前所谓的科技馆是在自然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三者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不同之处,下面对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以及科技馆展开具体的分析。

1.1 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收藏和展示,所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动物、植物标本。其中一部分作为人们研究所应用,另一部分则向广大人群展示,以供人们参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较为薄弱,但此时期人们逐渐产生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观念,也因此出现了自然博物馆。并在自然博物馆中陈列较多的动植物标本,将这些动植物标本作为科学研究所用[2]。从最初成立的自然博物馆(大英自然博物馆、美国国立自然博物馆)运行情况来看,其中不仅存储有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而且还吸引较多的自然科学家在其中从事科研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然博物馆的性质,其是集科学技术普及和自然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场所。

1.2 科技博物馆

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研究的逐渐深入,众多科学原理的发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自然环境中材料和能源的应用,制造出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尤其是汽车、蒸汽机、飞机等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正因为科学技术探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众多实质性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研究自然,而科技博物馆便是在这种思想和认识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人们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技博物馆中进行展览,既是对自身强大技术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种先進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3]。如,德意志博物馆借助于发明家原始的仪器、机械、模型等,在博物馆内部开展科技表演活动,有效展示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同时这种表演展示对科学技术的阐述更加直观,也有助于不同学历阶层的人顺利理解和掌握相关科技知识。科技博物馆是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和补充,在先进科学技术展示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其在科技展示、教育引导方面仍旧显得较为单一。

1.3 科技馆

科技馆是在科技博物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新的科技场馆形式。在科技馆中不仅展示众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而且还会组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项目,使得其在科学技术宣传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如:美国的科技馆与学校教育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联合学校对学生展开科学技术教育,科技馆在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引导上是学校教育无法顺利做到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科学技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此外科技馆中还定期举办宣传演讲活动、科技表演活动等,增加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的形式。将科技馆同科技博物馆进行比较,其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展览形式上更加强调参与性,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参观者参与到其中;第二,展览物品中实物和模型较少,更多地以现代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展示,展示内容主要以科学原理为主;第三,定期开展科技活动、科普报告活动等。由这些差异来看,现代科技馆更加关注的是科普和教育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参观者的科学技术素养[4]。

2 科技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结合科技馆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服务观念不断发生转变,由最开始的单纯展示,到后期的主动宣传;第二,教育科普功能逐渐增强;第三,与科学技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基于这三方面特点,结合科技馆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馆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对科技馆服务也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现代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应当重视服务理念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馆理念,改变现阶段科技馆展览为主的服务局面,将广大科技馆观众作为科技馆发展主体,增进广大科技馆观众与展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引入更多先进的展示技术,提升科学技术展示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增进科学技术展示的吸引力,使每个到科技馆中参观的观众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的科学技术知识,积极主动的吸取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例如:科技馆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根据参观群众的资料信息分析其对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兴趣,然后向其精准展示对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服务作用[5]。

2.2 创新科技馆的教育形式

教育是科技馆的基础任务之一,通过对科学技术进行展示和宣传,其根本目的自于培养参观者的科学精神,提升参观者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全民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目的。因此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还需将重点放在展示教育上面,丰富展示教育的形式,避免单纯的展示教育,增加更多的启发式教育、参与式教育,积极开展更多科技活动项目,并以较为丰厚的奖励作为吸引,吸引和鼓励更多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以此带动更多参观者热爱科学技术,让更多参观者能够从中受益[6]。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科技馆在教育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既为学校提供科技知识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同时自身设置专门的科技知识讲座,专门针对学生展开科技知识宣传,从学生入手强化科技馆的教育作用。

2.3 大力发展数字科技馆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也需在技术上做出改进与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科技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从而突破现阶段科技馆展示教育上的地理区域限制,使科技馆能够服务于更多的科学爱好者。同时各科技馆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也能够进一步丰富科技馆的资源数量,从而为科技爱好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信息。对数字科技馆的优势展开研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字科技馆突破区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可以服务和满足更多人群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第二,数字科技馆能够以视频资源的形式来展示先进科学技术,这是传统科技馆实物展示无法达到的效果,往往能够带给参观者更加直观的感受;第三,数字科技馆在展示时转变以往静态、平面的视觉思维模式,将科学技术以三维、动态的形式展现,对培养参观者的科学思维有着更大的帮助;第四,数字科技馆能够更好的促进科技馆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网络信息及时收集参观者的反馈信息,能够更好的发现数字科技馆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科技馆的优化改进产生帮助。科技馆其本身就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展示和教育,那么其自身在发展建设中也更加应当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应用,数字技术做为新时期大力发展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越发成熟的背景下,将其做为科技馆未来发展主要趋势显得更加重要。

2.4 大力建设流动科技馆

受现有资源能力的限制,科技馆所针对的对象还无法实现全民普及,在偏遠地区、贫困地区无法享受到科技馆带来的科技教育。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大力建设流动科技馆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能够做为现有科技馆的一种补充,以各地区巡回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形式来进行,通过科技活动、科普展览等活动来服务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低投入性,弥补当前科技馆建设存在的不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馆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所具备的功能逐渐得到丰富,从以往的单纯科技展示到宣传教育,其在社会环境中的价值逐渐得到提升。基于此种情况,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不仅需要发扬和坚持以往的一些基本功能,而且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在发展建设中引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科技馆服务模式、教育功能做出创新,以此带给广大参观者更有价值的信息,提升科技馆的主体功能,激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积极探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奇.浅述科技馆常设展厅局部优化提升的规划——以重庆科技馆展览教育提升项目为例[J].科技风,2019(4):238.

[2] 刘咏梅.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科技与创新,2019(1):116-118.

[3] 葛宇春,张凡华.将科学方法教育引入科技馆展教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3(4):34-42.

[4] 瞿林云,叶兆宁,周雨青.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科技馆教育活动案例分析——以合肥科技馆“锥体上滚”案例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3(4):21-27.

[5] 徐群群.地市级科技馆科普志愿者队伍招募与管理实践——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J].科协论坛,2018(12):28-30.

[6] 刘咏梅.科技馆的发展与创新——浅论科技馆教育形式的创新[J].科技与创新,2018(24):45-46,51.

作者:吴利丽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3:

知识管理视域下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列车从信息时代驶进了知识经济时代,与时代呼应的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就企业来说,是指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利用,并且通过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

知识管理理论为档案管理者开辟了全新的视野,档案资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从而推动档案管理逐步进入知识管理阶段。科技馆档案管理者也得以在知识管理的视域下重新审视科普档案的管理思路。

一、科普档案在科技馆知识管理中的定位

(一)科普档案是科技馆的核心资源

核心资源是指本组织所特有,具有战略性、独特性、以及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资源,是确保本组织保持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科普档案是科技馆在展馆建设、举办各种科技相关主题的展览项目,开展各种科普教育和科普宣传、科普交流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本馆独有的。它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记录了各类型科普项目从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经验总结的全过程,是科技馆巨大的知识资源宝库。因此,科普档案是科技馆核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

科技館的科普教育功能不仅是展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科学原理、展示人类重要的科技成果、昭示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而且要带领公众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进而引导公众自主探索学习科学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因而,科技馆在常设展馆的建设上注重以下方面:在展教内容上,现代科技馆以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为主,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与了解;在展教手段上,现代科技馆不仅改革静态陈列方式,大量使用声、光、机、电等动态技术,而且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影像技术等先进手段,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接受生动直观的教育。展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本身就与科学技术知识密不可分。

为了向公众普及科学原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公众了解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馆还不定期开展各类科技主题展览项目和各种各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如科普讲解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探究营地、科学实验、创意工作坊、小发明或小创造大赛、科普论文比赛等。科技馆在举办这些活动过程所形成的科普档案也记录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

科技馆科普档案还包括以文档形式显现的本馆员工在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和教训。这部分档案把隐藏在员工个人大脑内的知识,如文化、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隐性知识”通过文档的形式外化成他人可认知的“显性知识”。这种经文档沉淀下来的“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是其它科技馆难以模仿和获取的战略资源。因此,科普档案资源在科技馆的核心资源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科普档案是科技馆内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媒介

知识只有被运用才能体现其价值。科技馆的知识资源只有被科技馆成员共享使用时,才能极大地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

科技馆建设的各种构想和设计、施工方案等,各种科普展览和科普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认识、体会、经验、教训等,都是科技馆所独有的内源性知识。它们最初的知识形态是隐性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口头方式或文档形式)才能共享并被有效利用。特别是各种创新理念和各项创新设计,离开了知识共享就无法转化成科技馆的生产力。一旦这些内源性知识能以有形的物质载体(如纸、磁盘、光盘等等)记录下来,以科普档案形式存在,既能实现知识共享又能避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问题。可见,科普档案是科技馆内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

(三)科普档案是科技馆知识产权的捍卫者

科技馆在展馆展项设计、施工和验收,举办各类科技展览和科普教育活动过程中,研发出不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产品等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是科技馆员工智慧的结晶,又是科技馆实力的体现,还能为科技馆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保护好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非常重要。

科普档案记录着创新成果研发、成果申报的全过程,是科技馆自主研发成果的有力凭证。各种专利注册证书更是科技馆保护知识产权的利器。因而,科普档案是知识产权的有力捍卫者。

二、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科技馆科普档案工作

(一)科普档案工作重心应为以开发利用为导向的知识管理

科普档案信息是科技馆的重要知识资源,只有被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充分开发利用科普知识资源能给科技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广东科学中心通过利用科普档案开发科普读物,不仅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还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广东科学中心将科学实验的档案信息进行编研,编撰了1套3册科普丛书《“科学”·好玩》,丛书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分别荣获2013年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2013年、2014年科技部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广东科学中心将其品牌科普项目“小谷围论坛”各期的讲座录制成视频光盘,使科普知识传播更为便捷。科技馆科普档案信息的利用还可以包括以下诸方面:将科普档案信息重组编制成各类科普图书、宣传资料直接分发给公众外,或制作成科普教育视频短片,通过数字科技馆来传播科普知识;还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将数字科技馆的科普档案信息直接与用户共享等等。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来活化使用档案知识资源,能使科技馆获得社会公众的深刻认同,树立起科普品牌,使科技馆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实现

知识管理的运动规律是:知识积累、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这三者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知识服务,实现档案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是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从档案工作流程的设计入手,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科技馆科普工作的文件资料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按这种思路设计的档案工作流程应包括文件资料从产生、运转、归档、保存、共享利用和创新的全过程。

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管理需要通过建立科普知识资源库和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通过知识共享平台,科普档案知识利用者可以便捷地查找利用到所需的知识,并能在平台上对知识进行重组产生新成果,新成果又能通过该平台传递和共享。互联网为这种服务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共享平台要重视访问权限的控制和知识资源的安全性问题。

三、科技馆档案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的角色演绎

为适应知识管理工作的要求,科技馆案管理者应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知识工作者,如: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等。

知识管理工作者的角色对科技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科技馆档案管理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深厚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馆业务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知识重组能力,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科技馆档案管理者才能把握科普工作的发展趋势,从浩瀚的科普档案信息中提取有效的知识资源并将其重组成新成果,提供给领导决策或科普信息利用者使用。

(作者单位:广东科学中心)

作者:梁丽明

上一篇:房地产合同优选3篇下一篇:能源管理合同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