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士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普外科护士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提高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基层医院20名外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10人。对两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评估测试,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针对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在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对两组护士再次进行测评分析。

第一篇:普外科护士论文

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方式与优点。

方法:对普外科护士实行分层使用,改革排班模式,护理模式、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并把模式应用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汇总。

结果:护士层级使用模式应用于普外科临床后2012年1、2、3月患者满意度逐月提高。

结论:护士层级使用模式体现了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并促进了护理安全[1]。稳定了护理队伍,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护理人员 层级使用 普外科

护理人员使用和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2]。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聘用不同层次护士,让其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于2011年7月开始试运行护士层级使用模式。我科按照《医院护士分层使用参考方案和指导意见》试行。将护士分为初级责任护士(N1)、中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三个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实行责任制和扁平化方式,使上岗合格的护士独立分管病人。根据分工方式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层级护士对初中级护士有检查、指导的职责。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实际开放床位32张,护理人员14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其中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7人。年龄22岁至38岁。

1.2 分层方法。我科按照《医院护士分层使用参考方案和指导意见》试行方案,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学历进行综合评价,以工作能力作为分层主要指标,其次为职称。将护士分为初级责任护士(N1)、中级责任护士(N2)、高级责任护士(N3)三个层次进行培训和考核。①N1:任职资格为中专学历毕业1至5年的护士,大专学历毕业1至4年的护士或护师,本科学历毕业1至3年的护士或护师。工作内容以承担小组工作为主,侧重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轻病人护理工作。②N2:任职资格为中专学历毕业6年的护士,大专学历毕业5年的护士或护师,本科学历毕业4年的护士或护师。工作内容可参与管理与教学,主要侧重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人评估、健康教育、危重症护理及病房的感染控制,并可承担主管护士和带教护士岗位。③N3:任职资格为已任主管护师或具备主管护师资格但未被聘任的护师。工作内容除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外,主要承担高级责任护士工作,小组长工作,临床带教工作;负责危重症病例的护理与指导,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护理质量检查、业务查房等。

1.3 管理方法。根据各层级所担任的岗位职责不同,培训和考核的重点不同,N1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培训计划考核,要求按时主动接受培训,自觉参与医院举办的各项继续教育培训活动。N2按时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继续教育,院内培训,按照培训考核要求自觉接受考核。N3按时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完成护理论文1篇。护理人员奖金由基本奖和绩效奖组成依据职称设定基本奖占20%,绩效奖占80%。其中每月根据工作量情况拿出2000元至3000元作为工作量奖金。科里每年3、6、9、12月根据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评出科里护理服务之星,给予奖励。体现了多劳多得,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1.4 评价。采用我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总结(2012年1、2、3月),见表1。

2 结果

我科通过实施护士层级使用模式,科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明显增强,被患者表扬和认可次数增多。这样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给了高级责任护士一个展示工作能力的平台。同时,避免了因专业技术骨干工作量过少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和能力较低的护士任务过重或难度较大造成的工作忙乱而影响护理质量,使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出带头人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3]。给了中初级护士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她们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途。通过护理人员分层使用管理模式的应用,护理工作流程,护理队伍结构得以优化,为护理学科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更佳的运行模式[4]。

参考文献

[1] 李晓月,王美艳.层级管理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应用体会.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31—532

[2] 謝屹红.护理排班方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5

[3] 马新利,吴淑华,张瑜,崔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62—2563

[4] 乔莉娜,王璇,车文芳,马化,赵阳.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模式在普外科病区应用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73—1574

作者:赵继霞 黄艳阳 王倩

第二篇:普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探讨

【摘要】低年资护士是指参加工作1-3年的护士。毕业于不同院校,受到不同档次的护理教育,政治品德、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均参差不齐,必须进一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及技能操作水平,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所在岗位的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培训;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82

新护士入科后介绍科室环境、物品的管理摆放,熟悉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专科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并考核。每月制定表格并评分。让核心制度贯穿日常护理工作中。让她们一开始就养成按章行事、落实制度的好习惯。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鼓励高资历护士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新进护士大多是以高资历护士为学习榜样,发挥护士长和高资历护士的积极榜样作用,帮助新进护士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2关心和尊重低年资的护士

严格要求对锻造新进护士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的新进护士和地年资护士以90后刚毕业的学生为主。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这部分护士个性比较强,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关注这部分护士的个性成长也是有必要的。关心这部分护士心理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管理这部分护士的方式、方法方面也要注意得当。例如:对于新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为其承担责任。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在批评的语言上注意维护其自尊心。护理团队的凝聚力自会提高。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3培训内容要不断更新

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当前许多医院对新护士的培训过于传统。重视培訓内容的不断创新时非常必要的。例如:5.12护士节组织礼仪情景剧表演,可以规范她们的行为礼仪。每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病人护士医生家属都由她们扮演。通过表演可以检查新护士掌握的真实的技术,检查其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的科学的应急救护技术等等。同时对锻炼新护士的心理素质有重要帮助。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与病人建立起来的一定联系的人际关系[2]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低年资护士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沟通是人们用各种方法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构成和结构。[3]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进护患之间理解和支持,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4]在护士间关系的处理上,高资历护士具备丰富的实践检验,能做到应对得当。但新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心理有一定畏惧,在与病人沟通方面不能灵活应对。高资历护士要多鼓励他们,锻炼他们与病人的沟通能力。鼓励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多关心病人、理解病人。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和谐的护患关系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而支持配合护理工作。5培训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5.1规范化的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悬挂或佩戴时。对患者进行核对,并与患者沟通。告知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管理。

5.2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目的在于“警示”而非“免责”。设置标识对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警示作用。

5.3在临床中因为腕带标识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病人因为洗手或者下去活动时会摘下腕带。在临床工作中督促低年资护士查房和治疗处置时核对腕带时行握手礼核对。间接地让患者知道腕带的重要性.增加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6培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6.1夯实基础护理,做到三短、九洁、五到床头大手术病人缺乏安全感。第一次下床时年资高的护士一定要陪同年资低的护士一道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6.2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路径表完成患者的健康宣教。并用粘钩和小夹子挂在每间病房的门后。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

6.3建立意见箱,定期满意度调查除了定时电话回访外。还设置了最佳护士腕带投放箱。每月评选优质护理明星,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荣誉感。7应用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必要激励机制是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措施。针对护士的工作性质设计专门的激励制度是有必要的。提升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是有必要的。在激励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针对新护士的激励措施。奖励能调动护士积极性,同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奖罚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激励制度的有效性,不断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同时在绩效考核和分配上做到同工同酬。8体会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改革内容。护士长应该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及结合本医院、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规范化培训,使低年资护士迅速成长为精通业务、爱岗敬业、作风严谨、体贴患者、仪表端庄、身心健康、技术精良的护理工作者,是我们每位护士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参考文献

[1]王巍,田梓蓉,赵美燕,等.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24-1125.

[2]郑晔.护患关系的紧张因素及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1):183.

[3]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社,1990:27-30.

[4]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作者:苏红

第三篇:基层医院外科护士应急能力培养

【摘要】 目的 对基层医院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提高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本基层医院20名外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10人。对两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评估测试,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针对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在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对两组护士再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进行第一次成绩评定时,观察组护士的应急能力得分为(70.69±7.33)分,对照组护士应急能力得分为(71.23±6.25)分;在进行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应急能力得分为(88.25±4.23)分,对照组护士的应急能力得分为(77.28±6.11)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能力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基层医院;外科护士;应急能力;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4

护士的应急能力主要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况,并进行分析,再运用熟练的护理技巧,对患者采取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护士的应急能力高低与患者的生存率的关系密切。由于外科重症患者较多,护士要面对的突发事件也较多,护士必须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1]。然而,由于目前年轻护士较多,在对外科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若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经常会出现束手无策、程序混乱、应急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医患纠纷现象的出现,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78例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对护士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基层医院20名外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各10人。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外科急诊护士5人,普通外科护士15人。两组患者在学历、资历、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考核内容 考核主要参照国家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中的标准进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抢救药品和器材、功能衰竭护理、吸痰法、气管切开护理、病情评估、观察法、应急反应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

1.2.2 对护士的培训方法 对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应急能力培养。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培养、急救技能培养示范等方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法,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2.2.1 开展相关讲座,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进行培训 与对照组护士不同,对观察组护士进行知识讲座培训工作,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鼓励护士提出在急救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并进行解答,并由医院内部富有经验的护士长或医生讲述在护理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讲述其亲身经历,让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均有好的心理准备。此外,还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让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养成与患者及时沟通的习惯,了解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2 对护士应急技能的培训 对护士进行应急技能的培训,具体如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法、气管切开护理方法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培训需要按照时间进行,对每一阶段进行一项急救技能的培训,从而加深护士对该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有专家进行现场演示,还必须要以护士的实践为主。

1.2.2.3 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并总结分析 通过模拟急救场面,对护士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对护士应急方面的培养,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在护士进行演练的过程中,由专家、护士长等人进行评分、总结,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从而加深护士的印象。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培训前的分数比较 两组护士在培训前的分数比较,见表1。

2.2 培训后分数比较 两组护士在培训后的分数比较,见表2。

3 讨 论

通过对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专业水平,还能够改变护士的意识,增强她们护理的自律性[2]。通过对护士进行一系列培训,能够让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分析情况等级,培养护士的预见性,从而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忙而不乱。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加入了相应的模拟情景,让护士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践,并提高综合应急能力,避免护士理论知识过高,实践技能过低等现象出现,也避免了在实际的急救护理中,护士出现思维和抢救步骤混乱不清等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

根据本次调查,观察组的各项实践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护士,可见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患者的护理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群.提升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应对方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45-46.

[2] 温大翠.外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1,05(02):139-140.

作者:徐金妹

第四篇:美容整形外科护士素质探讨

自Florence Nightingale开创了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理论与技术逐渐独立,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美容整形外科的迅速进展,对美容整形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美容整形科护士的基本素质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一个美容整形科护士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谈一些粗浅看法。

1 美容整形科护士的心理素质整形美容科护士在工作中除了应具备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外,还应更多地了解、掌握美容整形病人的心理特点和他们的需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说美容整形手术的成功也反映了护理的质量。对于有缺陷的患者尤其应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情绪,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充分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1]。避免言语和态度上的无意间的不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作为整形科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任意向病人或家属评价医生所做的美容手术,避免引起病人心理上的不安或医生、医护、医患之间的误解。

2 精通专业,全面了解医学基础理论美容整形科护士,应有3~5年相关的护理经历。为了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加强国际交流,要懂得英语;能阅读医学参考书和美容整形外科方面的国内外期刊,以了解国内外美容整形外科的新技术。整形美容外科的病人,往往都伴有精神上的痛苦,有的甚至精神失常,且对医疗效果存有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美容整形外科的护士要能阅读和分析有关法律文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整形外科病人体表组织缺损和畸形,甚至功能障碍,身体和心理都有"伤疤",或因体表缺陷和美感不足而产生自卑苦闷,情绪低落等,这要求我们整形科护士必须在精通自己专业的同时,还应对心身医学、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社会医学等新近涌现的许多边缘科学有所了解。能正确而不夸张地对手术效果进行解释,使病人达到心理平衡。由于美容这门学科是借助手术等方法使人的形体、容貌增加外在美感的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科学,所以美容整形外科护士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美学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及艺术鉴赏力[2],很难想象,对美缺乏认识的人能做一个合格的美容整形外科护士。美容整形外科护理中最重要的是心理护理[3]。医学美容整形不同于传统的临床医学,求美者多有特殊的心态和迥异的心理创伤,他们希望通过手术去除痛苦,使缺损的组织得到修复或重建功能,但又存在对手术的恐惧、疑虑,做好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安慰和关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确认识手术过程争取病人配合,这对手术成功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病人的心理特点、手术目的,并自觉、细致、准确的认识和洞察病人的生活情况、家庭和社会影响,若为某些心理不正常的人盲目施行手术,则或往往造成医患之间不愉快,甚至酿成法律纠纷,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3 掌握娴熟的操作技术随着美容整形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和重建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取得满意的效果,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在美容整形护理工作中,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美容整形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过程中每一项操作,能否尽快熟练地实施,决定着美容整形的效果。例如:美容整形科护士治疗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不严格或在取皮部位穿刺。求治者轻则引起手术伤口延迟愈合或愈合不良,重则是使美容手术完全失败,不仅达不到美容整形的目的,而且还可引起新的医源性疾病和新的心理创伤。因此,美容整形外科护士应切实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护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对现代医学的推动促进,使得医学向微细、快速、精确、高效发展,新技术和新仪器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电子监护仪和治疗仪等。这也要求护理学科相应提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整形美容科护士,不仅要求护士扩大知识面,迅速掌握医学新理论,而且要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并应用新理论和新技术。总之,美容整形外科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护理学的进步,对美容整形外科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推动美容整形外科护理学的发展,全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美容整形科护士的素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克蕊.做一个合格的急诊科护士.护士进修杂志.1991;6(2):28

2 刘 桐.医学美容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247

3 张福奎.实用浅表外科与美容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8

收稿日期 1999-03-09

编辑/张惠娟

作者:金芳华 谢新永

第五篇:普外科规范化护士培训轮转带教临床路径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对普外科轮转护士带教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轮转护士共28例,分为临床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4例。临床组按普外科培训内容在临床路径带教表下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常规组在常规带教方式下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三个月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 两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掌握,但临床组掌握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表对护士进行带教,能有效的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士培训;带教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医疗质量的临床管理,主要作用为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临床路径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工作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认可采纳[1]。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医院规模也逐渐扩大,护理人员也逐渐增多,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护理水平的提高[2]。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我院对普外科护士做了此次带教培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共28例,分为临床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4例。临床组中女性12例,男性2例,年龄18.5-22.5岁,平均(19±1.5 )岁;大专6例,中专8例,常规组中女性13例,男性1例,年龄18-22岁,平均(19±1.4 )岁,大专5例,中专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具有良好专业素质、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娴熟的护士为带教老师。由科室护士长和带教组长共同制定带教方案。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老护士带新护士”方法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轮转护士刚入科时,分别跟各个当班老师,老师向轮转护士介绍科室情况、环境、物品的放置位置及各班的工作职责等。临床组采用“普外科临床路径带教表”对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轮转护士进入科室后由带教老师发放“普外科临床路径表”,并详细向其讲解表的内容及学习目标。带教老师根据培训计划,对轮转护士进行专科理论、护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护患沟通、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时间为12周,第1-2周熟悉科室环境和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患沟通,第3-8周熟练掌握普外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第9-11周掌握工作流程及护理安全,第12周进行考核。

1.3 效果评定方法[3] 第12周对两组所有轮转护士进行培训评估、护理操作、理论知识的考核,其中培训评估和理论知识各30分,护理操作40分,总分100分。优:三项成绩总分90分以上。良:三项成绩总分80-89分。中:三项成绩总分70-79分。差:三项成绩总分低于7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分析,均数资料经简明统计学处理分析,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培训,两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有一定的掌握,但临床组掌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临床路径能有效的规范护士培训的流程,明确培训目标,提高轮转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临床路径表能对轮转护士进行科学的带教培训,分阶段教学。带教老师根据统一标准做到严格教学、严格训练、严格考核、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不断分析轮转护士操作失败的原因,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及时了解轮转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临床培训路径明确了轮转护士的培训目标,要求老师和轮转护士共同完成各项培训计划并及时评价,能有效的加强新老护士之间的沟通,带教老师鼓励轮转护士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使老师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临床路径能促进对护士培训的管理,改进培训质量,带教老师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监控各个阶段的培训质量;当培训完成时,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了解培训对轮转护士的效果。同时临床路径也能增加带教老师和轮转护士之间感情的交流,促进科室的和谐、温馨,提高科室的文化氛围。随着护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知识,熟练技能,及时掌握新技能,岗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有效、规范的培训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周典贵.21世纪的一种临床全新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4(7):7.

[2] 赵锦秀,于晓丽.骨科新护士专科培训模式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98-99.

[3] 陈秀玲,李素英.临床路径在外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带护理杂志,2011,17(14):3418-3420.

[4] 齐惠华,蔡荣娥.新护士分层次岗前培训与使用方法[J].全科护理,2009,7(2):426-427.

作者:王万容

上一篇:硕士经济论文下一篇:外语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