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记忆PBL科学教学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留学生临床妇产科学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搞好师资培训,课前备课与试讲,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加强临床见习等教学手段,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化记忆PBL科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强化记忆PBL科学教学论文 篇1:

内科学见习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

【摘要】 目的:在内科学见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多媒体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开展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带领医学生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全面提高,从而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对疾病的诊疗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81.20±6.59)分,优于对照组的(78.49±7.53)分(P=0.039);学生理论考试,试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6.75±7.23)分,高于对照组的(74.03±7.99)分(P=0.040);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及格率分别为8.5%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内科学见习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院实际的、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内科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内科学; 教学模式; 见习; 临床思维

【Key words】 Internal Medicine;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 5101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2.030

臨床思维方法是医生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和逻辑方法,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理论和经验在具体患者身上的结合。临床见习作为联系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在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见习带教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握。随着高科技成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医学生认为疾病的诊断只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便可迎刃而解,临床思维已不很重要[1]。而事实上,临床医生的思维方法,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因此,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中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本院本科医学检验学及麻醉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各1个班)为试验组,开展内科学实践课的教学改革;选取同年级的医学检验学及麻醉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各1个班)为对照组,在内科学实践课中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学习了内科学、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课程。

1.2 内科学见习教学改革准备阶段

1.2.1 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成立以内科各专科主任为专家的督导组,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表达能力强的内科各系统疾病专业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承担内科学见习教学任务,组建内科学见习教学小组;每次上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1.2.2 编写内科学实践课教学配套教材 在参照《内科学》理论课教学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需要,编制出难度适宜、操作可行的《内科学》实践课教学教材。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内科学常见辅助检查分析、临床操作指南及病例分析(各系统3~4个)等。

1.2.3 购买和自建《内科学》教学多媒体资源 根据本教学模式的需要,课题组购买了一批高质量的《内科学》教学多媒体资源(视听教材、网络课件或网络课程);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有特色的《内科学》教学网络资源,搭建《内科学》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1.3 内科学见习教学实施阶段

1.3.1 内科学见习教学集体备课 在每次内科学见习教学课程一周,本教学小组全体教师举行集体备课,先由一人试讲,然后进行讨论,统一本次教学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要统一本次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3.2 课前培训 在开始实践课的教学前对即将参加课程的试验组进行课前培训。内容包括:本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如何配合。鼓励学生复习基础课如病理生理、病理等知识,为正式开展内科学见习教学改革做好准备。

1.3.3 课前要求 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次课前一周先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内容、需要操作的内容及需要讨论的案例。并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提出数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相关的材料,小组长组织组员查阅期刊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小组协作性学习。在每次实践课程中,要求每组推举一个成员来汇报对问题的学习情况。

1.3.4 床边实践教学 以病例为中心,培养学生如何采集病史并抓住主要症状,对学生提问过程中出现错漏的地方进行纠正;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规范性的体格检查从而获得阳性体征,对操作遗漏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点评并示范性教学;培养学生如何通过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出可能的诊断,培养学生分析产生症状的可能病因,结合内科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几方面结合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要求学生床边汇报病史,并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初步的诊疗计划或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处理措施等。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

1.3.5 模拟诊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配式教学,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医患交流,并对病史及体格检查情况进行汇报。设置医生查房,向家属交代病情及医生病例讨论等情景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然地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令学生在掌握基本内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针对内科学常见病例进行思考、交流和表达。

1.3.6 总结 教师进行提问,与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总结病史、诊疗情况),整个过程教师结合病例穿插复习病理、病生等基础知识,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配合进行教学及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病例的临床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1.4 效果反馈与评价、总结阶段

1.4.1 在本教學模式开展的中期和结束后分别向学生和教师发放《内科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改革质量问卷》和举办教学情况座谈会,并根据师生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和完善教学模式,对学生反映好、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教学方法进行推广。

1.4.2 课程结束后,用问卷形式和临床操作成绩和笔试考试成绩等指标来评价教学效果,并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内科学课程结束时,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发放授课质量评估表和问卷调查表,反馈对本次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这种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深受欢迎,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床边实践教学及模拟诊疗等实践方法,经过强化训练后,学生能从多方位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都明显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也较前提高。70.00%的学生认为通过培训以后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得到提高,另外80.00%的学生认为经过系统学习后疾病的治疗能力提高了,认为临床思维得到明显提高的学生占58.33%,认为临床思维有提高的学生占19.17%,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们(75.00%)普遍认为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同时还有小部分医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提高不大,而且由于本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复习及讨论,31.67%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增加,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运用无明显提升,对疾病的诊疗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明显提高。但从总体效果判断,该教学模式达到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见表1。

2.2 教学改革对学生学期末成绩的影响 在内科学见习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包括病例分析题)评价教学效果,并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教学效果的差异性。数据表明,对照组学生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78.49±7.53)分,试验组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81.20±6.59)分,试验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39);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4.03±7.99)分,试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6.75±7.23)分,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0);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及格率分别为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科学得发展,许多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新的检查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生在临床上诊治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部分医生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忽视基本功的培训,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问题,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主观学习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客观授教方面的原因[2],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思维能力的欠缺是根本原因。据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认知不足,仅16.93%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实习后认为非常需要培训的学生比例提高到55.03%[3]。由于学生实习前对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不足,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对思维学习和训练不重视,很难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既有学生的原因也包括教师的原因,教师在教授基础课时只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没有向学生灌输加强思维锻炼对于以后提高临床思维的重要意义。(2)临床实践中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是直接原因,如教学方法的陈旧、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实习生的不重视等。另外,目前不少医学院校的带教方式除了少部分时间的病例示教外,大部分时间为病历书写和讨论,教师所讲内容主要为教科书内容,虽然能明显提高學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但因为缺乏实践,学生仍较少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4]。

医学生良好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形成正确的临床诊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收集正确的临床资料外,还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内科学》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所以,在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8]。现在,内科系统各临床科室、肿瘤科、外科及妇儿等科都很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9-12]。

在前期成功探索以病例为中心Case Based Study(CBS)的医学教学模式在内科学见习中的作用的基础上[13],并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方法[14-18],在《内科学》见习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渗透至内科学临床见习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两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病例综合讲述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体查及辅助检查等,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内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初步学会了用临床思维进行思考。内科学教研室适当购买和自创了内科学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使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医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19-20]。本次教学改革也逐渐转变了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了适应《内科学》实践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大大加强了师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讨案例式教学和PBL教学方法的融合,探讨可行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调查问卷表明,这种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深受欢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都明显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也较前提高。试验组操作考试和理论课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充分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因此,本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内了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初步成功地把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及模拟诊疗法结合模式应用于内科学的临床见习实践教学,值得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及优化。

在内科学见习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多媒体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开展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带领医学生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全面提高,从而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院实际的、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内科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毛平,朱志刚,等.血液内科临床实习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84,371.

[2]李晓丹,徐如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及效果分析[J].医学教育,2007,45(17):116-118.

[3]严汀华,钟国伟,黄永清,等.医学生对临床思维能力培训认知情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3):271-274.

[4]陈兴,叶子冠.内科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与评价[J].医学信息,2011,24(8):3769-3771.

[5]金文国,谢雅萍.早期案例教学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134-136.

[6]李秀楠,吴玉梅,付婷辉,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7):32-34.

[7]李培璟.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J].中国病案,2013,14(9):76-77.

[8]朱凌燕,黄霞,徐积兄,等.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3):84-86.

[9]李娟.大内科临床思维在心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7,6(18):248.

[10]旋静,王晓枫,牛春风.中医肿瘤科临床思维模式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31-33.

[11]卢丽.妇产科临床思维特点探析[J].特别健康,2017(18):239.

[12]叶梦忠,丘美芳.急腹症在急诊分诊的临床思维[J].医药前沿,2017,7(5):228-229.

[13]王彩霞,毛平,张玉平,等.病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12-513.

[14]杨静悦,高琳,孙飞,等.CBL联合PBL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26-529.

[15]杨立新.PBL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5):57-59.

[16]骆敏,李永强,谢裕安.PBL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进行肿瘤内科学教学探讨[J].内科,2016,11(5):790-791.

[17]张和顺,靳兰玉.PBL配合情景教学法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3-54.

[18]李春艳,王莺燕,卢书明,等.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4):3370-3372.

[19]孙敏,祝虹.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48-50.

[20]徐国成.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之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113-114.

(收稿日期:2017-09-01) (本文编辑:程旭然)

作者:王彩霞 包品红 黎宇苗

强化记忆PBL科学教学论文 篇2:

留学生妇产科学的教学体会与探讨

摘 要: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校留学生临床妇产科学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搞好师资培训,课前备课与试讲,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加强临床见习等教学手段,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关键词:英语医学教学 留学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多,我国与国外在教育事业上的交流也取得了广泛深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进行深造,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也为广大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我院留学生的教学情况,从分析留学生以及学科特点入手,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留学生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是口语却因为地域等原因很不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虽然妇产科学课程开设在第三学年,留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中文交流能力,但他们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中文学校培训,且教学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因此对他们必须采用全英语教学。此外,留学生和国内学生接受的教育观念不同,他们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喜欢互动性的教学,期望教师不断提问,也能够很主动地回答问题,因而课题气氛非常活跃。

2教学实施过程

2.1 多元化短时间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教学能力,我科的英语培训从留学生进入到临床见习实习之前就进行。首先,选择有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经验的老师对英语交流能力较差的进行培训;其次,通过请学校医学专业英语老师来授课,业余时间抓紧自学专业英语、平时尽量采用英文进行交接班、病例讨论等方法来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借助与外籍专家来我科进行学术交流等机会邀请外籍专家用英语授课;鼓励老师们说英语,彻底克服怕说出口、怕丑、怕说错等心理。在留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学习之后,多与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参加留学生的聚会,和留学生进行座谈、讨论,与留学生交朋友等形式来提高双方非母语语言的水平,不但提高专业教学的能力,还促进了师生感情,营造出轻松、融洽的氛围,为保障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熟悉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形式

用英文进行教学,与母语进行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授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备课工作,同时在授课时尽量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病例讲解,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丰富讲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我们进行的是临床医学教学,当留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常常需要在临床工作中即兴授课,这对老师的要求就会更高。

试讲是我院对每一位授课老师的要求。用中文授课,老师们都得心应手,试讲很容易通过,但用英语授课则情况大不相同。笔者所在的科室要求所要教授的内容在教研室内部先进行试讲,请教研室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有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经历的老师听课,后者在课后对试讲者评讲,发挥长处,改正和弥补不足,直到合格满意的水平为止。

在教学内容合格的基础上,需要各种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满足各个不同学习者的习惯和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我们采用的授课方式有集中上大课,分散上小课,跟老师查房、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惑以及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3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他们所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1 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提问,而且还经常主动向学生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每次上课前,以提问的方式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每次课程结束时,进行小结和提问。这样,可以一方面了解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

2.3.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PBL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性,以学生为主体,以疾病为基础,以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3]。我们针对留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了PBL教学的临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寻找答案,顺着这个过程,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结合实例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4 了解来华留学生的特点

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有许多特点,如(1)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2)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不少同学学习很主动,敢于当场提问,但纪律性较差,甚至自由散漫;(3)他们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有很重的方言口音,有如中国人说普通话有区域之别相类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教师利用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树立自信的心理,特别是刚上临床实习与见习期间。让学习效果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那些适应能力稍差和效果不好的同学,同时说服那些稍差的留学生主动向老师和优秀学生请教,相互帮助,共同努力。

2.5 加强见习教学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见习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验证课堂授课效果,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带教非常必要。每次见习课前,教师先熟悉见习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资料、场所、设备,并将所选择的病例自老和多媒体资料翻译成英文,提前告诉学生见习的内容,让他们积极准备,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增强他们在见习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当前,留学生教学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本教研室对医学留学生临床妇产科学教学的初步探讨,促进了学科建设,同时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钟启平.青年教师在医学微生物学留学生教学中的优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15~116.

[2] 王凤云,于玲,岳兴.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10~238.

[3] 袁修学,袁静萍.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58~59.

作者:吴雪清 郑飞云

强化记忆PBL科学教学论文 篇3:

美国PBL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整体水平分析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教育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推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对我国教育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美国PBL教学模式发展背景以及应用的意义,评价美国PBL教学模式整体水平,探究美国PBL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旨在为PBL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美国;PBL教学模式;整体水平

引言

科技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逐步向社会主义方向挺进,在新经济时代影响下,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趋递增,各个行业领域发展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教育部发布教育制度改革政策,明确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PBL这一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育人的核心理念。然而,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因此本文就美国PBL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体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对PBL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美国PBL教学模式发展背景

1969年,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正式成立,目前已为诸多国际医学院校推崇。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化教育,从理论角度来看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在PBL教学模式成立之前,国际医学发展迅速,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接连涌入为医学院学生带来巨大挑战,而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医学院日渐繁多的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目标,医学教育发展陷入瓶颈。50年代,美国某医学院先后尝试综合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没有完善理论基础,此种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其他医学院认可。直至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正式成立PBL教学模式,并积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P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国际医学进一步发展有着明显作用。时至今日,PBL教学模式经过时间沉淀,其教学经验与理论基础正逐步趋于完善状态,并成为我国医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教育模式。

2美国PBL教学模式应用意义

2.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教学重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且教学内容皆由老师全权决定,在这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很好提升。而PBL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刷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教学视频、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

2.2提高思维能力

医学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界限分明,医学课程之间关系并不紧密,教学理念落后,没有进一步明确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使得医学教育开展效果并不乐观,且医学院额外设立的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不仅给学生增加压力,还使得医学理论基础课程与医学教育目标不符,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转换能力较低,影响我国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PBL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其采用的教学理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民主化教育。在具体实践中,PBL教学模式将医学问题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分析和探索,同时将其他课程内容融入实践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还能进一步强化其他医学知识,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融合与发展,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发展思维与想象能力,提高思维转换灵活性。

2.3强化医学知识实效性

从单门课程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较PBL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对单门医学课程内容教学范围更广。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并未将各医学课程有效结合起来,过于侧重课程的單向发展,这便容易使得学生思维想象能力被固定,导致医学理论课程与实际临床技能不符。并且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个性化潜能难以得到体现,学习状态处于被动模式,长期下来,降低医学教育质量。而PBL教学模式则明确了医学教育目标,致力于培养综合性人才,重视学生对突发性事件应变能力的培养,以提强化医学基础知识实效性为基本目的,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4深化团队精神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和老师皆是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老师更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忽视团队合作理念的构建,影响医学理论实践开展进度。实际上,医学这门学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临床医学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强调技能提升,而在实际基础技能培训中,大部分训练项目皆需要由团队来共同完成,如一台手术仅仅只依靠医生无法完成,还需要拥有护士和麻醉师的有效配合,由此可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模式的个体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学院人才培养要求。PBL教学模式下,其更强调小组学习,即将学生分成小组,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索,学生之间可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互相沟通交流,学习他人长处,小组以此进行临床技能演练后,老师及时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强化学生记忆。在这过程中,学生之间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间接提升学生团队意识,深化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

2.5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学习水平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统一评估,由于医学课程教学时间跨度过长,大部分学生出现复习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部分学生可能抱着应付考试心态敷衍了事,对考试并不上心,这便使得学生真实实力难以发挥出来,影响老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PBL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相对来说更加科学、完善,即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课程发言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维活跃程度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另外适时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能有效考察学生实践训练成果,此种考核方式与统一考试相结合,老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价,进而有针对性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3对美国PBL教学模式整体水平评价

从理论角度来看,PBL教学模式适用医学教育,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莫大好处。为进一步了解PBL教学模式整体水平,先就华东地区某医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200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可知,184人认为PBL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183人认为有必要引入PBL教学模式,182人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186人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188人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183人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82人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175人认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系统全面是实行PBL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

由此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PBL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能力,对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也有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身基础理论知识不系统全面是实行PBL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可以看出,PBL教学模式整体水平相对较高,总体水平持可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然依然存在部分缺陷亟待完善,见表1。

4美国PBL教学模式构建对策

4.1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老师向学生灌输医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理念是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奠定临床实践基础,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育。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脱离,导致学生了解医学理论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科学、合理运用能力教弱。而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医学问题而展开,在这过程中老师仅仅只发挥着引导作用。在实践中,PBL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围绕理论知识展开,他还融入了其他医学学科知识,充分建立了臨床学科和其他医学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理论知识贯穿整个实践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缺乏,使得部分学生因理论知识不扎实而影响实践结果现象发生。因此,为进一步完善PBL教学体系,我国医学院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掌握足够理论知识前提下还能够得到充分临床实践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2深化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PBL教学模式中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教育过程。在日常工作中,医生不仅要面对疾病,还要面对各种病人,而有效的人文关怀是医生必须要遵守的职业操守。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重要发展核心。从科学角度讲,人文关怀的核心思想是尊重他人,关怀他人,深入了解他人心理需求,为他人提供健康的医疗环境,进而使得病人信任医生,信任医院。因此,在PBL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学生心理建设,深化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医学素养,传递医学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化教育理念中树立科学医学意识观念,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4.3提高老师育人水平

PBL教学模式中老师要明确医学教育目标,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首先,老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改变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引导地位,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课上,老师要以引导学生为主要教学方式,提出医学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同时要从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以趣味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观察学生发言情况,及时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正确的解决方向。其次,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了解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库,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应问题,确保能够及时、正确解答问题,使老师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最后,要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让学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以往的被动式转化为主动式学习,由个体式学习方式向团队合作时学习方式转化。例如,老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情景模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实际病例演练,老师评比后,让表现最好的那个小组讲授演练过程及个人想法,互相传授经验和新想法,共同进步。另外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学习,构建融洽、和谐团队氛围,强化团协精神。

4.4拓展资金筹建渠道

PBL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医学院领导者精神支持,更需要充足物质支持,如实践教学场地、信息化设备、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代化图书馆等皆需要大量资金的有效支撑,因此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院的实施范围并不大,其真正价值难以全部发挥出来。为使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能够更加长远发展下去,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医学教育建设奠定物质基础。此外,学校应资金筹集小组,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与社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4.5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院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医学教育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虽然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奠定夯实理论基础,但是临床实践训练过于缺乏,导致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薄弱,与医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不符。因此,在实际医学课程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熟悉PBL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科学、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冰,齐殿君.PBL教学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38-39.

[2]张津格,张晓娜.PBL教学法在本科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9(30):92-94.

[3]王晶,孙鹏.PBL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7):1-3.

[4]姜春明,彭梓月,韩钢.PBL教学法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9,3(04):316-318.

[5]谷欣,龙宏杰,桑云华,简希尧,孔元蓉,郑春和.PBL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5):16-18.

[6]傅丹.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328+330.

作者简介:谭文辉(1970-),男,江西南昌人,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与教学。

课题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课题

作者:谭文辉

上一篇:设计心得体会范本下一篇: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