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作文心得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教师作文心得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式教学

摘 要:本文将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这一角度来探讨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方法,通过教师的自身行为方式启发、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的启发,针对初中生心理暗示的启发等启发方式,来激发中学生的写作热情及兴趣,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学 作文教学 启发式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想要在中考时写下一篇满分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老师整天苦苦挣扎于学生作文的汪洋之中,可谓殚精竭虑,但收效甚微;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拖拉、敷衍的现象屡见不鲜。中考时作文所占的分值很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初中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周姬昌在《写作学高级教程》中就曾写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级智能活动,它不仅在科学发明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写作活动中也同样十分重要。不論是文学写作还是论文写作,都要求作者具有不断创新的思维能力。”[1]由此可见,写作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需要教师一定的“启发”,因此写作的完成,需要教师一定的“启发”,以使学生完成从“知识—— 能力—— 创作”的转化工作。这样,担任写作课的教师,确实需要一种更为突出的素质,那就是善于从事“启发”活动的素质。

1 教师行为方式的启发

1973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罗伯特·默顿首先借助《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里的一段话概括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声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不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在人才学上称为“马太效应”。[2]而“马太效应”在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好与坏,也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对于低分数段的作文,有的教师往往不去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而进行全盘的否定,或是把其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其他学生注意写作误区,引导其他学生要引以为戒。应该说这样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这样的行为可能给学生所带来的危害。初中生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不断接受来自各界的信息,当教师把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灌输到他们的大脑中,无异于给他们发出这样一种暗示,“写出这种作文的同学是一个差生。”这种公然给学生贴上“另类”标签的行为,深深伤害了处于敏感时期的初中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知道,很多初学写作的人,因为一篇文章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被发表而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乃至成为后来著名的文学大家;而有些初学写作的人的文章就一再受到老师或朋友的批评甚至是指责,他从此便放弃了文学这条道路。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教师既要发挥“马太效应”的对优等生积极评价作用,又要防止“马太效应”对后进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自身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启发”的同时,要注意一些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言行举止。

2 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的启发

英国作家萧伯纳很形象地说道:“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3]由此可见思维的碰撞能产生创新的火花。但是针对我们现在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难达到创新思维的产生。目前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就是作文教学的教师,这个身份很可能会伴随同一班学生从初一开始直至初三毕业,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延续性。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处在一种教学风格的指导下,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同时,还不利于刺激学生新鲜感。初一伊始,学生和老师两种新思维的碰撞难免会不时地闪现创新的火花,然而针对初中生对新事物接受得较快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加上双方各自的审美疲劳,这个创新的“火花”很可能在变成创新的“火焰”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毕竟作文的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预设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行为上的创新,即需要教师灵活的转变课堂组织的形式。

例如在写作教学课上,通过互换授课教师,刺激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融会贯通。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在初中生写作教学中,各个教学班之间可以临时互换一下写作教师,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产生“亢奋”的心理,为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做好准备,又能使学生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得到及时的更新,融会贯通。此外,还能使教师间的教学方式得及时交流、更新和提高。通过课堂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积极参加写作训练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通过变换的座位顺序,暂时交换同桌,就是很有效的方法,这种看似很微小的变动,却能够是好奇心十足的中学生产生新鲜、新奇、惊异等心理,从而是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促成学生创造性思维。

3 教师心理暗示的启发

写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一定场合情景才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初中生有着喜欢竞争和强烈的好胜心理,而竞争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很多人的才能平时没有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没有合理的诱发机制和刺激他们的潜能,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好比两个人跑50米,就是之间存在了竞争,有了对比,他们才会奋力拼搏,争抢第一,这样便形成了比赛的竞争性。

教师要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这种心理来“启发”他们写作,让同学之间也有着彼此一比高下、一决雌雄的竞争心理,通过竞争来刺激他们语言文字转化机制,使他们兴奋起来,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精神动力,思如泉涌,把自己的思想顷刻表达于笔尖。例如教室布置一篇400字的随笔要求随堂完成,在巡堂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说起“某某同学已经写了一半了,有些同学还没动笔”,这样是一句平常不过的话语,但对其他同学来是说确实一个竞争的暗示,有的同学因为教师的这一句话而迸发出潜能,迎头赶超;有的同学这应为自己此时也写了一半的字数而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从而写得更游刃有余了。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启发对学生的影响。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找准了诀窍,就能让学生如我们所愿般真心乐意地接受我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得到写作质量的提高。届时,我们将会在“写作”的这片天空下,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2]王新文.马太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EB/OL].电子期刊,2008.

[3]边慧敏.团队沟通中的误区与技巧[EB/OL].电子期刊,2007.

作者:吴文丽

第2篇: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现象探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关于作文、作文教学,我们探索研究得也比较多,但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

一、原因透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

基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在鄂州市几所中学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对待作文教学(课)的问卷调查(统计表见下页)。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一个铁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作文课了,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显得非常乏力!面对这种现状,研究者多是从学生角度去问症开方,多是归责于学生,笔者认为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视角有失偏颇,不科学,它忽视了教的方面,这里有一个被遮蔽的事实,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才是导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技术主义至上,作文指导思想偏失正途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乏力、缺钙、低效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者的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面对应试作文及升学的压力,教师高举应试主义大旗,煞费苦心地希冀用技巧教学来帮助学生作文收获高分。然而,教者良苦用心甚至心力憔悴,但收效甚微,学生难以从写作中获得快乐,以为作文不过是用所谓的“技巧”骗取“分数”而已,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反效: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衰退,文章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少了真诚,多了虚伪,少了个性,多了平庸。

(二)教师本身欠缺写作功底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怠于写作,老师很少有写作的习惯。如今的事实是不仅学生怕写作,而且教师也怕写作、怕作文教学,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怕教语文。再者,也有很多教师本身欠缺写作能力,一拿纸笔思路阻塞,笔下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故教师不写作,不能写作,又如何能真实地把握写作经验呢?更遑论去指导学生写作。

(三)作文教学策略不当,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当今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性大。作文教学搞散打,今天强调这个,明天训练那个;今天布置一个题目,讲点写法指导,之后再评改,年级、阶段教学计划没有,体系性没有,散乱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低效甚至反效的。学生必然疲于写作,写了一大摞作文本,还不知道作文是咋回事,一提起写作,心情压抑,一写起来,不成样子。

(四)把作文教学当作阅读教学的附庸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作文扔到一边,不理不睬,笔者认为这叫不作为现象。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准以及对教材编写体系的误读,认为作文教学无足轻重,作文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语文教学就是搞好阅读教学,搞好了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的业务手册里没有了作文教学任务设计安排,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清一色的阅读教学。这种现象不仅凸显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附庸地位,而且也暴露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不作为事实。

二、回归建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语文界作文教学的种种沉疴,作文教学,我们该怎么做?作为处于作文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需要审视教学中的种种低效行为和不作为现象,否则,我们真会断送了作文教学的前程,也真会“误了天下苍生”。因此,个人不揣浅陋,拟就作文教学,提出几项建设性意见,以期引玉,共同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一)认识——什么是写作及写作的动力

思考和解决作文的教学问题,首先就要探寻科学的作文观,笔者在此研究的是作为动词性质的作文即写作。写作是一个关涉生命意蕴,关乎生活质量,关系人生价值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是作为写作主体的言语生命的体现。写作首先源于人的心灵,源于一种言语生命意识的觉醒,因此,写作过程首先是个性言语生命用自己的语言找寻和展现言语存在的家园的过程,也是用语言守护、充盈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家园的过程。所以,学生的“言说欲、言说权”才是写作的真正动力。明确了写作的本源性及动力源问题后,任何有违言语生命的应试写作教学都是徒劳的、反效的。没有科学的作文教学理念指导,在作文教学中必然会导致作文教学过程游离学生实际写作之外,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文的目的偏离终极目标。一言以蔽之,教师不是在引导学生怎样写作文展示鲜活自我,而是教他们怎样“造文”得分数。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我们要用科学的写作理念来指导,作文教学应为“言语生命”、“人”服务,而不是服务于“分数”。教师应该顺应、培养学生自然的言语禀赋和性情,而不能囚禁和扭曲之。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言语生命,他们都有言说欲和言说权。教师要转变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回归作文教学课,作文理应是学生言语生命的文字展现,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摒弃应试的枷锁,教者不是给框框条条教学生怎样拼凑造作文,而是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用心去发现并关注每一个写作主体生命的潜能和才情,顺应、庇护、唤醒、养护言语生命的成长,促成言语生命的美丽绽放。决不能在应试的桎梏下模糊了认识,误读了写作,忽略了主体,放逐了学生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地位——把作文教学从阅读教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

众所周知,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现在语文教学的现实是:作文固然重要,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消极行为和不作为使得作文教学处于一种羞答答的地位——阅读教学的附庸,这是作文的尴尬,也是作文的悲哀。其实,阅读与作文在本质上不是一回事,有人认为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搞好了阅读教学就能搞好作文教学,这种假言推理是极端肤浅的。

因此,让作文教学从疲软、缺钙的泥淖中走出来,就必须给作文教学一个合乎科学理性的地位,要打破作文教学从属阅读教学的思想束缚,还它一个合理席位:一要高度重视作文在学生一生成长中的作用,虽然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专业作家,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是他们一辈子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当然能培养出作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二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好不好,最终的旨归还是看运用,写作能力无疑是一项最佳的评估指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无论在宏观计划还是微观具体操作层面,都要给予作文教学足够的重视,要有作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不仅从量上,还要从质上保证作文教学。

(三)对策——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写作理论水平,要研读一些关于写作的专著,洞察写作的一般程序、机制和规律。同时,教师也要“下水”写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亲身体悟写作规律,品味写作甘苦,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和创造兴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教师的写作,以其清清使人昭昭,效果自然会好。而且,教师“下水”写作,并在一些报纸杂志上刊登发表,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一种认可和荣誉;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创建一种浓厚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笔者从教语文时经常“下水”写作,授课班级写作风气浓烈,所带学生冯莎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磊睿等同学在各类作文活动中多次获奖,并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这与老师“下水”写作不无关系。

其次,作文教学要常规化、有序化、效率化。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训练应当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的吗?那么就需要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要改变语文教学学年、学期作文教学无计划、无序化、无效化的“三无”现象。当然我们目前尚没有一套较权威的有学科体系的作文教材。因此,教者就要探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案,使作文教学有抓手,有章可循。而在这方面,山东省著名特级教师赵春凤的“主体作文教学体系”,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的“绿色作文教学研究”和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等成效显著,有借鉴价值。所以,面对作文教学无本可依的状况,教师要多探索、多研究,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攻克作文教学难关。

再次,运用多种作文教学方式方法。传统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出题,学生应命写作”方式,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以及怎样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等问题,往往被忽略,排除在作文教学方法之外。因此,无论何种作文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言说表达欲,促使他们进入最佳写作状态的问题。第一,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与社会对话,引导他们去真切感受和体验真实的生活,用“大语文”观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方法比知识重要,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筛选、整合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三,优化借鉴具体作文教法,当下的作文教法研究也有成果可借鉴,例如情境作文法、快乐作文法、行走作文法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我们可“采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多借鉴,多吸收有用之处。总之,作文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设计的立足点不是教师屈服应试压力单纯去训练写作技巧,而是要真正激活学生的言语生命,最终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的境界。

最后,优化作文评价机制。要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去评价作文教学。第一,根据各年级段和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设计作文评估方法和内容,不能简单用《语文考试说明》中的作文相关要求代替。第二,运用多种作文评改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评——学生一看了之”的形式,可以进行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评”不是写作的终结而是新的起点,“评”后改的第二次写作应该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步骤。第三,教师要优化作文评改的维度。把文章学评价和写作学评价两个维度整合起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维度是文章学角度,多从主题、结构、语言、内容等角度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策略,侧重对写作的结果分析,对写作主体的写作过程缺少窥评;而写作学评价关注的侧重点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属于一种动态的评价策略,它关注的是写作的整个过程,此种评价策略会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重视写作基本素能的生成。第四,评价的终极功能是唤醒、养护、培植学生的言语写作生命。我们要树立每位学生都是言语写作天才的理念,在评价时少一点工具性多一份人文性。

目前,中学作文灰色生态固然与社会、学校、制度、教育等因素有关,但当我们对种种摧残“污染”误导学生写作天性的因素深恶痛绝、咬牙切齿时,当我们把所有矛头指向干扰作文生态的外界时,我们不能被一个事实蒙蔽,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和不作为,是不是应该对学生写作热情、写作能力集体滑坡的教学事件负重要责任呢?我们教者是应该带着这样的反思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的时候了。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需要的是有效作文教学。面对重构绿色、充满活力的生态作文教学,我们任重道远,更责无旁贷!

[作者通联:湖北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中学]

作者:冯齐林

第3篇: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现象探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

调查结果,一个铁定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没有多少学生喜欢作文课了,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显得多么乏力!作文教学生态不景气。面对这种现状,研究者多是从学生角度去问症开方,多是归责于学生。我认为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视角有失偏颇,不科学,它忽视了教的方面。这里有一个被遮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原因透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

基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我在鄂州市几所中学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对待作文教学的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蔽的事实,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

(一)技法至上,作文指导思想偏失正途

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乏力、低效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者的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面对应试作文及升学的压力,教师高举应试主义大旗,煞费苦心地企图用写作技巧教学让学生作文收获高分。然而,纵使教者心力交瘁,也只能是收效甚微。学生不能从写作中获得快乐,以为作文不过是用所谓的技巧骗取分数而已,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衰退,文章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少了真诚,多了虚伪,少了个性,多了平庸。

(二)作文教学策略不当,缺乏科学性和系统化

当今,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随意性大。作文教学搞散打,今天强调这个,明天训练那个;今天布置一个题目,搞点写法指导,之后再评改。学期、阶段教学计划没有,体系没有。散乱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低效甚至适得其反的。学生必然是疲于写作,写了一大摞子作文本,还不知道作文是咋回事,一提起写作,心情压抑,一写起来,不成样子。

(三)把作文教学当作阅读教学的附庸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作文扔到一边,不理不睬,笔者认为这叫“不作为”现象。这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准,以及对教材编写体系的误读,认为作文教学无足轻重,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而已。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搞好阅读教学,搞好了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业务手册里没有了作文教学任务设计安排,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清一色的阅读教学。笔者从事教研多年以来所听的公开课没有一堂是关于作文教学的,这种现象不仅凸显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附庸地位,而且也暴露了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不作为事实。

(四)教师本身欠缺写作功底

我们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怠于写作,很少有写作的习惯。现在的事实是不仅学生怕写作,教师也怕写作,怕作文教学,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怕教语文。再者,也有很多教师本身欠缺写作能力,一拿纸笔也是思路阻塞,笔下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教师不写作,不能写作,又如何能真实地把握写作的规律呢?更遑论去指导学生写作。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二、回归建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语文界的作文教学种种沉疴,我们该怎么做?作为处于作文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种种低效行为和不作为,否则的话,我们真会断送了作文教学的前程,也真会“误尽苍生”。因此,个人不揣浅陋,拟就作文教学,提出几项建设性意见,以期引玉,共同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一)认识——什么是写作及写作的动力

思考和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首先就要探寻科学的作文观,我在此研究的是作为动词性质的作文即写作。写作是一个关涉生命意蕴,关乎生活质量,关系人生价值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是作为写作主体的言语生命的体现。写作源于人的心灵,源于一种言语生命意识的觉醒,因此,写作过程首先是个性的言语生命用自己的语言找寻和展现言语存在的家园过程,也是用言语守护、充盈自己的生命、精神家园的过程。所以学生的言说欲、言说权才是写作的真正动力。明确了写作的本源性及动力源问题后,任何有违言语生命的应试写作教学都是徒劳的、反效的。没有科学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指导,在作文教学中必然会导致作文教学过程游离于学生实际写作之外,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以至于学生作文的目的最终偏离终极目标。一言以蔽之,现在有些教师不是在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文来展示鲜活的自我,而是教他们怎样“造文”得分数。

因此,作文教学应为“言语生命”、为“人”服务,而不是服务于分数。教师应该顺应、培养学生自然的言语禀赋和性情,而不能对其进行囚禁和扭曲。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言语生命,他们都有言说欲和言说权。教师要转变角色,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作文教学课。作文理应是学生言语生命的文字展现,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挣脱应试枷锁,教者不是给出条条框框,教学生怎样去拼凑造作文,而应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心去发现并关注每一个写作主体生命的潜能和才情,顺应、庇护、唤醒、养护其言语生命的成长,并促成其言语生命的美丽绽放。教师决不能在应试的桎梏下模糊了认识,误读了写作,忽略了主体,放逐了学生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对策——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写作理论水平,要研读一些关于写作的专著,洞察写作的一般程序、机制和规律。同时,教师也要“下水”写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只有亲身体悟写作规律,品味写作甘苦,才能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级教师王栋生说:“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和创造兴趣告诉学生……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教师的写作,是“以其清清,使人昭昭”,效果自然会好。而且,教师“下水”写作,并在一些报纸杂志上刊登发表,一方面可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一种认可和荣誉;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创建一种浓厚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笔者从教语文时经常“下水”写作,授课班级学生写作风气浓厚,学生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还在各类作文活动中多次获奖,并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想这与老师“下水”写作不无关系。

其次,作文教学要常规化、有序化、效率化。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训练应当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的吗?那么就需要一个明确

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要改变语文教学学年、学期作文教学无计划、无序化、无效化的“三无”现象。当然,我们目前尚没有一套较有权威的、有学科体系性的作文教材。因此,教者就要探索一套具有操作性的作文教学方案,使作文教学有抓手,有章可循。在这方面,山东省著名特级教师赵春风的“主体作文教学体系”,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的“绿色作文教学研究”和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等成效显著,有借鉴价值。所以,面对作文教学无本可依的状况,教师要多探索、多研究,变被动为主动出击,攻克作文教学难关。

再次,运用多种作文教学方式方法。无论何种作文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言说表达欲,促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的问题。第一,我们可以开展多样语文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与社会对话,引导他们去感受和体验真切的生活,用“大语文”观去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和发掘写作的每个细节。第二,方法比知识重要,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筛选、整合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第三,优化借鉴具体作文教法。当下的作文教法研究也有成果可鉴,例如情境作文法、快乐作文法、行走作文法等。我们可采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多借鉴,多吸收利用。总之,作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立足点不是教师屈服应试压力单纯去训练写作技巧,而是要真正激活学生的言语生命,最终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的境界。

最后,优化作文评价机制,要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去评价作文教学。第一,根据各学段和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设计作文评估方法和内容,不能简单用《语文考试说明》中的作文相关要求代替。第二,运用多种作文评改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写一教师评一学生一看了之”的形式,可以进行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评”不是写作的终结而是新的起点,“评”后改的第二次写作应该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步骤。第三,教师要优化作文评改的维度。把文章学评价和写作学评价两个维度整合起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维度是文章学角度,多从主题、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这是一种静态评价策略,侧重对写作结果的分析,对写作主体的写作过程则缺少窥评。而写作学评价关注的侧重点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属于一种动态的评价策略,它关注的是写作的整个过程。此种评价策略会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重视写作基本素能的生成。第四,评价的终极功能是唤醒、养护、培植学生的言语写作生命。我们要树立每位学生都是言语写作天才的理念,教师评价时应少点工具性多一份人文性。

当下,谈及作文教学的确是一种沉重的话题。作文教学,教师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面对那些有天赋、有才情、有鲜活生命、有创造力的学生时,我们又有多少作文教学可以胡来?目前的中学作文灰色生态固然与社会、学校等因素有关,但当我们对种种摧残、污染、误导学生写作天性的因素深恶痛绝、咬牙切齿时,当我们把所有矛头指向干扰作文生态的外界时,我们不能被一个事实蒙蔽,那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和不作为,是不是应该对这场学生写作热情、写作能力集体滑坡的教学事件负重要责任呢?我想我们教者是应该带着这样的反思去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的时候了。

作者:冯齐林

第4篇: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五十三)作文教学”活色生香”,语文教师“我心飞翔”素材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学语文2013年高中语文 暑期培训心得(五十三)作文教学”活色生香”,语文教师“我心飞翔”素材

我很有幸参加了2013年7月在南湖实验初中进行的暑期培训,聆听了各路专家的实践体会经验介绍,收获良多。想不到一直以来在学校这个深宫里自磨自究的我,走出校外,能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那么别有洞天,顿觉眼前无限光明,内心充实丰富起来。感谢培训活动,感谢专家指导。现就谈谈我听徐玉根老师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思考的讲座体会。

徐玉根老师讲座的中心是使作文教学“活色生香”。对于作文教学,我虽然也摸爬滚打了多年,但也没有什么好的指导经验。面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明显,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徐老师的讲座,一语中的地谈到当前写作教学低效乃至无效的原因,首先一点是学生缺生活。这主要是学生生活单调,在家除了做作业就是上网,上网或看网络影视,或打网络游戏。生活之水枯竭,写作当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确实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学生写母爱,写作时,总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有一些学生会写自己半夜发高烧,母亲在医院精心呵护;或是母亲雨天送伞的事情。可怜的是即便是这种老掉牙的题材,也是学生杜撰的。我知道,学生写作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学生没有观察的习惯和观察的能力,没有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对很多新鲜的东西视而不见。但是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呢?还是觉得难以操作。徐玉根老师讲座中指出,解决的办法是指导学生平时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听到这里,我似乎茅塞顿开,知道应该从“多角度”入手,从“抓住事物的特征” 入手,从“注意生活细节的体悟”入手,指导学生写作,才能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而有创意的好文章来。

徐老师还分析了写作教学低效乃至无效的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缺思想。学生懒于思考,看问题的角度、广度、深度都很有限。确实是这样,从我多年教学观察,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写的文章思想肤浅,缺乏深度,缺少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徐老师的讲座就为我们教师解决了困惑,知道平时要善于指导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其中的动人之美。

徐老师还针对平时我们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向我们传授了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方法和策略。 这样的讲座,使我们对作文教学由“我心冰凉”到“我心飞翔”的心理转变。自此,我们对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真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徐老师,感谢这次讲座!

第5篇:中学教师心得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读完《专业标准》,逐条对照,还真不敢说自己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真的应该细细品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赋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是典范,是榜样,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愿意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凡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应该经常不断地对照以上的文件精神,经常学习,经常对照,经常反思。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以自己崇高的事业道德来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做一个让党放心,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人民教师。

第6篇:中学教师实习心得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指导老师给我们制定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实习计划,学校纪律和贫困学校的学生,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的从而得到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穿插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基本上能够更好地调动全班同学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教学。音乐系的在此期间的工作基本上以我们所有的实习生为主,教师指导,由导师让我们放手大胆探索为辅,研究,给我们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挥。在此期间,实习学生的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和创新的形式学生认真,勤奋,求实,很好的问题结合起来良好的学风。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尽最大的努力,以更好地每节课。让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它的50分钟是有效的;扎实做好日常工作,做好每一件事的教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反正今年我的教学工作,伴随着喜悦。我会在未来,“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的准则,一如既往,做的更好,做一个更好的工作。

这个时候我们将进入一个全面改善阶段。我们开始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准备我们的“质量等级”,努力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气氛轻松,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教育在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方法,我是完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此期间,导师的指导更详细,更严肃的,在所有方面,包括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小结更加关注学生所掌握,得到这些进步,与什么样的能力指导。另一个教练,我们观看了该市还举办教师优质课大赛,所以我们受益。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使我们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有目的的准备教案,试图使他们的教案较为系统和全面。还把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可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总之,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的认可。

第7篇:中学教师顶岗实习心得

当我坐在开往清河县连庄中学的车上时,我的心中有一些期待,有一些好奇,还有一些对于家的不舍,总之是很复杂吧。我们坐的车抵达了清河县教育局的门口,与此而来的还有满载着我们行李的车。在等待了一会儿后,连庄中学派了三辆车来接我们,在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连庄中学以后,我开始了在清河,在连庄的崭新的生活。

刚开始有些不适应是肯定的,我们住的地方是在二楼,原来是一个教室,地方倒是很宽敞,不过只有五个孤零零的床板。我们进行了一番收拾和布置,之后这个地方就有了一丝家的感觉。关于伙食问题,我们需要自己解决,学校也给我们配置了做饭用的灶具。史主任和宋师傅热情地给我们解决了上得许多问题。我们每天吃着自己做的香喷喷的饭菜,这样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前几天我们还改善了一次伙食,五个人围着饭桌,桌上摆着刚做好的土豆炖鸡块,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动了。大家还打趣说,来了这里本来是要减肥的,照这样下去不得胖个十斤八斤的呀!我们五个人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城市,但是很快地,我们就由陌生变得熟悉,有什么高兴的事我们一起分享,有什么困难的事我们一起分担。

对于工作中的事情,由于我们之前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一来到这里就直接上岗,所以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和害怕的,怕自己教不好学生,也怕自己太年轻镇不住学生。不过情况还好,我们教的是初一的学生,有的老师也很热情的给我们进行了指导。印象深刻的是王佩路老师,他听了我的第一节语文课,并在课后给了我详细而认真地指导,指出了我的不足,也肯定了我的优点。最近我们还计划在我们年级举办一场运动会呢,校长也已经批准了,拭目以待吧!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能力会有所提高,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一定会得到锻炼。这就是我们顶岗实习的日子,有苦有甜,不知道明天,下个星期,下个月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期待着……

第8篇:中学教师心得体会

中学教师心得体会

我年近五旬,先后在乡初中、戴帽高中、一般高完中、重点中学从教二十四年,对教育的感触很多,尤有两点心得至深:一是转化差生;二是实施课改。

一、转化差生。

教育很大程度是在教育差生,教育转化一个差生比教好一百个优生更难,更有意义。

(一)我对差生讲。你埋怨自己笨吗?人生下来都是一字不识、一丝不挂的,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而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造成的。你一天比别人少做一道题,十天就少做十道题,一年就少做365道题,十年就少做3650道题。而事实上,你每天比别人不只是少做一道题,还少记一个单词、一个公式、一篇课文、一首小诗。长年累月,看见别人“出口成章”,见题就会,而自己见题就晕,见作文就头痛。于是感叹自己笨,为什么没有别人聪明,甚至埋怨起父母:就是他们把我生笨了。别人的聪明,何处来?勤奋来。你不知“熟能生巧,流水不腐”的道理。一个人,越不用脑,越不学习,大脑就会生锈,就会退化。十多岁的人,一百多斤的身体,得个几岁的脑子,难怪别人说你是瓜娃子。我认为:没有笨蛋,只有懒汉。在这里,我有一个故事要给大家讲:铝锅、铁锅、铜锅。铝锅吸热快,最先加热,过了是铁锅,最后是铜锅。但是,散热最快的也是铝锅,而散热最慢的是铜锅,保温性能好的就是铜锅了。同学们,有的理解得快,记得快,但搞忘记也快;有的同学理解得慢,记得慢,但一旦理解了,记住了,就很难搞忘。有些同学,自以为聪明,老师一讲,他就懂了,就不听了,下课后也不认真复习,结果徒有一世聪明,成不了正果,成不了大器,只会感叹:“要是我努力的话,比××都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我对教师讲。高高围墙,为什么关不住学生外逃的心?我有个生动的比喻:这些外逃的学生,就像田里的鱼儿,一遇涨水,它就会不顾一切冲破栅子向江河奔去,用竹篓把它接回来,遍体鳞伤的鱼儿下次涨水照样要外逃。学校就像是田,社会就像是江河,每个人迟早都要步入社会,但是江河有险恶,年幼无知的学生过早步入社会,就像小鱼混入江河,是有被大鱼吃掉的危险。在我看来,学生外逃,错不全在学生,学校或教师的教育有一定的责任。如果学校或教师的教育让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会外逃吗?我们应该给这些差生更多的“阳光的呵护”。周末,可以与差生一起打乒乓、捉鱼虾等,快乐之余再让他们看书、做作业,让他们没时间、没机会进网吧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地方。课堂上,要更多地关爱差生。打个比方,某个内容就像是两百斤的担子,挑得起两百斤的学生就一次挑过去,挑得起一百斤的学生就分成两次挑过去,一百斤都挑不起的学生就分成几次把它挑过去。如果说一节课的时间只够挑一次,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吗?答案是肯定的:有。200斤、190斤、180斤„„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追求。一节课,必须让学生有收获,绝对不能让差生一无所获。现在的孩子快乐吗?读书是他们每天的唯一的事,每天在教室十多个小时,长年累月,特别是差生,教师讲的他们大都听不懂,还要假装着在认真听,能快乐吗?每天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太多的压力,能快乐吗?他们需要快乐吗?这些问号,为什么不能警醒我们教师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收获点快乐呢?一节课,让学生收获知识、能力的同时,收获点快乐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转化差生,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教师转化好了一个差生,就是转化好了一个人的前程,就是再造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二、实施课改。

课改,谈起闹热,大多没干,或者是有人听课时装模作样课改一下,平常还是老一套。我先后从副校长、书记、校长等角色,推动过两所学校的课改,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课改为什么就这么难?

(一)课改绝非易事。从各地学习归来,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田坎上吼得多欢,下田栽个弯弯”的人还不少,都说要课改,就是不知道哪条黄瓜做种。大家都在观望和等待学校给出个课改模式。“学校说怎么改,我就怎么改。”但是,强迫教师课改或者说因课改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这样的课改教师是不欢迎的,是有怨言的,是坚持不下去的。过去,有些农民明明看见别人田里的杂交稻长得好产量高,自己田里的常规稻长得差产量低,但他就是不种杂交稻,何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课改,“一张嘴一枝笔”几千年来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有些教师顽固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二)从跳高姿势谈课改。每一种教育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全国课改理论多,模式也多。有位老教师去了杜郎口两次,他给我们讲:“杜郎口模式是地球上最佳模式吗?”是啊,老师们,扪心自问:我的教学方法,是最佳模式吗?不是最佳模式,我该怎么办?下面我讲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大家知道,跳高有几种姿势,哪种是最佳姿势?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几种姿势。1864年“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第1个世界跳高纪录。1895年,“剪式”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1912年,“滚式”使人类首次越过了2米的高度。1923年,又创造出“俯卧式”,这种姿势很快就被运动员们所接受。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这种姿势,使“俯卧式”达到了巅峰,应该说“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动作开始崭露头角,它就是“潜入式”却没有被人们采用,人们依然认为“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在美国波特兰学校,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学生们先一字排开,后来队形逐渐散乱。当老师点到福斯贝里时,他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背对横杆,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这年,福斯贝里11岁。福斯贝里这种不得已的跳高姿势,完全否决了“俯卧式”这种最佳姿势,背杆而跳,会是最佳姿势吗?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福斯贝里坚持这种姿势,却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和讥笑。但福斯贝里对这些热嘲冷讽不屑一顾,依然背杆而跳。1963年,16岁的他跳过1.77米;1965年,18岁的他跳过2.00米;1967年,20岁的他跳过2.10米;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21岁的他以2.21米登上冠军宝座,从此“背越式”成为地球上跳高最佳姿势。福斯贝里的标新立异和体育教师的慧眼识才,都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跳高从“正杆跳”改进为“侧杆跳”,这是一大进步;从“侧杆跳”改进为“俯杆跳”,又是一大进步;从“俯杆跳”改进为“背杆跳”,更是一大进步。“正”跳改为“侧”跳、“侧”跳又改为“俯”跳、“俯”跳又改为“背”跳,每一次改进都是一场对过去认为的最佳姿势的颠覆。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来一场颠覆呢?为什么不把教师的“教”为主改进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多”讲改进为“精”讲,学生的“被动”接受改进为“自主”学习呢?不断改进成最佳模式。如果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和冲动,我坚信课改的百花园一定会欣欣向荣。)

第9篇: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

紧张而有意义的太谷之行结束之后,我们又投入到了校本培训中,经过两周的培训,我们听课评课,参加研讨讲座,备课上公开课。总之收获满满,感想颇多。一、要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一份光荣的职业,那么就要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做。这就要求我们要甘于平凡和等待,用自己的付出和奉献去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同时要有敬业的精神和态度,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在语言上行为上,处处对学生关爱,要有耐心,倾入自己的关爱与激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看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增强团队精神。

来到洪洞二中便成为其中的一员,所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适应现有的环境,要主动融入并适应到新的环境中来,同时与新的同事友好相处,要提高团队意识与各科老师之间合作协调,并且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要增强工作的执行能力,工作细致化、精准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与时俱进,不断掌握变化中的情况。

三、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站在新的起点,要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新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资源,要积极听课、评课,认真备课、上课,参与公开课、汇报课,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要多读书学习,不仅要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同时也要涉猎其他领域的书籍和陶冶情操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智慧。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不放松,认真研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努力运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就成功的课堂。

总之,经过两周的培训,我意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所以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工作, 成就一份辉煌的事业。

上一篇:毕业实习工作安排下一篇:高校教师学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