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课教案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峡复习课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三峡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地位与教学意图

二、学情分析:目前,欣赏正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层次和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难点:以欣赏的视角来品析三峡写作特色

六、教学关键:把握三峡四季水的特点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策略:以自主复习与合作交流方式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教学目标

播放灯片,学生浏览三峡风光,感受风景秀美画面。

(二)复习目标,灯片显示知识目标:

1、巩固文学常识要点和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等基础知识。

2、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写法,培养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

3、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古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培养审美情趣。

(三)复习过程:

1、背诵课文,强化文句。

过渡语:《三峡》是一篇优美的

文句流畅

(1)看图片,诵文句。

(2)轮流背诵展示成果: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背诵,

2、记忆文学常识,完成填空题。 过渡语:(引用名人评价郦道元来过渡。) (1)灯片出示考题。

(2)指2名口头叙述文学常识知识点; (3)指名到黑板上板书出知识点,评价。

3、巩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过渡语:文言词语在学习文言文中地位作用来过渡

(1)学生轮流汇报自己记住的词语和意思。 (2)指3名板书出各四个词语和意思,评价。

4、理清结构、内容,赏析写法。 过渡语:由写作的价值来过渡 (1)指名板书课文结构和内容。

(2)指名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层次和概括内容。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可随机提示遗漏之处。 (3)赏析写作特色:

过渡语:从美学角度谈点看法过渡

出示灯片,揭示问题:文章中那一笔或哪一段写的好?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说出,灯片可出示提示关键点。

如:①赏析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绘景,条理清晰的写法。

明确:先总写地貌,突出山势雄奇景象。在分别描写三峡四季的水来体现三峡的特点: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季林寒涧肃的景象。

评价语言:全文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②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明确:从全文看:山(静态)——水(动态)手法:(驰——张) 评价语言: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从局部看:素湍回清(动态) ——绿潭倒影(静态)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景物衬托、大笔点染、

③用词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

大笔点染:如:春冬时节之水。“素”字、“绿”字等 评价语言:动静相间,色彩各异。用笔简练,栩栩如生。

④景物衬托手笔: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如第三段:用柏、草、泉、瀑布等景物,并抓住景物的各自特征,来衬托出春冬时节三峡之水的清幽秀丽景色。

评价语言:笔力酣畅,自然贴切,感同身受,如临其境。

写山高,还借助于“天”和“日”来衬托山的高。山高,水就落差大,加之山连狭窄,水不能外泄,水量就大。为下文写水势做了铺垫。 ⑤用字凝练。如“清荣峻茂”,状写水木山草景物的不同特色。 评价语言:遣词造句炉火纯青,精炼至极。

5、拓展山水诗句(含写三峡诗句) (1)指名完成口头背诵

(2)到黑板默写名句、评价 正确性。 (3)齐诵灯片的诗句。(添加——)

6、语言运用训练,拟写对联 (1)学生对出下联

(2)自己拟写,边写边展示。

(四)当堂就练,检测复习效果。出示灯片:登山绝顶我为峰 下发测试题,学生答题。展示评分,汇报得分情况,当场发贺卡。

(五)导游词:欢迎你到三峡来。

(六)总结复习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复习步骤和内容。再出示灯片,齐读。

(七)布置作业: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并回答问题

第2篇: 《三峡》复习课教学设计

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冷雪峰

一、导入:

同学们,三峡的壮美风光从古至今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今天让我们重返三峡,再次领略三峡那奇异的风光吧!

二、展示复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并能理解性默写。

2、积累文学常识、翻译文言词句。

3、把握文章层次结构。

4、掌握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特点及写景技巧。

三、复习正课

1、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于 _______,作者_____,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家。 (2)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课文中加点的字。

3、一词多义:

绝:(1)沿溯阻绝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哀转久绝

自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4、解释加点词语 (1)虽乘奔御风: (2)绝山献多生怪柏: (3)属引凄异: (4)略无阙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重点句子的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把握文章层次,依据内容填写下面照应各项。

7、重点句子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写山高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

(3)写夏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中考链接: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原句: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9、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2)《三峡》一文中描写夏水的特点,但描写角度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3)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 (4)《三峡》一文的写作手法及语言有何特点处是? (5)学习了本文,请为三峡写一篇导游词。

四、本课小结:

本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也表达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背诵并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三峡》与《早发白帝城》比较阅读。

第3篇:《三峡》复习教案

2016年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三峡》复习教案

侣俸中学 陶鸿中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语文常识

1、语音文字 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涧(jiàn)肃 属(zhǔ)引 ..

2、作家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常见考点

(一)词语理解

1、重点词语 (1)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处 ..(2)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3)至于(到了)夏水襄(漫上)陵 ...(4)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阻绝 ..(5)则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 ..(8)绝巘(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 ..(7)飞漱(急流冲荡)其间 ..(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9)属引(延长)凄异 (10)猿鸣三(几)声泪沾裳 .

2、通假字

1 略无阙(通“缺”,缺口,中断)处 .

3、古今异义词 (1)自(古义:如果;今义:自从)非亭午夜分 .(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王命急宣 .(3)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乘奔御风 .(4)不以疾(古义:快;今义:病)也 .(5)良(古义:实在;今义:较好)多趣味 .(6)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引凄异 .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动词用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 .(2)回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倒影 .(3)晴初霜(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旦 .(2)林寒(形容词作动词,感觉清凉)涧肃(形容词作动词,感觉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

5、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断绝,隔绝)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绝(极,狠)巘多生怪柏 .(2)自 自(在,从)三峡七百里中 .

自(如果)非亭午夜分 .

(二)翻译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理解默写

1.写山绵长不断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夏季水势凶险、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表现春冬水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0.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三、阅读理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并归纳各段内容的大意。

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突出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

第一段写三峡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交通阻断;第三段写春冬时三峡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第四段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3、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

依次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4、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写水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而且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写景语言有何特点特点?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7、说说渔者的歌的修辞方法和作用?

引用。强调了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8.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示例1: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示例2:“飞漱其间”的“飞”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示例3: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故以“寒” 字修饰“林” 字,以 “肃”字修饰 “涧”字。

四、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有关三峡的诗句

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 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6、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三峡工程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水位上升,会出现更多的景点……

7、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示例:(1)山高水急三峡奇,四时美景等着你。 (2)山奇水清四时好,三峡美景忘不了。

8、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 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五、中考题选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2004年南京市)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7.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

②发:

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9.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6.(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7.(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8.(3分)B

9.(2分)

[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二)2005年湖北省襄樊市

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

⒕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⒖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三)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

6 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2006海南省)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

(五)2009年黑龙江绥化市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14、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第4篇:《三峡》研讨课教案

23中初二语文组靳月娈

一、导入

朱熹的《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二、熟读

(一)试读师正音

(二)跟读

老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三)自渎

要求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

(四)齐读

三、精思

(五)译读

1、生小组互相边读边翻译,实在翻译不出的可以找老师帮忙。

2、询问学生翻译时觉得有困难的地方,然后问学生是怎样解决的。

3、指名翻译,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以:比。

疾:快。湍:急流。绝:极高的山峰。 良:实在。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六)研读

研读思考问题:

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的主体内容。

(七)问读

看生能否同起同止。

1、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自„„阙处)

2、第二段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或王命„„疾也)

3、第三段中总说三峡美景的句子。(清荣„„趣味)

4、第四段中写求日三峡凄美动人的句子。(每至„„久绝) (说出后师提示完成板书。)

(八)比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九)疑读

作者描写江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而最后写秋季?

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 —— 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十)品读

本文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讨论明确:

1、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

2、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3、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十一)拓展(依据时间取舍)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距今已有1500年,现在的三夏已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 或许没到过三峡,那么,有同学知道 现在三峡上发生什么事情?——对,三峡 工程。三峡工程预计到2009年将完工,到那时,水位最高的将抬升105米,那 么到那时,三峡的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不复存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时 三峡会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感兴趣的话,同学们 可以写一写。

(十二)板书

总: 山 —— 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雄壮美

三峡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分:水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悠美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第5篇:五年级音乐上册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课 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 生: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习新课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 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

2017.3.1 最新版

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拓展与实践

(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

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学生演唱。

四、总结

同学们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使老师感觉到你们都非常的热爱三峡,让我看到三峡的美。同学们要是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三峡更多的图片。 教学反思

学生学唱很积极很快,参与度很好,但个别学生自学能力欠缺,应注意培养,还要让学生多看多观察,培养他们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船工号子 两个乐段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 Ⅹ Ⅹ ○

2017.3.1

第6篇:《三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

内容预览:

三峡

郦道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第 1 页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第 2 页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

第 3 页 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第 4 页

上一篇:春节前后工作计划下一篇:淘宝运营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