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工作反思

2023-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二周工作反思

第二周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亿利东方学校

岳轹腾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5-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气球个数数出来,算出15-9=6;②想加算减:9+6=15,15-9=6;③破十法:10-9=1,1+5=6,15-9=6;④连续减:15-5-4=6,15-9=6;⑤简便计算:15-10+1=6,15-9=6。

2017年3月2日

第2篇:第二周教学反思:

周二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开学我组织的第一个活动,对于我们班的小朋友来说也将是他们留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歌曲《最后一学期》可以说是非常应景的。不仅能激发小朋友对幼儿园生活的不舍,使他们能够珍惜剩下的时间,同时又能让他们充满对小学生活的向往。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使幼儿初步了解歌词,知道歌词大意,并谈谈自己对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想法和感受。考虑到幼小衔接,我还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首歌的歌词,发现幼儿大多数都认识上面的字。

周三教学反思:

我们一直教育幼儿要学会“分享”,在这个方面我们班的小朋友做的都不错,舍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和好朋友分享。考虑到他们要上小学等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决定把分享的东西从吃食换成图书分享。小朋友们反响很热烈,第二天就从家里带来了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大全》等。每天,我们利用吃饭前的一段时间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上面的故事,小朋友们听得很仔细,遇到不懂得地方还会大胆的提出来,很符合“小问号”这一主题活动。

周五教学反思:

我觉得语言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大胆的、有逻辑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但因为个体差异,有部分幼儿有点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这对这些问题,我在上学期也有意识的去鼓励他们多说、多听、多看,并和部分家长进行了交流。本学期的第一次语言活动《小熊图书馆》,我感受到有些幼儿有着质的变化。以往语言活动,大多数都是我来讲述故事,然后进行提问。这次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自己讲述,并用完整的语句模拟动物们的对话。小朋友讲的非常的棒,特别是内敛的张立为和张楚琦,竟然主动举手来创编故事,表现的相当不错,我特地的表扬了他俩。

第3篇:第二周教学反思

这一模块主要讲猜测某人是不是干什么了?还有就是询问某人在过去某个时间干了什么事?我先从叙述自己昨天干了什么事,第二周英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周英语教学反思》。 然后在转想某个学生,问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我引导这个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然后转向全班学生问: What did she/he do yesterday?这样就可以达到层层深入。步步为营达到教学目的。孩子们也更容易接受。

第4篇:第二周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括号的作用及运算顺序,算法比较简单,学生一听就懂。但在实际做题中却常常忽视括号或者计算正确,他们知道先算什么,忘记加括号,出错较多。对同一个算式添加括号后使得数不同,或给他们运算顺序来给算式添括号,这样的练习是相当必要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第二课时:在教学时,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明确先求什么,怎么求;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还会出现忘记括号的问题。个别同学不习惯用综合算式,个别辅导即可。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理解题还是最重要的。

第5篇:第二周反思王改霞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从学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对这个超难任务有点无奈。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本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我也是爱阅读的人,所以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所讲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课前通过调查,我发现,喜爱读书的同学有不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有的说是为了写好作文;有的说是喜欢里面的故事:有的干脆说是父母规定要读的„„我又问他们读书以后有什么收获?有的同学把握了故事情节;有的同学记住了里面人物的言行„„感觉学生读了,但是真正热爱书,并能真正读进去的人不多,这可能也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有关系。所以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我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但学生们家庭状况都不是很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做的图书目录,我发现学生手里的图书少得可怜。于是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

第6篇:疫情期间第二周体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上周的反思,我改进了3点建议,确实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家长还存在不会不操作的现象,这对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具有阻碍作用;本周也进行了一次体育直播课堂,在这次体育课堂上,我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授课,第1种方式就是,分享桌面的课件进行教学,第2种方式就是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综合两种教学方式,我发现,体育课的教学两种方式均不合时宜,体育课堂不比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课堂,它的作业不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反馈,所以如果是直播进行授课的话,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互动,一个动作的讲解,也不知道学生会出现哪些地方的失误或者是动作不正确,不能在线上进行面对面的纠正,所以两种教学方式均不能达到体育课堂的效果,于是我便思索着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之前由于考虑到语文数学英语三个主科作业的问题,我极不情愿去使用打卡功能,主要是因为不想给家长和学生造成更多的负担,但是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时间是非常充足的,而且想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必须培养学生每天定时定点的锻炼。

现在不要求学生每次运动时间有多长,但是每次的运动的量必须够,而且每天必须要定时定点的打卡,培养良好的习惯,想通这些以后,我确定了每天下午6:00打卡锻炼跳绳的教学策略,准备于下个星期正式投入使用,根据人的遗忘曲线和记忆的相关知识,21天是一个良好的周期循环,他是人能坚持一件事情,不忘记的最好的记忆时段,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所以我把打卡周期设定为21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打卡,培养学生的锻炼的好习惯,而且我想到如果是单纯的打卡,一定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所以我在确定打卡这个操作以后,以跳绳预选赛的名义让学生进行打卡,承诺所有班级在打卡结束以后,抽出最优秀的三名学生(每天坚持打卡的三名学生)进行年级跳绳比赛,我相信,在名誉的驱使下,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我会坚持每天对学生打卡的内容进行评论,督促学生做好每一次的打卡,使学生每次打卡都可以见到希望,都可以受到鼓励,都可以被重视,毕竟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被重视的欲望。

2020年2月22日

上一篇:职场必胜定律下一篇:心脏介入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