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文化

2022-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纳税服务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文化馆建设和服务

摘 要: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市文化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文化馆建设和服务主要有:一是更加凸显文化设施服务;二是更加凸显基层文化服务;三是更加凸显数字文化服务;四是更加凸显文化志愿服务。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建设;服务

一、文化馆建设和服务更加凸显文化设施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彰显了文化馆的地位与作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馆建设和服务首先要突出文化设施服务。

1.布局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

江西省新余市精心布局推进“一市六馆二宫二中心一剧院”“一县三馆一剧场”“一乡一站一戏台”“一村一室一广场”四级文化阵地格局。在四级网络基本完成的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精品建设, 投资逾 7 亿元建成了 7.1 万㎡的市文化中心和 2 万余㎡的市文化馆, 毗连的市体育中心与市文化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形成了新余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双核效应。

2.以项目建设为推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新余市通过采取新建改建、维修改造、设施提升等方式,着重抓实市、县 ( 区 )、乡镇 ( 街道 )、村 ( 社区 ) 四级文化工程建设, 建成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 37 个、村文化服务中心 408 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54 个,建成率均达到 100%;全市建成城乡文化广场353 个,公共戏台 35 个,建成率 95%,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3.不断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新余市吸引了全国首家夏绣博物馆、抱石文化创意园、仙女湖书画院、明德书院等一批社会力量,投资 8 亿多元,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建立版画、夏布绣、采茶戏等名家工作室,建立 1000 个文化志愿者网格,直面市民文化需求,实现精细管理、精准服务。

二、文化館建设和服务更加凸显基层文化服务

1.面向广大基层群众,推进“零门槛、全免费”服务

新余市文化馆给广大市民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培训、交流和公益演出的平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新余文化艺术大学的创办为全市广大市民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文艺培训和服务。”从开班以来,艺术大学“免费课堂”开设了广场舞、声乐、合唱、器乐、戏曲、书法、绘画、模特、瑜伽、演讲、摄影等 30 余个培训科目,培训市民 79700 余人次,校内校外学生有 2300 多人,组织公益性讲座 40 余次,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了“文化惠民”服务。另外,为戏曲、舞蹈、管乐队、语言、小品、模特等 12 个社会文艺团队提供免费培训与辅导,受益达 92000 余人次。

2.以标准化建设为前提,制定服务标准和路线图

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文化民生,制定了一系列服务标准和路线图,通过开展“新余有爱·文化惠民”、百姓大舞台、激情广场、百姓春晚、闹元宵、地方戏展演、农民剧团进城等群众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形成傅抱石文化艺术节、少儿舞蹈艺术、戏曲惠民·欢乐百姓、百姓幸福广场、仙女湖爱情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富有本土魅力的文化品牌,深受百姓的喜爱。

3.结合不同社区特点,建立服务长效机制

文化馆组织人员分片到各个社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把二胡、笛子、其他乐器的培训服务和书法美术摄影送到社区。目前,在“百把二胡”“百支竹笛”的基础上,开展“百人合唱、百人太极、百人诗歌朗诵”和“千人广场舞”的培训工作,以点带面,打造“特色社区·百花工程”, 逐步形成一社区一特色。

4.以培训和扶持为手段,完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举办了 30 多期基层文化

专干,邀请 10 多位国家、省级专家授课,还组织 20 多批次市、县( 区) 文化业务骨干赴外参观学习。目前全市文化系统各类人员达到383 人,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 125 人,做到每个综合文化站平均 3 人以上,每个行政村和社区均配备了 1 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

5.采取多种服务形式,规范基层团队管理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全市地方戏大赛、采茶戏展演和排舞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文艺团体队伍发展和业务水平提高。出台 30 多个政策文件,完成了登记备案、“星级评定”和政府补贴等工作,实现了对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根据摸底调查, 目前新余市已有近 500 支团队进行了登记和备案,对“星级评定”团队由市文化馆发放一次性扶持资金 10 万元。

三、文化馆建设和服务更加凸显数字文化服务

1.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积极宣传文化服务

积极宣传文化活动,专题新闻在国家、省报省刊、江西省文化馆(群艺馆)网站和新余电视台“新余新闻”和新广新闻播出、《新余日报》《新余晚报》及网络媒体报道。其中《中国文化报》刊发3 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发布作品 1 篇,江西文化发布 1 篇,江西省文化馆(群艺馆)网站刊发 42 篇,市各种报刊(网站)80 余篇。

2.通过数字文化网,大力保障文化服务

投资 260 万元建设新余数字文化网,既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又满足了个体最小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服务范围上“全民总动员”,内容提供上“1 云+4 网+N 端全覆盖”,管理理念上“全民互动、线上监督、满意度及时反馈”的三次方重构。

3.通过网站渠道,不断提供文化服务

采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方式,提供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文化沙龙、读书讲座、心理咨询等多形式的文化服务。网站整合大量的公用文化服务资源,充分展现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及时发布群众文化工作信息和动态,为市民提供先进文化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

4.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泛传播和推广文化服务

文化馆在开设官方网站的基础上,整合公用文化服务资源,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并由专人负责,多方位开展信息发布、艺术欣赏、咨询指导等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新最全的文化资讯和服务,同时也及时宣传报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信息和动态。

作者:李雅茗

第2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馆品牌服务是主线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试图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而且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的。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各地文化馆纷纷开展了将广大群众自身作为活动主体,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作为内容的文化服务形式,从而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衍生出了颇具当地特色的品牌文化。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品牌文化建立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述

(一)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公共文化体系的涵义

1.公共文化服务的涵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上讲,公共文化服务由来是为了跟经营性文化进行区别的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关注的重点是社会效益,是为了给社会提供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随着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提出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涵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涵义是由政府主导、全体公众广泛参与形成的对文化知识的普及、先进文化的传播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群众文化权益而提供给服务和机构的总称。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由6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公共文化政策制度,也就是为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法律、法规以及政治手段;二是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含由政府财政预算投资在内的各种文化设施和基础设备,除此之外,还包括群众自愿参加投资具有一定文化功能的设施和设备等等,例如: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广场、剧院等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公共文化的组织机构一般指的是从事文化管理以及文化服务的各级政府以及文化事业单位,然而人才则指的是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或者是文化体系的管理人员,人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广大群众服务,只有将群众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公共服务的开展才能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公共文化活动方式是为公共服务提供各种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六是公共文化事业资金,公共文化事业开展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企业赞助以及各项基金等等。公共文化事业资金是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得到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群众品牌服务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群众文化品牌是保证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上涨,而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有组织的重大群众文化品牌恰好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相关相关部门应该把握机会,根据群众的意愿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群众的强烈愿望,保障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群众文化品牌是工作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通过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可以实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目的,从而不断激发出广大人们群众的爱国热情,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群众文化品牌是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树立群城市整体形象中,离不开一批文化的人才、文化基础设施,更里离不开代表独具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通过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整理,提炼出该极富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如何通过品牌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从群众文化品牌涉及的范围上看,内容丰富、表现多样,所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将自身的引导和组织能力发挥出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要大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建设公共文化体系中,突出本土特色

要将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作为重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应该突出当地文化的特色。这是因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是该地经过不断发展、不断传承而来的,并且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品牌对于当地的群众来说,具有比较牢固的群众基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是对于外来的群众来说,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三)将群众品牌服务跟经济相结合

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品牌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按照一般的逻辑分析,经济是开展文化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才能通过经济带动文化的发展。反过来说,文化发展了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江苏兴化市每年举行的新春联谊会、新春舞龙表演大赛、中国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相关文化广场活动; “七彩夏日”“少儿大舞台”广场才艺展演;“三解三促”文艺宣传活动、“喜迎十八大”系列广场文艺演出、泰州市新创文艺节目调演、“楚水大舞台”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是游客云集来这里旅游。这些活动就是集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具有江苏地区风格。

(四)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品牌

不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尘不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就是生命,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之所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品牌的表现形式,为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此才能让群众文化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要想将品牌服务作为主线,就需要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建立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让群众文化事业前进的道路更加宽阔。

参考文献

[1]齐勇峰,王家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5).

[2]高培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N].人民日报,2007(03):26-28.

[3]徐玲.市场经济原则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品牌科学发展的启示[J], 群文博览,2009,(12)

作者:沈凌云

第3篇: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摘要:文章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与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及我国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基于高新科技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思路,探究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近年来,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掀起了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与思维模式。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将现代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是信息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具有辐射范围广、服务迅捷等优势。加快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文化传播能力,不仅能够满足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1公共文化服务与公益文化服务体系

1.1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与公共服务具有类似的属性[1]。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前推崇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应该从“马列价值观”的角度理解公共文化服务。一些学者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公共部门主导的,能够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旨在提升全民文化生活质量与文化素养,并且能够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文化环境的服务产品与行为的统称。文化部于2013年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是以公益性单位为主体,依托公共财政支持,以保障公众文化活动、文化鉴赏等基本文化权利,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产品与制度的总称。开展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僅能够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也是保障公民享有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

1.2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缘起

2006年,我国将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益文化服务网络。此后,地方省市相继将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列入政府文化发展规划中,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即具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机构,是文化产品以及体制形成的有机整体。除了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之外,也有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内容,体现了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的重新审视与定位。一些学者认为公益文化服务体系隶属于公共服务系统,可以理解为“公益性文化事业”[2]。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为公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

1.3公益文化服务体系的参与主体

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中不仅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也包括公益性文化机构。参与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图书馆、文化事业单位与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关系相对复杂。结合2013年我国文化部下发的相关文件,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可以看作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体,鼓励全民参与的公益文化事业。要想对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准确定位,首先应该明确公益文化服务体系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建设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见图1)。

2我国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将公益文化服务与数字化技术有机结合,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依托,由各类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参与,以数字化、泛在化服务为载体的文化服务形式。我国各类文化建设项目的广泛开展以及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必备条件。

2.1为我国文化建设项目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2011年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我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制订了数字图书馆应用平台建设方案,并且大力兴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公共文化建设资源共享。在依托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上,部分省市引入广电模式传播文化信息资源,形成覆盖城乡的电视网络,并且通过机顶盒频道解决了“文化共享进村难”问题,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精神大餐。而全国范围内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全面推进,提升了文化信息资源传播的时效性,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国家文化建设项目的广泛开展,起到规范文化资源传播秩序的作用,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家园,也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2.2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

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技术与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部分省市为建成覆盖广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相继推出总分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文献资源服务点,为公众获取文献资源提供了便利。同时,随着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凸显了其在公益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价值,也为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载体。例如:辽宁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0余家,设有电子阅读终端2,200多台,省级图书馆网站的年访问量超过400万次,在全省14个地级市设有文献资源流通服务站,并且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了文献资源检索平台,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数字文献资源。

2.3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供资源保障

为满足信息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出台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尽快完善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大部分省级图书馆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部分省市构建了文献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形成独具规模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网络[3]。例如:辽宁省于2010年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资源合作网,利用全省公共图书馆已有的文献资源构建共享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基础条件,全方位整合全省公共文化资源,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资源服务网络,为公众获取文献资源提供了便捷途径。

3基于高科技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3.1依托新媒体构建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数字广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以智能手机、计算机为终端的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公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媒体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播,具有个性化、交互性等特征,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便捷性[4]。当前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通过新媒体构建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可以让公众借助移动终端随时获取文化信息资源,并且可以享受在线一对一服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与认可。同时,借助新媒体构建网络交互平台,方便公益文化服务机构与大众互动,也可以整合优质文化信息资源,保障海量资源的有序存储与高效利用。例如:天津市构建了触摸式电子报刊阅读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街边报亭,满足了市民的读报需求,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率。

齐俊霞: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3.2利用云计算促进数字文化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种类不断丰富[5]。公众面对海量文化信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资源。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共享云,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实时传播与共享。云计算的应用为公益文化服务机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它能够将庞大的计算程序进行细致拆分,然后交由多个子系统进行分类计算、检索与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推送给用户,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让公共文化资源的在线定制、即时交互与即时推送成为可能。

3.3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字文化服务整合

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并将实体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中的文化资源,以三维仿真模拟的形式上传至网络。这样公众借助互联网就可以进入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并且通过在线交互了解所需信息,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与实体场馆相同的服务体验。公益文化服务机构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文化资源的无缝对接,打破时空限制,让公益文化服务机构真正成为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此外,公共图书馆等服务机构可以引入电脑终端、广播电视等技术,打造家庭图书馆,以满足公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

4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構建策略加快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创新公共文化发展机制,增强国家公共文化发展活力。在明确基础条件的同时可引入新技术开展机构协同工作,完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组织模式,提升公益数字文化服务质量。

4.1强化社会多机构协同机制

文化部在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分布广泛的分级数字文化资源库,形成传播迅捷、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供保障”。要建成大规模、集约式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就必须要求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系统或组织,实现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实现不同机构与系统的公共文化资源异构整合。在加强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协同合作方面,图书馆、博物馆及展览馆作为主要文化资源管理部门,在运行、维护、管理、资金来源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均将存储、传播文化资源作为主要服务内容,均将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应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以网络交互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并通过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方式实现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公益文化组织也应加强协同合作,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到公益文化服务中,并得到科研院所、高校与数据商的技术支持,形成外部控制与资源互补的良好环境。

4.2完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组织模式

公益文化服务机构、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不同机构之间的文化资源整合,为制订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创造了条件[6]。在不同机构异构整合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则为服务主体,资金支持、法律保障、软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先进数字化技术是推动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机制,这就形成了关系复杂的组织模式。

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保障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不同机构与文化资源的异构整合,目的在于促进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公益数字文化建设步伐。在政府引导下构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组织模式,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在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积极性,改善城乡文化空间、虚拟与现实服务,基层与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关系,保障服务的有效性。

4.3优化数字文化服务评估机制

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通过完善的绩效评估指标指导文化服务工作,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投入,并以科学的数据反映绩效考核情况。依据公共文化服务中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要求,结合经济、文化等因素构建绩效评估机制,将公益文化服务机构作为评估主体,并对文化资源分配、文化事务处理及文化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法规的方式保障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的规范性,鼓励公众参与到监管工作中。在分析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制作科学的绩效评估模型,采用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公益数字文化产业与产品进行综合评估,保障公益数字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提升公益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5结语

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由各级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参与,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全方位整合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文化服务形式。公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覆盖范围广,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多个方面,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途径。各级公益文化服务机构应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加强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协同合作,做到统筹兼顾、协同规划,保障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共同为大众提供优质数字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唐明,郑建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内涵、现状与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6):32-34.

[2]叶成伟,孙勤明.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问题、对策[J].观察与思考,2012(11):63.

[3]王英华.公益型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132.

[4]张大尧.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J].图书馆建设,2012(4):62-65.

[5]刘欣,陆启成,田秀红.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秦皇岛市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17):195.

[6]杨思洛,王自洋.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8-15.

作者:齐俊霞

第4篇: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服务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工作的20年里,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

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搞起企业文化建设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厦门卷烟厂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思考: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会是什么样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这里,笔者仅就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

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

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

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

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

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位”。厦门卷烟厂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服务“一个中心”,一切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员工、面向市场;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结合员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结合产品的促销宣传;四是塑造“四个形象”,即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法人代表形象、员工形象;五是要讲奉献,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市场竞争的最大价值和最终目的也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六)烟草文化的价值观。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文化,就是没有价值的文化。考虑到烟草文化建设的实际,不能不正确地对待卷烟这一特殊产品的价值。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条:一是贡献与需要。烟草行业贡献大,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二是有害与引导。吸烟有害健康,短期禁止不了但也不宜提倡,必须引导消费。烟草企业要尽可能地生产低焦油健康卷烟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是防止宣传偏离方向。不论什么宣传媒介都不能宣传吸烟的

好处,更不能把吸烟说得像抽鸦片那样飘飘欲仙。四是要反对把一切疾病嫁祸于烟的说法。有的报刊杂志宣传不客观,把人类的一切疾病都归结于吸烟,说全国烟草的财税收入抵不上医疗费用开支,“得不偿失”,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态度是,站在社会看烟草,跳出烟草看社会,并坚持好以上四条,这样不仅有利于烟草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烟草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5篇:构建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品质

今年,是我港开展“优质服务月”的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优质服务月”的广泛开展和积极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港“服务是生命,满意是追求”的服务理念得到不断深入和升华,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得到不断增强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硬件和软件等各项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我港通过不断加大物质投入,新建和改造服务设施,整治港区道路交通,在不断完善港口客货运服务大厅、服务绿色通道,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我港调度指挥中心和我港客户呼叫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我港服务硬件设施档次,在全国沿海港口中走在了全国前列,奠定了我港的领先地位。二十年来我港“优质服务月”的开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港在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服务文化建设上不断充实、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是我们我港以“服务是生命,满意是追求”为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深化延伸。

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包括服务标准、服务理念、服务宗旨、服务效果的统一,并以此培育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服务文化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以服务机制流程为保证,以服

务创新为动力的企业文化。对于广大客户来说,服务文化就是以客户为本,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客户,以规范的行为满足客户,以先进的手段方便客户,以高尚的品位感动客户。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港口服务文化建设,既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的竞争过渡到服务的竞争,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也已转变为服务品质的竞争。因此,不管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通过加强企业服务文化的建设来全面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以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从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港口服务型企业而言,我们本身不生产产品,我们的“产品”就是服务本身。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优胜劣汰。“服务是生命,满意是追求”的服务理念不仅体现了一个港口企业以客户满意为出发,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基本理念,更体现了服务水平和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服务文化的建设。把服务思维升华为理念,把服务做法升华为制度,把服务要求升华为习惯,以文化提升服务,将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的重中之重。

服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鲜明地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重视并致力于抓好服务文化建设,对于丰富发展和深化细化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港自1990年开展以“让您满意在我港”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月活动,二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实践步伐充分展示了我港在服务文化建设上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眼光和魄力,有效的促进了整个我港在服务文化构建上的建设步伐;促进了企业服务精神、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向广大员工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的转化;提高了员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和员工自身发展要求的职业技能。二十年的实践历程,彰显了我港积极推进服务文化建设,在服务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服务,不断增强企业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的开拓创新精神。

今昔对比,二十年来“优质服务月”的实践历程成绩斐然,但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构建服务文化,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进和提升,我想对于构建服务文化,还应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深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思想和观念是企业行动的先导。构建港口企业服务文化,首先应深化对服务文化的认识,要在思想和观念上树立起以“服务是生命,满意是追求”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传统的服务观念更多的关注于满足客户对企业的基本需求,然而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只能说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前提。企业若要具有竞争力,并得到可

持续的长足发展,不仅要不断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更要在满足客户这些需求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务,做到超越客户期望,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因此,在这一服务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加快实现由传统服务理念到现代服务理念的转变,使员工由热情服务、微笑服务延伸到切实站在顾客的角度用心服务、用情服务;使员工由被动的服务切实转变为更好的满足顾客的积极主动的服务,真正实现服务从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由“我提供什么服务你就接受什么服务”的单向服务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性化的互动服务;由粗略的服务转变为精细化的品牌化服务;由普遍的大而化之的服务转变为个性化、差别化、情感化的服务;由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向超越客户需求的服务的延伸。

第二、建立起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机制。有效和长效的机制是推进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努力围绕构建先进的服务文化,完善相关的宣传、教育、管理、激励、监控、奖励机制,把优秀的服务文化用制度规定下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同时把抽象的服务概念和服务要求变为具体的服务标准、服务守则,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企业不仅要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需要由此而建立起的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公司以及各部门的服务制度、对各项服务标准进行规范,才能使员工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公

司的各项服务得以规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服务品质,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三、构建企业服务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理念体现了人们对服务内涵的理解、认识以及所形成的观念。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体现着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贯穿企业生产服务的全过程。企业要通过服务文化建设,把服务思维升华为理念,把服务做法升华为制度,把服务要求升华为习惯。通过服务格言的熏陶、服务理念的导入和对共同愿景的追求,逐步构建企业自身的服务文化。通过建立公司服务文化来加强品质服务在公司上下的辐射力;并通过不断丰富品质服务的内涵,来发挥服务文化对公司所有员工的陶冶力;并通过对公司服务文化的不断的完善,来带动公司服务品质的升级,从而发挥服务文化的推动力,推动公司发展,进而实现构建服务文化的真正目的和愿望。

构建企业的服务文化,不仅是我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作为港口服务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二十年来,“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对构建企业服务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认识,也积累了很多建立服务文化的宝贵经验。相信,通过“优质服务月”活动,也会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整个港口服务文化的全面开展和不断完善,带动和促进整个我港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6篇:加强纳税服务文化建设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在当前文化建设被提高到特定战略高度以及各界呼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情况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纳税服务的工作性质、职责和任务来看,纳税服务文化体现着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纳税服务服务宗旨,代表了纳税服务工作发展的趋势,凝结着全体地税人员的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建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意识,有效地提高纳税服务水平,从纳税人出发,维护纳税人权益。

近年来,XX地税纳税服务文化作为XX地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促成建设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自觉主动纳税的文化氛围,促进纳税服务文化的发展。新时期下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有了新拓展,纳税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对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的层面,而需要上升到理念层面,从工作思路的制定、税收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贯彻纳税服务文化。纳税服务文化建设的层次也需不断丰富,除精神文化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优化纳税服务

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价值取向,才会把纳税服务当做一种自觉行为,将内化的精神转变为外化的行动,这是推动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的原动力。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是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二是制定目标,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廉政勤政教育,促使“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深入人心;三是弘扬地税精神,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在内部形成一种创先争优的浓郁文化氛围,塑造“忠诚、敬业、守法、廉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税务精神,使之成为激发地税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四是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激励税务干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的理想信念。使广大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

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服务能力

物质文化是纳税服务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办税服务厅各项硬件设施、办公环境、教育培训设施、税收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要不断优化办税服务环境,这就要求纳税服务水平要与之相适应。XX地税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整合现有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形成纳税服务品牌形象的社会认知,使依法纳税赢得社会的尊重。为此,我们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统一标识,建立规范化、系统性,具有丰富内涵的办税服务大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鲜明的大厅形象;二是完善办税服务设施,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要求,为纳税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办税环境;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规范硬件设置,发挥其管理和服务功能。三是加强纳税服务文化设施建设,按照简朴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建设满足地税干部文化需求的活动场所,活跃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借助环境效应对大家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鼓舞,使大家在良好的税收物质文化影响下自觉的规范纳税服务行为。

三、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规范纳税服务

纳税服务的好坏是通过服务人员的行为直接表现出来的,地税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树立诚信、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坚持依法治税,严格公平、公正的执法,通过多彩的行为文化带动纳税服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XX地税建设服务型地税机关转变。通过纳税服务文化渗透,推进优质服务,实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二是提高大厅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公务礼仪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规范大厅干部的服务行为,促使规范的行为形成习惯,营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四是优化服务流程,抓好办税服务厅这个服务主阵地;清理办税服务中的重复环节,压缩办税时间;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沟通机制,使纳税人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四、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依托,完善服务体制

健全的制度文化可以规范纳税服务。为了更好的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XX地税对纳税服务进行规范统一,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健全纳税服务内部和外部监督考核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纳税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作到以制度文化规范纳税服务。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申报缴税制度。要推行网上申报、电子批扣申报等方式,解决纳税人办税排队等问题,努力让纳税人不再等待。二是建立纳税人需求调查制度,通过税收宣传、问卷调查、税企座谈会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和提供依据。三是建立人性化服务制度,根据纳税人的特殊需求提供特别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对需要特殊照顾的纳税人,设置专门服务的窗口,优先提供纳税服务。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纳税服务考核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将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服务规范、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措施等量化、细化,依托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对服务质量的进行监控,做到全程评测,组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推动纳税服务再上新水平。

优化纳税服务已经成为税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税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开展好纳税服务文化建设活动必然促进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优化纳税服务也赋予了税务文化建设更为丰富的内容。

第7篇: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总结

xx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

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

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2008年1月12日下午,xx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

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2008年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县文

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

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 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xx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2002年5

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12全文查看

第8篇: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治

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1月12日下午,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

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文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

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

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5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

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以建章立制为重点,规范文化市场执法行为;二是以明确审批程序和加强证照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行为;三是以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共出动500多人次,对娱乐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进行了重点整治,共查缴非法音像

制品1000片,查处盗版图书70册,取缔非法经营游戏厅1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

五、农村文化队伍情况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关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是队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专兼职人员;二严把文化人员进入关,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

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三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以及乡镇文化站人员对广大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聘请地区专业人士对全县各乡镇、村文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文化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县乡镇文化专兼职干部达到18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人,涌现出民间艺人45名。

六、农村文化机构提供文化服务情况 几年来,县图书馆在阵地服务基础上,面向乡镇、村两级开展图书借阅、住处咨询等服务;文化馆、文化站根据实际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面向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培训,针对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文化资源短缺的现状况,县立足实际,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将文化人才培训列入

“十一五”规划,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紧紧依托各类教育基地和农民夜校等教育阵地,采取长期学习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法,定时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农村文化文艺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各类农村文艺人才600多人次。县文化团体立足这些人才资源,县上广泛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和文化对口帮扶活动。近三年共组织送文艺下乡450场,送图书下乡2万余册。成立了文化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帮扶方案,确定了帮扶人员,深入乡村传输先进文化。全县共确定文化对口帮扶对象20个,下派20余名干部进村入社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我县涌现出一批农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有85个。

第9篇:企业的服务文化理念、服务承诺

售后服务承诺函

1、我公司承诺,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支持及优秀的售后服务向用户提供产品,并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2、我公司在安装完毕验收后,在用户使用期间除按售后服务承诺做好工作外,还做好项目的维护工作。

1) 为了使安装的产品增加使用寿命,我们将在保修期内定期对产品的各部件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连接件是否松动,产品是否有损坏、裂缝、是否松脱等现象。

2) 我公司将定期派人进行巡检、例保,养保,半年一次全面维护保养;免费保养期到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与调试,并提交检查报告。

3、在使用期间,我公司向业主提供活动期间的服务方案并在业主审核后实施。首先提前派人检查使用产品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其次在活动前准备好易损件,派人定点进驻在现场值班配合业主因产品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该项服务为免费。维保电话参见售后服务承诺部分。

公司服务文化

服务理念:客户至上,服务争先。

上一篇:履行一岗双责责任情况下一篇:加入团委组织部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