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小学校园,它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小学生的品行、人格形成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小学校园德育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篇1:

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考察

摘 要:高校校园艺术活动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易于传播和使受众接纳,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研究考察高校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是在新时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为高校开展艺术育人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考察

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考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交叉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古往今来,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增加了学生对祖国文化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报国之志。通过欣赏和参观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的革命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3.塑造学生优秀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崇高的审美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艺术审美体验。校园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理念,形成优秀的人生品格。

4.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5.引导个性发展,发挥一技之长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使每个人的潜力无限度地挖掘出来。如现在各高校经常举办的艺术节、校园文化月活动等。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和个性特长,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样的活动既展示学生自己,又是一次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

给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的思考

1.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应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当代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要结合民族和地方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一些当地的艺术,这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活动中大力弘扬民族艺术,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艺术,使年轻的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艺术活动的德育功效。

2.注重教育大众化和人性化的融合

艺术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充分享受艺术享受的民主权利,维护他们在艺术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欣赏他们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让他们主动把艺术的愉悦与自信结合起来,充分感受到艺术活动所带来的幸福与成功。

3.注重提高艺术活动的质量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艺术活动对活动的组织者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对艺术活动的质量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国家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就是我们参照的最好例子,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艺术活动模式、丰富艺术活动内容,开阔艺术活动的批判性视野,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艺”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张玉山,宋慧颖.浅议艺术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教书育人,2006

作者:刘小麟

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篇2: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摘要】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就是小学校园,它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小学生的品行、人格形成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小学校园德育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校园文化 德育教育

前言

清江小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之一,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受到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清江小学德育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该学校如何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德育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开展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教师应该认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探索。

一、小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小学校园文化在发展中存在自身的特点,它具有优选性、开放性、间接性、同化性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它也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导向功能

小学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与时代发展随行的文化,它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特色,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学生奠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发展理念的精髓,优秀的校园文能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的实质也是一种校园制度,它时刻严格规范着学校全体师生的言行举止,同时约束着自我行为,促进师生向连号的行为方向发展。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纪律规范,对师生都既有强烈的约束力。

3.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了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强烈意识,调动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能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的热爱。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校园环境建设同样是进行美感教育的重要素材。将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协调统一的融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和眷恋之情。

4.实践功能

校园文化开展最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校园内全体师生,同时他们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逐渐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独立、团结、友好、互助等一系列美好品质,在校园文化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教育里面,对行为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教育的途径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进行观念、信念等精神活动的统一进学校师生追求更高的个人价值和发展目标,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因此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和世界观。

1.打造先换环境文化,促进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的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利用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中校园的显性文化,同时也是校园物质形态和物质的载体,在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中,使之形成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校园内的自然景观进行精心的设计,能扩充绿地面积,将校园环境建设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能有计划的创造一些机会使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中,组织学生拔草浇水、施肥等工作,在劳作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室内的环境。对教室内的环境文化布置可从教学楼主的过程,它能促干道、教室走廊、教室内部等地方布置各种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宣传栏,在教室内部悬挂名人、名言、班级口号等,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品德发展。

2.将德育教育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制度是对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的维护,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依法治教,将各种校园规章制度与学校严明的校规校纪相结合,形成一种纪律,用舆论等手段制约校园内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校园制度文化中导向性、规范性、继承性等特点为基础,促进师生共同努力和进步。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校园制度的制定和建设中,以人为本促进和监督学生的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通过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大的品质,促进自然与环境、人和谐的发展。

3.丰富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辅助活动,具有普遍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展示才艺的平台,同时在活动实践中充分体验德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在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形成鲜明的个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

三、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创建积极、和谐、有特色的文明校园,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将德育教育充分的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共同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英霞.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语文学刊,2014,01:172+174

[2]刘林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244-245

[3]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作者:苟彬

校园艺术活动德育功能论文 篇3:

论校园文化的功能性重建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团队凝聚功能、性格激励功能和优势辐射功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校园文化出现功能缺失。校园文化功能性重建要在拓展文化宣传手段和建设校园文化制度两方面寻求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功能;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的多种功能,从文化教育层面上深入开展德育工作,是现阶段开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创新点之一。

一、大学校园文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要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品牌的重要体现,对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以下几点重要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先进校园文化的发扬使校园内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时代精神。它熏陶和约束着广大师生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志品质,促使广大师生提高思想境界,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共同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2.团队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观念。由于共同创造,师生员工对它有着血肉相连的紧密感和亲切感。同时校园文化渗透进校园方方面面,对师生具有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向心力和感召力,有助于学校上下同心协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共谋学校长远发展。

3.性格激励功能。一方面,是一种对个人的性格激励作用。激励教师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激励学生艰苦奋斗,立志成才;促使全校形成振奋精神、你追我赶、公平竞争、互相学习的激励环境与机制。另一方面,是一种对精神、文化的反激励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反作用于自身,从而产生深刻的自身变革,使校园文化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在一种内循环的模式下激励文化本身的推陈出新。

4.优势辐射功能。校园科技文化节、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艺术社团到农村、到社区送温暖等一系列树立学校形象、打造名校品牌的活动,充分发挥着校园文化的优势辐射作用。“走出去、引进来”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大量资源,丰富了教育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缺失

面对资讯暴涨、网络崛起与传统思想文化教育的强烈碰撞,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多元价值观取向,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缺失是造成这些情况的因素之一。

1.价值导向功能的缺失:个人主义兴起。

在文化多元化与家庭规劝力日渐弱化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面对大量形形色色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由于对各种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错误地将个人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看做是时代的主流、最利自我成长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受到冲击。校园文化价值导向功能部分“失灵”,个人主义逐渐兴起。

2.团队凝聚功能的缺失: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泛滥。

校园文化一直鼓励学生社团、学生创业的发展,但关注的视野更多停留在鼓励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上;较少地开展针对大学生全体共同参与的思想教育活动,从全局上进行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合作力的深入培养,导致团队凝聚功能的缺失。加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许多“80后”大学生将“创业”视为实现梦想的捷径,崇拜着年轻致富的同时代创业者,也做着一朝成名的美梦,但缺乏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实干精神,“邯郸学步”式地将他人的经历拿来作为自己实现梦想的手段,结果造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泛滥。

3.性格激励功能的缺失:抗挫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欠缺。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心理成熟度不高、抗挫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欠缺。归结起来,源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做事目的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盲目认可自我导致做事急躁欠考虑,遇挫后失望沮丧情绪严重,无法自我解压、自我激励;做事滞后,不从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特点,又导致了结果失败,形成恶性循环。而校园文化没有形成对学生有效的督促,使校园缺乏一种激励环境和机制,从而导致这个大环境下的性格激励功能缺失。

4.优势辐射功能的缺失:受惠环境缩小、反馈资源有限。

校园文化的关注点更多的在校园内的文化发展繁荣,既没有更多的“走出去”,向外界宣传推广校园的独特文化,又没有更多的“引进来”,将校际间的优秀文化进行交流合作,补充本校文化资源,导致了校园文化优势辐射功能的缺失,致使受惠环境缩小、反馈资源有限。

三、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性重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校园文化功能性重建,要以各种文化宣传形式作为方式手段,努力探索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

首先,通过设立宣传思想工作主页、制作网上新闻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校刊、校报、校园广播台等一切可利用的宣传阵地的作用,贴近广大师生员工,做好热点引导,强化对外宣传,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建设起由平面到立体的广泛、深入、全面的宣传网络,将大学生德育工作全面铺开,并且有重点地对关键性问题进行反复教育指导。

其次,邀请相关专家对校园学生社团的文学、艺术等活动进行指导,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科学知识讲座和竞赛。一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能力;二是贯彻德育基本理念,变大条大框的理论道理为循循善诱,取得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的双丰收。

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观校史馆、烈士陵园、历史文化博物馆或利用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将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始终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2.校园文化功能性重建,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作为环境保证,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教育队伍建设3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勤奋能干的教育队伍,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规章制度是基础,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根基来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着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使师生员工规范自身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自觉养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形成先进的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学生社团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校内学生社团,繁荣社团文化;二是建立一系列辅助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制度,例如活动场馆管理制度、活动经费报销制度、活动管理安全制度等。

(2)组织机构是血脉,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结构保障。

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支撑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结构保障。首先,组织机构梯队构建要合理,上下级间的职权要分明、同级间的责任要明确;其次,建立一套详尽完备的问责制度,严格把关对每一个环节把关,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再次,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根据问责制建立奖惩制,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专人负责校内外人士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作出调整。

(3)教育队伍是灵魂,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核心力量。

德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校院系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首先,要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制观念;其次,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骨干作用;再次,要重视自身形象建设,注意一言一行在学生中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自己培养成一名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服务意识深刻、全心全意投入到培养新时代合格大学生历史任务中的高校德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湛红艳.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10).

[2]王艳,冉鑫. 谈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作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编辑/刘文捷

作者:黄 影 孙庆斌

上一篇: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