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的名言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珍惜劳动成果的名言

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今年春,获冯树梁教授赠其近著《论预防犯罪》,拜读之后很受启发,就有写点感受的冲动,由于学校交办的有些工作加之年龄精力所限,拖至暑假才了此心愿。冯树梁同志是我尊敬的同行、专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治学严谨,根底深厚,离休后尤其关注预防犯罪研究,成果甚丰,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论预防犯罪》即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本经过作者精选整理的论文集,从时间跨度上长达二十年以上,这是我国犯罪和青少年犯罪研究很重要很艰苦的二十年,是我亲身经历见证、置身研究探索的二十年。讲其很重要,因为这是我国犯罪研究产生、发展,从无到有,奠定我国现代犯罪研究基础的二十年,《论预防犯罪》一书中多篇论文就是这一时期中完成的;讲其艰苦,是这一时期犯罪研究处在开拓创新的困难时期,研究条件较差,发展动荡起伏,有时受到关心支持,有时备受冷落忽略,就目前来说,专业机构、人员、经费等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呈极不协调的存在态势。因此,我读这些文章特别有感情,能见证冯树梁同志在我国二十多年犯罪研究中的先锋足迹,成为我国多项犯罪研究工作的先行、先尝者,是至今在我同辈中仍能坐得下来、走得出去、提得上来、展得开去的不多的较全面的了解实践、富于理论思维的研究者。文如其人,从论文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冯教授的研究功底、思维深度和理论特色,我有幸作为同行三十余年,有许多相同的感受和认识,常常也从他的论文、讲话、交流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心相通、情相连,共目标、同奋斗。愿将读后感受体会与大家共享。

我的感受主要不在文章本身,而是透过文章研究成果体现的一种支撑研究的理论指导、治学态度、作风、方法,一种值得学习、传承、发扬的犯罪研究精神。

一、犯罪研究的战略眼光

战略眼光是学者的素质、水平的高度表现,犯罪学家研究犯罪问题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说不能只看眼前,图省力,随大流,急功近利,要关注基础问题,前沿问题,难点问题,敢于突破、探索创新,研究眼前不受重视但对长远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重视预防犯罪研究,重视基础研究、情况数据真实性研究、符合中国历史和当前社会主义现实情况的理论提升研究,都具有战略重点眼光的表现。

冯树梁致力于预防犯罪研究就是有战略眼光,我们都知道,与犯罪作斗争古今中外不外乎打击、预防两个方面,可是实践中通常都是重打击、轻预防。为什么重打击?因为,打击犯罪声势立显可见,成绩立见可计,破大案,抓要犯,记大功,获奖励,轰轰烈烈,惊险生动。上报纸上电视,受激励,振奋精神。而预防犯罪呢?一是成就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预防事故、防止犯罪、消除隐患,后面的事情毕竟没有发生,不要说成就,有多少具体成果也常常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二是预防采取的措施手段与结果成效具有时间距离上的分割性,即是按照计划或方案采取了行动后,效果按预见实现了,由于时间分割中的不可避免的多因素介入,能否证明预防与效果的因果关系,实践中尤其是难以确凿证明防止多少事故,减少多少案件,存在科学评估难、衡量难;三是预防犯罪工作,量大面广、具体细小、长期持续,具有不引人注目的艰苦性、平庸性,默默无闻,既不轰轰烈烈也无惊险生动场面,上不了报纸和电视,引不起震动和重视。

上述预防犯罪易受冷落忽视的一面,并不能说明不重要。相反,预防犯罪从来都受到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学者专家的重视,现代刑法学、犯罪学的开山鼻祖贝卡利亚就说:预防犯罪比惩罚更高明;日本著名学者藤原藤一认为,“预防犯罪应该是法中之最”,他们已经把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价值提到了不能再高的程度。《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特别关注预防犯罪要从少年健康成长抓起,规定“尽力创造条件确保少年能在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在其一生中最易沾染不良行为的时期使其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尽可能不受犯罪和不法行为的影响。”联合国专门制定的《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利雅得准则)指出“青少年通过从事合法的、有益社会的活动,对社会采取理性态度和生活观,就可以形成非犯罪型的态度。”可见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早为国际社会公认。其积极意义和战略价值至少在于:

首先,早期从源头防止犯罪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早发现早解决,我国古训说的“预则立,不预则废”,

“风起于青萍之末”,都是提醒人们把问题矛盾解决在未发生或萌芽之时是最好的,这是治本之策。

其次,防止、控制或制止一起案件就是实现一次社会零损失零伤害,总体上把损失、危害、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三,预防犯罪直接让一些人自觉或被动地避免成为犯罪人,减少了社会中的犯罪人,也积极挽救了一批可能的失足者,这是根本性问题,对全社会是有好处的。

第四,预防犯罪有助于建立良好秩序,改变社风民气,对社会的和谐、长效稳定有战略长效机制作用。

现代预防犯罪理论是治本同时讲究效果,十分重视治表的多种手段的速效高效,把预防犯罪理论建立在更加现实有用可操作性的实际需要上,在理论上战略上都更加成熟、实际、得到肯定和公认。冯树梁教授多年来一直把犯罪研究的重点放在预防犯罪在课题上,是有战略眼光和学者科学思维,具有反常规、反习惯、反功利的特点,他书中讲述古代魏文王向扁鹊问病的故事很值得我们一读。我们必须把我国长期来实践中重打轻防的常规性、习惯性思维定势改变过来,放弃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研究和工作布局,不能由于预防工作难度大、效果慢、看不见、难衡量、不显赫,而不肯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和领导精力。

二、重基础、重视犯罪情况的真实性研究

重基础、重视犯罪情况的真实性研究并敢于直面事实大胆突破,闪耀着创造性劳动的光辉,是研究犯罪非常值得钦佩、学习的精神。

基础很重要,创新要有基础,预防犯罪研究的基础就是犯罪的情况和变化。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这方面的传统、积累和基础,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迫切需要鞭策着青少年犯罪研究起步的时候,有关犯罪情况和数据长期被忽略几乎处于空白,且是一般人难以接触了解的禁区,专业人士要获得也十分困难。因为,犯罪是反映社会消极、病态、危害的一面,受“左”的影响下,为了不影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些消极负面的情况数据只能封闭,仅限于直接掌管人“自知”,是不给人见、忌讳人知的,有时还要“加加工”,以防否定社会主义优越性,给社会主义抹黑,成为政治问题。1981年,我当时组织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在上海市杨浦区某派出所做了近二个月犯罪调查,当时亲身经历基层如何处理每月立案上报案件发生数据的,先是内勤根据案件登记记录作出报表,送所领导审核,所长与上月报表比较,发现上升幅度较大,于是与周边所联系沟通了解情况,最后结合辖区综合情况,经过讨论分析调整,把数字降下来后报出,整个过程不过一个多小时,似乎已成规范。我把上报材料与原始材料核对一下,发现重大案件数如实报出,一般案件减去许多,最明显的是盗窃自行车案件只有实际发生的60-70%。我向所长提问请教,所长很具体的向我解释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根据”,

而且提醒说处理后的数据一定要注意仍能反映犯罪的变化动向,同时也告诉我有关上级指标要求、业绩评估、干警工作艰辛和福利、周边平衡等。我真切感受到基层公安工作的复杂性,确实佩服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智慧,当然也发现犯罪数据不能正确反映犯罪情况的严重性,并对数据既难得到又不准确深感不安和无奈,多次会议上曾以此为例呼吁公开我国犯罪数据,质疑犯罪数据能否真正反映我国犯罪严重的事实,以及对犯罪研究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和误导,严重影响犯罪研究工作。

预防犯罪脱离具体真实的犯罪情况,规律、对策、预防问题就无从谈起,谈也是空的、假的、不符合实际、不会真正起作用。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真实反映情况畅开了道路,但公安方面由于其特殊性当时仍是难以开放的领域。研究犯罪的前提首先要知道犯罪情况和变化,系统掌握犯罪情况及其真实性就是早期研究极难突破的难关,又是展开科学研究犯罪和预防犯罪必须突破的难关,不仅工作本身复杂困难,而且需要胆略和勇气。

本书中多篇文章中论及的犯罪“水分”调查及其分析研究成果就是反映突破这一难关、实现情况真实性的记录,是当时涉及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特征、时代意义。话题须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说起,人们从大动荡大破坏中刚走出来,青少年犯罪突发似式的成为街头巷尾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犯罪、青少年保护、青少年法、犯罪预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犯罪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从青少年犯罪这个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的热点开始调查研究并快速发展起来的,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从犯罪与刑法逐步深入到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法,交替推动发展的道路。初始的研究首当其冲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青少年犯罪究竟情况怎样?数量增加还是没有增加,略有增加还是大幅度上升,短暂上升还是持续增长,局部地区上升还是全国性上升,上升幅度究竟有多大,会持续多少时间?接着是犯罪是些什么人,各地区分布,类型、手段、危害等。进一步必然是原因、预测、预防等对策问题。一时间,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秩序稳定和安全发展,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想党和国家之所想,急党和国家之所急,不过对犯罪情况真实性这类敏感、现实的问题的接触和突破还是顾虑重重的。《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确定五个方面,其中不少课题是直面现实、突破性的,揭示各地立案不实,水分颇多,就是体现科学求实精神和勇气胆略的其中一个。冯树梁同志是课题的策划设计者成员也是具体组织实施者之一,他们的团队公开、尖锐、直接提出这样一个敏感、极易引发争议甚至声讨的课题是破天荒的。而且通过对全国300多个派出所立案情况和近万个个案情况专题调查,规模之大,涉面之广,用确凿数据打破传统禁区,肯定全国普遍存在立案不实存在水分的情况,确定地指出“发案数几倍地上升,破案数大幅度下降”,这样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说前无先例,至今尚无后者。这个课题从中国的犯罪情况最关注的数量开始,从水份这个关键难点突破,从上到下取得全国性认识上的认同,并在政府文件中转化为指令、工作规范要求、行动指针,很快在1992年我国刑事犯罪案件统计数字走出误区,从几十万起,提高到几百万起,较客观的从数量上反映了犯罪现实,效果和影响不说也十分清楚。论文论述尖锐、简明、透彻,尤其是结论性指出:“不管什么事情,不讲真话,不计实效,总是要吃苦头的”,“科学的生命在于真实。给虚假的东西蒙上一层经过科学研究的面纱,比不研究的欺骗性更大”,值得传承和铭记。

三、立足中国现实的理性思维和理论创新

数据、情况、经验是重要的,没有真实客观科学的情况数据就没有正确有效的犯罪对策和犯罪预防。但是,停留在数据情况经验层面上不是有远见卓识的合格研究者。二十年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开拓探索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人之一曹漫之教授,在华东地区第六次青少年犯罪研讨会研讨大要案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时说,“一门学科的产生、发展,逐步成熟,发挥作用,需要长期地去做艰苦工作,长期的努力。”他认为我国历史优久、实践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学、青少年犯罪学理论“能在国际学术讲坛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中国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要走上国际学术论坛,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层次上,要从情况数据实践经验的认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的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进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就是深化的认识,全局的认识,本质的认识。预防犯罪不能停留在情况上,即使是全面客观的情况把握也是现象的表面的零碎的有局限性的,必须有升华,掌握、拥有自己主创的科学理论。科学理论高于情况数据经验,具有规律性、普遍性、指导性、借鉴性,据此才能不断设计有效的办法措施,推广应用,有效地限制、减少、预防犯罪,改变犯罪的变化态势,有益于社会进步健康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预防犯罪太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论了,中国犯罪学研究必须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受尊重、有地位、获发展,文艺界有一句话说得好,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最好的。中国的预防犯罪理论也应该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的、国际的、原创的。综合治理理论就是具有上述元素的预防犯罪理论,它符合党的指导理论和优良传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充分运用系统综合、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突显其科学性和发展潜力。中国原创的综合治理,重在全社会的综合协调合力形成预防机制或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利益一致和组织协调优势保证其良好正常运转实施,保证其取得预想的实效。否则,“好比一台机器,有的齿轮不转,影响了整台机器的有机运作”,也不会发挥作用和优势。我们要把中国的元素、中国的理论,用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式、表述、语言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

冯树梁同志重视并致力于从理论上对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发表多篇专题论文。他还倡导预防犯罪研究中引进《孙子兵法》,建议综合治理干部学点《孙子兵法》。他在《<孙子兵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策略研究》一文中,以《孙子兵法》观点与犯罪作斗争作了九点比较,认为有很大的趋近性、适用性,以《孙子兵法》中特指的“道、天、地、将、法”五大要素,作了很有新意的移植性研究。《孙子兵法》颇受当代国际社会关注,冯教授的研究有很多独到之处,如关于未然、将然、已然;以战反战;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并从迎战21世纪有组织犯罪需要,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策略战术,把现代预防犯罪研究与充满智慧和辩证法的我国优秀古代文化传统结合,已引起同行关注和和认同。

冯著中闪耀着敢于直面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维,开展大量理论提升概括研究的光辉。他多角度探索基础规律就具有中国特色和相当的高度、深度,很有代表性。他说“抓基础是必行的规律”,把基础规律列为预防犯罪的指导规律,理论上重视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预防犯罪实务上强调基层组织和社会基层单位建设。把“二基”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上来研究,以枫桥经

验为例用“强根固本”为题重点论述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基层基础建设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它如大厦之基石大树之根节,基石固则大厦不倾,根节牢则枝盛叶茂。他借用一句演员台词说,“底座拿走了,塔尖往哪里放?”说明“二基”在预防犯罪理论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价值,非常形象,通俗、深刻、极富哲理。“二基”建设是科学的在实践中有效的中国化预防犯罪理论的组成部分,值得下功夫去研究、实践、开拓、深化。

四、讲实际。讲效桌。指导实用可操作

犯罪研究是现实研究,讲效果,讲实用,讲对策。《孙子兵法》十家注日,孙子十三篇首开言计,“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以断优劣、胜负、成败,故以计为篇首”。预防犯罪、与犯罪作斗争就类似打仗,选将、量敌、度地、料卒等等,都是为了断胜负、成败,知己知彼,布阵设防,就是为了取得实际效果。离开实际效果和操作性,就成了空话,毫无价值可言。

当代预防犯罪研究日益科学、完善、成熟。了解真情实况就是预防犯罪的基础和前提,情况明,对策和办法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操作才有可靠保证;理论是把握规律,为制定预防犯罪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成败评析、方案设计等;还有具体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既有科学预测和长远长效战略性预防原理、措施、手段、设计,也有快速高效的条件预防理论、预防犯罪办法和现代科技运用。

不过,无论长远的或立竿见效的,最后又都回到落实上,落实才能产生效果,落实的程度与效果成正比。消除犯罪原因是预防减少犯罪最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人所共识,不过原因复杂。有的涉及生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是个人、部门、包括国家机关主观想做就成做到,有的确实工作量极大难度高,但是其中有相当多因素是可以控制、消除的,关键在于落实,不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落实,也不会产生效果。条件性预防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前提还是要做,要措施、手段落实,否则也是空的。

《论预防犯罪》来自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许多研究作出的理论概括和论断,都是现实性强、实用有效的、能指导实际工作的,如研究成果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犯罪总的情况是“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论断;在中国犯罪分布研究上,首次作出“三分之二集中在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至广西的沿海地区和鄂湘川交通枢纽地带”的最简洁概括;在提出条件预防时,提示说条件预防见效很快,关键是落到实处;较早提出涉黑、毒品、金融等犯罪新类型、新动向等。都是有根据的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看法,都有超前性、预防犯罪指导性,不仅在当时有实际作用,即是现在也仍然是有价值的。

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效果,一定要把科学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方案、计划、措施等中间环节变为行动。我国实践证明,秩序就是预防。做到有序,违法犯罪往往在冒头时就暴露被发现,做到有序了,犯罪发生后也为快速破案创造较好条件。乱而无序,就是为犯罪创造条件,犯罪就会增多。因此,建立秩序,保持秩序,就是把理论变为行动的中介环节,大量日常的秩序管理就是实现有效的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的措施手段。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创建者、我国犯罪研究开拓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老会长张黎群同志,生前要求年青人把青少年保护和青少年犯罪研究“作为事业来办,立志要办好它”。他说:“事业,总是永放光芒的”。冯树梁同志以80高龄仍不断为我国预防犯罪研究事业做贡献,他的精神可敬,他的成果是值得学习、珍惜的宝贵社会财富。

作者:徐 建

第2篇: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名言

美德在劳动中产生。 作者:欧里庇得斯

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作者:克雷洛夫

管理的第一目标是使较高工资与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 作者:泰罗 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作者:谚语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作者:乌申斯基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作者: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作者:高尔基

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作者:高尔基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作者:鲁迅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 作者:克鲁普斯卡娅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作者:歌德 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 劳动能开胃口。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哀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作者:高尔基 无聊是一种疾病,最好的处方是劳动。 作者:(法国)谚语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作者:鲁迅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作者:冼星海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作者:华罗庚

清洁是健康的基础,劳动是财富的基础。 作者:(哈萨克族)谚语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李绅

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作者:徐特立

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 作者:(塔吉克族)谚语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这个目标有多么伟大! 作者:圣西门

没有劳动的生活是盗窃,没有艺术的生活是野蛮。 作者:佚名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作者:圣西门

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作者:马克思 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 ────〖吉福德·平肖第三〗美国咨询专家 《创新者与企业革命》第16页 作者:吉福德·平肖第三 长寿的秘诀在于劳动。 作者:(英国)谚语

艰苦的劳动会迎来战斗的喜悦,辛勤的汗珠换来连年的丰收。 作者:(柯尔克孜族)谚语

科学,劳动,实际工作??才能够使我们病态的,放荡的青年清醒过来。 作者:冈察洛夫

通向荣誉的道路是由劳动铺设的。 作者:(意大利)谚语 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 作者:(南斯拉夫)谚语

看呀!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作者:邓中夏 劳动使人变得高尚。

吃鱼的不如打鱼的乐。 作者:谚语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理想变为现实。 作者:周扬 不劳动,即使是池塘里的鱼也捞不起来。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作者:爱因斯坦

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作者:雨果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 作者:马卡连柯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作者:恩格斯

树以果子出名,人以劳动出名。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作者:达·芬奇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作者:马卡连柯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作者:列宾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作者:马克思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马克思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作者:卢梭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作者:圣西门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作者:华佗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作者:爱因斯坦

明智的人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在家庭、城市、山区或海市蜃楼里寻找幸福,浪费时间。谁在绝望中耽于分析自己的内心,以控究自己痛苦的原因和深度,那就宛如把玫瑰枝插枝而操心吧,可不要在傍晚或早晨把它控掘出来,以断定它是否抽出了幸福的幼芽。而这,我以生命起誓,正是真正的幸福。 作者:雷哈尼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作者:列宾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作者:陶铸 值得自豪的是劳动,而不是漂亮的脸蛋儿。

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 作者:萨迪 劳动可以使平时变成节日。 作者:谚语

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 作者:史密斯 使人愉快的劳动,能医治心灵的创伤。 作者:莎士比亚

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产生知识。 作者:(柬埔寨)谚语 劳动使人忘忧。 作者:西塞罗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作者:邓拓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作者:冼星海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作者:高尔基

一个农夫、一个水匠、一个兵士,是同一群众的一模一样的碎片、同一圆圈的部分、把子不同的同一工具。劳动在他们就像一个谜,找谜底一直找到咽气那一天。他们一辈子干伤心的额外罚工,报酬常常是弄到一条小板凳,坐在一间草屋门口。 作者:巴尔扎克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使他习惯于小心地对待劳动的工具、器械和产品,重视书籍及其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物品,尊重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仇视那些寄生虫和剥削者、二流子、怯懦者和懒汉。 作者:凯洛夫 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 作者:(法国)谚语 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虚荣之于我们不啻是劳动的激素,休息的油膏;它紧紧依附在生命之泉上。 作者:拉斯金

劳动者最理解幸福。 作者:(柬埔寨)谚语 脚走的路是手修的。 作者:(藏族)谚语

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作者:谚语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作者:爱因斯坦

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

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作者:巴尔扎克 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 作者:爱迪生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作者:杜威

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作者:马克思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浩瀚海洋,源于细小溪流;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劳动。 作者:(满族)谚语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作者:海涅 自己的双手寻来的果实,那怕是酸的,吃起来也象葡萄。

愚蠢的人幸福是钱和官,聪明的人幸福是劳动和贡献。 作者:(哈萨克族)谚语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作者:爱因斯坦

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作者:加里宁

嘴头的空话连篇,不如用劳动实践。 爱劳动,受尊重。 作者:谚语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作者:德谟克里特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作者:毛泽东 真理从辩论中来,幸福从劳动中来。 作者:谚语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作者:马克思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作者:高尔基 劳动可以使人摆脱寂寞、恶心和贫困。 作者:(法国)谚语

只能通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 作者:罗斯金

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得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 作者:赫尔岑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作者:宋庆龄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作者:休谟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滞,再加上必然的后果。懒散,这些就是祸根。科学,劳动,实际工作。才能够使我们病态的,浪荡的青年清醒过来。 作者:冈察洛夫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作者:欧文 培养青年要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作者:加里宁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作者:高尔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们在自觉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也逐渐获得了从事自觉的、有目的的审美的活动,即从事审美创造与发展的能力。 作者:波斯彼洛夫 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麽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作者:乌申斯基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作者:谷超豪

要成为德、智、体兼优的劳动者,锻炼身体极为重要。身体健康是求学和将来工作之本。运动能治百病,能使人身体健康,头脑敏捷,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作者:吴耕民

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作者:雨果

科学不但能“给青年人以知识,给老年人以快乐”,还能使人惯于劳动和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 作者:门捷列夫

要活下去总得有点可以寄托的东西。„„住在乡下只是内在劳动,而精神却在睡觉。 作者:契诃夫

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作者:列宾

通向面包的小路蜿蜒于劳动的沼泽之中,通向衣裳的小路从一块无花的土地中穿过,无论是通向面包的路还是通向衣裳的路,都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作者:福斯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的劳动和他们的发明的价值。 作者:巴斯德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 作者:(锡伯族)谚语

至于我,生来就是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蜂巢里,能够看到自己的一滴蜜。 作者:克雷洛夫

一个好好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做三部分:劳动享乐休息或消遣。 作者:佚名

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 作者:谚语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作者:爱迪生

劳动是生命的法则,也是它最美的果实。 作者:莫里斯

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作者:高尔基

至于我,生来就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蜂巢里,能够看到我自己的一滴蜜。 作者:克雷洛夫 财富的父亲是劳动,财富的母亲是大地。 作者:(哈萨克族)谚语 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作者:谚语 劳动是快活的根源。 作者:伏尔泰

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作者:雨果

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劳动是人类的命运。 作者:荷马

文化越高,劳动越受重视。 作者:罗雪尔 不劳动者无法从中获得裨益。 作者:贺拉斯

第3篇:国旗下讲话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创造了物质生活,创造了精神文明,创造了人类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劳动毕竟是艰辛的,要付出汗水,付出辛劳。因此,每个人的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

当然,绝大多数同学对那些不劳而获,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我们有很多同学在家里就能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些同学平时舍不得随便多花一分钱;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拾起地上的垃圾;课堂上同学们专心听讲,刻苦攻读,凭借自己的劳动争得自己应得的荣誉……然而,也有一些同学却不是这么做的:走在校园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即使不远处就有垃圾箱,也不愿意多走一步;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还有的肆意践踏花草,破坏环境等等。这些,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人是可耻的!

同学们,热爱劳动的美德我们要继续传承,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轻轻放入垃圾筒内;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我们是劳动者,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行动去美化世界吧!争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优秀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第4篇:一年级《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劳动成果要珍惜》教案

嘎多小学

一年级

李秋艳

目标要求

1.懂得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3.培养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意识,保持校园墙体干净整洁。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活动对象:嘎多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2018年3月22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嘎多小学的校园是不是比上学期更加美丽整洁,我们的墙体已经刷上了漂亮的颜色,那么是谁让我们的校园变得这么美丽?(生答)。那么那些帮助我们粉刷墙体的工人叔叔心不辛苦?在老师眼中劳动者是最美的。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着,奉献着。那么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美丽的劳动着的身影。(教师播放“光荣的劳动者”)

2.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物质财富,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劳动成果”。

3.学生交流:哪些属于别人的劳动成果? (打扫干净的教室、食堂阿姨做的饭、新粉刷的墙体、草坪上栽种的花、老师讲授的知识等等)

二、学习

1.我们身边的劳动成果。

(1) 师:不同的职业的劳动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成果。请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劳动成果?这些是谁的劳动成果?(教师播放“身边的劳动成果”)

(2) 教师小结:同学们,劳动成果是说不完的,数不尽的,因为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我们的身边的一切存在都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所以劳动是光荣的,是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2. “千人笔”的故事。

(1) (教师播放“千人笔”)学生观后讨论: A.铅笔包括哪几个部分?

B.它们分别是怎么生产、制造出来的? C.为什么叫“千人笔”?

(2) 听了铅笔的故事,你打算如何对待你手中的笔?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全班分享。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项劳动成果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来之不易,所以要好好珍惜!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板书:劳动成果要珍惜)

5.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1) (教师播放“‘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学生思考并讨论:

A.司马光为什么告诫儿子要节俭? B.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勤俭节约也是珍惜劳动成果的体现。 6.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1) 师: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可惜在我们的身边却有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A.(教师播放“我们的主人在哪里”)学生交流:这些物品怎么会被小主人遗失在“失物招领”处?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主人领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B.(教师播放“牛奶的自述”)学生交流:我们的身边有类似的浪费现象吗?一包牛奶的生产需要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如果你是牛奶生产过程中的一名员工,你看到像“周鸿杰”这样对待牛奶的同学,心中会有什么感触?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2) (教师播放“我也要买名牌球鞋”)学生讨论:明明这样做对吗?你是如何看待小学生穿名牌这一现象的?你也曾经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吗?

(3)(教师出示“哈哈镜”组图)学生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有上述行为。

(4)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小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大到我们所在的教室、我们的校园,所以说劳动成果要珍惜。那么我们该怎么珍惜劳动成果呢?

请你结合我们讨论的现象,选择一件小事,选择一个点,提出办法,想想我们该怎么珍惜劳动成果?

7.教师小结:爱惜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同时勤俭节约也是珍惜劳动成果的体现。

三、自我反省,指导行动

希望同学们牢记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多想想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能够去珍惜劳动成果。最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第5篇:珍惜劳动成果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一、课前音乐欣赏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渲染气氛。

二、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首古诗。(多媒体显示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古诗,谈一谈:阅读了李绅的这首《悯农》,你有何感受,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感受到了劳动者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习惯。)

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咱们就共同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具体探讨一下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以及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去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多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珍惜劳动成果

三、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以下几幅图片,然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不同劳动者劳动的场景图片)

欣赏了以上这些图片,你有何感受?

(生: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体现。)

环节三:寻找生活中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

我们都知道要去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仍有不少浪费粮食和其他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你能把他们指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浪费粮食:挑食、剩饭、掉饭粒;浪费水: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夏天用一个手指堵住水龙头玩水;浪费电:白天开着灯,平时插头不拔掉,没人时灯也亮;浪费学习用品:更新很快,随意丢弃写字笔,乱撕乱画纸张,在桌椅上乱刻乱画;旧衣服不穿,总是买新的,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过生日大手大脚花钱请客;随地乱扔垃圾„„)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出了很多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和行为,老师也发现了几种现象,咱们共同来看一下。(展示部分浪费现象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是一位劳动者,看到这些资源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惋惜、气愤、失落、伤心、难过、痛心、悲伤……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

来之不易。因此,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环节四: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珍惜劳动成果,并不只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名人、国家领

导人等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你能告诉大家他们的故事吗?

(学生举例)

老师也准备了几位革命家、名人(企业家)、领导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我们大家共同来

欣赏一下吧!(课件展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环节五:讨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能不能丢

畅所欲言: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请结合实际(国家、个人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生:有必要。

(1)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更

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知识链接我国的国情,帮助学生理解)

(2)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

尚的道德品质。)

环节六:分组交流,盘点收获: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就请你结合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说一说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谈自己的做法: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电,做到人

走灯灭;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不乱撕、乱画、乱扔书本;爱护桌椅板凳,不乱刻乱画;

不随便购买文具;不盲目攀比、追求享受,不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做到文明、理性消

费…)

环节七:拓展延伸:

说了那么多具体的做法,你知道哪些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或者民间

谚语?请把它们积累下来。(学生说)

名言警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5、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民间谚语:

1、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2、紧紧手,年年有。

3、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

4、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5、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环节八:收获园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最后课件呈现)

1、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因):

(1)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

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更

加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4)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

尚的道德品质。

2、如何珍惜劳动成果(怎么做):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

电,做到人走灯灭;不浪费粮食,不挑食;不乱撕、乱画、乱扔书本;爱护桌椅板凳,不

乱刻乱画;不随便购买文具;不盲目攀比、追求享受:不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做到文

明、理性消费……

环节九:小试身手:(当堂检测)

1、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 丰富。在生活上,我们要避免的消费误区是( C)

①与同学进行攀比 ②追求绿色消费③进行适度消费④一味追求名牌消费

A.①②B. ③④C.①④D. ②③

2、在某市的一桌满汉全席超级豪华宴上,一桌人竟然吃掉了30多万元人民币。下列对此看

法正确的是( C)

A、这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经比较富裕

B、花钱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多花钱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C、如此浪费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

D、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已经过时,如此阔绰无可厚非

3、“一两百太寒酸,四五百刚够数,千八百才算酷。”这句流传在校园中的顺口溜,反映了

部分中学生过生日时的攀比现象。对此,我们要( D)

A、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C、增强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D、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C)

①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②艰苦朴素是革命年代的事,当今社会就不宜提倡了

③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可能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科学家和地道的农民都是平等的劳动者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6篇:珍惜劳动成果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张希林

一、 教学目标:

1、 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 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难点:生活中,做到不挑吃穿、不攀比、不讲排场、不浪费。

三、教学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写调查报告。干净整洁教室的图片、脏乱教室的图片、教师备课、整队、打扫、批作业的照片。

学生:调查老师一天的工作量。收集选择与课题有关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观察身边与主题有关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感受劳动最光荣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2、师: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所以有人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成果要珍惜”。

3、那劳动成果指什么?

(出示劳动者和相对应的劳动成果的图片。)

4、了解了什么是劳动成果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课《劳动成果要珍惜》。同时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

二、事例展示,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一)

1、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个图片,(教室又脏又乱的图片和值日生值日的过程图片。)孩子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我们的教室变得又脏又乱,这时,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经过辛勤的劳动,再一次让它变得干净整洁了。在这样的教室里生活,学习,你的心情怎样?

2、你想对那些付出辛勤劳动的值日生说些什么?(小组讨论)„„ „„ 可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请看(教室里,课桌下有废纸的图片),曾经干净整洁的教室,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相信每个同学看了,心里都不是滋味,看到这些,老师还是想请值日生来谈谈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或看法。„„ „„ 相信,这时每个值日生的内心都会大声地喊出:“请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

3、 所谓劳动成果,就是别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付出了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所换来的一个好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珍惜。 (同时出示劳动成果的概念)

4、 了解这些以后,我觉得刚才的同学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今后你会怎样做?„„„„

5、孩子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值日生,当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们都想对别人说:“请尊重我的劳动成果。”记住一句话:“好的卫生不是扫出来的,而是靠大家共同保持的。”

(二)

1、在学校,值日生的劳动成果值得我们尊重,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也应该值得大家尊重。老师提前发的调查问卷,相信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已经采访完毕,现在大家讨论一下,从这张调差问卷表上,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天工作的调查问卷 代课教师:

1、每天上( )节课。

2、上好一节40分钟的课,需要( ) 分钟来备课,需要( )分钟写教案。

3、每天批( )本作业,用( )分钟完成。

4、每天除了备课、讲课、批作业外,还有什么工作要做?

2、是啊,为了备好一节40分钟的课,老师们在下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分析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教学设计,在书上批注讲解的内容,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看,这是一本老师的教科书,密密麻麻的批注,浸透了老师的血汗,我们多么希望能在这40分钟的时间内,教给你们更多的知识,在此,我代表所有老师 ,想对你们说一句话:“请珍惜我的劳动成果。”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请大家畅所欲言 „„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3、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老师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备课、讲课,还有批改作业、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活动,参加业务学习……,遇到以下这些情况,我们该如何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和小组成员交流。(小组合作) 出示:面对老师批改作业后的错题,我应该——

课间活动,老师在办公室给我讲题,我应该——

老师在组织一些活动,我应该——

老师指出我的错误,我应该——

老师也会犯错误,面对老师的错误,面对被老师冤枉,我应该——

4、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内心特别地温暖、欣慰。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倍加珍惜老师和你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三)家里故事,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1、“请珍惜我的劳动成果”,不仅是值日生,老师们的呼声,更是你们父母、亲人、以及社会的呼声。请看这个情境:淘淘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在工作单位劳累了一天,回到家辛辛苦苦做好饭后,淘淘却说:“这是给人吃的吗?这么难吃,我可不吃。再说了,我喜欢吃米饭,为什么又是面条?”

不经意的一句话,伤了谁的心?为什么?„„

2、又比如,你想要一双运动鞋,但是当妈妈给你买回来的时候,你发现不是你所期望的阿迪、李宁。你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记住,全世界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爸爸妈妈,是你的亲人。当你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他们的劳动成果时,我相信有一句话是他们想对你说而又不会对你说的,那就是:“请珍惜我的劳动成果。”请读老师寄语:(出示幻灯片)孩子们,如果你爱自己的父母,就请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吧,因为这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能告诉老师,今后你会怎样做?„„

三、社会现象,升华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出示幻灯片)

1、当我们回到温馨的家里,躺在干净整洁的床上,可知道这是多少人劳动的成果?

2、当我们走进学校,汲取那香醇的知识,可知道老师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3、当我们漫步公园,感受那一草一木的惬意,可知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4、当我们走进商场、集贸市场,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可知道它经过多少人不停的劳作?

1、孩子们,“请尊重我的劳动成果,”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中包括你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请听他们的心声:(出示幻灯)(小组成员讨论)

l 面对这样的浪费现象,农民伯伯想说,一粒粮,千滴汗,粒粒粮食汗滴换,请大家——

l 冒雨指挥,不管风雨的袭击,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是却有人这样的不理解,交警叔叔想说,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们都会认真执勤,确保道路通畅,请大家—— l 除了他们,还有那些帮助病人解除痛苦的医务人员;不远千里为大家传递信息的邮递员;为城市建设默默工作的建筑工人;为方便人们生活的售货员„„,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都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请将你课前收集到的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他们每天都做什么?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替他们说一句心里话, l 你作为一名劳动者想告诉大家的话。 „„想说,„„,请大家„„

2、总结:是劳动,让我们能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安心地学习: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是劳动,让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亩亩良田„„孩子们,每一项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一项劳动成果值得尊重的,请读劳动者的心声,也是你自己的心声: 请珍惜我的劳动成果,是对我的尊重,更是对您的尊重!

《珍惜劳动成果》说课稿

张希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珍惜劳动成果》。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珍惜劳动成果》是五年级上册。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为后面的乐于劳动,善于劳动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养 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能力目标: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 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青少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并通过大量图片及案例进行剖析,所以珍惜劳动成果是重点。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

1、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2、学生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如下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活动法、自评法等具体的学法会在我的教学流程中加以体现。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干净的教室、清洁的校园、老师备课上课、农民辛勤耕作的图片) 教师设问:当你坐在整齐的教室里学习时,当你漫步在干净清洁的校园时,当你 站在丰富多彩的板报,一饱眼福时,你的心情怎样?这些是谁的劳动成果? 当你看到:为了我们健康成长,辛勤的备课,上课的老师时,你最想对老 师说一句什么?

当你看到:烈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仍在田间辛劳 耕作时,这时

你最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劳动成果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让学生感知自己及别人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展示干净的教室、清洁的校园、老师备课上课、农民辛勤耕作的图片 教师设问:

生1:面对同学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为什么要珍惜? 生2:面对老师的劳动成果,我们为什么要珍惜? 生3:面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我们为什么要珍惜?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所有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环节二: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及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设计意图:第一组通过让生寻找身边的浪费现象及评价浪费行为,让学生明白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第二组让生寻找身边的节俭行为及自己怎样做到节约?让同学们明白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提倡勤俭节约。

环节

三、让学生搜集勤俭节约的名人轶事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环节四.展示我国资源匮乏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资源国情,让生体会我国不是地大物博而是地大物薄,如果我们肆意浪费会导致资源枯竭,直接影响我们无法生存,增强一种紧迫感。

算一算: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认识到再小的个人浪费乘以13亿也是社会大问题。教育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就是在为国家干大事,因此,初级阶段国情不允许肆意浪费。

视频设计意图:让生明白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多人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就决定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建国。 环节五:走进生活,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让生认识到奢侈浪费的危害,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三)、教学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2、全班开展“我的勤俭节约宣誓”活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督促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

(四) 拓展延伸,体验生活(作业)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板书设计:

1、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7篇: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第一课时

浪费现象调查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及其原因,知道浪费可耻。 2.学习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

2.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活动准备: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调查准备

1.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例如: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调查小组。 6.学习《调查活动指南》,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 7.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活动二:实地调查 活动三:汇报交流

1.反思调查计划落实情况。各小组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调查报告。

4.根据学生的调查,教师补充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资料,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活动四:自我反思 对照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行为,以后该怎么做。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的粮食危机现象。 2.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4.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厉行节约。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5.完成倡议书,进行节约宣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

2.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南非等地区粮食危机现象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准备:了解我国粮食状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探究粮食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粮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课前,同学们搜集到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根据资料,说说你对当前社会中的粮食问题有什么看法。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4.教师总结、补充资料:是啊!虽然我们衣食无忧,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儿童因为饥饿而死。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我们国家的粮食状况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活动二:我们来计算

1.教师启发: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我浪费的那点儿粮食不算什么。其实不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我按照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天能够节约多少粮食?一个月呢?一年呢?

2.学生计算。 3.谈感想。 活动三:厉行节约

1.教师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从1981-1995年间,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就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想一想,厉行节约还能从哪些方面做起?

2.学生讨论、交流。 3.节约新点子。

4.教师总结:根据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封节约倡议书,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并且为节约资源行动起来!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情况汇报下一篇:常用词语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