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复习课教案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表内除法复习课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表内除法复习课教案

表内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表内除法的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否清楚,促进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2、检查学生计算除法试题是否能比较熟练的说出正确得数,明确算理。

3、培养学生观察情境图的能力,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感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从中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培养讲礼貌的好习惯。

知识点:

1、 复习平均分,引出除法。 2 、复习用乘法口诀熟练的求商。 3 、复习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以学生找春天为主线,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平均分”的两种分法,以及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导入。

师:同学们,什么季节来了?

(生:春天来了。)

师:是的,清新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大森林里去找春天,同学们说好吗?

2、(幻灯:大森林的图片。)

师:大森林到了,那是谁呀?

(生:熊妈妈)

师:他在干什么呢?出示分苹果的幻灯,谁来读一读,(生读,)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分得。(出示分得图片,) 师:大家帮帮熊妈妈,看看那种分法最公平。

生说。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种分法最公平呢?

生:因为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

师: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出示幻灯片)

师:这种方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表示,用什么法呢?(除法)

师:会列算式吗?(生列式)(出示幻灯)

师:读一读这个算式。

师:你知道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吗?12表示的是---?3表示的是---?4表示的又是---?你会完整的表述吗?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幻灯出示被除数、除数和商)

2、熊妈妈还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出示幻灯。

师:如果每只小熊分2个苹果,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呢?你会算吗?

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指名汇报。

师:你能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12在除法算式中叫做什么?(被除数)2呢?6呢?

3、师:我们帮熊妈妈把问题解决了,熊妈妈夸我们真聪明。(放声音文件)哦,我们还要问熊妈妈问题呢?熊妈妈,熊妈妈,春天在哪里吧。熊妈妈说:春天在小鸟的歌声里。

二、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1、师:我们去找小鸟吧,(出示小鸟飞来图)

师:小鸟小鸟,春天在哪里呢?

师:小鸟说:我要和你们比一比,如果你们赢了,就会告诉你们。

2、出示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36÷6= 45÷5= 18÷3=

师:哎呀,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想的呢?

生:我是根据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师:那你下面的题能把想法也说说吗? 10÷2= 24÷ 8= 63÷9=

56÷7= 35÷7= 40÷5=

42÷7=

师:你们可算的真快,可是小鸟很不服气,要再和你们比一比。

3、再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9= 8÷8= 3÷3=

7÷7= 5÷5=

师;小鸟说: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呢?难道有什么规律吗?

(生说:我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课件出示。

师:如果我出几道难的,你们会吗?

10÷10= 100÷100= 999÷999=

4、师:可是小鸟还想和大家比一比,看最后是谁赢。

出示题:

6÷1= 8÷1= 3÷1=

4÷1= 5÷1=

师:哎呀,怎么又是你们赢了?难道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生:我发现了被除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

生:我发现了被除数除以1,商还是它自己。

课件出示:一个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

生:再难的也会。

师:哈,真牛!那我就考考你,

19÷1= 28÷1= 88÷1=

师:小鸟说:你们真了不起,春天就在树爷爷的发须里。

三:课间休息:

师: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活动活动吧。(出示休息的幻灯,配乐),教师领操。

小兔小兔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

小兔小兔点点头,点点头点点头。

小兔小兔伸伸臂,伸伸臂伸伸臂。 小兔小兔扭扭腰,扭扭腰扭扭腰。

小兔小兔拍拍肩,拍拍肩拍拍肩。

小兔小兔伸伸腿,伸伸腿伸伸腿。

小兔小兔快坐好,快坐好快坐好。

四、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快去找树爷爷吧。

(出示树爷爷的幻灯。)

师:树爷爷说什么了?要我们先来解决数学问题。

1、根据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

看图。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2、用乘法解决问题。

师: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今天树爷爷让我们大家帮它来解决几道植树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树爷爷吗?

师:请仔细看图,收集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会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你收集到的信息呢?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会完整叙述吗?两人小组内互说。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决。

3、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看图,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师:想好了吗?在4人小组内和你的伙伴交流交流。

指名汇报。

师:大家说的很好,那你们会解决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课件出示算式,师:你知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吗?

3、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仔细看图,把你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写写,把解决问题用的算式也写写。限时3分钟。 师:写完了吗?小组交流。

生汇报。

师:树爷爷说:你们真聪明,春天在森林爷爷的怀抱里。那我们去找森林爷爷吧。

五、开拓创新题。(出示动动脑幻灯)。

出示幻灯:森林爷爷。

师:森林爷爷说:同学们,你们好,只要你肯动脑,春天很快就要找到了。

出示题:把一条16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你知道每折长几米吗?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读读题,认真思考,你一定能做出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读题,思考,和同桌讨论讨论,把你的想法再小组内说说,写出答案。)

有的生画线段图,有的用纸条折,有的用绳子。

学生汇报。

16÷4=4(米)

16÷2=8(米)8÷2=4(米)

16÷2÷2=4(米)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请你来讲一讲吧。

师:树爷爷说,孩子们,你们可真聪明!

六、情境结课。

师:小朋友又问:树爷爷,树爷爷,春天在哪里呢?

师:树爷爷说,孩子们,你们就是祖国的春天,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

师:是的,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你们就是祖国的春天,那大家知道谁是播种春天的人吗?

师:是的,是老师,是那些辛勤的老师在播种着春天,播种着希望,让我们用春天般的声音—唱着这首歌颂春天的歌曲--来感谢那些播种春天的人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那里》。)

《表内除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总复习《表内除法复习》

设计思路:新教材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以知识整理为手段、是复习知识的过程;学会整理、复习知识是目的。复习不再是呆板的知识回顾,习题练习。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着力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这些不仅通过新课的教学去实现,整理与复习课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地实施整理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复习与应用。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体验脑子里的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逐步让学生从形成自己归纳知识的意识,到具有知识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第一学段,由于学生数学学习处在初级阶段,学生还不具备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时偏重教师的指引,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知识目录、图形、数字,如何从中回忆或联想已学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也是整理的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领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并能根据除法算式编题目 教学难点:沟通除法的各种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回顾

1、 今天开始,我们要进行本学期的复习工作。先回忆一下这个学期都学过了哪些知识?(生随意回忆起一些零碎的知识)

2、 不能都想起来了,怎么办?(看书)看哪里快一点呢?(看目录)翻到前面的目录,按顺序看一下这个学期都有哪些内容?(生独立看目录回忆知识)

3、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表内除法。(师板书:表内除法复习)

二、整理、沟通

1、表内除法都在第几个单元(第二,第四单元),目录上告诉我们第二单元是表内除法

(一),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从12页开始的 生2:左边有一幅图

2、观察得很全面。现在我们把镜头对准这幅图,他们在做什么?(分橘子)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

师:原来是有15个橘子的,还可以怎么分?

生:„„

3、师:不管怎么分,最后每份都是同样多的,也就是说“平均分”了,你能根据整幅图来编一个题目吗?

生:把15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师:怎么解决?

生:15÷5=3(师板书:15÷5=3) 师:什么意思? 生:„„

4、师:看到这幅图,还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别的什么算式? 生:„„

生:15÷3=5(师板书:15÷3=5) 师:谁来猜一猜,他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把15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 生2:15个橘子每3个放一盘,可以放成几盘?

5、师:能不能根据15÷3=5这道算式来编题目?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这道除法解决?写到本子上。

6、生独立写在本子上。

7、小组交流。交流后,在对自己编的题目进行修改和补充。

8、全班交流。

9、师:刚才同学们编了那么多用这道除法解决的问题。现在总结一下,什么样的题目,可以用除法解决?(平均分,包含除,倍数问题)

10、观察这两道算式 15÷5=3 有什么发现?

15÷3=5 生1:都有

15、

5、3,但每道题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生2: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师板书:三五十五)

11、师:我们知道除法算式里都有它的名称,比如:15÷3=5,谁来说一说? 生:15是被除数,3是除数,5是商(师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 师:能不能在“三五十五”这句口诀里找到对应的名称呢?发现了什么? 生1:三相当于除数,五相当于商,十五相当于被除数。 生2:除数和商相乘就是被除数。

师小结:看来目录上的这幅图还挺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回忆起关于这个单元的一些知识。以后,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

三、 复习课本

1、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12页,看看表内除法具体都学过哪些知识?可以把你新的收获写下来(生这个单元快看完了的时候,师提示:48页这里还有一个单元)

2、生独立看书,并有目的的记录。

3、集体交流。

四、综合练习

1、口算

48÷6=

56÷7=

6×7=

32÷4= 27÷3=

35÷7=

9÷1=

6÷6=

2、选做两道

(1)小红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 (2)丁丁看一本故事书,2天看了8页,6天可以看几页?

(3)有一堆糖,平均每人分4粒,可以分给6个人,现在要分给8个人,平均每人得到几粒?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表内除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我觉得上复习课前,首先就要研究透本块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它们之间有着哪些联系,哪些地方需要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计算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整节课是围绕目录中的图展开的,内容的连贯性很强,基本上是有了复习的味道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对学生学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这块内容,而且要尽量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整理与复习教学要打破知识系统化的固定式教学,让数学问题回归学生生活,体现整理方法的多样化,实现复习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结合。虽然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而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始终存在着己的理解,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消除不了的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

1、分步解答:6ⅹ6=36(人)36÷9=4(组)

生: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第2篇:表内除法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

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第3篇:二下:表内除法(二)复习教案

表内除法

(二)复习

复习内容:第四册书第63页第1题和练习十四第

1、

2、

3、

4、5题。 复习目标:

1、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复习过程:

一、计算梳理。

1、口算:

(1)卡片出示,学生口算:

12÷6,45÷5,35÷7,18÷6,21÷7,9÷3,48÷6, 64÷8,54÷9,14÷7,36÷6,28÷7,32÷8,15÷5 (2)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抽问:

①你是怎么想的?(复习乘法口诀求商)。 ②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道除法算式? (3)思考:

①如果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

按照商相同分。在展示学生的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除数也变大(小),商不变。)

你还能写出商是3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

按照除数相同分。在展示有序排列后,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变大(小)商也变大(小),除数不变。)

你还能写出除数是7的除法算式吗?请你写一写。 ②猜一猜:被除数相同的时候,除数和商会是怎样的?

写一写: 18÷( )=( ),你能写出哪些?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 (4)将部分题改变为:

21÷(

)=7 (

)÷8=8

48÷(

)=6 72÷(

)=9 (

)÷9=6 (

)÷7=6

(1)学生独立填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将算式分类,归纳:求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求被除数用除数乘商。

2、出示书第64页第2题。

(1)先观察:这些口算题和刚才的口算题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1分钟内完成为优秀。 (3)说一说:在口算时,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3、出示书第64页第1题。

(1) 学生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算式。)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56÷8×3,你是怎么算的?

(3) 校对,寻找错误原因。

4、出示: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

)÷8 4×6=(

)×3

7×(

)>8×2

(

)×8<6×5 36÷(

)>36÷(

) 45÷9<(

)÷8 (1)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选取个别学生有困难的,指名说一说,帮助学困生。

(4)7×( )>8×2(最小填几),( )×8<6×5,(最大填几),36÷( )>36÷( )(有几种填法)

(5)归纳方法:解答这些题,我们要做哪几步?(先计算出一边的得数,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另一边的得数,最后填空)

二、意义梳理。

1、游戏:看卡片说话。

(1)出示卡片3和6。看到这两个数,你想到了哪些和乘除法有关的内容? (2)示范:3乘6等于18,18除以6等于3,18是6的3倍,18是3的6倍。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18里面有3个6。等等。 (3)同桌二人用卡片开始游戏。比一比,谁说得多? (4)选几组进行展示,纠正错误。

2、如果用图来表示“35÷5=7”,那么下列哪幅图是正确的呢?

图一:35只苹果,平均分5个盘。

图二:35颗药,分7天吃。

图二:35颗五角星,每5个圈一下。

图三:(线段图)小红5岁,妈妈35岁(7份)。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名汇报

(3) 归纳:平均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3、出示书第6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指名汇报,说清算理。

在解答第2 小题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把每种方法的算理说清,再进行归类。

(4)归纳:不论是求几倍还是求要几个窝,都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独立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2、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苹果汁

饼干

蛋糕

汽水

面包

3元

6元

9元

2元

1元

小明有18元钱。

(1)可以买几瓶汽水?

(2)买5瓶苹果汁够吗?

(3)还可以怎样买?

第4篇:表内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及说课稿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

整理和复习

阿荣旗王杰小学姜志艳

一、教学内容:课本P48页———p66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用

7、

8、9的 乘法口诀求商;

2、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推理、分析、转化的数学方法。

4、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 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口算训练

(二)、师生共同归纳本单元主要内容 。教师引领,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为了考验你们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两个闯关游戏,带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课件出示:计算关。开火车完成。

1、看乘法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九九八十一

2、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3、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四)、 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 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 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 做第66页中第10题

(1)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 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

3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小结 :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学习 、认真检查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展示自我。

闯关游戏,计算关,这一活动安排四个计算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目的是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问题关,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从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两个游戏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积极思考、展示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会了分析,推理、转化的学习方法。

第5篇:表内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及说课稿

表内除法

(二)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用

7、

8、9的 乘法口诀求商;

2、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推理、分析、转化的数学方法。

4、 注重引导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口算训练

(二)、师生共同归纳本单元主要内容 。

教师引领,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为了考验你们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两个闯关游戏,带你们去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课件出示:计算闯关。开火车完成。

1、看乘法口诀写算式。

七八五十六

九九八十一

2、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3、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四)、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 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学生独立完成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 做第66页中第10题

(1)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 师生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

(五)、教学小结 :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表内除法

(二)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一课。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展示自我。

闯关游戏,计算关,这一活动安排四个计算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目的是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问题关,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从中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两个游戏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积极思考、展示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会了分析,推理、转化的学习方法。

第6篇: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

-----------------------------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 练习三第

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

1、

2、3题。 教学目标 :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

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 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

4、

5、6题。 教学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

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

21、22页练习四第

7、

8、

9、10题。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 学生举例。

3、 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

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

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

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

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

8、

9、10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

35、36页。 教学目标 :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 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 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 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

上一篇:营销部门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食品安全教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