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知识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所得税知识

知识管理:把知识变成企业的财富

依托知识管理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完善、可行的知识管理流程,可以把分散的、被单个员工掌握的知识变为系统的、被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最终把知识变成企业的竞争力。

在现代这样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而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利器。以下情形在很多企业存在: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技巧、经验、总结)变得越来越分散和难于管理; 掌握关键知识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惊人的损失,使得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类,一是培育和形成新知识不断产出的环境、机制和人; 二是将已有的知识加以组织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落地的关键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三类。技术学派将知识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管理; 行为学派将知识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 综合学派则将二者结合起来,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渗透到战略管理中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利用组织智力创造价值,强调对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有序配置,培养积累分享的环境和人,最终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知识管理有些类似ITIL,它并不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法,而是针对IT部门内的流程结构、角色、职责提供一个指导框架。

知识管理过程中包括的关键知识活动主要有: 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围绕这些活动进行构建,知识管理的成功导入和实施就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管理流程,灵活应用各种办法和工具有效地开展关键知识活动,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那么,如何让知识管理更好地贯穿企业的整个流程并落实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呢?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将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贯穿始终的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保证。

2. 要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成功必须建立系统、完善、可行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体系规划、知识管理实施保障等。

3. 知识管理项目的总负责人一定要处于公司的高层地位,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各方资源,动员公司全员参与进来,推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

4. 从易于建设、见效快、投入少的环节入手,获得公司各层支持。

5. 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在于领会和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非追求系统和形式完备。

6. 知识管理应主动而自然地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而非增添负担和压力。

战略的制定

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分析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背景; 其次,了解企业的定位、发展战略,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战略。

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IT应用服务运营业务。为了保证在公司研发中心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建立起一支高效、规范的队伍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知识管理必不可少。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使知识管理平台成为管理层决策的得力助手、员工成长的亲密伙伴、公司知识资产的仓库。

制定知识管理的战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落实它,这就需要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具体策略和短期规划。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由下而上,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由上而下,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

由于笔者所在的公司研发中心扩张很快,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公司各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因此我们选取了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基于此确定了详细的短期规划,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

体系的规划

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策略落到实处的保证。我们将知识管理体系分为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

1. 识别知识

知识识别的主要工作是在了解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定义知识并进行知识分类。知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类型,所以定义知识并对知识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操作中,我们依据知识需求,借助知识地图工具并结合产品研发流程梳理知识体系定义知识,并分类。

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初步了解到公司的知识需求包括: 共用技术、模板、规范制度、经验教训、方法论、项目总结等。接下来,我们按照知识需求和知识识别一致的原则,将Case(案例)、开发工具、电子书、开发和管理文档、组件、代码素材作为公司积累的知识物件,同时制定各类知识物件的标准。

另外,在公司专家的配合下,通过创建知识开发地图,梳理产品规划、立项、设计、开发、运营等各流程工作中所要求的重要知识,并归纳提取,将公司知识分为基础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知识三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不断优化。

2. 创造知识

在识别知识后,我们必须能够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动态转化和循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从内外部积极开展知识采集和挖掘。

我们借助知识地图工具来盘点公司内现存知识及来源,确认散落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 同时,编制《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管理办法》,确定生产这些知识的归口负责人; 并制定知识贡献奖励办法,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

3. 存储知识

存储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固化、积累起来,建设企业的知识库。用于存储知识的工具主要是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不仅能将知识存储,并且能够给所有的知识信息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要能够提供知识采集、知识发布、知识搜索、知识维护、知识评估等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采集和发布,不断充实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并会定期分析存储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汇总,并对以后知识的分布进行预测。

存储的知识都是公司的财富,只有将存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分享和利用知识。

4. 分享知识

存储积累的知识只有经过大量传播分享后才能产生价值。分享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共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对于显性知识成果的推广,通过培训、知识推广会、学习机制等比较容易完成,而隐形知识的分享则要困难得多。由于一些隐形知识无法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的接触来共享,我们就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络社区组织个人知识管理的交流会很受员工欢迎。另外,由于很多人将隐形知识视为“私产”不愿分享,可以制定有利于公司共享知识的制度而且强制执行,比如新员工导师制度、知识积分奖励等,在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愿意共享知识的文化,使分享知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我行为。

5. 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将积累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应用于实践,快速解决当前问题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完成知识价值链的循环。我们主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上的E-Learning学习系统以及制定促进利用知识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

必要的后勤保障

1. 建立知识管理团队

知识管理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建立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从组织上保证知识管理项目的有效执行和推进。

笔者所在的公司组建了由公司副总领导的知识管理虚拟团队,实现了知识管理工作组和各部门兼职知识管理员的二级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工作组承担职能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责任,兼职知识管理员由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基层知识管理工作的宣传督促和具体实施。同时,建立了知识管理员月例会制度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 形成分享、学习、创新的知识型组织文化

由于有些员工将个人知识视为私产,吝于与他人分享,这样会使知识管理的实施变得困难。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不排斥知识的分享、让知识管理与企业现存的文化相契合的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们主要通过培训和宣传来逐步培养,同时制定有利于共享知识的制度以及完善的学习机制来形成分享学习的文化。

3. 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

知识管理平台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根据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不同,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侧重交流共享,由全体员工互动共建,相对独立。以知识的积累、贡献、管理为主; 采用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时,知识管理平台由业务流程驱动,与企业信息系统一起组成企业知识门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不同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个人办公与实时协作,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管理,并将知识推送至相应的用户,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不管哪种实现方式,知识管理平台都应具备知识发布、知识采集、知识搜索、知识发现、知识互动、知识挖掘、专家网络、在线学习等功能。

4. 建立知识管理制度

制度能够固化成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知识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特别是激励制度,对于促进知识管理体系的循环进行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影响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

从实践来看,我们制定的知识管理制度对实现知识价值链动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注意:

(1) 公司的知识管理制度应当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2) 奖励方式应多样化,既奖励奖金,又有知识贡献积分换礼品,还有精神激励,对于知识管理活跃分子要通过平台或内部邮件进行宣传。

(3) 将知识管理绩效与部门、公司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链接

建立恰当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我们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曾制定了CASE(案例)奖励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做架构设计的员工反映,架构设计的很多CASE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数量上总也比不过那些容易出CASE的部门,如测试部,因而获得奖金的机会自然较少,积极性受挫。这些反馈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原以为很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管理初期阶段,员工的意识层次不齐,有些会非常乐意知识共享,他们觉得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成就感; 也有人觉得是负担,既耽误时间又没啥好处。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但在奖励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没能根据共享模式的不同而将激励多样化。

激励机制主要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隐性知识容易用文字固化下来,而有一些却难以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口传心授。相应地,组织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员工个体之间在实际操作中的直接沟通。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位员工向另一位员工就如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建议。例如指导解决某些错误发生频率不规律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借助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如可通过工作现场指导、会议、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模式给那些很难用文字表述的隐性知识或者非成文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性,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

另一种知识共享的模式是通过书面文件实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可成文的知识类型,包括流程规范、项目总结等。特别能在项目执行中为组织节省宝贵的时间。

根据提供CASE数量多少和CASE的应用效果进行奖励,这种模式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奖励第二种模式,虽然推动了CASE库的短期建设,但这也引起部分员工的不满和抱怨。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立即修改了奖励办法,增加了一项CASE活动积极参与奖,奖励那些CASE提交频率高,踊跃为同事做CASE讲解的员工。另外,我们尽力创建沟通交流渠道,并跟踪社区和论坛相应指标,挖掘活跃分子并经常邀请他们作为主讲人参加我们举办的活动,同时在组织内宣传他们的积极表现。后来的用户调查显示,员工的抱怨少了,积极性提高了。(文/张娟)

作者:张 娟

第2篇: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摘 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知识的培育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知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是从现阶段的企业知识管理成效看,企业知识管理的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知识需求与知识管理现状上没有做到二者的衔接,文章主要以此为研究对象,实现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需求方面的考察,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取得更大的效果贡献一定的力量。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知识需求;基本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开始进一步深化,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做到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但是从效果上看并没有发现取得有效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本文拟通过实践调研的基本方式,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策略建议。

一、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企业知识管理真正需要什么,该如何取得需要的知识,造成了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图1所示:

(1)对企业自身的知识需求遇见不完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整个发展程序进行全面的掌握,在管理措施中需要嵌入哪一种管理理念,同样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来看,知识管理虽然已经融入到了管理理念中,但是从管理模式上分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发现自身的知识管理真正的需要什么,对知识管理需求认知不准确。(2)管理过程不完善。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需求固然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知识需求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应该在管理过程中队管理需求做动态跟踪,实现时刻对企业不同的知识需求进行分析,并进行需求上的改变,但是现阶段的多数企业只是做到了这种管理模式上的套用,并没有一定的跟踪管理措施,也就实现不了既定的管理效果,因此应该在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管理动态化、常态化。(3)知识需求上缺乏评价体系建设。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在理念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跟踪管理体系,但是从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看,企业的知识管理在阶段性管理结束后,并没有一定的评价措施,造成企业知识管理的盲目性,对下一阶段的知识需求也没有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分析,这样就造成下一阶段的知识管理形成盲点,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势必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实现知识需求基础上的企业知识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企业要发展,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管理也已经被众多企业所接纳,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和能力提升,需要对知识管理进行全面细致的理解,做到在知识需求管理方面的具有管理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应该在具体的知识管理过程中进行步骤化的探索,应该坚持“需求分析—缺口分析—管理工具分析—实施过程分析—评价程序分析”的知识管理步骤,在每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对企业的知识需求进行较为周密的探索,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各个环节的分析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以知识需求为主导,在企业的知识缺口分析中,要以前一阶段的知识需求为基础,发现知识缺口,形成弥补方案,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的选择分析上,更应该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分析,什么样的知识需求应该选择适当、配套的实施工具,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流方向,在知识经济情况下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具有其自身的成长环境,同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有效分析和考察,形成体系化发展趋势,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实施具体完善的知识管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对企业发展环境、企业需求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的知识管理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贾璐等.一种考虑知识供需匹配的知识服务方选择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2(1)

[2]顾新等.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

[3]耿彩凤,郭楠.一种基于RBAC的岗位知识需求分析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作者:陈丽玉

第3篇: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

摘要: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的外部性、产权化创新成果,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主体,实现其创新发展是影响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知识溢出激励了创新产出并推动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集中,知识产权保护则被视为实现内生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能促进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知识溢出通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提高知识溢出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通过促进知识溢出而激励企业创新,即知识溢出对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在不同知识产权指标衡量下均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来看,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技术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离技术前沿越近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的影响越小、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企业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的影响越大、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越小。从促进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这一逻辑出发,要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依托,畅通知识溢出渠道,解决知识溢出产生的“搭便车”矛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溢出、创新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大对技术后进企业的帮扶,以破解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马太效应”。

关键词: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技术位置;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及降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JL010)

一、引言

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主体,实现其创新发展是影响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①。然而,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依旧存在着滞后现象②。分析其原因发现,尽管企业加大R&D投入能提高生产率,使其获得先动优势,但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与非完全排他性等外部性特征决定了企业难以阻止外部对其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新知识与技术加以利用,即“知识溢出”的存在导致企业既期盼获得“知识溢出”以提高技术水平,又防范“(自身)知识溢出”而遭受市场竞争。在希望“搭便车”与“规避风险”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不足,创新驱动发展受阻。因此,在知识具有外溢性的硬约束条件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解决企业面对知识溢出的矛盾,让企业敢于创新、放心创新,对于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知识溢出激励了创新产出并推动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集中③,知识产权保护则被视为实现内生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④。尽管关于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众多,但将二者相结合,考察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却并不多见。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基于微观企业、以省为分析单元,尝试厘清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的关系,并以此探讨知识溢出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具体而言,本文分析和检验三个问题: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激励企业创新?第二,知识产权保护是增加还是减少知识溢出?第三,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活动都产生了影响,那么三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处于不同技术位置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差异,表明离技术前沿越远,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的影响越大、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越小。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可能在于:第一,在研究视角上,尝试厘清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的关系,探讨了知识溢出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第二,构建了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测度方法,结合各省技术临近、吸收能力与空间距离测度知识溢出,测算GP指数并构建知识产权执法评价体系,结合立法与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测度;第三,对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大小就企业所处不同技术水平进行了区分,进一步从微观企业角度对宏观制度的实施效果加以考察。

二、文献回顾

技术变革是长期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因此,提供友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提供更多的知识溢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学术界关于企业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学术界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始于Marshall(1920)开创性提出的知识溢出效应,此后知识溢出为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共同关注,研究主要围绕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在影响机制上,可归纳为基于人力资本流动⑤、产学研合作⑥、企业家创业⑦和贸易投资⑧等四个方面。在作用效果上,主要体现为MAR溢出(同一产业内所形成的专业化溢出)與Jacobs溢出(跨产业间形成的多样化溢出)之争。MAR溢出通过使用相同技术和出售产品给市场中相同行业增加企业研发效率以激励企业创新⑨;Jacobs强调城市化外部性,论证了不同部门的知识和技术被重新组合而导致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出现。总的来说,知识溢出通过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了企业对知识价值的认识,降低了发现新知识、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商业化的成本,激励企业创新并加强创新的空间聚集⑩。

Arrow(1962)提出创新活动存在“开放悖论”,即企业从外部来源获取知识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先揭露自身知识,因此为了避免“知识的不可专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通过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而对创新予以激励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术界针对这一问题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Baumol(1990)强调了制度环境在激发与释放企业创新活力中的基本作用,通过制定规范,约束企业活动,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柱{11}。Schout & North(1990)将制度与企业创新联系起来,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既是机会,也是制约因素{1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授予发明人排除权、临时垄断权解决了企业面临创新活动沉没成本高、可逆性低、不确定性和部分可专用性等风险,为创新回报提供保障、激励企业创新{13}。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可总结为:要求对被保护的知识进行公开的披露,为企业创造获得知识溢出的条件;通过授予发明人排除权、临时垄断权,以保障创新回报;通过减少“事后征用”的风险激励创新{14};动态竞争下的动态激励效应等。尽管如此,部分学者也研究发现,因具备市场势力效应、专利“灌木丛”效应、上游发明者的利润最大化效应,知识产权保护也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创新{15}。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可通过影响知识溢出进而对创新产生影响,基于此,部分学者就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刘思明等(2015)基于南北产品周期模型讨论了FDI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关系{16}。Gangopadhyay & Mondal(2012)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将导致新知识的溢出速度的降低,进而造成再创新难度的加大,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活动表现为先促进再抑制的倒U型影响{17}。高楠等(2017)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2001—2011年的经济活动数据研究发现,知识溢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与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的“保护效应”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对区域创新活动进行方差分解可发现,3/4可由仅包含这两种效应的计量模型予以解释{18}。

尽管如此,将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研究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文献仍不多见,同时对于“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在实证处理上要么将国家(省)层面、行业层面按照某一指标对不同企业进行简单的加总;要么选取某一特定的企业群体,如服务业或制药业{19},针对企业异质性和微观数据普遍性的研究也少见{20}。

基于此,本文尝试厘清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除利用企业经济活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之外,还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技术位置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差异。

三、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知识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与回报明显高于对私人的贡献与回报,在促进其他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产品竞争。竞争的存在将减少因创新而获得的市场优势与超额利润,加剧了创新企业对技术被赶超、产品被替代的担忧,进而因创新所承受的风险加大而可预见的创新回报减少,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被负激励。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减少企业所面对的创新风险,解除创新成果“被搭便车”的忧虑,为企业创新提供正激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的机制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市场扩张、弥补市场失靈与激发市场有序竞争三个方面打消了创新企业被搭便车的忧虑,激发了企业创新。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排他性条件,使创新企业享受“技术专有”,由此创新者能从创新中获利或创新者将创新经济收益内部化,进而通过避免市场竞争、维护市场优势、实现市场扩张以激励企业创新。第二,作为政府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抓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帮助企业克服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的制约,激励企业创新。这一方面能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因不完全契约所引发的矛盾与纠纷,降低企业创新成果遭遇被侵犯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对创新企业的道德风险进行防范,也就是既能激发技术领先或技术开发企业进行创新,又通过明晰技术转让的权责,减少了创新方不遵守“独家销售”承诺为技术落后或技术模仿企业提供保障。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贯穿企业生产投入到生产经营再到获取利润的整个过程,通过激发市场有序竞争而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注册商标、授予专利、保护版权等手段,发挥“信号功能”,使资源流向边际效益更高的方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同时,因对知识成果赋予产权,有利于在价值链中形成创新企业的主导位置,实现创新企业获取更大限度的价值链租金,增强创新企业的剩余分配权,对企业创新提供激励。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保护创新者权益的同时,“公开保护”的性质使其具备畅通知识溢出路径的功能。首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具有“信息披露”的特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公开性”决定了“信息披露”为其基本特点,信息披露要求创新者将新知识、新技术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由此导致技术成果的扩散。其次,权责清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了纽带与契机,促进了潜在技术的广泛传播。通过许可协议或其他以市场为媒介的技术转让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商业化、技术市场化,继而推动企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新产业的培育、优化与拓展。专利权、版权、设计权和商标权等各式知识产权保护形式赋予创新者通过许可证、特许经营或出售他们的知识产权等方式依靠市场获取技术创新的回报,而不必担心技术被盗用,进而促进知识市场的运作,促进技术的传播。再次,避免企业选择“商业秘密”、“提前期”等非正式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来维护创新回报。“保密”这种非正式知识产权保护方法虽然在短期保障了创新企业的创新回报,但因妨碍新思想的流通,因此削弱了知识溢出的速度与质量,长期而言也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在维护创新企业创新租金的前提下,或者无意识地溢出知识或者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技术的转让与传播。

(二)研究假设

通过上文机制分析可以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激发企业创新,而且还为知识溢出提供了渠道。同时,无论企业进行哪一种形式的创新,如消化吸收再创新、复合创新,或是自主创新,均离不开对外部先进技术的利用。换句话说,知识溢出通过降低其他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边际成本,提供了可被企业吸收利用的外部知识,为企业技术模仿、技术进步与再创新提供了机会与便利,有效刺激了企业进行R&D活动。

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知识产权保护既直接激励企业创新,又通过知识溢出间接激励企业创新,即知识溢出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中具有中介作用。

四、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我们采用因果关系逐步法 {21} 对研究假设进行中介效应的间接与直接检验。

通过建立(1)(2)(3)一组模型,并参照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所提出的逐步检验的改进方法{22},分三步进行因果关系逐步检验。

LnR&Djt=α0+α1IPRjt+β2X+εjt(1)

LnKSjt=g+g1IPRjt+γ2X+εijt(2)

LnR&Djt=c0+c1IPRjt+c2LnKSijt+c3X+εjt(3)

其中,R&Djt为j省(直辖市)t年的企业创新,IPRjt为j省(直辖市)t年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KSjt为i企业位于j省(直辖市)t年实际可接收的知识溢出,X为一组控制变量。

对上述三个模型依次回归分析,如果α1回归结果显著为正,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具有总效应;若g1回归结果显著为正,即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溢出;若c1、c2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且c1<α1,说明知识溢出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具有中介作用,即知识产权保护既直接影响企业创新,又通过知识溢出间接影响企业创新。

考虑到逐步检验法的统计功效较低这一问题,为了验证逐步回归的稳定性,本文亦采用Sobel法与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与分解。直接检验通过对系数乘积(原假设:H0∶g1c2=0)进行检验来判断模型是否具有中介效应。Sobel法构造统计量Z=?觧1,?觬2 / Sg1c1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其中?觧1和?觬2分别是g1、c2的估计,Sgc2是g1c2的标准误,在检验过程中要求?觧1,?觬2以及g1c2符合正态分布。Bootstrap法相对于Sobel法,通过从样本中重复取样具有偏差矫正的效果{23}。这里采用Sobel法与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的直接检验,在Bootstrap 法中,设定“Bootstrap Samples”为1000。

(二)变量构建、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 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LnRDjt)。企业创新活动以进行创新投入为开端,因此本文以企业R&D投入度量企业创新。在指标的选取上,一般以投入绝对指标和研发强度相对指标为代表。本文选取绝对指标——企业R&D支出的对数(LnRDjt)作为创新活动的代理变量。

此外,由于R&D活动不仅对当期而且对未来知识生产均具有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永续盘存法(PIM)对每一省(直辖市)每一年度R&D存量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Rjt=(1-δ)×Rjt-1+Ejt,其中Rjt,Rjt-1分别表示j地区的企业第t期和t-1期的资本存量;δ为R&D资本折旧率,取值15%{24};Ejt表示j地區的企业第t期的实际R&D经费支出,参照朱平芳和徐伟民(2003)以2005年为基期对名义R&D水平进行平减,R&D支出价格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5}。

2. 核心解释变量:知识产权保护(IPRjt)。以韩玉雄和李怀祖(2005)、魏浩和李晓庆(2019)的研究为基础{26},以GP指数与执法强度相结合测算实际保护强度。首先测算出中国大陆不包括西藏在内30个省级单位2005—2013年知识产权保护GP指数,再从社会法制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行政执法力度三个角度选取四个指标(每万人专职律师人数与每万人拥有律师事务所数、电力消耗量和专利未被侵权率)以均方差赋权法对执法强度进行测算,最后用测算出的GP指数乘以各省(市)知识产权执法强度,得到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3. 中介变量: 知识溢出(LnKSjt)。基于Jaffe(1988)对知识溢出的测度思路{27},将省(直辖市)实际获取的知识溢出构建为技术临近、吸收能力、地理距离等影响下的省(直辖市)可获得的知识池的函数,即Si=Σj=1δiKj,Xij为两地区之间的技术临近,γij为i、j两区间的空间距离,δi为i区的知识吸收能力,Kj为j区知识池数量。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地区生产能力禀赋相似度来测度两地间技术结构相似程度,计算公式为:

Xij=,其中ωik表示i地区k产品的生产能力禀赋,ωjk表示j地区k产品的生产能力禀赋。将知识吸收能力分解为知识的获取、消化、应用能力,立足于数据可得性,建立知识吸收能力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省(直辖市)的知识吸收能力予以评价。Kj为j区知识池数量,参照Colombellia & Quatraroa(2018)的做法{28},以永续盘存法对年度三类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总和进行平减。

4. 控制变量。为了获得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更准确的估计,本文对其他一些影响企业创新的变量进行了控制,具体而言,包括市场化程度(Marjt),用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表示;人力资本水平(Hrjt),用省(市)每千人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表示;对外开放水平(Openjt),用省(市)进出口总额对GDP的比重表示;基础设施水平(Infjt),用人均光缆长度表示;政府对企业R&D活动的投资力度(Govjt),用企业R&D资金中政府投入的份额表示。

考虑到西藏自治区所缺失的数据较多,研究样本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地区2005—2013年的企业数据,企业经济活动数据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为了更进一步地寻求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三者关系的微观证据,在稳健性分析中以企业微观数据代替省级面板数据,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提供的规模以上企业为分析对象。其他数据来源于2005—2013年各期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图1、2展示了2005—2013年间我国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趋势。从图1可以发现,知识溢出(LnKS)、知识产权保护(IPR)与企业创新(LnR&D)均表现出平稳增长的同向变动趋势。进一步作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的散点图(图2),从散点图以及图中简单的拟合趋势线可以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简单地推论出知识产权保护正向影响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以这一判断为基础,我们将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出与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的散点分析

(三)估计结果

考虑到全国30个省市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可能存在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在逐步回归中采用省份固定效应模型,并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表2报告了根据逐步回归法的实证结果。表2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水平上符合逐步法的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即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也改善了知识溢出水平,知识溢出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即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对企业创新具有直接的激励作用,还通过知识溢出间接地激励企业创新。

表3为中介效应直接检验的结果,从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模型拒绝了不存在中介效应的原假设,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55.05%、44.95%;间接效应对直接效应的百分比为122.47%。因此,与逐步回归法的结论相一致,知识溢出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知识溢出体现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路径与机制。

无论是逐步回归法还是直接检验法都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知识溢出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活动上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的产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其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赋予创新者产权化创新成果实现了对企业创新的激励。通过对知识这种具备外部性的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帮助企业克服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的制约,激励企业创新。“技术专有”使创新企业能从创新中获利或将创新经济收益内部化,避免市场竞争,获得创新回报。“产权化创新成果”降低了企业创新风险,保障创新回报,给予创新企业“安全感”,促使企业在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新业务的优化与扩展中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明晰权责”能有效解决企业之间不完全契约纠纷,防范道德风险,这样既激发技术领先企业展开新一波的技术领跑,又对技术后进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予以支持鼓励。

其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信息披露”特质畅通了知识溢出渠道,有利于知识溢出,进而再发挥知识溢出的企业创新效应。企业之所以不愿意从事创新活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外部性会产生知识溢出,虽然企业能从创新中获益,但“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先一期的创新成果面临着被迅速翻版与复制的风险。因此,企业为了保持其领先性,可能采用“商业秘密”这种方法来防范遭受知识外部性的风险冲击。商业秘密这种防范方法虽然在短期内的确有利于企业创新,但从长期和整体来看切断了知识的交流,有碍于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解决了既需要知识溢出又害怕知识溢出这一矛盾。一方面,通过专利权、版权、设计权和商标权的“公开披露”,在保障创新者享有对创新成果“暂时垄断”的同时,又畅通了知识溢出的渠道。通过这一渠道既能向市场说明创新者拥有的新技术,形成创新者市场竞争优势,又能激发市场关注新技术,学习新技术,实现应用新技术的再创新再溢出。另一方面,创新者能够通过许可证、特许经营或出售他们的知识产权等方式,依靠市场获取技术创新的回报,进而促进知识市场的运作、加速先进技术的传播,使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得以有效发挥。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结论是否客观、稳定、可靠,这里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替代关键变量的度量指标;二是运用企業微观数据代替上文中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而寻求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关系的微观证据。

以樊纲等(2011)编著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标作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度量进行稳健性检验{29}。表4是以逐步回归法进行知识溢出中介效应检验的回归结果,从表4可以发现,与表2相同,回归结果在1%的显著水平上符合逐步回归法的中介效应检验,且各个变量估计系数符号一致、显著性程度基本相同,表明回归结果稳健可靠,知识溢出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尽管针对省级单元的分析已得出知识溢出具有中介效应这一结论,但为了进一步寻求微观基础,有必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在探析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微观证据时,仅以2005—2007年为研究区间。在样本选择上,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制造业行业两位数代码众多,参照Jiang et al.(2018)对制造业行业的大类划分,本文选取食品和非耐用品、化学和金属产品、制药、机械仪器与装备、电子电信五个行业大类27个制造业两位数代码进行分析。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参照谢千里等(2008){30}、Cai  &  Liu(2009){31} 的方法剔除了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与经济实际的数据。根据企业名称与法人代码均匹配原则,整理出2005—2007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剔除三年来两位数行业代码发生改变的企业,剔除开业时间不一致的企业,最终得到样本企业156841个(观测值470523)。

考虑到研究企业的时间跨度为三年,相当部分企业R&D支出为0,因此如果以永续盘存法来计算R&D存量将不满足吴延兵(2006)所提出的PIM方法需满足的假设条件,进而可能出现较大的偏离。因此在微观分析中对企业R&D投入以平减后的年度研发支出(Eijt)来衡量。

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除上文中提到的描述省(市)特征的变量之外,还添加描述企业特征的变量,包括:企业资产负债率(Darijt),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表示;人均资产的对数(LnKLijt),用当年资产额除以职工总数取对数;企业所有制类型(d1ijt),根据是否为公有制企业、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区分;企业技术与前沿技术的距离(Gapijt),我们参照Holzl & Janger(2014){32}、Malva & Santarelli(2016){33}、张海玲(2019){34} 的做法,将技术距离定义为某行业上一期劳动生产率最高企业(前沿企业)与其他企业劳动生产率数值之比的对数,数值越大,说明离技术前沿越远。

在实证分析中,因样本存在较多企业创新投入对数为0的情况(即数据存在左断尾分布),为了避免删除大量样本,获得反映全样本信息的分析结果,本文采用Tobit面板回归以检验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

表5报告了逐步回归法的实证结果,表5由两组中介效应模型组成,其区别在于控制变量的不同。第一组模型(模型1—1,1—2,1—3)控制变量为描述省市特征的变量,而第二组模型(模型2—1,2—2,2—3)在保持这些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添加了描述企业特征的变量。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即使控制变量发生了改变,两组模型结果相比,系数变化幅度不大,结论相同,即知识溢出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在不同知识产权指标衡量下均具有稳健性。

五、企业技术位置的异质性分析

从上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企业所处的技术位置对企业创新具有影响,进一步来看,企业所处的技术位置是否也会影响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呢?或者说,到底是临近技术前沿的企业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更大,还是远离技术前沿的企业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更大?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企业是否作出创新决策角度研究不同技术位置上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大小的差异,之后从企业创新投入数量视角继续探讨。研究发现,越接近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影响越小、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越大;越远离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影响越大、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越小。

(一)是否作出创新决策

借鉴Malva & Santarelli(2016)的做法,采取面板二值选择模型(面板Logit模型)检验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处于不同技术位置的企业是否做出创新决策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Pr(R&D=1)=f(Gapijt;LnKSjt;LnKSjt×Gapijt;IPR;Controlsijt;εijt)

Pr(R&D=1)=f(Gapijt;IPRjt;IPRjt×Gapijt;LnKS;Controlsijt;εijt)

其中,Pr(R&D=1)为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 R&D=1代表企业有研发投入。LnKSjt为j省t时期知识溢出。IPRjt为j省t时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Gapijt为企业技术与前沿技术的距离,LnKSjt×Gapijt、IPRjt×Gapijt分别为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与前沿技术距离的交互项,Controlsijt为控制变量,εijt为随机干扰项。

表6为实证分析结果,观察表6可以发现,不论企业处于何种技术位置,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决策均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然而因企业所处技术位置的不同,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决策的激励作用存有差异。从知识溢出与技术前沿距离的交互项(LnKSjt×Gapijt)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可知,知识溢出对技术距离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的激励越大,反之越小;从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前沿距离的交互项(IPRjt×Gapijt)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可知,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技术距离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企业做出创新决策的激励越小,反之越大。

(二)创新投入数量

为了进一步验证知识溢出、知识產权保护对不同技术位置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从创新投入的数量入手建立如下模型:

LnR&Dijt=α+β1LnKSjt+β2IPRjt+β3Gapijt+β4LnKSjt×Gapijt+Controlsijt+εijt

LnR&Dijt=α+β1LnKSjt+β2IPRjt+β3Gapijt+β4IPRjt×Gapijt+Controlsijt+εijt

这里依旧采用Tobit面板回归检验不同技术位置上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投入数量的影响。表7为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发现与表6的结论保持一致,即远离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影响大,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小;而靠近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投入受知识溢出影响小,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大。

(三)结果分析

相对于技术前沿企业,技术落后企业获得的知识溢出创新效应更大。技术落后企业因技术受限,因此在创新活动中更依赖于知识溢出,进而可以进行模仿创新。而技术先进的企业,一方面因其技术领先,往往成为“知识溢出方”,较难从可利用的知识溢出中获取有益于自身创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因其技术领先,在创造新知识、新技能方面比技术落后企业具有更多的渠道与能力,进而知识溢出的创新效应较小。

相对于技术落后企业,技术前沿企业能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获得更大的创新激励。技术前沿企业比技术落后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更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对创新的投入也可能更多。而创新活动本身具备沉没成本高、可逆性低、不确定性、外部性等特质,从而导致为了降低创新风险,创新活动越多越需要更为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因此,相对于技术落后企业,技术前沿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更迫切的需求。再者,技术前沿企业从模仿或吸收外部知识中获得收益的情况有限,因此企业为了获取新知识、探索新技术,更多情况下只能依靠加大自身R&D投入来实现,在所获取的知识溢出创新效应小、产品竞争效应大的条件下,技术前沿企业更加希望获得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2005—2013企业经济活动的省级面板数据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企业技术位置差异所导致的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效应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不仅直接激励企业创新,而且通过影响知识溢出间接促进企业创新;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所获得的知识溢出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是不同的:越临近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影响越小,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越大,而越远离技术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影响越大,受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越小。

基于这一研究结论,从促进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这一逻辑出发,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依托,畅通知识溢出渠道,解决知识溢出产生的“搭便车”矛盾。在立法上,要进一步健全并完善专利申报、商标注册、商业许可、特许经营等制度,引导企业依靠市场获取技术创新的回报,进而促进知识市场的运作,促进技术的传播,加速知识流通,实现知识繁荣。在执法上,要建立健全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处力度,加大执法的规范度和透明度,切实使知识产权保护在执法过程中不走过场、不打折扣。切实以知识产权保护帮助企业解决创新纠纷,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减少企业因知识外部性所萌生的创新顾虑,减少企业使用商业秘密等非正式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使企业愿意创新、安心创新,为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提供技术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溢出、创新活动的良性互动。只有企业创新成果得以保护,企业才愿意创新;只有企业创新得以实现,才有新知识技术发生溢出;知識溢出越多,才能为下一轮企业创新提供技术参考与技术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前沿企业往往成为技术创新的“领头雁”,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此类企业创新活动尤为重要。为了激励技术前沿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可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保护其创新成果;也可通过如技术转让、特许经营等更形式多样的成果转化机制,加速技术的转化,使先进技术的外部性不断得以发挥,促进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对于技术后进企业而言,因其创新类型多属于模仿创新或进行产品性能与外观的微小创新,此类创新可辨识度小,更容易深陷产权之争,因此也需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为企业维护创新成果提供依据与保障。

第三,加大对技术后进企业的帮扶,以破解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马太效应”。技术领先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实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及更卓越的研发与生产技能,因此更有能力进行创新活动。而技术后进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欠缺,创新成功的机会较技术前沿企业少,创新的动力更为不足。因此,为破解技术差距对企业创新的“马太效应”,要依靠国家与社会的力量,加大对技术后进企业的帮扶,从技术、人员、资金各方面为技术后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如鼓励并帮助后进企业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技术后进企业吸收知识溢出,指导技术后进企业完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

第四,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培育重视知识保护的企业文化,积极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一种能将知识资源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有效制度,除了依靠国家建立、健全其立法并加强执法之外,也离不开企业的能动作用。具体而言,企业要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纳入顶层设计之中,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平台下搭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文化,建立与企业运营相符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充分重视并实现商业秘密、商标、专利等非正式与正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灵活应用。通过国家拉动、企业推动双重发力,以知识产权赋予产权化创新成果克服创新活动外部性与高风险的不利特点,切实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

注释:

①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经济研究》2016年第4期。

② 戴魁早、刘友金:《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效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经济研究》2016年第7期。

③ C. Barra, O. W. Maietta, R. Zotti, Academic Excellence, Local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Innovation in Europe, Regional Studies, 2019, 53(7), pp.1058-1069.

④ Y. Kim, K. Lee, W. G. Park, K. Choo, Appropri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ountri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Policy, 2012, 41(2), pp.358-375.

⑤ Jorge De la Roca, Diego Puga, Learning by Working in Big Citi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2, 84(1), pp.106-142.

⑥ P. Aghion, X. Jaravel, Knowledge Spillovers, Innovation and Growth, Economic Journal, 2015, 125(583), pp.533-573.

⑦ Z. J. Acs, M. Sanders, Knowledge Spillover Entrepreneurship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3, 41(4), pp.775-795.

⑧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期.

⑨ A. Jaffe,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5), pp.984-1001.

⑩ A. Jaffe, T. R. Henderson,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63(3), pp.577-598.

{11} W. J. Baumol, 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 Un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 pp.893-921.

{12} A. Schout, D. C. North,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Economic Journal, 1990, 101(409), p.1587.

{13} Y. Wu, E. W. Welch, W. L. Huang,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Inventions: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Licensing of University Patents, Technovation, 2015, 36(2), pp.12-25.

{14} L. H. Fang, J. Lerner, W. Chaop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wnership,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0(7), pp.2446-2477.

{15} B. H. Hall et al., The Importance (or not) of Patents to UK Firm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3, No.19089.

{16} 劉思明、侯鹏、赵彦云:《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工业创新能力——来自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17} K. Gangopadhyay, D. Mondal, Does Stronge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imulate Innovation? Economics Letters, 2012, 116(1), pp.80-82.

{18} 高楠、于文超、梁平汉:《市场、法制环境与区域创新活动》,《科研管理》2017年第38期。

{19} 唐保庆:《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20} B. Sampat, H. L. Williams, How Do Patents Affect Follow-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Human Genom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9, 109(1), pp.203-236.

{21} R. M. Baron, D. A. Kenny,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pp.1173-1182.

{22}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

{23} M. E. Sobel,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S. Leinhardt (Ed.),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1982, 13, pp.290-312.

{24}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4期。

{25}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26} 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6期;魏浩、李晓庆:《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世界经济》2019年第6期。

{27} A. Jaffe, Demand Supply Influences in R&D Intensit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8, 70(3), pp.431-437.

{28} A. Colombellia, Q. Francesco, New Firm Formation and Regional Knowledge Production Modes: Italian Evidence, Research Policy, 2018, 47(1), pp.139-157.

{29}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1页。

{30} 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期。

{31} H. Cai, Q. Liu,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 Economic Journal, 2009, 119(537), pp.764-795.

{32} W. Holzl, J. Janger, Distance to the Frontier and the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Barriers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 Research Policy, 2014, 43(4), pp.707-725.

{33} A. D. Malva, E. Santarelli,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istance to the Frontier, and R&D: Evidence From Microdata, Eurasian Business Review, 2016, 6(1), pp.1-24.

{34} 张海玲:《技术距离、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卢现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3;笪琼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  陈孝兵)

作者:卢现祥 笪琼瑶

第4篇:企业员工招录考试基本知识辅导(2、企业文化知识)大纲

二、企业文化知识

1.新疆油田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

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涵: (1) (2) (3) (4)

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3.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共同点: 关系:

4.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构成 (1) (2) (3) (4)

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 (1) (2) (3) (4)

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共同使命 (1) (2)

7.新疆油田公司发展总体目标:

新疆油田公司的具体发展目标: (1)

(2)

(3)

新疆油田公司的“三大战略”:

新疆油田公司的发展方针:

新疆油田公司的发展思路: 8.三大战略:P38-40 9.新疆油田公司确定的发展方针: (1) (2) (3) (4) (5)

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经营理念 (1) (2) (3) (4) (5) 11.新疆油田公司的团队精神 (1) (2) (3) (4) 12.新疆油田公司的价值理念: (1) (2) (3) (4) (5) (6) (7) (8) (9)

13.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具体要求:

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作风具体要求:

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仪表具体要求:

14.新疆油田公司对公司形象的要求: (1) (2) (3) (4) 新疆油田公司对管理者形象的要求: (1) (2) (3) (4) 新疆油田公司对员工形象的要求: (1) (2) (3) (4) 15.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誓言:

16.大庆精神主要内涵: (1) (2) (3) (4) 铁人精神的主要内涵:

“三老四严”是指:

17.克拉玛依精神: 18.企业视觉形象识别:

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一企业形象标示的重要意义:

20.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主体: (1) (2) (3) (4) 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客体与范围规定: (1) (2) (3) (4) (5) 中国石油对企业统一标识的使用方式规定:

2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企业形象标识的规定:

22.市油田公司主要领导对企业文化经典的寄语:

新疆油田公司的形象用语: (1) (2) (3) (4) (5) (6) (7) (8) 23.赞美与歌颂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历程的代表性的音乐家、诗人、学者:

24.我国千万吨级大油气田:

25.2000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新疆油田:

27.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行为准则: (1) (2) (3)

28.《新疆油田公司员工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员工违纪、违规的处分: (1) (2) (3) (4) (5) (6) (7) 28.对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完不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员工,经批评教育应给予的处分: (1) (2) (3) (4) (5)

29.对员工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生产规程,浪费原材料或者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等:

(1) (2) (3) 30.对员工被拘留、逮捕、劳动教养、判刑、判刑宣告缓刑的处理: (1) (2) (3) (4) (5) (6)

31.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具体含义:

“世界石油城”包含的几层意思: (1) (2) (3)

32.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历史定位: (1)

(2)

33.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具体动因和意义 (1) (2) (3) (4)

克拉玛依市具有的优势: (1) (2) (3) (4)

34.“世界石油城”构想的具体形态:

一、

主要构想:(1) (2) (1) ①

(2) ①

二、

三、

35.实现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构想: “三步走“战略目标: (1) (2) (3)

第5篇:2010年企业所得税业务知识试题

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业务知识考试题

友情提醒: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中涉及税收政策截止2010年9月30日。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符号[A、B、C、D中选一个]填入下表中。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企业为企业所得税法所称居民企业的是( )。 A.依照香港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B.依照香港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在香港地区的企业

C.依照美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企业 D.依照美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判断销售货物所得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应按照( )确定。 A.销售货物的企业所在地 B.交易活动发生地

C.购买货物的企业所在地 D.销售货物的目的地

3.某商业企业2009应纳税所得额2.8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200万元。该企业2009应纳企业所得税( )元。

A.7000 B.5600 C.4200 D.2800

4.下列关于收入确认时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B.租金收入,按照承租人实际支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C.接受捐赠收入,按照签订捐赠合同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D.权益性投资收益,按照被投资方作利润分配账务处理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5.企业发生的下列业务,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的是(

)。 A.将财产用于在建工程 B.将开发产品转为固定资产

C.将货物用于交际应酬 D.将货物在总、分支机构之间调拨 6.在2009,下列收入应该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是(

)。 A.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 B.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收费 C.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D.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7.按照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企业发生的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B.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C.为投资者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规定标准内准予扣除 D.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8.某企业2009实际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80万元,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亿元,则该企业当年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是( )万元。

A.33 B.48 C.50 D.80

9.某化妆品生产企业2009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分别为300万元和70万元,当年销售(营业)收入2200万元,则该企业当年允许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合计是( )万元。

A.187 B.311 C.330 D.370

1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的是(

)。 A.缴纳的营业税 B.合理分配的材料成本

C.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 D.销售固定资产的损失 11.企业提取的下列各项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是( )。

A.坏账准备金 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D.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

12.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固定资产可以提取折旧的是( )。 A.未使用的机器设备 B.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设备 C.未使用的仓库 D.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13.关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以研究、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B.以研究、开发过程中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C.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D.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14.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不得采用( )。 A.先进先出法 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计价法

15.林木类和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分别是( )。

第 1 页 共 6 页

A.10年、3年 B.10年、5年 C.20年、3年 D.20年、5年

16.企业应当自月份或季度终了之日起( )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A.15 B.10 C.7 D.5

17.企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下列资产,只以购买价款为成本的是( )。 A.存货 B.固定资产

C.投资资产 D.生产性生物资产

18.企业外购商誉的支出,其税前扣除时间和方式是(

)。 A.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摊销扣除 B.不得扣除

C.在生产经营开始时一次性扣除 D.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一次性扣除 19.企业的下列收入中,属于应税收入的是( )。 A.国债利息收入 B.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C.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

D.对非上市的居民企业直接投资取得的股息、红利

20. 某企业为制造业纳税人,2008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其中该企业于2008年转让了旧的电机生产设备,取得转让收入80万元,该项资产净值为100万元。在不考虑增值税和相关税费的情况下,对该项资产的所得税处理正确的是(

)。

A.确认资产转让收入80万元,不得扣除资产净值100万元 B.资产转让损失20万元向主管税务机关报批后准予扣除 C.资产转让损失20万元自行计算扣除

D.不确认资产转让收入,允许扣除资产净值100万元 21.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是(

)。

A.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B.香料作物的种植 C.内陆养殖 D.花卉的种植

22.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 )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A.技术转让项目 B.节能节水项目 C.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D.安全生产项目

23.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下列各项支付方式属于非货币支付的是(

)。

A.汇拨支付 B.转账支付 C.权益兑价支付 D.产品支付

24.在进行特别纳税调整时,税务机关采用按照纳税人从关联方购进商品再销售给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方的价格,减除相同或者类似业务的销售毛利进行定价的方法。这一方法称为( )。

A.可比非受控价格法 B.成本加成法 C.再销售价格法 D.交易净利润法

25.某企业2008年4月18日开业,2010年5月19日终止经营活动,至2010年9月20日清算结束,则该企业自开业以来共有(

)纳税。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6.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税法规定的条件,应确认收入的实现。下列各项不属于税法规定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条件的是( )。

A.商品销售合同已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B.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C.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D.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27.对销售商品涉及折扣、折让、退回的处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应当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B.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C.销售折让不得冲减销售商品收入

D.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除外) 28.甲企业与乙企业于2009年11月17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协议约定,乙企业应于2009年11月30日向甲企业支付股权转让款项,股权转让款项全部支付时股权转让协议生效。乙企业实际于2009年12月20日向甲企业支付了股权转让全部款项。2010年1月18日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则甲企业该项股权转让收入的实现时间为(

)。

A.2009年11月17日 B.2009年11月30日 C.2009年12月20日 D.2010年1月18日

29.某企业2007年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万元,2008年发生职工福利费170万元,2008税前扣除的职工工资总额900万元,2009年发生职工福利费180万

第 2 页 共 6 页

元,2009税前扣除的职工工资总额1100万元,则2009允许扣除职工福利费(

)万元。

A.150 B.154 C.180 D.0

30.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如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且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

)确认收入的实现。

A.买断价格

B.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

C.买断价格和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平均

D.企业和税务机关协商确定的价格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符号[A、B、C、D中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填入下表中。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但所选答案正确的,每个得0.5分,共30分。)

1.下列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法的有( )。 A.国有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 D.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

2.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销售存货,按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可以在税前扣除

B.企业纳税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结转弥补,直到弥补完为止 C.企业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可以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D.企业在证券市场买卖股票发生的损失,准予自行计算扣除

3.下列优惠政策自2008年1月1日起,继续按原优惠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时间执行到期的有(

)。

A.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B.社会公益优惠政策 C.上海世博会优惠政策 D.证券投资基金优惠政策

4.下列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当期在税前扣除的有( )。 A.汽车使用到期报废的损失 B.按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 C.长期股权投资支出 D.固定资产购建支出

5. 下列各项可以在税前按规定计算摊销扣除的有( )。 A.开办费 B.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C.自创商誉

D.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6.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

(一)项所称销售货物收入,包括企业(

)取得的收入。

A.销售商品 B.销售包装物 C.销售金融商品 D.转让固定资产

7.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所称企业取得收入的货币形式,包括下列各项中的( )。 A.现金和存款 B.股权投资

C.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 D.债务的豁免

8.企业的下列生产经营业务可以分期确认收入实现的有(

)。 A.房地产企业销售开发产品 B.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

C.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D.企业提供咨询、设计劳务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9.依照现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下列单位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有(

)。 A.企业的总机构

B.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 C.上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分支机构

D.建筑企业所属二级或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 10.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允许税前扣除的有( )。 A.违反交通法规的罚款 B.违约金 C.水费滞纳金 D.缴纳的土地增值税

11.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的下列各项支出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规定标准内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的有(

)。

A.职工福利费支出 B.拨缴的工会经费 C.职工商业保险支出 D.补充养老保险费

12.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下列存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自行计算扣除的有(

)。

A.销售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B.存货盘亏损失 C.存货的正常损耗 D.存货被盗损失

13.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有(

)。

A.企业之间支付的服务费 B.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C.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 D.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14.按照现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为10年的有( )。

A.飞机、火车 B.工具、家具

第 3 页 共 6 页

C.机器、机械 D.房屋、建筑物

15.居民企业取得的下列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有( )。

A.企业债券利息收入 B.国债利息收入

C.直接投资于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 D.股权转让净收益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请将你所选答案符号[√、×中选一个]填入下表中。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在税前扣除。

2.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3.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应税项目的所得可以在抵减或弥补免税项目的亏损后计算纳税调整后所得。

4.企业重组业务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重组各方在重组前享受的各项税收优惠,不得由重组后的存续企业承继。

5.因2010年5月31日后出台的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涉及2009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调整、需要补(退)企业所得税款的少数纳税人,可以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行到税务机关补正申报企业所得税,相应所补企业所得税款不予加收滞纳金。

6.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给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7.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8.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9.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10.企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扣除,也不得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

简答题(根据问题列出你所给出的答题要点,请将答题要点写在问题下面,表述要规范。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一)简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税前扣除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实际发生原则。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有关性原则(或称相关性原则)。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4、合理性原则。合理性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5、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6、非经法定不得重复扣除原则。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

7、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二)简述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

计算题(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并回答有关问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符号[A、B、C、D中选一个]填入下表中。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

某市一工业企业于2008年8月8日开业,筹建期间发生费用12万元,企业在申报缴纳2008年企业所得税时选择分三年摊销。2009有关资料如下:

(1)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出租房屋取得租金收入120万元。 (2)中间接受捐赠资产,其含税公允价值为23.4万元。

(3)本发生产品销售成本800万元,销售费用6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其中工商行政罚款1万元)。全年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消费税50万元、营业税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6.52万元、教育费附加7.08万元。

(4)本企业从境内联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非上市公司)分回税后利润85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5)2008按税收规定确认的亏损额为3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 共 6 页

1.该企业2009年收入总额为( )万元。 A.2120 B.2140 C.2143.4 D.2228.4

2.该企业2009年税前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为( )万元。 A.973.6 B.978.6 C.982.6 D.1158.6

A.5500 B.6110 C.6500 D.6510

7.该企业2009年准予扣除的管理费用为(

)万元。 A.727.5 B.780 C.820 D.900

8.该企业2009年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材料被盗损失为( )万元。 3.该企业2009年纳税调整后所得为( )万元。 A.22 B.28.8 A.1069.8 B.1160.8 C.40 D.46.8

C.1164.8 D.1254.8

9.该企业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 4.该企业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A.393.7 B.793.7 A.1130.8 B.1160.8 C.868.7 D.958.7

C.1134.8 D.1224.8

10.该企业2009年应缴纳所得税为(5.该企业2009年应缴纳所得税为( )万元。 A.35.433 B.71.433 A.282.7 B.283.7 C.79.37 D.198.425

C.292.7 D.306.2

(二)

某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于2003年在某经济特区成立,从事化妆品生产业务,2005年开始获利

题号 1 2 3 4 并开始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2009有关资料如下:

答案 A B B A (1)全年外购原材料用于生产化妆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合计2000万元,增值税额题号 11 12 13 14 合计340万元,年内发票已通过认证并按规定申报抵扣。

答案 D C D B (2)销售自产化妆品取得不含税收入5500万元。

题号 21 22 23 24 (3)企业已按税法规定申报缴纳了2009的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

答案

A

B

D

C

(4)全年发生产品销售成本1700万元,销售费用1000万元(其中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

题号 1 2 3 传费200万元),财务费用100万元,管理费用9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200万元)。

答案 ACD AD ABC (5)5月份,材料被盗,损失外购的材料40万元(不含税),取得保险公司赔款10万元,题号 9 10 11 取得责任人赔款8万元。企业已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批,主管税务机关同意扣除其实际发生的损答案

CD BCD ABD

失。

题号(6)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

1 2 3 4 答案

×

×

(7)转让2006年投资一境内企业的股权取得收入1000万元,转让时,该境内企业累计未分

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为400万元,该项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500万元。

题号 1 2 3 4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D

C

B

A

6.该企业2009收入总额为( )万元。

第 5 页 共 6 页

)万元。 5 6 C D 15 16 A A 25 26 D

C

4 5 AB ABD 12 13 AC BCD 5 6 √

×

5 6 A

D

7 8 9 A B D 17 18 19 C D B 27 28 29 B

D

A

6 7 AB ACD 14 15 AC BC

7 8 9 √

√ 7 8 9 A

B

B

10 C 20 C 30 B

8 BCD

10 ×

10 C

)万元。

C.79.37 D.198.425

第 6 页 共 6 页

第6篇:2011年企业所得税业务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适用税率为10% B.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5%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5% D.境外注册的中资控股企业应当认定为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为25% 答案: C 2.计算判断企业是否发生税法意义上的亏损时,不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的是()。

A.不征税收入 B.免税收入

C.各项扣除 D.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 答案:D 3.某饭店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从业人数38人,资产总额900万元,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条件。2010终了后经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为24000元,该公司2010应纳企业所得税( )元。 A.2400 B.3600 C.4800 D.6000 答案:D 4.某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的从事投资咨询的有限公司2011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其从业人数为12人,资产总额为50万元,该企业2011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万元。 A.0.75 B.0.30 C.0.375 D.0.60 答案:B 5.某企业2010年初开业,由于经营不善,2011年3月31日终止经营活动。2010纳税调整后所得为-80万元,2011年1-3月纳税调整后所得为-50万元。4月30日清算完毕,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可变现价值为1200万元,清偿全部债务100万元,清算过程中发生相关税费50万元、清算费用10万元。该企业应缴纳清算所得税()万元。

A.2.5 B.10 C.35 D.50 答案:A 6.下列有关2011年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

A.自2011年1月1日起,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无须税务机关履行税前扣除审批手续

B.企业在2008年实际发生的存货盘亏损失,且因企业自身原因未在2008年税前扣除的,经主管税务机关追补确认,可以在2008税前扣除,但需要重新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C.企业因2011年以前实际资产损失未在税前扣除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退税 D.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可不再将资产损失情况上报总机构

答案:A 7.企业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取得的下列项目,应计入收入总额的是( )。 A.国家投资 B.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资金 C.先征后退的增值税 D.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答案:C 8.某企业2011年有一笔销售锅炉业务,合同约定:锅炉全部价款600万元,生产过程中购货方预付价款300万元,余款在锅炉检验后正常运行3个月后的10天内一次性支付;锅炉由供货方生产、安装,购货方和供货方共同检验。关于该笔业务的收入实现时间和金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购货方接受锅炉并安装、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600万元 B.在购货方接受锅炉并安装、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300万元 C.在供货方发出锅炉时确认收入600万元 D.在供货方发出锅炉时确认收入300万元 答案:A 9.企业采用下列销售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收入确认正确的是( )。 A.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一律按售价确认收入 B.销售商品以旧换新的,销售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 C.商品销售涉及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D.以买一赠一方式销售本企业商品的,赠送的商品应按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答案:B 10.某企业2011年12月有一项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出售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00万元,出售价格为1200万元,合同约定租赁期10年、租赁开始日为2012年1月1日、每年支付租金150万元。关于上述业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出售资产应确认资产转让所得400万元 B.租赁期间每年允许扣除支付的租金150万元 C.回租资产的计税基础应重新确定为1200万元 D.租赁期间每年允许扣除融资利息为30万元 答案:D 11.甲企业2008年与乙企业签订了向其转让持有A公司70%股权的协议;2009年A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协议生效;2010年完成了股权变更手续;2011年乙企业支付了股权转让价款。甲企业确认股权转让收入的是(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答案:C 12.关于国债投资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应在国债转让收入确认时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B.计算国债利息收入的“国债金额”,也就是国债面值

C.企业投资购买国债到期兑付的,只确认国债利息收入,不确认国债转让收入

D.取得国债的成本不包括取得国债时支付的相关税费 答案:A 13.企业向职工发放的职工防暑降温费应作为()处理。 A.工资薪金支出 B.职工福利费

C.职工工会经费 D.职工家庭生活支出 答案:B 14.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下列保险费,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是()。 A.年金 B.补充医疗保险费

C.家庭财产保险费 D.特殊工种职工人身安全保险费 答案:C 15.2010年,某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万元,全年发生业务招待费60万元(包括将购买价格为8万元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在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该企业2010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是( )万元。

A.25.5 B.25.54 C.31.2 D.36 答案:B 16.企业为下列用途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费用化的是( )。 A.建造固定资产 B.购置无形资产 C.建造生产周期为18月的存货 D.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D 17.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群众团体不得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B.国家机关也应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包括乡镇人民政府

D.救济贫困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支出属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 答案:D 18.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企业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由企业统一制作并要求员工工作时统一着装所发生的工作服饰费用,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给予税前扣除。

B.企业按省政府有关规定标准支付的高温津贴,可按照规定直接税前扣除。 C.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时,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可由投资企业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

D.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答案:A 19.下列股权和债权允许作为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是( )。 A.企业之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往来款项

B.债务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企业债权 C.企业未向债务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 D.企业发生非经营活动的债权 答案:A 20.如果“7·23”动车事故的动车原值为1000万元,会计上已提折旧2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按税法规定应提折旧为220万元;保险公司理赔财产险500万元。则按税法规定应确认资产损失为( )万元。 A.200 B.280 C.700 D.780 答案:B 21.“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指在条件基本相同下,金融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这些条件不包括()。

A.金融机构相同 B.贷款期限相同 C.贷款金额相同 D.贷款担保相同 答案:A 22.金融企业的下列项目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是()。

A.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B.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C.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D.计提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 答案:D 23.某企业2010年将一栋办公楼推倒重置,该办公楼原值1000万元、已提折旧700万元,重置支出3000万元。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的规定,重置后的办公楼计税成本应确定为( )万元。 A.3000 B.3300 C.3700 D.4000 答案:B 24.A企业收购B企业的80%实质经营性资产,该批资产作价1500万元、B企业持有时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A企业支付的对价为本企业股权1400万元和银行存款100万元。如当事各方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则B企业应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万元。

A.0 B.33.33 C.100 D.500 答案:B 25.企业拥有的下列无形资产允许在生产经营期间摊销扣除的是()。 A.接受投资取得的商标权 B.自创的商誉

C.外购的商誉 D.已作为研究开发费在税前扣除的专利技术

答案:A 26.关于亏损弥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营业机构之间的盈亏允许互抵

B.被合并、分立企业合并、分立前发生的亏损不得由合并、分立企业承继弥补

C.计算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利润额”时不得弥补以前亏损 D.减、免征所得额项目与应税项目的盈亏允许互抵 答案:A 27.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及其管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居民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处于国发[2007]39号第一条第三款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可以享受15%税率的减半征税 B.居民企业取得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可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所得,是指居民企业应就该部分所得单独核算并依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C.享受减免税优惠的环境保护项目在减免税期限内转让的,受让方不得在剩余期限内继续该项目的减免税优惠 D.享受减免税的技术转让所得的计算,不需要分摊期间费用 答案:B 28.下列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不得实行核定征收办法的是()。 A.小型微利企业 B.软件开发企业 C.房地产开发企业 D.税务师事务所 答案:D 29.下列有关因股权分置改革原因由企业代持股权所涉及的所得税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出资而由企业代持有的限售股,企业在转让时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入计算纳税 B.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限售股转让收入扣除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该限售股转让所得。企业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限售股原值凭证,不能准确计算该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税务机关一律按该限售股转让收入的25%,核定为该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

C.如果依法院判决、裁定等原因,通过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企业将其代持的个人限售股直接变更到实际所有人名下的,也视同转让限售股 D.企业在限售股解禁前将其持有的限售股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企业可不计算股权转让所得 答案:A 30.关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核定征收企业不需要参加汇算清缴

B.纳税人在纳税内预缴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必须办理退税 C.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限内发现当年申报有误的,可重新办理纳税申报 D.分支机构均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汇算清缴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下列判断原则正确的有()。 A.销售货物所得属于动产转让所得,按照销售货物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B.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C.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

D.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E.不动产租金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 答案:BCD 2.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下列提供劳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应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的有()。

A.专业安装费 B.艺术表演活动收费 C.广告的制作费 D.软件费 E.特许权费 答案:ACD 3.关于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上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其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B.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C.不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D.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E.建筑企业所属二级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不就地预缴所得税 答案:ABE 4.下列情形中可能产生股东或投资方股息性所得的有()。 A.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的决定 B.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用盈余公积转增股本或注册资本的决定 C.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用股权溢价转增股本或注册资本的决定 D.被投资企业清算,且有剩余资产和累计未分配利润的 E.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分配项目利润的,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 答案:ABDE 5.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所得税处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未逾期贷款,应于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B.贷款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必须于实际收到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 C.贷款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税法上也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D.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无论会计上是否已冲减当期利息收入,均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E.金融企业已冲减了利息收入的应收未收利息,以后收回时,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ACE 6.下列各项业务,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的有()。

A.有公允价值的非货币资产交换 B.用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C.将自产的产品转为固定资产 D.将自产的产品用于分配股利 E.用自产的产品用于橱窗陈列 答案:ABD 7.下列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说法正确的有()。 A.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B.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C.对企业取得的2009—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D.对企业持有2011—2013年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答案:ABCD 8.关于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股权投资转让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B.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C.未经申报的资产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D.企业以前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得追补确认扣除

E.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答案:BCE 9.关于手续费及佣金的税前扣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的15%计算手续费及佣金的扣除限额 B.支付对象必须是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

C.以非转账方式向中介服务机构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D.购置固定资产期间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允许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E.企业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 答案:BCE 10.居民企业发生的下列( )技术转让所得,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A.转让专利技术 B.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C.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D.植物新品种 E.生物医药新品种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企业实际发生的尚未进行会计处理的资产损失,可以申报税前扣除。( ) 答案:×

2.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费用、资产损失,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答案:× 3.税务机关对企业以前纳税情况进行检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以前发生亏损、且该亏损属于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应允许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 答案:√

4.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采取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专项核查等形式,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 答案:√ 5.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应在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答案:√ 6.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开发的开发产品,无论工程质量是否通过验收合格,或是否办理完工(竣工)备案手续以及会计决算手续,当企业开始办理开发产品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为开发产品开始投入使用,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 答案:√

7.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答案:√ 8.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答案:× 9.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答案:×

10.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答案:√

四、综合题(4道)

1、2010年某居民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 (1)产品销售收入3150万元,其中150万元为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收入;

(2)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直接投资的股息收入80万元,接受客户现金捐赠100万元;

(3)销售成本18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95万元;销售费用400万元,其中包括260万元的广告费;管理费用400万元,其中包括符合条件的新技术研发费120万元、业务招待费50万元;财务费用80万元,其中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支出25万元;

(4)已计入上述成本、费用中并全部发放的工资120万元,拨缴工会经费3.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18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5万元

(5)营业外支出30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市政府向贫困山区的捐款1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下列问题: 1.2010年该企业的应税销售收入。 2.2010年该企业的会计利润。

3.2010年该企业的纳税调整金额。 4.2010年该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

1.应税销售收入=3000+150×90%=3135(万元)(1分)

2.会计利润=3150+80+100-1800-95-400-400-80-30=525(万元)(1分) 3.(1)广告费扣除限额=3150×15%=472.5,所以按260万据实扣除;(1分) (2)业务招待费:50×60%=30(万元),3150×0.5%=15.75(万元),调增50-15.75=34.25(万元);(1分) (3)财务费用调增25万元;(1分)

(4)工会经费调增3.5-120×2%=1.1(万元)(1分) 职工福利费调增18-120×14%=1.2(万元)(1分) 职工教育经费调增5-120×2.5%=2(万元)(1分) 三项费用合计调增3.5+18+5-22.2=4.3(万元); (5)捐赠限额=525×12%=63(万元),实际捐赠额为10万元,据实扣除;(1分) (6)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直接投资的股息收入免税,调减80万;(1分) (7)减计收入150×10%=15万,调减15万元;(1分) (8)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120×50%=60万,调减60万元。(1分) 4.应纳税所得额=525+34.25+25+4.3-80-15-60=433.55(万元)(1分) 应纳税额=433.55×25%=108.39(万元)(1分)

2、苏州市某电子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2009年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2011年1月21日已按照税收规定办理了2010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备案手续。2010,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下: ⑴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发生产品销售成本6500万元。 ⑵营业税金及附加200万元。

⑶销售费用600万元,其中符合条件的广告费200万元;

⑷财务费用36万元(全部属于企业为补充流动资金向个人集资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借款总金额为200万元,借款期限为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企业已于2010年底支付了一年期利息36万元,已知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

⑸管理费用300万元,其中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符合条件的新产品研究开发费60万元。

⑹投资收益50万元,其中持有境内上市公司的股票10个月取得股息、红利35万元,股权转让收益5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 ⑺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通过苏州市教育局对某高校教育事业捐赠35万元,非广告性质赞助支出50万元,固定资产盘亏损失50万元。 已知全年发生且已支付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1000万元。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采取据实列支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全年列支职工福利费支出15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5万元,拨缴工会经费20万元。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符合税收规定,企业已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工会拨缴专用凭据。 经审核,该企业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损失50万元经有权税务机关批准同意,准予在2010税前扣除;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该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要求。该企业以前无经营亏损,2007年底无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结余。除上述资料外,该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根据以上内容,请计算以下问题: ①2010利润总额。

②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合计金额。 ③财务费用税前扣除金额。 ④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金额。

⑤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合计金额。 ⑥2010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答案:

①2010利润总额=9000―6500―200―600―36+50―300―250=1164(万元)

②广告费税前扣除限额=9000×15%=1350(万元),实际发生额200万元小于扣除限额,广告费可据实税前扣除200万元;

业务招待费的60%部分,即80×60%=48(万元)大于9000×0.5%,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为45万元。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增加额为35万元。 因此,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合计金额245万元(200+45)。

③企业向个人借款所支付的借款利息不高于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因此财务费用税前扣除限额=200×6%=12(万元)。财务费用应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为24万元。

④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1164×12%=139.68(万元),因此,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金额为35万元。

⑤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1000×14%=140(万元),企业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150万元,准予税前列支140万元;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1000×2%=20(万元),企业实际发生工会经费20万元,准予税前列支2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1000×2.5%=25(万元),企业实际发生工会经费15万元,准予税前列支15万元。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合计金额175万元(140+20+15)。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

⑥应纳税所得额=1164+24-10+35―30+50+10=1243(万元) 2010应纳税额=1243×15%=186.45(万元)

3、苏州市某食品生产企业2010实现利润总额500万元,企业已于2011年3月20日按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600万元自行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企业所得税款已全部入库。2011年3月25日税收管理员在纳税申报表审核时发现, 2010企业以下几项业务尚未进行纳税调整: ⑴4月8日,购置机器设备一台,其计税基础为8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企业已将购置费用80万元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⑵6月1日,为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直接向某小学捐款30万元,已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

⑶7月1日,将在建工程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60万元计入当期财务费用,该工程当年尚未完工。

⑷12月1日,购入符合税收抵免条件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一台,支付价款117万元。该业务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17万元,企业已按增值税有关规定在购置当期进行了抵扣。该专用设备当月已实际投入使用。 假设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已按照税收规定办理了税收优惠备案手续,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2010应补(退)企业所得税款。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①固定资产购置费不得一次性税前扣除,应按期折旧税前扣除。2010年可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80×(1-5%)÷120×8=5.07(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4.93万元(80-5.07)

②直接向小学的捐赠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③在建工程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 ④购置符合税收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可以按其投资额的10%抵扣当期应纳税额,即抵扣应纳税额10万元(100×10%)

2010应纳税所得额=600+74.93+30+60=764.93(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764.93×25%-10-600×25%=31.23(万元)

4、苏州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10有关经营业务如下: ⑴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某房地产营销公司代理销售某在售楼盘(全部为未完工开发产品,当年未达到完工状态)。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签定《房地产预售合同》30份,合同价款总额为9000万元。未完工开发产品均采取按揭方式销售,销售合同价款已全部到账。

⑵当年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实际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524万元。 ⑶发生销售费用600万元,其中采取转账支付方式向房地产营销公司支付楼盘代理销售手续费470万元。

⑷发生管理费用200万元,其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为80万元。 ⑸发生财务费用120万元,其中60万元属于当年在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

⑹发生营业外支出20万元,其中税收滞纳金2万元。

⑺2009年在售的未完工产品于2010年9月1日交付使用。已知该楼盘2009年已全部销售完毕,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当年已按照规定的计税毛利率计算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该楼盘计税成本为9500万元。假设该楼盘完工当期无须补(退)土地增值税。

除上述业务外,该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以前无经营亏损。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适用的计税毛利率均为10%。请计算该房地产开发企业2010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答案:

①业务招待费的60%部分,即80×60%=48(万元)大于45万元(9000×0.5%),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为45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5万元。 ②手续费税前扣除限额=9000×5%=45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470-450)。

③60万元借款利息应资本化,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

④税收滞纳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⑤2009在售楼盘2010达到完工状态,应在2010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计算该项目实际毛利与预计毛利之间的差额,并将该差额计入2010应纳税所得额。

12000-9500-12000×10%=1300(万元)

⑥2010应纳税所得额=9000×10%-524-600-200-120-20+35+20+60+2+1300=853(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53×25%=213.25(万元)

第7篇:企业文化知识

企业文化------管理之魂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是一朵经济和文化结合的奇葩。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一门学问。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企业政治思想研究会和研究热潮,已为近年来企业文化研究会和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所升华。这个现象说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不仅局限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层面,而且扩展到了更深的层面——企业文化层面。江总书记所论述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应当是先进的现代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界定

㈠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一独立的经济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以此为指导、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和企业的风俗、习惯、传统等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强化起来的共同的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意识等等。它不但表现为人们的观念,也同时表现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产品上。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实体内容。即,它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风俗和经营意识等等。二是生成发展。它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成、发育起来的,它的生长、发育又受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三是基本功用。从企业这一社会群体文化心理的角度影响、指导和调节着企业的生长、发育和日常行为,它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导线索。

㈡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的特征,是直接由其结构和功能决定的,它作为一种微观文化,作为一种从事生产经营的独立法人文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是时代性特征。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时代前进而又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企业文化;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有不同特点。

二是客观性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处社会物质、人文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企业所特有的传统、习俗、信念、意识等的积淀。

三是民族性特征。首先,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其次,企业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第三,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四是潜移性特征。作为文化的一种,企业文化总是要作用于人的,进入人的灵魂的信息,它对人的功用,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五是重视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强调工作绩效的同时,更为重视人的素质。它关心生产,更关心人的教育、人的培养、人的训练。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更高级、更科学、更富有生命力的管理理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具有如下几大功能。

㈠明确的企业目标,强有力的导向功能。

1、企业目标是引导企业不断前进的灯塔。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对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和员工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取向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目标的追求和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企业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

间内要达到的标准,或要实现的追求。企业目标是一种期望值,代表着企业的共同追求和奋斗方向,是引导企业和职工奋斗进取的精神力量。

2、共同的理想追求是企业巨大的导向动力。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等,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意志的象征,反映了企业整体的理想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利益。这种强有力的文化,成为企业导向的有力工具。它能够以极其微妙的方式,把本单位职工个人的思想、追求、目标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使人们能动地为实现企业追求和目标而奋斗。㈡共同的价值取向,团结协作的凝聚功能。

1、优秀的价值观,是强化群体意识的粘合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它好象一种粘合剂,可以减少内耗,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融合、同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潜移默化职工的思想、性格和情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从而能够有效地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协调关系。

㈢以人为中心的软性管理,催人奋进的激励功能。

1、着眼于人的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现代企业中,凡属最成功企业的管理,都是面向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重视人、相信人,尊重每个人的人格,承认每个人的贡献,着眼于人的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2、开发人性潜能,激励企业的活力。企业文化最突出的功能是最有效地启动人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性”潜能,这是企业巨大的活力源泉,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㈣良好的行为准则,软硬并举的约束功能。

1、科学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标志。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软硬并举,以控制、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使每个成员自觉约束,自我激励,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2、卓越的道德规范,是强有力的软管理。卓越的道德规范,是一些无形的、非正式不成文的、非强制的行为准则,它是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强化。㈤良好的企业形象,全方位的辐射功能。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信誉。企业文化的全方位辐射功能是指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产生的强烈的感染传播作用,对外产生的巨大的信誉扩散能力。

2、全方位辐射,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是强烈的、全方位的。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都表现出了巨大的感染、辐射能力。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

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在此基础上,海尔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迅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并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海尔发展目标,矢志不渝,使海尔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或者说只有制度管理,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这说

明海尔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㈠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㈡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㈢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㈣制度与文化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舆论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

㈤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㈥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㈦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

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㈧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海尔为“爬坡的球”创造了一个“止动力”,之后又为它创造了一个“牵引力”,使球既不至于下滑,又有动力往上滚,是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典范。

四、东西方企业文化的走势

管理是一种社会功能,它根植于文化、社会、传统、风俗、信念及种种制度中,所以,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完全不同的管理观:东方的民本观与西方的物本观。在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念支配下,东西方企业管理文化各自发展延续。但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出现了相互借鉴的态势。㈠从科学管理到企业文化:西方管理的东方化趋势。19世纪末,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是将人当做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机的最佳匹配,最终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人。70年代,企业管理理论进入三论管理(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管理的重点放在人-机系统的协调控制上。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更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称其为柔性管理。至此,西方管理与东方文化的趋同已初露端倪。

㈡从精神万能到企业文化:中国管理的轮回。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曾被过度夸大为"精神万能"、"政治挂帅",片面强调企业中人的因素,不注重物的管理,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改革开放之初,有的实行管理"拿来主义",对于弥补企业管理空缺作用匪浅,但又矫枉过正,片面强调物的管理,造成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失落感及对企业归属感的淡化,企业缺乏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西方的"企业文化"热也在中国得到了呼应。

㈢趋同的过程是互相扬弃互相融合的过程。反映在管理上,一是人—物相宜:不能片面强调人的重要性,应将人、财、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管理;二是刚柔并济:主动引导、柔性管理固然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同时硬性的防范性制度约束也必不可少;三是外方内圆:在宏观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在市场竞争机制的硬性约束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五、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要坚持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理论界

的高度重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不仅局限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层面,而且扩展到了更深的层面——企业文化层面。 ㈠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面临一系列激烈的挑战。

一是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的挑战。这里包括单一的国有制向多元的所有制结构转型,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型,厂长负责制向法人治理结构转型,企业的政府隶属制向独立制转型,国家终身职工制向劳动合同制转型,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半封闭运行制向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运行制转型,企业劳动保险制向社会保障制转型,国家包就业向社会自行择业转型,...。这一系列转型的实质,是把中国一个个并不是企业的企业转变为真正的企业,因而,不仅会对企业的体制、机制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传统的企业理念以及传统的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些工作虽然己进行了若干年,但重头戏还在后边。

二是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和产品将大批进入中国。进入中国的企业将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向我国的同类企业面对面地叫板挑战;进入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将直面我国的同类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面前一比高下。这里包括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挑战,品牌的挑战,价格的挑战,营销战略的挑战,售后服务的挑战,以销售国外商品为主的服务贸易的挑战,跨国公司利用全球的采购体系和营销网络在中国建立装配基地的挑战,这一系列挑战,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但有物质形态、价值形态的挑战,而且有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游戏规则的挑战,有企业管理观念和运作模式的挑战,还有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对中国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企业的改革提供巨大的动力,使当前推进艰难的改革得以借外力而加快步伐,使中国企业的运行能快速进入国际运行轨道,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借鉴外国成功企业文化的精髓。

三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21世纪兴旺的公司将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①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它所指的网络不仅是因特网,而且指的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再是现在的巨大权力集中于最顶层的金字塔型,而是一个扁平的网络型。②信息的作用加强,公司实际资产的作用减弱。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管理自己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公司能以更少的钱、更快的速度办事,大大减少浪费。③大规模按照顾客的具体要求生产。公司不在搞大批量生产,而是根据每一个人的需要生产。导致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并将使公司节省下大量预测和批量生产浪费的资金。④依靠知识资本。伴随技术革命,产品将更加短命。要保持新产品的领先优势,公司必须建立一个既包括雇员,又包括自由职业者的巨大的人才宝库。现行的一套人事、工资制度 将瓦解。⑤全球性的分工和协作。公司的总部设在一个国家,软件编制、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则分别在其他国家进行,通过网络连接,可以使分布广泛的雇员和自由职业者同时一起工作。⑥非常快的速度。因特网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最大冲击力就是速度, 行动的速度、思考的速度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在加快,而且将继续加快。这样,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彻底进行改革,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反复思考,更不允许采取官僚主义作风。⑦虚拟公司。一些公司将完全是虚拟的。它们的存在将完全依靠由供货和制造商、经销商组成的网络,而公司自己则把重点放在它做得最好的事情上。这样,它就能迅速利用一闪即逝的机会,而不必套住大量的资本。

上述这些现象在一些跨国公司已成现实,而在我国还处在朦胧之中。但信息化、网络化的冲击已不期而至,是想躲也躲不开的。中国企业要适应WTO的冲击,还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冲击。要借这两种冲击,创造新的企业模式出来,与新的企业模式相伴随,自然还要再创新的企业文化。

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企业要抛弃“一元”价值观,树立“四元”价值观。

中国的企业面对入世的挑战,我认为,建设中国的企业文化要实现由“一元”价值观到“四元”价值观的转变。这个四元价值观,把它概括为企业的四个"上帝"论。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企业的存在价值所决定的。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我主张的企业价值观是从计划经济下的一元价值观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四元价值观。所谓一元价值观,就是以国家为本的价值观;所谓四元价值观,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是兼顾客、股东、员工、社会四个方面利益的四元价值观。顾客、股东、员工、社会我把它称之为企业的四个"上帝"。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由于体制不同,理论界定也不同。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一个目的,一个任务,就是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有一个时期还强调"计划就是法律",完不成计划要负法律责任。20世纪6O年代,原苏联的一位经济学家叫利别尔曼,主张企业要讲利润,受到批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意利别尔曼的观点,发表了理论文章,被定为 修正主义分子,连续批判好几年。改革开放后,企业追求利润的观点受到重视,但企业生产的目的仍然被确定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还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那是企业价值观的一元论,以国家为本的一元价值观。

针对这种国家为本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展开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当时处于短缺经济时代,最终消费品十分匮乏,而工厂生产的多是重工业产品和不能直接进入消费的中间产品。为此,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出了问题,需要通过讨论把它弄弄清楚。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我们搞了一辈子革命,还不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道理上讲确是这样,但从实际经济生活看,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却被忽略了。后来由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认识上的提高,以最终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个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企业要抛弃一元价值观,树立四元价值观。

一是顾客是企业的上帝的价值观。社会本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从国外引进的一个企业价值观,就是顾客是上帝、消费者是上帝的价值观。这是以国家为本的价值观向消费者为本的价值观的转变。这在当时是很新鲜的。这个价值观,对生产目的理论的深化起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使企业树立了一个为顾客、为消费者服务观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企业要盈利,就必须把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参与竞争,争取客户。谁争取到客户,谁就争取到市场,谁就能获得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将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企业间争夺客户的竞争将是很激烈的。生产者主宰与消费者主宰换位,把顾客视为上帝,视为企业的衣食父母,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因此,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就成了企业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本的价值观。

二是股东是企业的上帝的价值观。

第8篇:企业文化知识

(一)填空(10题)(请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

2、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 做信息社会栋梁).

3、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4、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内涵体现了承担(责任 )和追求(卓越 )的优秀品质。

5、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 三部分组成。

6、 “正德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是一种以(责任 )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

7、“臻于至善”源自《大学》,是一种以(卓越 )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

8、“做信息社会栋梁”要求中国移动要作为行业的( 引领者)而不是跟从者,作为专业技术的 (首倡者)而不是后觉者。

9、中国移动的企业责任观是: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反映了企业对((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责任。

10、中国移动的公益慈善理念是:((至诚 尽性 和谐 共享)

(二)单项选择(10题)(将答案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 C )

A 阐述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B我能

C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 D沟通从心开始

2、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是:( C )

A 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B表达了“我们信仰是什么”

C 创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D 移动信息专家

3、中国移动的企业愿景是:( C )

A 阐述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B表达了“我们要做什么”

C 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D 做国际一流通信企业

4、中国移动对客户的承诺是:( A )

A 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B 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C 服务最优秀 D 客户为根 服务为本

5、中国移动对投资者的承诺是:(A )

A 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B 为股东负责 C 实现效益最大化 D 市场份额最大化

6、中国移动对员工的承诺是:( A )

A 成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B 为员工服务 C 促进与企业的和谐 D 以人为本

7、中国移动对合作伙伴的承诺是:(A )

A 成为引领产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B 公平竞争 C 合作共赢 D 互利互惠

8、中国移动对同业者的承诺是:(

A)

A 成为促进良性竞争、推动共同发展的主导运营商。 B 互联互通

C 科技奥运,自在移动 D 公平竞争

9、中国移动对社会的承诺是:(

A)

A 做优秀企业公民。 B 做好公益慈善工作

C 承担社会责任 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0、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由( C )构成 A责任和卓越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 D 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

(三)多项选择(5题)(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请将认为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写在括号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 )

A、“责任”和“卓越”是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B、中国移动实施企业责任管理,努力打造“最受尊重的产业领先者”形象。

C、中国移动的卓越品质意味着企业规模庞大、效益突出. D、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是中国移动打造卓越品质不可或缺的驱动元素。

2、关于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观,可以理解为:( ABC ) A、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观是: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B、中国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底线是:经济、社会和环境。

C、中国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与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 D、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做好通信服务。

3、关于“正德厚生”的正确解释有:( BCD ) A、沟通从心开始是正德厚生的最好诠释。

B、“正德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是一种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责任”为核心要义的道德情操。 C、“正德”是谓“正身之德”,指人们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要求、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表达了个体对自身的最高要求,充盈着人对自身严格的责任意识。

D、“厚生”则谓“厚民之生”,指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及天下的济世情怀。

4、关于“臻于至善”的正确解释有:(ABD )

A、“臻于至善”源自《大学》,是一种古已有之,奉行者甚重的事业理念,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境界追求。 B、“臻于至善”昭示的是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是一种对完善、完美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宣示了中国移动争取成为公认成功典范的自我定位。

C、“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制度、精神和政治内涵。 D、“臻于至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按照事物内在的标准力求达到极致的境界。追求至善至美是中国移动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从做大走向做强的内在驱动。

5、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错误的说法是:( ABCD ) A、企业只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就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B、企业文化是由高层领导制定,员工的责任是记住其中的内容 C、优秀的企业文化由企业之外的优秀人物制定,由部分优秀员工执行。

D、只要把优秀企业的文化复制过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培育。

(四)判断(5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者在括号内打“√”,误者在括号内打“×”)

1、卓越的运营体系、卓越的组织和卓越的人,是中国移动打造卓越品质不可或缺的驱动元素。( )

2、优秀的企业文化由企业之外的优秀人物制定,由部分优秀员工执行。( 错 )

3、核心价值观阐述了“我们是谁,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反映了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 )

4、使命表达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其内涵表达了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原因。( )

5、愿景说明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期望达到战略目标和发展蓝图。( )

劳动合同法知识

一、填空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_(书面劳动合同)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_____劳动合同、_____劳动合同、____劳动合同。(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_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5.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况:由( 劳动者 )提出动议,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___C______。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___C______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1个月 B.6个月

C.1年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___A______。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____C_____个月。 A.12 B.8 C.6 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__C___。 A.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B.只有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雇佣时,才可以重新约定试用期 C.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6.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___。

A.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B.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C.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____B_____。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8.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___B______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A.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

B.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C.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了培训,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9.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在服务期中可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__A_______。 A.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B.应等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C.可以大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1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当___C______。 A.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按照本单位平均工资支付

C.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1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___C____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A.12 B.6 C.3 12.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____A____ 申请支付令,_________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A.当地人民法院 B.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当地人民法院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1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__C_______。 A.终止

B.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1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____A_____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者口头

1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下情况正确的是___B______。

A.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开始算,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

B.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不用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16.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标准是____A_____。

A.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确定计算

C.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17.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___C______讨论通过。 A.工会

B.行业性工会联合会 C.全体职工

18.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___A______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A.当地本行业、本区域 B.外地本行业、本区域 C.当地本行业、其他区域

19.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___B_____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_________小时的用工形式 A. 四;三十六 B.四;二十四 C.八;二十四

20.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__A______订立口头协议。 A.可以 B.不可以

C.在法定情形下可以 2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___B______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A.一个 B.一个以上 C.至少二个

2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终止,A____。

A.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B.双方当事人一方都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C.除非有法定情形,双方当事人不能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2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___C______。 A.三十日 B.十日

C.十五日

2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___B______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公安机关 B.劳动行政部门

C.劳动仲裁部门 2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____A_____倍的工资。 A.二 B.三 C.四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___ABC____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A.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B.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C.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的情形有 ____ABC_____。

A.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B.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C.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___ABC______等情况。 A.用工单位 B.派遣期限 C.工作岗位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___ABC______方法救济。 A.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B. 依法申请仲裁 C.提起诉讼

5.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ABC______。 A.用人单位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用人单位的行为如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C.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用人单位行政处罚

四、判断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 错 )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错 )

5、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法律知识

一、填空题

1计费原始数据保存期限为(五

)个月。

2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 赔偿损失)。

3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二

)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 利息

)的合同。

5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 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 生产者)要求赔偿。 6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 罚款

)。 7股票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盖章。

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 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9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 合同

)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10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

)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二、选择题

1 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 ) A 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B 民事主体之间的管理关系和人身关系 C 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管理关系

D 民事主体之间的行政关系和经济关系 2下列民事行为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是(B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

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C 因欺诈引起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D 因处于危难境地而引起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3 以生产经营为其活动内容,实行独立经营核算、自负盈亏,向国家纳税的单位称为( A

) A.企业法人

B.非企业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4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A ) A.男方刚满21周岁 B.女方刚满20周岁

C.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

5下列情形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B

) A.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

B.企业支付给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C.甲企业支付给乙企业的零件加工费 D.国家机关支付给公务员之工资

6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

D

)发放给劳动者本人。

A.小时

B.日

C.周

D.月

7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8王某在某服装店挑选风衣,店员向王某推荐了一款。王某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主却强迫王某买下了这件风衣。店主的这一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D ) A.财产安全权

B.损害求偿权 C.维护尊严权

D.选择商品自主权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中,属于权力机构的是( D

) A.董事会

B.董事长 C.监事会

D.股东会

10甲研制出了一种汽车节油的新方法。对这项发明,甲可以享有(

C

)

A.版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11甲对正在实施抢劫的乙进行制止时,造成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D

)

A.自助行为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正当防卫

12张三和李四一起卖煎饼,由于支架不稳,一阵风刮来,将煎锅掀翻,把等候的顾客王五烫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对此费用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由王五自负其责

B.由张三和李四各承担500元

C.由张三和李四连带承担

D.由张

三、李四和王五共同承担 13在诉讼活动中,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依照法定程序不能参与该案中的审理活动。这是诉讼法基本原则( A

) A.回避原则的要求 B.合议制原则的要求

C.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的要求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14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

A

) A.向权利人高价购买其商业秘密 B.未经权利人同意披露商业秘密

C.行为人正当获取商业秘密,但未经权利人允许而使用 D.行为人购买明知他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15某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法定程序设立,根据法律规定,该公司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日期应以下列哪一个为准? ( C ) A、公司成立公告发布之日 B、公司创立大会召开之日

C、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D、公司批准证书下达之日 16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 A 三万元

B 五万元

C 十万元

D 五十万元

17我国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中没有任职连任限制的是( C )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中央军委主席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8哪类节目不得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节目(

A )

A新闻类节目

B 娱乐节目C体育节目 D经济节目 19通信行政处罚由( A

)的通信主管部门依照职权管辖。 A违法行为发生地

B被处罚单位所在地

C 行为相对方所在地

D 双方约定的

20通信项目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时,应当同时向( B

)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三 判断题

1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 2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可以不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错

) 3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得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 4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 5电信运营企业利用电信主管部门分配的码号提供业务时,应保障电信用户的码号使用权益,不得随意更改码号。(

) 6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方面与用户发生纠纷的,在纠纷解决前,应当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 7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压低标价,但可以抬高标价 。(

)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 9在提供短信息服务时,包月类、订阅类短信服务,必须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且请求确认消息中必须包括收费标准。若用户未进行确认反馈,视为用户撤销服务要求。 (

) 10通信行业各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自行修改;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误的,应当向统计部门提出,由统计部门核实订正。(

)

答案

市场知识

一、 填空(20)

1、普通催费短信按实时出账时间,每出一次账提取一次数据,对于一个客户,每天发送( 一 )次催费短信。

2、( 预销恢复)是用户在办理预销手续后,又想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用的操作。

3、彩信业务的资费分为通信费和( 信息 )费两部分。

4、根据集团公司近期全业务市场策略,我省需要加大与铁通公司(TD无线座机。有线宽带。出租电路 )三大业务的协同发展。

5、现阶段,我省开展客户服务热线协同工作的原则是按业务属性原则、首问负责制原则、业务体验一致性原则。业务属性原则指有线宽带、固定电话业务采用(铁通公司10050 )热线流程,11位移动号码TD无线座机采用(移动公司10086 )热线流程;首问负责制原则指由触发点统一受理,向对方热线(转接语音或转派工单 ),以保证客户业务体验一致性。

6、手机充值卡业务接入号码为(13800138000 )。

7、钻石卡人工设定信誉度最高上限为(1000元 )。

8、手机关机状态下,梦网短信保留(24 )小时。

9、农村信息化的业务名称统一为(农信通)。

10、企业建站产品中“两网两站”中的“两站”是指(WEB网站 )、( WAP网站 )。

11、集团客户拨打10086后,再按( 8 )号键,进入集团客户专席。

12、中小企业使用ADC可“即开即用”无需进行平台设备投资,仅需按照( 应用 )与( 服务 )的不同交纳功能费;

13、ADC指中国移动为集团客户主要为( 中小企业 )客户按需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托管式的信息化应用服务。

14、移动秘书业务资费标准为包月( 5 )元/月,包年( 45 )元/月,客户拨打12580正常收取通话费,呼叫转移至12580的基础呼转费为( 0。10 );呼转长途费按正常计费标准计费。

15、用户拨打12580只收取( 语音接入的基本通话费 ),不收( 信息费 )。

16、12580的广告宣传语为(12580一按我帮您)。

17、 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

18、全球通VIP俱乐部会员欠费停机首先进入( 72 )小时单向停机,可呼入不可呼出。

19、将“被举报手机号*举报内容”发送到( 10086999 ),可以进行不良信息举报。

20、客户的积分由(消费 )积分和(奖励 )积分两部分组成

二、 单项选择(25)

1、省内签约客户在省内漫游时直接拨打12530,收取(C )。 A、漫游费+长途费 B、市话费 C、漫游费 D、市话费+长途费

2、点对点短消息可以在短信平台系统保留(C ) A、3天 B、24小时 C、72小时

3、语音信箱最多存储(A )条留言,每条留言可达40秒。 A、10 B、48 C、20 D、40

4、下列关于融合业务的描述哪个正确?( A )

A、融合业务是指套餐内同时提供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业务 B、预存话费含铁通宽带属于融合业务

C、中国电信的“E9套餐之119元套餐”不属于融合业务 D、中国联通的“沃。家庭”套餐不属于融合业务

5、集团公司明确协同发展有线宽带业务模式有哪些?( A) A、资源协作、业务代理和“资源协作和业务代理相结合” B、资源协作、业务代理 C、资源协作 D、业务代理

6、中国移动MAS服务的对象(集团客户),需要其( A ) A、 拥有自己的IT系统 B、 可以没有自己的IT系统 C、 不用考虑企业自身的IT系统

D、 企业可以没有自己的IT系统,但中国移动可以为企业定制

7、SI 必须得到( A )的认证 A、中国移动 B、MAS的厂商 C、集团客户 D、政府主管部门

8、ADC服务的客户是:( A ) A、中小企业 B、大企业 C、所有企业

9、(难) 移动400产品接入号的首四位数字是?( A ) A、4001 B、4006 C、4007 D、4008

10、(难)某MAS服务器,短信接入服务号码为“620805”,某管理员的用户名为“1”,账号为376,那么由该用户发出的短信,手机端所显示的短信号码可能为:( C ) A、6208050000 B、6208051 C、620805376 D、620805

11、中国移动三大品牌是( B )。―――易 A、全球通、动感地带、移动梦网 B、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C、全球通、神州行、移动梦网

12、下列关于彩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易 A、使用彩铃需先申请开通 B、使用彩铃需手机机型支持 C、彩铃每月可免费更改三次 D、彩铃信息费为1元/次

13、以下哪一项不是客户办理业务的有效证件(C )―――中 A、身份证 B、护照 C、驾驶证 D、军官证

14、吸引用户体验的关键点是:( D ) A、简单的操作、免费的试用 B、设身处地的业务设计 C、较低的使用门槛 D、以上均是关键点

15、用户发送“0000”到SP的服务代码进行退订,收到提示退订成功的短信时,这条短信是否收取信息费:( B )―――易 A 、收

B 、不收 C 、不一定 D、 由SP决定

16、电信业务经营者停止经营某种业务时,应提前多长时间通知所涉及用户 。 ( A ) A、30日 B、72小时 C、48小时 D、8小时

17、以下服务中是我省12580目前正在开展的是( B )? A餐饮预订 B 电影资讯 C用音乐为奥运加油 D奥运金牌竞猜

18、目前,针对哈市地铁工程部分街道线路封闭的情况,12580中央信息库在目录树( C )栏目内增添的地铁工程交通信息查询。

A 普通查询

B 交通查询

C 热点支撑

D 延伸业务

19、如果用户手机不支持彩信,应该去( B )接收彩信

A、139邮箱 B、彩信相册 C、自设邮箱 20、使用梦网IVR业务时,拨打接入号码听到业务资费提醒后6秒内挂机是( B )信息费的. A、按信息费收取 B、不收 C、按市话费收取

21、中国移动对客户的承诺是:( A )

A 做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移动信息专家 B 做最具价值的创造者 C 服务最优秀

22、100%回复客户投诉,首次回复客户时限不超过( A )小时

A、48 B、24 C、8

23、目前188号段开户的SIM卡使用的是( A ) A、USIM单模卡 B、USIM双模卡 C、、USIM单模卡和USIM双模卡均可

24、中国移动 3G网络的服务品牌为( C ) A、天翼 B、沃 C、G3

25、黑龙江移动客户在外省交费后,( A )提示。 A、收到短信 B、不会收到 C、收到语音提示

三、 多项选择(5)

1、全网积分礼品的查询方式?( ABC )

A、登录网站 B、拨打客服热线 C、营业厅 D、掌上营业厅

2、关于我省协同发展11位号码TD无线座机业务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ABCD )

A、我省采用“代办+采购”的业务合作模式 B、铁通公司代办中国移动TD无线座机业务 C、中国移动采购铁通固定电话业务赠送给客户

D、可以通过拨打11位移动号码或7/8位铁通固定号码两种方式呼叫TD无线座机用户

3、行业应用的工作环节?( ABCDE )

A、需求挖掘 B、方案产生和资源整合 C、客户提案

D、应用实施和推广 E、客户开发与维护。

4、黑龙江移动的电子渠道包括(ABCDE ) A、电话营业厅 B、掌上营业厅 C、短信营业厅 D、网上营业厅 E、自助终端

F、其他A

5、催费短信不向下列哪类客户进行发送( ABCD )

A、特殊客户 B、公免客户 C、重要客户 D、信用卡客户 E、托收客户

四、 判断(10)错两个其它全对

1、手机欠费停机后,GPRS功能自动关闭,结清欠费后,15分钟内即可恢复,最长为24小时。( )

2、数据卡可支持国际漫游,但需开通国际漫游业务。 ( )

3、“延伸型交叉营销”是指前台受理、业务开通、缴费查询等在移动和铁通公司各自渠道和支撑系统实现的协同营销活动。( )

4、集团客户信息化按照应用中B-B-E是指为集团客户的内部员工提供内部办公、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化功能服务。 ( )

5、移动代理服务器(MAS)无需中间设备直接接入行业网关 ( )

6、WLAN业务按通信时长收费,0.05元/分钟。( ) ―――中

7、飞信可以与手机邮箱绑定( ) ―――中

8、黑河移动客户通过12580下载彩铃只收取拨打12580的通话费,不收取下载铃音产生的信息费。( 错 )

9、免费特服号码:

110、1

19、120、1

12、1008

6、13800138000。 ( 错 )

10、动态信誉度和人工信誉度只能选择一种方式,不可叠加使用。( )

员工手册知识

一、填空题:

1.员工离职时应向公司彻底移交和清理其所拥有的含有保密信息的(磁盘)、( 书面 )、(光盘 )文件。

2.禁止员工在受聘期内,以任何理由从事其他任何单位( 全职 )或(兼职 )的工作。

3.准时参加会议和各种学习、培训等,并将通讯工具调为( 无声

)状态,重要会议应( 关机

)。

4.严格遵守公司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规定,禁止在办公室玩(

电脑游戏

)或(上网聊天

);不得在网上查阅国家和公司明令禁止的内容;不得利用短信渠道发送不良信息。 5.参加公司大型会议、全省性专业会议、电视电话会议及重大外事活动,与会人员必须着( 正装

)。

6.对待客户,要耐心细致,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客户发生争吵;对客户所委办的事项要及时处理,不得草率敷衍或( 任意搁置不办)。

7.在( 每一个新的开始)时,签署《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声明书》。 8.不得随意打听或传播包括(薪酬)信息在内的个人隐私。 9.超过规定上班时间30分钟内到岗,计迟到。按规定下班时间提前30分钟内离开岗位,计早退。累计迟到或早退(3 )次视为旷工1天。

10.员工申请各类休假,都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填写请假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休假。

二、多项选择题:

1. 凡违反考勤管理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旷工,并按旷工处理。( ABCD )

A.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不到岗者 B.请假期满未经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不到岗者 C.请假理由或公出理由查明不真实者

D.不服从组织调动和工作分配,不按指定日期到新岗位报到者 2.下列哪些假期遇法定节假日扣除不作计算,遇公休日连续计算。( ABD ) A.婚假 B.丧假 C.产假 D.计划生育假

3、责任追究种类包括下列哪项:( ABCD ) A.书面警告 B.降职(级) C.留用察看 D.免职

4.下列哪些假期遇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均连续计算。( CD ) A.婚假 B.丧假 C.产假 D.病假

5. 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病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疾病救济费,发放标准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BCD )。

A.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放 B.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放 C.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放 D.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按本人工资100%发放

三、判断题:

1.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病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疾病救济费。 对 2.病假期间发放各种绩效奖金。错

3.婚假不影响工资及各种绩效奖金的发放。对

4.已婚员工探父母,每4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对 5.探亲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发放各种绩效奖金。对

网络知识

一、填空题(10)

1、在交换机中,AUC数据指的是(SIM卡鉴权数据)。

2、GPRS的常用接入方式有(CMWAP)和(CMNET)两种方式。

3、3G主要有三种标准,包括(WCDMA)、(CDMA200)和(TD-SCDMA),中国移动获得的牌照为(SCDMA)。

4、电信资源,是指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电信网码号)等用于实现电信功能且有限的资源。

5、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即AIC安全三原则:(机密 ) 性 (完整 ) 性 ( 可用) 性

6、IMS的全称是()。

7、TELNET使用(23)端口。

8、目前,发送一条短消息的最大长度为( 160 )字节,可以承载(160 )个英文字符或( 70 )个汉字。

9、GPRS的计费一般以(数据流量)为依据。

10、TD三不策略指的是2G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登记)”迁移为TD用户。

二、单项选择题(30) 1. 常用的检查网络通不通的指令是(C )

A、dir B、help C、ping D、print 2. 用双绞线连接快速以太网 (100M),D 最多能传输多远 ? A、550米 B、50米 C、200米 D、100米 3.Internet 最早和最简单的网络管理工具为 B A、Internet Rover B、Ping C、Traceroute D、Cmip

4、下面口令中哪个是最安全的?( D )

A、123456 B、dolphins C、password D、tz0g557x

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总纲》是位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的第( A )层?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6、对企业网络最大的威胁是( D )。

A、黑客攻击 B、外国政府 C、竞争对手 D、内部员工的恶意攻击

7、黑龙江短信中心设备的厂家是( A ) A、华为 B、贝尔 C、斯特奇 D、西门子

8、 A、 B、 C、 D、

9、 短消息是通过GSM网络传输的有限长度的 ( A ) 文本信息 图形信息 语音信息 加密信息

哈尔滨地区短消息服务中心接入码是( B ) A、 B、 C、 D、 +8613900451500 +8613800451500 +8613900450500 +8613800450500

10、 短消息发送占用的是( A )信道。 A、 B、 C、 D、 信令 话音 数据 以上都不对

11、WAP网关产生一个话单文件的条件是( D ) A、5分钟 B、5000条记录 C、5分钟和5000条记录 D、5分钟或5000条记录

12、WAP网关PUSH使用的端口是( D ) A、80 B、8000 C、8088 D、8090

13、一个节点可以采用两个不同的信令点编码,分别属于不同的信令网。MSC采用了国内和国内备用两个信令点编码,位长为二进制( C )位和14位。 A、5 B、8 C、24 D、14

14、 下面关于波分复用系统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A、 波分复用系统的保护可以通过SDH设备自愈环保护来完成; B、 光通道保护(OCP)盘可以作为波分复用系统实现的保护的一种手段;

C、 如果波分复用系统中传输的是以太网信号,则该信号是无法实现保护的;

D、 波分复用系统的保护可以是基于光层的保护。

15、在一个波分复用系统中,不会出现的波道数是下列哪一个( C) A、2 B、4 C、7 D、32

16、目前的波分复用系统是在下列哪种波长附近开发的( B ) A、1310nm; B、15550nm; C、1510nm; D、670nm。

17、在下列选项中不是波分复用系统特点的是( D) A、充分利用光纤带宽; B、节约光纤,降低成本; C、实现多速率、多业务混合传输; D、采用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

18、中国移动网络维护管理体系是集中的、统一的 ( A ) 体系。

A、两级管理、三级维护 B、三级管理、两级维护 C、两级管理、两级维护 D、三级管理、三级维护

19、总部网络部和各省公司应建立、健全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实施( B ) 小时集中监控。 A、7×12 B、7×24 C、7×8 D、5×8 20、业务故障和设备故障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定义为( B)。 A、 综合故障 B、业务故障 C、设备故障 D、重大故障

21、告警牌上的告警以醒目的(A )色告警灯闪烁显示 A、红;B、黄;C、绿 D、蓝

22、“大值班”制度采用了全网虚拟的现场实时集中监控团队的组织方式,由总部现场监控团队担任全网“大值班”的( C) A、总指挥 B、现场领导 C、值班长 D、班组成员

23、重大故障上报时间以( B )时间为准。 A、填写工单 B、派发工单 C、电话上报 D、视讯上报

24、非通信全阻类故障只需核算“影响业务量”和(D )2项指标。

A、“影响通信能力” B、“影响用户数” C、“调整系数” D、“经济损失”

25、以下对重大故障上报时限描述正确的是( B )。 A、重大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集团公司不得超过60分钟。 B、重大故障自判断出其为重大故障起,至上报到集团公司不得超过60分钟。

C、重大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集团公司不得超过30分钟。 D、重大故障自判断出其为重大故障起,至上报到集团公司不得超过30分钟。

26、下面哪种业务不属于中国移动3G的特色业务:( B ) A、多媒体彩铃 B、彩信 C、可视电话 D、视频留言

27、2M信号共有多少个时隙? ( A ) A、32个 B、31个 C、30个 D、16个

28、插拔单板需要带防静电手腕,主要是为了:D A、 机房统一管理

B、 保护维护人员,不要被触电 C、 保护机柜 D、 保护单板

29、表示话务量的单位是什么? ( A )。 A、Erlang B、Bits per second C、Hertz D、walt 30、在一个城市的GSM系统内,小区识别码CGI(A )A、是唯一的 B、可以有2个小区相同 C、可以有3个小区相同 D、可以有任意多个小区相同

三、多项选择题(10)

1、下列哪些网元是专属于3G的(BE) A、SGSN

。 B、RNC C、BTS D、HLR E、NODEB

2、告警监控基本要求是(ABC)。 A、快速发现 B、及时响应 C、闭环管理 D、准确定位

3、中国移动网络运维体系发展的建设思路是(ABC) A、集中化 B、标准化 C、信息化 D、智能化

4、彩铃用户开销户流程涉及以下哪三个设备上的用户数据修改?(AC ) A BOSS系统 B 智能网 C 彩铃平台 D HLR

5、多媒体消息系统可适用于的网络有(ABCD )。 A、GPRS B、CDMA 1X C、WCDMA D、TD-SCDMA

6、下列有关防火墙局限性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BD) A、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

B、防火墙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 C、防火墙不能对非法的外部访问进行过滤

D、防火墙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当或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胁

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贯彻中,提出了(BD)的原则。

A、不管是谁,国家政府都负责。 B、谁主管谁负责。 C、谁运营谁负责。 D、不是自己的事,谁爱负责谁负责。

8、下面有关短消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在主叫移动用户中设置有短消息中心号码。 B、主、被叫移动用户具有短消息业务签约。

C、被叫用户必须开机,否则主叫发送的短消息会丢失。 D、发送短消息占用话务中继,发送完后,释放资源。

9、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ABC) A、终端设备B、传输链路 C、转接交换设备D、信令设备

10、下列有关防火墙局限性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BD) A、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过防火墙的攻击

B、防火墙不能解决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和安全问题 C、防火墙不能对非法的外部访问进行过滤

D、防火墙不能防止策略配置不当或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威胁 四.判断题(10) 1. 安全审计就是日志的记录。(对 )

2. 经常更换口令往往使人难于记住而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应当交替重复使用口令。(错 )

3. 若一台微机感染了病毒,只要删除所有带毒文件,就能消除所有病毒。(错 )

4. 判断题:SGSN5. 判断题:SGSN和GGSN可以分开配置,也可以合一配置。(对 ) 和GGSN分开配置时,一个GGSN只能与一个SGSN连接。(错 )

6. 在业务故障和设备故障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定义为设备故障。(错 )

7. 当任一核心网设备发生阻断时均被定义为全网重大故障。(对 )

8. 性能告警是设备告警的一种。(错 ) 9. 闪断告警指同一告警反复出现并清除。(对 ) 10. 所有的告警都有清除告警。(错 )

第9篇:大庆企业文化知识

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石油工业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大庆精神产生于_______年代石油会战,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王进喜原是______人,1949年进入玉门油矿,1959年9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A.甘肃玉门 B.甘肃酒泉 C.黑龙江大庆 D.黑龙江哈尔滨

3、2004年,为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________周年,全国掀起学习“铁人”精神的高潮。 A.70 B.80 C.90 D.100

4、王进喜的一生只有________个年头,他短暂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英雄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A.40 B.47 C.50 D.57

5、________是大庆企业文化的核心。 A.大庆精神 B.铁人精神 C.石油精神 D.创新精神

6、________年12月25日,新华社报道石油基本可以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已结束。

A.1953 B.1957 C.1963 D.1967

7、从______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A.1970 B.1973 C.1976 D.1980

8、1958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创日进5000米纪录,被命名为____________。 A.铁人钻井队 B.无畏钻井队 C.钢铁钻井队 D.模范钻井队

9、我国汽油是按________来命名的。 A、研究法辛烷值 B.马达法辛烷值 C.抗爆性 D.辛烷值

10、中国年产天然气量最多的是________油区。

A.新疆油区 B.四川油区 C.大庆油区 D.山东油区

11、近年来才在生命科学中频频出现的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克隆牛等,而石油工业中已早有应用。请问石油工业中“克隆”技术指什么?_________ 石油专家系统 B. 石油探测系统 C. 石油克隆系统 D. 石油勘探系统

12、石油化工行业普遍采用什么作为原动机_________ 发动机 B. 蒸汽机 C. 蒸汽汽轮机 D. 内燃机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是_________ 玉门油矿 B.大庆油矿 C.胜利油矿 D.长庆油矿

14、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哪里展开?

我国东南地区 B. 我国东北地区 C. 我国西南地区 D. 我国西北地区

15、1966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石油会战在哪里揭开序幕? 大庆 B. 克拉玛依 C. 独山子 D. 中原油田

16、2003年中国原油进口突破多少万吨? A. 6000 B. 7000 C. 8000 D. 9000

17、1965年生产_________四大类油品617万吨,石油产品品种达494种,自给率达97.6%,

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汽油 B. 煤油 C. 柴油 D.食用油

18、以新疆三大盆地为重点,大力开展西部新区石油勘探,相继在这三大盆地取得了重大突破。请问:以下哪一项不在其范围内。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 C.吐?哈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9、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该工程西起新疆轮台县的轮南,东至上海市西郊的白鹤镇,途中不经过________省,线路全长4000千米。 陕西 B.河北 C.河南 D.新疆 20、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居世界________位。

A.1 B.2 C.3 D.4

21、到目前为止,中国有油田________个。 100多 B.200 C.300 D.400

22、中国石油储量在世界上占_________ 20% B.低于10% C.高于10% D.低于3%

二、问答题 大庆精神包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BBA CBCDB ACADA CDDBB DB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知识

1、什么是企业文化?

答:企业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宗旨,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支柱,确立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以及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关系准则,形成一致的群体意识和利益共同体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

2、什么是企业形象?

答:是反映企业整体素质的视觉和听觉效应,是企业提供给社会和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客观效果和主观感受,通过厂区形象、产品形象、经营形象、员工形象表现出来。

3、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

1、与国情相一致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3、全员参与的原则。

4、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答:

1、企业文化建设是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途径;

2、企业文化建设创造的文化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深层动力;

3、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5、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共同点是什么?

答:

1、两者都把人、把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都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重要出发点。

2、两者都重视倡导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协调人际关系,营造企业的文化精神环境。

3、两者都致力于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6、什么企业精神?

答:企业精神是企业倡导、职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能理解的一种群体意识,是能够长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精神力量。

7、企业精神的作用有哪些? 答:

1、凝聚作用;

2、教化作用;

3、导向作用。

8、什么是企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答:前者规范企业行为,后者规范员工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在处理内部和外部关系时采取的有规则的反映和活动。

9、什么是企业心理?

答: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表现为群体心理、管理心理、经营心理、人际心理。

10、什么是企业识别策略(CI)?

答:企业识别策略(CI)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包装,提升企业形象为手段,以理念统帅行为,以个性吸引公众,以传播扩大影响,以形象赢得顾客增加效益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策略。

11、企业识别策略(CI)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答:由三部分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简称MI)指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企业行为识别(简称BI),指企业理念确定后,付诸实施过程中,所有具体执行行为的规范化、协调化、统一化;企业视觉识别(简称VI),指对外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的统一化,即具体化、视觉化、表象化的传达形式。

12、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在狭义文化的范围内,围绕观念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确定的。它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企业心理、企业人际关系、企业公共关系、企业结构和企业形象。

13、什么是企业哲学?

答:主要是企业的理想、信念、人本观、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制定各种管理制度的哲学依据,是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构成企业和员工是非观、义利观、道德观的标准,同时直接规定着企业的生存观、发展观、效益观。

14、如何理解先进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答:迄今为止从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公司企业一直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最好的组织形式,一直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其内含制度创新的因素,从而在企业文化特质中包含着对社会科学技术文化深深的依赖性和不断变革组织方式的制度创新性。企业文化是现代最先进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产物,而且在未来社会演进过程中仍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代表,优秀的企业文化表明并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广大企业员工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利益,因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15、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衡量一个社会文化先进与否的基础是这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经济不仅指经济关系、经济制度,还应包括生产力;政治包括专政、管理以及政治活动及实践。先进文化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

16、怎样理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答:企业文化作为工业文化,其理性特征,使它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风气,使传统社会得到改造。其次,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非理性,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改造社会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实际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现代管理学特别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性、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

17、企业文化理论是首先由哪国学者提出的?

答:美国学者。

18、最早开始有企业文化意义的实践的是哪个国家?

答:日本。

19、企业文化的三大结构要素是什么?

答:三大结构要素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0、什么是大庆精神?

答:“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产生于60年代石油会战时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大庆精神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培育和倡导。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要发扬大庆精神。”

21、什么是铁人精神?答: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22、“三老四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一提法源自1962年,1963年形成完整表述。这一作风是大庆石油工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融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

23、什么是“四个一样”?

答:“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四个一样”于1963年由李天照井组首创,得到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并与“三老四严”一同写入当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工作条例(草例)》,作为工作作风的主要内容颁发。“四个一样”是党的优良作风和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油田会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大庆油田广大职工自觉坚持标准、严细成风的真实写照。

24、什么是“三个面向”?

答: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三个面向”是大庆油田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一开始,会战工委便强调,各级领导要“亲临生产第一线指挥生产”,“机关工作要面向生产”。经过不断充实总结,到1964年形成了完整的“三个面向”的工作指导思想。机关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密切干群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25、什么是“五到现场”?

答: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实行“五到现场”,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避免瞎指挥;能更多的倾听群众呼声,理解群众疾苦,及时地解决问题,激发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干部为群众、基层服务,在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建设的过程中,提倡这一传统作风仍具有现实意义。

26、简述岗位责任制的由来。 答: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1962年,采油一厂“中一注水站”因管理不善,发生火灾,引发了“一把火烧出的问题”的群众大讨论,油田干部群众结合生产与管理的实际,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它的内涵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保证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岗位责任制的坚持,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了生产条件的合理利用水平,保证了生产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27、“三基工作”工作指的是什么? 答: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全面实行岗位经济责任制,把企业效益、个人利益与执行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企业职工的群体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增强企业活力。三基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油田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提高。

28、什么是“两论”起家?

答:“两论”是指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实践论》。“两论”起家的实践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才能纠正其错误及片面性;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正是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诚心诚意地、卓有成效地依靠并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是一次完成的。油田广大职工通过认真学习“两论”,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了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开发建设的规律。

29、什么是“两分法”前进? 答:主要内容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要运用两分法。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一分为二;对待干劲运用两分法,干劲引导不好就会只图速度,不顾质量,没有好的效果,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领导要及时提出新的、鲜明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标准,引导职工始终向前看;以两分法为武器,坚持抓好工作总结,走上步看下步,走一步总结一步,步步有提高,方向始终明确。两分法是大庆人面对成绩和挫折、顺境和逆境的考验,胜不骄,败不馁,锐意进取的制胜法宝。 30、“三条要求,五个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即“项项工程质量全优,事事做到规格化,人人做出事情过得硬;有利于质量全优,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增产节约,有利于文明生产和施工”。它是大庆在1964年油田全面开发建设初期,对生产建设提出的重要规划。“三条要求,五个原则”所积淀的文化精神是:质量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安全、文明生产观念等。这些观念体现了大庆石油人科学求实的精神,符合油田生产建设的客观要求。

31、“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谁的话?体现了什么? 答:大庆石油会战期间,为了迅速甩掉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1205钻井队长王进喜以一名石油工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强烈愿望,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工作中,他把自己的誓言付诸行动,带领职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吃住在井场,高速优质打出第一口油井;紧急情况下,不顾伤痛,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附近老乡誉为“铁人”。它是大庆油田开发创业之初所有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32、“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出自谁的话?体现了什么?

答:这是“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以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英雄主义榜样,为实现油田开发建设的宏伟目标发出的坚定誓言,是王启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业精神的生动体现。自60年代参加工作以来,王启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石油地质事业上,夜以继日地苦干。他不顾病痛,不畏艰难,先后主持了8项事关油田发展的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与或组织完成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为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33、“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出自谁的话?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石油会战初期,外国专家断言:中国技术落后,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油田,甚至挖苦说:凝固点、含蜡量这么高的油田,除非搬到赤道上去开采。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前苏联专家从大庆撤走。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科技人员的王启民和他的伙伴们经过反复琢磨,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干打垒”门上,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是: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这副对联表达了他们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道路,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坚强决心。

34、什么是查摆“中十六联现象”? 答:中十六联合站是1997年开工建设的一项油田开发建设以来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现代化水平最高,为跨世纪稳产服务的重点工程。建站之初,油田领导提出“该站要做到样板起步、样板施工、样板管理”。然而,该站在投产验收合格后却暴露出大小问题107个。中十六联合站所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其实质是人的思想滑坡导致队伍作风和大庆精神滑坡的必然结果。为了全面恢复和发扬大庆优良传统作风,油田上下开展了以查摆“中十六联现象”为内容的大讨论、大反思、大整顿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油田职工进一步认识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优良传统。

35、简述大庆油田名称的由来。 答:1959年9月26日,建国十年大庆前夕,位于原肇州县大同镇附近的三号探井喷出了有工业价值的油流。为了纪念这个大喜大庆的日子,当时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建议定名为大庆油田。

36、什么是李天照井组?

答:李天照井组管了三口油井,安全生产一千一百多天,没有发生过一次大小事故。在三口油井上记录的二万一千三百三十四个数据,经过四十七次反复检查,没有一个差错。三口油井上八百六十二个焊口,八十三件工具、仪表件件完好,从未损坏过一个玻璃管,一支温度计,经过十六次大检查,他们管的井一直保持着“五好”油井称号。他们执行岗位责任制,经过小队、矿等三十多次明查暗访和十六次大检查,真正做到“四个一样”。四个一样好传统就是从李天照等井组的优良作风中总结出来的。

37、中央批准大庆石油会战是什么时间?

答: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以党组的名义向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部署问题的报告》,1960年6月20日中央正式批准大庆石油大会战。

38、“五面红旗”指的是谁?

答:“五面红旗”指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涌现的先进榜样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

39、“中国石油”是在何时何地上市的?

答:2000年4月7日中国石油开始在香港、纽约两地挂牌交易。

40、请阐述新时期大庆精神的内容和具体含义。

答: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忧患意识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特别是开放意识下的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下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特别是高效意识下的奉献精神。

41、大庆精神的人格化(新时期铁人精神)是什么?

答: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敢于攻关的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尊重群众、讲究民主的团结协作精神。

42、公司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石油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继承和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4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社会理念是什么?

答: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

4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社会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大庆油田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脊梁。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共同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将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45、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答: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46、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实施“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大庆油田从以原油产量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以确保油田稳产为目标转移到以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前途命运。

4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答:大力发展主营业务,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4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主营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外部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答:“四个不一样”——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 5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不一样”即是差异,差异形成激励。在劳动、人事、工资等各项改革与管理工作中,把优惠政策向素质高、技能强、贡献大、管理好的人员和单位倾斜,奖优罚劣,激励队伍,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促进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5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成本理念是什么? 答:增长的效益来源于下降的成本。

5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成本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就原油、天然气生产而言,效益取决于产量规模、产品价格和成本。大庆油田作为典型的资源采掘型企业,在产量相对确定,而油气价格又为企业所不可控的情况下,优化投资、精细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是油田拓展效益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5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才理念是什么?

答: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空间。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

5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人才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答:选才观:德才并重,内外并重,相马与赛马并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育才观: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才与育德相结合;因材施教、生涯设计、自学成才;不怕“跑”、不怕“闲”、不怕“赔”。

用才观:讲政治、讲胸怀、讲时效、讲优化、讲艺术;用才要爱才,爱才要护才,爱才不宠才。

留才观:靠政策,满足人的最基本层次需要;靠真情,满足人的中间层次需要;靠事业,满足人的最高层次需要;留才关键是留心。

55、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理念是什么?

答:占领技术制高点,实现技术产业化,创造数字油田新形象。

56、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站得高、看得远,解放思想,打破常规,适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考虑油田不同时期的需求,满足企业长远技术构成和近期技术攻关的需要,做到研究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在谋划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注重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5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学习理念是什么?

答:学习——向上的阶梯。

5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学习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学习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和员工立业修身的需要,拥有先进的技术,掌握过硬的本领,才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学习型企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企业;一个不断学习的员工,必然是一个永葆前进动力的员工。

5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品质理念是什么?

答:坚持科技领先,追求卓越质量,满足用户期望。 6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品质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以一流的科技水平创造一流的产品,以一流的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坚持科技领先”是大庆人创造一流品质的保证,“追求卓越质量”是大庆人创造一流品质的方向,“满足用户期望”是大庆人创造一流品质的归宿。

6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健康、安全、环境(HSE)理念是什么?

答:以石油的单元色创造七彩的生活。以人为本、科学预防、全员参与、持续发展。 6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庆油田公司将与全社会一道,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实现人类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文明共享的最高追求。努力做到关注健康从员工健康时开始;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让平安充满所有时空;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6

3、在“新形象工程”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形成了公司领导干部形象标准是什么?

答:持续发展的带头人,大庆精神的传承人,员工群众的贴心人。

6

4、公司构建“开放式创新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变当然生存的观念为竞争生存的观念;二是变结果均等的观念为效率优先的观念;三是变依附等靠的观念为主动开拓的观念;四是变因循自封的观念为居安思危的观念。

6

5、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思路是什么?

答:将按照“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促进管理升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创新力度。大力推广“四个不一样”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丰富大庆油田的文化宝库,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

6

6、“四个不一样”新理念产生于什么地方?

答:“四个不一样”新理念首创于“四个一样”的发源地采油一厂二矿。 6

7、“四个不一样”和“四个一样”有哪些联系?

答:“四个一样”和“四个不一样”,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同属于石油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战初期,油田迅速投入大面积开发,人员又来自四面八方,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和事业心、责任感成为迫切要求,在那种背景下,“四个一样”很快成为会战职工的行为准则;改革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利益格局调整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四个不一样”切实为广大员工树立了价值导向。虽然二者打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但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均属于文化管理的范畴。 “四个一样”和“四个不一样”,虽然强调的各有侧重,但体现的都是大庆精神、大庆传统的要求。“四个一样”强调自我约束,强调提高觉悟,强调恪尽职守;“四个不一样”强调政策激励,强调发挥潜能,强调公平竞争。尽管侧重点不同,但二者都追求素质上的过得硬、管理上的高标准和工作上的高水平,都体现了可贵的敬业精神、顽强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这些都是大庆精神、大庆传统的内在要求。

四个一样”和“四个不一样”,虽然内容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本质是相通的、理念是相承的。“四个一样”是“四个不一样”产生的文化基础,“四个不一样”是“四个一样”的创新发展。它们共同的内核,都是立足企业实际,对人的思想、技术、管理、作风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素质要求,都是对自觉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提出的要求。二者同出一源、一脉相承。

6

8、学习推广“四个不一样”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学习推广“四个不一样”新理念,倡导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赋予大庆精神新内涵的创新实践,倡导为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提供先进理念支撑的文化氛围,动员公司各单位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公司文化创新,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6

9、“四个不一样”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四个不一样”,是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积极探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相融共进的有益实践。它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树立竞争制胜、效益优先的意识,为继承传统、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员工转变观念、促进人的潜能发挥、促进队伍素质提高、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0、“四个不一样”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答:作为公司在新时期创新发展企业文化的一个代表性成果,“四个不一样”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秉承了大庆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传统作风,融会了注重效益、崇尚竞争的时代气息;沿袭了大庆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传统品格,反映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坚持了大庆人自觉从严、自觉加压的传统坐标,体现了价值管理、导向激励的时代轨迹。它昭示了新时期大庆人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强烈渴望,昭示了新时期大庆人对贡献、对利益、对自身价值的新的诠释,昭示了新时期大庆人创新发展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

7

1、如何把“四个不一样”落实到推进公司的改革发展上来? 答:要着眼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围绕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会战优良传统作风,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企业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宝库;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推进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把丰富的生产经营实践作为创新的源泉,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先进理念,用先进理念引领改革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把“四个不一样”的理念运用和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使这一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理念,真正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作用。

上一篇:我们一起奔跑在路上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