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2023-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图能表示y是x的函数是( )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4 B. =2 C. =3 D. =

3.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学校食堂推荐了A,B,C三家粽子专卖店,对全校师生爱吃哪家店的粽子作调查,以决定最终向哪家店采购,下面的统计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方差 B.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4.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 B.2,3,4 C.11,12,13 D.8,15,17

6.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平移得到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则移动方法为( )

A.向上平移4个单位 B.向下平移4个单位

C.向左平移4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

7.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的长为( )

A.3cm B.6cm C.9cm D.12cm

8.如图,过A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A.y=﹣x+3 B.y=-2x+3 C.y=2x﹣3 D.y=-x-

39.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 )

A. B.﹣ C.1﹣ D.﹣1+

10.如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去早餐店吃早餐,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四个说法错误的是( )

A.体育场离张强家3.5千米

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15分钟

C.体育场离早餐店1.5千米

D.张强从早餐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小时

11.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边上一点,且∠A=∠EDF=60°,有下列结论:①AE=BF;②△DEF是等边三角形;③△BEF是等腰三角形;④∠ADE=∠BEF,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3 B.4 C.1 D.

212.将2×2的正方形网格如图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正方形ABCD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若直线y=kx(k≠0)与正方形ABCD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如果 有意义,那么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 .

14.点(﹣1,y1)、(2,y2)是直线y=2x+1上的两点,则y1 y2(填“>”或“=”或“<”).

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cm2.

16.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cm、 cm,那么能与它们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的长是 .

17.如图,△ABC中,AB=AC,BC=12cm,点D在AC上,DC=4cm.将线段DC沿着CB的方向平移7cm得到线段EF,点E,F分别落在边AB,BC上,则△EBF的周长为 cm.

18.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关于x的方程kx﹣x=a﹣b的解是x=3;④当x<3时,y1

1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1,将纸片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E重合,折痕FG分别与AD、AB交于点F、G,若DE= ,则EF的长为 .

20.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60分.

21.(8分)计算:(2 ﹣ )2+( +2 )÷ .

22.(8分)某校为了备战2018体育中考,因此在八年级抽取了50名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测试的情况绘制成表格如下:

个数 16 22 25 28 29 30 35 37 40 42 45 46

人数 2 1 7 18 1 9 5 2 1 1 1

2(1)通过计算算得出这50名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平均数是 ,请写出这50名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的众数和中位数,它们分别是 、 .

(2)学校根据测试数据规定八年级女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合格标准为28次,已知该校五年级有女生250名,试估计该校五年级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合格人数是多少?

23.(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放在第一象限,斜靠在两条坐标轴上,且点A(0,2),点C(1,0),BE⊥x轴于点E,一次函数y=x+b经过点B,交y轴于点D.

(1)求证:△AOC≌△CEB;

(2)求△ABD的面积.

24.(12分)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

(1)求证:△ABM≌△DCM;

(2)判断四边形MEN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AD:AB= 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只写结论,不需证明).

25.(10分)某校实行学案式教学,需印制若干份数学学案,印刷厂有甲、乙两种收费方式,除按印数收取印刷费外,甲种方式还需收取制版费而乙种不需要.两种印刷方式的费用y(元)与印刷份数x(份)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甲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 .

乙种收费的函数关系式是 .

(2)该校某年级每次需印制100~450(含100和450)份学案,选择哪种印刷方式较合算?

26.(12分)如图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点B、C分别在AD、AF上,此时BD=CF,BD⊥CF成立.

(1)如图②,

i)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线段BD与线段CF的数量关系是 ;直线BD与直线CF的位置关系是 .

ii)请利用图②证明上述结论.

(2)如图③,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延长DB交CF于点H,若AB= ,AD=3时,求线段FC的长.

第2篇:四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 (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第11小题3分,其余的一空一分,共20分)

1、把499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2、5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米10.1吨=()千克

10厘米5毫米=()厘米2元5分=()元

3、当B、C都不等于0时,A÷B÷C=A÷()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另一个锐角是()。

7、在小鹿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插了20面,这条小路长()米。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度,五边形()度。

9、由4个

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1、将0.

58、5.8、5.0

8、0.50

8、0.558这五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35×(7×3)=35×7+35×3。()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l。()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7、大于2.4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8、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9、甲在乙的东偏南40°方向上,还可以说成南偏东50°的方向上。()

10、盒子里有6个白球,3个红球,3个黑球,摸到红球和黑球的可能性相等。()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两个锐角均为60度的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2、下列数中与10最接近的数是()。

A、 9.98B、10.101C、10.05

3、a×b的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

A、原来的积乘100B、原来的积乘20C、原来的积乘10

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125+90)×8B、52×25×4C、7.6十1.25+2.4

5、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A、807.17B、270.05C、400.61

6、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7.05B、70.55C、7.550

7、2.3到2.6之间有个()小数。

A、3B、30C、无数

8、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原数()。

A、扩大10倍B 、缩小10倍C、缩小100倍

9、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了3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分钟。

A、5B、6C、7.5

10、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拼成()

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

四、计算题。(第1题6分,第二题,12分,共18分)

1、口算。

0.38+0.06=64.2+5.7=72÷9×7=

0.97-0.09=12.8-9.86=17.05-4.58 =

3.5+0.6=5-0.15=4.35+5.36=

0÷78=2.05÷100=0.093×100=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0-(132+1080÷36)4.7+9.69-5.4699×39+39

520-3000÷75×672×1255000÷8÷12

5五、动手操作题。(共7分)

友谊小区2002 ~2006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⑴ 友谊小区2002~2006年每百户居民电脑平均拥有量一共增加了()台。 ⑵()年到()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小。

()年到() 年这一年电脑平均拥有量增长的幅度最大。

⑶ 根据图中的信息预测,2007年友谊小区每百人电脑平均拥有量大约()台。

六、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25分)

1、学校新购进3600册图书,要分给全校的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本?

2、小兰的妈妈带50元钱去买菜,买荤菜用去28.75元,买素菜用6.35元。还剩多少元钱?

3、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爷爷体重是多少千克?

4、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00米。第二周准备再修4天完工,平均每天修120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5、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两种方案:

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6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

第3篇:2013七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题答案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测试题

在△BDE中,∵∠ABD=15°,∠EDB =15°∴∠BED=180°-∠ABD-∠EDB =15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DCDDCAACA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1

12、1.301093

313、

14、55°

15、钝角

16、

17、b

18、4

19、AC=DF或∠B=∠E或∠A=∠D20、16x4

y12z8

4

三、解答题

21、①解:原式=ab②解:原式=4x212xy9y225③解:原式=x

2m+3n

=x

2m.x3n

m2n=(x).(x)

3

当xm=2,xn

=3时

原式=22×33

=108

22、解:原式=x24xy4y2(3x22xyy2)5y2

2x

=xy

当x2,y

1时, 原式=

92

23、解:∵∠A=45°,∠BDC=60°

∴∠ABD=60°-45°=15°∵BD是△ABC的角平分线∴∠CBD=∠ABD=15°∵DE∥CB

∴∠EDB=∠CBD=15°

°4

25、解:∵ BF=CE

且 BF=BC+CFCE=EF+CF∴ BC=EF

∵ AB∥DE,AC∥DF∴∠B=∠E∠BCA=∠FED∴ 在△ABC于△DEF中,∠B=∠E

BC=EF∠BCA=∠FED ∴ △ABF≌△DCE(ASA)

26、(1) 时间路程

(2) 答:9时走了4千米,10时走了9千米,12时走了15千米。(3) 答:他休息了30分钟。

(4) 解:VS15-9T

12-10.56

1.5

4 千米/时答: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时。

27、(1).①因为△BPD与△CQP全等,即DB=PC,而BC=BP+PC,BP=3,DB=1/2AB=9,则BC=9+3=12

.②要使△BPD与△CQP全等,而且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那么必须点P是BC中点,点Q是AC中点,而BC=9+3=12,所以BP=6,那么时间是6÷3=2

秒,而CQ=12AC=9,所以点Q速度=9÷2=9

(2)两点第一次相遇,可得时间t=( AB+AC)÷(9

2-3),

=(18+18)÷(9

-3)=24秒点P的移动路程为:24×3=72cm,72-12-18-18-12=12cm, 所以点P经过24秒在边AC上第一次相遇,而且离点C12cm处

120

第4篇:八年级地理下期末总结

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末总结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地理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技能科没什么用处,因此对地理失去了外在学习动力,要想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做呢?现就我个人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试谈一下:

1.用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快速期,而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搜集电视、报刊、杂志及互联网上的有关地理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力争达到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境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如:用文学 “橘子生在淮南为橘子,生在淮北为枳子”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

2.采取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巩固旧知识、接受新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只有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想的效果。想想看,新课改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往往是 “满堂灌”,其结果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糊里糊涂,这样的结果又怎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书中精简但要求学生记住,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味去讲,效果无疑要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 “学习行动”,通过比较、综合、谜语竞猜、图像畅想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如:讲长江、黄河时,就可采用比较法、图示法及表格形式,让学生去查找两条河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祖国山河壮美而自豪。

3.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地理知识,对初中生而言,抽象难懂,比如降雨的三种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将这些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点播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愉快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感兴趣。有名人曾说: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开始于问题;还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针对教材内容巧设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南极洲冰天雪地下有煤的事实来加深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针对现在的暖冬,提出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关注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自觉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5篇: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反思

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们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考试整个年级组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其实看起来数学试卷的难度并不是很难,而每一个小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都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所以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概念理解得较透彻,解分式方程的准确率较高,反比例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等式还有学生解错,应用题审题不清,导致出现不少错误。另外,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部分发展不理想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接受能力较差,碰到思维力度较强的题目就无法解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发展不理想学生的辅导,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并且平时上课时自身还有两大原因也应引起重视:

1、在课堂上过多的关注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接受能力。我所教的两个班尖子不多,学困生和厌生较多,平均分不高。在课堂教学时,每次讲解时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时间,有时只是短短一分钟甚至几十秒钟,以至于只有几个成绩好反应快的同学有思路,而大多数同学还在迷茫阶段,还没有反应过来而我已经将答案告知大家。长此以往,哪些反应不快,成绩不好的同学就忘记了思考,每次问题一出来,他们就坐着发呆,或者等老师同学来告诉他们答案。脑子是越用越灵活,但我却让他们丧失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课后辅导没有到位。在课堂上之后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班内的学生不可能全部都接受,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最多接受40%,有的甚至不到40%,因为上课肯定会有开小差的学生。课堂上如果不注意听讲,课后就需要花2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学会新知识。但学生一般都贪玩,他们课后不可能全部用来学习数学,一次两次不学,慢慢地越积越多,越来成绩越差,慢慢地自己也就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应该抓住课后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但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这也是后进生太多的原因之一!

3、作业检查方面。学生自觉性差,必须要老师及时提醒。每个班都有不写作业的学生,但我却没有及时催缴,有时候一忙就忘了,而学生看到我没有催他们,慢慢就养成了不写不交作业的坏习惯,而数学如果只是课堂是绝对不行的,还需要课后多练习多巩固,没有了课后的巩固,数学是学不好的!这也是期中考试不及格人数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在这方面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结合信息科技,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2、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学生用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想懂”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由来及关注知识的生成,既要有提前的预设,更的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要有全盘掌握课堂的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层实施差异教学

在这次考试中,原本一些不及格的学生,数学成绩却考到了60分以上,主要的原因:其一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其二是考前曾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每一阶段对他

们提出他们能做到的目标,其三是树立他们以及家长的自信心,密切做到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他们的进步,我们做老师的从内心深处为他们高兴。从他们的身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1)、要对每一位学生切切实实做到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在每周的练习中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2)、对于中下游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他们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练习。(3)、树立每一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鹅卵石这般光滑剔透。”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在威严中不失宽容,多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多找找自身的原因,我想,教育学生才会真正有效。

考试也许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但却能让我们老师从中发现很多不足,这次考试给我敲响了警钟。老师不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而要总结经验,虚心接受教训,再一一改进。也许我不是哪个最优秀的老师,但我一定会是最认真负责的老师!

第6篇:八年级历史下期末试卷5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5.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D.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取代了它的职能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建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人们之所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

①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志愿军有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6、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起止时间:1950年底至1952年底 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③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 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7.中共八大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B、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1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D、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对农民占有的土地实行赎买政策

D.对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是()

A、违背客观经济规律B、高指标C、瞎指挥D、浮夸风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颁布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是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依据D.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④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A. ①②③B.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3、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B、1993年汪辜会谈C、达成92共识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4.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 “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5、下面有关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的正确排序是()

①“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

16.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重大外交成就的是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建交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以下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的是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B.徐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C.北京申奥成功D.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首次公演

1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B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基本落实

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D、医疗保险制度改

19.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B.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D. 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20.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讲话摘录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条文通常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提到的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

③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材料三: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分析出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

(3)为改变此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结果?

2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演说(图见课本)

(1) 会议特点如何?

(2)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你是如何理解“同”与“异”的?

24、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 在上述材料中,党中央提出了什么发展战略。

(2) 为实现这一战略,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5答案:

一、DAACBCCBACBDBCCDDBDA

二、

21、答案:

31、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②1955年(1分)万隆会议(1分)

③“求同存异”(1分)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2分)

22、答案:(1)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轻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2)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长期战争的破坏。(只要言之有理皆可)(3)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建立了一批新兴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答案: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同:与会国独立前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都面临发展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成果问题;都有团结一致,共同反帝反殖,保卫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6分)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4分)

24、答案:科教兴国

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年代以来,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 实施了863计划。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一篇:活动策划公司宣传文案下一篇:2018早安问候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