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研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护理科研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现存的问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科研基础薄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护理学术研究、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申报科研基金、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加强循证护理继续教育等。

第一篇:护理科研论文

护理管理、教育、科研对临床护理发展的影响

护士是构成医疗队伍的主体,对护士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的高低。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护床护理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我国护理历程,护理质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根本的是人的素质问题。护理应从“面面俱到”向“删繁从简”的理观念转变;从“制度规范”向“制度文化”的观念转变,以适应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需要。我国护理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一线的护士中提拔而成,教育层次偏低,且大多数没有经过管理课程的正规培训,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护理管理水平滞后于护理管理需求的问题。护理管理方式、方法仍以经验型为主,缺乏科学化管理。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应不断更新观念,改变僵硬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为临床护士营造一个积极、主动、有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工作氛围。只有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知识培训,纠正护理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偏差性。根据目前的护理管理现况,就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管理的政策、护理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管理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核认证,合格者才给予上岗。从而更新她们的管理知识结构,拓宽管理思维和理论视野,强化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以规范护理管理行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学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也从类同于医学教学课程,发展为重视继续教育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强调护理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性、独立性的应用科学。而目前的护理教育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护士角色的多元化,促使护理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提高护士的全面素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的关系,使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共同构筑护士素质的基本框架。护理教学的改革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护理师资观念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护理教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在明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既要创新,又要遵循教学规律,避免培养目标与现实相距甚远。重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实用、外向、复合型的人才而设置课程,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护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与发展能力;驾御临床护理、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自我约束能力(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反映能力)也很重要。

疾病和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护士的任务就是参与其全过程,既治愈疾病又促进健康,协助病人最大的恢复机体功能,使病人心理、社会、生物、文化及个人行为都处于安静状态。要达到这个目标,护理科研势在必行,并需着眼于特殊临床护理现象以及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要为病人提供全新的护理服务,创造和运用科学方法来满足病人需要。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应具备科研能力。科研者角色就是通过临床实践和掌握的边缘学科知识,设计和完成科研课题,发展和掌握护理整体知识,并以病人生命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来进行临床科研的评估。护士,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积极进行护理工作研究,通过研究验证、扩展护理理论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症状下的真正问题,以便更实际、更深入地帮助患者。

在开展整体化护理的今天,护士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随时转换角色。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要做到恰到好处。成功的改变护理模式,必须在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不仅应有一个高水平教育计划,更应广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得到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作者:周舒竹 丁雅波 刘 琴

第二篇: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体现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加快护理学的发展,提升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学校对培养护理科研意识不够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强。为此,提出学校应改革课程体系,开设学术讲座;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学生科研机构,保证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

文献标识码:C

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当代学科的带头学科,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生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卫生服务也从单一化、片面化更新扩展为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医学的发展给护理工作赋予新的内涵:护理模式开始由功能性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指患疾病寻求治疗的病人,也包括健康人群;护理服务范围不仅是在医院,也深入到社区和家庭;随着护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护士具有高水平的护理技术、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高标准的护理道德;护士不但要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而且要与护理对象之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社会需求对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护理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现就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如下。

1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现状

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等人才,各高等院校都将提升教育质量,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有的医学院校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人手,探索性的进行尝试,设立了专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训练计划,有的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科研基金,使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但是从整体上看来,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及科研活动的层次比同等类型的医学生低许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1.1 学校方面的原因 ①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够重视,认为护理专业学生重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②学生科研经费投入甚少以及在科研立项中比例倾向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院校到目前仍没有设立专项的自助基金;③学校对学生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机制,没有科研学分的要求;④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科研条件和环境;⑤学校科研、学术氛围不浓厚,缺少经常性的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导致学生科研意识模糊。

1.2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意义不大,因而导致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偏低;②低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难以参与到较大的科研项目,高年级学生又要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和就业考研任务,时间精力不够,很难专心投入科研工作;③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利于参加到有关的科研小组,从而影响介入科研工作。

2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利于学生更深理解理论知识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感到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不知道理论知识与实际如何结合。若在校期间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中,利用理论知识去探讨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这样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比较具体也更深刻。

2.2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期间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没有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科研精神的教育也是创新教育。在从事科研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出新的理论知识,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加完善和系统,加速了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的转化。

2.3利于学生就业选择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高等学校的师资、大中型医院的护理人才需求层次较高,在选择人才时那些有科研经历、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被选择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4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研是一项严肃的活动,研究者必须具备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科研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会,并逐渐培养这种精神。同时科研活动的参与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3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3.1改革课程体系,开设学术讲座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满足于将现有的知识灌输式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一些选修课也可以择其精华,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用于科研活动。

3.2加强实践环节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习的不同阶段进入临床。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3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3.4建立完善学生科研机构,保证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从管理机构上设立学生科研机构,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组织科研小组,吸纳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及早进入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在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中向护理专业相应倾斜。

总之,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护理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李芳兰

第三篇: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 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现存的问题: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科研基础薄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护理学术研究、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积极申报科研基金、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加强循证护理继续教育等。

[关键词] 护理;科研;高职院校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其实只有短短30多年。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的创办,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高职院校护理学科学研究,由于学校层面的科研资源匮乏和专业的限制,科研水平目前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力量薄弱,问题颇多。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探讨问题与思考对策,以求更多同行对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工作的更多关注。

1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现状

1.1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本科医学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现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工作常局限于执行医嘱,作常规操作,导致护理管理者自身对护理科研工作也认识不足。对护士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科研意识淡薄。

1.2学校缺乏足够重视,护理科研结构性失衡

高职院校,包括医学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第一要务,以教学质量求生存,无可厚非。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因此完全屏弃了学术研究,甚至忽略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导致教师包括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平台、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有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也重视科学研究,但仅只关注与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业建设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偶而有些学术研究,也停留在模仿其他专业或者基础医学的实验研究,仍未涌现大量的体现护理临床专业需求特点的应用型研究、产品开发研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在结构上亟需完善。

1.3科研基础薄弱,科研素质低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多是在原来中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时间短,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发展先天不足。总之,高职院校护理学的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高职院校护理科研力量主要来自院校的专任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大专教育为主体[1],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不高,重实践,清理论,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无法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科虽然从业人员数目庞大,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大多长期从事大中专教学工作,或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参与教学,她们是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力量。由于高职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实践,在科研上更无太高要求,所以老师大多重教学而忽视科研,及其缺少科研经验的积累。

2 高职院校护理学科研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建立高素质的护理科研人才队伍

2.1.1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从事护理科研的动力与兴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护理的专业老师,他们应该是从事护理学理论、内涵及人文护理等研究内容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应想方设法调动护理专业老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培训增强科研素质与能力。鼓励教师自学,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把老师送到国外或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去进修护理科研,以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

2.1.2增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科研素养。护理专业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能手的同时,应该也是从事临床操作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的主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可以通过护理自学考试、夜大、函授、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其次,更加注重护理教师科研设计、选题能力的培养,统计学、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三,开阔视野,激活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养。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研究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技术,发展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使护理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2紧密结合临床需求,高度重视护理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从护理专业生存高度重视其学术研究,建立和完善护理科研的激励机制,努力把护理学术研究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等地位,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护理专业教师应该根据临床护理需要,重点研究开发能满足护理工作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在重视一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的同时,更加开拓思路,竭力研发技术改造成果。

2.3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护理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回到临床护理工作一线,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编排与保存。此外,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如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的现状和动态。同时,不断地增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挖掘护理科研的各种资源,尽快缩短高职院校护理科研与本科院校的距离。

2.4积极主动,努力申报各级各类基金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重视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认真填写标书等;其次,可以与有科研基础的其他单位联合申报,形成联合攻关小组,以高标准积极参与竞争;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唤起全社会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对起步较晚的护理科研给予扶持,设立专门的护理科研基金或单独的护理科研课题申报渠道,提高课题申报中标率。

2.5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护理系可以设科研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参加科研选题、设计、实施、评价,参训教师不仅可以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也将进一步促进护理教学水平。如,病例讨论式教学法、PBL等就是教改成果在教学中成功应用的范例。

以临床科室为基地,开展临床—科研培训。根据专职教师的定位方向和课程发展需要,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到医院进修2~3个月,一方面加快知识更新,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注重典型病例的收集和整理,增加实践性知识的储备,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要求专职教师带着问题下临床实践,并借助教研室的科研优势,协助科室护士长开展临床科研的选题、设计等科研活动。

2.6加强循证护理继续教育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3]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并使之与熟练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照病人的愿望,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决策的过程”[4—5]。随着循证护理的引入,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逐渐向以科研成果为依据的科学护理发展。但我国的循证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仍有大量的研究证据需要科学的证实。护理人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最好能接受一定程度的循证护理教育。建议学校能为教师接受循证护理继续教育提供平台与机会,从而提高护理教师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教师将科学的证据应用于护理教学与科研。

参考文献:

[1]杨佩琴.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5):630—631.

[2]季全兰,沈维干,季坚,等.关于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0,7(5):54—56.

[3]Tilley S, Runciman P, Hockey L. Research based nurse education: understandings and personal accounts[J].Int J Nurs Stud,1997,34(2):111—112

[4]ROYLE J.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nd evidence—based nursing [J].Can J Nurs Leaders,2000,13(1):31—33.

[5]胡雁.正确认识循证护理推动护理实践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3—714.

作者:王淑贞

第四篇:英国护理文化与教学科研见闻

【摘要】英国护理教育注重以人文关怀为主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训,注重护士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英国;护理;职业价值观;教学;科研

英国是近代护理的发源地和护理高等教育的诞生地。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护理教育体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4年5月,我院医护人员20人参加了由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和中国光华基金会联合推出的赴英国培训项目,在伦敦国王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通过聆听老师的授课,参观切尔西-威斯敏斯特医院和国王学院医院,感受到了以"6C"为基础的护理人文关怀,学习到了先进的护理教育和实践理念。现将学习见闻与同仁分享,希望得到有益的启示。

1.英国的护理文化

1.1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在英国,护理教育者提出了6CS的培训理念,包括care(关怀)、compassion(同情)、competency(能力)、communication(交流)、commitment(承担)、courage(勇气)。

要求护士必须要有胆量、勇气、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全身心的投入,献身于护理事业,而不仅仅把护理当成一份工作。护士要在不同的领域体现特殊性,进行资格认证,比如社区护士、伤口护士、心衰护士、老年痴呆专科护士等。强调照顾病人的整体护理观,从内心深处善待生命,关爱患者,将关怀贯穿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尊严和宗教信仰。

1.2职业价值观的评价

医院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会把医护人员"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及综合能力"放在考察的首位。如果这些方面的评价低,则不能从事或者继续从事护理相关的工作。比如:医院在招聘新护士面试时,会以情景模拟为主的方式着重考察你怎样在工作中落实6C,而不仅仅考察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英国的护理本科教育

2.1护士生的选拔:在英国,护理本科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凡是高中毕业,自愿从事护士工作的35岁以下青年,可以参加护士学校的招生和为期3年的学习培训。入校之初,就可以选择幷确定自己的专业,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比如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精神病护理等。

2.2护士生的考核

英国护士生的入口低,出口高,护士生每年的淘汰率达到10-15%。每门课程都要经过不同种类的考评,包括解剖、生理等专业知识考试以及以事实为依据的调研和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学年的学习,要求护士每一年必须进步。

2.3护理教学模式

2.3.1互动式教学

在英国的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授课,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不管是在传统的讲授中,还是案例分析以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随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鼓勵学生提问并给予解答,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及时评估教学效果。

2.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年的学习中,理论和实践各2300小时,开始就要接触到临床,实践课程分配在各个课程中,包括课间实习、假期实习和注册前实习。每个护士生都有固定的、取得带教学位或者资格证的带教老师,整个带教必须有评估和详细的记录,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1],有论述题、报告、案例分析、个人陈述,专业知识考试以及论文等,在评估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态度、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教学方法及评估方法的应用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2.3.3多专业合作教学(IPE)

在教学中安排由医士、护理、药剂、康复等专业学生,交叉学习、相互学习和分享,体现团队协作。第一年,有4周以病人为中心的交流活动,第二年,学习怎样控制疼痛。一般是找真正的病人进行讨论研究,围绕病人的问题组织学习,需要上网收集资料,用很多文献支持你的观点,还要写文章阐述团体合作的感受。通过IPE,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2.3.4仿真教学

英国教学注重护士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建立护理模拟场景训练室,利用高度仿真的智能化的模拟训练教具,设置真实的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训练,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培养护士生的爱伤观念,也有效地保护了病人,减少了意见、纠纷和风险的发生。

3英国护理继续教育

3.1医院与大学合作,形式多样

英国护士继续教育采取医院与大学合作的模式,承担护士继续教育任务的是有资质的护理学院。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目标的进修课程,门类繁多,培训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课程安排比较灵活,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工学交替制等多种形式,还有因特网远程护理教育,积极推行护士和助产士的远程培训[2]。

3.2终生学习,严格管理

若想在英国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在护士和助产士协会(NMC)进行护士资格注册,每年必须有关于临床以及本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每3年完成100小时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NMC除了审核护士继续教育的证明材料,还特别注重病人的满意度,此外,假如你3年内出医疗事故以及因为偷盗、撒谎等警察找你的事情,都可能使你不能继续从事护理工作。

4.英国的护理科研

4.1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英国的护理本科教育中,几乎所有的学习行为都与科研行为密切相关。除

了要完成至少10000字的毕业论文之外,对每门单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估最常见形式就是撰写论文、综述或报告。这些文章一般要求3000~5000字,说明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查找文献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证据,提出自己的观点[3]。

4.2科研紧密结合临床

护理研究者每周必须有2天在临床工作,收集资料,另外3天专门做科研。他们不仅研究高深的学问,也做一些贴近临床,针对具体问题的科研,比如把患者"睡眠不好"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研究,从声音、光线等入手进行调查,找出根本问题并切实给予解决,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5 小结

英国护理教育重视人文素质的培育,其6CS的培训理念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服务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范改娥.英国护理教育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3.27(5):1536

[2]ElwinC.Returningtonursingpractice:Alearningjourney[J].ContempNurse,2007,24(2):203-211.

[3]易涛.英国护理本科教育的现状与启迪[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55

作者:王晓燕 刘益

第五篇: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科研课程意向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对开设护理科研课程的想法,为医学院各专业是否开设科研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3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动机、科研开展意义、科研开展困难之处、开展科研课程必要性等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结论:高职学生对开设科研课程有明显的支持,医学院学生全面开展科研课程有必要。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科研;课程;意向;研究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工作是护理教育改革最本质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陆续开展护理科研课程的学习,为调查高职护理科研教学可行性与教学效果,与学生对护理科研意向性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高职护生科研能力,本课题组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各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纳入标准:①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二年级学生;②无纪律或受处分。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抽取10名,按照整群抽样方法确定300名学生为调研对象。男40名,女260名。护理专业120名,非护理专业(中药学、助产专业)180名。

1.2调查内容与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科研动机(包括个人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学科发展及职称竞聘等选项)、科研开展意义(包括提高地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等选项)、科研开展困难之处(包括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等选项)、开展科研课程必要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共发放3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5%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详见表1、2、3、4.

3.讨论

3.1护理科研认识现状本研究发现,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对护理科研作用的认识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开展护理科研的意义上在提高地位与促进学科发展两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有关专家[1]研究报道相一致。大部分同学认为护理科研十分重要,对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帮助,认为学习护理科研能够增强自己未来工作竞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提高自己在工作岗位的地位有关。总体来说,护理专业学生对学习护理科研的愿望是要高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可能与护理学生对护理课程有所了解与接触有关。但是还是存在小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和非护理专业学生不太愿意参与,可能与她们认为护理科研难度大有关。那么根据进一步调查显示:83.3%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护理科研最大的困难因素在于护理科研知识的缺乏,依次是论文撰写(79.2%)、方案设计(50%)、文献检索(37.5%)、统计学处理(25%),而非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之处为论文撰写(75%),其他依次为知识缺乏(69.4%)、方案设计(66.7%)、文献检索(52.8%)、统计学处理(41.7%),非护理专业学生在研究方案设计、统计学处理、文献检索和知识缺乏四项明显低于护理专业(P<0.05),说明需要加强医学院非护理专业的科研能力培训。

3.3对策

3.3.1引导护生充分了解护理科研,提高对科研的兴趣高职护生对护理科研的认识存在于浅表,还没有认识到护理科研对自身素养、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护理科研顺应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护士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护理科研不能光光成为同学们为了想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前提就是从了解护理科研,培养兴趣开始,高职院校可邀请科研专家或者在科研领域颇有成就的学姐学长开展讲座,介绍科研经历与科研方法[2],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并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另外高职院校应多购置科研类书籍,图书馆开放图书数据,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

3.3.2开设《护理科研》课程 在高职院校开设《护理科研》课程十分关键[3],学生有了学习科研的意愿,就需要护理科研知识规范化培训,此时就需要老师作为良好介质,引导和传授如何开展护理科研例如:如何设计方案、如何检索文献、如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何撰写论文等等。而老师也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培训,老师和学生一同进步一同成长,并进行不断改革,完善护理科研工作。

3.3.3提供护理科研实践机会,加大对学生护理科研的鼓励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课后的科研实践更为重要,老师可让同学进行科研选题,并自行设计调查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例如:公交车满意度调查、乡村医生工作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等,并对同学的科研成果的大小进行奖金式的奖励[4],从而提高同学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凌霞.《护理研究》课程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影响的调查[J].文教专论,2015,(11):67

[2]王晋举,孙鑫,范宝梅.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教育,2018,15(33):112-114

[3]饶和平.實用护理科研训练[M].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4]余惠琴,华筱娟,孙停瑞.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及教学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5):5042-5044

作者简介:方程珂儿(1998-),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大专,从事护理专业学习与研究。

指导教师:饶和平,教授;李胜琴,副教授;裴丽萍,副教授。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护理,No99);浙江省普通高校“十 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项目(实用护理科研训练,No9);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QZYZ1508。

作者:方程珂儿 饶和平 李胜琴 裴丽萍

上一篇:工商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工程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