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藏家群体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鉴藏家群体

富可敌国 极品云集明代书画鉴藏家项元汴

当你翻开装潢精美的书画集,灿烂的古代书画艺术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你会对千年国宝保存得如此完好而深感惊讶,感叹之余,又怎能不怀念那些为收藏保护文物而散尽家财的民间收藏家呢?明代书画家,书画鉴藏家项元汴可算得上是一位富可敌国的民间书画收藏大家了。

项氏收藏 冠绝明代

在许多价值连城的画卷和法书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篆刻精巧的藏书印章,上面刻有“项子京印”、“墨林山人”、“天籁阁”、“项元汴印”、“墨林山人子京项氏元汴精玩书画之印”、“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游方之外”、“子京父印”、“子孙永宝”、“西楚王孙”、“檇李”、“子孙世昌”、“退密”等字样。这就是明人项元汴留下的收藏痕迹。

项子京是何人,那些皇冠明珠一般的稀世之宝,怎么会尽入他的囊中,难道他是敢与皇帝斗富的石崇再世不成?

项元汴(公元1525-1590)号子京、墨林居士、退密斋主人、香岩居士、惠泉山樵等,明代浙江嘉兴人。项元汴曾经购得一张古琴,上面刻有“天籁”两字,于是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天籁阁”。

项元汴厌倦科举考试,淡于仕途做官,朝廷征召他入仕为官,他都坚辞不去,而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鉴赏、收藏文物上,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他家资富饶,所收藏的古代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空前绝后。项元汴储藏法书名画丰厚,熏习既久,书画自通,山水画学黄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擅画山水、花卉,有恬淡疏落之趣,是著名的吴派画家。他的书法俊逸高古,笔致踈秀,题画作跋,神合臻境。他还著有《蕉窗九录》,“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就出自书中。

“天籁阁”收藏的名画有:韩滉的《五牛图》、李唐的《采薇图》、杨无咎的《四梅图》、赵令穰的《秋塘图》、马和之的《唐风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王蒙的《稚川移居图》、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张渥的《竹西草常图》等。收藏的法书名帖有: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冯承素本)、《远宦帖》、《十七帖》,唐欧阳询的《梦奠帖》,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怀素的《苦笋帖》、《食鱼帖》、《论书帖》、《自叙帖》,孙过庭的《景福殿赋》,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五代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韭花帖》、《夏热帖》,宋徐铉的《千字文》,李建中的《土母帖》、《同年帖》,蔡襄的《脚气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传卷》,蔡卞的《雪意帖》,米芾的《蜀素帖》、《苕溪帖》,张孝祥的《泾月帖》,张即之的《报本庵记卷》,文天祥的《宏斋帖》,元赵孟頫的《烟江叠嶂图诗卷》、《种松帖卷》、《洛神赋卷》、《老子道德经卷》,赵孟坚的《自书诗》,邓文原的《急就章卷》,明沈周的《赵雍沙苑牧马图跋》等。项氏收藏真可谓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的境界。

嘉兴项氏是大家族,先祖原是北方人,大约在“靖康之难”时逃难过江定居嘉兴。明中期以后,项氏家族里陆续出了一些知名人物,如正统年间进士、兵部尚书项忠,嘉靖年间进士、兵部郎中项笃寿等。项氏家族富有田产,又善治理生产,经过几代经营,资力益雄,除收藏字画古董外,藏书亦丰。与项元汴同时代的文坛巨匠、藏书家王世贞,其“小酉馆”藏书三万,“尔雅楼”藏宋版书闻名天下,但时人还是以为“不及墨林远矣”。在明代的私家藏书楼中,堪与范钦“天一阁”藏书楼匹敌者,首推嘉兴项元汴之“天籁阁”。

民间收藏成国家收藏之有力补充

项元汴倾几代家产、毕生之力经营的“天籁阁”珍藏,在他死后还不到60年,就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清兵进入嘉兴时,被清兵千夫长汪六水掠去。这些稀世之宝,除一部分散落民间外,大部珍贵典籍和字画被存入了清廷内府。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天籁阁”珍藏书画,都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之类的收藏印,就是那次被劫掠入宫的。清朱彝尊曾有诗云:“墨林遗宅道南存,词客留题尚在门。天籁图书今已尽,紫茄白苋种诸孙。”

文化收藏的鼎盛是与历史时期的政治昌明、社会稳定紧密联系的,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书画收藏极一时之盛;宋徽宗编定《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成一时佳话;清朝康乾时期的内府收藏,达到封建帝王书画收藏的巅峰,乾隆时期编撰了卷帙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就连乾隆帝的书斋都取名为“三希堂”。

文化收藏的厄运也是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结伴而来的,一次次的大集中,而后就是一次次的大破坏,文物收藏也就是在这样的反复集中和破坏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历史上,中国书画有过几次大的浩劫和灾难,造成了无数珍品的破坏和损失。张怀瓘在《二王等书录》中记述:“梁武帝尤好图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强,字有损坏。天监中,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炽文等析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带金题玉。

梁武帝作梦也没有想到他费尽心机访收到的图书,避过了侯景之乱的灾厄,竟被元帝萧绎败于西魏时大规模焚毁。隋炀帝沿运河驾幸江都(扬州)时,船载许多名画法书随行,中途船只覆没,大半落水,劫余的藏品后落入窦建德、王世充手中。唐太宗剿灭窦建德、王世充后,得到了这些精品,命司徒少卿宋遵贵沿黄河逆流而上,护送去长安,但在三门峡急流中覆船,只余十之一二。唐太宗极力收集的二王法书及其他藏品,在安史之乱中饱受兵水火,所余已不及当初的一小半。唐何延之《兰亭记》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达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唐太宗把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带到了陵墓中去。靖康之难时,金兵攻占汴梁,宋徽宗收藏的大量书画或被焚毁,或被运回金上都内府。清朝末年,溥仪将大内所藏书画珍品夹带出宫,有的被盗卖海外,有的散落民间,也有的从此就如泥牛入海、销声匿迹。

国家和封建帝王可凭国力,使书画文物得到征集、鉴藏和保存,这是文化收藏的主导力量,私家收藏则是对国家收藏的有力补充。最早的民间收藏家为东晋时期的王、谢望族,唐朝的张彦远一门,宋元时的私人收藏已蔚然成风,到明清时收藏艺术品的质量、收藏人数、收藏的著录都达到高峰。

传播收藏价值 培育大家无数

在历史上的大收藏家中,权臣、贪官有之,如蔡京父子、贾似道、严嵩父子以及和珅等,他们获罪往往是被发配,籍没,财产充公,收藏品不能传及子孙;著名的书画家有之,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他们不但收藏文物,并且通过收藏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有人说项元汴的书画收藏,尚非好古之士的收藏,更多的是出于乡间财主自发的保值意识。书画增值乃书画收藏的第一要旨,保值意识本无可厚非,袁克文在《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中曾有记载:“北宋本《北山录》卷尾栏外下角,墨林题‘原值一金’四字”,这非但不是他的商贾之俗,而正是墨林书画收藏对偶遇和拾遗欣喜之余后的记录。项元汴每购得秘本后,常邀文彭、文嘉前来鉴定真伪,故所藏书画皆精妙绝伦。项元汴的收藏印记确实是在名迹上钤记较多,但那些别致精巧的印章以及书文俱佳的跋语,不但没有破坏收藏品的艺术价值,反而为收藏品的沧桑经历增加了精鉴和佐证。

项元汴对于所收藏的书画珍品,并不是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而是经常与友人和书画家在一起研究与把玩。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曾在项家为仆,得以在项元汴身边对宋元名画真迹经常观赏,使绘画技艺大长,终成为一代名家。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年轻时久闻其名而拜访过项元汴,墨林能够尽出所藏晋、唐真迹,让他仔细观赏揣摩,使董在短短几天内,就浏览了项氏的全部收藏,深得古人用笔要旨,成为“明四家”之一。

清兵入关 藏品遂遭抢劫

项元汴有六个儿子,名字叫德纯、德明、德新、德成、德达、德宏。董其昌称:“元汴六子,或得其书法,或得其绘事,或得其博物。”长子项穆,字德纯,号贞元、无称子,秉承家学,工于书学。项穆所作《书法雅言》,共17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据学持论,独抒心得。项穆强调学习书法要内心修养,应注意精神与形式的互相渗透,书法要“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认为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心之所发”,“运之为字迹”,“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项穆还强调书法的“正统”,尊晋唐而卑宋元,扬二王而抑苏、米,为明代著名的书画评论家。

项元汴临终前,将其平生所收藏的古书画及其古器物,分给了他的六个儿子。项氏一门中,最为以书画流芳的就是项元汴五子项德达之子项圣谟。

项圣谟出生在一个文物收藏巨富的家庭,从小就喜爱书画艺术,他在《松涛散仙图卷》自识中回忆到:“余髫年便喜弄柔翰,先君子责以举子业,日无暇刻,夜必篝灯,着意摹写,昆虫草木,翎毛花竹,无物不备,必至肖形而止。”他青年时创作的《松斋读易图轴》和《山水兰竹册》,已是出手不凡,为董其昌大加赞赏。清兵攻破嘉兴城后,项圣谟的堂兄弟、明蓟辽守备项嘉谟不愿降清而跳湖自杀。项圣谟家亦遭到抢劫,祖父所传的古代法书名画及其古物,尽被清兵抢劫,项圣谟携母亲及妻子逃难到嘉善县。他在《三招隐图》卷的题跋里追忆这一段生活时说:“明年(公元1645)夏,自江以南,兵民溃散,戎马交驰。于闰六月廿有六日,禾城(嘉兴)既陷,劫灰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项圣谟去世,终年62岁。

项圣谟虽没有能力继续和扩大项氏家族的收藏事业,但也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他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许是对项元汴最好的一点慰藉。

作者:黄薇

第2篇:阳光收藏家

从前有一个人,他没有职业,确切地说,他是有职业的,不过这种职业有点怪――阳光收藏家。

人们都认为他是疯子,不去理会他。可他总是说:“阳光是最宝贵的东西。它给我们生命,可它走得太快了,我当然要想办法留住他。”他整天拿着黑瓶子在院子里“采阳光”。有许多人对他说:“你这样有什么用呢?阳光不是每天光临我们的城市吗?”他说:“不,总有一天它会厌烦的。”人们觉得他无药可救,都摇着头走开了。后来,大家远远地看到他都会走开,都不想靠近他。而他还是整天“采阳光”。

他的家里放满了瓶瓶罐罐,里面都是他采来的阳光。他给每个瓶子贴上标签,像对待宝贝一般呵护它们。那儿有“明媚的阳光”,有火辣辣的“正午阳光”,有柔和的“清晨阳光”,还有那“火一般红的傍晚的夕阳”„„

终于有一天,正如他所说,阳光厌倦了每天来到城市的生活,它不再光临这个城市了。黑暗的生活来临了。

往日的美丽城市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黑暗的天空、惊慌的人们。没有阳光,万物不再生长。幸福的生活从此消失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此消失了。

阳光收藏家说:“多么可怕的一天呀!我收集的阳光终于派上用场了,它将救活整个城市。”

他打开了“柔和的阳光”的瓶子。美丽的淡淡的一缕金黄,悄然从瓶子里飘出来,慢慢地,慢慢地飘出了窗子,弥漫在整个城市。

“天啊,大家看!”一个人喊起来。“阳光回来了!”„„

只有阳光收藏家站在那里,微笑地站在那里!

第3篇:青春收藏家散文

青春是什么,我觉得青春是紧握在手中演算着复杂多变数学题的笔,是抬头构思作文凝重的双眸,是在篮球场奔跑浸湿衣服的汗水,是宿舍熄灯后仍然被手机照亮的面庞……青春总是会带给人很多回忆,两个字担负着多少人的追忆和向往,两个字寄托着多少人的留恋与无奈。我怀念我的青春,我怀念大学时候对生活的热情,也怀念高中时期对学业一丝不苟的负责,更怀念自己在青春做过的大大小小的事儿,不管它是对的或者错的,总之都是一种经历,正是这样大大小小的经历编织成了我们的青春。此刻,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青春值得怀念,更值得收藏,因为它是每一个人一生活中最美的年华,都说花一样的年纪不就是说青春的吗!

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有人说,青春这首歌太长太悠远,缠绵的语调萦绕在我们的心里梦里。徐志摩说,一生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不同的人对青春有不同的看法,可是唯一相同是青春用它最美好的岁月编织着每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些柔软的部分被我们回忆起来真是如梦如幻。

有人希望自己能像条鱼,只拥有七秒的记忆,烦恼忧愁都会变成暂时,可那样的话快乐岂不是也不能够长久了?钱钟书曾说:“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我们或许不该自欺,生硬的将青春的一些不快乐当成是快乐,但我们可以自主,把青春从我们自主的灵魂筛子中滤过,只保存青春值得纪念,值得怀念,更值得收藏的部分,涤荡青春的残渣,做一个青春的收藏家。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我特别钟情于《光阴的故事》里的这几句歌词,或许是旋律升华了歌词的意味,或许是歌词加深了旋律的优美,总之寥寥数字似乎凝练了每一个人的青春。做一个青春的收藏家,把青春里做过的,见过的,思念过的像整理老照片似的统统收藏起来,让每一个人的青春变得弥足珍贵。

第4篇:访日记本收藏家

访福州红色“日记本”收藏家张祖仁

张祖仁说40岁以上的人对文革记忆犹新,我们收藏文革文物以获得对过去时光的追忆,30岁以下的人也希望收藏来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收藏日记本是了解人的历史。他收藏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和邓小平文献资料,及抗日战争文献资料、实物名扬全国,各家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他收藏的事迹,此外张祖仁对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体育收藏品、鲁迅文献资料也相继被福建多家电视台报道过。如今他的文革品收藏、日记本收藏又吸引着众多的人。

张祖仁收藏日记本不仅数量多(达10000余本),而且质量高,件件是精品,令人赞叹不已。我收藏有民国早期笔记本达100多本,文革日记本800多本,还有建国前后及当代日记本几千本,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品,如民国日记本。

其中有二本日记本封面上印有中央慰问团的笔记本,一本是1956年,一本是1971年。另还印有毛泽东头像的日记本,封页插图精美,有一本解放军战士的日记本,记载着邓小平在1976年周恩来追悼会上的悼词全文,更显珍贵,另还有一本封面上有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第三野战军,这本记载着当时反右派历史的史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张祖仁收藏日记本有着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中学时期,他喜欢学写日记记载着自己参加田径运动训练的体会,大学期间写下5本日记本,记载着大学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他青年时期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耳鸣,特别是耳疾相当严重,最后自学中医,气功治疗好自己的疾病,并创编了几套气功健身功法,在全国各种养生杂志上发表,在养生学界有点名气。

张祖仁说,日记本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民间文本”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时代青年”成长的文化人生轨迹,这不是个别的,而是时代的缩影,是了解、认识我们共和国成长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中国人教育自己的一面镜子,特别是“文革”日记本对当时“文革”和红卫兵史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一种回味,日记本能充分和真实地体现那一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文化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历史之谜,从日记本可以看到“文革”的侧影和脚步,也可看到当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对一个纯洁幼稚学生的腐蚀和心灵残害。文革日记本1966—1976年的学生经历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闹派性、大联合、大批判、文攻武卫、上山下乡、五七指示等极左思潮,也记录了那个时代诸如雷锋、王杰、刘英俊、焦裕禄、刘胡兰等先进群的英雄事迹,因此收藏日记本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张祖仁表示有生之年,准备编写出版一本《日记本精彩语言摘录》。

纵然中外收藏时尚,张祖仁相信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日记本的收藏热潮,日记本的收藏魅力和特殊价值,至少有十倍、百倍、上万倍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日记本收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经济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作者:福州二中张名

邮编:350001

第5篇:访收藏家张祖仁

中国红色收藏家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

张祖仁自小酷爱收藏,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办家庭收藏展6次,参观人数达数万人,成绩卓著,社会影响较大,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晚报、福州日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新华社等20多家新闻媒体,100多次报道了他的红色收藏事迹,被誉为“红色收藏家”,他的毛泽东文献资料收藏3.6万件,“毛主席‘红宝书’收藏1880件”“邓小平文献资料3000多件”,创全国数量最多,抗日战争文献资料3000多件,鲁迅文献资料2000多件,孔子文献资料1000多件,2003年12月在福建省博物院,他参加全省毛泽东文献收藏展获得好评,我先后无偿捐献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600多件,福清农民捐纪念馆200多件,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捐献3件“辛亥革命”书刊和“船政文化”信件两件,邓小平文献资料1000多件、无偿捐献给福州市博物馆、向、文武学校及参观人员无偿捐献邓小平文选500多册,获“热心公益收藏,支持文博事业”牌匾,2006年5月他收藏孔子文献资料实物100多件,包括孔子像、清代《四书五经》等。参加福州文庙展览受到市民好评,并长期在文庙展出。张祖仁在福州档案馆、福州少儿图书馆、福州二中、福清七中办展多次,特别是福州市档案馆“纪念建党85周年展”引起轰动。张祖仁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体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们喜欢,培养一级运动员一人、二级运动员20多人,20多人考入体育大学、11人荣获省比赛前六名、福州二中田径15连冠主教练,福州二中体育教师归劲松、林寅、刘威都是他带出来的高徒,现在已经在二中任体育教师了。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编写(福建省体育地器材)一书,受到福建省体委表彰,先后评为福州市先进体育教师、福建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个人、福州二中先进教师,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北京奥运火炬手。被媒体誉为“八闽之子”。

任教30年来,政治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遵守规章制度,教学工作量每周都是12节,并兼任教校田径队训练,任职期间两次考核优秀,继续教育全部合格,任职期间两次考核优秀,继续教育全部合格,并多次举行市级、校级体育公开课,获得同行们的好评。1999年12月在福州市教委举办了全市体育片断教学中获二等奖。99年2月被福建省劳动厅抽调编写福建省体育场地工培训考核教材一书,任主编,编写十几万字的教材,受到省劳动厅、省体委领导的赞赏。由于他在田径理论和体育运动场地研究的突出贡献,96年10月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并颁发证书。91年获全国田径征文三等奖,论文发挥武术教学优势,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国CN级“体育教学”上发表,获专家好评。20多年来工在CN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获奖达20多篇,这是我教研最主要的特色。1995年和大学、小学的教研人员(福建医大、福建中医大学等单位进行近视眼防治课题的研究)论文入选国家教委,预防医学会,组织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学校研究会获二篇二等奖,并赴北京宣读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备课,任劳任怨,关心爱护学生,特别在田径团体总分取得“十五连冠”的主教练,有11个学生代表福州市参加全省比赛获得各种奖项,有6位同学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王春烨同学跳高达到2米通过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被特招到厦门大学学习。并培养学生考入体育院校达20多人,这27年来我所担任的教学班体育合格率100%,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8%以上,很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他的任务。张祖仁是1978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教龄40年,工龄34年的老教师。更加安心搞好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张祖仁少年时,体弱多病,身体瘦高,但又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运动,他最早是跟体育教师练跳远,以后改练跳高、跨栏,那时他练习田径有一股劲头,他的愿望就是想当一名运动员,起早摸黑自我进行锻炼,早上练习下坡跑、上坡跑,下午练习跳高、跨栏,曾记得,他当时的宿舍是住在工厂,由于工厂空地较大,他就在空地上挖沙坑,进行每天练习跳高,经过2年的业余锻炼,1973年张祖仁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第七名,以后他连续二届全省少年跳高冠军,参加全国少年跳高比赛也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这都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他迷上“体育收藏”也就是在1973年,至今已38个年头了,起先收藏体育奖章,以后陆续收藏有关体育资料、体育门票,他收藏的体育门类较多,有门票、火花、日记本、瓷器、邮票,早期体育广告、绘画、纪念章、火炬、小人书、扑克、老照片等20多个品类,三万六千多件,张祖仁的愿望将自己的“奥运体育”藏品办展以庆祝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收藏”的意义,我在“体育收藏”中找到了乐趣,也增长了见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与他一同分享这份“体育”收藏财富,畅谈奥运体育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和鼓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祖仁愿将他的收藏品奉献给大家。他收藏“奥运体育”30多年来,长期勤奋执着,有着一段酸、甜、甘、苦、辣的亲身经历,虽然为“体育收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但得到理想的收获,令人愉悦难忘,千姿百态的“奥运体育”收藏品,带给他无限的乐趣。“奥运收藏”将给人们增长体育知识,提高身心健康,提高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激发中华体育拼搏精神。

收藏家的灵魂是系在藏品上,而张祖仁的收藏都与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体育收藏中付出了许多心血,最终如愿以偿,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收藏而得到仍是一种快乐和愉悦。他到了不惑之年,却历经了30多年的精心积累,已收集体育藏品三万六仟件,其中有我国体育邮票1000多枚,体育火花1000多枚,体育奖章、纪念章1000多枚、体育书籍1000多本,其中还包括了民国年间出版了各种体育书籍300多本,收集了体育类藏品将近5000多件。成为国内颇有盛名的体育系列收藏家,对于一个孜孜以求收藏家来说,拥有一定数量的存品并不稀罕,但收藏之路充满酸甜苦辣。他1958年,生于福州,在福州读完小学、中学后由于酷爱田径运动,先后获得全省少年“跳高”成绩“三连冠”以后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体育成绩突出,圆了他上大学的梦,1978年考入福建师大体育系。从1973年开始收藏体育奖章,久而久之,越集越多,余暇时拿到自己获奖的奖章,回忆当时自己的运动生涯,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趣事,从此开始收集奖章、运动章。他收集的奖章有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各种奖章。各项运动项目,特别注重收集有关跨栏和跳高奖章。他少年时看到黑白相间的栏架和跳高架及横杆,自己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感。”体育的满足感,促发了他的收藏欲,从体育奖章、纪念章的收藏,他不断扩大体育收藏领域,如体育邮票、体育火花、体育书籍的收藏,千姿百态的运动造型作品是一种最高级的艺术欣赏。收藏体育,研究体育成为他的一生嗜好。如有:

1、清末八旗会馆“健身球三十多个”;

2、民国三十四年福建师院体育宣传画8张;

3、“申奥”景德镇印有“国家体委田径协会”的“瓷盘”2件;

4、民国初太极拳“经折装手抄本”拳谱2份;

5、“文革”体育宣传画一套;

6、苏联80年代奥运会纪念章四枚;

7、全国运动会获奖章三十多枚;

8、全国第一届全运会画册一册、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画册一册,在2012年香港办展。近十年来,张祖仁积极撰写体育文章、田径运动训练探讨的论文共发表100多篇有关体育运动的文章。曾任《田径报》特约通讯员,获全国田径征文三等奖。

张祖仁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体育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费尽了三十多年的精力和财力,虽然生活过了普通简朴,但他乐在其中,安于清淡。收藏是一种瘾,收藏是一种欲,他相信,他的藏品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们所认识和珍惜。“准备近期出一本《体育奖章大博览》一书”,他的收藏是多方位的,另还收藏有毛主席语录“红宝书”、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邓小平文献资料、鲁迅文献资料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建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旧书信息报》等多20家媒体报道,张祖仁的收藏品曾在福建博物馆、福建革命历史博物馆参展过,得到了许多藏家的好评。他的事迹被《中国收藏信息大观》书收录。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

他30多年持之以恒,执着的追求数十年如一日。在搞好体育教学取得显著成绩以外,他还喜欢体育收藏、红色收藏,在香港办展3次,由于成绩突出,被北京奥组委评为“奥运火炬手”,被媒体誉为“体育收藏家”、“八闽之子”。

世界转瞬多姿多彩的平凡物,收集并系列化,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福州收藏家 张夏静报道350001

邮编:

第6篇:收藏家火炬手的故事

奥运体育收藏品情缘

——访体育收藏家,作家张祖仁

福州三坊七巷历来是名士聚居,世家繁衍、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产生不少流芳百世的人物。光禄坊有“光禄琴台”胜迹,这里的土地孕育了许人名人雅士,闻名海内外。我今天要拜访了是位福州奥运火炬手,家住光禄坊100号,体育收藏家张祖仁先生慕名已久了。造访他的收藏斋是一件趣事雅事,他的居室都被收藏品和书籍占满了空间,可以说“乱而不杂,精而不粗”许多书刊都被他零乱地摆在一起,但唯有一处圣地,放满了他精心收藏的体育收藏品。他正在为他的“奥运体育收藏展”而整理忙禄着,张祖仁因研究孔子、老子、毛泽东、邓小平而闻名“八闽”大地,传遍全中国。福建电视台“八闽之子——访奥运火炬手张祖仁”上下两集,被誉为“红色收藏家”奥运体育收藏福建第一人。打开电脑百度探索张祖仁发现张祖仁确是在收藏研究方面惊人,1000多个网页、众百家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他多才多艺,对儒、道、佛、中医、心理学、养生学、古玩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对奥运体育收藏的研究较为突出。联想、可口可乐、三星集团都推举他为奥运火炬手,这在全国也属首例,尤其是参加可口可乐的火炬选拔,张祖仁老师志在必得,经过面试、笔试、才艺表演,过五关、斩六将,他终于如愿以尝了。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的事迹。他为奥运在北京举行而高呼,他为奥运体育在福建的宣传做出卓越的贡献,他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是实至名归,本文在叙述他传奇人生的一些小故事。

体育收藏家张祖仁收藏体育在福州可谓家喻户晓,媒体经常报道他的收藏事迹,被福建电视台誉为“八闽之子”和体育收藏家。

当今真是奥运会纪念品收藏的大好时机。令人难忘是,在2001年7月1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时,张祖仁感到非常激动,就想方设法收藏“申奥”成功专题,共收藏了申奥成功可口可乐罐、申奥成功报纸、申奥成功电话卡、申奥瓷盘、申奥成功纪念表、申奥成功纪念章、火花、邮票等十多个门类计300多件精品藏品,这些藏品弥足珍贵。它见证了中国申奥的历史,实现了几代中国人、十三亿炎黄子孙的百年之梦“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口号一诞生就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它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向世界的自信,表达了华夏儿女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张祖仁迷奥运体育收藏,共收藏奥运体育藏品五万八千件,有申奥系列藏品、门券、火花、奖章、老照片、吉祥物、纪念章、奖章、亚运门券、连环画、体育报刊、杂志、体育史料、纪念币、寿山石福娃、福娃系列藏品、虽国田径队队旗、中国足球队队旗、中国乒乓球队队旗、奖状、纪念表、体育连环画、胸卡、清代木版古代体育漆画、扑克、文献、号外、火炬。精品有清代八旗兵健身球、寿山石福娃、全运会火炬。在中央电视台张祖仁曾表示捐献给北京奥组委,表达自己对奥运会的一点心意,另还要第22届苏联奥运会纪念章、清代木板古代体育漆画、1950年纪念国庆一周年体育大会纪念章1枚。这枚纪念章特别珍贵,它是一名运动员手持火炬,该运动员像29届的中国印,说明58年前中国就与29届奥运会中国印结缘,具有特殊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清代木版古代体育漆画十多件对研究中国的古代体育具有教育的意义,清代八旗兵健身球有1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古代体育意义重大。张祖仁另还收藏清代象棋、棋谱、民间太极拳拳谱、民间体育宣传画、民间体育奖品瓷碗2件,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体育实物,为了收藏200多

张体育老照片(新中国成立后运动合会照片)他不惜代价,用2万多张的体育门券和其它博物馆门券与藏友交换,虽然损失惨重,但老照片最能直观体现体育运动的历史,具有较高保存和收藏价值,它成为他收藏中的珍品,为了丰富体育收藏品,他结交了全国各地藏友十多位,周未经常跑古玩店、地摊、书店等,不断收集。在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中,体育火花最能体现运动美与艺术美的融合。他收集的火花近六仟件,张祖仁把它集成专题如:奥运专题、申奥专题、体育明星专题、足球专题、各个运动会徽专题、历界奥运会专题、中国乒乓球运动专题、女排五连冠专题、全运会专题、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专题、奥运会吉祥物、奥运盛况、世界各国奥委会会徽,这些珍贵火花,花钱不大,但意义重大,也是奥运发展史教材欣赏,这些火花增长不少奥运知识。他的扑克和体育连环画的收藏也按专题进行分类,共3000多张朴克,连环画100多册,2008年3月份在福建省图书馆举办专题收藏,受到藏友和参观者好评,张祖仁的另一大收藏品是奥运福娃收藏有报纸、火花、寿山石、瓷器、扇子、椰子、金属、葫芦、塑料等各种材质福娃300多件。收藏就要当机立断,收藏就要与时俱进,收藏就要独树一帜,他收藏的奥运福娃有特色,深得许多小朋友的喜欢,福州道山小学生雷维,女,10岁,看到他收藏的福娃纪念章时,十分满意,她深情地对张祖仁说:“张叔叔我想要当一名收藏家,能否送2枚纪念章给我做纪念?”他当即豪不犹豫地满足她的好奇心和真诚的童心。这就是收藏的魅力,小纪念章小巧玲珑,色彩艳丽,工艺精巧,更是体育纪念章的实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记载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一种萦回梦绕的情结。集邮、集卡是张祖仁的一大爱好,尤其是体育邮票,他收藏近千张,电话卡3千张,由于收藏邮票和电话卡就和奥林匹克产生不解之缘,他收藏的奥运会邮票、全运会邮票、广播体操邮票都很有特色,他收藏邮票结交全国各地邮友,并得到集邮家王东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交换丰富了他的体育集邮收藏,他的电话卡收藏有感于他结交全国集卡第一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陈华棣会长的帮助和支持,他收藏有申奥纪念卡、福娃纪念卡、奥运在北京纪念卡、奥运金牌卡、百年圆梦卡、中国奥运冠军纪念卡,这些珍贵题材为他的办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张祖仁老师的集邮、集卡只是想为奥林匹克在中国传播做点实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知识,了解中国与奥运的历史。张祖仁的可口可乐福娃罐的收藏受到众多参观者的好评,尤其凭着收藏的优势,张祖仁经过报名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选拔,三万多人选100人,100人选20人,20人选5人,经过评委评分,奥运知识问答,个人才艺表演,真是过五关斩六将,使张祖仁荣幸地成为奥运火炬手。鉴于张祖仁收藏的突出事迹,联想集团、三星集团也推荐他成为火炬手,由于火炬手只能代表一方,张祖仁只好选择参加可口可乐的火炬手。他在福建办奥运体育收藏展已经5次,先后在社区、学校、档案馆、图书馆等如福州十一中、福州二中、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福州灵响社区、福建省图书馆、福州大学、福州档案馆等5次办展。他决心在2008年至少办8次,他通过网上发表贴子,希望得到社区、场馆、学校的支持,张祖仁对奥运收藏一往情深 ,尤其是通过办展,先后有二十多家媒体、电视台报道他办展的消息,福建电视台“八闽之子”用了30分钟报道了他的收藏事迹,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给张祖仁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张祖仁通过收藏角度入手研究和宣传奥运会,唤起全民重视奥运收藏,功德无量,他为了扩大奥运宣传,撰写“奥运之歌”诗歌一册,赞美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汇聚梦想,让奥运体育之花届时绽放出诱人的馨香。

作者:福州台江排尾弄35号(福建收藏家协会)洪清邮编350001

第7篇:

上一篇: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下一篇:高速公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