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论高雅艺术进校园

[摘要]高雅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互为补充,甚至是相互依赖的。高雅艺术要进入校园,就必须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培养丰富的土壤和适合的载体,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而另一方面,高雅艺术不能继续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道路,应该寻找适合现代大众口味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走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与高雅艺术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高雅艺术在高校里真正地实现其固有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 高雅艺术 艺术教育

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要求。引领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该项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作用不明显或者说是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无可厚非,但就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来说,此项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笔者作为基层最普通的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对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来说,我国的高校目前还不是一块适合的土壤。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每年仅靠几场音乐会对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长期缺失有关。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

在李岚清同志关于高雅艺术要进大学校园的倡导下,大学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0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正式开展更加表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2003年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2001-2010)》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是艺术教育开始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是全国高校的反应却很平淡,高校艺术教育严重缺位现象依然在延续。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非常可喜。但应该说很不均衡,而且远远不够。现在的艺术教育都是各高校公共课的教研室或由它演变成的艺术中心承担,给学生上一些公共课,而且这些公共课未见得成为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虽然已走在了选修或者必修的道路上,但很多时候它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只是属于一种边缘课程,校方不重视、评职比人低。当然也有特例:上海交大把音乐文化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学校虽然没有与音乐相关的专业,但仍然聘请了十几位音乐教师,在学校内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目前学校每年都要开设几十门文学和音乐等方面的选修课,包括文学作品鉴赏、古典音乐鉴赏、民乐欣赏等。学校还规定,所有学生必须选修2个学分的文学艺术课,凡是这类艺术课程考试不及格的一样要接受补考,几次补考不合格的一样要接受重修乃至退学的处理。但是这样的高校目前在我国只是少数,大部分高校则基本没有艺术教育这一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首先高校领导很难重视公共艺术学科建设。因为整个高校的评估体系里几乎不包含艺术教育的成分。同时,整个艺术教育体系对公共艺术教育似乎并不重视。而要改变大学生对高雅艺术“敬而远之”的状况,显然需要整个艺术教育体系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极大支持,决不是靠轰轰烈烈的几场演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需要的是长期、恒久的支持。

再看高雅艺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直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而高雅艺术之所以遭冷落,与其孤芳自赏、忽略大众欣赏口味的变迁,以及整个社会忽视人文艺术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寻找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其次,必须加大高雅艺术的教育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高雅文艺,仰慕高雅文艺的社会风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雅艺术进校园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高校学生需要高雅艺术的教育与熏陶,另一方面高雅艺术在高校又没有适合的土壤。但是在这些矛盾中有一共同点——艺术教育的缺失。这也是解决目前我国高校与高雅艺术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先了解何谓艺术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特殊形式,他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化,而是用艺术的多种形式对人进行素质培养、感化、熏陶,从而实现精神道德水平和人生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指艺术知识的培育教育。对于人,他还是非物质层面的精神理想的高级追求,审美的教育。美感形式的教育都是艺术教育的特征,常人所谓的美育就是对它的价值与意义的评定。”任何教育都需要载体,艺术教育也不例外。而高校恰恰是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载体。在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将会极大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是成为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小对一个人进行艺术教育对于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说:“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要是这样。我脑中那些现已衰弱的部分就会保持它们的生命力。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也会影响智力。”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六岁开始拉小提琴,音乐从此伴随他一生。特别令人叫绝的是,爱因斯坦常常与另一位物理巨匠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等人的乐曲,相对论的创始人拉小提琴,量子论的奠基者弹钢琴。爱因斯坦也曾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的好友音乐家铃木也说过“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力,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在谈科学艺术思维时他认为他的夫人对他的帮助很大。钱学森的夫人是个音乐家,几十年来,他的夫人一直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这方面的熏陶,使他思维敏捷、思路开阔。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家的亲身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普遍不够得力,致使许多学生创造能力、整体素质较差。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一切

娱乐设施和场所,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十分强调创造、鼓励创新。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必定会由音响感知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而这正是人类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这种想象不受时间限制,使思维活动驰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勇于革新,敢于创造的精神品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2、艺术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最基本的含义是给予受教育者情感熏陶,促进人的情感升华。不同于知识技能教育注重理性把握,音乐是感情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诉诸情感触动。“人们在音乐的旋律中情感起伏。在美术的色彩光影中心弦触动:在舞蹈的身姿中身心愉悦;在戏剧的舞台身影中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影视的声画世界里沉浸共鸣。”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因为人们在审美时,不仅从美的对象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理解到它所反映的人的本质力量.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而且能引起心灵的震颤,激起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如:当你欣赏欢快、优美的音乐时,你会感到心情舒畅,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美的满足:当你在欣赏悲伤、哀婉的音乐时,甚至会落下同情的眼泪,并使你感叹或义愤填膺。描绘家乡美丽自然风光和祖国壮丽河山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依恋之情。颂扬祖国辉煌成就和家乡日新月异变化的音乐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总之,艺术教育的情感呼应是绵长温煦而充满审美韵味的。俗语说比大地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深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大的是人的心灵。艺术就是情感的海洋天空,艺术教育就是开启心灵情感的重要手段。

3、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人曾做过统计,世界各个领域1000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70%-80%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据巴西《标题》周刊1997年4月19日报道,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成绩要比其他孩子高出40%。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7年10月12日以《早期音乐教育可提高思维能力》为题报道说,欧文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戈登·肖领导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从三岁开始给幼儿教授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音乐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经常作音乐训练能改进脑部的‘硬线路’——这个部位与创造力和认知能力有关。”“在一项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与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资金,历时两年完成的一项‘艺术教育组织报告’中,肯定接触戏剧、视觉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的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等方面会比那些一心扑在课业上的学生做的更出色。”清华大学有一个很好的经验,他们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在业务学习的八小时赔出一个小时搞音乐活动,虽然业务学习只有7个小时了,但是这7个小时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却远远超过8个小时的学习、工作的效率。从以上的事例可以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的重要性。事实上,高雅艺术与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互为补充,甚至是相互依赖的。问题的关键是,高雅艺术要进入校园,就必须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培养丰富的土壤和适合的载体,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而另一方面,高雅艺术不能继续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道路,而应该象文章前面所提到的寻找适合现代大众口味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走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高校音乐教育与高雅艺术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高雅艺术在高校里真正地实现其固有的价值:而高雅艺术的普及会为高校培养出21世纪的全面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到那时,恐怕也不会再有“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类似的活动了!

作者:张 见

第2篇:高雅艺术进校园,豫剧唱在课堂上

【提 要】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但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本土文化渐渐被人所忽略,也使得豫剧的地位日益下降。所以我们应该把豫剧文化的传承带入课堂之中,让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去传承。笔者采用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河南豫剧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豫剧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的许多问题,并提出豫剧文化进校园的应对措施。本文试图为豫剧文化进校园提供一套可行的运行方案。

【关键词】高雅艺术进校园 豫剧唱在课堂 探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21世纪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大众娱乐形式多样化,流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许多本土文化的地位遭到猛烈的冲击。在这个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确实出现很多问题,使豫剧文化的传承发展举步维艰有以下几个问题比。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才,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却对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豫剧作为河南的地方戏,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也难以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立足腳跟。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本土文化的传承重视起来。俗话说的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本土文化的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课堂当中,让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学习发扬光大。让豫剧文化进校园,普及豫剧文化知识。让豫剧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豫剧文化进校园不仅对学生日常生活、生活教育、文体培养都有着多层次的教育引导意义,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丰富在校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更了解豫剧文化。更是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优秀品德,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豫剧文化进校园更是更好的传承豫剧艺术,弘扬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另一种完美途径。

二、河南豫剧文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一)豫剧文化传承的可观之处

“豫剧”,是现今河南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更是国家级非物质物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文化传承能很轻易地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这就使得豫剧文化开始渐渐的被教育部门所重视,逐渐被一些中小学甚至大学校园引入课堂之中,这就使得豫剧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前途一片光明。

(二)豫剧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

由于近些年大众娱乐形式多样化,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在这个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确实出现很多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发展和传承豫剧文化的重要性。豫剧的生存之所以开始出现危机,是因为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众数量急剧缩减,表演人才缺乏,许多传统剧目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剧目已经几近失传,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豫剧的抢救、保护工作应尽早落实。以下问题是其所面临的:

1.豫剧文化艺术形式日渐落后。任何东西的发展传承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节的东西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豫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其艺术形式已经开始落后于其他剧种,这种落后如果继续不予以改善,将会给豫剧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豫剧的传承遇到瓶颈。

2.豫剧传播途径太过单一。我们现在了解豫剧都是通过电视频道进行观看,多是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其传播途径太过于单一,如今在这个大众娱乐样式众多的社会背景下,过于单一的传播途径定然会有所影响,随着“低头族”的日益增多,电视收看率已经大不如从前,大多数人会选择手机观看或者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豫剧电影缺乏,使得越来越少的人在去关注豫剧,青少年对于这些豫剧的曲调也没有太大的热情,这更是让豫剧的流传更为困难。

3.其他文化的发展冲击豫剧文化。21世纪是个多元的文化时代,科技的进步,思想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速,同时也有众多外国文化元素的引进,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如:小说、音乐、电影、话剧、电视剧、真人秀综艺等等,新时代的年轻人会选择更为休闲的娱乐方式娱乐倾向更具有现代化流行的气息,最主要的原因是豫剧的娱乐性较弱,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是不会选择这么枯燥无味的豫剧来消磨时光。

4.宣传力度不够。作为河南的本土文化,很多河南的人确实知道豫剧,但却鲜少有人对它非常了解。连身为豫剧发源地的河南人都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不了解更何况外省的人呢?归根结底还是政府不够重视,宣传力度过于低,任何东西都需要去宣传,不宣传怎么进入群众的生活。

三、豫剧文化进校园的应对措施

豫剧文化进校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在实行这一措施的过程是艰难的,我们面临诸多荆棘。但是我们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将豫剧文化进校园彻底落实。我们应该有所行动。

(一)政府部门应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支持

政府部门需要大力配合,豫剧进校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要下达相关文件使得每个阶段的学校都能落实,每个学校都要开设豫剧学习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豫剧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工作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工作配合。

(二)媒体要进行广泛的宣传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要借用新媒体手段,对豫剧文化的形式有所更新,更加现代化,在采用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豫剧文化,加大豫剧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各个阶层的群众都对豫剧文化有所了解。以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为榜样,多创造出诸如此类文化节目,使得豫剧得到更好的传播。

(三)学校在教材改编和课程建设上予以支持

近些年来有些学校大力发展第二课堂,但是却很少有学校将豫剧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课程项目,我觉得学校有必要设立豫剧文化教室,在教室里摆放豫剧文化的相关元素,如服饰,头饰等等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亲身看到这些豫剧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建立保护和传承豫剧文化的意识。只有这些行为对于豫剧文化进校园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是对豫剧文化的传承,学校应该付出更多的行动。首先学校要树立传承豫剧文化的观念。只有学校充分认识到这一观念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豫剧文化。其次学校要编排符合学生基本情况的豫剧教科书。虽然教育部门已经编写了豫剧教材,但是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豫剧文化的要求,太过于官方化。教材的缺失老师不能很好地备课,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使得学生学习的豫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再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的兴趣最重要。学科教学不是一味的向学生们填塞理论知识,更要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豫剧文化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需要一些创新,如进行游戏教学,课堂互动等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豫剧文化,能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豫剧。最后豫剧文化进校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资深专业素质。如果学校开设了豫剧文化这一课程,那么没有优质的教师力量,这门课程就是所谓的“面子工程”。因此学校应该多培养一些教授豫剧的精英老师,让豫剧文化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豫剧作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受到国人的关注,可是在当前流行文化的冲突下其地位越来越低,很多小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听过豫剧,这是何等的悲哀。本文通过对河南豫剧的文化内涵、豫剧文化进校园目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以及豫剧文化进校园可行性对策的提出,对以后豫剧文化进校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案,让豫剧文化进校园的进程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1992《中国戏曲志·河南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河南省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编写组编1997《河南中小学音乐教材》,河南文艺出版社。

张好娜2013《豫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第16期。

姬艳玲2009《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豫剧进入课堂》,《音乐天地》第6期。

(通信地址:450046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作者:刘畅

第3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现状、难点及运行机制

[摘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这一影响尤为重要。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艺术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审美情趣、生活品位也不断提高。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高校依托专业背景,借助学科优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深入分析“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雅艺术 师范院校 校园文化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宋溧俊(1978- ),男,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SZJ14206)

[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江苏省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多年举办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品牌,办成了品味高雅、影响深远、独具魅力、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艺术盛会。笔者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幸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到了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相关机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运行现状

1.探索“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规律,初步形成“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运行机制。笔者通过参与南京师范大学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相关工作,采用问卷调查、学校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调查。目前,江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总体运行体制上,已形成政府、专业艺术团体、高校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省政府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资金保障有力,省委宣传部、教育厅、财政厅每年加大对专项经费的投入,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通过将透明、公开的招标形式引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组织过程,有效地调动了专业艺术团体演出的积极性。高校艺术中心也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目前,高校已经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校党委领导下宣传部牵头、艺术中心统筹、院系部门配合、学生社团融入的工作机制。

2.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容,不断创新“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载体。江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自开展以来,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组织过程由最初的单一演奏发展到演奏时加入讲解的元素,以便于学生加深了解,使他们喜欢高雅音乐。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的兴趣点千差万别,再加上很多学生早期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到位,欣赏高雅音乐的能力和意愿都不是太强,因此,早期“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组织者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将艺术讲座、舞蹈、歌剧、戏曲、工艺美术等多种形式纳入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不断推进活动,努力使活动形式推陈出新,为大众喜闻乐见。

3.凝练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特色品牌。高校内外部运行有独特的机制。近年来,高校在探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有效运行的过程中,紧密结合高校自身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特色。高校目前有三种运行模式:一是侧重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各类文艺团体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菜单,供学生主动选择并跟踪改进。二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侧重于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艺术实践基地相结合,建立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大学生舞蹈艺术实践基地、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实践基地等实践基地。高校把有关艺术课程纳入选修课,并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修满一定的学分。三是侧重于与艺术中心指导下的学生社团相结合。社团在校内外各种文化交流与艺术教育展演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构成校园文化建设亮丽的风景线。这三种模式各有侧重,目前大部分高校交叉使用,重点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运行难点

要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全面把握运行过程,深入分析实际运行中的难点,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真正受益。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及调查,认为目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运行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硬件相对不足与学生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园文化设施是开展高雅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条件。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文化大省,高校在校生规模大,这对全面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文化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件条件缺乏,成为制约活动有效运行的因素。许多高校老校区的礼堂、展厅等基础设施老化,舞台、音响、灯光等设备难以符合高水平演出团体的演出需求。各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美术类专业展厅较少,虽然社会上也有一些展厅可做补充,但其针对的对象群体不同,运行模式还不十分适合。另外,新校区建设的演出场地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高校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建设教学楼和住宿区,使文化设施滞后于整个校区的建设。有些高校的文化设施在布局上存在问题,不利于组织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另外,高校之间还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这些都成为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的掣肘。

2.陈旧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矛盾。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多元文化的冲突,使得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高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地方,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加之中学阶段教育培养学生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不足,影响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传统剧目以古装戏居多,故事大多陈旧,唱词相对难懂,唱腔比较舒缓,难以引起众多学生的兴趣。近年来,一些青春版剧目中增加了时代元素,内容更加充实生动,演出表现形式也紧跟时代,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兴趣。这表明,学生喜爱高雅艺术,他们只是拒绝俗套的内容和呆板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介绍创作背景、丰富内涵及演出者信息等内容,以便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激发兴趣点,培养艺术素养。只有我们脚踏实地地执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组织形式划一与学生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参加人员的组织方面,目前主要采取集体组织、学生自主领票、素质教育博雅课程考察等形式。采用集体组织的形式,以一个特定群体为目标体,组织集体参与,展现组织优势,保证了活动参与率,但由于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兴趣容易被忽视,难以产生共鸣,导致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学生自主领票的运行机制,由校艺术中心通过微博、微信及校园网、教育厅网站等载体发布演出信息,学生凭有效证件自主领票。这种运作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培养了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群,使供给与需求实现了对接,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但是,这一模式也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前期的宣传准备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内容的选择和宣传手段,并考虑参与率不足的风险。目前,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纳入素质教育的博雅课程中,由学校每年提供菜单式信息,学生自主上网选择,自由领票参与高雅艺术活动,活动结束后刷卡计算学分。这种运行机制由于与课程挂钩,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率,但实际运行中也存在“有的活动人满为患、有的活动人员不足”的情况,以及个别学生仅仅为换取学分而被动参与的现象。此外,各学校信息系统的衔接与课程互认方面也存在一些体制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大部分高校都综合运用这三种组织学生的方式。但是,调查问卷和走访调查也显示,部分高校还存在组织形式单一的问题,尚未建立统一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信息网络平台,没有高效利用大数据分析下的资源,也没有广泛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三、积极改进和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运行体制

随着“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已逐步形成,并在学校享有较高的美誉度。面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大数据平台下资源全面整合而又各具特色的运行体制,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并形成品牌效应。

1.素质教育博雅课程下的艺术实践推进。艺术品位的提升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历来受到广泛关注,原国家教委早在1988年4月就出台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类型的艺术类选修课,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水平。多年来,学校普遍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所高校都设立了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主要校领导分管相关工作,艺术中心、学工、团委、院系、社团相互配合,形成了浓郁的大学生艺术教育氛围。目前部分高校已经试行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纳入素质教育博雅课程,建立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具体来说:一是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博雅课程,正式成为学生的选修课,学生通过参加高雅艺术活动取得学分;二是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艺术专业的实践相结合,部分专业要突出学生参与“走出去”战略,使学生成为高雅艺术的传播者。在这两种运行方式中,高校细化了学分评定,建立了具体的考评机制。

2.艺术中心指导下的社团特色健康运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社团。建立在艺术中心指导下的统一的学生社团特色化运行机制,对于引导大学生开展有益健康的文艺活动,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参与面,培育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一是让学生专业社团与专业艺术团体结对,实现优势互补和良性发展。一方面,专业艺术团体选派有一定艺术造诣与传授技巧的成员,指导社团开展特色艺术实践活动。大学生社团成员在专业艺术团体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艺术水平,也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本领。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社团成员开展高水平的艺术实践活动,也促使专业艺术团体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二是经常开展多样化特色社团的活动,对学生群体进行艺术引导。与其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运行体制最大不同在于,建立艺术中心指导下的社团特色运行机制,能保证艺术活动经常开展,从而弥补难以集中开展大型活动的不足,培养特有的观众群体。第三,注重品牌的长期培育与打造。文化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谋划、设计、宣传,还需要长期的精心运营。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社团原有特色与校园文化传承的衔接,这就对社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大数据平台下的活动运行不断开放。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要将“互联网+”运作模式运用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建立大数据平台下开放化的运行机制,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具体来说:一是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整合过程中,全面掌握需求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约登记,组织者通过后台统计,全面了解学生的偏好,提供有效供给,有目的地进行科学引导。二是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优质高雅艺术资源的共享。建设“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专题网站,在教育厅及各高校网站上建立链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辅以报纸、电台等传统渠道,全面发布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信息。学生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相关信息,实现网络预约、跨校观看,从而打破壁垒,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三是在大数据平台下完善评估考核机制,促进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可以通过现场回馈打分、网站打分等形式,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点评,便于活动领导机构和活动具体组织者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活动的反馈情况,倒逼组织者提高活动质量。

随着“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独特品牌已经初步形成,科学的运行体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总结、总结上创新,让“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感受艺术魅力、提高综合素养的魅力平台,进而为建设有品位的大学文化、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扎实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远.200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闻发布会[EB/OL].http://bbs.zjol.com.cn/thread-1654812-1-1.html,2007-12-30.

[2]张发钦.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软实力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3]成文光.艺术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科教文汇,2009(8).

[4]潘世墨.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的思考[J].中国教育报,2007-09-

24.

[5]靳超英.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误区辨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1).

[6]梁斐.新时期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3(9).

作者:宋溧俊

第4篇:《艺术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校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育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和繁荣发展,为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1、艺术课程教学

(1)、学校要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规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 2)、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要按照艺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教学中必须使用经国家或者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 (3)、艺术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关注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4)、艺术科教师要加强学习,开展协作式备课,要有大艺术的综合视野,认真教学,潜心研究,使艺术课程教学的内涵更为丰富。

(5)、学校要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探索,推动艺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6)、 学校的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考核科目。

2、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二、实施内容

1.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和校园广播系统进行教唱,在每天课外活动放一些歌曲,让全校所有中小学生都了解歌曲,会唱一些基本的歌

2.大力推进体育艺术“2+1”活动。各学校要从全面提高学生艺术兴趣与艺术素养出发,注意把本校的艺术教育与“2+1”活动紧密结合,采取有力措施,务实推进,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 1 至 2 项艺术特长。

3.进一步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工作。各年级要制定艺术发展计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通过校外培训及校本研修,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艺术教育课堂。

三、实施办法

1.音乐教师每一周或每两周要教会一首歌曲,让学生会唱一些基本的歌曲。

2.团委,少先队要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活动。

3.每年元旦前后,团委少先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文艺汇演活动,用来丰富校园的艺术氛围。

四、组织领导 组 长:刘耀俊 副组长:杨海 祁浒

组 员:各年级音乐,美术教师 学校每年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举办经常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各级各类单位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升艺术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校园的广播、演出、展览、展示以及校园的整体设计应当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安定区安乐学校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5篇:高雅艺术进校园——相声讲座活动方案

一、 活动背景

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各大高校讲学,以及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等形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红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公司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 ,特成立红德相声社。红德相声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将“繁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艺术”作为首要宗旨。

二、 活动目的

1、 本次活动通过给大学生提供免费欣赏高雅艺术(相声)的

形式,旨在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艺术教育环境;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2、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扩大相声艺术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在

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相声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三、 活动地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演艺大厅

四、 活动时间

2012年 3月1 日下午6时

五、 承办单位:苏州红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六、 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1、形式

本次活动以讲座形式展开,特邀请国家一级演员付俊坤老师进行讲座。为了能够调动现场气氛,讲座现场将融合实时表演的形式,使得讲座与表演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增强讲座的感染力。

2、内容

讲座将分为“相声的起源”、“相声的特色”、“相声的表达手法”和“相声艺术之说学逗唱”四个部分展开。

七、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2月17日---2012年2月19日)

(1)2月17日,召集会议,确定活动宣传、实施、外联及总结等任务的分配。

(2)2月18日上午做好演讲内容地商讨修改,做好演讲嘉宾的联系工作。2月18日下午需要做好演讲ppt的初稿,和演讲嘉宾做进一步沟通。

中期: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日—2012年3月1日)

(1)2月20日——2月22日进入活动实施阶段。由高瑞和严晨明负责学校的联系工作,和学校做好洽谈(包括演出场地、演出内容

的确定)。

(2)2月23日——2月26日

2月23日,完成讲座稿的最终确定(包括PPT)。

在此期间,相声社根据学校所确定的演出内容,安排演出人员并做好排练工作。高瑞和严晨明需要和学校保持及时的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在此期间,设计部门需要做好活动的宣传册,海报等设计,并印刷。后勤部门需要做好演出服装道具的准备工作。

(3)2月27日——2月29日,和学校做好沟通,在学校张贴宣传海报。

2月29日,下午召开会议,确认各部门工作完成。

(4)3月1日下午1时,所有演职人员在公司集合,集体前往苏州工艺美院,预计1点40到达苏州工艺美院,进行演出场地布置。 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3月2日——2012年3月5日)

1、及时和学校做好沟通工作,了解本次活动在苏州工艺美院师生中的影响力,为进一步和学校合作做好准备。

2、召开总结会议,沟通本次活动的总结情况。

附录:演讲嘉宾简介

付俊坤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望艺术团艺术指导,原天津市曲艺团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吴江市消防大队警营文化建设编外教导员,

上海相声专业委员会特约演员。师从相声名家孙小林先生,深得其师爷相声泰斗张永熙先生真传,后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御板书名家张万年先生门下,曾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获二等奖。参加侯宝林杯相声大赛,获银奖。在总装备部第

七、

八、九届全军汇演中获一等奖,其作品在各大军内杂志发表。现为红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德相声社特约顾问。

活动负责人:高瑞

红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2年2月16日

第6篇:艺术家足球队进校园活动策划方案

2015湖北艺术家足球队进校园

活动策划方案

足球被称作是世界第一运动,国人对振兴中国足球的愿望由来已久,日益强烈。由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大胆改革,大胆探索,为中国足球发展振兴探索新体制,实现“中国足球梦”。由足球教育专家、中小学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已编写完成并下发。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足球将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高中学校将招收优秀足球特长生;高校将扩大高水平足球人才的招生规模;以及其他一系列发展硬指标和行动计划等。可以说,校园足球的春风已经率先刮起。

湖北艺术家足球队是全国首支由艺术家组成的足球队,从2008年组队至今,球队聚集了50多位湖北艺术家,可谓明星荟萃。武汉画院原院长李乃蔚是球队的顾问,湖北地区最有价值画家冷军为领队,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江中潮是队长。

足球队倡导:艺术足球、足球艺术。用艺术足球来教育人,影响人,提高全民文化体育素质。球队组建至今,征战了50多场比赛。在《长江日报》开辟了“艺术家进校与艺术家零距离的公益栏目”,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效应。先后走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江汉大学、湖北美术学校、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四十九中、洪山中学等十余所学校。

为响应国家进一步开展足球运动战略部署,推动本地足球普及与提高,由武汉电视台《文体夜总汇》联合湖北艺术家足球队以及《长江日报》,共同策划组织湖北艺术家足球队2015年进校园社会公益活动,将拉开序幕。共同担当振兴中国足球社会责任,助推校园足球做出贡献。

一、活动主要内容:

1.艺术家足球队队员对在校学生展开指导。(艺术家优秀队员包括林强等前国脚以及湖北足球名宿教练特邀参与指导)

2.艺术家足球队和学校足球队进行友谊比赛(小学、初中、高中皆可),比赛分为三节,每节---分钟,中场休息若干分钟。

3.艺术家足球队与学校师生进行足球及书画座谈互动,赠送足球器材.字画。

4.为贫困学校组建校校园足球队,实现孩子们的足球“中国梦”。

5、进行书法拍卖,得资用于校园足球。

二、活动周期:每月1-2次。

三、推广与宣传:武汉电视台《文体夜总汇》栏目、长江日报体育版全程跟踪报道。

四、活动赞助与预算(暂略) 活动冠名“---------湖北艺术家足球队” 预算金额:

主办单位:武汉电视台《文体夜总汇》栏目

长江日报体育部 湖北艺术家足球队

承办单位:汉艺空间艺术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5日

第7篇:艺术家进校园活动情况

2014年全省文化系统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

取得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联合组织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文化系统按照活动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艺术进校园活动。

全省文化系统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不仅单纯送演出进校园,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演出导赏、艺术培训辅导,举办书画展、摄影展、非遗展,建立少儿艺术培训基地,邀请学校师生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展主题性参观展示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演出1458场,开展艺术培训、文化讲座1712课时,组织校园书画展、摄影展、非遗展近1000场次,组织学校师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开展主题参观展示教学活动达3万余人次;建立实践基地、打造艺术特色学校百余个。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以点带面,全面启动全省艺术家进校园活动 为开创共建合作的新局面,省文化厅选取山大二附中作为试点开展此项活动,助力打造“特色校园”、“特色课程”,使文化成果惠及中小学生。这是省文化厅厅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厅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制定的整改措施之一。

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省话剧院、省京剧院为学校师生开展演出导赏,受到师生高度好评。六一期间,省话剧院在山大二附中举办了艺术家进校园启动仪式,演出了深受小学生们喜爱的儿童剧《丑小鸭》。在山大二附中乔迁新校之际,省京剧院为初二学生展示了京剧折子戏演出导赏,结合教学安排,演出的同时为学生穿插讲解京剧基础知识和唱段欣赏要点,不仅让学生了解京剧基本常识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深受学生喜爱。演出现场,欢呼尖叫声不断。演出结束后,校领导、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久久不愿离场,掌声不断,纷纷争要演员微信。组织学生参观省博物馆举办的非洲动物迁徙展并进行详细讲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省文化厅经常性组织邀请山大二附小师生到剧场观看演出,自共建以来,先后邀请200余人次到剧场观看各类演出,让师生近距离欣赏高水平文艺演出。

二、广泛开展送演出导赏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全省文化系统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学校课程设置,充分利用现有艺术资源,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课堂,提供“菜单式”演出导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2014年济南市京剧院在全市11所中学开展京剧演出、导赏、培训达928课时,与济南儿艺共同完成进校园演出60余场。济宁市嘉祥县在辖区校园开展山东梆子、曲艺、唢呐专场演出20场,1万多中、小学生观看收益。淄博市张店区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进校园”活动,使五音戏在中小学校园广泛传播,激发了他们对地方戏曲的热爱,给学生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2014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吕凤琴走进校园开设五音戏专题导赏活动30余次。青岛交响乐团面向低龄学生演出了生动有趣的雅乐惠民系列公益讲解音乐会。

三、普及艺术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 全省文化系统采取开展艺术培训、举办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有效普及艺术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水平。青岛市茂腔剧团举办了“茂腔进校园”、“胶州秧歌普及周”等面向中小学的文化活动10余次,普及茂腔、秧歌等各艺术品种相关知识。东营区在辖区中学开设了吕剧课,开展 “吕剧文化进校园”辅导培训活动,选派优秀演职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每周三定时开展吕剧教学活动,2014年进校辅导40次,培训学生达14200人次。曲阜市举办了“圣城德馨大讲堂”走进校园活动,开展国学讲座30余场次。威海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演示剪纸、锔瓷技艺、葫芦烙画制作技艺、荣成渔家蛋雕技艺,现场答疑解惑,与学生深度互动,学生们纷纷动手学习技艺,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潍坊市寒亭区立足年画、风筝、柳编等特色资源,将适合校园传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文学类项目与校园校本课程相结合,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材、邀请传承人进入学校开展传习活动,现场传授技艺,使少年儿童直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四、共建特色基地,开展专项艺术活动 各单位积极与驻地学校建立特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艺术活动。山东美术馆探索“馆校共建”机制,与历下区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山师附小、省实验小学等单位共建“第二课堂”,将学生的课堂搬进美术馆,让学生在施教于乐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此外,还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署了共建协议,与学校共同开展社会美育教育活动。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在南池小学建立少儿艺术培训基地,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3个门类专项培训;兖州区文化部门与驻地中小学校结对子、建立实践基地16处,打造艺术特色学校35处。青岛每年定期组织国家级、山东省级、青岛市级和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已设立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大同小学等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20余个。

形式多样的艺术家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更多了解文化、熟悉文化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热爱文化、热爱艺术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无形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下一步,全省文化系统将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传播,进一步使艺术家进校园活动取得实效。

2015年2月2日

第8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策划书

中文系与昌吉州文联联合举办“文化艺术进校园”

活动策划书

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加强新疆民族大团结教育,歌颂新疆,

特别是在昌吉州党委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建设和谐昌吉,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为了加强昌吉学院同昌吉州文化艺术界的交流,昌吉州文联与昌吉学院中文系联合举办“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现将活动安排如下:

一、 组织领导:

总策划:州文联:李明中文系:王多明

策划:州文联:陈平努尔巴哈提

中文系:邴波 张华 李铁张文涛

成员:州文联:

中文系:全体学生干部

二、 活动主题:歌颂新疆各民族大团结,歌颂和谐新疆,迎接

春天。

三、 活动时间:2010年3月27日上午11:00——14:00

四、 活动地点:西校区艺术楼六楼活动中心

五、 主办单位:昌吉州文联

承办单位:昌吉学院中文系

六、 工作安排:

(一)会务组

1、联系场地(张文涛),确定参会观众人数(童涛);

2、邀请昌吉学院领导及各院系领导(王书记);

3、确定参会昌吉州文联领导及中文系领导,并制作领导名牌(秘书处);

4、引领领导、嘉宾入场并做好服务工作(秘书处);

5、确定礼仪小姐、引领小组成员(组织部);

6、提前划分各班就坐位置(纪检部);

7、准备茶叶、茶杯、电热壶(秘书处);

8、联系运送学生往返车辆(张文涛);

(二)宣传组

1、制作横幅(3个)、海报(6个)、在校园广播上进行活动宣传,做好前期宣传(新闻社);

2、做好前期和现场的图片、视频采集准备(DV协会、摄影协会);

3、做好现场的采访及后期的宣传报道工作(新闻社、鹤鸣)。

(三)节目组

1、会场布置(主席团);

2、与州文联节目负责人员沟通,做好节目安排(张文涛);

3、准备演出人员的服装道具(周良龙);

4、检查测试播音响设备、演出播放音乐(吕志辰);

5、准备开场音乐和散场彩喷(周良龙);

6、组织演员走场(滕玉美)。

(四)安全保障组

1、确定安全出口及人员疏散通道(马鑫);

2、确定会场消防安全用具的位置、数量及消防安全用具使用负责人(曾景);

3、确定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员的引导员(申龙、童涛、曾景、周良龙)及扩音话筒(带电池);

4、确定每辆校车往返运送学生途中的安全员(各班班长、曾景);

5、处理其他会场突发的各种事件(申龙)。

七、活动流程:

1、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周四彩排,周五布置会场,周六参

会人员提前到场);

2、工作人员到位,各负其责(9:30);

3、纪检组10:30前引导安排学生就坐;

4、迎领小组迎领嘉宾就坐、会议秘书给嘉宾倒茶;

5、工作人员确定活动是否可以开始;

6、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7、主持人介绍嘉宾,请领导讲话;

8、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

9、主持人宣布演出结束,请领导做结束语,播放散场音乐,彩

喷喷出;

10、宣布退场,嘉宾从前门离开,学生等待;

11、学生退场,组织学生返校,打扫场地;

12、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进行后续的宣传报道(团之声、中文系简报、展板、新闻稿上报学院、广播稿)。

昌吉学院中文系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9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策划书

2012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策划书 策划人:王野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校学生总会文艺部 活动主题:高雅艺术进校园,主要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陶冶情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活动。

活动内容;本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内容形式灵活,可借鉴去年广场文化节的策划方案,并推陈出新:

1、 交响乐表演

活动目的:交响乐对于我们平常的生活有些陌生,可是交响乐是真真正正的高雅艺术,在艺术领域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舒缓人的内心,又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首席演出的不二选择,具体策划如下:

演出人员:交响乐团可以聘请本市的艺术团或一些文艺机构 活动地点:文化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幕5-6月份

经费预算:主要费用是艺术团的聘请费用,可以与社联部协商,让艺术团做一次汇报演出,节约开支。

2、 风筝节

活动目的:风筝又称纸鸢,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次风筝节的举办可以与各系联合举办,主要是发动各院系学生动手能力,自己创作风筝,写出自己的梦想。 活动地点:A座门前操场 活动时间:4月末

经费预算:与各院系合作,主要经费使用在奖项设立上。

3、 校园商品交易会 活动目的:商品交易会在校园里一度风靡各个寝室楼,但从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校性质的校园商品交易,这不仅使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更发扬了我们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活动地点:A座门前操场

活动内容及安排:以系为单位,在场地内“晒晒”自己的商品,可以是旧物,也可以是自己动手做的手工制品。

经费预算:由于露天展销会,就需要遮阳工具及饮水方面的工具。 经费可与赞助商一同支付。 电影周

活动目的:电影作为光影结合,一直是最新科技的一种体现,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电影周的活动一方面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对真正的科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同学们的文化底蕴。 活动时间:6月份 活动地点:文化艺术中心

经费预算:由于放映电影成本较高,可以适当的收取观看电影同学的影票费用,以节约开支。 歌咏大赛

活动目的:歌咏大赛的活动形式与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比较吻合,可以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闭幕式来展开。歌咏比赛活动内容题材不限,符合本次活动即可。同时也是一个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让同学们展开心扉,高声说出心声,对本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评价也能公开化。可以以系为单位展开活动,逐层选拔,为大家呈现一场真正有水准的歌咏大赛。 活动时间: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闭幕式 活动地点:文化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学生处 承办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学生总会

(注意事项详见附表)

附表

注意事项:

1、 活动时间要合理安排,杜绝出现于上课时间冲突的现象发生。

2、 户外的活动展开过程中要注意天气情况和宣传效果,这部分工作可以与校园广播站合作展开。

3、 活动场地若与其他活动冲突,以团委老师安排为准。

上一篇:传家宝的故事下一篇:中学大课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