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ST-T波电交替1例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0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特征:基本节律为窦性, 频率93~100次/min, P-R间期固定16 s。饶有趣味的是:QRS波群分两种, 每隔1次或3次心搏出现1次交替 (亦同时伴有ST-T波的交替, 一种心搏之ST段水平下移约0.10 m V, T波低平) , 另一种心搏之ST段无明显移位, T波较高。经观察, 此波形交替与呼吸无关, 屏气后仍然存在。

心电图诊断: (1) 窦性心律; (2) 2∶1及4∶1 QRS-ST-T波电交替。

2 讨论

心电交替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形式是每次心搏均呈交替性变化, 称为2∶1电交替现象。若每第3次或第4次心搏发生变化则称为3∶1或4∶1电交替现象。诊断心电交替必须排除呼吸等心外因素所致的振幅变化。对4∶1的心电交替更是如此, 因为正常人平静状态下心搏与呼吸次数的比亦为4∶1。两者的鉴别点在于, 心电交替不受呼吸的影响, 屏气时依然存在。而呼吸性变化则不然。心肌缺血是产生心电交替的常见原因, 心外膜心电图电交替出现的部位无一例外地都发生于中心缺血区。并认为若心肌缺血发生广泛缺血达到一定面积和严重程度则在体表心电图出现电交替。缺血所致QRS-T波电交替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缺血影响了具有代谢依赖性的慢通道, 使其发生2∶1阻滞而导致经膜动作电位交替性改变或使缺血区不应期延长, 激动通过该部位时发生2∶1传导阻滞或不全除极和复极所致。该患者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且出现电交替时, 有Ⅰ型心搏伴有ST段移动, 故其电交替的产生极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上一篇:多元文化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阴道旁修补黏膜电灼缝合治疗阴道壁膨出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