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读后感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悟生命读后感

感悟生命 珍爱人生

〔关键词〕感悟生命;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心理课程或团体辅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体察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敬畏生命。

2.体验生命的挫折,懂得珍爱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重点】体验生命的挫折,感受并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把尺子;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命、生命》《没有四肢的生命》《最好的未来》

【活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引出课题

活动:我的生命线。

预测死亡年龄的依据:本人的健康状况、家族的健康状况、所生活地域的平均寿命。

找出今天你所在的位置并标注上年龄、日期。

想想高中毕业后你将在哪里?标注一下。

设想一下,你将何时参加工作?

标出你60岁的位置。

师:请大家找到你现在的位置,把之前的一段撕掉,这段时间已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一去不复返;请找到你高中毕业的时间,之后把它撕掉,看看目前你所能掌握的时间还有多少,对此你有何感想?(适时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面对生命的过往与未来,思考一下,在你的心目中,生命是什么?

二、感悟生命的情怀

播放《生命 生命》动画朗诵视频,体验、觉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师:提到生命,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命词语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师:我最想说的是:生命是个奇迹。

三、生命是个奇迹

PPT呈现(图片赏析,体察感悟):

什么时候,你感受到生命是个奇迹?

教师自我分享:每当我想到,人是从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成长为眼前有着各种相貌、各种性格的人,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本身的奇妙,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是个奇迹了。

请大家以“每当我想到_________,就让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谱写我们生命的赞歌。

例: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到人类能够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空间,就足以让我感到生命的伟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师:然而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

四、生命很脆弱

请看一组图片(教师PPT展示):5·12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组图。

现场互动:面对生命的脆弱,你有何感想?

教师引导:在天灾面前,生命变得很脆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人祸”。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 还有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生命属于谁?

学生发言。

师: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属于你,同时也属于那些爱你的人们。

(教师PPT展示)算一算:孕育成长的代价。

1.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时间?(假设父母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交流、接送、辅导等时间是2个小时。)

2.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金钱?(据统计幼儿一个月花费1000元不算多,中小学生每年花费约1.5万元至2万元,另外还有各类的补习和培训费。)

3.从小到大需要多少个老师的辛勤付出?

4.需要哪些人的关爱?国家社会要提供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生命没有彩排,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将痛苦留给最疼爱你的亲人。生命中总会碰到挫折、失败和不如意,这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游戏体验:鼓掌游戏。

师:请大家高举双手,热烈鼓掌(全体学生掌声一片);再请大家鼓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更加热烈);请大家鼓出最整齐响亮的掌声。现在请大家双手交叉在背后,体验失去双手的不适感,尽量保持这种感觉。现在请大家鼓掌(学生们稍怔片刻,立刻以双脚使劲“鼓掌”)。

教师:假如有一天你遭遇不幸,失去双手,你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假如你自己不能鼓掌了,你还能否让这个世界为你鼓掌?想想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自己失去双手,却让全世界的人为他鼓掌?(学生马上想到无臂钢琴师刘伟)是的,刘伟是一个生命的强者,他说:“至少我还有完美的双腿!”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双手,也没有脚,他的生命会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没有四肢的生命——力克·胡哲的故事。

师:享受生命可以如此简单,连手和脚都可以不需要,胡哲以他的残缺之身作为一个生命的见证,以他的生命去和别人进行连接。

今晚回去请告诉你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你如此健康的身体;感谢命运,让我们以一种生命的形态体验生活的美好;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而弥足珍贵;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可逆转,所以,从今以后,让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今以后,让我们热爱生活,善待自己,推己及人,我们也要善待和尊重别人的生命。

最后,请全体起立。请把右手放在胸前偏左一点,让我们感受心跳,感受生命,一起向生命宣誓:

生命的誓言

我郑重地宣誓:在生命的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在短暂的人生路上,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创造人生的辉煌,享受人生的幸福。

最后,播放音乐视频《最好的未来》,课程结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221006)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作者:朱海梅

第2篇:在传统中感悟生命的旋律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相继设立,在人类文化舞台上曾经璀璨、却在近代几乎处于“失语”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奇妙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包括国人在内的热切关注。古老的东方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食粮”,已是一个关系民族文化前途的现实问题。

3月26日,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精心编撰的大型学术丛书《国学新知文库》举行了首发式。据悉,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是该校国学院复办以来的一项重大成果。这套国学文库因凸显了时代特色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对此套丛书的主编詹石窗教授进行了特约采访。

记者:詹教授,您好!《国学新知文库》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请您介绍一下这套文库的特点。从文库的第一辑看,主要涉及的领域是道家与道教文化,请您谈谈这种创作定位的缘由好吗?

詹教授:本《文库》所谓“国学”指的是以传统经学为主干的中国固有经典学术文化,而“新知”指的是该领域通过新的开拓和研究而取得的新认知、新成果。按照规划,《国学新知文库》拟用3~5年时间出版20~30部,其内容选题涵盖文、史、哲以及艺术的诸多领域。

这部《文库》基于《周易》“天地之大德曰新”的精神,以“经、史、子、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站在当代学科发展高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专题进行考察和透析,强调开辟新视野、收集新资料、研究新课题、借鉴新方法、注重新突破的时代创新意识。

的确如你所看到的,《国学新知文库》第一辑的选题主要侧重于道家与道教文化,像《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内丹生命哲学研究》,都属于这方面的成果。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大家知道,以往讲起国学,往往就想起“四书五经”,想起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这当然也应该大力研究,其中有很多精华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然而,在传统国学中,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等众多流派创造的学术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存在样式,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经过近两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这也应该纳入国学视野之中。尤其应该看到的是,道家与道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加以认识。以往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有鉴于此,我们有目的地寻找在这方面有专长的一批青年学者,组织他们攻关,所以本《文库》第一辑选题也就突出了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的主题,这也可以看作是本《文库》在内容上的一种特点吧。

记者:您在两年前出版的专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中,首次提出了“道教科技”的概念,而在此次出版的《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一书中,对“道家科技思想”也有大量的文字阐述。请您讲一讲道家与科技思想的内在关联;在当今时代,您认为研究“道家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詹教授:从广义上看,道家包括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和汉代以来崇尚延年益寿的道教。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学术界对道家的评价是缺乏公允的,常常认为道家“消极”、“避世”,甚至给道家戴上“反动”的帽子;但许多西方学者对道家评价却比较高,例如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指出道家在科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而且预测未来的世界或许是属于道家的,其言外之意是道家思想可以成为未来世界的生活指导。李约瑟的评论无疑是发人深省的,因为道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这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以证明。我在《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以及《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两部作品里都针对这一历史事实列举了大量实例。值得认真思考的是,道家为什么可以在科技史上做出贡献?我认为这与其开放的视野有很大的关系。道家把人置于宏观宇宙中予以思考,从而确立了“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此外,道家破除固守心态,敢于怀疑和打破陈规,这可能是他们能够做出贡献的一大原因。这种宏观视野和大胆探索精神在提倡创新的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您在著述中曾经言及自己是因为健康问题才开始投身道家文化研究的,如今您在道教养生文化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结合多年的研究体会,您认为道家对您影响最深,同时对当代人类也有重要借鉴价值的文化有哪些?

詹教授:我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好,被慢性肠炎、神经衰弱等毛病困扰着,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了治病,我当然也看医生吃药,但没有明显效果;后来因为读了卿希泰教授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慢慢进入道家与道教之门。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查到金丹派南宗祖师白玉蟾的《修道真言》,被书中描述的看山看水的心灵调节法所吸引,于是如法修养,调理了情绪,放松了精神,最终治愈了多年的痼疾。从学习与研究中,我体会到,道家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上善若水的行事风格、大音希声的精神境界,对于当今人们的健康生活来说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记者:作为根植于中华本土的道教,对“道”有充满东方智慧的诠释,而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圣经》,对“道”也有相关的表述。以您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能否谈一谈“东西论道”的相通或不同之处?

詹教授:在《圣经》新约的约翰福音一章,开头就说“太初有道”,这种表达其实与道家典籍颇为类似。道家经典《列子·天瑞篇》在叙述宇宙化生历程时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按照《列子》的看法,作为宇宙化生的初始阶段之一,“太初”是“气之始”。从这种叙述语气看,我认为《圣经》的翻译其实采用了许多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的道家语言。有趣的是,作为中华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接受了先秦道家关于“道”的理论,以“道”作为宇宙化生的根本。早期道教认为,“道”聚形为“太上老君”,这与《约翰福音》所谓“道就是上帝”的提法具有相似的思路。从伦理道德角度看,以《圣经》为源头的基督教文化和以《道德经》为准则的道教文化都有劝人为善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二者相通的地方。

当然,东西方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人生态度都各有特点。《圣经》强调对“灵魂的审判“,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悔改、重生得救”对生命的重要性。道教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个人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这些对塑造健康、美好的人性都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要理解《圣经》和《道德经》之类东西方经典,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将之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解读,这才是历史主义的基本态度。

记者:《国学新知文库》是否有进一步充实的计划?

詹教授:就《国学新知文库》的编纂来说,下一步会从文献学、艺术学、生态伦理学、政治哲学等不同维度解读国学经典,组织新的选题,例如《朱熹与宋代政治哲学》、《<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闽南四书学研究》等。你可能注意到,这些选题其实是围绕“朱子学”展开的。所谓“朱子学”也就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一种儒家学说。作为南宋以来一位杰出的儒家代表人物和很有影响的思想家,朱熹的学问乃是儒、释、道三教融通,并且深深影响于后世。因此,我们未来拟抓住朱子学,组织一批有开拓意义的选题,借以拓展国学研究的空间。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詹教授:谢谢贵刊的热心支持。

【采访手记】

早在两年前,就得知詹石窗教授正在筹备、编撰《国学新知文库》这套丛书。于是,在心中就对詹石窗先生的书充满了期待。无论是著述内容的丰富,资料的翔实,还是论证的视角,詹教授的书总有一种平实且周全的说服力。长期以来,詹教授坚定地把全部精力投身到道学研究中,其执着的追求足以表明他对民族文化的痴迷与热爱。

2007年,研究异域文明的犹太文化研究所在南京大学成立,詹石窗教授应本刊之邀为其撰写了题词。让人感慨的不仅是其题词文字功力的深厚,其中蕴涵的思想深度更令人赞叹。他的题词表达了一个挚爱民族本土文化的学者对其他文明所持有的同样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与包容也许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而关注天空的人,最重要的是尊重真理的客观态度和广博、无私的胸怀。由于具备了这样的心灵特质,詹教授在立足本土文化时,也能站在世界的高度审视先人的成果。这种高瞻远瞩引发的责任感促使他在幽深又孤寂的道学世界里不断地求索、探寻。他用埋头实干的精神,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在超越自己的同时,其人生足迹也在激励、温暖他人的生命。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或许,这才是他最宝贵的生命启示!

詹石窗教授简介:

詹石窗,厦门同安人。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詹石窗教授长期致力于道教文化与传统科技、中国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在易学与道教文化相关研究领域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成果颇受学术界好评,其执行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中国图书优秀奖”,个人专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责任编辑 石 炯

作者:张美玲

第3篇: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一、生物学和“三生教育”的关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生命”,在能力培养上能“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的世界”。生物课堂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对生命有机体形式的理解,而是更多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理解,这也正是“三生教育”中所提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二、在实验

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

实验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的实验范围涉及生物界各个方面,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对生命的有机组成、形态结构等生命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验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意义,甚至获得生命的体验。

在学习“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前,让学生在家中用塑料杯对玉米、黄豆、绿豆等种子进行实验培养,并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上课时,我让学生将在课外培养的萌发种子带到课堂展示。在学生各自培养黄豆等幼根并观察幼根和根毛的实验中,我还教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变化,并进行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对比,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中体会根的生长进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了解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着生部位和根尖的结构,联系根尖结构挂图,了解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征,然后进一步观察根的生长。观察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表象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这样,通过课外小实验,既让理论知识联系了实践过程,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蛙卵孵化成蝌蚪后,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蝌蚪到成蛙的胚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鳃到肺、由水生到陆生等显著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离开了水,幼蛙受到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都将导致生命的结束。

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对生命产生敬畏。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把“三生教育”中“尊重并热爱生命的教育、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理念渗透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物课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讲“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时,要求学生能“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分析教材,应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前者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肋间肌的变化,并联系学生自身身体的变化进行理解。同时,进行测量胸围差实验活动,感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胸廓容积的变化。

在生物教学中讲述生物界个体诞生的过程,各种生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以及人的生殖发育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与美好。每个生物,大至人类,小至细胞,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身边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悟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和渴望,从而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EB/OL].http://www.sjz40z.com/xiaokan/showInfo.asp?InfoID=3435,2007-01-05.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作者:倪良山

第4篇:《感悟生命》读后感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活着就要欣赏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的长处、缺点,认真体会深刻每一分钟,精彩每一个机会,活着,就要心存阳光。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坚强的幼芽;生命是悬崖峭壁而从未有过屈服与放弃的老松„„在万物复苏的瞬间,生命是力量志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奋进搏斗,需要的是无私奉献,生命是真实的行动,生命是无畏的远程,是不断的跋涉。生命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生命就是奇迹。

正因为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要去珍惜它。象诗一样自下而上的灵魂—张海迪姐姐就是我们的榜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无数次命运的严峻考验,对人生充满信心。她在家里学完了中、小学全部课程,编著了《轮椅上的梦》等书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海伦·凯勒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抗争的榜样!她在找到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生命是一条崎岖的路,路上有荆棘、沼泽,孔有鲜花和掌声。用爱充盈生命,就是无憾、美满的人生。挫折是人生中不可去除的障碍,一个勇敢的人,应该将每一次挫折看成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在洪战辉的身上,我们已经找到了克服挫折和苦难的力量地, 1

怀着感恩和快乐的心,用爱感动着每一个人。

还有一篇文章让我知道成功点勇气。哥德曾说过:“你若失去财产,你只是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全部。”

当你需要帮助时,别人帮助了你,这时你要有感恩的心。 我们应该感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点缀了我们生活的精彩。世界因为有爱而就得更加美丽。母爱无疑是所有的爱当中,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一种。疯娘中的主人公因为有这样的娘心里觉得很耻辱,担下面的两件事却让我深受感动:一天,下雨了,娘来为“我”送雨伞,一路摔了好几跤,衣服都脏了,因为同学学娘的样子,“我”和他打了起来,娘就去帮“我”,最后把他扔进学校门口的水塘里;当疯娘把几个野桃给“我”送到学校,“我”说挺甜,因为“我”的一句话,娘失去了生命。我觉得疯娘虽然有些傻,但也懂得爱!创造了母爱的奇迹!

生命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相对的坚强;生命没有绝对的自卑,只有相对的能力;生命没有绝对的美丑,只有的灵魂位置。感悟生命,感悟奇迹。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

什么时候都不要用死亡来对待自己,惩罚自己,自杀不是一种解脱,而会给亲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痛苦。

活着就要活的精彩!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轮椅上的阳光女孩—桑兰,北京申奥大使;2004年雅典火炬北京传递的火炬手;奥运会主持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桑兰遇到了很

大的挫折,但是她热爱生命,认真地度过每一天,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生命中所要战胜的最大敌人—自己。不开心只是和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把生气和埋怨的时间省下,在愉悦的心态下完成作业。学习的时候开开心心,玩的时候开开心心,真是一件好事。自然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生命仅有一次。把握现在,拥有将来!

第5篇:感悟生命《不舍得》读后感

感悟生命《不舍得》读后感今天陪女儿看完这本书,收益甚大。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不易,但也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不知道丁立梅老师经历了过什么,才能写下这样的书籍。

在阳光照耀下的小雏菊,开的是那么灿烂,但是那一条生命也随之结束。在这本书籍中的《不舍得》,就算再有才华的人出现一刹那错的想法,让他失去了自己美好的生命。这让所有人都会感到很惋惜。是啊,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父母不管是因为工作压力还是争吵,做出一些太过冲动的举动,受伤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孩子。因为你的工作压力大,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抛弃了自己的妻子。自己轻松地走了,自顾自的,可是你想过自己的妻子想过自己的孩子吗?但作为父母,每个父母都有一个爱自己儿女的心。想想自己是现在自己的孩子能吃饱,能穿暖。但是陪伴是少了很多。回到家中都是自顾自的玩着自己的手机,欢声笑语也少了很多。

都说冲动是魔鬼,我感觉真的是这样子。因为冲动,夫妻二人选择自杀。可他们没有想过孩子,他去世之后,谁来照顾孩子,谁来陪伴孩子成长。他们从小便缺少了父爱和母爱,他们不会活的快乐。

也有很多人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像文中患癌症的朋友,他在病魔面前没有低下头,而是勇敢地战斗。坚强的活下来并开导他自己的妻子。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谁活的不会快乐呢?谁又舍得丢下自己的亲人离开呢?

人生来必有一死,开心一天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你活一天,你的生命就会减一天。所以,好好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家人感到快乐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征途,每个人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因为生命短暂,必须忍痛舍弃一些东西和时间赛跑。有些东西要懂得舍得,有些东西要懂得留恋。人生短暂,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穿街走巷,为生存计,碾转奔波。芸芸众生,凡来尘往,有时会催我的泪来,这鲜活着一切,叫我如何舍得?”为了年迈的父母,为了幼年的儿女。我们要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自己,热爱生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6篇:生命的感悟——《花的勇气》读后感

今天下午的语文课上,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了冯骥才先生的作品《花的勇气》。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计划用一节课把这篇课文讲完,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自己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

课前读过几遍课文,文章的精彩毋庸置疑,然而,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之后产生的更深的感悟却是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文章讲的是四月份,作者来到维也那,由于作者太喜欢花儿了,所以,大片大片的绿地在作者的眼里显得如此单调,顿觉乏味,失望之情油然而生。而同行的小吕一句提醒,让作者眼前一亮,白的,紫的,黄的。五颜六色的小花被覆盖在绿草的下面。那么多、那么密、那么辽阔!作者在惊喜之余又感到遗憾:不能亲眼目睹花儿盛开的壮观景象!也许是上天被作者的爱花之情感动,就在作者要离开的时候,汽车行驶在路上,细雨绵绵之中,车窗外流动的颜色使小吕将车停下:去看吧——你的花。是的,“我” 的花!好一片花的原野!那千万朵藏身小草的小花不知什么时候全冒出来了,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是啊,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如何在这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拔地而起!好一个拔地而起!

平时,我对花是可有可无的,路边的花朵虽然能够为我平添些许快乐,但从无仰视的感觉,而今天读到的风雨中的小花却足以让我改变以前对花的漠不关心。

我们大概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命,似这小草,似这小花。风风雨雨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吧!又有谁能说一生中只有坦途,没有坎坷?想起以前走过的路,沟沟坎坎,有时竟真的失去前进的力气了,想过放弃,也想过逃避,但最终还要面对。今时今日,孩子们童真的话语似乎点醒了我。是啊,小小的花儿居然不惧风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呢?此时,想起了台湾残疾歌手郑智化的歌曲《水手》中那句激励人心的歌词: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是啊,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让我们共同记住: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本来计划一节课结束的,没想到用了两节课。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感悟,此时此刻,倒觉得他们成了我的老师了。

第7篇:感悟!感悟生命美文

感悟生命: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感悟天恩: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父母的大恩。

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感悟烦恼: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感悟得失: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

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感悟知己: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

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感悟现实: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感悟平常: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万事平常心。

想想过去才知道自己是那么遗憾!浪费了太多太多的青春

感悟人生: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大多数人都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感悟是非: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读者文摘)

第8篇:感悟生命,与生命对话

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英语教师。在这十年里,我与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幸福。在课堂之外,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十年里我的每一天虽然很平凡,但是却有太多收获,有太多感动。这感动来源于对读书的感悟,这感动来自于与书为友的日子。

参加工作后,自己一直力求做一个充满智慧充满书香气的教师。从小就热爱读书的我,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更是把读书当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教育专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由于以前从没读过类似的教育类书籍,拿到书我一连读了好几章,但是却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的我感觉自己的文化底蕴是如此的低。为了能继续读下去,为了能找到感觉,我又将看过的内容重新读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了两遍、三遍。当读到25页的时候,我突然悟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秘诀就是阅读和书籍。在他的前27条建议中,几乎每条都提到过阅读。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了更强烈的读书欲望,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学生要想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培养起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慢慢的渗透。于是,每当我读到好的文章,我总是试着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分享。自己虽是一名英语老师,有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课下还经常主动找我交流读书感受。良好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在我教的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越来越少,一些女孩子更是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所带的班级在兄弟班级中是各项活动参与最积极、学习氛围也最好的。后来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更体会到此方法对于“后进生”教育的可行性。是读书,带给我不断创新工作的动力;是读书,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这是周弘在《赏识你的孩子》中的一句话,它让我感触很深。回顾自己经历的教育历程,再反思我的教育方法,我更加体会

到学生需要的不是抱怨和批评,而是赏识,是用一颗真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心中有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可平时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就拿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件事来说吧!很多情况下,我们做教师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学生批评一顿,甚至还加上对学生加倍的惩罚。批评完学生,学生委屈的走了,自己也觉得批评的语言很乏味无力,就可想而知随后带来的教育效果。可是,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对学生的赏识,换一种教育方式: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好,期待着你的按时完成,好吗?我们在课堂上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句中肯的建议,课外一次真诚的谈心、一句关怀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这些无形之中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极大地震颤。时间久了,就会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他们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也就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这样我们的教育不就成功了吗?

真的希望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不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热爱读书,更应把读书当成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是享受。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慢慢成熟。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在书中复活,超越时空,得以永生,向后人款款诉说。阅读,是聆听,是感受,是吸纳,也是生长。用心工作,自然会用心生活,也便会用心读书。我认为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感悟着生命,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着时空的对话。读着,思考着,于是也就有了人生的积淀,更有了厚积薄发的契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静下心来读书吧!因为一个不读书学习的人是一个思想不完整的人,一个不读书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家庭,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做一个终生的读书人,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人生吧!

第9篇:语文作文-感悟生命与敬畏生命

感悟生命与敬畏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即使相隔不同时空,人对生命的敬畏却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思索,我们会惊讶于我们作为人的独特生命存在,在时光的打磨下,我们对于生命的感悟越来越深刻,人类自诩为自然之最,更应该理解和尊重生命,感受自然之趣,感受生命之美。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感动。 就像史怀泽说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就是促使任何人关怀他周围的其他生命。”他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到: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呜唱的小乌,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奉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那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感受生命,是一种心境。没有谁可以教会你,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摸索、探寻。直到有一天,你能读懂一花一叶中的情语,能欣赏到虫鱼鸟兽的抚媚。倾听生命的美好,感受自然的神奇。想起高中时的一篇文章,也叫《敬畏生命》,作者是张晓风,文章讲述作者在印第安纳州夏天下午河畔看柳絮飘飞时对生命的感叹。或许我们都只是大自然的匆匆过客,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生命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充盈着色彩,也正是生命缔造世界的神奇。

其实,也只有我们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游的鱼儿„„这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内涵。正因为这些,我们才能在时时处处的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所以每每听到有关生命的故事,无论温馨或者惊心,我们都会有丝丝触动。心生怜悯,心存感激,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