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观后感

2022-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影教父观后感

电影《教父》观后感

最近一口气把《教父》三部全部看完了,真是过瘾。三部分别是在1972,1974,1990年拍的,每部都基本上接近三个小时。虽然是过去四十多年的电影,经典仍然是经典,经典也就是久经不衰,不论外界的变化,电影中表现出的对物对人的观念对任何时候的任何人还是有启示,有感动,有触动。我看了有以下的触动和启示。

1、教父一直会说,不要让人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两个教父一直在做的,也是他们的生存必备的重要的技能。怎么才能不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呢?这就需要有很高的情绪控制能力,控制自己行为举止,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做一切能让自己信息外漏的行为。维多的大儿子山尼就是个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的人,他很容易激动,最后也因为此而葬送了姓名(他的妹妹由于被老公家暴,打电话给山尼,山尼就立即怒火冲天的去报复自妹夫,在路上被设局遇害)。

2、教父,需要不带任何的情绪,冷静客观看待事情,分析来龙去脉,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在维多教父在街上买水果被开枪住院后,山尼一边加强防护,一边在寻求硬报复。而麦克当时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却冷静了分析了形式,找到了解决方案,并完美的实施了这个方案。

3、教父是生意人的思维,在家族矛盾中,能够主动的止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进入无休止的报复,才有能力统帅家族,成为家族长。在山尼被害后,维多主动召开了家族会议,坦言不追究此事,言和,并寻找家族的平衡点。这样才有可能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利益。

4、教父不容许有人背叛,即使是亲人也不行。背叛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死亡。麦克的哥哥,以及姐夫都是背叛家族的,都被麦克杀了。换句话来说,能够背叛亲人的人,给亲人造成一定的损失的人,那肯定是个祸害。

5、当退休后,受命新的掌门人,就应该退居二线,相信他,不干涉,只提供意见。维多在老后,就把教父的位置交给了小儿子麦克。因为新上任,就存在着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很多家族人就会不满麦克的处理,而求维多来商量干涉。而维多,只会安慰找他商量的人,并告诉他目前麦克的当权,让其去找麦克商量。这就给予我们很多领导一定的启示。

6、尽量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维多起家,大部分是靠帮助别人的。里面记得一句话,维多说的,请帮助我,你会得到我的回报,相信我。他去帮助他所能帮助的人,然后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成为他忠实的朋友,并乐意帮助他。这境界真是高。里面有个殡仪馆的化妆师,找教父请他报复残害他心爱的女儿的混混,教父就答应了,最后找到了他,让他给死去的山尼化妆。

7、感情没有了就是没有了。里面有一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凯由于不满麦克充满杀戮,仇恨,而堕胎离开麦克。麦克对他已经心死。凯想孩子回来看孩子,每次都是偷偷的来偷偷的走。有一次被麦克碰上了,凯诧异的望着他,可能还抱有一丝的情意,可麦克慢慢的把门关上,把凯关在了门外。最后麦克老的时候,由于婚姻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是个依靠,也许是由于他们的结合只是感情上的结合,最后他们又平和的见面,旅游。想起了,素黑的一句话,女人需要男人在乎她的感受,更需要男人的情。当女人跟男人诉说一件事时,女人只是想让男人去感受她的情绪,她的感受,而如果男人只是毫无表情的听完,啥事也不做事,女人久而久之,女人就会彻底失望,感觉无人关心,感情不存在。

第2篇:电影《教父》观后感

电影《教父》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教父》观后感

最近一口气把《教父》三部全部看完了,真是过瘾。三部分别是在1972,1974,1990年拍的,每部都基本上接近三个小时。虽然是过去四十多年的电影,经典仍然是经典,经典也就是久经不衰,不论外界的变化,电影中表现出的对物对人的观念对任何时候的任何人还是有启示,有感动,有触动。我看了有以下的触动和启示。

1、教父一直会说,不要让人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两个教父一直在做的,也是他们的生存必备的重要的技能。怎么才能不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呢?这就需要有很高的情绪控制能力,控制自

己行为举止,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做一切能让自己信息外漏的行为。维多的大儿子山尼就是个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的人,他很容易激动,最后也因为此而葬送了姓名。

2、教父,需要不带任何的情绪,冷静客观看待事情,分析来龙去脉,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在维多教父在街上买水果被开枪住院后,山尼一边加强防护,一边在寻求硬报复。而麦克当时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却冷静了分析了形式,找到了解决方案,并完美的实施了这个方案。

3、教父是生意人的思维,在家族矛盾中,能够主动的止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进入无休止的报复,才有能力统帅家族,成为家族长。在山尼被害后,维多主动召开了家族会议,坦言不追究此事,言和,并寻找家族的平衡点。这样才有可能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利益。

4、教父不容许有人背叛,即使是

亲人也不行。背叛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死亡。麦克的哥哥,以及姐夫都是背叛家族的,都被麦克杀了。换句话来说,能够背叛亲人的人,给亲人造成一定的损失的人,那肯定是个祸害。

5、当退休后,受命新的掌门人,就应该退居二线,相信他,不干涉,只提供意见。维多在老后,就把教父的位置交给了小儿子麦克。因为新上任,就存在着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很多家族人就会不满麦克的处理,而求维多来商量干涉。而维多,只会安慰找他商量的人,并告诉他目前麦克的当权,让其去找麦克商量。这就给予我们很多领导一定的启示。

6、尽量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维多起家,大部分是靠帮助别人的。里面记得一句话,维多说的,请帮助我,你会得到我的回报,相信我。他去帮助他所能帮助的人,然后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成为他忠实的朋友,并乐意帮助他。这境界真是高。里

面有个殡仪馆的化妆师,找教父请他报复残害他心爱的女儿的混混,教父就答应了,最后找到了他,让他给死去的山尼化妆。

7、感情没有了就是没有了。里面有一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凯由于不满麦克充满杀戮,仇恨,而堕胎离开麦克。麦克对他已经心死。凯想孩子回来看孩子,每次都是偷偷的来偷偷的走。有一次被麦克碰上了,凯诧异的望着他,可能还抱有一丝的情意,可麦克慢慢的把门关上,把凯关在了门外。最后麦克老的时候,由于婚姻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是个依靠,也许是由于他们的结合只是感情上的结合,最后他们又平和的见面,旅游。想起了,素黑的一句话,女人需要男人在乎她的感受,更需要男人的情。当女人跟男人诉说一件事时,女人只是想让男人去感受她的情绪,她的感受,而如果男人只是毫无表情的听完,啥事也不做事,女人久而久之,女人就会彻底失望,感觉无人关心,感情不存在。

电影《教父》

观后感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嵌入式软件班级:10-01学号:541013090132姓名:尚明豪

电影《教父》观后感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它是男人的圣经,那里面包含了所有的智慧,野心和无奈..就是教父的全部...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这两天没有事情 就把>看了一遍.. 对于这部经典电影来讲,用”看”这个字眼难免显得过于肤浅.我觉得应该用”欣赏”才匹配. >这部耳熟能详的电影无疑为黑手党题材的电影奠定了稳固的基石,而它也成为公认的所有黑帮电影种类的顶尖之作.>分为三部曲,但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领袖,被称为”教父”的唐·柯里昂辉煌却破碎的一生..他们心狠手辣,但他们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舍命保护自己的妻儿和家族;他们杀人如麻,却会花大笔的金钱捐

助贫困的家乡人民;他们操作赌博.卖淫等在常人眼里十分不堪的行业,却会豪不犹豫地拒绝毒枭提出的利润丰厚的毒品交易.他们的人生建立在家族利益之上,为了家族他们被迫杀人,被迫犯罪,在光鲜的华服背后是毒品.是疯狂的杀戮.残留着的只有教父们寂寞凄凉的内心.

开场的书房一段戏被称为影史最伟大的十个开场之一,但我倒觉得这一组镜头在近十个小时的电影里,只是一般稍好的水平。不过从这里我开始喜欢上汤姆 tomhagen ,他可是我在这部史诗里最欣赏的一个角色,因为我认为他身上具有一个普通男人最有价值的两种素质:冷静和忠诚。这和天赋无关,和地位无关,任何一个男人都应有这样的素质,他比任何人做的都好。说到书房的这场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马龙· 白兰度起身的时候,他放下那只举世闻名的猫,以一个很cool的姿势站了起来,打算告诉殡仪馆的老板什么是友谊,也就是说屋子里的四个人有三个都站了起

来,此时我往往会注意汤姆,他非常优雅的放下酒杯,standing,walking slowly,步伐迷人。好象类似的场合我可没有这么识趣,会傻乎乎的坐在那里。

接下来是婚礼。我有一个疑问,三集《教父》的开头都有意大利人狂欢的场景,第一次是康妮的婚礼,第二次是迈克向教育基金捐款,第三次是迈克接受教会的奖励。难道科波拉想为自己的经典作品贴上一个标签?第四集开头是什么?文森特的婚礼?

和索龙多的谈判中桑尼插了半句话,当然是因为教父打断了他,可遗憾的是索龙多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一直认为是他这句话,他这半句话为教父招来了杀身之祸。如果科里昂家族里没有人支持贩毒,恐怕杀了教父也没用,何况他还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就凭桑尼的这半句话,索龙多听到了桑尼的合作倾向,于是他决定干掉教父,那样将由长子桑尼接管家族生意,他们就有可能合作了。后来教父教训了儿子:never

tell anybody outside the family what you are thinking again。相似的是在第三集里迈克用类似的话教训了文森特:never let

anyone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维托是第一部中的教父,而他也正式柯里昂家族的创始人.他给我的印象十分矛盾,一方面是端坐于巨大办公桌后听取手下汇报外界局势,随后筹划一个又一个暗杀计划而巩固家族地位的冷血杀手,另一个方面有是时刻帮助弱小,善待妻儿和族人及同乡,捐款资助国家的”大侠”.也许教父的确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活得唯物而又辨证.

剧中,由于维托拒绝了大毒枭的索拉索的合作请求而被狙击,好在性命无忧,但对家族之事明显已力不从心. 柯里昂家族亦开始筹划复仇之事,因为索拉索与警方勾结,使暗杀计划十分棘手,这是平日里对家族间的明争暗斗漠不关心的小儿子麦克也感觉到了作为家族的一员所肩负的责任感,挺身而去干掉了索拉索,

而他的非凡能力也在这次行动中崭露头角.

生活和使命总是逼迫人们去走自身愿意背道而驰的道路.当维托得知替自己报仇的人麦克是,他眼中流露出的是深沉的叹息而非若狂的欣喜.天往往不随人愿,日渐衰老的维托显然已厌倦刀光剑影的生活,而现在命运又强迫他身边唯一的光明------ 麦克步入了黑暗之中..

新教父麦克·柯里昂的加冕仪式促使一个正直的海军小将蜕变成冷酷的嗜血杀手.这是命运的无奈,而作为看客的我们一边唏嘘着社会的腐败,一边又期待着另一个传奇的延续..

麦克·唐·柯里昂

麦克有过两个女人,意大利女孩是一见钟情的,另一个是相爱已久的。他一次只和一个女人生活,不和其他女人胡来。多处发散的性欲,容易影响食欲的满足。为何女人喜欢钟情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专注。这点,他和教父还是很像的。

麦克一步步被逼上绝境,父亲被刺,自己被打,兄长被扫射,全身中弹而死,老婆被信任的人炸成碎末??一个接一个的厄运袭来,柯里昂家族在风雨中飘摇。男人的使命是什么?

填饱自己肚子的同时,填饱家人的肚子,让亲人们过得衣食无忧,幸福和美。当这个危机出现时,能够奋起为保护家族而战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在整个生物界,都是如此,只有最优秀的雄性才能够担任这个使命。 和维托不同,麦克心狠手辣,铮铮有力,连说话都斩钉截铁,不留回旋余地。 麦克是一个优秀的家族长,在竞争惨烈,朝不保夕的时候,头狼注定要目光锐利,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动作迅速。然而教父所创造的世界已是很好,要想超越他的时代很难。第一代创业者总是比较随性和轻松,第二代就负了压力。 自从口动了那致命的扳机,麦克的人生就是在”失去”中度过.他失去了往日的纯真欢笑,

失去了新婚的娇妻,更失去了平静

的生活.他不得不每日紧拉窗帘以防无孔不入的子弹,又不得不保镖随身随身以防神出鬼没的狙击手.人生的轨道就因为一颗小小的子弹而发生偏离.作为黑手党,他们没有友情,没有爱情,没有亲情,他们只有的只是”生意”和”家族”.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实啊! 深爱的妻子难忍生活的压抑而离开了他,兄长弗雷多的背叛逼得他含泪下杀令,最后就连最心爱的女儿也因为自己被误杀.麦克内心的煎熬无从诉说,面临崩溃的他只能向龙巴度红衣主教告解,他在忏悔,可是再深的悔意也唤不会女儿年轻美好的生命.失去一切的”教父”.最后只能孤独地死在花园了的竹椅声.

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吧?麦克一生风云,到了只落了个黯然神伤.叱咤风云又如何,呼风唤雨又如何?在这些虚伪的假面具背后,麦克反而更像是一个牺牲品,家族的牺牲品.正如他本人所说:”我像我的父亲一样为了家族,妻儿而坚强.”无可厚非,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是成

功的.值得尊敬的,

没有人可以否认他超凡的判断力和领导力,更没有人可以抹杀他所立夏的丰功伟绩.只是,”教父”这个头衔束缚了他的脚步,箍 紧了他的灵魂.待麦克已一无所有,待他已无可失去之时,他传位于二哥尼桑的私生子文森,想让自己的良心得到解脱. 到头来,教父不过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平凡老人.一切看似皆落下的帷幕,殊不知新一轮的厮杀在新教父的带领下不断轮回着.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教父的谈判技巧。他是一手拿马丁尼,一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是谈着肮脏买卖,穿着高贵西装的职业刽子手;他只需要一个手势,便可以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只稍一个微笑便足以将干戈化成玉帛。他们是令人敬畏的角色,同时也是善舞的刺客,无论是政客还是殡葬馆老板,似乎永远都在等待聆听着他温文尔雅的召唤.最后柯里昂家族还是贩毒了,而且从一开始维托·柯

里昂就没有打算拒绝土耳其人,只不过他还没完全掌握事情的发展,所以才耍点手段. 当然,黑手党柯里昂家族是一个不朽的黑暗家族,都是一群魔鬼,一群迷人的魔鬼,令人同情的魔鬼,应该被宽恕的魔鬼.. 教父不可能和故事里的英雄一样牺牲自己成就正义。因为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一辈子都是为家族工作。

第二集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家族场面,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等着父亲回来切蛋糕,共庆生日。那温暖的家庭氛围让我羡慕不已:桑尼在迈克头上的一吻,佛雷多对弟弟简单的祝贺,还有桑尼和汤姆的嬉闹,只是没有看到父亲的出场。据说,科波拉打算让白兰度来客串一个镜头的,可该死的制片方由于和白兰度有矛盾拒绝了这个请求。他们不知道他们可能错过了一个最伟大的结尾,由于白兰度的缺席,这个结尾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科波拉起用自己的女儿索非亚出演迈克的女儿一角被认为是他最大的败

笔。可我看来倒也不至于太差,毕竟和她演对手戏的人都是影帝

影后级别的大腕,能有这样的表演已经很不错了。她和安迪·加西亚之间还是能擦出火花的,尽管加西亚的演出超出了他不少。

迈克接受教会的嘉奖,在照完全家福之后还切了蛋糕,很漂亮很气派的大蛋糕。记得是谁送的吗?恩佐。就是那个在第一集里要被美国政府遣送回意大利,却和老板的女儿相爱的那个意大利小伙子。为了把他留在美国和女儿完婚,他的岳父只得去求教父帮忙,第一集后来没有交代,到了这里我们才又有了他的消息。fonda家族也算是好莱坞的演艺世家了,布里吉特.方达在第三集里也惊艳了一小把,被文森特骗上了床。由于家庭背景,她的气质确实与众不同,加上傲人的身材,成为第三集里的一个小小的亮点。我认为,即便在这种史诗中演一个小角色也比在《龙之吻》这种烂片中演个主角强百倍。乔伊·萨沙对委员

们的大屠杀是我很钟爱的一场戏,我个人把这次的直升机袭击和迈克·曼《盗火线》里的银行大战、吴宇森《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决战并列为三场最伟大的枪战。迈克因为下令处决自己的哥哥佛雷多而产生的自责和内疚在他的老年变的更加剧烈,那本就是一个很难下定的决心,他最后一次拥抱哥哥时对手下使的那个眼色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看到他中风时大喊“fredo”,我几乎哭了出来,那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还带着绝望般的忏悔。电影的后一半他真的有机会在上帝面前告解,他在神父的善导下反思自己,当他哭着说他杀了自己母亲的儿子时,连神父都停顿了一下。的确,这实在是太深重了,这样的罪责已经压了迈克几近一生。

艾尔是迈克的贴身保镖,他在三集《教父》中都露了面,这可是一个难得的荣耀。由于我对忠诚的迷恋,使我对艾尔的好感由来已久。第一集里他露面很晚,但他完成了迈克的大清洗计划中

最重要的一击,是他结果了巴奇尼。年轻的他身手敏捷,枪法如神。到了第二集里,他已经是迈克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可惜才两年他就胖了不少,肚子明显大了一圈,想来不是导演的安排。最后一集里他派人帮助文森特除掉了乔伊· 萨沙,结尾又在罗马教堂亲自出手。让我高兴的是,他减肥很成功,简直比第一集里还要苗条。

《教父》里的故事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想说却说不完的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部最钟爱的电影,一部最贴近你的心的电影,只不过因为大家的经历和背景,才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如果你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那你就有可能被《追忆似水年华》里那张小小的借书卡感动;如果你正处于绝望的谷底,那你一定很想和杜弗瑞一起在肖申克的墙外为希望和自由大喊;如果你在和你的爱人斤斤计较,那你可能会容易理解卡洛和多明妮克的平等之争,会被多明妮克那深情的手势感动。因为这些我们会

庆幸电影的存在,我们热爱电影。因为太爱《教父》,我放弃了看原著小说的机会,我不在乎她怎么来的,我只爱她现在的样子。

很少有电影可以深刻的影响到一个常用词汇,如果真的存在这种现象,那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这部电影影响之广、之深,很显然,《教父》三部曲就是这种电影,作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教父》系列给黑帮片重新标注了定义,它成就了科波拉,成就了帕西诺,也成就了黑帮电影的巅峰。世上为文歌颂《教父》的文章何其之多,它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也让大部分人对其敬而远之,但是作为一个死忠,我想我应该为它写点什么,不为任何功利。《教父》的原著小说是当年美国的重磅畅销书,作者马里奥普佐因此一炮成名,当年科波拉也算一文艺小青年,专注非主流小片创作,死磕着没去拍商业片,但是市场经济和电影公司的压力迫使他最终接下了《教父》的拍摄任务,没想当的是无

心插柳柳成荫,《教父》最终成就了科波拉,成为其扬名立万之作,或许这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有时候不是导演选择电影,而是电影选择导演,就像奥逊威尔逊和《公民凯恩》一样,科波拉的电影气质反过来也成就了《教父》,电影和人的缘分一直说不清道不明,导演的气质就是电影灵魂的一部分,而电影本身也创作者灵魂的体现,或许《教父》和科波拉的碰撞是一种万幸吧

男人的智慧

——《教父》观后感

首先说说第一代教父-维多·克里昂,他那句“我费了一生的精力,试图不让自己变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们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成为了我不时提醒自己的警句,这句话的思想就是做负责任的男人。他忠于妻子,忠于家庭,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做到了这个,所以在临死前他那句“生命是多么的美好。”给了我很深的震撼。毫无疑问维多·克里昂是位

绅士,作为一个讲道理的教父他恪守着自己的底线,对人接物他恪守这贵族的礼节,他总是彬彬有礼。维多·克里昂是西西里人,在当地他的父亲被杀,母亲因为为了保护他而身亡,他在邻居的帮助下,来到了美国开创家族事业。当然不得不提那句“我们开出的条件你是无法拒绝的,要么是你的签字要么是把你的脑浆留在这份合同上。”因为这话所暴露的一切才是他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第二代教父麦克·克里昂,相对于第一代教父,他少了和蔼,给人的感觉就是犀利。他擅长于谋划,在多数的时候保持着沉默。他的言辞言简意赅。这充分暴露了其人心狠手辣而又足智多谋。麦克·克里昂对付敌人的手段就是杀戮,他甚至杀了自己的姐夫以及他母亲的儿子他的兄弟。麦克·克里昂将其父的忠诚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他绝不容许背叛。也唯有恪守忠诚的人才会对背叛厌恶,为了这块净土,

他宰了他的兄弟和姐夫。他必须得

这样做,首先维持他动力的信念就必须让他这么做。当然这也是一种震慑力的体现。他恪守着“我以我的力量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一些罪恶,只是为了保护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麦克那个一见钟情的女人,属于那种意大利传统的女孩。虽然对她笔墨不多,但从麦克的眼神以及行为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对英文不好的意大利女子的偏爱,那是一种传统男人对传统女子的轮回。爱可以是高贵的,但前提就是有两个同样高贵的灵魂。在教父3中,麦克的儿子对他歌唱之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握住这种爱,麦克的爱情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从始至终,但毕竟曾经拥有。没错,麦克对商场的热爱远胜于对黑道的认可。麦克的原型在去世的时候,房车如龙,人们高唱教父的主题曲为麦克的原型送葬。

第三代教父文森特.克里昂,其人是暴躁而又心狠手辣的花花公子。过多的对权力的追求以及家族荣誉感的描写让这位教父有脸谱化的趋势。作为麦克

亲自培养出来的第三代教父,他从浮躁到内敛的过程是清晰可见。和他叔叔一样,文森特迷醉于对权威的追求。在一场有一场的阴谋,我们看到嬉皮士变成绅士,一位迷醉于暴力的嬉皮士终于继承家族强者的血脉而穿上文明的外衣。

有人云“从这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上,阐发出各种欲望,如权利欲,金钱欲,其实,所有的欲望,都是为了食物和繁殖而已。”人生就是不断地与各种欲望打交道。想成为贵族吗?我的朋友,你得穿好文明

的外衣。

作者:zzd

recently, i have been watching a very famous movie, it’s “the godfather”. it’s a film about crime and family, and it’s directed by francis ford. it’s one of the films in which i personally didn’t find any weakness even after many viewings. in my opinion, this is the greatest movie ever made, and it has a very big influence on

me.

this film tells a story about the corleone family-a mafia family. this family often do illegal trades, but they also protect weak civilian, so they’re deeply respected by people. but they have a principle, they never do drug trades, so they offend other families. finally the “godfather” was assassinated, and his son-michael corleone take his place. michael appears to give in to other families, but secretly he has been making the revenge plan. at last, he killed all his enemies, and he became the new godfather.

i love this film very much, because it teaches us how to be a real man. just like michael, though his father was killed, he didn’t hate his enemy, because that would let him make wrong judgement. instead, he didn’t let anybody know what he is thinking, and always stay calm, try his best to protect his family. we should learn his

calm, kind, love of family, and loyalty to his wife, and be a mature man.

godfather is a very nice movie which tells a story about a family with power and much money. this movie has won the highest prize-oscar awards.

however, what gives me the most impression is at the beginning of movie, an old man visits the godfather, and hopes godfather can help him kill there bad young men who have ever beat his daughter. before he comes to godfather’s home, he has filed in accusing of them in court.as a result, he has to turn to godfather for help. however, i think what he does is not right, because his daughter isn’t dead, while that there man are lives. it is injustice to kill them, and it is enough to beat them as you can rather than let others help you.

besides, it is very frightening to see when godfather’s youngest son kills his

enemy’s son. his father was shot seriously, but didn’t die. he worry about his father would be killed again, he must do this. at that time, the atmosphere is very nervous, and my heart beat faster.finally, he gets it. after doing that, he leave america and hire in other country’s mountain. this reflects his love to his father as well as his family. although he is a college student, he can become very brave because of his father’s life.

at last, what makes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 in every corner is the love betweenmichael and apollonia.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y, but they have the same courage to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first time they meet the other. although the beautiful girl was killed by bastard, they have a great time when she was alive. that period of time will leave a beautiful memory forever.

the movie is very good, andit can

not only give us a feast of eyes but also many experiences.

第3篇:电影《教父》影评

《教父》观后感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541007010138

班级:10-0

1姓名:王超

《教父》观后感

《教父》是一部由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72年制作的,讲述黑帮故事的电影。《教父》这部耳熟能详的电影无疑为黑手党题材的电影奠定了稳固的基石,而它也成为公认的所有黑帮电影种类的顶尖之作.该电影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曾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等多项奖项。该电影讲述的是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唐·柯里昂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圣诞前夕,索洛索劫持了“教父”的参谋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因为内奸的出卖,“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阿尔·帕西诺 饰)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年老的“教父”面对丧子之痛怎样统领全局?黑手党之间的仇杀如何落幕?谁是家族的内奸?谁又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教父”? 血雨腥风和温情脉脉,都在这部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里真实上演。

我始终认为,电影《教父》对于男人来说,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当然,很多“教父迷”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和追崇,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教父》在1972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赢得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男主角3项大奖。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在片中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他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容置疑、心狠手辣、沉着冷静,并且充满人性关爱的老年教父形象。当然,他也因此为自己捧回一座熠熠生辉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金像奖。尽管是对黑手党世界的揭秘,但看完之后感觉很震撼,它给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向上的力量。这也许就是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理由吧。同时,电影的主旋律很美,每次听到这一旋律就会让我想到教父之子迈克在保镖的陪同下,漫步在西西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暂时远离血雨腥风,走入世外桃源的画面。

老教父克里昂,意裔美国人,一个从小因意大利仇人追杀而不得不漂流美国,并在美国立根,成长,进而开创了可里昂家族的教父第一代。老教父有三个儿子:生猛、好色的大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刚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大儿子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小儿子迈克则对家族“事业”没有丝毫兴趣。然而,正是这个“没有丝毫兴趣”的迈克,最终带领可里昂家族走出困境、走向辉煌.《教父》分为三部曲,但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领袖,被称为"教父"的唐·柯里昂辉煌却破碎的一生(唐,是族人对家族领袖的尊称,代表了无上的地位)..他们心狠手辣,但他们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舍命保护自己的妻儿和家族;他们杀人如麻,却会花大笔的金钱捐助贫困的家乡人民;他们操作赌博.卖淫等在常人眼里十分不堪的行业,却会豪不犹豫地拒绝毒枭提出的利润丰厚的毒品交易.他们的人生建立在家族利益之上,为了家族他们被迫杀人,被迫犯罪,在光鲜的华服背后是毒品.是疯狂的杀戮.残留着的只有教父们寂寞凄凉的内心。

维托是第一部中的教父,而他也正是柯里昂家族的创始人.他给我的印象十分矛盾,一方面是端坐于巨大办公桌后听取手下汇报外界局势,随后筹划一个又一个暗杀计划而巩固家族地位的冷血杀手,另一个方面有是时刻帮助弱小,善待妻儿和族人及同乡,捐款资助国家的"大侠".也许教父的确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活得唯物而又辨证。

剧中,由于维托拒绝了大毒枭的索拉索的合作请求而被狙击,好在性命无忧,

但对家族之事明显已力不从心. 柯里昂家族亦开始筹划复仇之事,因为索拉索与警方勾结,使暗杀计划十分棘手,这是平日里对家族间的明争暗斗漠不关心的小儿子麦克也感觉到了作为家族的一员所肩负的责任感,挺身而去干掉了索拉索,而他的非凡能力也在这次行动中崭露头角.生活和使命总是逼迫人们去走自身愿意背道而驰的道路.当维托得知替自己报仇的人是麦克时,他眼中流露出的是深沉的叹息而非若狂的欣喜.天往往不随人愿,日渐衰老的维托显然已厌倦刀光剑影的生活,而现在命运又强迫他身边唯一的光明------ 麦克步入了黑暗之中。

新教父麦克·柯里昂的加冕仪式促使一个正直的海军小将蜕变成冷酷的嗜血杀手.这是命运的无奈,而作为看客的我们一边唏嘘着社会的腐败,一边又期待着另一个传奇的延续.麦克有过两个女人,意大利女孩是一见钟情的,另一个是相爱已久的。他一次只和一个女人生活,不和其他女人胡来。多处发散的性欲,容易影响食欲的满足。为何女人喜欢钟情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专注。这点,他和教父还是很像的。麦克一步步被逼上绝境,父亲被刺,自己被打,兄长被扫射,全身中弹而死,老婆被信任的人炸成碎末„„一个接一个的厄运袭来,柯里昂家族在风雨中飘摇。男人的使命是什么?填饱自己肚子的同时,填饱家人的肚子,让亲人们过得衣食无忧,幸福和美。当这个危机出现时,能够奋起为保护家族而战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在整个生物界,都是如此,只有最优秀的雄性(有些是雌性)才能够担任这个使命。

和维托不同,麦克心狠手辣,铮铮有力,连说话都斩钉截铁,不留回旋余地。 麦克是一个优秀的家族长,在竞争惨烈,朝不保夕的时候,头狼注定要目光锐利,心狠手辣,城府极深,动作迅速。然而教父所创造的世界已是很好,要想超越他的时代很难。第一代创业者总是比较随性和轻松,第二代就负了压力。 自从扣动了那致命的扳机,麦克的人生就是在"失去"中度过.他失去了往日的纯真欢笑,失去了新婚的娇妻,更失去了平静的生活.他不得不每日紧拉窗帘以防无孔不入的子弹,又不得不保镖随身随身以防神出鬼没的狙击手.人生的轨道就因为一颗小小的子弹而发生偏离.作为黑手党,他们没有友情,没有爱情,没有亲情,他们只有的只是"生意"和"家族".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实啊! 深爱的妻子难忍生活的压抑而离开了他,兄长弗雷多的背叛逼得他含泪下杀令,最后就连最心爱的女儿也因为自己被误杀.麦克内心的煎熬无从诉说,面临崩溃的他只能向龙巴度红衣主教告解,他在忏悔,可是再深的悔意也唤不会女儿年轻美好的生命.失去一切的"教父".最后只能孤独地死在花园里的竹椅中。

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吧,麦克一生风云,到了只落了个黯然神伤.叱咤风云又如何,呼风唤雨又如何?在这些虚伪的假面具背后,麦克反而更像是一个牺牲品,家族的牺牲品.正如他本人所说:"我像我的父亲一样为了家族,妻儿而坚强."无可厚非,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是成功的.值得尊敬的,没有人可以否认他超凡的判断力和领导力,更没有人可以抹杀他所立夏的丰功伟绩.只是,"教父"这个头衔束缚了他的脚步,箍 紧了他的灵魂.待麦克已一无所有,待他已无可失去之时,他传位于二哥尼桑的私生子文森,想让自己的良心得到解脱. 到头来,教父不过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平凡老人.一切看似皆落下的帷幕,殊不知新一轮的厮杀在新教父的带领下不断轮回着.

“我准备向他提出一个他不可能拒绝的条件。”这就是教父的谈判技巧。他是一手拿马丁尼,一手拿屠刀的优雅绅士;是谈着肮脏买卖,穿着高贵西装的职业刽子手;他只需要一个手势,便可以让别人身家难保;也只稍一个微笑便足以将干戈化成玉帛。他们是令人敬畏的角色,同时也是善舞的刺客,无论是政客还

是殡葬馆老板,似乎永远都在等待聆听着他温文尔雅的召唤.最后柯里昂家族还是贩毒了,而且从一开始维托·柯里昂就没有打算拒绝土耳其人,只不过他还没完全掌握事情的发展,所以才耍点手段. 当然,黑手党柯里昂家族是一个不朽的黑暗家族,都是一群魔鬼,一群迷人的魔鬼,令人同情的魔鬼,应该被宽恕的魔鬼..教父不可能和故事里的英雄一样牺牲自己成就正义。因为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一辈子都是为家族工作。

《教父》对黑社会、黑手党的描述彻底打破了长期固有的框框,从人性、道义、准则和伦理角度,对黑帮份子进行了突破性处理。老教父的准则是决不贩卖毒品,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合作要求,并因此激化了和其它几个家族的矛盾。老教父之所以不想帮助那个意裔暴发户,是因为“你从来没有叫我教父”。那个暴发户如梦初醒般地低下头,亲吻教父的手背虔诚地说:“教父”,然后离去。老教父使劲拍打着那个哭泣的影星的肩膀,大声叫道:你像个娘门儿!老教父从来“不在饭桌上谈生意”,他更想给他的家人一个安宁的生活氛围。总之,从电影一开始,老教父就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男人。看完教父后,我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我感觉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 电影,在电影中对于人性艺术化的处理让人惊叹不已。从电影中学到的如何做人,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做男人的道理。

教父犹如寡人,却又不同于寡人。在柯里昂家族中他的地位就像是身居皇室的寡人,高高在上,权威不容触犯。每日坐在办公室内与几个心腹商议大事,时而接见前来拜望的人;就像古代的帝王与大臣商议国事,时而审阅全国各地发来的奏章。然而,他的势力远不及古代帝王,他更接近于常人,常人也更容易接近他,这也就直接导致他的处境更加的危险,每天都面临被刺杀,随时可能被一个不知是路人甲还是路人乙的人伤到。当然,一般知道他是谁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大多不敢惹他。但若对方并不知道他是谁(如帝王微服出访),或者不怀好意者故意派人行刺。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虽然每个刺杀他的人,只要暴露,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必死无疑。不可否认,这世上真有不怕死的。

柯里昂家族的三代教父在更替之时都会有人生经验的传递。老教父临死之时跟麦克说:“在这个时候你的敌人会通过你的一个非常亲近的人来告诉你,他想和你会谈,并绝对保证你的安全。这个传话的人就是叛徒。”虽然他是你非常亲近的人,也正因为他是你非常亲近的人。你最亲近的人并非永远不可能背叛你,也只有你非常亲近的人才能取得你的信任,对敌人来说才有利用价值。麦克在让位于文森之前,也对文森说:“永远不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言外之意,不要让任何人有机会了解你的思想,想好了就去做,不必说出来。说得多了别人就容易掌握你的思想,你的思路,敌人对你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打败你。JUST DO IT!

教父这个位置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住的,这个人要胆子足够大,心够狠,头脑冷静,足够理智,沉稳,大局观极强,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麦克老了的时候就是因为渐渐地失去了这些特性,变得仁慈、心软、感性思维逐渐代替理性思维。年轻的时候他可以大义灭亲,下令处死他的亲哥哥,到老了,这件事情却让他难以释怀,无法承受良心的折磨。所以这时,他自己都知道这个位置已经不适合他了。他很痛苦地说了句:我做不来!

教父们的共性是:少说多做,用事实来让你臣服,让你心碎,而不是用歇斯底里的怒叫或凶神恶煞般的恐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会非常直白地告诉你他的想法,也就是他想做什么,与你有关的。无论过分还是合理,都希望你能接受,如果你不接受,他们会很有礼貌地走开,但随后你的身边就会发生让你追悔莫及

的事情,你会很后悔为什么一开始不答应他的要求。比如:某影视大腕,在对教父的使者炫耀了一翻他的爱马及其他心爱之物以后,拒绝了教父的要求,并很牛X地说我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受到胁迫的,遂将使者赶出家门。使者非常客气,极有礼貌地走了。之后呢,该影视大腕在睡梦中惊醒,掀开被窝发现他的爱马的头颅就横陈在他的脚下。这时他或许应该庆幸,他当时炫耀的不是他宠爱的某个儿子或者孙子。第三代教父文森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前是个性格鲁莽,脾气暴躁的打手,在麦克身边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吸收了麦克身上的优点,变得沉稳,不喜形于色,于是麦克顺理成章地将位置传给了他。这也得益于文森天生具有这方面的天赋。

还有一点很明显,就是第一二两代教父在年老的时候都变得比以往和蔼可亲了,爱笑了,不愿杀戮了,想要不问世事享受天伦之乐了。是看透了,看淡了,或者是心累了,想歇歇了。人的一生经历那么多事,经历那么多生与死,足以算得上传奇,身处传奇中心的人物也难免有累的时候。这与国内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所宣扬的人性是吻合的。我想同样是人,大概人性这东西是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时空差别的吧。英雄迟暮,锋芒尽收;看人间世事,神马都是浮云;一生争名逐利机关算尽,到头来万事皆空尘归尘土归土;纵然权大势大俯瞰世界,不如子女成群常伴膝下。古往今来,家国内外,莫不如是;任多少豪杰难抵世事沧桑,时光荏苒;横刀铁马之气难留存,儿女情长之性伴一生.

当你一无所有,你能走的路也就是你想走的路,你走出了属于你的路,是谓之福兮,祸之所伏。

当你衣食无忧,你想要走的路不是你能走的路,你错过了属于你的路,是谓之祸兮,福之所倚。

第4篇:《教父》45年这不是一部黑帮电影

45年来,《教父》系列已经登堂入室,被封为极品电影。然而《教父》的出现却并非一日之功,这背后体现着好莱坞工业几十年的进化过程,并且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非难。

教科书式的开场

1972年3月15日,《教父》在纽约首映。一场早春常见的雪暴正在拜访美国东北部,但争睹这部电影的观众并肩排了六个长队,绵延数个街区。

“我信仰美国。”

电影开始了,黑漆漆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大脸,而且被截得不成比例。

这是业余演员Salvatore Corsitto扮演的殡仪馆老板。他是个地道的西西里人,一辈子只参演过这一部电影,却完成了一个被写进教科书的开场。

导演科波拉很早就读过马里奥?普佐的原著小说,得到拍摄《教父》的机会后,他想认认真真地把它拍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史诗,而派拉蒙投拍《教父》却根本没什么野心,只打算借着这部畅销小说,制作一部大路货的犯罪片捞上一票。那是一个电影业被电视冲击得风雨飘摇的年代,初出茅庐的科波拉被选中执导,除了因为他的意大利血统,主要是因为……他便宜。

不过科波拉也不是毫无根基,他凭借《巴顿将军》的剧本刚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编剧,那个开篇的演讲桥段已成了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开场之一。拍摄《教父》时,他想让电影的开场戏超越《巴顿将军》,虽然这听起来难于登天,但他做到了――科波拉确实拍出了一部史诗级电影。

首映时,科波拉远远躲到了巴黎。据说他有点不屑于自己,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艺术家,而不是去拍这样的院线商业电影。另外,大概也是因为《教父》拍摄过程太艰难了――

从开始的选角阶段,科波拉就在和派拉蒙不断地争吵,费尽周折才让片方接受了他心仪的白兰度,还有当时毫无名声的阿尔?帕西诺。影片开拍后,则是和制片人无休止的战争,剧组几次传出科波拉要被炒鱿鱼,连好基友乔治?卢卡斯也对他苦心相劝:这个戏咱就先按着资方的要求凑合拍完吧,搞艺术的梦想以后再说……

但最终,投资690万美金的《教父》成功了。首映之后,派拉蒙就开始逼迫影院提前支付票房分成,并且提高了分成比例,悲催的院线无法拒绝,因为不答应,他们就拿不到这部热门大制作的拷贝。这无意中成了好莱坞大片全新营销方式的开端。

《教父》彻底改变了美国电影。科波拉、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中兴好莱坞的新锐导演由此崛起,一个拍大片赚大钱的时代也从此开启。

《教父》背后的好莱坞工业进化史

45年来,《教父》系列已经登堂入室,被封为极品电影。然而《教父》的出现却并非一日之功,这背后体现着好莱坞工业几十年的进化过程,并且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非难。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下的美国愁云惨淡。虽然并未完全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好莱坞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影院上座率一落千丈,票房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打造多样化的影片才有可能招揽观众。

正当好莱坞束手无策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让局面雪上加霜。美国参战后,好莱坞在政治策略的授意之下,积极在影片中宣扬爱国主义、国家荣耀,同时号召国内不同种族的群体与美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这种宣传攻略竟然使当时的影院上座率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战结束几年后,影院票房再次持续走低,相比去城市中心看电影,人们更乐于在田园风光中消遣。消费的热点主要是购房和添置家居用品。而作为更为方便廉价的娱乐形式,电视机的风靡普及也把电影工业逼得步履维艰。另一方面,欧洲市场开始注重自制电影作品,法国新浪潮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电影运动风靡一时,也直接压缩了好莱坞电影的欧洲市场。而真正给好莱坞致命一击的是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

麦卡锡主义的出现导致HUAC严格审查电影内容,由此生成了臭名昭著的“好莱坞黑名单”。如果影视从业人员被认为是美国共产党党员,或对共产主义表示过赞许、同情甚至参与其中或拒绝帮助政府调查共产党活动的,都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黑名单对好莱坞发展造成了直接冲击,人们迫于生计,或违心屈服,或与业内朋友反目,整个产业笼罩在意识形态审查的阴影下。

一直到1967年前后,年轻一代的电影从业者开始崛起,好莱坞进入了“美国新浪潮”时代。年轻人的冲劲和标新立异使类型电影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影开始具备激进的社会意识,并且勇于反对僵化的体制。

同时电影的受众群体也趋于年轻化,16岁到25岁的观众挤满了各大院线。电影制作者和电影观众由于相似的价值观念,在相互交流中齐头并进,开始推动电影工业前进的车轮。这种相辅相成彻底挑战了原有的工业体制和价值体系,形成了以弗朗西斯?福特?柯波拉 、马丁?斯科塞斯 、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新浪潮”。

隐喻与致敬:一部黑帮电影的盛宴

新浪潮期间,好莱坞出现了大批叛逆的、逃避现实的电影。《星球大战》系列让乔治?卢卡斯名声大噪。《教父》系列电影则使导演科波拉被推崇成为美国新浪潮的旗手。《教父》将黑帮片与移民家庭、美国梦想结合,推陈出新,成为经典。

然而,科波拉也因此饱受美化黑帮罪行的指责。黑帮犯罪行为混杂着暴力血腥、腐败堕落,是社会负面的集中体现。在影片《教父》出现之前,黑帮片的套路是描写黑帮的兴衰灭亡,最后犯罪分子会得到法律制裁。

黑帮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以《小凯撒》(1931)、《国民公敌》(1931)和《疤面煞星》(1932)最受追捧。1966年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帮电影由此开始了浪漫主义倾向的重新定义。对这种重新定义的终极体现,最?K集合于电影《教父》身上。

《教父》明显与老套黑帮片不同。第一部的结尾,凯在房门缓慢的合拢中,远远看见迈克尔接受属下臣服的吻手礼。这一幕意味深长,但是显然迈克尔没有遭到法律制裁。《教父》由此挑战了传统黑帮片的既定类型,也挑战了当时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大众斥责科波拉用迷人的电影手法美化了黑帮,颂扬反英雄。对此,科波拉异常愤怒。他公开为自己辩护说,他拍这部电影并不是支持犯罪行为,更不是为了支持意大利黑帮。

事实上,他一直把这部影片看做是一部西西里家族的编年史,家族的先辈来到美国,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追寻梦想追求幸福。相较于暴力与犯罪,影片着重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亲情、忠诚和友谊,导演科波拉也从不肯将其视为黑帮电影。

推出《教父》之前,派拉蒙影业正处于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衰退危机中。派拉蒙雄心勃勃意图扭转颓势,在立项之初就决定,为了体现原汁原味,坚持寻找一位意大利籍导演,于是锁定了科波拉。虽然科波拉也处于个人破产危机中,但是他自持艺术家的身份,并不想接拍这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他认为原著小说是一部哗众取宠的低劣作品。最终,他的朋友乔治?卢卡斯晓之以利益之重,说服了他。

影片在纽约开拍之初,就遭遇了各种非难。当地的美籍意大利人联盟多次抗议导致拍摄中断。该组织声称这部影片中含有意大利黑帮情节,完全以贬低美籍意大利人为目的。同时真正的黑手党也抱怨该片会恶化他们的形象。对此剧组不得不发表声明,宣称这部电影中的犯罪描写源于改编、悉出虚构,并没有任何丑化美籍意大利人的目的。

从同意接拍那一刻起,科波拉就始终坚持要拍摄一部美籍意大利人追寻美国梦的史诗,而不是拍摄黑帮成员的暴力生活。他表示,暴力情节作为一种暗喻,表现了意大利人想要实现美国梦的情非得已。那时的美国,尽管表面上接纳外来族裔,实际上并没有积极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工作机会。所以系列影片中特意刻画了维托?柯里昂在美国成长的过程里,为了自己和家庭,逐渐接纳有组织犯罪作为安身立命的饭碗。

对于上述理由,科波拉知道并不能使舆论信服。于是在该系列的后两部影片,科波拉还是让迈克尔以及柯里昂家族为自身的暴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电影《教父》的出现,让其后的影视从业者得窥门径。尽管科波拉否认其黑帮电影的掌舵地位,但是黑帮片确实由此枝叶繁茂起来。无论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好家伙》还是安德鲁?博格曼的《新鲜人》都从《教父》系列中汲取了诸多营养,电视剧《黑道家族》的成功又将黑帮类型伸展到电视工业。

如今的影视作品到处充斥着对于《教父》系列电影的各种致敬,从台词到情节,从摄影到音乐不一而足。对于影视制作者和观众来说,科波拉这部具备独特感召力的视觉盛宴足以让人们各取所需,又各得其所。

第5篇:影评_悲剧的人性,孤独的人生——《教父》_电影评论库

影评_悲剧的人性,孤独的人生——《教父》_电影评论库.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影评_悲剧的人性,孤独的人生——《教父》_电影评论库

说起《教父》主角迈克尔的一生,很多人评价是一个由纯良转而走向无边的堕落,进而一步步蜕去人性的外壳的过程。人们似乎总是对老教父津津乐道,说他尽管手段非凡,但依然有温情脉脉的人性,而迈克尔几乎成为凶残,冷血,丧心病狂的代名词。其实,纵观《教父》,迈克尔的命运是我所了解的人物中最具悲剧性的,他一如鲁迅笔下孤独的斗士,在黑暗中踽踽独行。

《教父》三部是以迈克尔的命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的,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历来为人所称道,就其本质作用而言还是展现迈克尔的心路历程的载体。我们且除去迈克尔头上教父的光环,从人的本质角度来分析其命运的悲剧性,他悲剧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孤独。父亲的意外可以说,父亲一直都是迈克尔心目中的一座高峰。迈克尔不像第三代教父文森,本性中并没有狂热的权力欲,他对父亲的爱完全是出于亲情。他曾经说我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爱他。这种爱之纯粹,使他听说父亲出事以后,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自己爱的人。在他赶到医院发现父亲面临再次被枪杀的生命危险时,镜头展现了最动人的一幕:他伏在父亲床头,轻轻抚摸着父亲苍老的脸,说没事的,爸爸,我来保护你,我和你在一起。接着吻着父亲的额头,不能动弹的父亲留下了一行热泪。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在父亲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刻,他可以不考虑自己作出全部的牺牲,毅然担当起除去毒枭和警察局长的重任。请注意,在此之前他从未直接插手家族事务。我们看到,在第二部结束时闪回中迈克尔坚定的弃学参军,对自己的前途已有了规划,可是现在所有曾经积极参与家族事务的人都站到了一边,而由迈克尔以毁掉一生前途为代价来挽回父亲的性命。影片在塑造迈克尔的形象时非常注意眼神的运用,这也是帕西诺这位演员的伟大之处。迈克尔的目光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注视着同一方向的,很多人评价说,你看着他空洞洞的目光,就会有不寒而栗的感觉,但在迈克尔要枪杀毒枭和警察局长时,他的目光是唯一一次散乱的时候。他并没有注视对方,而是低垂着头,像是不断的寻找什么东西,随着窗外火车声的临近,气氛越来越紧张,而迈克尔的眼神也越来越游离,最后,他毅然抬手射出了决定他命运的子弹。这一场的重点渲染主要是为了展现迈克尔在命运最大的转折点时的心理状态,从他眼神的暂时迷茫可以看出他正在进行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他要付出的,是他的一生。至此之后,一如他冷峻的眼神,迈克尔走上了一条无可复加的道路。

父亲一直极力反对他卷入家庭事务,在其伤愈后听说是迈克尔除掉了仇敌时,镜头中出现的是父亲的逐渐暗淡的表情,摇头叹息之余闭上了双眼,作为父亲尚且对迈克尔前途已毁痛心疾首,迈克尔本人要承担多大的痛苦?但是迈克尔从来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在老教父与迈克尔花园谈话那一幕中,镜头处理的很巧妙,父子俩人一前一后,预示着两代人最后的交接,在镜头靠前的父亲说:我一直不希望你插手,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希望你成为可里昂州长。而处于靠后位置的迈克尔此时思考的问题已经不再单纯,他已经独自担当起了家族的事务。一方面,他要劝慰父亲对家族放心,一方面还要努力实现父亲一直以来希望他出任头地成为合法世界上层人物的希望,那句我告诉你我能支持的住,我就能需要多大的毅力在背后支撑啊!在父亲逝世以后,迈克尔可以说更加孤独,他在心灵上再也没有与之契合的人,唯一能够理解身处教父位置处境的父亲也离他远去,这种感觉在第二部中迈克尔一次与母亲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房间的色调处理得很暗,唯一的亮光是壁炉的火焰照亮了迈克尔半边脸,预示着他极度矛盾的心理。他问母亲:告诉我爸爸的想法,他是很坚强吗,为这家族坚强,为家族他失败过吗?……这不是我的失去,而是整个家族的失去。母亲说:你不能让整个家族失去啊。可以说,整个家族的重任都由迈克尔一人来承担,他一直努力让自己坚强,

为了家族的不失去而坚强,但这种坚强背后隐藏的却是令人心酸的孤独。

关于婚姻婚姻是一种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共同抵御孤独的形式,但迈克尔的婚姻却让他更加孤独。第一次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独,在被贴身保镖出卖后迈克尔亲眼看着美丽单纯的姑娘被炸身亡。而第二次与凯的婚姻是本质上的孤独。首先,影片设计凯这个形象是为了说明从普通人眼中看到迈克尔的感觉,因为她是唯一游离于这个家族以外的一个人,从凯的角度是理解不了迈克尔的,也就是说,迈克尔是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的。但更深层的意义是,作为更重要的妻子的身份,凯同样不能理解迈克尔,妻子形同虚设。其实最开始她和迈克尔能走到一起说明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凯身上的很多优点迈克尔也有,可是事情是在变化的,凯却用一贯的要求来要求迈克尔。可以说在迈克尔为家族事业苦苦挣扎时,凯没有任何支持,却简单的将迈克尔理解为一个越来越丧心病狂的人,以至于这种看法到了极致凯将小孩人工流产了。最痛苦的是,妻子是迈克尔尽力保护的对象,他越是尽力的保护,妻子就离他越远。这种痛苦是巨大的,但是迈克尔一如既往地自己承受,抱着从来在历史中,这些人遇到可怕的事情,可怕的不义,但他们仍然预期着时来运转,厄运会过去的希望,维系着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只有到了第三部时,迈克尔才第一次向妻子坦言:我要你原谅我,一切,我需要某种更亲近的东西,你不能理解那段日子,我爱我的父亲,我发誓我永远不会和他一样,但我爱他,他有危险,我该怎么办?后来,你有了危险,我们的孩子有了危险,我该怎么办,你们是我在世上最珍爱的人,现在我正在失去你们,我已经失去你了,你走了,这一切都是枉然,因此…… 你得了解我,我对命运做过完全不同的计划,我并非你认定那种人,我在西西里的每一夜,我梦到我的妻儿,以及我是如何失去他们的。但此时,迈克尔已经独自度过了大半生。

我的兄弟姐妹迈克尔是家里的幼子,但他在家族中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他内敛的性格和对家族事务的淡薄让他和兄弟们一直不能完全的平等的沟通,这一点从桑尼对他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在第二部结尾闪回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迈克尔说自己已经报名参军后兄弟们都非常震惊并对他多有指责,后来大家都去为爸爸过生日,只留下迈克尔独自一人坐在偌大的餐桌前思考着什么,这种形式上的孤独反映的是他内心的孤独。虽然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他们不能沟通,但迈克尔确实是从心底爱着他的兄弟。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又怎么能让一个正常的人承受得住呢?兄长桑尼被人当街乱枪扫死,其状惨不忍睹,影片中在迈克尔得知兄长遇害的消息时又一次用到了迈克尔的眼神。迈克尔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他的眼神永远都充满了冷静和坚毅,而他的情绪也从来不会轻易流露,很难从他的外部表现上看出来,无论遇到怎样的状况,他都一如既往,在他几次受到重大打击的时候只能从眼神的小小转变上窥得他内心的变化。迈克尔得知噩耗这一场镜头采用的是正反打,迈克尔敏感的意识到有事情发生,坚定的看着带来消息人的眼睛,当他听到哥哥的死讯时,眼神稍稍的下移到对方的胸前,黯然无神,持续了好几秒。这时在他内心翻腾的万般情绪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眼神这小小的变化中。而自己深深信任的兄长佛雷多的出卖更是让迈克尔碎心,影片中突出表现了迈克尔发现这一事实时的细节:当他职业性的意识到哥哥就是内线时,镜头是迈克尔持续好几秒钟的近景,迈可垂下双眼,下意识地转过身,用手摁住太阳穴,虽然理智告诉他自己的判断不会错,但要他怎么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当他在舞会上找到哥哥,他忽然间抱着他的脸,狠狠的吻着哥哥,我知道是你了,我知道是你了,你伤透了我的心!迈克尔一贯都是非常有节制的,这是他受重大打击时幅度最大的一次动作,说明了这件事对他的冲击有多大,无奈而失望的感情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在纷繁的斗争中,自己为了家人付出了一切,而同胞的兄弟却是背叛者,迈可心里的悲凉有谁能知,这在他心里留下的是怎样的伤痕!而于自己的妹妹,由于妹夫卡洛的长期出卖而导致家族失去桑尼陷入困境,迈克尔只能选择牺牲妹妹的丈夫来成全家族,但家族间的仇恨又一次的全部转嫁到了他的身上,而他同时承担的还有妹妹数十年的不理解,而他一如既往的在任何她需要的时候接纳她。迈克尔从年轻时的一种

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心理孤独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失去的孤独,而他做的,是代表全部兄弟姐妹维持这个家族。

权利与罪恶的牺牲品如果说围绕家族内部的种种描写只是从个体层面上来展现迈克尔的孤独话,那么影片通过将作为权力牺牲品的迈克尔这一孤独的个体置于家族与社会的一系列关系中则深刻诠释了社会和制度的罪恶。我向来反对将《教父》视为一部黑帮片,黑总是与白对应的,但现实生活中只有灰色的状态,作为社会的存在,制度本身就是罪恶的,有多少顶着光明正大的名号的所谓事业暗中没有充满欺骗,残忍和犯罪?我们的社会在实质上就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只是《教父》蜕去了那一层伪装,采用外化的形式揭示了这个永恒的主题,其思想意义和内涵远远超越了暴力的范畴,将主题升华为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权力交替中的深层意义--权力与罪恶的关系。在最本质层面上,迈克尔的人性悲剧就是这种制度的牺牲品,他的那些为众人所指责的举动只是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

让我们来看看迈克尔的事业。迈克尔在家族事业的传承中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雍正皇帝的处境非常相似,作为康乾盛世的过渡,雍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然一直备受后人指责,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这是唯一能够救国于水火的方法。同样,迈可在形式上延续了第一代教父的辉煌,但实际上,他面对的是父亲留下的一个貌似强大但实则岌岌可危的家族,他自己也意识到:时代变了,我父亲那套行不通了。如果说在他父亲的时代尚能够通过局部的人际关系网来生存的话,迈克尔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复杂的社会,此时已经不再处于父辈原始积累发家的阶段,而是同时面临由非主流社会向合法社会的过渡问题。一方面,迈可要在从前父亲的圈子里完成接替后的位置重树,另一方面,也是迈克尔一直看到和努力的方向,就是艰难的迈入社会的主流阶层,在这一点上他一如既往的秉承着自己对父亲和妻子的诺言。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强烈的揭示了两种不同形式下权力背后所隐藏的同样的罪恶和内幕,不管是喋血街头明目张胆的黑势力还是套上正义公平温文尔雅外衣的主流社会,都是一样的腐败。迈克尔作为游离于两者之间的个体,要不断地做出抉择。首先,在父亲逝世后,他面对的是五大黑势家族对他的彻底清洗,就连在父亲的葬礼上迈克尔也没有权力悲痛,因为葬礼早已成为各派势力摸底的集会,失去父亲的痛苦只能深深的压抑在心中,因为他不能让悲痛冲昏了自己的头脑从而影响自己冷静地分析形势。其次,在无休止的黑帮斗争中,迈可还要考虑另一条发展之路,当他将不合法经营全部盘点出的时候,一场直升机伏击使他险些丧命,他痛心疾首的说:当我以为脱离那一切的时候,他们又将我拉了回去。而在那所谓合法的世界中,迈可面对的是手段更加卑劣的众人,迈克尔曾说:我的一生,我在社会上力争上游,高高在上的事总是合法,正直,但我怕得越高发现越卑鄙,何时才会有终了?国会参议员盖里接受他的教育基金捐款,在大众面前装出一副善长仁翁的社会贤达形象,但当两人在书房中谈生意时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种肮脏无耻的面貌。盖里一方面肆无忌惮地向迈可索贿,同时却又大言不惭地奚落迈可的人格尊严。面对这种侮辱,迈可一口回绝了盖里的合作条件。那些西装革履道貌岸然实则手段毒辣的高层人物一方面成为迈克尔在黑道的竞争对手利用合法的指控手段试图扳倒他的工具,一方面又在迈克尔参与国际不动产试图走上合法化道路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万般阻挠,他们奉行着财务就是一把枪,政治是知道何时该扣扳的理念,控制着金融命脉,玩尽了一切政治手段,不惜一切代价要置迈克尔于死地。在影片这一部分中,还集中涉及到教会的问题,虽然三部《教父》中对教会都有涉及,如果说在第一部时迈可在圣水和鲜血的洗礼下成为了两重意义上的教父,其对教会的批判已初显端倪,那么在第三部中更是直接描写教会的黑暗与腐败,这对于希望通过教会来拯救灵魂的人而言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教会已经成为一个附属于社会高层的工具,在它天然的外衣掩饰了多少罪恶!由此可见,《教父》这部影片的矛头暗指着所有的权力中心——黑手党只是一个隐喻,迈可的形象只是整个制度的见证者,也是整个制度的牺牲品,在这个世界行走,还能有

第二条选择吗?迈克尔在将家族事务交给文森的时候曾说:我试过不让事情演变到这个程度,

但那是不可能的,在这个世界里不可能,你会无法回头的,你会和我一样,我这辈子一直想退出,我想让家族退出。

如果说在前两部中,影片是通过外化的表现手段来突现迈克尔的心理冲突,那在第三部中,对社会批判的同时,影片又将主视角回到了迈克尔孤独心理状态的呈现上,从开头霍塔湖萧条的表现,到聆听儿子演唱时回想起以前西西里的一段美好往事,再到向神父祷告的时候流露出的沉重负罪感,直到最后的回忆段落,出现了很多次迈克尔的心理独白,在迈克尔向教士告诫时留下的泪水中,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孤寂的灵魂在忏悔,此时的迈克尔已经牺牲了所有属于他的东西,包括他的心。我为何会那么害怕,为什么,我原本也很正直,我原本想做好事,是什么背叛了我,我的意思,我的心?我为何如此谴责自己,我发誓,凭着我子女的姓名发誓,给我一个救赎的机会,我就永远不再犯罪。晚年的迈克尔已经失去了一切可以支撑自己的东西,除了子女,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子女,为了让他们以后不再像他当年无奈的走上这条道路。他曾深情地对女儿说:为了你,我的女儿,我宁愿在地狱里忍受烈火的焚烧。对女儿的爱是很等的深沉,但是这深深的爱最后换来的却是亲眼看着女儿死在自己怀里。影片在这里处理得非常巧妙,迈克尔趴在女儿的身上号啕大哭。我们听不见他的声音,音乐将一切都掩盖住了,通过他绝望的神情我们看到他那颗被击碎的心,自己爱的支柱在顷刻间摊倒,终其一身的奋斗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给了凯一个近景,镜头中呈现的是她悲伤中透出一丝迷惑的脸,她在迷惑什么?也许她一直以来都没有看清楚迈克尔对子女会有如此深层的爱,她刚刚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她一直想象的迈克尔。但是,理解总是来得太晚,这一系列的打击使迈克尔撕心裂肺,他最后唯一的支柱已经坍塌,影片最后以闪回的形式将一幅幅照片呈现在迈克尔的眼前,梢纵即逝的画面透含的是时光飞逝,往事历历在目却已成烟云的无奈。接着画面上叠映出迈克尔那张苍老的脸部特写,终其一生伴随着他的孤独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伴随他离开了这个纷繁的世界。

人——教父回顾了迈克尔的一生,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悲剧和孤独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什么造成了迈克尔的悲剧呢?我想是人与权力,制度和社会永恒的对立关系。人性是复杂的,是因为人总处在本我、自我、超我的不断平衡中。这种平衡涉及到的不只是个人,而有其更复杂的社会的原因。人作为个体,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失掉自己的本性,而迈克尔的情况更加特殊,因为他要完成的是从一个纯粹的人到教父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家庭期待社会期待等因素不断促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的因素要压制到最小,因为一个人越成为既定规则的一部分,越是要降低自我的比重。在这一转换中他面对的是强大的制度,而且教父角色的特殊性使迈克尔必须要面临权力与罪恶这一贯穿于社会中的问题,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充分体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个体人这一最无助的角色要面对来自自身群体所构成的最黑暗的深渊,如果不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那只能成为其现实的牺牲品。这个深渊有着宗教的光环,有着触目惊心的血腥,有着文明的外衣,但其中最深层次的却是人性恶的集成。人的群体性是人能从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生存到现在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成为展现人性的最好舞台。在群体的关系中,人类建立起一系列平衡制约的制度,但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出于同一本性,这就注定了这一制度的本质。但这种制度对人有强大的约束力,只要不按制度行事就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人永远都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制度,也正是这一点促使迈克尔不断的失去自己,被抛入更黑暗的境地。如果说在第一部《教父》中康妮的小孩在圣水的涤荡下完成洗礼,那迈克尔就同时在鲜血的洗礼下完成了由个人到教父的转变,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他的生命将成为另一罪恶的祭品,这就在本质上揭示了人类之间建立在权力之上的关系。《教父》通过这一个人物要表达的,其实是全人类的问题,个人是无助的,也是不能逃脱的,老教父说他终其一身奋斗的是拒绝成为大人物手中的玩偶,那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成为所谓的大人物,迈克尔同样遵循了这样一条轨迹,对个人来说的悲剧成为了唯一能生存下去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孤独自然就是永远伴随个体心灵的一种状态了,

这也是人在如此环境下还存在良知的唯一来源,这种孤独来源于个体与群体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人不可能因为融入群体而不孤独,因为融入群体的是本我,但自我永远都是潜在心灵中,默默地看着一切,这也是为什么人都是以个体存在的原因。自我受到来自群体的各种因素的挤压,面临着随时以牺牲自己换取平衡的境地。它唯一的支撑来自于人类的血缘关系,这是唯一一种纯自然的关系,一种面临现实困境时理想的出口,总是寄希望于后代,或是为自己所有的行为找到心灵的支撑,这是人类的美德之一,完完全全的无目的的自我牺牲只存在于这样一种关系之中。但是,当人失去了这最后的希望时,一切也就完全回到了黑暗的深渊,孤独又成为了永远萦绕于心灵中的不可逃避的状态。

迈克尔从人到教父的转变过程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呢?也许,人生的悲剧和人性的孤独,真的是人类的宿命。悲剧的人性,孤独的人生——《教父》 作者:伤逝 (转载)影评类别: 美国电影

第6篇:教父观后感

Godfather is a very nice movie which tells a story about a family with power and much money. This movie has won the highest prize-Oscar Awards.

However, what gives me the most impression is at the beginning of movie, an old man visits the godfather, and hopes godfather can help him kill there bad young men who have ever beat his daughter. Before he comes to godfather’s home, he has filed in accusing of them in court.As a result, he has to turn to godfather for help. However, I think what he does is not right, because his daughter isn’t dead, while that there man are lives. It is injustice to kill them, and it is enough to beat them as you can rather than let others help you.

Besides, it is very frightening to see when godfather’s youngest son kills his enemy’s son. His father was shot seriously, but didn’t die. He worry about his father would be killed again, he must do this. At that time, the atmosphere is very nervous, and my heart beat faster.Finally, he gets it. After doing that, he leave America and hire in other country’s mountain. This reflects his love to his father as well as his family. Although he is a college student, he can become very brave because of his father’s life.

At last, what makes my eyes filled with tears in every corner is the love betweenMichael and Apollonia.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y, but they have the same courage to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first time they meet the other. Although the beautiful girl was killed by bastard, they have a great time when she was alive. That period of time will leave a beautiful memory forever.

The movie is very good, andit can not only give us a feast of eyes but also many experiences.

上一篇: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下一篇:店面升级后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