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也叫课时计划。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P317—9

第2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计算器能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在观察中找到规律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图片)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他很高兴,但又担心把密码忘记,可怎么办呢?设什么密码好呢?这时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设什么密码最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同学们,你们想一起玩这个游戏吗?(想)那好,这个密码箱上的密码是由四位数字组成的,我们就写出4个不同的数字。

师问:你来说说写的是什么数字?可以吗?

如果有同学写的是

3、

6、

9、12,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就有5个数字了) 还有什么疑问?数字中有0行不行?(出示游戏规则)

规则: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先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再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看哪组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 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比赛:一个报算式,填结果;另一个同学用计算器算。)

2、 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疑惑:你们怎么了?为什么都停笔不算了?(就是那几个数字,来来回回的。)

师:重复,不停地重复。怎么算都是7641-1467=6174,大家都这样吗?(对)有这样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师:佩服!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四位数的密码,它就是6174.即使你忘了也能找到!(介绍数字黑洞)

3、揭题:数学是不是很神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1÷11 2÷11 3÷11 4÷11 5÷11

(1)请同学们独立用计算器算出这组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把计算器上显示的小数转化成循环小数。如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等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09„„)

(2)指名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学生陆续发现:在这组算式中,被除数

1、

2、

3、

4、5逐渐增加,商都是循环小数,并且都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循环;每一算式商的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生1:它们的商都是循环小数;

生2:循环节的第一位每次增加1,第二位每次减少1;

师:这些都不错,不过好像只是表面现象哦,谁还有惊人的发现? 生4: 被除数每次增加1 ,除数不变,商每次增加9; 生5:不是商每次增加9,而是商的循环节的数字每次增加9;

生6: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它的2倍,循环节也扩大到它的2倍,被除数扩大到它的3倍,循环节也扩大到它的3倍;

生7:循环节的数字都是被除数的9倍。)

3、他们的发现对吗?请全班同学一起来验证一下。

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去体会这些规律,你觉得哪个规律好?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4、同学们都觉得这个规律没问题,那我们用这个规律来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试试看你行吗?

6÷11= ( 0.5454…… ) 8÷11=

(0.6363…… ) 7÷11=

(0.7272……) (

) ÷11= 0.8181……

完成后,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的呢?(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如果我们继续往下写,会怎样? 10÷11= 11÷11= 12÷11=

13÷11= (1)生:还是一样的规律,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10÷11商的循环节的数字是10×9=90,所以

10÷11=0.9090… 师:那11÷11呢?

生:按前面的规律就应该是11×9=99. 11÷11=0.9999…(学生茫然)

师问:有什么问题吗?(我们都知道11÷11=1呀?)师也茫然:是呀,怎么回事? 生:这个规律失效了。

(2)师:笑着说,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也很爱动脑筋,真好!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实际上,我们探索出来的规律并没有失灵。只是超出了我们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范围了。(师揭示:课件出示0.9999…=1)(生惊讶)同学们,认真学数学吧,数学是非常奇妙的,现在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说不定以后就可能了。

(3)继续往下看,还有规律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生:我们发现了它的规律了,11÷11=1后面的算式,先把被除数拆开。这样就行了。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太会动脑筋了,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动脑,方法非常好!佩服! (4)那13÷11呢?一起告诉我。(生齐答)

6、小结:

以后碰到像上面这样有规律的问题时,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书上“做一做“

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4道题,认真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在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后用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积。你能按此规律,写出下一个算式吗?

2、 探寻数学的奥秘,欣赏数学之美

在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规律,都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看,原来数学竟然可以这么美!一起欣赏。

四、拓展:

1、出示;999999999×999999999= (任意选择计算工具、计算方法,你能在2分钟内算出它的积吗?) 汇报:生1:选用计算器,无法识别(计算器装不下,无法显示)。

生2:笔算。太费时,费力,很难算对。

2、师:那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的结果找出来呢?前后四位同学一组想想办法吧。 预设一:找到办法了吗?来给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指名说)

二:找不到?我有祖传秘方,想不想知道?看!

3、 要不要再往下算啦?如果还没看出来,就要再往下算一算。算完后,回头看看,发现什

么规律了?(指名说) 来,一起把这个结果说出来。(齐)

师:真是太奇妙了,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都算不出正确结果,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

4、 现在想想,这个方法好不好?回过头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你想不到这个方法?觉得难,是不是?(板书:难)那难在哪?(数太大)而我们现在的方法呢?(简单了) (板书:易)

师:其实这个方法是我们的祖先老子告诉我的。(课件出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生齐读)。我们先由容易的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那些难的问题。同学们,你掌握了吗?(手指课题)

五、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畅谈。

第3篇: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P29例

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反馈:积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就由几个2与几个1组成。 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P31第7-9题。 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问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前 刘 小 学

刘艳芝

第4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9页。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与发展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感悟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发现数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数字“1~9”)同学们,这些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先记在心里,并在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个这样的数字,然后除以“12345679”(因为其中缺少数字“8”,有人称为“缺8数”)。除完以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大家信不信?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

师: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儿吗?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猜数字游戏”,一方面是借助计算器让学生发现一些数运算的奇妙,另一方面与教材第31页第8题相呼应,适当变换形式,由乘变除,更加巧妙地彰显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优势。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提高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亲历过程。探索规律

1 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教师出示:1÷11= 2÷11=

(1)计算:先用计算器准确地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然后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比较:这两题有什么联系?

(出示:3÷11= 4÷11=5÷11=)

(3)仔细观察,猜一猜这三个算式的商是怎样变化的呢?你是根据什么写出这些商的?

(4)验证:先用计算器算出结果,然后同桌交流各自算出的结果是否与猜想的一致,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出示:3÷11=0.2727……4÷11=0.3636……5÷11=0.4545……)

(5)推理: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如,2÷

11、3÷

11、4÷11等与1÷11相比较,除数不变,被除数分别扩大了

2、

3、4倍,那么商也就相应扩大了

2、

3、4倍,从而解释“规律”。

(6)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接着往下写吗?(同桌交换,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并验证同桌的计算是否正确。)谁来说说你验证的过程?

(7)O除以11,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你是怎么想的?

(8)归纳:刚才我们通过猜想、观察、发现、验证规律,最后确认了规律。今后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许多数学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时,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

11、2÷11”的商,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感知规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解释并举例说明,从而抽象和概括出相应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这样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为他们借鉴同伴的发现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出示: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1)请你先观察算式,再用计算器计算出前4题的结果。

(2)不用计算器,你能完成最后两题的计算吗?(让学生根据数字出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结果。)

(3)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探索积的规律时,让学生经历类似的发展过程。学生有了探索规律的经历,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知

1 寻找“奥秘”。

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第31页第7题的前3题后,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并跟同桌说说计算中的发现。

师: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猜到你喜欢的数字是几的奥秘了吗?(学生简单说明推理过程与结果。)

2 考考你的眼力。

(1)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第31页第8题。)

(2)找出规律并填一填。

142857×1=142857

1÷7=0.142857……

142857×2=285714

2÷7=0.285714……

142857×3=428571

3÷7=0.428571……

142857×4= 4÷7=

142857×5= 5÷7=

142857×6= 6÷7=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地出现。)

(指导学生从以下的计算中认识142857的奇妙特性:

A 把它(1428577)乘7,积是多少?(999999)

B 把“142857”拆分求和:

142+857=999 14+28+57=99

C 142857×142857= 20408122449(拆分求和)

20408+122449=142857

师:“142857”看似平常,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数,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是一组神奇数字。它说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按顺序轮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越加越大,每超过一个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你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们去发现!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如果你们发现了它的神奇秘密,请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教学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四、运用规律。挑战自我

1 用计算器计算:111111111×111111111

(1)学生计算后发现计算器显示不完整。

(2)说明:计算器的屏幅有限,常用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或9个数字。

(3)设问:这题真的不能用计算器来算了吗?你能想办法算出正确的答案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4)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四年级探索过上面算式的规律(如果忘了,用计算器算一算),利用规律能写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再根据上式的积。试着写出555555555×222222222=?555555555×444444444=?

(5)归纳: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计算器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聪明才智。]

2 认识“数字黑洞”(神奇的6174)。

(1)小组合作(用计算器)探索。

任意给出四个不完全相同的数字,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不包括四个完全一样的数字组成的数如22

22、3333等),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数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讨论发现。择一例展示:数字

6、

8、

4、1

8641-1468=7173

→7731-1377=6354

→6543-3456=3087

→8730-378=8352

→8532-2358=6174

→7641-1467=6174(重复出现,掉进了“黑洞”。)

(3)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上述的计算方法称为“卡布列克运算”,是由数学家卡布列克研究出来的。经过反复实验后,发现最多经过七步运算便可以得到6174这个答案,仿佛掉进了“数字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神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证明“数字黑洞”的存在。并在验证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和信心。]

(4)拓展。

四位数存在着这样的数字黑洞,那么三位数、五位数有没有数字黑洞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索。

五、总结质疑。拓展延伸(略)

责任编辑:李瑞龙

第5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碾庄镇中心小学

张金茹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42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中的第6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的第2课时,是在学生学习过商不变的规律、积的变化规律,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会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计算器的引入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研究和探索数学规律的空间,使一些有趣的、有关计算的简单规律得以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切实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教材安排了例3。例3以“26640”分别除以1

11、2

22、333„„为例,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提出问题---描述规律---类比求商---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感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同时体会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

教材在练习中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类似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以及探索并归纳规律的过程。练习七的第6题,提供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世界上最古老的三阶幻方),引导学生照样子根据图中数字的排列特点写出相等且对称的加法算式,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类比提出猜想的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

2、

3、 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个计算器 师问:这是什么? 板书:计算器

提问:计算器有什么用?(生口答)

指出:计算器不仅能帮助计算,还能帮助我们探索规律。(板书:探索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经历探索过程,发现规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题中的三道算式 ①

26640 ÷

111 = ②

26640 ÷

222 = ③

26640 ÷

333 = 问:观察这三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 (2)、提问:猜猜商可能会怎样变化? (3)、谈话:猜的对不对,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把结果填在学习单上。(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4)、生口答结果. 师引导学生感知: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设计说明:由于这三道算式的被除数不变,除数分别是1

11、2

22、333,学生很容易被这种特定的结构所吸引,这就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这样的算式中应该是有一定规律的。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后,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进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欲望。】

2、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第一题和第二题比较(多媒体课件箭头显示),观察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又是怎样变化的? 把第一题和第三题比较呢?

师: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口答发现情况,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并适时引导、板书:

被除数

除数

商 不变

乘2

除以2

乘3

除以3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发现的这两种情况? 结合学生回答,擦去“乘

2、3”板书:乘几

擦去“除以

2、3”板书:除以几 (3)、小结: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多媒体出示)

2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将第

二、三题分别与第一题比较,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知识分享意识。】

3、类比求商: (1)、谈话:你能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直接填出下面的得数吗? (多媒体出示后面的4道算式)

26640÷444=

26440÷555= 26640÷666=

26640÷888= 师:请在学习单上利用规律直接填出四题的结果。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填好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组织交流:

学生汇报得数,说说其中个别题填写得数时的思考过程。

4、计算器验证

谈话:利用发现的规律填出的结果对不对呢?(板书:?)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结果。(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按计算器) 完善规律:通过验算证明了规律的合理性(去掉?)。

【设计说明:学生从一组具有特定结构的算式出发,已经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归纳出了算式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此时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算式的得数。这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切实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一些归纳、类比等活动经验,感受学习成功的愉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回顾反思:

谈话: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探索出规律的? 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回顾上面发现规律的探索过程: (1)、遇到一组算式,先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2)、分别观察比较

1、2和

1、3两道算式,总结、猜想出规律。 (3)、利用规律算出类似题的得数。 (4)、计算器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规律的合理性。

【设计说明:回顾发现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被思考、被反思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把思考的过程提炼成一种思维的经验】

三、自主探索 谈话::除法算式中,除了这条规律以外,还有一些规律,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探索方法进行再次探索呢?请看大屏幕(出示“练一练”)

1、逐步出示探索提示:

3 (1)、用计算器算出前3题的得数。

111111÷37037= 222222÷37037= 333333÷37037= (2)、观察、比较前面3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我组发现的规律是:在除法算式中,除数(

),被除数(

),商就(

)。 (3)、直接填出下面3题的得数。

444444÷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4)、用计算器验算,看作对了没有。

2、请学生读一读每一步的探索要求,师做适当的提示、解说,让学生明确任务。

3、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按探索提示一项项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并对个别需要帮助的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各组的探索情况,希望在每个小组汇报时,大家都能认真听。本组同学可以及时补充,其他同学可随时向他们提出问题。哪一个小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补充。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并板书:

被除数

除数

商 乘几

不变

乘几

5、总结、延伸: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了除法算式中的两条规律,回顾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除法算式中的什么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结合学生口答,板书:

被除数

除数

乘几

乘几

不变 小结:这三条规律统称为“商的变化规律”。它们变中有不变的量,不变中也有变的量。变与不变往往同时蕴含在同一个除法算式中。数学就是那么神奇,神奇的数学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

【设计说明:自主探索中呈现的是一组除数不变,被除数具有倍数关系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3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并用计算器验证,总结从中发现的规律。这样,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再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九宫格。

1、谈话:这幅图有几行?有几列?一共几个格子?

(3行、3列,共9个格子)

4 说明:这是一个神奇的格子,利用方格中的数,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不同的算式。

2、多媒体涂色选中不同行或列,教师说明一定的顺序后随后出现算式。

前两竖行生成算式:

49+35+81

18+53+94 第1和3竖行生成算式:42+37+86

68+73+24 第2和3横行生成算式:38+51+76

67+15+83 按照3横行的顺序:

492 +357+816

618+753+294

3、用计算器计算每组算式的和,看看有什么神奇的? (同桌合作,一生读数,一生按计算器)

4、学生尝试写出类似的一组算式,用计算器验证是否相等。 说明:这个神奇的格子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 多媒体出示“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有关“洛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自由阅读,了解)

【设计说明:第6题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幻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时依次呈现按方格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写出的4道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算式中的数和方格中数字的对应关系以及算式的特点,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写出具有同样特点的算式,看它们的得数是否相等。经历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等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课堂总结:

数学就是那么的神奇和美妙。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让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感受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的本课教学思路是: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提出问题---描述规律---类比求商---计算器验算”的探索过程,得出“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的规律。探索后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探索规律的过程。教学中,对于学情预设不足,认为教材中的问题“将第一题分别与下面两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对于学生有难度,主动分解为“除数怎样变化了?商又怎样变化了?”的问题,感觉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很容易回答,但课堂上却一片安静,通过教师引导后才有个别不够完整的说出。(至今不明白是问题不明确,还是自己的课件引导出了问题,认为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当时教学机智不够,处理有些欠缺)。反思后认为:

1、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表扬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同时把他不规范的语言引导的规范些,紧接着问:“谁能说的更完整些”点名其余生口答,激励总结,这时把第2题与第1题比较的发现:除数×2和商÷2及时板书,肯定学生的发现,而不是两问题回答后一起板书,也许更有利于学生回答

5 第一题与第三题比较的结果。同一问题,后面学生的回答,不应是简单的重复,而应该是鼓励学生让其说的越来越完善。

2、个人低估了“用一句话概括出发现的两种情况”的难度,没安排到小组讨论中去,导致问题一出,孩子反应不好。以后教学,要对学情预设更充分些,更准确些。语言组织得要简洁、严密,对于学生出现的未料情况处理要合理,锻炼出好的教学机智。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觉学生经历并回顾了例3 的探索过程,应该能独立完成探索。课堂效果表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习惯与人合作、小组交流,大多是自己完成了探索,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合作能力不强的小组,反思后认为此处可减少合作要求,可以先组织交流“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放手让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根据规律直接填写得数,利用计算器验证会更好一些。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真正的巡视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同时,组织小组全班交流时,由于习惯了在小的教室上课,未能考虑到大教室内,学生汇报时声音较小,后面学生听不清楚,也许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实际情况,注意孩子们的上课反应,及时应对。

完成本课教学后,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要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中感悟。本课教学中抓住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商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中去体会商的变化规律。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但有时有些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过渡语言不够自然,对于学生出现的未料情况处理不够合理,教学机智不足,以后要多学习。

2、 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提供“探索提示”让学生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后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适时的体现魅力教学

6 要使孩子们感悟小学数学中蕴含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过程。“数学是奇妙的王国”,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依据我国“洛书”而来的“九宫格”中等式的奥妙,感悟数学中的“神奇美”,奇妙数学现象被发现,会令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引起学生审美喜悦。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第6篇:探索规律 教案

《探索规律》说课稿

xx学校 xxx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熟悉情境中事物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或自己创造有规律的事物。

3、积极参加找规律的活动,在应用规律、创造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观察规律,发现规律,初步建立起这些规律的表象,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各种图案贴画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过新年

师:是的,过新年了,学校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联欢会可热闹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课件出示P.96页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气球,拉花 小朋友,小朋友都很高兴。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出示气球的摆放图)

问:请你认真观察气球,这些气球是不是乱摆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或规律)的。是按照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摆放的。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啊。这些气球是按照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一组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同时,幻灯片强调,并分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索规律。 (板书——探索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继续观察主题图。

刚才我们发现了气球排列的规律了,它是按颜色不同排列的。 (板书——颜色)

2、师: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事物?

生:拉花是一长一短,1个3个地有规律排列的。 生:参加节目的小朋友也是1男1女有规律地排列的。 (出示拉花,小朋友的排列图)

3、师:你知道下一个拉花是什么样子的吗?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怎么想的?

4、用灯笼去布置教室。(猜一猜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5、师:教室布置得这么漂亮,你想不想去参加啊?(想)

三、智力游戏 应用规律

1、那咱们一起去参加“猜珠子”的游戏吧! (出示:P.97珠子排列图)

师:根据露在盒子外面的珠子排列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 生:珠子是按1白1红这样有规律地串起来的。 师:盒子里左面第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 师: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珠子? 师:盒子里最少有几颗珠子? 猜珠子的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

2、你们还想不想去参加游戏?——智力闯关游戏。 课本P.97练一练第

1、2题

3、P.97练一练第4题。

4、小小设计师:

利用学具中的贴画,自己设计出有规律的漂亮图案,并全班交流展示。

四、联系生活 寻找规律

你发现生活中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知道,并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作业:找一找藏在你身边的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形状 颜色 数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