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爱观后感

2023-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影最爱观后感

微电影剧本《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微电影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微电影剧本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今天又是情人节,街上一对对的情侣,小凡的心里却特别孤独,他跟小蓉分手已一年了。不知不觉来到他们曾经一起照相的相馆门口,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她!久违的两人接下来的谈话明显有些尴尬“你怎 ...

今天又是情人节,街上一对对的情侣,小凡的心里却特别孤独,他跟小蓉分手已一年了。不知不觉来到他们曾经一起照相的相馆门口,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她!

微电影

久违的两人接下来的谈话明显有些尴尬

“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他没陪你吗?”

“他最近公司很多事忙,没空陪我了”

当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小凡能从她脸上看出一丝的失落,他知道她过得并不幸福

“你呢,怎么都不带女朋友出来啊!”她强挤出一丝的笑容

“我。。。我还没有女朋友!”此时的他说出这句话时是多么的沧桑

她的内心抖了一下,他还没把她忘掉?一瞬间,她回忆起他们

过往的点点滴滴!

他是那么的爱他,每天早晨,他都会很早起床为她准备热腾腾的早餐,她生病了,他会请假在家照顾她,过去的她总是很任性,但他每次都会很迁就她!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怀念!她现在的男朋友对她并不好,一点也不体贴她,连她的生日也不记得,每天回家对着空荡荡的房子,她觉得好孤独!

“我要回家了!”

“让我送你吧”

回家的路上,小蓉却看到了他的男友搂着另一个女孩,小蓉刹那间失控了!

“啪“的一声小蓉扁了他一记耳光!

“她是谁?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们彻底分手了!“

小蓉哭着跑了出去,小凡追上她,看着她伤心欲绝的样子,他心里很心疼!

“要哭的话就大声哭吧,我肩膀借你,没什么大不了,至少你还有我”

“你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为什么?

‘傻瓜,因为我爱你啊!“

“可我们已经分手了,是我先离开你的,不值得你这么爱我“

“我一直没把你忘记,我相信有天你会回到我身边,所以一直都在等你,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

微电影

小蓉再次哭了,不过这一次是感动的泪水,因为她终于找到“世界上最爱她的人”他们深情的拥抱在一起,

这一次,他们再也不会轻易放开彼此的手了!

范文网【】

第2篇:《得意一天是一天》 《最爱》 影评 观后感

得意一天是一天

如果将顾长卫导演的《最爱》(2011)当作一般的爱情片来看的话,确实不亚于其他爱情片,而与其相平的优秀电影亦是不少,甚至有胜于它的。可《最爱》却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极其敏感能触动人心、人们不断包容的群体里,艾滋病群体。

我曾经读过郭敬明编的《少数派报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顾名思义,全书是记述‚少数派‛的。然何谓‚少数派‛?书中诠释道——有自闭症患者,有聋哑人,有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人群,有精神分裂,亦有艾滋患者。‚是谁何时开始,以论理、道德,或以自己为标准或是凭借,认定孰是孰非,如此,人们的歧视、唾弃、憎恨,以至于他们懊恼、疯狂,然不知所措却与世长辞;他们的生活没有光明,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唯一的是在深夜里街边的路灯给予最后的光照。‛这是摘录于我阅毕本书后所文的读感,文章标题是书中柴静文章的标题——《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

以此来概括《最爱》其实再好不过;然而相比之下,是叙述人的爱恨离愁,是叙述生的水生火热,是讨论人性、金钱、盲流或道德是非,却失了本意。为何不摄作爱情片,为何不摄作惊悚片,而融于艾滋病群体,岂不为突出弱势群体。谈至弱势群体,我更喜与‚少数派‛并论。所谓弱势群体,大家更喜欢将作为经济上的弱势,比如被拖工资的农民工、收入少的人民教师等等等等,而我所说,并且认定这才是真正弱势的,是没有收到关心、疼爱、包容,乃至歧视、唾弃、憎恨。何为?反抗之?却认为自己的精神、心理对社会是个危害,却认为没必要,于是他们的‚势力‛愈来愈少,谈何反抗。事实上,少数派并非如此的‚少数派‛,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所谓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人们,比如,有灾民,有自由摄影师,有杂技演员,有流浪艺人。他们拥有他们的思想——那是伟大的——然而却无法告之于世,因为这种思想会让他们被孤立——可是他们依旧坚持。人心叵测,本来只是少数人的厌恶,可惜社会缺乏对如此人的保障,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社会开始厌恶这些人群。

通过各种媒介,我们了解与我们不同身份的、极少数的人群,但一旦与他们相亲生活,才发现原来和常人一般,和你同样有喜欢的东西、厌恶的东西,同样有着梦想,为之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在一些层面与你有着不同,比如财富,比如他喜欢的人的性别,比如他的器官是否好使,比如他是否喜欢和别人多说话,比如,比如。他们时而一无所有,却坚持生活在阴影之下,倒不如说是早将生死置之于事外,甚至不再奢望他人的同情,因为他们只为满足自己——这不是肉体上的满足,不是物质可以满足的。少数派们被孤立,他们就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呐喊,挣扎,却依然继续他们的‚少数行为‛。‚变态‛、‚神经病‛、‚哑巴‛、‚脑残‛、‚妖精‛……多少的‚爱称‛充斥于他们的耳边。然而,或许这只是我们无心地出言,却哪知在他们内心是何种巨大的打击……

谈到艾滋病不觉与同性恋联系起来,有人憎恶,有人包容。有这么一篇文章:‚希腊神话中的多数男神都是同性恋 ,他们都是否是‘神渣、神妖、神变态’……?爱神丘比特是双性恋,难道他向众人射出的爱情之箭是‘神妖、神渣之箭’,或者是‘箭渣、箭妖’……?…… 您爱看奥运会吗?很不幸:奥林匹克运运会史传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头号英雄赫拉克勒斯创始的,他就是个双性恋,运动会上的体操、骑马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他和美少年伊俄拉俄斯的爱情,古时候冠军运动员加冕时唱诗班就唱起他和伊俄拉俄斯凯旋时的颂诗(相当于今天的奏国

歌),那奥运会岂不成了‚妖、渣、垃圾、变态......运动会‛了?……您是汉族吗?知道吗:汉族就是因为刘邦在中原建立了汉王朝才渐渐有了这个族名的。而刘邦就是双性恋,西汉的皇帝几乎就是个双性恋大集合,咱的汉民族难道是‚妖、渣、垃圾、变态民族‛?汉文化、汉字不知又算什么呢?‛等等,诉诸了厌恶同性恋之人妄想与其脱离干系至不可能。

然而无论是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我还没死,就要活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别人意见不一之时,或许仅仅只是三人行而两人论,自己被排除在外时,其实我们就瞬间变成了少数派。你可能因为一个好奇的想法,被人取笑,可你经受不了,便放弃了,进而再次跟随‚主流‛。那不过是一时的少数行为,得到的也不过是一时的打击;然而他们呢?每个人都会突然进入‚少数派‛,我们亦有感受别人的排斥,然而自己却又是如何对待与自己更不同的少数派?

我仰天叹而泪纵横,或许这不会让所有的人流泪,可我流泪了,我变成了少数派。我厌恶别人的唾弃,可我依旧泪流。只要我还没死,就要活着。

末了,失语。

以片中一句话作为标题亦代结尾,曰:

得意一天是一天!

第3篇:《一生最爱古诗词》读后感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

原创: 李林玉 赣南师院科院文法系团总支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人们说不清道不尽的东西,爱情诗也成为了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西方有丘比特爱神的信仰。爱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直闪烁着他们的身影,让我们可以从诗歌中去感受历史上人的爱情观,以及通过这些爱情观看到当时的社会现状与思想情感。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诗歌中,抽离现实复杂的状况,体会他们纯粹的爱情,又或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的悲哀。

我最早接触的爱情诗应该是先秦时期的《诗经》,说起诗经,大概就是《关雎》里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大概是很多人还孩提时期就可以背出的一句诗,之所以这么广为流传,也是因为是诗经语言平实,浅显易懂的特点。作者以物喻人,以河洲上的雎鸠鸟七星,写一个男子对一个采荇菜的女子的单恋,热烈而又坦率,醒着想她,梦里也想,爱人而不得时辗转反侧的真实描写,最后在想象中与心爱的姑娘结合了。诗歌表现的就是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一种热烈而真诚的渴望。

如果说《关雎》表现得是男子单方面对爱情的追求,那么《静女》就是在于表现热恋中情人约会的微妙情感,充满了欢快俏皮的情调,男子如期赴约,而女子却隐而不见,"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生动的表现了男子等待女子时迫不及待与思念的感情,显得焦灼不安,来回走动,甚至用手抓头皮。终于等到情人,收到恋人赠与自己的定情信物时,内心又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以及分别之后,看到定情信物便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这种爱屋及乌的微妙恋爱心理。

起来劳作,丈夫赖床不肯起与妻子展开的一段对话,朴实而生活化。弃妇诗最能反应 也有描写夫妻生活的《鸡鸣》,诗歌所描写的就是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语言简朴,十分具有生活气息,它以人物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安排巧妙,两人形象生动活泼,读起来趣味十足。主要是讲贤妻催促丈夫当时的社会现状,比如我们熟悉的《氓》,以劳动女子的口吻结合桑树由新及老的过程,老描述自己由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完整过程,最后以女主人公坚毅,刚强的心态表示对感情的断绝。一个女子,善良,勤劳,勇敢,与男子许下海誓山盟,却还是逃不掉被负心男子抛弃的残酷命运,就连家人也完全不能理解女子,作为女子坚强的后盾。深刻地反映了受社会制度影响,当时劳动女子社会地位卑微,对婚姻爱情的失望,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宗法制对人性的压迫与束缚。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体现的情感比较质朴,生活化,这也是由于诗经并非一个人所创作,而是民间搜集而来,它的创作主体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此也具有代表性,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一种对爱情比较直接的倾诉。《诗经》很多时候读起来,就想童年时期无邪的诉说,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比较生活化,不加修饰,大胆而直白,这也导致这一时期的爱情诗过于直白,缺少美感的缺点。

秦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依然具有言辞质朴的特点,但诗歌明显情感表达更为委婉动人,表达了在爱情中更加丰富细腻的感情。如《行行复行行》中描写思妇对就别不贵的游子的思念和怨情,"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句比喻对故土眷恋之情,写动物尚且有对土地故里的眷恋之情,何况是人呢,自己的丈夫为何还不回家的细腻心里描写,比较委婉含蓄。同时也以自身的变化表达思念,"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两句就又比较浅显的语言却表达了深刻的内涵,表示自己在家等待夫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消逝了自己的芳华,已经消瘦地衣带渐宽,花容老去。在修辞手法方面,《迢迢牵牛星》则是运用了大量的叠字,短短市局里就有刘局采用叠字手法,生动自然,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增加诗歌的音乐美。情感方面,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情趣盎然,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通过对牛郎织女相思之情的描写,表现人间男女受爱情折磨的痛苦,愁怨心绪。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前两句看似是闺中少妇心情平淡,"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宁壮上翠妆。"但其实不然,当少妇抬头看见杨柳又抽出了新色,意识到又是一年春来时,时光飞快,而自己翘首以盼的丈夫却还未归来,心里开始埋怨自己当初教导夫君去远征。只是一个很小的事物,也足以勾起少妇对丈夫的思念,联想起了自己与丈夫的点点滴滴,所以在这一瞬间,自己内心淤积的遗憾,离愁顷刻爆发,才会有她悔恨自己当初的做法。同时也在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状,男子在外远征,终年不得归家,许多家庭里都是思妇在家中独自思念自己的丈夫。

李商隐在《无题》中则表达了自己比较痛苦,却仍富有热情与渴望的执着的爱情观,诗的第一句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既表达了相见不易,又表达了为了这一次详见,等待过程的痛苦与无奈,情感低回婉转又格外缠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则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永不断绝,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有《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写热恋中的相思之苦,专一之情,为爱情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南北朝乐府中,《子夜歌》多表达情爱相思,如"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表达了因为相思过深产生了自己的错觉。而《读曲歌》当中语言直率,欢愉恨短,表达了青年男女热泪追求婚姻幸福的迫切愿望。《西洲曲》中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无时不刻不再思念,一年四季,情意缠绵,无法排遣。"低头弄莲子"中的"弄"字并不是指劳作,而是细腻地描绘了女子的害羞不安的内心世界,相思不得,"垂手明如玉"中垂手一动作巧妙的表现了女子失落的内心,最后只得寄希望于梦中相会。"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一句也对李白后面诗歌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更加直接的还有《上邪》中直白大胆的爱情表达"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论是哪一时期,爱情这个主题都不会过时,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感受那时候的爱情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在现在物质文明极度丰富,爱情逐渐像快餐化趋势发展的时代,在古代的爱情诗中,无论是表达悲还是表达喜,那都是爱情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以前的纯粹的爱情。

文字|李林玉

第4篇:《最爱的狗狗就是你》读后感400字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最爱的狗狗就是你》,这本书写的非常感人,至今还让我铭刻在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米戈的男孩,他在路上捡到一只斑点狗,为它取名为“沸点”沸点在米戈和妈妈的照顾下生活的十分幸福。突然,出现了一对热心肠的双胞胎姐妹贝嫣然和贝一笑和宠物医生杜医生,他们出现在了沸点的生活中,因为沸点以前是这对双胞胎姐妹的狗,叫字母表。可是,字母表在很久以前就被查出有病,直到现在都没有治好,而且常常会突发症状,这让米戈和妈妈还有贝一笑和贝嫣然十分担心。沸点最后快死了,杜医生、贝嫣然、贝一笑和米戈带沸点去海边玩,让沸点痛痛快快、开开心心的玩了一天。最后,沸点在所有人的关注下、关爱下幸福的死了。

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贝嫣然,她是个白衣天使,她虽然一辈子都要呆在轮椅上,但她十分有爱心,当沸点还是字母表的时候,贝嫣然和贝一笑就打工挣钱为字母表治病,我喜欢有爱心、善良的人,我将来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沸点这个脆弱的生命,就这样安乐的死了。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人人都要有爱心,哪怕是对一个不起眼的东西,也要同样去面对,米戈就是个有爱心的男孩子。

第5篇:观后感,电影观后有感,爱国电影

诗意盎然,以小见大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观后感

×××

摘要:电视电影《那年秋天》以感人的抒情描述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其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特点,即“诗化”风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诗化”风格;人物形象;民族风格

引言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篇幅短小,情节单纯,场面也不繁复。然而,编导者却以饱满的热情,独到的视角,通过感人至深的抒情描述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紧紧地攫住了观众的心,使观众从并不新鲜的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的情节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情感刻画细致入微,并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把瑶山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渲染得多姿多彩。应该说,这是一部诗意盎然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电影。它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诗,更像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

一、《那年秋天》的主要内容 „„

二、《那年秋天》的主要特点

(一)“诗化”风格

有人说:“戏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成功的戏剧作品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的。浓缩的实质就是诗化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这部电视电影虽然只有上下两集的篇幅,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主要是编导者善于浓缩情节,充分调动观众的艺术创造想象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把剧中的丰富内涵领会得分外真切而又深刻。如剧情开始,并没有出现红军与追剿敌人战斗的场面,而只是通过老年山花的画外音自然而然地将故事引出。这样,不仅使观众可以从画外音得知,六十六年前的秋天,年轻山花即将与未婚夫七步成亲的日子里,路过瑶山的红军曾跟国民党打了一场恶仗,山花救下的年轻红军旗手孙福来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1 的,而且还可以从画面上所表现的孙福来奄奄一息的神态,山花急切的心情,阿公和七步如临大祸的紧张表情,想象出这场恶仗是如何的惨烈,如何的悲壮。这种浓缩情节,以虚代实,调动观众想象力的“诗化”,要比如实地在画面上展现刀对刀,枪对枪地厮杀,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1、“诗化”意境。意境就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二度创作的艺术氛围里,有着身临其境之感。《那年秋天》这部电视电影的编导者就善于营造意境。请看山花含泪送走七步和孙福来的情景:

„„

2、象征手法。这部电视电影运用“象征”之处颇多。如阿公与蓝癫子展开殊死搏斗一起摔下山崖同归于尽后,特写镜头展现的伴随着悲壮瑶歌久久地飘荡在山谷上空的那面军旗,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3、“诗化”韵味。这部电视电影的尾声就“韵味”十足,当山花的回忆故事述说完以后,剧情并未因此结束,而把镜头又拉回到现实中:画内,老年山花默默地站在老榕树下,企盼着眼望远方;画外,又回荡着她那缓缓的诉说声:“九月十六真到的那一天,七步哥没回来。我晓得,除了跟孙大哥当红军,他离不开我。那天晚上,我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回,从此再也没有喝过酒。可不知怎么搞的,从那天以后,只要看见圆圆大大的月亮,我就一阵阵的头晕,好像是六十六年前那场酒醉,到今天还没有醒来„„”这一音画结合的尾声,体现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它不仅饱含激情地讴歌了瑶族同胞“爱到永远,生死不渝”的凄美之爱,淋漓尽致地敞开了山花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纯洁善良、崇高美丽的内心世界,而且还把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留给观众,真可谓“言欲尽而意无穷”。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山花,是编导者倾注满腔热情塑造的一个纯洁、善良、崇高、美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热烈憧憬的纯情少女,由于出生时就没了父母,一直受到爷爷的宠爱,得到从小与她青梅竹马的七步的呵护,不免有些任性。然而她却有一颗纯真如碧玉,透明似水晶的心灵,当她发现受伤的孙福来奄奄一息时,便不顾一切后果地将他救回家中料理。她救人的动机单纯得可爱,当她从孙 2 福来手上的粗茧看出是穷人时,便抱定穷人应该救穷人,救人应该救到底的决心。所以,阿公和七步几次将受伤的孙福来送出家门,都被她找回来。她天真好奇,为了逗孙福来高兴,毫无顾忌地当面试嫁衣,蒙盖头,并让孙福来掀了红盖头。她机智勇敢而大方,在蓝癫子搜家的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假装裸身冲凉将孙福来藏在浴桶里而骗过了蓝癫子。她更具有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明知自己深爱着七步,轻易离不开他,但为了将来能打下天下,保住老百姓的江山,却在成亲的前夜毅然决然地洒泪送走七步去当红军。她像一朵清新、明丽的山花,点染在瑶山的青山绿水间,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

(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但凡优秀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总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而作品的地方特色越浓,越有利于加强它的民族风格。因为民族风格的特点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具体地寓于或渗透于属于这个民族的一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之中。这部电视电影是反映广西白裤瑶族生活题材的。白裤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民族。他们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导者的高明之处,则是以一滴水珠映现太阳的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把白裤瑶的文化特征浓缩得极其形象而又情味绵邈。如反映山花成亲的那组镜头:

„„

三、主要结论

总的来说,《那年秋天》这部电视电影是一部有较高品位的成功之作。但它也不是白璧无瑕,美中仍略有不足之处。如人物刻画方面,七步的形象较单薄,个性不突出;对山花主导性格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也揭示不够。„„

第6篇:《误杀》电影影评_《误杀》电影观后感

即将上映的《误杀》正是一部以犯罪题材为背景,实则在引发观众对于“爱和家庭”思考的电影。小编整理了《误杀》电影影评精选_《误杀》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误杀》电影影评【1】

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等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误杀》发布了预告海报。海报中肖央左脸负伤,眼神中充满疲惫和绝望,雨水夹杂着泪水从面中淌过,让人看得五味杂陈。

“没有孩子却要演一个17岁孩子的父亲。”李维杰这个角色给肖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做父亲的滋味。然而,这位父亲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轻松,除了要直面事关女儿命运的难题,还要为家人的平安与警方周旋。除了接受一系列心理“磨难”外,还有很多生理上的痛苦等待着肖央。据爆料,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观感,肖央接连三四天淋雨拍摄,把自己浇透,还原角色的原始状态。

此外,片中饰演肖央妻子的谭卓也曾在采访中爆料:“肖央拍戏拍到一半掉色了!”原来在拍摄前期,肖央为贴近李维杰这一角色的外形特意把自己晒黑。但没想到连续十几天的夜戏,见不到太阳,竟又白了回来。

《误杀》电影影评【2】

电影《误杀》根据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改编,讲述了肖央饰演的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查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谈及影片传递的意义所在,导演柯汶利表示,“希望影片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类型片,而是做到商业性和社会责任意义兼具,可以更升华,传递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感受。”陈思诚表示,希望观众看过这部电影后能够有更多反思,家长能更多保护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影片中,肖央、谭卓和陈冲大胆颠覆过往形象,收获了观众的超高评价,活动现场几位演员也分享了各自的感受。肖央表示,以往演喜剧比较多,这次成为了一名“父亲”,还是一个拥有几副面孔的老爸,希望大家可以在影片里感受到这位父亲不同层次的情感。谭卓称,自己饰演的是一个柔中带刚的母亲,她可以在孩子面前温和柔软,也可以为了保护女儿瞬间爆发。陈冲表示这次的角色是一个新挑战:“这个挑战挺过瘾的,如果以我现在的年龄还能够在演员这条路上成长的话,这部戏就给了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监制陈思诚和导演柯汶利也对肖央的突破表现赞不绝口。陈思诚表示:“肖央是一个多元化的演员,不容易被定型。他可以兼顾幽默、深沉、可爱、狡黠等特点,如果他身上有角色的某种特质,我们把它唤醒就行。”

首映礼当天,众多导演、编剧、演员、资深影评人出席观影,并分享观后感。导演郭帆表示:“实在是太好看了,心满意足,每一秒都在调动我的神经,每个演员都很棒!”蒋方舟表示:“非常惊喜,从情节到情绪都特别饱满,里面很多细节,非常值得二刷!”编剧束焕称:“希望中国高智商犯罪电影能够从《误杀》开始,捅破票房天花板,成为一个爆款,引领这种类型片打开新局面!”

《误杀》电影影评【3】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能够在观影中体验到生活中没有的刺激”正是犯罪片的爽点所在。而这部即将上映的《误杀》正是一部以犯罪题材为背景,实则在引发观众对于“爱和家庭”思考的电影。对此,导演柯汶利也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犯罪电影。” 既能让观众在电影中感受到犯罪题材的紧张刺激,也能在观影后通过角色的故事进行反思。

不论是片中李维杰和阿玉一家,还是拉韫一家,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层为人父母的共性,虽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出发点都是为了“爱和家庭”。正如肖央日前在特辑中所说,“我们才是受害者”,所处视角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和判断。究竟将如何守护家庭,这一话题将是《误杀》带给我们的思考。

《误杀》电影观后感【4】

不同于以往发布的剧情向物料,今日(11月26日)的“谁是受害者”角色特辑带领观众直面误杀事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并搭载肖央、谭卓、陈冲三位主演的视角,重新解读电影所要表达的话题内核。肖央表示,身陷孩子被欺凌的绝望中,“激发了一个普通父亲身上的一些潜质”。

建构在此基础上的善恶是非究竟要如何判断,是电影带给观众更深层次的探讨。正如肖央和陈冲在特辑中所言,“善良就是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你对它的观察是一个不同的视角,你得到的就是一个不同的结果。”关于“家庭和爱”的思考以及“善恶”的讨论,也正是《误杀》能成为贺岁必看的犯罪爽片的看点之一。

《误杀》电影观后感【5】

《误杀》集齐了肖央、谭卓、陈冲等一众实力演员,演技派“铁三角”的黄金阵容给观众带来很多期待,这支特辑也提前为大家讲述了几位演员拍摄幕后的心路历程。“我没有孩子却要演一个孩子的爸爸”,这是李维杰一角带给肖央最大的挑战。

通过“回忆父母对于我的感觉,把生活中一切可能有的、类似的情感体验在心里过一下”的方式,肖央置身于李维杰的角色,向观众看到一个在被生活逼上绝路的父亲是如何在重重困难中守护家庭保护孩子。

而在电影《误杀》中以母亲形象示人的谭卓和陈冲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谭卓饰演的阿玉是一个看似怯懦却蕴含无穷能量的母亲,对此谭卓在今次的特辑中直言:“我希望阿玉的平时就像个群演,但在事情发生时又会变成一个不认识的人。”

而对于首次在电影中饰演冷酷警长的陈冲,则是看似剽悍实则内心柔软的母亲,在面对孩子疑似被谋杀时她焦躁她愤怒,而在真相大白后她却变得脆弱敏感,前后反差极大的陈冲也在戏里收获肖央的实名点赞,“她的戏弹性特别大,当知道孩子疑似被谋杀时就像个野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