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内科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PBL教学法在我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本校临床医学院本科2014级临床专业选取10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PBL组,50人)和传统教学组(LBL组,50人)。通过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PBL教学内科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BL教学内科学论文 篇1:

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在内科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在消化内科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方法:将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在内科学的消化系统章节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比较PBL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PBL教学组的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t=2.799, P<0.05),显示出PBL教学法效果良好。结论: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达到GMER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GMER PBL教学法 内科学 探索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也随之在不断发展,由于历史以及经济水平的原因,各国医学教育在医学知识、技能、伦理、价值观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可能存在千差万别,为使各国医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力求一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于1999年在纽约成立,2001年IIME组织世界各国医学教育专家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GMER)[1]。GMER涵盖7个领域60个条目,即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该要求强调培养医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旨在确保医学教育质量。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以临床情景问题为基础、以学生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教师组织并引导的新的教学方法[2]。PBL教学法强调的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许多教学实践已证实PBL教学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前已越来越广泛的被国内医学院校在基础和临床教学中采用[3]。本课题将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在内科学的消化系统章节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探讨PBL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阐明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三峡大学医学院2011级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其中PBL 教学组采用PBL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实施

1.PBL教学法:①对参与该教学法的师生进行教育思维观念转变的动员,让他们了解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了解PBL教学的历史及理念,充分调动师生进行该教学方法的积极性。②教师提前一周制定PBL教程,选择临床实例,并安排学生自学、预讨论。教师提供主要文献、参考书目及其他的信息采集渠道,学生通过教材、参考书目及文献、互联网资源的自主学习,了解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每组3-5人,组内预讨论,通过互教互助学习,系统地预习相关理论知识。③接触实际病例,学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总结病史特点,提出进一步的诊疗计划,并制订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④小组围绕病例讨论,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诊断及治疗意见。⑤总结与评价,教师以大纲为中心,以讨论结果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对难点和重点内容作扼要点评,对重点及难点内容精讲,使知识具有一定系统性。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和课后巩固复习,使学生充分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2.传统教学法:将传统教学组实习生共20人随机分配到消化科临床带教医师中,即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讲解、传授,实习学生聆听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学生直接向带教老师学习,并反复训练。

二、结果

(一)客观成绩测试

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成绩测试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成绩测试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章节所涵盖的内容,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疗文书书写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践操作等临床综合能力。经过统计分析,学生出科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总成绩对照组为(75.05±4.70)分,PBL组为(80.20±3.30)分,PBL教学组的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t=2.799, P<0.05),显示出PBL教学法效果良好。

(二)主观自我评估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问卷形式让师生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评定。问卷设计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和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体会和意见等。问卷的设计紧紧围绕GMER的配套评估工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观察、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让教师和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主观的定性评价。

学生调查表结果显示,所有参与研究的学生都认为本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好。学生们普遍认为PBL教学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听课时的注意力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集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更牢固地掌握臨床医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交流沟通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筛选、分析、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们综合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切实有效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所有学生都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他们收获很大。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临床技能掌握更牢固并能够灵活应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具有了一定批判性的思维,同时考核方式科学合理。

教师调查表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认为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好。PBL教学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临床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也使学生的交流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提高,同时其分析、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综合使用不同医学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使学生具有了一定批判性的思维,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80 %以上的教师认为PBL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群体健康和卫生保健技能,使学生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小组讨论效果好,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和教师对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效果是认可的,认为这种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达到GMER的有效途径。

三、讨论

GMER提出了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沟通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及在群体健康状况中应起的作用[4]。本项目以GMER为目标,采用PBL教学法,实际上是想通过它给学生和教师们传递一种理念,即“教”和“学”应怎样去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深刻变化。以往的教学实践显示,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大班制、指导式、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使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医学PBL课程不仅是培养具备较好发展潜能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我们更期望通过积极推进这一示范性课程,吸引更多老师了解、熟悉并能够在适合的教学领域运用该方法,在更广的层面上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以PBL为代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自导学习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客观成绩测试和主观自我评估结果来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环境,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过程中提高将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到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角色比较单一。有学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合作者的角色,而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带教老师实现上述角色的迅速转换。实践表明,较完善的PBL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和PBL的有效实施。本研究结果表明, PBL教学法也为临床带教老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其鼓励、启发、引导和评价者作用的教学环境,不仅调动老师们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开阔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Core Committe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Med Teach, 2002, (2):130-135.

[2]郭茂娟,姜希娟,杜欢,苗戎,范英昌.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10): 92-93.

[3]廖明恒,门海涛,刘巾男,郑小春,尹森林.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5, (1): 32-35.

[4]Schwarz MR, Wojtczak A, Stern D. The outcomes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 pilot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Med Teach, 2007, 29, (7): 699-705.

作者簡介:

仝巧云(1968-),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作者:仝巧云 李中艳 周明东 杨院平 熊章鄂 郑世华

PBL教学内科学论文 篇2:

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对PBL教学法在我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本校临床医学院本科2014级临床专业选取10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PBL组,50人)和传统教学组(LBL组,50人)。通过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PBL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后,成员总成绩是83.8±4.5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LBL组总成绩分数是67.4±15.9,在成员总成绩以及基础知识、问题分析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PBL组成员各方面成绩都明显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循证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内科学教学 PBL教学法 应用

基于问题学习法,即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学习模式具有开放性,它是目前国际医学教学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PBL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探索,学生之间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吸收。本文主要对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本校临床医学院本科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3人,女生37人,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7±0.3岁。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教学组(PBL组,50人)和传统教学组(LBL组,50人),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PBL组

PBL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三段式模式进行教学,每10人为一组,每组成员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对问题的讨论并记录结果。

教学模式:①问题设想:老师根据内科学教学大纲来提出所学知识的相关问题,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要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和查阅文献来解答问题。②学生自学:当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宽泛时,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来获得相关信息。③讨论交流:老师在讲授基本知识之后,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小组来发表见解,同时老师要引导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积极进行讨论和交流。④概括总结:老师要对学生难以弄懂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但重点是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协作、交流体会来解决问题。

2.2 LBL组

LBL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课,学生也以听课为主,然后复习和考试。

3.观察指标

教学考试评估,考试成绩两组都采用相同的试卷内容,考试形式是闭卷,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程度。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PBL组成员在内科学的基础知识、问题分析、应用领域以及总成绩方面相对LBL组均有明显提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PBL最早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提出。在临床问题上,实施PBL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吸收和掌握新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近年来,很多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教育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PBL组成员采用PBL教学方法后,成员在内科学的基础知识方面的分数是18±2.1,问题分析15.3±1.7分,应用领域21.4±1.9分,该组成员总成绩是83.8±4.5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LBL组总成绩分数是67.4±15.9,其中基础知识13.2±4.7分,问题分析12.6±4.9分,应用领域18.5±4.1分。对比发现,PBL组成员各方面成绩都明显高于LBL组。实验证明,PBL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该研究与陈羽、蔡洁毅、谢文瑞等人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它体现的是现代教学理念。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PBL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行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取知识。②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临床问题时,将问题与基本概念结合起来,通过对疾病提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实践,在反复实践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在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了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应用上的不足,在以往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依赖性,习惯性地背诵书本知识,而不擅长开动脑筋去思考实际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较孤僻,不愿参与分析和讨论。而PBL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自学与结合实际,学生若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PBL教学法的应用便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PBL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PBL教学法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不断提高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少俊,覃小丽,邓芳,等.以EBM为理念,PBL教学法在内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04):507-509.

[2]张涛,黄会云,朱朝阳,等.基于循证医学思维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中医内科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实践与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1):126-127.

[3]胡娜,范新蕾,闫敏,等.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04):579-580.

[4]冯明,王洁妤,曹若瑾,等.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0):5988-5990.

[5]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76-878.

[6]陈羽,蔡洁毅,谢文瑞,等.网络环境下循证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04):114-115.

作者:王璐

PBL教学内科学论文 篇3:

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PBL教学法在课堂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但亦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关键词:PBL;内科教学;运用

一 PBL教学法的含义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教学法注重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二 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好坏是PBL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设计的问题最好是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也是相关学科的集合体。例如,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一周,作者给学生提供—个病例:男性,35岁,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服过20多剂中药不见好转,1周来加重。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无酱油色尿,睡眠可,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敏史。查体: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舌乳头正常,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化验:Hb 45g/L,RBC 1.5×1012/L,网织红细胞0.1%,WBC 3.0×109/L, 分类:中性分叶30%,淋巴65%,单核5%,plt 3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0%,积分 200分,血清铁蛋白 210μg/L,血清铁 170μg/dl, 总铁结合力280μ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作者设计如下问题:(1)本病例应诊断为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2)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引发本病?(3)本病例的血象是否正常?原因何在?有何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自学

学生课前能否积极、主动、深入地自学,直接影响到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首先,以8-10人为一组,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围绕学习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预习教材、查阅参考文献、请教教师等方式寻求最佳答案。之后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个比较完整、统一的观点。教师对自学的整个环节进行跟踪指导:协助各组制订学习计划,并根据学生特点,对各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及时了解各组自学进度,对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三)阐述

此环节在课堂上进行。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在自学中形成的观点,其他组员可作补充。各组阐述完后,互相点评。学生在阐述观点和互相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参与探索与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可将自由发言与点名发言相结合,使课堂充满质疑、探究、讨论、争辩的活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问题带出其他相关知识和临床技巧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在阐述问题(3)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与探讨。教师对学生阐述的观点和讨论情况进行讲评。对教学重点进行精讲,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学教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PBL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问题的顺利解答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进取心。据调查,8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独特、新颖、使人易于接受新知识,8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8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以病案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有82.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四 PBL教学法应用于内科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在PBL教学法中,常规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治”这一讲授顺序被打破,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文献检索、资料归纳、观点提炼、人际沟通等能力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循序漸进;合理搭配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课时比例。二是协同配合;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间要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全程指导;教师对PBL教学法每个环节尤其是自学环节要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因此,教师要通过培训、自学等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 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0.

作者:李晓雯?黄明炜

上一篇:县委换届汇报下一篇:安全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