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整体效能,笔者分析了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主客观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培养对策。【关键词】科学素养评价影响因素途径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众多研究人员或者评价组织对“科学素养”都有各自的理解和界定。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1:

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摘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时代的需要。本文试从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观察力培养、实验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品质以及通过研究性实验、设计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精神方面谈谈管见。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青少年;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2010年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思考、努力实践的大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及科学研究等科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1 重视观察实验,打好科学能力基础

公民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等要素,而科学观察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础。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可见,在实验教学中务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1.1 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活动。科学观察的目的性,要求教育者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时要有明确的重点。例如:镁带的燃烧,应观察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如果观察仔细,还会发现白色粉末的外围有时附着黑色的颗粒,看到燃烧的上方有浓烈的白烟升腾。镁是比较活泼的轻金属,它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反应,表现出良好的还原性。在初中,我们知道:2Mg+O2=2MgO;到高中我们知道:3Mg十N2=Mg3N2;学习镁的知识后还知道:2Mg十CO2=2MgO十C。 镁条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镁和氮化镁。若实验室里CO2的浓度较高,燃烧后就常可看见粉末的边缘是黑的,固体成分是氧化镁、氮化镁和炭黑。实验中诸如此类的展示,能使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有:①化学实验仪器的形状、大小、比例、尺寸和造型等。②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③实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酸碱性等特征及其变化和现象。

1.2 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养成全面观察的好习惯。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某些现象稍纵即逝,若无周密的观察计划,就可能失掉观察机会,以至于影响实验结论。所以,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观察的习惯,以保证对变化的过程的细节有详尽的认识,获得完整的信息,发现并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1.3 指导学生学会写实验观察记录。化学实验观察记录是用文字、化学术语、数字、计量单位、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图、线图、表格等形式,对实验观察现象进行简要、概括记述的方法,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详细有序。

2 重视操作实验,提升学生应知应会能力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常用仪器及实物基本画法、常用仪器的构造功能及使用特点。如滴管伸入溶液前为什么要先挤捏胶头、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内壁、不能横放或倒拿等等,要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加热、过滤、溶解、蒸发、气体收集、仪器的装配与连接等基本操作,弄清道理、掌握要领、操作正确。

3 重视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研究性实验是指教育者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方法,强调学生自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展。其主要流程及功能如下:

流程:提出课题→ 形成假设→ 实验探究→ 分析评价→ 巩固开拓

功能:明确目标、创设探究情景、发现新知、获得结论、迁移创新。

例:"铁的化合物"教学。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制取氢氧化亚铁,观察它的变化过程和产生的现象,针对操作过程拟出以下思考题:①锌与稀硫酸反应时不能加热,为什么(新)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却要加热?②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要多加入几枚铁钉,并在溶液上面加一层植物油,各起什么作用?③用滴管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前一定要先挤压出胶囊中的空气再伸入溶液,这是为了什么?④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后的滴管又为什么一定要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再挤出硫酸亚铁溶液?⑤不按上述步骤,让学生直接把硫酸亚铁溶液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所制得的氫氧化亚铁与上述制法所得到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探究,学生不仅看清了氢氧化亚铁的状态、溶解性,而且详细地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接下来再提出新问题:Fe(Ⅱ)的化合物与Fe(Ⅲ)化合物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在什么条件下转化?通过学生讨论设计,课后在开放的实验室验证,在新旧知识不断"冲突" 的实验过程中,发挥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引发创新思维。

4 重视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化学设计需要学生把握各种科学方法,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是有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的。 例如:设计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的实验方案:①用什么装置制备三种气体产物?②三种气体产物如何检验?引发旧有知识,H2O用无水硫酸铜检验,SO2用酸性品红试液检验,CO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③检验顺序应怎样? 选用什么仪器?④可能出现的现象。⑤问题讨论。此设计起点高,涉及到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但落点低,反应装置与制氯气相似。把它们综合起来加大了难度,不仅要考虑单一物质,还要考虑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2011.

[2] 刘知新.主编: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3] 刘正賢.主编: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

[4] 金茹.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学习(下)2011.

作者:吕秋娥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2: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思考

【摘要】为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整体效能,笔者分析了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主客观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培养对策。

【关键词】科学素养评价影响因素途径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众多研究人员或者评价组织对“科学素养”都有各自的理解和界定。在我国,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我们认为科学素养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精神要素(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即人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到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评价的效能(即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当前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探索与体验、方法与品质四个方面。

一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的主客观因素

1.功利性需求异化了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衡量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机构做过调查,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地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当前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关注青少年学生个体对科学精神的体验与内在发展,而更多地受外在社会功利的制约,其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带有功利的色彩。功利主义使得青少年缺少远见,依赖性强。在科学精神养成上,青少年缺乏实验探索精神,重逻辑思维,轻价值情感体验。在科学精神探索上,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被金钱等物质需求所异化。

2.应试教育遮蔽了科学教育

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被应试教育的阴影所“笼罩”,学校科学教育逐步演化为对科学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教条的“容器”。科学教育轻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青少年缺乏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而实际上,创造力和想象力正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当前教育体制上的欠缺使科学教育变成机械地接受科学知识,青少年科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变得尤为脆弱。

3.缺乏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仅有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高达65%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可见,青少年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手段或者技能。一方面,青少年对科学教科书、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理解较好,但是对于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和发展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更谈不上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了解。另一方面,青少年对于科技语言和科学现象只是“听过”、“见过”,但是不理解其真正的本质,说明青少年还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还跟不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节奏。

二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效能的策略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应力求做到从学生自己生命世界出发,提倡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全方位调动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科学现象、了解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形成科学品质,学校教育要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学校设置到师资配备,从课程安排到考题出法,都应形成与应试教育模式下有本质区别的新观念,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能力。

2.营造科学素养氛围,完善科学教育方法

优良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对中学生上好科学素养教育活动课起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积极乐观、探索创新、实践求知的教育氛围是科学教育客观环境的体现。良好的班风、扎实的学风和求实的校风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价值观。学校在改革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同时,要改进科学教育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找到科学途径和解决方法,使科学教育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利用大众媒体,提升科学素养认识水平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包括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来开展。具体做法是,学校、家庭和公共教育机构通过专职科普教师,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科技素养的养成教育。专职科普教师可以发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科普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活动,通过多种科普教育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品质。青少年也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科学人格的重要意义。

三青少年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构建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建构。主要评价指标:(1)情感与价值观。这主要来自于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与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度密切相关。评价内容一方面是个人情景体验,主要包括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群体的生活及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指价值观养成,即社会情境,包括社会团体、跨地域生活情境。(2)知识与技能。该指标主要考察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对理工科科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五大模块。其中理工科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模块是一致的。(3)探索与体验。包括探索科学命题、分析科学事件、解释科学现象、养成科学品质、解决科技问题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子层次。(4)方法与品质。包括对科学命题或结论的个人兴趣、对科学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科学价值观及科学品质三个方面。同时涵盖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和体验,即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和深化的联系,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平行关系。第一,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评价命题所依据的素材信息,它是评价青少年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的背景信息,不是对情境本身的测评和评价。不同的情境体现了青少年对科学情感和科技知识的评价,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科学素养能力来解决与科学有关的命题。第二,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一方面,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能、养成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够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良好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提升科学品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是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的主线与核心。

本研究构建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理论模型的主要特色体现在:第一,首次将数学纳入科学知识测评的范围;其次,“探索与体验”的三个二级指标所涵盖的指标是依次递进的能力水平,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内容不完全一样,其他研究所反映的评价内容之间没有递进关系;此外,方法与品质评价指标包含的几个方面与相关研究也有所不同,主要考察和评价青少年是否具有科学方法和科技技能,以及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理解以及科学价值观,这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中的评价指标和内容是一致的。因此,该研究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吸纳了相关科学素养测评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又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相融合,符合当前国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评价的目标和要求,对开展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邢金龙、张静.重视与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86~87

[2]孙海滨、刘婷婷.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3):40~42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王立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3:

科技馆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败的关键,科技馆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教育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科技馆的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科技馆应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科技馆 青少年 科学素养 培养

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形式。青少年是参加科技教育活动的主要人群,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都是围着升学率这个指挥棒在转,学校的脚内容基本上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忽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馆教育是校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扭转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局面。但是,根据我国科技馆专家对国内科技馆进行的研究分析表明,我國的许多科技馆都存在展品内容范围覆盖面小、展示方式单一,对青少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的科技馆要成为担负起时代重任的科学教育阵地,必须在丰富展品内容范围,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以及展示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一、丰富展览内容

科技馆教育活动必须抛弃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播的做法,转向对知识、思想、精神、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以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实现培养青少年全面的科学素养的目标。科学知识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应该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同时应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一)科技馆不仅应体现科学技术的历史,还应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未来

我国现存的许多科技馆的展览的内容大多是历代科技文物、产品,缺乏对最新的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展示。科技馆的教育活动应在反映经典科学原理的同时注意高新技术、前沿科学的传播。在内容设置上,不必全部照搬照抄传统的按照数、理、化、天、地、生的分类方法,应该更注重按照新技术革命时代重大学科领域,设置人体、宇宙、环境、材料、信息等专题,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着眼与未来。

(二)捕捉社会热点,推出主题展览

青少年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还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例如:近两年,我国的地质灾害频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财产也遭受严重的损失。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科技馆可以组织并展出了有关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相关的科学知识得到了普及,还可以使青少年受到关爱生命及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

(三)展品应体现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展品要让青少年及了解有关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信息,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如:超级电容技术,超级电容使用寿命会更长,没有化学反应所带来的麻烦,具有更大的耐用性,可以用来解决电动汽车能量存储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动汽车就有可能得到普及。那么,科技馆应将有关超级电容领域的知识变成展品进行展示,让青少年对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教育形式除了固定展览教育、临时性科普教育这两种形式以外,还应增加趣味科学实验室这种教育活动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让青少年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应用到实践上,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使青少年对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固定性展览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展品、最新科学技术以及科学常识等。如透镜原理、“直接性碳燃料电池”以及雨雾等自然现象的形成等。

(二)临时性科普教育。主要展出的是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污染等问题。

(三)建立趣味科学实验室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1、为青少年建立趣味科学实验室,开展实验教育活动,把志趣相同的青少年编成小组进行活动,引导他们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做实验,搞发明创造,或者到野外采集生物标本并学习标本的鉴定分类等,使他们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

2、开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如航模工作室等,通过系统的参与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发明创造潜能。

三、展示方式的多样化

当前,许多科技馆的展示方式以展品陈列为主,一般要求观众“请勿动手”,这样做的后果是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应该提倡和鼓励观众亲自动手参与活动,使观众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一)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传统展品进行展示

运用现代技术将极大的有助于揭示展示的内涵,丰富其表现力,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传统展品是很多科技馆的经典展品,在展区内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使传统展品的展示能激发观众热情,现代科技馆应更新当前传统展品的展教形式,如瓦特蒸汽机原理展示等展品,可以在展区内用图像演示发明蒸汽机的详细经过,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其对展品的理解。

(二)运用各种能使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示最新科学技术

高技术、新技术综合性强,不易被观众所接受,因此必须采用能使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水平钻探井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垂直钻探至页岩床位置,然而以90度水平地页岩沉积层。这样单纯的讲解,青少年可能无法理解,这时可以采用影视技术对其进行展示,从而使抽象难懂的高新技术变得直观而易于理解。

四、实现展品设计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对展品进行科学设计,力求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展品的设计除了要正确反映了具体的科学原理、准确表达某个原理或应用以外,还要注意外形设计、色彩搭配的综合艺术效果。要力求科学精神与人本主义充分结合,使青少年能在最自然舒适、最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明确的包括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内容的知识。

参 考 文 献

[1].龙金晶,王紫色.浅议科技馆教育活动如何实现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科普研究,2009(10)

[2].王榕军,浅谈科技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技管理,2009(11)■

作者:姚慰

上一篇:储蓄存款分流结构论文下一篇:职业素养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