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调研报告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纳税服务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纳税服务调研报告

档案工作如何服务民生的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此,我局将民生档案工作做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并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与县人大联合开展民生档案专项执法检查。利用检查的机会,对劳动、卫生,政法、财政,教育系统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民生档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生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档案是指在管理、服务部门形成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进行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档案部门服务民生,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有利于维护公民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这次我们重点调研了15个单位的民生档案,情况不容乐观。

(一)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单位领导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了档案工作管理小组,明确了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员,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档案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責,经费纳入预算并优先予以保障。大部分单位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建立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能够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范标准,对各门类民生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编目,基本符合要求。

(二)民生档案工作的收集与整理情况比较好。15个民生档案形成单位中有10个单位完成了2007年以前的民生档案工作整理任务。有5个单位的档案整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比如县一中的学籍档案、县房产局的产权证和拆迁档案、县社保局的医保档案、县技术监督局的质显监督执法档案、县经管局的土地承包档案等。

(三)档案保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大部分单位档案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建立了专用库房,购置了密集架等现代化的档案专用设备,民生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如宾西开发区,现已建成标准化档案室,新上了密集架,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全部档案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县一中、县林业局,县房产局等单位都将档案目录输入电脑,进行了微机检索。县一中利用校园网将全部学籍档案进行了电子化管理,县国土局还把城镇土地规划范围之内的土地权属资料全部扫描到电脑存盘,以利于以后对原始资料的查用;县林业局的林权档案全部输入电脑,制成了电子档案,

全县民生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档案法律意识欠缺。有个别单位可能从不知道《档案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民生档案要归档。1、民生档案未列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大部分单位的民生档案都保存在承办部门,未列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2、收集不齐全。许多民生档案资料还散存在个人手中。3、整理不规范。有些单位的档案只装订好,写好封面,没有编号写目录,带来查找上的不方便;有些单位全部档案未编案卷号,统计档案数量只能是一卷一卷的去数,这个问题在各学校表现较多;4、档案人员兼职多,变动额繁等。有的单位档案人员身兼数职,档案工作仅仅是一个搭头,档案的日常管理难以顾及;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一年一变。年年是新手,队伍不够稳定,带来业务上的不熟悉和管理上的混乱;有些单位档案人员素质太差,领导安排档案工作人员时是在照顾闲人,对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5、个别行业主管机关没有很好履行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所负有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以致档案工作出现混乱或者一定程度的滑坡。三是档案保管条件较差。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也没有专门的档案柜,整理好的档案只能堆放在文件柜里,有的甚至堆放在不同办公室的地上;有些单位领导安排档案室时总是将其置与最顶层、最西头或最东头,并且杂物多、损毁污染比较严重,多数单位档寨室无去湿机,无空调,防潮、防高温措施达不到档案保护标准,不利于民生档案的保管。

四是档案的统计和利用有待加强。有些单位根本无查阅室,仅仅在库房里摆了一个桌子;有些单位各种档案无检索工具。查找档寨只好到库房里一本一本去翻;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档案统计合帐,查借阅利用档案没有登记,查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二、加快民生档案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民生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国家、省档案局应出台民生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民生档案应纳入综合档案馆的接受范围。各单位应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民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人员,并明确档案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民生档案工作的保管条件,制定有利于民生档案工作开展的办法、规定,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档案人员的目标管理之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二级机构或所管单位的民生档案监管工作。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监管,制定本行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整理办法、管理规范等标准文件,经常举办系统档案培训班,到本系统最好的单位击取经,让每一个档案员都变成业务能手,确保民生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

(二)要大力加强档案业务建设。一是加强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各单位应该做好各门类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收集工作是民生档案管理中最前提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有了档案。档案室的整理、编目,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才具备物质对象一离开档案,档案工作就是“无米之炊”。因此各单位应当建立干部每到年底以及异动时就必须移交民生档案给机关档案室的制度,再辅之以经济等形式的制裁,用制度来保证民生档秦的齐全完整。二是要规范民生档案的整理工作。各单位在每年的6月底以前就应该完成上一年度的民生档案整理工作任务。为了使民生档案整理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各单位档案员在参加档案局业务培训班的基础上,要加强自学,不懂的就和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人员多多联系。

(三)要重视档案的保管和保护工作。各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档案库房,且不能在最顶层,最底层和东西两头,保持档案库房的清洁明静、通风透气,做好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潮、防虫、防霉、防光,防尘等十防工作;要有专门的档案柜,其规格和质量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要购置温湿度计,去湿机、吸尘器、灭火器等档案专用设备,确保档案安全,尽最大努力廷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四)要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保管民生档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做好、做活档案利用工作,要求不但有纸质检索工具,更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所有原始档案采用全文扫描输入电脑,制作好电子目录,并且逐步发展成可以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要加强编研工作,大力推进档案信息的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够快捷的查找档案,更好的服务民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用的平台。

作者:武立平

第2篇:东营市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调研报告

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务创新是图书馆行业的重要任务。该文主要对我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做了描述,并分析了我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健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财

政投入、完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对知识诉求的不断提高,服务创新也日渐成为图书馆行业的重要任务。围绕“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情况,我们在东营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我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协调组织下,全市图书馆发展迅猛,态势良好。截至2014年6月,我市已经基本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拥有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市(县、区)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馆为分馆、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流通服务点,流动服务车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一馆办证,通借通还”。

图书馆开拓创新服务大提升。一是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全部免费开放,二是通过举办各类读者活动创新服务方式,吸引群众参加。三是筹备新馆,改善服务环境。在政府支持下,东营市多地筹备新馆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全面推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前进。其中市财政为我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保障,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我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及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个别地方特别是乡、村、社区领导干部对图书馆建设不够重视。另外,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服务跟不上,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选址不妥,开放不正常、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财政投入有待加大。目前我市尽管已加大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但财政投入随意性大,各级政府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增幅明显低于总财政收入增幅。

服务设施平台有待完善。一是图书馆城乡之间、县域之间设施不均衡,基层文化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村镇文化设施,农家书屋条件简陋。二是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量水平不高。三是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便利不够多,目前我市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比例还很低,主要原因除了自身条件的不便,与图书馆相关设施的缺乏也有一定关系。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问题。各级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目前为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还是由政府部门指定或安排,事先并没有对群众需求进行调研,提供的一些产品群众并不满意,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

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全市图书馆队伍整体力量薄弱,学历层次低,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镇、村级文化活动管理服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考核激励作用不大。虽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也开展了对图书馆建设的考核,但大多把考核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范畴,在整个考核体系中位置不突出,所占比值过小,激励效应不显著。

三、改进我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创新的建议

提高认识,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部、发改、财政、税务、编办、文化广电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二是研究出台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具体措施等。三是完善考核体系。要将体系建设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切实增加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在综合考核中的比值。四是畅通沟通机制,相关部门积极协助图书馆做好层级间的工作安排部署,为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行扫清障碍。

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投入的制度建设。一是把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加强对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投入。要把村、社区作为文化财政投入的重点,提高对村、社区图书室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助。

脚踏实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各地应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快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文化惠民工程是体系建设的重点,公共文化服务要在服务对象上面向基层。加大“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村委会(居委会)、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图书馆等场所进行标准化建设,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市县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的互动交流,加强图书轮换和更新。另外要进一步推进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数字资源质量和规范化,促进全市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集思广益,开拓创新,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应当不断创新,提供高层次多视角的服务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是优化阵地服务。大力推进总分馆制,畅通资源共享渠道。在政府供给的有限资金条件下,通过读者荐购等方式,以读者为中心,针对性的购买读者所需图书。同时注重馆藏载体多元化,采购的图书除纸质图书外,加强声像读物和数字资源的购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证手续,开展预约借阅,集体借阅、馆际互借、总分馆、通借通还等,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增设自助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和移动电子终端阅读器,利用新技术平台延伸服务。

强化队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按照“存量优化、增量优选”的原则,抓好人才的选拔、引进和培养。一是寻求政府支持,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等选聘一些专业人才。二是加强现有人才培训,制定人才培训规划,逐步推进图书馆专技人才培养。三是发挥志愿者、公益岗的作用。设置部分公益岗,通过签订合同、发放酬劳的方式吸引一批人才参与图书馆服务,另外鼓励志愿者的无偿参与,并分别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共同促进輔助人才队伍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维护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我市图书馆的很多亮点,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我们应该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珍惜创建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时刻谨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真正做到文化惠民,人人共享。

(作者单位: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

作者:王青

第3篇: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近年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街道把开展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从建队伍、搭平台、强保障、树品牌着手,引导和激励广大老党员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进一步推进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于2015年初,对万盛街道“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设与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必要性

(一)壮大社区服务力量的需要。万盛街道地处万盛中心城区,是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所在地,幅员面积2.4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98个居民小组,常驻人口15286户,42089人。境内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2787家,居住人员和驻在单位类型复杂,服务居民和社会治理任务繁重。据统计,目前全街共有社区干部51名、社会工作者127人,平均每人联系服务86个家庭、16户非公组织、236名居民。如何引导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有效破解社区服务群众力量不足的问题?抓住老党员这支队伍,也就成了街道党工委的重要选项,“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此应运而生。

(二)加强群众工作传帮带的考虑。近年来,万盛街道陆续招录了一大批80后、90后进入街道机关和社区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校门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普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缺乏群众工作经验,面对群众时心中没有底气,同时一些群众也因认为他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而不接受、不认同。由此导致一些年轻干部和社会工作者不愿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这直接影响到街道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基层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让年轻同志快速“接上地气”,丰富群众工作经验,街道党工委认为,很有必要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添加一个“传帮带”环节,一则可以扎实有序推进当前的工作,二则能够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成熟,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正好可以达此“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满足党员奉献余热的愿望。万盛街道老党员多半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退休,因长期受党的培养教育,他们中普遍具有“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责、永远跟党走、永葆先进性”的坚定信念,从来不乏热心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的党员,特别是身体健康的退休机关干部、公安民警、教师、医生、法律工作者等,发挥余热的热情较高,但却没有一个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平台,一些老党员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更多的则担心“师出无名”。为满足老党员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的良好愿望,街道党工委经过多方论证,决定成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党员实现“老有所为”搭建平台。

二、“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供需衔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社区“老党员信息库”。对户籍或组织关系在本社区的党员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按照“一人一卡”(台账式)逐个采集录入党员的基本情况、身体状况、技能特长、服务意向、忙闲时间等实用信息,形成“老党员信息库”,通过信息梳理分析,掌握老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意向结构和供给能力,把有主观意愿和乐于接受组织安排的老党员全部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目前,7支服务队共吸纳老党员志愿者117名,其中有威望、有特长的骨干成员20多名。二是编制群众“服务需求清单”。建立社区居民群众服务需求采集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现实需求,以居民小组、楼栋、小区等为单位理出“服务需求清单”,及时掌握区域性、群体性和个体性需求。三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在各社区设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联络室”,发挥牵线搭桥、统筹协调作用,依据“服务需求清单”或群众紧急诉求,按照“登记受理、量事定人、限时处理、及时反馈、办结销号”五步服务流程,有序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有效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志愿服务“一窝蜂”的现象发生。

(二)坚持品牌化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团队。一是“以名命名”促进公众认同。为引导居民群众有事愿意找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有话愿意给老党员志愿者说,让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真正成为引领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街道党工委注重把那些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在老党员中有较强号召力,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甘于奉献,具有一技之长的老党员选聘为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有的还以其名字给设在社区的“联络室”命名,如新田社区“傅婆婆暖心室”、万北一社区“江平万谈心室”、万新社区“朱代芹调解室”、建设社区“王廷桂爱心室”等。不少群众反映,“看到这样的名称如见其人,让人觉得可亲、可近、可信、可靠,进门说事没有什么压抑感”。二是延伸“触角”缩短服务距离。各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依托居民小组、住宅小区、居住楼院设置了联络点,每个点安排1~2名临近居住的老党员志愿者负责联系对接相关服务事宜,牵头开展涉及本区域的服务活动,积极打造“10分钟服务圈”,努力通过老党员志愿者的“零距离”服务换来社区党组织凝聚力的提升。三是善借“外援”壮大服务力量。街道党工委以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为契机,将经开区党工委办、行政办、组织部、政法维稳信访办、发改局、教育局、农林局等7个区级部门的270名在职党员有序安排到各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开展相关服务活动。借助这些部门在职党员的优势,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地位和作用不断彰显。

(三)坚持长效化运作,努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一是注重日常管理,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突击性向经常性转变。街道党工委明确规定,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服务队负责人具体牵头负责,有组织、按程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对社区工作参与不干预。要求各联络室每周一至周五上午至少安排一名成员值守,服务队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二是注重实际效果,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重形式向重质量转变。各服务队坚持量力而行与务求实效相结合,以群众认可和满意为标准,对一些重要的服务活动进行回访,认真倾听并积极采纳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把服务做得更加到位。如万新社区“朱代芹调解室”专门制作了调解事项卷宗,详细记录事项内容、参与人员、调解过程、调解结果,对调解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服务质量。三是注重评价激励,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部分党员参与向全体党员共同参与转变。街道党工委采取走访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队自评、党支部考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等方式,于每年七一、年终两次对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对被评为 “优秀”的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予以表彰,以此激励更多党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四是注重服务保障,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

(四)坚持发挥优势,把志愿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一是发挥政治优势。老党员们怀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诚之心,坚持言传身教,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讲革命优良传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青少年成长、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田社区“傅婆婆暖心室”组织19名老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开设“科技课堂”、“梦想课堂”、“家长课堂”等,坚持每周六开展活动,带动近100名师生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儿童行动,3名老党员坚持常年轮流,为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七支服务队倾力而为,成为创国卫志愿活动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二是发挥经验优势。老党员们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设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老旧楼房多,居住人群复杂,治安状况一直令居民担忧。警察出身的王廷桂被推选为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后,立即带领老党员与社区干部、民警一道逐户走访,在其笔记本上详实记录着64名吸毒、法轮功等重点人员信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治理,社区治安状况很快得到改善。三是发挥威望优势。老党员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说话、办事、评理,更能让群众信任、信服和接受。借助这一优势,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承接了大量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 “传帮带”作用。万北一社区居民戴氏三兄弟,因房产分割、给父母包坟等产生剧烈矛盾,彼此情感不和长达20余年,成了长兄心头的一块心病。2014年,在老党员江平万的反复耐心调解劝说下,终于化解了横梗在三兄弟之间的矛盾,破碎的亲情得以修复,此事在社区被传为佳话。四是发挥专业优势。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老党员们利用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广泛赞誉。五是发挥人缘优势。老党员们很多都是社区老住户,与周边群众非常熟悉,在做群众工作时相对容易利用邻里感情打开局面。万新社区老党员朱代芹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在万盛老街生活几十年的“老万盛”,亲戚朋友大都居住在老街。2013年至2014年,旧城改造涉及的近800户老街居民陆续回迁居住,由于居民没有“交钱买服务”的习惯,物业费收缴困难,急需成立业委会来解决面临的难题,但居民参选热情极低,且普遍存在抵触情绪。接到社区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后,朱代芹召集老党员志愿者仔细商讨工作方案,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先后走访700余户家庭,动员近100名亲朋好友、邻居参与业委会组建工作,召开2次业主大会,终于组建起了业委会,推动小区物业管理步入了正轨。六是发挥时空优势。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是依托社区党组织建立的,成员基本都住在本社区,相比在职党员和年轻党员,他们参与社区服务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松林社区10多名老党员志愿者,他们坚持每周五上午带动邻里就近开展义务劳动,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每周日上午在社区组织开展唱歌、跳舞、打拳等文娱活动,平时有空还要到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家里,陪他们说说话,给他们表演节目,送去温暖。精神残疾人犹海从小失去父母,与其外婆相依为命,家境十分窘迫,松林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成立,便将照顾犹海作为一项经常性服务,着实替社区分了忧,为其家人解了愁。据统计,2014年,全街7支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接待群众760余人次、收集群众诉求1200余条、疏导家庭纠纷90余件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17件次、开展困难帮扶800余人次、组织各类文体活动110余场次,受到社区居民广泛称赞。

三、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活力不足。万盛街道现有老党员715名,具有服务能力、能够正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约有400人左右。目前7支志愿者服务队共有成员117名,占老党员总数的16%,占具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条件党员的29.3%,由此可见,引导发动工作还不充分。各服务队活动开展不平衡,除新田社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项目较丰富、活动频率较高外,其他社区服务队的服务内容均较单一,多数以调解居民家庭和邻里纠纷为主,与居民的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服务队的能量还没充分释放。

(二)运行不够规范。日常服务主要靠联络室少数骨干人员承担,有的服务队负责人忙于个人事务,挂帅而不出征,多数服务队只有部分或少数志愿者在发挥作用,团队力量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个别服务队不切实际设立服务项目,存在超出自身能力开展服务的现象,导致服务不到位,质量和水平不高,得不到服务对象认可。服务队与社区之间、联络室与志愿者之间以及相关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调试磨合。

(三)职责边界模糊。对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职责任务没有作出明确界定,个别社区把老党员志愿服务队联络室当作社区的一个附属机构,将一些本应由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的任务交由服务队完成。有的社区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疏于对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对志愿服务活动过问较少、指导较少,没能紧密结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个别服务队联络室常驻人员抱怨其对社区工作缺乏深度参与,认为被边缘化,产生“打工仔”心态,导致服务主动性下降。

(四)互动交流缺失。部分服务队负责人反映,一度时期,街道、社区只顾安排布置任务,检查了解情况,很少与老党员们沟通交流,主动征求意见建议,服务队有什么打算和请求不能方便快捷地向街道党工委反映。同时,一些服务队负责人认为,各服务队之间封闭运行、各自为战、孤芳自赏,既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找不到追赶的目标,更学不到提升服务质量的先进经验,希望搭建服务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便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做实。

(五)激励保障不力。调研中发现,大多数老党员参加志愿服务都是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和满足,但有的老党员感到自己的奉献与付出,不仅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同,甚者还被个别群众误解、遭受白眼,因此参与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在活动保障上,各服务队基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但有的办公设施还不能满足开展服务的需要,个别社区没有按月发放工作经费或因工作量大致使经费入不敷出,常常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进一步加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设的建议

(一)找准功能定位。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是新时期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老党员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一个载体。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党内活动的一种形式,必须体现政治性、服务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在服务项目设置上,要按照符合实际、力所能及、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服务供给能力,突出政策法规宣传、民情民意收集、文明新风倡导、邻里纠纷调解、青少年关爱、科普宣传教育、群众文体活动、环境卫生维护,以及其他与其年龄和能力相适应的服务内容,不能贪多求全。

(二)处好两种关系。要处理好志愿者服务队与社区的关系,不能把它当作社区的一个附属办事机构,随意指派任务。要进一步明确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职责任务,明确哪些工作可以同社区联合做,哪些工作需要各自独立做,哪些工作应该配合社区做,哪些工作社区应给予支持。要处理好志愿者服务队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加强街道、社区和服务队之间的互联互助,加强服务队与社区辖区内单位的联系联络,广泛聚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最大限度释放志愿服务活动正能量。

(三)加强团队建设。要强化对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品牌的塑造,做到统一名称、统一岗位、统一登记、统一标识,以展现和塑造老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形象。要抓好服务队内部管理和联络室日常工作,强化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服务观念,确保志愿服务活动为党员欢迎、群众认可。要积极充实服务力量,注重发动肯奉献、热情高、能力强、年纪轻的党员协同参与,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要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合力攻坚克难,实现志愿服务效应的最大化。要认真筛选几个具有影响力的老党员志愿者服务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马善祥式的时代楷模。

(四)加强交流指导。街道党工委要深入服务队、联络室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切实搭建各服务队互动交流的平台和载体,通过现场会、座谈交流等形式,实现互看、互学、互促,提升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认真策划服务项目、开展服务活动。要切实开展教育培训,让老党员志愿者与时俱进,有为广大居民群众服务的实际本领,能够适应社区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五)强化激励保障。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办好事、解难事,是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老党员服务热情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要建立健全老党员志愿者登记制度,明确老党员志愿者的条件、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与运作,使老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关心老党员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联系和走访制度,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为他们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老党员老有所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激发老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盛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马 健

作者:潘峰

第4篇:纳税服务调研报告

纳税服务调研报告

纳税服务是指纳税服务是指地税部门和授权机构在办理涉税业务和税收征管全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的,保障纳税人在合法前提下便捷高效地履行纳税义务和享受纳税权力的服务总称。根据纳税服务发生的阶段不同,可分为税前服务、税中服务和税后服务,涉及的纳税服务要素有纳税信息、纳税程序、纳税环境和纳税人权益维护等。2015年,纳税服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断升级出新,《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金税三期”全线运行,优化纳税服务要求已呈现出与原有认知的纳税服务要求截然不同的新常态。

一、 当前地税纳税服务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地税部门坚持“始于纳税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导向,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纳税人的认可度,社会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升。

(一) 纳税服务理念较为积极

始终坚持服务与管理两手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了些列卓有成效的纳税服务改革。大力扭转传统消极“查管”征纳关系定位,反复灌输强化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观念。纠正征纳双方“管”与“被管”的不平等关系的残留思维。用新思路指导纳服,将纳税服务自觉贯穿于纳税服务的始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服务窗口的全员服务理念,积极向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通过优质主动的纳税服务,将纳税人利益与税务机关的管理利益聚合在一起,有效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近两年来纳税人的感谢信、锦旗不断,真真切切地打开了征纳和谐新格局。

(二) 纳税服务方式和手段较为规范、简便、清爽

一是在《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2.2版本、《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和自治区地税局的规范指导下,以专门统一的服务机构为基础管理支撑,全面整合协调职能交叉带来的服务不一致问题,进一步集中力量将纳税服务发展规划、服务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流转、服务内容标准控制和服务绩效考评等纳税服务五大环节全部再次整合纳入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中,形成了纳税服务办理流程规范、办理标准统一的“大服务”格局。通过优化后台服务管理的分类重建,强化后台分类服务的针对性,促进专业化征管和服务水平。

二是立足于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根据“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后续监管”的原则,在已经确立的纳税服务全面实现一窗多能、同城通办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税务”力量,着力打破部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主要办税服务厅设立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机,优化网上申报模块,为纳税人提供更多服务选择性和自主性。

三是扩展综合服务力量,联合国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积极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优化纳税服务。以xxxx地税为例,2015年4月,全力配合推动xxxx市“三证合一”证照登记率先全区实现全覆盖,9月1日“一照一码”试点推行化繁为简,相比全证办理20个工作日缩减了15天时间,901户体验到了三证合作一本办的快捷简便,673户纳税人体验“一照一码”的清爽。办证难、办证烦、办证时间长彻底成为历史。

(三) 纳税服务信息支撑坚强并不断发展

以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征管数据信息管理为核心的综合征管数据基础信息支撑体系成为纳税服务后台支撑的信息骨架。随着“金税三期”上线运行和完善,“金税三期”预留的政务信息交互平台对接数据端口开放,将为地税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行政三位一体、外部数据交换顺畅的综合性税收管理信息化体系,有效实现信息支撑提供更加强大基础系统支持。此外,随着纳税人信息等级评定和结果应用,税收风险评价系统数据愈加完善,科学、精准的纳税服务和风险防控正在建立。

二、纳税服务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理念方面

虽然通过不断教育巩固正确的征纳关系认知和纳税服务理念,在此前税收征管改革中纳税服务制度和纳税服务层次得到了整体性和颠覆性的革新发展,但由于观念革新时间与原有的历史观念相比,仍存在时间段、渗透性不足问题,因此,个性服务、全员服务、主动服务等多种服务理念还仅停留在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范畴,具体执行人员个人素质和理解水平的不同,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共性服务轻个性服务。当前办税服务厅的纳税服务多是体现在服务规范要求的共性范畴上,对不同的纳税群体、不同的纳税服务个例差别没有充分考虑。因此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发展层次企业纳税人、不同文化质素个体纳税人缺乏针对性强、贴合需求度的高德服务。例如在纳税服务调研中,就有个体纳税人和小微企业纳税人对于当前大多辅导培训的网络化与其文化水平不相适应提出意见。

2.重事务性管理轻细致执行规范。《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从1.0到2.2版本,连续更新了4次,对纳税服务的方方面面提出细化要求,但是对个体的具体执行标准却依然只是重于事务性规范和要求,纳税主管部门也只能从纳税主管部门的事务规范出发,做出共性的、事务性的规范和要求,没有针对服务不同类别特点,细化业务对口群体规范。因此执行时依然会出现事务服务规范到位、执行后纳税人遵从成效存在偏差的问题。

3.重事后反思轻前期研讨。没有积极完善的纳税服务需求调研和获取理念。对纳税人需求的获知多是依靠纳税人座谈会、行风政风测评甚至纳税人投诉和暗访反馈。缺乏积极的纳税服务需求调研理念,对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动态性、多样性和模糊性获取滞后。

(二)纳税服务规划方面

1.缺少系统的延续性规划。当前,xxxx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工作多以一种“纳税人提出、地税人解决”的形式开展,缺乏对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工作平台建设和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明确的远期目标、发展计划、工作步骤和阶段性任务。所以,在具体实践中纳税服务呈现出“块状”业务或单一地区推进状态,服务形式呈现辐散性,服务手段较为零散。没有充分做到全面纵深式谋划,前瞻不足,一定程度造成了反复建设,不利于发挥纳税服务的整体效率。

2.纳税服务的深度不够。一是尽管通过征管改革把服务与税收征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缺乏与后期征管业务,与政府相关业务及与税务系统整体发展步伐的对接。对如何为纳税人发展生产,宣传税法,及时传递税收政策、如何将信息化服务进程与系统外部门和系统内进程步伐相结合等方面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在帮助纳税人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做得不够,缺少渗透性。二是部分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的目的理解出现偏差,忽视规范执法、简化程序等本应首先提供的服务内容,将一些服务用语、服务礼仪和服务举措以偏概全地当作是纳税服务的全部内涵。甚至部分税务机关和纳税服务人员将纳税服务泛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规范,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行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的规范要求,使得纳税服务表浅化、虚拟化、形式化和庸俗化。三是为创新、政绩可以制造影响、可以创造噱头做华而不实的宣传,没有沉下心来对纳税人需求开展扎实调研,宣传内容不能满足纳税人需求,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意义不大。

3.纳税服务侧重于服务前台建设。调研发现,地税系统的纳税服务虽起步早,但方向较为单一。过多的将纳税服务重心放在有窗口工作的办税服务厅,忽略了纳税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商品”,应当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缺乏在纳税人离开后进行电话、信息联系的常态化服务。

(三)纳税服务手段方面

1.信息化效能不突出。一是金税三期系统已经成为窗口纳税服务最重要的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应用全面。然而,由于金税三期系统上线筹备时间段、调试过程较为匆忙,且双轨运行时间不足了一季度即开始全面单轨运行,纳税人员虽然都经过了一定时间培训,依然存在业务的学习广而不精,对于出现的系统性问题,几乎无法在本级解决从而影响了信息化社会的优势效应最大效用发挥。二是缺乏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忽视原始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忽视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联系、信息收集。金税三期上线后,与原有征管系统几乎全不兼容,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现象。

2.服务平台有待完善。目前,办税服务平台有:办税服务中心、地税网站、12366税收热线、手机微信服务号等,但与其他服务渠道和窗口相比,实体纳税服务平台人员文明办税坚持不够好,没有坚持使用普通话,没有全面配备英语口语好的涉外办税人员;网络纳税服务平台群组的响应速率低,网站只是简单地发布一些政策规定,页面设置吸引力度不强,有的网页栏目简单、内容单调,页面访问人气不足等等。

三、新常态下,提升纳税服务的思考和建议

(一)树立以纳税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理念

1.由纳税服务的职业道德要求向具体行政行为转变。通过纳税服务的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使纳税服务由过去作为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变为纳税服务行政基本行为规范,在税法框架下做到“符合政策即可办、手续齐全即刻办、特殊情况特殊办”,并把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考核,按照纳税人关注度高低,设置考核标准,建立起纳税服务监督机制和持续优化方法,有效解决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由注重纳税服务形式向形式、内容与实质融合转变。强化纳税服务解读教育,推动纳税服务从业人员从片面追求纳税服务形式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强化纳税服务需求主动调研、常态回访及时总结,做到动态掌握纳税人服务需求获取,在实际工作中关注服务措施是否落实及服务效果的好坏,改变过去上级检查时就风风火火,检查一过就平平淡淡;扭转改革创新集中抓,搞表面化、短期性的行为。通过持久、务实、活泛的工作,使纳税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做到服务规范化、个性化、品牌化、实用化。

3.树立“互联网+税务”与实体现场服务双头并进观念。大数据及“互联网+税务”是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的大势所趋。但是在针对不同地区纳税人整体素质和接受程度水平,以及发展阶段不同,应当秉持“互联网+税务”与实体现场服务指导双头并进的理念,其一是针对税务系统征管后台服务,加快“互联网+税务”和大数据应用水平和进程,降低后台服务流转时间;其二是针对文化水平较低、本身账务、管理结构不完整的小微企业群体要在同步普及“互联网+税务”服务的同时,强化现场培训和指导。切实做到税政普及不疏不漏,优惠政策应知尽享。

4.实行分类纳税服务以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

(1)从税务干部职工角度而言。一是要采用分岗位、分类别的集体培训。按照干部招录岗位目标及实际工作岗位类别,对不同岗位和业务的足够时间段的集体培训,通过专业师资的集中讲解,强化不同岗位、类别服务所需政策、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同时配置相应课程考核,巩固提升不同岗位、类别应知应会,提升专业化服务差异性应对水平;二是入职后采用导师考察培训。通过“老师傅”带“新徒弟”的小组式入职实习模式,提升对每个新到岗的干部职工个性、业务水平及实际学习能力的考察,提高干部职工与岗位的匹配,推动纳税服务人员对岗位的归属感,提升岗位服务的贴合性。

(2)从纳税分类角度而言

针对个体及小微企业纳税人。针对纳税服务个体经营纳税人、创业起步群体和小微企业纳税人等企业财务制度往往不够完善,账薄设置不够健全,财务核算不够规范,往往纳税意识比较淡薄,主动或“被动”偷税逃税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落实专员对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定期举办辅导培训班,加强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他们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独立核算纳税事项水平的提高,避免发生偷漏税现象,进而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也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砖加瓦。

针对大型企业纳税人。大型企业通常是地方税源支撑,这类企业一般企业财务制度完备,甚至设有专门的税务筹划岗位。因此,针对大型企业的纳税服务,一方面要强化对接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应当根据大企业的需求,分配较多的税务人员专门为大企业服务,如:建立针对大企业的网络化实时服务,税源管理局开展与大企业的高层次沟通,及时与大企业沟通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大企业的发展助力。

(二)借助“互联网+税务”提高纳税服务效率

1.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办税流程。根据《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2.2版本,再次全面梳理现有的办税流程,尤其办税流程中的重复环节,简化文书流转环节和表证单书。采用计算机统计测算办税事项平均耗时,细化标准化作业,并以此作为评估办税流程的依据,运用电子通信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细化纳税服务网络平台、自助办税终端平台模块,将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流程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

2.用无纸化方式精简涉税资料。充分利用已有网络办税平台和移动终端办税平台,全面清理并取消要求纳税人重复提供的涉税资料,积极推行无纸化办税,与政府部门积极建言,加快明确在电子资料法律效力,在法律承认有效的前提下取消纸质资料报送。取消要求纳税人在办理各种涉税事项时,重复提供已录征管信息系统的入各项信息资料。上级机关也应取消要求基层和纳税人重复报送相关报表和涉税信息。确有需要,由对口部门审核后统一下达,切实减轻纳税人和基层工作负担。

3.推行国地税、异地管户“一窗式”服务。“金税三期”全面上线后,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应用平台实现大一统。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不同地区税务局之间实现数据兼容互查的基础条件已经确立。为进一步减少纳税人多头跑、多地跑,反复递交涉税材料,应当进一步深化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合作进程,加快异地报验和征管的办理通融征管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务“一窗式”服务。

4.不断推进“互联网+税务”进程。2015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信息化、网络化纳税服务已经纳税服务的适应发展新常态和纳税人服务需求新模式的必然之路。税务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曾经指出:“绝不能让新的信息系统去适应传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而要使我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适应新的信息系统。”但是当前,税务系统信息化在纳税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上,还存在思想观念不适应、人员素质不适应、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变革各类不适应,就要做到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是纳税服务工作重要支撑保障的理念,以创新管理和服务为主线,通过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应用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不断降低税收管理和办税成本,提高纳税服务的效能和水平。在业务和技术上,既要强调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又要注重管理业务的创新,推进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在适应需求上,多借助网络数据服务和统计,明确纳税人需求,优化电子缴税、网上办税服务等各类应用软件、网页、客户端服务设置,不断创新和完善,形成对纳税服务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力和保障力。

5.切实拓宽社会综合治税力量。《全国税务系统xxxx年—xxxx年纳税工作规划》提出要运用社会中介力量开展纳税服务工作,补充税务系统服务力量。一般而言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三师”事务所(即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些中介服务是税务机关专职纳税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是纳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税务代理,可以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率,避免纳税人因不懂税法和办税流程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并可以通过税务遵从成本。因此税务机关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从事税务代理的社会中介机构和非赢利性组织纳税人协会与税务部门的交涉、磋商联动机制,发挥社会可运用于纳税服务的积极力量。

(三)创建纳税服务品牌文化

1.打造纳税服务品牌文化。全力打造纳税服务品牌,不仅可以在当下、当局形成纳税服务支持品牌效应提升服务品质,也将品牌精神作为一厅、一局纳税服务的精神传承持续影响并推动纳税服务人员优化服务,并高纳税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建设以纳税人学校、网上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微信服务号、手机服务端软件等为重点的品牌服务,推出一批专业高效、贴近纳税人的服务项目,打造一流的纳税服务品牌文化,树立地税服务优秀品牌。

2.完善纳税服务文化建设方案。一是通过纳以赛促学、以考促升、以评促优等将税服务目标引导落到实处,就用人才选拔、树立典型和等多种激励手段,提升纳税服务文化的感召力。二是要在健全和完善各类纳税服务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文化建设的遵从力,三是要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及时了解地税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断丰富地税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纳税服务文化的活力。四是要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大胆尝试与新媒体合作,拓宽原有信息宣传服务空间,提升纳税服务文化的影响力。

第5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城西小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市委的部署,城西调研小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开展调研;严肃工作纪律,准确宣传和科学把握政策;坚持深入、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围绕“三大内容”、“五个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让调研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过程。11月24日——12月13日,调研小组深入城西,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座谈会,恳谈会23次,走访群众1703人次;收集意见148条,解答86条,解决实际问题11件,办实事16件,助耕1次;组织对口帮扶医院——中医院为特困户免费治病5人次;上报并被《资阳日报》采用了调研工作信息2条。

汗水润沃土,真情暖民心。市委组织开展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工作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成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平台。市县工作组的同志不辞辛劳,克服了连续阴雨、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是市委工作组的龚志林同志带病坚持走村串户问寒问暖,解答问题,开展调研,深深感动了每一位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调研小组与乡党委、政府为村社发展出谋划策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调研小组热心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踏实作风,特别是协调有关部门纠正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城西——县城客运班车乱涨价等问题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城西的基本情况

城西乡位于县城西部,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8.3亩,总人口14176人(农业人口13938人),辖10个村,106个村民小组。2001年恢复建制乡,现有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成员8人,行政事业干部23人,村实职干部34人;全乡共有共产党员294人,其中农村党员269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现有村级公路120公里,水库2座,山坪塘75口,石河堰15处,闭路电视网络贯穿全乡,程控电话已通达7个村。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为93.2%。

自2001年恢复建制乡以来,该乡党政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倾力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全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巩固各项改革成果,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上下齐心,班子凝聚力强。乡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引领全乡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自2001年建乡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产业兴乡的路子,努力实现城西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中心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作为典型的农业乡、贫困乡,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立足在土地上做文章,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蚕桑、小家禽等种养业,全面推进全乡经济迈台阶。农民增收步伐逐年加快(如下图)。

城西建乡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单位:元)

200

1200

2200

3200

4农民人均纯收入

1701

1801

2004

2564

<四>,管理规范,工作措施有力。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积极建设“阳光型”政府,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作风踏实,工作作风到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精神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打击了反动组织——门徒会,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西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民问题

1思想僵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未摆脱封建思想、小农意识的束缚。

2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多子多福等思想在个别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协调,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力。

3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

4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左右。

&nbs

p;<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1,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3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7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48岁,最高年龄达58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

2,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3%左右,仍然有5%是小学文化水平。

3,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21名党员,其中只有4名党员在50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10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

<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4,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

5,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280——240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200——140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

6,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

7,工作条件差。乡政府100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60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8,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280多万元,每年20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

<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

1,税的减少,退耕还林给乡镇的农税分成少,退耕还林面积越大的乡镇,形成的收支差口就越大。

2,农税历年尾欠和举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农税无法收取和部分赖帐户的影响加大了农税的征收难度和各项政策的执行难度。截止目前,全乡仍有10余万元的历年农税未能收龋乡村干部垫支农税情况较严重。

3,计划生育执法难,流动人口管理难。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以流入地为主,考核以流出地为主的矛盾突出。

4,乡镇工商各税的任务与税源差距太大。县上下达给不是征收主体的城西乡政府工商各税的任务是11万元,而实际上城西乡每年只能收取3万元,剩下的8万元的任务只有去买税完成。

<五>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差。水源缺乏;乡村公路有但基本无法通车。全乡有村级公路120公里,但能通车的仅20公里,全乡水利设施能发挥作用差,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因未完成配套,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船坝村7社,全社发展优质水果泸柑100余亩,市场上能卖到1.5元/斤而且是抢货。因该村村级公路不能通车,每年10多万斤泸柑全靠果农双肩挑4公里的山路,到乡上乘公共汽车再到县城出售,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

2,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该乡利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麻竹1000亩,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效益的作物却收益甚微。

3,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土地普遍存在粗放型耕种。盐井村1组51户村民就有26户举家外出,还有78人部分外出务工,全社.只有2-30个劳动力耕种300多亩土地,粗放型耕种现象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没有再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增收乏力,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五>稳定方面的问题

反动组织——门徒会活动频繁,现在辖区内仍然存在。

三,建议

<一>对市、县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与农村水利、公路相结合,并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基础条件差的乡镇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其快速发展“输血”,使其“有钱办事”。

2,县城至城西的通乡公路,城西段已动工修建水泥路,但县城至千佛寨段公路属县级旅游公路,现在路况很差,建议县上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尽早建设。

3,城西乡团山沟水库渠系不配套,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上尽快将其列入病害水库整治工程。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从而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其“有心办事”。

5,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眼长远,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着力增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6,建议将乡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集金、大病统筹纳

第6篇:“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城 西 小 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市委的部署,城西调研小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开展调研;严肃工作纪律,准确宣传和科学把握政策;坚持深入、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围绕“三大内容”、“五个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让调研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过程。11月24日——12月13日,调研小组深入城西,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座谈会,恳谈会

来了阻力。3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4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左右。<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1,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3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7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48岁,最高年龄达58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2,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3%左右,仍然有5%是小学文化水平。3,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21名党员,其中只有4名党员在50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10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4,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5,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280——240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200——140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6,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7,工作条件差。乡政府100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60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8,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280多万元,每年20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1,税的减少,退耕还林给乡镇的农税分成少,退耕还林面积越大的乡镇,形成的收支差口就越大。2,农税历年尾欠和举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农税无法收取和部分赖帐户的影响加大了农税的征收难度和各项政策的执行难度。截止目前,全乡仍有10余万元的历年农税未能收取。乡村干部垫支农税情况较严重。3,计划生育执法难,流动人口管理难。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以流入地为主,考核以流出地为主的矛盾突出。4,乡镇工商各税的任务与税源差距太大。县上下达给不是征收主体的城西乡政府工商各税的任务是11万元,而实际上城西乡每年只能收取3万元,剩下的8万元的任务只有去买税完成。<五>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1,农业基础条件差。水源缺乏;乡村公路有但基本无法通车。全乡有村级公路120公里,但能通车的仅20公里,全乡水利设施能发挥作用差,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因未完成配套,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船坝村7社,全社发展优质水果泸柑100余亩,市场上能卖到1.5元/斤而且是抢货。因该村村级公路不能通车,每年10多万斤泸柑全靠果农双肩挑4公里的山路,到乡上乘公共汽车再到县城出售,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2,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该乡利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麻竹1000亩,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效益的作物却收益甚微。3,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土地普遍存在粗放型耕种。盐井村1组51户村民就有26户举家外出,还有78人部分外出务工,全社.只有2-30个劳动力耕种300多亩土地,粗放型耕种现象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没有再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增收乏力,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五>稳定方面的问题反动组织——门徒会活动频繁,现在辖区内仍然存在。三,建 议<一>对市、县的建议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与农村水利、公路相结合,并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基础条件差的乡镇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其快速发展“输血”,使其“有钱办事”。2,县城至城西的通乡公路,城西段已动工修建水泥路,但县城至千佛寨段公路属县级旅游公路,现在路况很差,建议县上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尽早建设。3,城西乡团山沟水库渠系不配套,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上尽快将其列入病害水库整治工程。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从而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其“有心办事”。5,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眼长远,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着力增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6,建议将乡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集金、大病统筹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7,努力化解乡村债务。8,逐年改善城西乡的办公条件。9,各级党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县目标办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科学,更切合实际。10,建立和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技术培训力度并建立轮训制度,增强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引领农民走

第7篇:服务基层 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市委的部署,城西调研小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开展调研;严肃工作纪律,准确宣传和科学把握政策;坚持深入、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围绕“三大内容”、“五个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让调研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过程。

汗水润沃土,真情暖民心。市委组织开展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工作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成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平台。市县工作组的同志不辞辛劳,克服了连续阴雨、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是市委工作组的龚志林同志带病坚持走村串户问寒问暖,解答问题,开展调研,深深感动了每一位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调研小组与乡党委、政府为村社发展出谋划策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调研小组热心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踏实作风,特别是协调有关部门纠正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城西——县城客运班车乱涨价等问题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城西的基本情况

城西乡位于县城西部,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8.3亩,总人口14176人(农业人口13938人),辖10个村,106个村民小组。2001年恢复建制乡,现有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成员8人,行政事业干部23人,村实职干部34人;全乡共有共产党员294人,其中农村党员269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现有村级公路120公里,水库2座,山坪塘75口,石河堰15处,闭路电视网络贯穿全乡,程控电话已通达7个村。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为93.2%。

自2001年恢复建制乡以来,该乡党政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倾力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全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巩固各项改革成果,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上下齐心,班子凝聚力强。乡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引领全乡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自2001年建乡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产业兴乡的路子,努力实现城西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中心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作为典型的农业乡、贫困乡,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立足在土地上做文章,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蚕桑、小家禽等种养业,全面推进全乡经济迈台阶。农民增收步伐逐年加快(如下图)。

城西建乡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单位:元)

年 度

2001

2002

2003

2004

农民人均纯收入

1701

1801

2004

2564

<四>,管理规范,工作措施有力。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积极建设“阳光型”政府,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作风踏实,工作作风到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精神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打击了反动组织——门徒会,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西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民问题

1思想僵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未摆脱封建思想、小农意识的束缚。

2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多子多福等思想在个别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协调,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力。

3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

4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左右。

<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

1,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3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7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48岁,最高年龄达58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

2,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3%左右,仍然有5%是小学文化水平。

3,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21名党员,其中只有4名党员在50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10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

<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4,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

5,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280——240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200——140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

6,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

7,工作条件差。乡政府100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60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8,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280多万元,每年20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

<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

1,税的减少,退耕还林给乡镇的农税分成少,退耕还林面积越大的乡镇,形成的收支差口就越大。

2,农税历年尾欠和举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农税无法收取和部分赖帐户的影响加大了农税的征收难度和各项政策的执行难度。截止目前,全乡仍有10余万元的历年农税未能收取。乡村干部垫支农税情况较严重。

3,计划生育执法难,流动人口管理难。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以流入地为主,考核以流出地为主的矛盾突出。

4,乡镇工商各税的任务与税源差距太大。县上下达给不是征收主体的城西乡政府工商各税的任务是11万元,而实际上城西乡每年只能收取3万元,剩下的8万元的任务只有去买税完成。

<五>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差。水源缺乏;乡村公路有但基本无法通车。全乡有村级公路120公里,但能通车的仅20公里,全乡水利设施能发挥作用差,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因未完成配套,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船坝村7社,全社发展优质水果泸柑100余亩,市场上能卖到1.5元/斤而且是抢货。因该村村级公路不能通车,每年10多万斤泸柑全靠果农双肩挑4公里的山路,到乡上乘公共汽车再到县城出售,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

2,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该乡利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麻竹1000亩,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效益的作物却收益甚微。

3,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土地普遍存在粗放型耕种。盐井村1组51户村民就有26户举家外出,还有78人部分外出务工,全社.只有2-30个劳动力耕种300多亩土地,粗放型耕种现象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没有再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增收乏力,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五>稳定方面的问题

反动组织——门徒会活动频繁,现在辖区内仍然存在。

三,建 议

<一>对市、县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与农村水利、公路相结合,并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基础条件差的乡镇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其快速发展“输血”,使其“有钱办事”。

2,县城至城西的通乡公路,城西段已动工修建水泥路,但县城至千佛寨段公路属县级旅游公路,现在路况很差,建议县上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尽早建设。

3,城西乡团山沟水库渠系不配套,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上尽快将其列入病害水库整治工程。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从而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其“有心办事”。

5,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眼长远,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着力增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6,建议将乡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集金、大病统筹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

7,努力化解乡村债务。

8,逐年改善城西乡的办公条件。

9,各级党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县目标办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科学,更切合实际。

10,建立和完善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技术培训力度并建立轮训制度,增强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引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对城西乡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农业新技术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2,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党员,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

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乡域经济的发展。

4,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5,继续加大对反动组织——门徒会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推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第8篇:客户服务中心优质服务调研报告

结合公司市场营销部的具体部署,客户服务中心对本辖区内的优质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梳理。通过现场调研和情况收集,现就供电优质服务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简要小结汇报。

一.优质服务亮点凸显。

一是不断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服务窗口人员和一线服务员工,要求供电营业所在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同时要将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做,中心领导突击检查服务窗口十余次,进行服务意识教育和检查督促。组织营业人员认真学习《客户服务标准》,开展营业窗口及故障抢修现场服务规范要点培训,员工优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是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上半年中心领导带队开展客户走访活动6次,走访重要客户32户,了解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措施,现场解决6件用电客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通过赶集等方式开展了电力法规、电价政策、业务报装流程、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解答客户咨询70余件次。

二.建立领导监督体系,继续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为进 - 1 -

一步规范优质服务工作,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改革不断完善领导监督体系,形成了车间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专责主抓、各供电营业所具体负责、全员参加的新的常态运行机制。这个常态运行机制,突出了各部门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解决了突击抓、临时抓的问题。

三.按照营业窗口标准化建设要求,供电营业厅等服务场所软硬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坚持实行365天无周休营业,安装了客户服务评价系统,电费、电价和营业收费标准做到了“三公开、四到位、五统

一、一上墙”。 一个供电营业窗口达到国家电网公司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示范窗口要求,其余达到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窗口标准要求。供电营业厅主动指导客户提交用电资料,建全了报装流转台帐,对时限严格进行控制,上半年无超时限情况发生。

四.加强对抢修服务五个环节的过程控制与监督,建立了故障报修快速反应通道,有效整合了故障报修服务资源,故障报修服务能力得到了稳步提升,严格按照“十项承诺”要求进行抢修工作。迎峰度夏期间,每日24人24小时参加应急抢修工作,应急抢修人员设置充足。应急抢修办公地点设在各供电营业所,应急备品备件专用库房存放,按照各自供电范围进行应急抢修工作。2011年上半年,中心故障报修165件,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率100%,客户回访满意率100%。

- 2 -

五.电网建设缓慢,电压质量矛盾突出。随着“家电下乡”补贴的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家用电器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农村电网负荷迅速增加,农村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引起95598情况反映较多。建议公司统筹谋划,优先解决客户反映的电压质量偏低情况,缩短解决问题周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六.建立投诉常态机制。根据《公司客户投诉管理考核办法》相关内容,对投诉处理的流程和职责进行了划分,对处理时限做出了要求,健全了投诉分析处理制度,将投诉处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中心2011年无超时限处理投诉情况发生,对属实投诉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七.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和激励制度。一是将优质服务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供电营业所,在月度综合考核中,严格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供电营业所和具体责任人按规定进行考核。上半年自查1件服务质量事件,考核责任人200元;客户赠送锦旗两面,受客户表扬25件,均按相关奖励办法进行表彰。二是6月,针对公司强调不发生延迟送电和不发生抢修超时的要求,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组(所)长以上人员优质服务工作会议,对优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下半年工作重点,上半年以来,中心无质量属实投诉事件发生。

八.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3 -

一是供电营业厅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细节、服务技巧有待提高。二是多数职业化电工文化程度不高,未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总体服务意识不高,对职业化电工的情况反映时有发生。三是缺少一个完善的优质服务激励监督机制,考核和奖励未能均等体现,造成服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建议公司:一是加大服务人员服务技巧培训力度,增加是营业窗口的服务力量,制定相应人员的相应培训标准和考试过关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岗位有责任、责任有目标、目标有考核、考核有奖惩,切实体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分明。二是将优质服务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严厉查处损害企业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将优质服务工作做得好的部门进行表彰(生产与营销部门应同等评选),评选优质服务岗位标兵。

客户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 4 -

第9篇:当前纳税服务优化调研思考

一、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存在误区。一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对征纳关系的认识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层面,强调的是保护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而没有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管理服务者的角色上来

-

,对纳税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把服务当作一种额外负担,为纳税人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二是对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认识模糊。一些税务干部对纳税服务认识初浅,不能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甚至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把依法治税片面地理解为“整顿”、“治理”、“稽查”、“处罚”,一提依法治税,就是严查重罚;一提优化服务,就放松管理,甚至不敢严格执法,为优化服务而弱化执法的刚性。

(二)执法与管理存在错位。一是税收执法存在错位。过去一个时期,税务机关以单纯执法者的角色自居,实行“收入型”或“打击型”的税务稽查,以纳税人存在偷税、漏税、骗税和抗税为假定前提,甚至下达查补税款和罚款指标。二是税收管理上存在错位。对纳税人实行的“保姆式”管理,把许多纳税人自身的事务大包大揽在手,以“管理”代替服务。由于不放心、不放手,一些办税事务可以简化的不能简化,一些审批权限可以下放的而不能下放。

(三)纳税服务体系存在盲点。一是纳税服务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印发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是目前仅有的一个权威性的纳税服务规范性文件,基层税务机关据此制定的纳税服务文件级次更低。同时,纳税服务职能分散在税务机关的各个业务部门,纳税服务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二是纳税服务表象化趋势明显。实践中,纳税服务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以为纳税服务就是微笑服务,而不够重视服务措施落实与否,服务效果好坏,纳税服务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疏于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税收经济政策,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三是纳税服务成效缺乏检验标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纳税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健全的纳税服务质量评价制度,整个纳税服务的考核还只在主观性评价阶段。纳税服务质量好坏完全取决于征税主体的自觉行为,纳税服务成效缺乏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

(四)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队伍新陈代谢速度缓慢。近年来,由于严把进人关,税务人员更新速度缓慢,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日益明显,加上受职数编制限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仅靠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干部队伍缺少激情活力与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的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不学习、不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对企业的纳税咨询要么不耐烦,要么一问三不知。少数税务人员不能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对等起来,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对纳税人不够信任、不够尊重,既不利于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也影响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形成。

二、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全面更新纳税服务理念。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认真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更新服务理念。具体来讲,应在纳税服务观念上实行三项转变:一是要完成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要改变以往注重对纳税人防范、监督和惩罚的观念,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和审批手续,为纳税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提供良好的办税环境。二是要完成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要克服重征管、轻服务的观念,树立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重要基础的理念,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的意识体现到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要完成由片面注重形式向追求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的转变。要突破片面追求纳税服务形式的误区,既要丰富纳税服务的形式,满足纳税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要力求使服务的内容实在,让纳税人得到实惠。

(二)统筹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纳税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掌握其内在规律,统筹各要素协调发展,发挥纳税服务的整体效能。一是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纳税服务是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严格管理、公正执法是惩治偷逃骗税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税收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因此,税务机关要转变把执法与服务对立起来的单纯执法观念,防止出现执法与服务“两张皮”,既要把纳税人当作执法客体,更要把纳税人当作服务对象,在严格执法中优化服务,以优质服务促进执法。二是要实现征管流程与纳税服务的无缝对接。要以纳税人的需求和反映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理顺管理职责,优化业务流程,使流程的路径缩短、程序简化

、运行顺畅,让纳税人办税更加方便、快捷。要建立征收、管理和稽查之间相互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对各工作环节,应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及时限,建立科学、完善的征管流程,力求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无缝对接。三是要实现“退位”与“补位”的相互协调。纳税服务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在“缺-

位”的地方要“补位”,该由税务机关做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做好,防止行政不作为;要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不能越殂代庖、大包大揽,该由纳税人做的事就由纳税人做。

(三)着力构建纳税服务体系。一是要构建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在总结贯彻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修订完善并正式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在将来出台《税收基本法》中单设纳税服务章节,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纳税服务法制体系,使纳税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需求分析与征纳沟通机制。税务机关要及时了解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掌握纳税人需求,持续改进纳税服务的措施。通过走访纳税人、召开税企恳谈会、开展咨询辅导等形式,拓宽征纳沟通渠道,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征纳良性互动,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导纳税人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疏导和化解征纳矛盾。三是要建立个性化服务机制。由于纳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共性的纳税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纳税人的需求。个性化服务是西方国家税务部门近年来兴起的热点,其特点是在共性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交互式、有效的纳税服务,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提高纳

税人遵从度。四是要建立纳税服务考评体系。要在明确纳税服务各个环节职责的基础上,从上到下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内外结合的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对纳税服务工作质量应采取内部监督检查、组织特邀监察员明查暗访、接受纳税人投诉、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开展考核评估。要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对不依法服务、严重失职的行为要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流于形式。

(四)不断提升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税务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作风、能力状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纳税服务质量的高低。一是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要按照人的能力和素质配置好岗位,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模式,创造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要将工作激情高、责任心强、业务技能和心理素质好、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干部充实到纳税服务第一线。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要通过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注重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执法能力和纳税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增强税务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税风税纪,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决纠正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生、冷、硬、推”和“吃、拿、卡、要、报、“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进一步规范纳税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上一篇: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下一篇:二季度建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