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护士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普外护士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探讨将行动研究法应用于普外科护士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阳谷县人民医院在职的42例普外科护士,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常规性教育与培训,而观察组予行动研究法,比较两组所得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

第一篇:普外护士论文

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方式与优点。

方法:对普外科护士实行分层使用,改革排班模式,护理模式、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并把模式应用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汇总。

结果: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应用于普外科临床后2012年1、2、3月患者满意度逐月提高。

结论:护士层级使用模式体现了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并促进了护理安全[1]。稳定了护理队伍,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护理人员 层级使用 普外科

护理人员使用和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2]。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聘用不同层次护士,让其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于2011年7月开始试运行护士层级使用模式。我科按照《医院护士分层使用参考方案和指导意见》试行。将护士分为初级责任护士(N1)、中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三个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实行责任制和扁平化方式,使上岗合格的护士独立分管病人。根据分工方式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层级护士对初中级护士有检查、指导的职责。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实际开放床位32张,护理人员14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其中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7人。年龄22岁至38岁。

1.2 分层方法。我科按照《医院护士分层使用参考方案和指导意见》试行方案,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学历进行综合评价,以工作能力作为分层主要指标,其次为职称。将护士分为初级责任护士(N1)、中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三个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①N1:任职资格为中专学历毕业1至5年的护士,大专学历毕业1至4年的护士或护师,本科学历毕业1至3年的护士或护师。工作内容以承担小组工作为主,侧重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轻病人护理工作。②N2:任职资格为中专学历毕业6年的护士,大专学历毕业5年的护士或护师,本科学历毕业4年的护士或护师。工作内容可参与管理与教学,主要侧重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人评估、健康教育、危重症护理及病房的感染控制,并可承担主管护士和带教护士岗位。③N3:任职资格为已任主管护师或具备主管护师资格但未被聘任的护师。工作内容除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外,主要承担高级责任护士工作,小组长工作,临床带教工作;负责危重症病例的护理与指导,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护理质量检查、业务查房等。

1.3 管理方法。根据各层级所担任的岗位职责不同,培训和考核的重点不同,N1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培训计划考核,要求按时主动接受培训,自觉参与医院举办的各项继续教育培训活动。N2按时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继续教育,院内培训,按照培训考核要求自觉接受考核。N3按时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完成护理论文1篇。护理人员奖金由基本奖和绩效奖组成依据职称设定基本奖占20%,绩效奖占80%。其中每月根据工作量情况拿出2000元至3000元作为工作量奖金。科里每年3、6、9、12月根据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评出科里护理服务之星,给予奖励。体现了多劳多得,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1.4 评价。采用我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总结(2012年1、2、3月),见表1。

2 结果

我科通过实施护士层级使用模式,科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明显增强,被患者表扬和认可次数增多。这样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给了高级责任护士一个展示工作能力的平台。同时,避免了因专业技术骨干工作量过少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能力较低的护士任务过重或难度较大造成的工作忙乱而影响护理质量,使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出带头人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3]。给了中初级护士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她们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途。通过护理人员分层使用管理模式的应用,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队伍结构得以优化,为护理学科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更佳的运行模式[4]。

参考文献

[1] 李晓月,王美艳.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体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31—532

[2] 謝屹红.护理排班方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5

[3] 马新利,吴淑华,张瑜,崔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62—2563

[4] 乔莉娜,王璇,车文芳,马化,赵阳.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病区应用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73—1574

作者:赵继霞 黄艳阳 王倩

第二篇:普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探讨

【摘要】低年资护士是指参加工作1-3年的护士。毕业于不同院校,受到不同档次的护理教育,政治品德、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均参差不齐,必须进一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及技能操作水平,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所在岗位的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培训;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2

新护士入科后介绍科室环境、物品的管理摆放,熟悉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并考核。每月制定表格并评分。让核心制度贯穿日常护理工作中。让她们一开始就养成按章行事、落实制度的好习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鼓励高资历护士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新进护士大多是以高资历护士为学习榜样,发挥护士长和高资历护士的积极榜样作用,帮助新进护士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2关心和尊重低年资的护士

严格要求对锻造新进护士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的新进护士和地年资护士以90后刚毕业的学生为主。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这部分护士个性比较强,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关注这部分护士的个性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关心这部分护士心理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管理这部分护士的方式、方法方面也要注意得当。例如:对于新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为其承担责任。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在批评的语言上注意维护其自尊心。护理团队的凝聚力自会提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3培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当前许多医院对新护士的培训过于传统。重视培訓内容的不断创新时非常必要的。例如:5.12护士节组织礼仪情景剧表演,可以规范她们的行为礼仪。每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病人护士医生家属都由她们扮演。通过表演可以检查新护士掌握的真实的技术,检查其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的科学的应急救护技术等等。同时对锻炼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有重要帮助。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病人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2]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低年资护士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沟通是人们用各种方法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构成和结构。[3]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4]在护士间关系的处理上,高资历护士具备丰富的实践检验,能做到应对得当。但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心理有一定畏惧,在与病人沟通方面不能灵活应对。高资历护士要多鼓励他们,锻炼他们与病人的沟通能力。鼓励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多关心病人、理解病人。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和谐的护患关系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而支持配合护理工作。5培训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5.1规范化的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悬挂或佩戴时。对患者进行核对,并与患者沟通。告知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5.2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目的在于“警示”而非“免责”。设置标识对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警示作用。

5.3在临床中因为腕带标识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病人因为洗手或者下去活动时会摘下腕带。在临床工作中督促低年资护士查房和治疗处置时核对腕带时行握手礼核对。间接地让患者知道腕带的重要性.增加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6培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6.1夯实基础护理,做到三短、九洁、五到床头大手术病人缺乏安全感。第一次下床时年资高的护士一定要陪同年资低的护士一道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6.2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路径表完成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用粘钩和小夹子挂在每间病房的门后。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

6.3建立意见箱,定期满意度调查除了定时电话回访外。还设置了最佳护士腕带投放箱。每月评选优质护理明星,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荣誉感。7应用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必要激励机制是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措施。针对护士的工作性质设计专门的激励制度是有必要的。提升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是有必要的。在激励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针对新护士的激励措施。奖励能调动护士积极性,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奖罚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不断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同时在绩效考核和分配上做到同工同酬。8体会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内容。护士长应该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及结合本医院、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规范化培训,使低年资护士迅速成长为精通业务、爱岗敬业、作风严谨、体贴患者、仪表端庄、身心健康、技术精良的护理工作者,是我们每位护士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参考文献

[1]王巍,田梓蓉,赵美燕,等.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2]郑晔.护患关系的紧张因素及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1):183.

[3]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社,1990:27-30.

[4]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作者:苏红

第三篇:行动研究法对提高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摘 要:目的 探讨将行动研究法应用于普外科护士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阳谷县人民医院在职的42例普外科护士,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予常规性教育与培训,而观察组予行动研究法,比较两组所得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护士教育与培训工作中应用行动研究法能够提升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并增强其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

对于肠造口手术而言,其在普外科中是十分普遍的手术,会对患者平时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1-3]。护士对造口进行护理的技能和水平,及患者自身的自护能力,这些均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间密切相连。应用合适的护理能够减少造口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以保障患者的预后[4-5]。临床中借助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提升护士肠造口方面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是十分必要的[6]。本研究特选取42例普外科护士,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教育与培训方案,分析并研究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阳谷县人民医院在职的42例普外科护士,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纳入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6~46岁,平均(36.97±2.64)岁;工作3~14年,平均(8.97±1.64)年。观察组年龄27~45岁,平均(36.82±3.60)岁;工作4~15年,平均(9.28±1.71)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②身体状况良好;③配合度高。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身体不适者。

1.3 方法

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教育与培训:护士长对造口有关的知识进行教育、培训,并引导护士进行各项实践性操作,给护士放映造口有关的护理视频,并对各类问题进行处理。

观察组施予行动研究法:(1)确定并分析相关问题。对全部护士进行肠造口技能检测、半结构型访谈,全方位掌握护士肠造口方面的技能、各项需求。借助检测、访谈,明确各项学习需求,制订出肠造口教育与培训方案。(2)第1个循环。研究团队查找各类文献、开展护士会议后,对肠造口有关的基础性知识、操作等进行学习。同时,对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与其各项处理对策进行学习,全方位掌握造口有关物品的选取、应用,以能够单独对肠造口进行护理。①培训与教育相关内容:肠造口袋有关的换置方式、肠造口十分普遍的并发症与其相应的处理对策、肠造口有关物品的选取与应用、健康指导与教育等。②培训与教育相关方法:课程设定了8节,40 min/节,2次/周,4周结束。共包括了理论教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与研究、情景模拟。③培训与教育相关人员:获得造口专科护士资质超出一年的专科护士。为了保障培训与教育最终的效果与质量,在方案中,确定了每一节课程总体的目标、考评方法。(3)第2个循环。①制订出方案:研究团队开展会议,在课程中,需要加上肠造口各项术前护理方面的内容。②在课程结束后,护士自主制作出肠造口物品册子,把各类物品本身的优点、缺陷、用途等进行列举,并在之后的课程中加以展现。③个案研究与分析,设计出更多的个案,对护士进行分组,以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造口治疗医生进行相应的评估、教育、指导。④在情景模拟中,加上标准化患者方面的内容,这类患者由专科护士来进行扮演。⑤造口治疗医生每1周进行1次造口门诊出诊,护士需一同出诊,对出现造口有关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指导、教育。同时,造口治疗医生需要在现场进行教育与指导。⑥持续性学习,对肠造口有关的新兴进展与技术等随时进行教育、培训。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共包括了肠造口袋换置、肠造口知识、处理肠造口并发症,单项分数范围于0~100分,分数愈高就能够获得愈加理想的肠造口护理能力[7]。(2)比较两组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优:全方位掌握肠造口护理有关的内容,能够十分娴熟地处理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良:肠造口护理有关的内容掌握较为全面,能够较为娴熟地处理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差:只掌握了较少肠造口护理有关的内容,较难处理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输入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

观察组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

观察组的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肠造口是把肠管由腹部而拉出,并把其縫至腹壁用以排泄粪便[8]。因为临床普外科护士对肠造口护理有关能力需求高。所以,本研究对普外科护士施予行动研究法,其把传统定量、定性分析与研究间进行融合,在进行分析、研究、处理问题的同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规律。行动研究法已经被十分普遍地应用到临床中,其借助能力考评、质性访谈来确定问题,并应用两个螺旋过程增强了护士在肠造口护理方面的技能、水平[9]。在第1个循环中,对实践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行动,对其最终的结果进行检测、观察,发现并确定了第2个循环,这一持续性循环的行动法能够对各项护理给予更多的参照[10]。

本研究发现一些护士对肠造口总体的认知度较少,无法更为迅速地防控并辨别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或是较难辅助患者应用各类肠造口物品。为此,需要对护士就各项造口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把理论融入至实践,并更为关注各项延续性学习[11]。在第2个循环中,应用了更具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方法,把理论融入至实践,并参照护士的各项需求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共包括了肠造口各项术前护理、健康指导与教育、肠造口有关用品的选取与应用等,并持续性地对护士进行指导与教育。最终,增强了护士在肠造口方面的护理技能、水平,给患者给予了更为良好的护理体验[12]。

综上所述,普外科护士教育与培训工作中应用行动研究法能够提升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评分,并增强其教育与培训的总优良率。

参考文獻

[1]裴祺,李涛,王丽,等.柯氏评价模型在促进新疆肠造口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5):661-664.

[2]周桂兰,苏梅芳,洪菁,等.以造口伤口治疗师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27):2129-2132.

[3]张萌,刘越,黄燕波,等.基于证据的回肠膀胱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临床实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8):3913-3919.

[4]李琴,张薇.标准化操作规程在肠造口患者同质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45-47,50.

[5]鲍丽超,高建兰.造口袋更换口诀卡在老年患者肠造口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2):1122-1124.

[6]黄歆,王蓓,周松琴.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不同定位方法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4):2277-2279.

[7]黄桂芳,吴丹,严秀敏,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一致感的调查及家属情绪管控对其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2):2096-2099.

[8]杭秦雯,张立,哈彩炼,等.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肠造瘘病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2):229-232.

[9]韩杉,张海邻,唐瑾,等.肠造口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患者造口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3):79-82.

[10]徐莹,郭素萍.晚期直肠癌合并肠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筛查及精准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4):133-136.

[11]李淑娇,杨彬.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肠造口预防缺血性坏死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0):1514-1517.

[12]刘鑫,覃彦珠,周帅,等.焦点解决短期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心理困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2):1338-1342.

作者:张海霞

第四篇:老年病人普外手术前后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病人在普外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探索出老年病人在普外手术前后护理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普外科老年手术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论: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其他46例均无并发症出现,4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病人;普外手术前后;护理

对老年病人而言,普外科手术的破坏性和漫长的恢复过程对患者的身心、意志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不断下降,尤其是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治疗效果不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多,使得老年人接受普外手术的风险加大。加强普外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其康复发挥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55周岁以上手术患者47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55~82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天。针对这47例老年人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方式,对其康复起到了的积极作用。

2护理方式

2.1 做好精神护理

老年病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烦燥、害怕死亡等心理现象,心理状态异于中、青年人。一般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状态的原因,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差、反应迟钝、性格固执、不易配合等特点,这会严重干扰医疗活动的正常实施,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因此,在手术前,要加强医护人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病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满足感,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缓解患者心理问题,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尊重体贴患者,照顾其生活起居。在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态度和蔼,以热情、周到、积极主动的状度给老年患者以心理安慰,认真听取患者诉求,讲明手术的重要性,了解病人产生恐惧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病人的配合。

2.2 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各相检查,注意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的治疗。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浓度等常规检查,对胸部进行X线检查,并进行气血分析、心电图的检测。糖尿病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若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的概率将大大降低;若控制不当,则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进行严格的血糖检测和控制。老年患者大都喜欢抽烟,而对于一些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要尽量从各个方面降低手术风险,防止在手术后出现肺部疾病并发症。

2.3术后护理

手术对身体的损伤严重,老年患者在接受普外手术后,身体机能较弱,身体抵抗力低,外来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致使伤口感染不易愈合,因此,要及时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选择能减少刀口疼痛、利于排痰、利于引流的卧位。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对卧床和禁食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定时用无菌棉球浸泡生理盐水后擦洗口腔或含漱,预防霉菌感染和咽炎;密切观察刀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敷料干燥、洁净。同时,经常开窗通风,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改善护理室内空气质量、空调风力、冷暖度等,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应取半卧位,利于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对于较为严重的呼吸障碍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呼吸机辅助,防止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其次,老年患者在手术后会经常出现发热、发烧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注意分辨是伤口愈合所致或伤口发生感染。最后,要注意补充老年患者血容量,避免出现脱水和水、电解质不平衡等情况,加重患者身体负担。

老年人反应能力低下,机体调节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术后易造成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等。对老年患者开展手术后,要严密观察其生命变化情况,术后24小时内进行心电监护,每15~30mni测一次体温、脉博、呼吸、血压,详细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准确的记录液体出入量,预防休克,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老年患者术后输液过多,则接受手术后的2d内是心肺疾病出现的高发阶段。术后静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过多,易导致心肺功能暂时丧失,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假死的现象。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输液,避免过量输液导致心肺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对患者的输液量和速度,减少患者痛苦。

2.4饮食与睡眠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可以进食一些蛋白质较高,低脂肪和富含维生素等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但是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不能一次性进食太多,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血浆、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糖、电解质等。此外,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还要注意添加少量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同时,护理工作中要多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住院环境,与患者多进行有效沟通。老年人易激动、思想负担重、感情脆弱、爱发脾气,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情绪,并表达出充分的同情和关心,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解释和开导,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适当给予一定量的镇静剂,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利于身体的康复。

3 小结

通过对本院47例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方式后,患者的术后症状有明显减少,患者由于体质原因出现的一些症状,通过药物治疗方式也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消除。因此,作者可以得出结论,医院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要具备有爱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地给予患者帮助和照顾,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确保老年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甘秀珍. 老年患者普外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华护理,2011,12(13):236-248

[2]杨文辉. 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12,14(9):362-374

[3]张爱新, 单秀丽.老年病人普外手术前后的护理[J]. 医学研究,1991,3(7):189-190.

[4] 张爱新. 老年病人普外手术前后的护理[J]. 医学研究,2011,13(7):189-190.

作者:刘佳

第五篇:普外科规范化护士培训轮转带教临床路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轮转护士共28例,分为临床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4例。临床组按普外科培训内容在临床路径带教表下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常规组在常规带教方式下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三个月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 两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掌握,但临床组掌握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表对护士进行带教,能有效的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士培训;带教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医疗质量的临床管理,主要作用为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临床路径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工作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认可采纳[1]。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医院规模也逐渐扩大,护理人员也逐渐增多,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护理水平的提高[2]。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我院对普外科护士做了此次带教培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共28例,分为临床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4例。临床组中女性12例,男性2例,年龄18.5-22.5岁,平均(19±1.5 )岁;大专6例,中专8例,常规组中女性13例,男性1例,年龄18-22岁,平均(19±1.4 )岁,大专5例,中专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具有良好专业素质、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娴熟的护士为带教老师。由科室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共同制定带教方案。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老护士带新护士”方法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轮转护士刚入科时,分别跟各个当班老师,老师向轮转护士介绍科室情况、环境、物品的放置位置及各班的工作职责等。临床组采用“普外科临床路径带教表”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轮转护士进入科室后由带教老师发放“普外科临床路径表”,并详细向其讲解表的内容及学习目标。带教老师根据培训计划,对轮转护士进行专科理论、护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护患沟通、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时间为12周,第1-2周熟悉科室环境和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患沟通,第3-8周熟练掌握普外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第9-11周掌握工作流程及护理安全,第12周进行考核。

1.3 效果评定方法[3] 第12周对两组所有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评估、护理操作、理论知识的考核,其中培训评估和理论知识各30分,护理操作40分,总分100分。优:三项成绩总分90分以上。良:三项成绩总分80-89分。中:三项成绩总分70-79分。差:三项成绩总分低于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培训,两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掌握,但临床组掌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临床路径能有效的规范护士培训的流程,明确培训目标,提高轮转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临床路径表能对轮转护士进行科学的带教培训,分阶段教学。带教老师根据统一标准做到严格教学、严格训练、严格考核、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不断分析轮转护士操作失败的原因,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及时了解轮转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临床培训路径明确了轮转护士的培训目标,要求老师和轮转护士共同完成各项培训计划并及时评价,能有效的加强新老护士之间的沟通,带教老师鼓励轮转护士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使老师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临床路径能促进对护士培训的管理,改进培训质量,带教老师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监控各个阶段的培训质量;当培训完成时,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了解培训对轮转护士的效果。同时临床路径也能增加带教老师和轮转护士之间感情的交流,促进科室的和谐、温馨,提高科室的文化氛围。随着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知识,熟练技能,及时掌握新技能,岗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有效、规范的培训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周典贵.21世纪的一种临床全新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4(7):7.

[2] 赵锦秀,于晓丽.骨科新护士专科培训模式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98-99.

[3] 陈秀玲,李素英.临床路径在外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带护理杂志,2011,17(14):3418-3420.

[4] 齐惠华,蔡荣娥.新护士分层次岗前培训与使用方法[J].全科护理,2009,7(2):426-427.

作者:王万容

上一篇:微生物学论文下一篇:西方民族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