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柔道运动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静息状态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范围、不同项群和不同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静息状态下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为HRV来评价机体对运动应激适应和自然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4月—6月对上海市各体校16个项目的565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自主神经功能评估,根据项群训练理论将其分为格斗对抗类项目(跆拳道、摔跤、柔道、散打、拳击、空手道)、球类项目(篮球、橄榄球、足球)和体能耐力类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长距离游泳、长跑、场地自行车);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将其分为青春前期(10-12岁,pre组)、中期(13-15岁,mid组)和后期(16-18岁,post组)。测试时间为每周一早操前,对各项目运动员进行5分钟静息HRV测试。HRV测试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HF、LF、TP、LF/HF、HFn.u.、LFn.u.)。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不同项目组间进行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有无运动等级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P<0.05时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1)同一项群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HRV对比格斗项目中,HRV各指标均显示pre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且mid组显著低于post组(P<0.05);球类项目中,HRV各指标均显示pre组显著低于mid组(P<0.05)和post组(P<0.01),且mid组显著低于post组(P<0.05);耐力项目中,HRV各指标均显示pre组显著低于mid组(P<0.05)和post组(P<0.01),且mid组显著低于post组(P<0.05)。(2)同一年龄范围不同项群青少年HRV对比青春前期,男子耐力项目SDNN、RMSSD、PNN50和HF、TP均高于其他两项目,女子格斗项目SDNN、RMSSD、PNN50和HF、LF、LFn.u.、TP均高于其他两项目;青春中期,男子格斗项目HFn.u.显著高于球类项目(P<0.05),LFn.u.显著低于球类项目(P<0.05),SDNN、RMSSD、HF、TP高于其他两项目。女子格斗项目TP显著高于其他两项目(P<0.05),SDNN、RMSSD、PNN50、HF、HFn.u.、LF也高于其他两项目;青春后期,男子格斗项目TP显著高于其他两项目(P<0.05),SDNN、RMSSD、PNN50和HF、HFn.u.、LF也高于其他两项目。女子格斗项目SDNN、RMSSD、PNN50、LF、TP高于其他两项目。(3)同一项群有无运动等级青少年HRV对比格斗项目男子有等级组SDNN、RMSSD、PNN50、HF、TP均高于无运动等级组,HR、LF、LF/HF低于无等级组。女子SDNN、HF、HFn.u.、LF、TP和LF/HF低于无等级组,RMSSD、PNN50、LFn.u.高于女子无等级组;球类项目,男子有等级组SDNN、RMSSD、PNN50、HF、TP均高于无等级组,HR、LF、LF/HF低于无等级组;13-15岁女子有无运动等级HRV无差异,16-18岁有等级组LFn.u.、LF/HF高于无等级组,SDNN、RMSSD、PNN50、HF、TP显著低于无等级组(P<0.01),LF显著低于无等级组(P<0.05);男子耐力项目10-12岁和16-18岁有等级组HRV各指标高于无等级组,13-15岁有无运动等级两组HRV无差异;10-12岁女子有等级组SDNN、RMSSD、HF、LF、LFn.u.、TP、LF/HF高于无等级组,13-15岁有等级组SDNN、RMSSD、PNN50、HF、LF、TP显著低于无等级组(P<0.01),HFn.u.高于无等级组。研究结论:(1)格斗、球类和耐力项目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2)青春前期,男子耐力和女子格斗项目自主神经功能较强。青春中期,男女格斗项目自主神经功能较强。青春后期,男子球类和女子格斗项目自主神经功能较强;(3)男子格斗13-18岁、球类16-18岁和男女耐力10-12岁有等级组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较强。女子球类13-18岁和耐力13-15岁无等级组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较强。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心率变异性;交感副交感神经;运动项目;生长发育水平;运动等级

学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2.2 评价自主神经系统经典指标HRV的提出

2.2.1 HRV的生理学基础

2.2.2 HRV的分析方法

2.3 青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2.3.1 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理特点与训练

2.3.2 心肺系统的生理特点与训练

2.4 HRV的影响因素

2.5 HRV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2.5.1 用HRV评估不同群体的运动适应

2.5.2 用HRV监控训练机能和疲劳恢复

2.6 年龄对ANS的影响

2.7 运动项目对ANS的影响

2.7.1 国内运用HRV评价不同运动项目间差异

2.7.2 国外运用HRV评价不同运动项目间差异

2.8 运动等级对ANS的影响

2.9 小结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3 数理统计法

3.4 技术流程图

4.研究结果

4.1 同一项群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HRV指标对比

4.1.1 格斗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对比结果

4.1.2 球类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对比结果

4.1.3 耐力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对比结果

4.2 同一年龄范围不同项群青少年HRV指标对比

4.2.1 青春前期不同项群运动员静息HRV指标的对比

4.2.2 青春中期不同项群运动员静息HRV指标的对比

4.2.3 青春后期不同项群运动员静息HRV指标的对比

4.3 同一项群有无等级青少年间HRV指标对比

4.3.1 格斗项目青少年静息HRV有无等级对比

4.3.2 球类项目青少年静息HRV有无等级对比

4.3.3 耐力项目青少年静息HRV有无等级对比

5.讨论

5.1 同一项群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HRV特点分析

5.1.1 格斗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变化特点

5.1.2 球类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变化特点

5.1.3 耐力项目不同年龄范围青少年静息HRV变化特点

5.2 同一年龄范围不同项群青少年HRV特征分析

5.2.1 青春前期不同项群青少年静息HRV特征分析

5.2.2 青春中期不同项群青少年静息HRV特征分析

5.2.3 青春后期不同项群青少年静息HRV特征分析

5.3 同一项群有无等级青少年HRV特征分析

5.3.1 格斗项目有无等级青少年静息HRV特征分析

5.3.2 球类项目有无等级青少年静息HRV特征分析

5.3.3 耐力项目有无运动等级青少年运动员静息HRV特征分析

6.结论

7.不足与展望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件

附件一:知情同意书

上一篇: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英语教学的创新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