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语言教学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探索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C语言教学一般采取接受式教学。教师讲解、演示、指导, 学生倾听、观察、模仿。这种方法比较枯燥乏味, 且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习惯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 我对引导文教学法进行了一番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引导文教学法的实例

引导文教学法, 是指借助于引导文这种教学文件, 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下例:

学生按照引导文的步骤, 思考、讨论, 很快就领悟到了规律。而在填满引导文上空缺的同时, 他们享受到了独立思考的快乐和成就感, 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的优势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采取设疑启发等方式, 步步引导学生完成独立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有很多优势。

⑴易于激发兴趣。比起倾听和观察, 学生更喜欢的是亲自动手去做, 自己去领悟规律。这样做更有成就感。

⑵在做中学, 领悟得比单纯记忆深刻, 能力的提高更快。

人们的认知规律一般是由感性上升的理性, 然后才能由理性来指导实践。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时, 一般都是从具体行动这种感性认识介入的, 比较容易领悟规律, 也易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使用引导文教学法时, 学生经常相互讨论, 常常可以启发思路, 创造灵感, 有利于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引导文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文的提示语重在引导而不是限定, 因而能够避免出现思维定势。如上例中的⑸、⑹题, 通过鼓励学生修改程序和开发新功能, 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⑶引导文这种教学文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教师也可以利用它对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和管理。例如:

在学生按照引导文的步骤进行思考时,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动态, 哪些学生反应较快, 哪些反应较慢, 哪条问题出现思维定势, 从而了解学情。

教师还可以把引导文作为课堂作业收上来, 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三、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教师要做些什么

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师的工作可分为课堂外的工作和课堂内的工作,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堂外工作——设计引导文。

设计引导文要认真分析学情,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使学生感到没兴趣, 也不能过于拔高, 让学生茫然无序。应该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够回答上来,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问题。

同时, 引导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从感性介入, 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上例中让学生先阅读程序, 再由分析变量而找到规律。

引导文应鼓励学生亲手实践。例如:上例中多次鼓励学生亲手验证程序。

设计引导文, 还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前文已述。

在课堂内, 教师的角色有很大变化。学生主体性凸显, 而教师变成旁观者和朋友。教师一般不应直接给学生讲解。在学生思考和讨论时, 可以巡视和稍加点拨, 只在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 才进行必要的讲解。

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 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 同时要兼顾效率, 倘若超时过多, 则可带领学生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在C语言教学中如何使用引导文教学法, 并分析了引导文教学法的优势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C语言,教学,引导文

参考文献

[1] C程序设计 (第四版) 谭浩强

上一篇:经口鼻内镜下鼻咽囊肿切除术加微波热凝的临床观察下一篇:钻孔灌注桩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