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资源整合优势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三方资源整合优势

资源整合视角下襄阳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摘 要:从资源整合的视角下,分析襄阳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该地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为襄阳市及面临同样环境的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整合;第三方物流;襄阳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系列相关物流政策红利的释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也迎来的高速发展期。对比国外与我国东部沿海等物流发达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在物流总量与结构、物流成本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为了减少此间差距,众多学者与实业届人士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资源整合视角,并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来分析讨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

1 物流资源整合内涵与界定

物流资源是物流活动运作的基础,也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对象。从狭义方面理解,物流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线路、节点、资金、技术、品牌等一切生产运营的投入要素;从广义方面看,它还包括客户、政策、技术变革、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社会关系等。

目前,出于降本增效、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及转型升级等目的,围绕着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方兴未艾。虽然众多学者因为研究的目的和背景不同,现在关于物流资源整合界定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通过他们的成果,可以歸纳出以下共同点。

(1)导向性明确,无论整合主体是物流企业,政府部门,还是社会中间组织,开展或引导物流资源的整合目标都带着很强的指向性,比如,满足物流需求、节约社会资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不确定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等,其中,有效满足物流需求是其核心目的。而物流需求总是变化的、动态的、高质量、低成本诉求的,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或行业整合内外部物流资源,根据市场和客户要求的变化及时的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2)强调过程管理,一方面物流企业不论是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还是当前新兴的轻资产物流组织(例如无车承运人),进行物流资源整合,都是在提供物流相关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物流资源整合,离不开物流机会的识别、资源的识别、资源的选择,以及资源的配置等一系列过程环节来完成。

(3)突出技术性,物流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借助于信息网络和信息平台,物流资源整合范围从原有的以流程重组为主要形式的内部整合,可以快速有效扩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出国门,进行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同时,除了物流生产经营中离不开物流技术和方法之外,物流资源整合在内外部资源识别、采购(并购、租赁、联盟、合作)、配置,以及实现资源整合参与方多方共赢的制度安排等方面也充满着管理智慧和技术。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文把区域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界定为:以市场为导向,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借助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对区域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动态管理运作活动。

2 襄阳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在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襄阳市在依托政策体制的独特性优势,经济规模总量领先优势,地理交通的区位性优势,全面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精心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的过程中,襄阳物流产业发展也极为迅猛。以2017年为例,襄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4.9亿元,居湖北省第二位。其中,社会物流总额为14084亿元,同比增长12.85%;物流产业增加值为625亿元,同比增长17.9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8%,同比增长1.03%;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83亿元,同比增长5.0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物流成本)为14.34%,同比降低了0.68%,低于全国14.6%和全省14.9%的水平。

襄阳市第三方物流资源丰富,但其物流资源整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而言,表现出以下特征。

(1)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但结构不合理,物流成本是物流资源整合最直接的反映。襄阳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虽然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物流成本内部结构不合理。该市具有丰富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资源,但就运输方式而言,仍然出现公路货运量独大的现象,同期占比超出90%,其他运输方式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抽样调查的规模以上工商企业物流支出结构方面,传统的运输(含原材料运输和产成品运输)和仓储环节占企业物流总支出的51.5%和18.7%,而物流方案设计、生产流程再造、报关、物流金融等这些高附加值的物流环节,仍是第三方物流供给的短板。

(2)物流与制造业联动不够,满足客户企业的物流需求是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和导向。在襄阳市七大产业中,除了以襄阳风神、厚载科技为代表的物流企业通过进驻汽车制造厂区,开展供应、生产、销售物流的无缝融合;电子信息龙头企业骆驼电池通过整合供应链,打通了上下游企业,实现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之外,其他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因为技术和设备专用性等原因,要么自己构建物流体系来运营,要么与社会第三方物流合作也仅仅局限于运输和仓储这些基础环节,物流与制造业联动的广度和深度均大有空间。

(3)平台构建已经初具规模,但发挥效益仍待时日,平台包括组织平台和信息平台,其在物流资源整合中充当着市场中间组织的角色。物流资源具有分散性、多样性的属性,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快速有效的进行客户资源、物流资源的识别和配置,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借此进行交流和学习。目前,以襄阳市物流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物流组织,联系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高校资源,吸纳会员企业300余家,会员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涵盖车辆与配件销售、设备租赁、信息服务、园区物流、物流金融与保险等,有效地降低了会员企业资源整合中的交易费用,但在上游客户资源整合方面仍需下大功夫。襄阳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及物流信息平台已经运行多年,但主要内容仍集中在运输和仓储,时效性及功能完备性还需大力改善。

(4)整合内容与形式单一,和其他中西部地区类似,在面对市场中的物流需求时,襄阳市第三方物流企业表现出的数目多,规模小,能力差,综合服务能力弱等特征短期内将继续存在。形成在某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借助于信息技术参与资源整合,是这类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襄阳第三方物流市场发生的整合较为集中在线路的购买、场站设备的租赁、同类型的企业兼并等,而资源整合纵向上的供应链物流资源优化,横向上的不同物流功能环节的整合,多式联运以及类似物流联盟的自发物流合作组织运行均较为少见。

(5)龙头企业带动效果尚未凸显,截止到2018年3月份,襄阳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85家,其中:5A级2家、4A级56家、3A级22家、2A级5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6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省级重点物流企业数量在全省各市州均名列第二。这些规模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分布在商贸流通、汽车制造、运输、仓储、生物制药、化工、农产品等各个领域,但由于企业的所属关系、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局限、设备设施的专用性等原因,对区域内第三方物流整合与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3 对策与建议

(1)厘清盘活存量物流资源,合理规划物流资源增量。区域内现有的物流资源是开展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的基础。为了摸清家底,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协会组织和重点物流企业参与,结合每年度的物流运输量统计工作,对区域内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以及抽样中小物流企业的人员、设备设施、规模、属性、分类等开展进一步核实核算;以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制造业、商贸业以及居民等的物流需求种类、形式、数量。政府应结合“一级两中心”的建设实际,借鉴物流发达地区经验,做出短期和长期权衡规划,并配套政策和法规,为整合提供方向。

(2)充分发挥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企业由于竞争和逐利的需要,对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天然的偏好,但因为整合成本和风险的广泛存在,使得许多企业在进行物流资源整合时认为“不敢整”“不好整”。打造一個有序、公平、便捷、安全的物流资源市场,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作用的前提,也是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工作目标,例如做好与周边区域物流规划的衔接和统筹,协调与航空、铁路、水运等部门的整合渠道,降低参与企业的交易成本,打破条块分割的制约;扶持产学研结合,牵头研究并推行可行的联盟政策、分配机制、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打造信用体系等来完善市场环境;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行为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以及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引导区域内物流资源整合行为由自发向自觉转变。

(3)完善基础设施。襄阳市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由于定位不准,衔接不畅等原因,导致了丰富的公路运输资源与具有成本优势的水运、铁路运输“联不上”,“联不起”,多式联运与甩挂运输难以发挥优势。加快“一港四园”中的襄阳北物流园、襄阳西现代综合物流园、襄阳南临港物流园、襄阳东农产品物流园基础设施,完善并提升物流功能,尽快形成物流产业聚集与资源整合中心;丰富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服务范围,提升襄西欧,襄阳-宁波港等跨国物流的规模效应。协调汉江流域沿线城市,加快航道梯级开发进度,打破航运瓶颈,整合提升区域内水运运能。针对襄阳站和襄阳南站铁路货场受交通影响业务持续萎缩的现实,对襄阳北部铁路货运场站(襄阳北站和郜营站)进行扩能升级,提升铁路运力。

(4)重视平台建设,培育整合共赢的意识。一方面加快建设襄阳市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业开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合同物流、无车承运人等“互联网+物流”创新模式,实现货运供需信息的在线对接和实时共享,改进运输的组织方式,提升运输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丰富市场中间组织平台活动内容,物流企业,协会组织,地方高校、政府部门联动,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知识的再认识的基础上,培育整合共赢意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内部到企业间,最终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4 结语

襄阳市持续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厚的交通区位,以及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物流资源,为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了基础。在物流企业、行业、政府的共同参与下,以打造健康便捷的物流资源市场为核心,以“互联网+”物流形式为突破口,襄阳市第三方物流将会朝着高效集约的方向发展,襄阳市物流产业也将迎来再次腾飞。

参考文献

[1]樊毓卿.供需视角下钢铁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2]徐雅琦,郭瑞伟等.台州市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6):137-138.

[3]杨瑾 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评价与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7,(7):84-85.

作者:马俊

第2篇:整合资源普惠民 集中优势创品牌

多年来,五四一总医院按照中信集团和中信医疗的战略部署,充分依托中信医疗集团的管理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根据“医疗普惠、健康民享”的总纲领,努力探索基层企业医院的发展之路,搭建介入平台,整合骨科资源,适度规模扩张,打造维护以五四一总医院为核心的8县1市1企业的“医联体”,在创新管理、创立品牌、学科建设、开放合作、职工道德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

转变观念 融入中信文化

五四一总医院坚持医院公益性,加强职工的道德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医院行业结合起来,通过“道德讲堂”和“健康俱乐部”这两个平台,从德孝文化教育入手,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医院开设了“道德讲堂”,邀请国学大师来院讲学。健康俱乐部为医院职工、病人及家属播放、讲解有关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健康宣教等知识。通过推行传统文化,尤其是德孝文化,广大职工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众多患者及家属听课后受益匪浅,患者解开了心结,加快了病情好转,提高了生活质量。

传统文化的引入和谐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总医院被闻喜县委、县政府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单位”。

创新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五四一总医院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全面推行运行评价,提高了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进临床科室的运行评价工作。围绕医疗科室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收入、医保反馈问题、技术病历上报、抗菌药物使用等各项监测指标对各临床科室工作运行进行评价。

加强医技科室运行评价工作。从各医技科室的业务收入、人均业务收入、百元耗材、百元固定收入、检查人数、临床诊断符合率等方面对医技科室进行了评价。

开展护理工作的运行评价。护理部对照《护理质量运行评价标准》,重点从护士仪表、现场管理、人才梯队结构规划、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使用制度、护理质量控制、患者入院评估、护士长手册7个方面对全院各科室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并打分排名。

增强职能科室的运行评价工作。从与临床科室“结对子”、工作运行质量、运行管理、医疗科室的意见建议反馈、管理担当5个方面对职能科室的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各部门运行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全院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开创了全院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把握机遇 拓展新增长点

根据发展规划,医院将加强神经内科、妇产科、麻醉科(手术室)、儿科、ICU等重点学科建设,增加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微创外科为重点学科,力争在2016年内完成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妇产科的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2014年,医院引入了128排CT、1.5T核磁、DSA三件大型医疗设备和GE平板DR摄片机,这些高端设备的引进为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新工作新技术、进行学科建设提供了保证。一些项目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医院的空白,也意味着医院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到“药物+介入治疗”,使医院的心内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除此之外,大型设备的引入,也使得骨科、呼吸科、妇科、产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的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全院医疗技术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质增效 提高运营能力

积极与品牌医院合作。2015年5月,五四一总医院正式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心血管诊疗质量监测基地”;与江苏省安泰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运城首家临床生物治疗中心,引进了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技术(T-DC-CIK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科与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王彬博士长期合作;积极筹建司法鉴定中心。

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医院拟外请知名专家,成立血液科,以填补缺乏血液专业的空白,成立烧伤整形乳腺科,达到在晋南地区率先发展的强劲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广泛与国内名医、名科、名院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各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的稳定的人才队伍。

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医院新住院楼的前期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这项工程在总院历史上是最大的工程,涉及建设资金近2亿元,预期于2017年年底完工。

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医院在现有医疗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应用了“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ERP)”,此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分析与决策等工作范畴。

加强风险控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针对“权、钱、人、项目”等重点环节制定一系列规定和实施细则,形成较为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

优化采购组织架构。设立认证体系、询价体系、采购体系和监督体系四个采购管理体系,四个体系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从组织上控制采购风险的发生。

整合资源 打造“医联体”

五四一总医院不断拓展医疗市场,实现业务的纵向辐射和价值的横向链接。2015年11月,运城市委、市政府已批准将闻喜、绛县、新绛、稷山、万荣、平陆、夏县、垣曲、河津市、中条山集团总医院共8县1市1企业通过对口支援的模式,形成以五四一总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总医院除完成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令性任务外,还承担对这10所医院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和转诊急危重病人治疗等工作,实行双向转诊,其覆盖人口可达到400多万人。

除此之处,医院还与周边医院分别建立了“紧密协作医院”关系。总医院定时、定点安排医生去各协作医院坐诊、医学查房,帮助科室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医院还通过业务员联络,与垣曲县149个、稷山县66个、万荣县167个、曲沃县14个、侯马市12个、翼城县102个共510个卫生院(所)建立了联系。

作为运城市第二家三级医院,五四一总医院不断拓展医院的发展空间,向周边县市进行渗透,最终形成以总医院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使医院发展成为百姓信任、同行认可,‘省内一流、晋南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的战略目标。王静

第3篇: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的研究

摘 要: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旨在加强早期教育中家庭、社区、高校三者的联系,将家庭、社区和高校的可用早期教育资源综合、融合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使之在早期教育过程中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功能,达到最佳教育效益。它早期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社区早期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学前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教育资源;整合

早期教育的研究目前仍是一个新领域,对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项目拟以“学前教育”和“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早期教育三方资源整合的重要性,研究早期教育中的家庭、社区和高校资源的三方整合途径,让各类早教资源切实为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1.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的重要性

1.1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是对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丰富

早期教育家庭、社区、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是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先导,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查阅文献与资料发现,以“早期教育资源整合”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检索结果仅有5篇,以“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为主题的相关检索结果仅有26篇。由此可见,我国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成果极度匮乏,有待我们进行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的相关研究,以充实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文献资料,为后续早期教育的发展与研究及其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借鉴。

1.2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前提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期教育资源作为早期教育的经济基础,将直接影响到早期教育的质量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办好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必须以丰富高效的早期教育资源作为物质前提——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目前,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充分挖掘家庭、社区以及高校的早教资源并将其进行有效的三方整合,方能实现早教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只有早教资源最大化利用,婴幼儿才能切实享受到符合其身心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早期教育,婴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1.3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是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有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方资源整合之下,高校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婴幼儿及其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并进行理论的验证和实践的研究。毕竟,对于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而言,尤其是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其理解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理解问题,从而获得实践能力和文化知识的共同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教学和学习的不二法门,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又能丰富理论。故,三方资源整合是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可供整合的优质资源(以荆门市X社区为例)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且分布较为分散,加之相关研究可借鉴的成果较少,本项目将以荆门市X社区为例,对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可供整合的优质资源进行分析。

2.1从早期教育的家庭资源方面看

(1)有正确教育观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婴幼儿家长

婴幼儿家长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资源,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婴幼儿家长,他们将是进行三方资源整合的预备军。一方面,在正确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基础上,他们更能够理解资源整合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具有奠基意义的。另一方面,婴幼儿家长之间沟通早期教育三房资源整合问题比专业人士给婴幼儿家长进行讲座更有效,能促进婴幼儿家长对三方资源整合的理解。

(2)优秀的家庭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优秀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将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性格形成,故,三方资源整合毋庸置疑要将优秀的家庭文化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囊括其中。另外,家庭是婴幼儿基本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氛围和文化等是否与婴幼儿受到的早期教育相一致,是否能够与幼儿园教育共同形成教育合力,这将直接关系到早期教育的质量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2..2从早期教育的社会资源方面看

(1)社区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

除了家庭和幼儿园,社区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场所。首先,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能够为三方资源整合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如,高校可以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场所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社区早期教育等。其次,社区可以扩大家庭资源和高校资源的辐射面。家庭作为婴幼儿生存的最小单位,其中的资源只有通过社区开展活动才能不断扩散开来;高校的各种资源也是通过社区的桥梁作用扩散到每家每户的。

(2)社区志愿服务队

社区志愿服务对是进行早期教育家庭、社区、高校资源三方整合的有力推手。社區志愿服务能够帮助高校进去社区开展工作,是沟通家庭、社区和高校的桥梁。一方面高校与社区志愿服务队合作,共同致力于三方资源整合,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另一方面,社区志愿服务队对社区早教家庭以及社区的情况更为了解,提出的关于三方资源整合的建议更具有可行性的。

(3)社区中的幼儿园

社区幼儿园作为社区中的教育机构,拥有专业的教育师资,在三方资源整合实施过程中具有合中流砥柱的运用。首先,面对他们长期服务的家长,他们比高校资源更了解家长的需求,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其次,早期教育培养的婴幼儿最终会进入幼儿园继续学习,依据经验,幼儿园更清楚婴幼儿在早期教育期间能力发展的不足、缺乏什么资源,更能对症下药,在帮助婴幼儿在早期教育中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三方资源整合。

2.3从早期教育的高校资源方面看

(1)丰富的早期教育图书、信息资源

高校有专门的大型图书馆,有丰富的早期教育相关的藏书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这有利于早期教育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和外界最新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等。

(2)专业能力扎实的学前教育师生

首先,高校中设有学前教育专业,有丰富的早期教育师资,可以缓解早期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其次,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家,能够对婴幼儿家长的早教问题和困惑作出更加专业和权威的回答,给出更加专业稳妥的建议。再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三方资源整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早期教育中,既丰富了自身的阅历,又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服务了婴幼儿及其家长,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3.早期教育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三方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利用

1.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权威优势,向家庭和社区进行教育理念的辐射和渗透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性强这一突出特征,根据需要对每个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和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取得与家庭的有效配合。这样,既缩小了家庭之间的差距,又很好地利用家庭教育“二对一”甚至是“四对一”的极富针对性的教育特点来弥补了集体早期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威望,主动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向社区进行教育渗透。比如,幼儿园与社区创建“区园幼教帮扶站”,共商幼儿教育合作大计,有计划地开展合作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优良教育资源使其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如:请退伍军人为幼儿进行爱国教育;请手工艺人教授给幼儿学习工艺技巧;请社会各界专业人士为幼儿普及文化知识等。

2加快建设社区教育环境,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努力带动

从目前的社区建设状况来看,幼儿园教育这一块还处于自发和偶然的条件下,可以说基本上属于“未开发的处女地”。建设和开发社区幼教环境,规划社区幼教发展蓝图,是一件造福人类的“终身大事”,迫在眉睫!这其中的工作,离不开幼儿园,离不开每个家庭。要加快建设社区教育环境,还要靠幼儿园和家庭的努力带动。

3.高校学前教育志愿者进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

高校资源进社区,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正派的教育思想,给幼儿家长提供专业的早教知识和正确的育儿方法。由于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学习过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并且掌握了幼儿舞蹈、游戏以及手工制作能专业技能,能针对不同的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合理且有价值帮助和建议。志愿者面向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幼儿和家长服务。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学生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起与家庭在幼儿早教的联系,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同时加强家庭、社区、高校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整合三方资源

3.2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整合性早期教育网络

作为当下乃至以后学前儿童保教的热点话题,创建以社区为中心的整合性早期教育网络也是我国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即“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创建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教服务。”

目前,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我国都很重视社区功能的建立,作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社区基础上的整合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建成刻不容缓。另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职前职后培训。在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过程中,只有官方和非官方组织机构相为协调和补充,再结合资源的合理利用,那么社区早教服务网络的建立才会尽快走上正轨并造福于婴幼儿及其家长。

3.3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

早期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使婴幼儿及其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学习方法还学习内容,都更能吸引幼儿,以便其主动地进行知识网络体系的建构和对已有经验的运用。有且只有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婴幼儿家庭、社区以及高校院校中的人力、社会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等各种资源,方能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平台,让幼儿在发展中突出主体地位并获得主动权。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的家庭资源、社区资源、高校资源的整合利用还受到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值得我们每一个个体去上下求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争取在实践中为各方早教资源的整合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致力于促进国家重视并发展早期教育及其资源整合利用。(通讯作者:杨秋)

参考文献:

[1] 孙艳艳 .0-3 岁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政策与公共服务探索 [J]. 社会科学 ,2015(10):65-72.

[2]朱姝婷.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进行主题教育的研究[D].華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6

[3].李兰生.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8

[4]胡敏杰社区定义辨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40-44

[5]沙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及对策讨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2)

[6]夏艳萍,刘淑红,张莉.早教机构教师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4(2):123-125.)

[7]颜晓燕. 社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448001)

作者:李锐 杨秋 方祺铭

第4篇:整合优势资源

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品牌学校

——历城区殷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概况:

殷陈小学始建于1935年,坐落在美丽的鲍山脚下。受历史名人鲍叔牙的功德与文化影响,多年以来殷陈地区养育了不少名人志士和文化名流。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473人,教职工3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20人,其余均为专科学历。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因此2009年学校被历城区教育局命名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1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学校花草树木繁多,文化氛围浓厚,走进校园,从假山到影壁,再到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以及功能室,均给人留下心旷神怡、清新幽雅的感觉。75年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了殷陈小学的每一位师生,也为殷陈小学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保障机制,优化学校管理。

1、建立健全制度与奖励机制,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健全的制度是完成一切工作的保证。为此,学校首先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教师会议制度》、《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全方位目标管理方案》等制度,使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做到了“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的管理格局。基于以上准则,学校又注重了奖励机制的完善和运用,本着打造“爱学习、善学习、会研究、勇创新”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探究意识的年青教师。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现在为止,学校有3名教师获得过“济南市优秀班主任”、1名教师获得过“历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

教师获得过“历城区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得过“历城区优秀班主任”、3名教师获得过“历城区骨干教师”的光荣称号,有2名教师的优质课获得过市级奖励,8名教师的优质课获得过区级奖励。另外,学校现有教育办各学科带头人5名,学校业务骨干10余名,他们勇于钻研,敢于创新,为提高殷陈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一系列活动,开阔师生视野。

殷陈小学一直有着良好的传统,就是舍得花钱办实事。在教科研方面,学校从培养名师、培养优秀人才着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近几年,先后派出近20名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来了中国教育报记者、山东教育报社总编辑陶继新主任、省特级教师历城区教研室谢兆水主任到我校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先后请来了济南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鄢磊、山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以及优秀学子到我校辅导学生们的学习与社团活动。另外,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每周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读书演讲、书法展示、绘画比赛、合唱比赛、接力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3、注重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

学校在注重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自2007年始,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有十余名年青教师参与到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研究中,课题组教师在深入领会课题精神的同时,勤于学习,大胆实践,积极动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方法,并于2009年11月顺利通

过了中央教科所专家的验收,顺利结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上研究课与展示课50余节,撰写论文、案例100多篇,先后有2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国家级奖励,4名教师的优质课获得济南市

一、二等奖,有60多篇论文、案例分获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奖励,有10多个课件获得优秀作品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使教师们的科研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现在,全体语文教师又投入到了《日记成长 》的课题研究中,相信定能取得硕果。

4、三位一体,建立校园德育网络。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区三个重要环节,完善“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充分了解学生的言行,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方法,使许多问题消灭在了萌芽之中。同时,我校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学校和校外分别建立了德育教育实践基地。首先,学校设立了德育教育基地《鲍叔轩》,把有关鲍叔牙的事迹全部做成了展板,利用班会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历史名人的优秀事迹得以传承。另外,学校附近的鲍山上树木丛生,有亭台楼阁、潺潺的流水、奔腾而下的瀑布,还有许多的花鸟、虫鱼以及许多大象、骆驼等许多珍奇动物,环境优美宜人,吸引了许多游客以及前来锻炼的人们。但哪里都有不讲文明的游客,一星期下来,白色垃圾遍地都是。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少先队决定把鲍山作为德育实践基地,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定期到鲍山捡拾白色垃圾,不仅把优美的环境还给了游客,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

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为此,学校一直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1、精神文化建设。

结合实际,我校以“博●爱”作为学校的核心精神,把“以爱立校 以质强校 以艺名校”定为办学宗旨,“美好心灵 精湛才艺 健壮体魄活泼个性”作为我校的育人目标。校训是:笃志爱人、博学精艺,校风是:励学通业、爱校践行,教风是:文武相融、德艺双馨,学风是:乐学、会学、主动学、终身学。 另外,把鲍叔牙精神作为长期的德育内容来熏陶老师和学生,为营造和谐社会奠基。

2、环境文化建设。

我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是构建独具75年底蕴和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领悟到75年传统与现代气息共存、文化积淀与时代召唤交融所带来的深厚底气和勃勃生机。为此,学校特设立了以下几个环境文化展示区。

●75年底蕴展示区:校史陈列室、荣誉室、鲍叔轩、百年古槐,透溢文化底蕴与办学渊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殷陈小学的文化传统。

●宣传绿化展示区:假山、雕塑,校训、校歌,文化围墙,提示标牌,世界艺术名流画像、名人成长故事、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济南名胜古迹简介等,从不同的角度透露出学校的办学风格;校园绿化地带形成不同的文化小品,如花坛草坪、砖石小道,植物均以中文命名及简介;宣传栏、阅报栏、芳名榜设置力求齐全。校园布局力求完善功能分区,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保持宁静优美,树木花草达到相映成趣,校道实现平坦整洁、典雅古朴;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

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媒体展示区:完善校刊、校报、广播。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努力营造校园环境中健康和谐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

四、以特色教育为载体,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1、教师特色教育。

为鼓励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使“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同时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活跃教师文化生活,提升教师素质,陶冶教师情操,为此确定以下4个特色参考项目:

(1)艺术沙龙●书法艺术●布艺坊●咏乐会 ●合唱团 ●舞蹈队(2)健康沙龙●健美操 ●太极拳●心理按摩(3)体育沙龙 ●篮球队 ●乒乓球队●象棋 ●围棋(4)思想沙龙 ●影视评论 ●焦点讨论●理论探讨●教学见解●献计献策。通过以上几个特色项目的开展,有效地增进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2、学生特色教育。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确定了以下6个特色参考项目:⑴ 小记者俱乐部●广播节目采编 ●校报《小白杨》的编辑●日记沙龙⑵ 美术俱乐部 ●名画欣赏 ●布艺画创作 ●书法艺术 ●十字绣⑶网络俱乐部●动漫制作 ●课件设计 ●友好学校网上交流●虚拟未来展示⑷ 体育俱乐部 ●跆拳道●篮球队 ●足球队 ●田径队 ●乒乓球队●数棋 ●七巧板⑸ 音乐俱乐部 ●合唱团 ●器乐队●舞蹈队⑹ 口才俱乐部●英语情景剧 ●演讲比赛 ●《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的背诵。 以上项目,分别由少先大队、美

术、信息技术、体育、科技、音乐、英语、语文、数学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加上山大学子的有效补充,基本上做到了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能参与”的大好局面。

为了充分展示师生的特长,学校还积极为师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定期开展艺术周、科技周、体育周、健康周活动以及校园网、演讲、写作、多媒体软件制作等多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的发展得益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用一句最时髦的话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以特色发展立校,以教育科研兴校,内挖潜力,外树形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最满意的教育。

第5篇:整合“三社”资源 形成联动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作为最基层社会单元的社区,与居民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乘着这股改革的春风,进一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居民的幸福港湾?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形成信息联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工作局面。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制度,加快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目录的编制工作,大力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工作,在社区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一方面,加快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逐渐消除社会组织“二政府”的色彩;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业投资,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建立公共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培育网络,积极落实社会组织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多渠道、多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同时,建设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分析监测机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及时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坚决打击社会组织非法活动,营造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氛围。

厘清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发展。对社区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细分,科学厘清和界定社区的不同服务功能,相应交由不同的主体承担。其中,民政、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等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的公共服务,仍交由社区居委会承担;部分可以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公共事务、公益服务,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青少年教育、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等专业性强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可交由专业社工机构承担;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志愿互助服务等工作,可交由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承接,从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以及志愿者、义工和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不同优势,实现多元参与、互动衔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发展。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做好公益项目。建立实施社区公益项目资助计划,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织发动社区居民、辖内单位,成立各类生活服务类、公益类、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事务、公益项目,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资助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把相应职能和服务移交给一些基础较好、作用发挥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载体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完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把专业社工服务做优。目前广州市共有150个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了全市街道的全覆盖,并延伸到部分镇。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200万元项目购买经费标准给予资助。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有些职能部门和街道将自身承担的部分行政职能下放到中心,可能会影响到中心和社工机构的独立性,让社工陷入行政事务中不能自拔,影响社工服务质量。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家庭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在确保社工机构独立、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日常监督和考核评估,引导广大社工走进社区、走向居民,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责任编辑:单庆)

第6篇:整合优势资源 释放品牌效益

[全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会汇报材料]

整合优势资源

释放品牌效益 探索和建立文艺事业发展与壮大的自身规律

宜昌市文联

行政主导和市场驱动的成功对接,地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结构的科学互动,品牌优势资源与产业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探索出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身规律和有效途径,是作为工程的“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本质属性。自湖北省委宣传工作会议将“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全省宣传工作十件大事以来,宜昌市紧紧围绕 “五有一培育”的标准和要求,始终坚持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和条件,着力挖崛和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努力建立促进基层文联科学发展的创建机制,使创建工作全面驶入快车道,取得了相应成效:形成了16个创建品牌并成熟了秭归屈原端午文化节、枝江步步升布鞋等8大品牌,先后参加了全国经验交流和全国文化论坛,秭归县和枝江市被授予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奖。

一、主要作法

宜昌是一个文化资源重镇,历史文化资源门类多、品种全、存量大,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同时也是湖北最早启动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行动快,规划早,经验多。随着“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挡升级,内涵与外延的定位日益科学合理,我们的创建工作也随之不断创新: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和条件。 行政主导,社会参与,是做好“一县一品”创建工作的有效保障。我们先后在全市进行了三轮“一县一品”项目的申报、调研和论证工作,出台了《宜昌市“一县一品”建设项目规划》,制定了领导责任、评审定位和督办落实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推动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全市“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宣传、文化、财政、文联等单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地点设市文联。全市各地都参照设立了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有人抓、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检查、督办责任,对全市创建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并通过开展调研、建设项目库、编印创建资料汇编、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及时掌握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督促和整改。三是切实将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宣传文化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将文化品牌创建情况纳入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考核,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配套投入相应的扶持奖励资金。

2、品牌带动,项目驱动,着力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文艺品牌是核心。我们在屈原、昭君、杨守敬、三国文化、峡江文化等著名历史文化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地方品牌资源,打造精品名牌:一是着力于“三家一村”的品牌推介。“三家一村”品牌(民间故

2 事家刘德培、孙家香、刘德方,青林寺谜语村)的打造,为“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着力“民间故事”的挖崛,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湖北宜昌分卷》,共12卷458.8万字,该书被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和国家“十一五”图书出版重点项目,并获得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三是着力于“民俗志”的编撰。2010年,我们举全局之力,全面启动了《中国民俗志 宜昌卷》(分卷十三卷)的编撰工作,并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今年进入攻坚阶段,力争2012年底出版发行。四是兴起了着力挖崛和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品牌的热潮。秭归县“中国诗歌之乡”、当阳市“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成功;夷陵区建设“湖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列入了全区“五个一”工程,先后有下堡坪、雾渡河、樟村坪镇、鸦鹊岭等4个“湖北省民间文艺之乡”创建成功。这些文化品牌的建成,为我市“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资永续利用的品牌资源。

3、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建立促进基层文联科学发展的创建机制。

一是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的界限,以创建项目为标的,按照“股权配置、参股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引社会组织、民间资本等多层次投资主体参加文化品牌创建。枝江“步步升布鞋” 为一家民营公司开发的一项产业品牌。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投资5500万元建成占地20000多平方米、集传统纺线、织布、布鞋制作于一体的工艺展示体验园——“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和中国布鞋博物馆,项目带动了周边地区一万余人就业,形成了一条文化产业链,承载和凸现了地方品牌文化。

3 二是参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建立文化品牌运营主体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长阳县结合创建工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文化品牌生产、营销载体,成立了巴土文化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新上巴土文化产业园项目,总规划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打建设“两院一岛”,即文化大院、生态大院和鲤鱼洲休闲岛。项目被列入湖北省首批创建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并建成1.8万平方米的奇石街,酒楼、巴国剧院、吊脚楼、文化街、文化大院等将于年内全部建成。

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把文化品牌创建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开发,延伸服务,实行多元化经营和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形成文化品牌产业集群,从而走出一条发展新型注意力经济的路子。车溪风景区是以土家民俗风物为主题的5A级景区,内由巴楚故土园、农家博物馆、水车博物馆等主体事象构成,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水乳交融。该景区与文化品牌创建项目结合之后,景区的文化定位更加准确突出,反之对文化品牌的带动作用也更加明显,效益更加显著。

二、主要经验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条:

1、围绕“五有一培育”, 着力推行“一县一品”创建工作的“二次创新”。在全省“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提档升级之后,按照

4 “五有一培育”的要求,我们在创建工作上进一步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对文化名牌项目规划进行重新调研,重新论证,重新定位,重新立项,全面“二次创新”,进一步突出文化创建项目在相应地区的群体性、地域性、产业性、代表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将原来13个项目重新调整为16个“一县一品”文化品牌项目,并建立了8个“一县一品”成熟文化品牌项目库,突出了大品牌、大产业在内涵与外延上的特质。

2、围绕“两个效益”,实现文化品牌资源与文化产业优势有效对接。

“一县一品”创建既要选准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又要发掘文化品牌所蕴含的产业潜能。完成这项工作,必须精心组织,多方配合,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大整合,实现两个效益共赢。五峰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既有丰富的土家文化资源,又有闻名中外、获得国家级奖“山花奖”的刘德培故事。五峰先后在五峰民歌、毕兹卡风情歌舞和刘德培故事等品牌上进行过资源整合和创建尝试,但是由于在县域经济里面没有很好的项目载体和产业资源,难以进一步拓展。重新调整规划和产业资源时,五峰将品牌资源与产业资源同步进行考量,结合刘德培纪念馆和柴埠溪旅游开发,着力创建“刘德培故事”,将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刘德培纪念馆项目与“刘德培故事”结合起来,配套刘德培故事的影视产业转化,从而找到了创建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3、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将“一县一品”创建变成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基层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作为创建活动的管理和服务主体,重点抓好政策制定、规划指导、培育主体、宏观调控、重点引导性投入等工作,为文化品牌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全市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盘棋”,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培育了新的文化业态, 推动县域基层文化科学发展。秭归县通过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把祭屈子、焚艾草、饮雄黄、裹香粽、赛龙舟、办诗会等传统民俗活动与旅游开发、经贸洽谈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促成了 “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培育出屈原故里这一国际旅游品牌。而今,端午文化已成为秭归的“名片”,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三、几点思考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 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对我市而言,如何进一步加速创建工作进程,加大创建成果宣传力度,是摆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加大领导力度,巩固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委宣传文化部门对“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集聚社会

6 各方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加“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建设的激励政策和相关规定,切实落实品牌创建目标考核体系,形成新的创建合力。

2、加大引导力度,加速文化品牌产业化发展。尽快制定出台有利于加快“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在市场准入、税收、投融资、建设用地、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品牌创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投入、社会融资、银行信贷、存量资产盘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文化品牌项目融资平台。加速培育文化品牌运营主体,积极探索文化品牌运营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千方百计提高经营文化品牌的水平。

(三)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创建队伍人才优势。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包括价值体系必须进一步转型,在能力上,心智上,知识结构上,工作措施上,目标定位上与“一县一品”文化创建工作要进一步适配,克服原有局限带来的阵痛,完成适应新任务、新挑战的嬗变。深化基层文化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重点签约、项目招标、演出经纪、剧目制作人、全员合同制等制度,建立全新的创建专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优化创建人才队伍结构,完善社会化的创建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市、县二级文化品牌创建专门人才库。

7 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成果等无形资产参与品牌创建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品牌产业创意、策划、经营、管理、创作人才进行重奖,为文化品牌创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既要发挥好传统宣传媒介作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的重要作用和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及典型;又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不断改进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加强宣传活动的整体策划与文化品牌的形象包装,搭建全市文化品牌的展示平台,全方位、多视角、大规模展示“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成果。

总之,“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一举将我市文化品牌建设所包含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打包溶入到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之中,使其由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转化成“硬实力”成为可能;将基层文化事业发展长期以来“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变成确立主体地位,增强自身发展功能,辐射和渗透地方经济发展,最终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可能;将基层文化文联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与资源力最大尽限度地释放与势能转化成文化发展的生产力成为可能。这些因素非常有力地奠定了发展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主体性和规律性地位,增加了文化事业发

8 展的造血功能和后推动力,为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力量源泉。

2011年6月20日

第7篇:黄代会整合优势资源促村发展

李沂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夏坊乡东部,福建君子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主峰脚下,是三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移民库区)基点村。该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种植烟叶、水稻为主,生态渔业养殖为辅,除此之外村民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福建省侨办派驻明溪县李沂村第一书记黄代会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发现该村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于是他就利用省侨办的资源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通过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库区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加工基地、特色观光农业种植园、稀有品种畜牧养殖观光园、纯净水生产加工基地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格局。

做好“山、水、田”三篇文章

黄代会认为,李沂村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挖掘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山、水、田”三篇文章,努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首先是围绕优势壮大产业。2014年,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库资源优势,发展水面养殖业,力求产业出成效、出特色。依托该村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养殖户外出学习,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基地面积6600亩,发展网箱80多个,总投资达600多万元,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鱼、青鱼、红鲑鱼及鳊鲳等,2014年销售各类鲜鱼260多万斤,产值达1400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800元。

其次是挖掘优势拓宽发展渠道。该村生态秀美,绿水青山,是休闲养生之所。李沂村“两委”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积极组织客商到该村进行实地考察300多人次。去年6月福建月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明溪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李沂库区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合同,投资1亿元人民币打造李沂库区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目前该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同年10月,新鑫鸿(福建)饮品有限公司投资5千万元纯净水、淮山酱油和淮山食品系列精深加工项目在李沂村动土。

两个项目填补了明溪及夏坊乡产业发展的空白,李沂库区生态休闲旅游为明溪县第一个生态旅游项目,纯净水生产项目为明溪县村级规模最大的项目。

服务民生新常态

黄代会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机遇,固本强基,夯实基础。驻村以来,投入资金290万元,修建了老人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入户道路、卫生所、安装了91盏路灯;成立了便民服务站 、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信息管理和生活用品、生产资料配送服务中心。彻底改变了农村“入夜一片黑、出门一脚泥、村民怕出门”的状况。解决了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解决了村民地处边远山区看病难、购物难、信息匮乏的问题。

此外,李沂村按照规定程序,通过“一申请、二比选、三公示”的识别方法,核实全村有贫困户33户96 人。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实施精准扶贫3年计划,对精准扶贫对象脱贫进行统筹安排,结合省侨办开展的服务该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侨胞事业发展“八项行动”总要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建立了省侨办的7个业务处室(支部)与所驻村7个村民小组开展扶贫帮扶活动,三年帮扶资金共30万元。

村民们的好兄弟

李沂村地处山区,汛期时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雷电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去年5月,黄代会与村“两委”班子一道针对防汛特点完善修订应急方案,检查安全设施和危房情况,防患于未然。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大雨连夜,洪水来势汹汹。同月22日早晨,他接到紧急通知,村民廖志勇失联了。他连忙起身,火速赶往现场。一到目的地,黄代会急忙问:“现在情况怎么样?找到廖志勇同志没有?”“目前还没有,村里大部分田地被淹,烟叶全部泡在水里......”听完干部说的情况,他迅速组织村民挖沟排水自救,组织农技员、烟技员到现场实施面对面的指导和定损,把村民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组织村民劈山开路与消防人员一道疏散、转移、救援被洪水围困的群众。随后,立即跟随搜救小组展开救援,10点左右在该路段河中找到廖志勇,此时已在河中央的小树枝上被困4多小时,当时廖志勇情绪非常急躁,大声哭泣,用尽全身力气呼喊:“快来救我,我快要坚持不住了。”黄代会大声呼喊,“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马上就要过去。你要稳定情绪,保存体力。”他耐心细致地做好廖志勇思想安抚工作。11点,县消防大队人员赶到,利用专业安全设备救起廖志勇。随后干部又陪同廖志勇到乡医院做体检。

廖志勇动情地对记者说:“黄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村民们的好兄弟。”黄代会这一次与村“两委”组织救助事迹,深得民心。同时还被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三明电视台、明溪电视台和省市报刊报道。

第8篇:发挥组织部门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大合力.

• 发挥组织部门整合资源优势 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大合力 • 发布时间:2007-07-20 10:56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毛维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为组织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更为组织部门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的广阔舞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党的组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发挥好职能作用,有效整合干部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整合干部资源,激发各级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党员干部,尤其需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示范带动和服务推动。组织部门作为党员干部之家,具有全面协调、激励和调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独特优势,能够为新农村建设科学配置干部力量,提供强有力地组织保障和领导支持。近年来,东港区始终坚持把各级干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增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镇村班子建设上,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配强镇村领导干部,坚持把那些扎根基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具备领导新农村建设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镇街道领导岗位上,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良好用人导向。加强了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拓宽选人视野,广开用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资历等界限,按照“双高双强”的标准,确保把那些党性正、人品好、观念新、素质高、驾驭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支部班子,并通过大力推行村“两委”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班子的战斗力,筑牢了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健全完善制度,引导各级干部把注意力和“兴奋点”集中到基层和农村工作第一线。建立了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选取了68个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由区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和帮扶,定期到联系点收集情况、听取意见和下访接待,了解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反映,着力解决影响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开展“走村串户”活动,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走村”,与所有农村支部书记见面,帮助村居班子进一步分析发展优势、发展潜力,明晰发展方向,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班子成员每月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串户”,记好“走访民情日记”,切实摸透基层实际,真正了解民生疾苦,着力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机制。在机关干部作用发挥上,发挥区直机关干部知识面广、联系广泛、信

息灵通、协调有力的优势,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活动。每年从区直涉农部门、镇街道党委及相关站所部门抽调党性强、熟悉党建工作、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千余名党员干部实施结对包联活动,强化先进典型培养,狠抓后进村整治,通过扶强帮弱的助推作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目标绩效考核上,把新农村建设具体任务目标纳入镇村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将各级干部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实效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各级干部评优树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按照“三个体系”建设要求,把各项工作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明确发展目标、实施步骤、落实时间和执行责任,进行跟踪考核、监督和问效,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整合组织资源,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曾庆红同志指出,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党的组织体系的建设、完善和管理责任,有效地整合各种组 织资源,增强我们党的组织优势”。工作中,我们倡树大党建工作理念,按照“内部挖潜、外部激活、合理配置、充分整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对组织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方式。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结合镇街道机构改革,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各种经济联合体上,或在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单位建立临时党组织等形式,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镇村党组织设置,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基础上,拓展功能,综合利用,完善管理服务,真正把活动场所建成了村党组织、村委会和其他村级配套组织加强学习、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发挥“一室多用”的综合效能。通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个有效的党建平台,推动了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党建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提高了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深化“强基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围绕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扎实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创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认真落实“五个好”村党组织、镇街道党委、区直部门创建活动,及时调整创建标准,科学设计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评选表彰办法,切实抓好活动落实,推动农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农村党员“十户联组”制度等成功做法,创新无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心协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提高整合资源能力,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高整合社会资源能力,关键在于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旧框框,打破组织部门“单打一”的做法,利用组织部门服务对象涉及各行各业的特点,发挥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现、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联合社会各界,构建网络化、立体式的组织工作开放系统,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2006年,我们组织区直部门开展了以“帮招商引资,促集体经济壮大;帮产业结构调整,促农民增收;帮一项公益事业,促生活条件改善;帮环境整治,促村容整洁;帮规范化落实,促管理民主”的“五帮五促”包联工作。今年,为进一步加强镇街道之间的东西联动,城乡互补,实现扶强带弱、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使强村更强、弱村变强、共同富强,我们又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整合区直部门、规模企业、基层党组织、先进村居等各种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展了以“东部镇街道带西部镇、经济强村带弱村、规模企业联系村、干部驻点联系村”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联”活动,组织了东部3个街道带西部3个镇,39个经济强村带39个经济薄弱村,100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联系村,45名区直部门干部驻点联村,把一切有利于经济和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倾斜,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农业、关心农村的强大合力。同时,完善帮扶办法和考核制度,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整合人才资源,打造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高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在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外部各类人才队伍的专业优势,通 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和服务,形成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资源优势。工作中,我们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一方面,在“启动外力”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在“激活内力”上下功夫,切实加强了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能力,调动农民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健全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实用人才信息库。在严格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对全区3865名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分级档案管理,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土专家”和“田秀才”的培养工作夯实了基础。开展专家“村村行”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咨询顾问、委托合作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经济、科技、农业、林业、渔业等各类专家深入农村调研和指导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定期邀请中国农科院、山农大、莱农大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针对农业生产实际举办各类专业技术讲座。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把有关培养培训目标、要求等列入“十一五”人才规划,每年度制订和落实具体的工作计划。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区内外各类特色基地观摩学习,定期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到先进地区、科研院所考察、学习和培训

以及与部分种植业协会、果菜产销协会、茶叶协会合作等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方位培训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地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9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交流汇报---发挥资金整合优势

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作如下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领会政策、强化领导,夯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基础

为切实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效益不高的问题,都兰县在整合涉农资金试点工作中,坚持突出“一领会、三明确”,推行一体化管理。一是领会掌握政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及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学习,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积极组织传达领会政策,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门邀请省财政厅领导为全县辅导讲解统筹整合政策,为全县开展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明确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分管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别从县经发局、农牧林业和扶贫开发局、财政局、政府办、各金融单位抽调7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安排专门办公场所,单列专项经费等。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工作格局。三是明确整合机制。坚持制度先行,在完善政策配套上下功夫,先后研究制定了《xx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xx县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整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县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在制度层面有效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明确整合范围。除农牧民补贴资金、救灾资金外,将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安排列入“农林水事务支出”科目专项,以及与农牧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用于涉农项目建设,从而有效改善了过去财政涉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

二、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搭建涉农资金整合“三大平台”

按照集聚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将符合要求的涉农资金,整合纳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三大平台”,集中统筹安排,着力放大财政涉农资金综合效益。一是打造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平台。2016年通过整合涉农资金1.25亿元,建成2016年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项目建设,涉及xx镇xx村(贫困)、xx镇xx村等11个村,解决了xx灌区6516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建成六村一镇管网改造工程和精准扶贫人畜饮水巩固提升项目,解决了804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03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12个高原美丽乡村及一事一议项目,3800人享受到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完成危旧房改造500套。2017年我县第一批整合涉农资金0.1亿元重点用于建设现代扶贫产业示范园,整合涉农资金0.94亿元集中打造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突出抓好河道治理、灌区改造、人畜安全饮水、高效节水灌溉等水利建设。通过两年来的整合投入,农田水利、农村住房、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二是打造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平台。坚持以特色发展产业为依托,加速推进农牧业,近两年来,共整合20项涉农资金1.09亿元,用于发展枸杞、饲草料、蔬菜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其中,在枸杞产业方面,共整合3个部门10项涉农资金,共计5592万元支持枸杞产业集中连片种植和产品质量提升增效。目前,枸杞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14.83万亩发展到21.1万亩,枸杞产量从3万吨发展到3.58万吨,带动就业3.8万多人次,撬动社会投资5.28亿元,获得全国高寒地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枸杞现代产业园通过农业部现场勘查和现场答辩。三是打造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0.823亿元。重点围绕贫困村和一些边远村社,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结合各村实际,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业、民族文化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主要投资完成贫困村互助资金金融扶贫项目43个,xx乡旅游扶贫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45个,医疗救助、贫困户互帮及贫困生补助900人次。至2016年底共有201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98户296人、低保户927户1665人、低保贫困户16户51人)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全县积极准备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三、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效益

由于整合后的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数额较大,为进一步规范管理,都兰县坚持严把“立项、分配、验收、拨付”四关,有效确保了整合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严把立项关。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队深入各乡镇实地调研,与乡镇、村社干部召开座谈会,确定乡镇急需实施项目。各乡镇根据实际组织项目申报,建立2016--2020项目库,由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各部门上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县经发局立项,确保项目发挥效益。二是严把分配关。对中央、省、州下达涉农项目资金,以《xx县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xx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驱动。一律按“部门提议、财政初审、分管领导复核、领导小组审批”的程序进行,重点把控好项目的实施区域、产业投向、支持环节,有效地克服了涉农资金分配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分散性,增强了资金分配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集中性。三是严把验收关。认真贯彻落实《xx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严格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即“项目实施单位自验,相关行业部门、乡镇负责人、村三委、驻村第一书记、群众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复验,县涉农领导小组最终验收”,从而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严把拨付关。依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意见》的要求,资金拨付时,由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填写《xx县统筹资金申请表》,并核实签署意见,经财政审核后将资金拨付至相关部门及乡镇,由各部门或乡(镇)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进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做到资金收支有依据,项目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审计,保障了整合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目前,我县虽然在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此项工作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特别是与省、州其他县市相比,还存在诸如协调配合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创新整合机制,统筹项目谋划,强化资金管理,确保我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切实将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确保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

上一篇:金属腐蚀与防护教案下一篇:药店店长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