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具有较鲜明的行业特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 高职院校因其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学生的就业率较高, 国家在政策给予了较大的扶持, 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很快。高职教育也形成一批有行业特色, 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专业或者重点建设专业, 同时在扩招过程增设一些非传统优势的一些非骨干、非重点专业。我院是隶属于江苏交通厅的交通类高职院, 是全国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 同样存在着在行业中有较强影响的专业, 如航海类、轮机类、船舶、港口机械等重点专业, 同时也设置了一些非传统优势专业, 如机电类、管理信息类、人文类的一些非重点专业。学校在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的资源投入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学生就业中, 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骨干专业和非骨干专业学生在就业辅导、信息获取等存在较大的差别。

2 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方面

在就业管理工作中, 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 还是广大学生, 因为自身各自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性质, 社会背景、个人能力及获取信息的方法不一样, 导致他们在就业信息的量和渠道不相同, 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经过观察,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主要存在于信息采集和社会信息发布在学校和社会, 学校内院 (系) 之间,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

2.1 学校与地方之间就业信息不对称

目前, 各级政府的劳动部门都已经建立了劳动力市场, 形成了劳动就业的管理和信息发布的平台, 由于高等学校的行业特点, 使得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传递交换, 没有形成较好的机制, 学校比较注重行业信息的采集而地方则注重于地方劳动就业的信息发布, 高校的专业辅导人员由于编制、经费等原因, 无法从大量的地方信息中筛选中所需的信息, 结果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2.2 校院与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学校在日常管理通常采用二级管理, 院系按专业门类划门, 而不同的专业之间有的联系比较紧密, 而有的联系较少, 加之院系之间的行政管理上的独立性, 使得院系相应之间的信息获取存在不对称。

2.3 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 (系)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日常工作中, 校级职能部门主要通过协调、指导、考核等办法与手段进行就业管理工作, 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定、实施办法、模式调整等决策工作通常由校级职能部门完成, 而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由二级学院承担, 这样造成了掌握一线信息的人员不具备决策权, 而不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职能部门享有决策权, 从而形成信息不对称, 从而使决策偏离实际需求。

2.4 院系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通常, 院系就业工作的管理队伍, 党总支书记、系主任, 在管理体系中, 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教育工作和日常行政工作的人员, 缺少交流、信息不畅, 造成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办公室主任等组成信息不对称, 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 由于个人自身的岗位, 社会资源、个人能力等, 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渠道不同, 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般来说, 行业优势专业、骨干专业在资源占有上有较大的优势, 从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2.5 学生和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后, 高职院校学生比较多, 学生管理人员配置偏低, 通常教师又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 放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裕, 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较少, 学生对学校的诸多就业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缺少及时的传递, 而相应学生和老师的教育背景、社会资源、个人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2.6 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一般而言, 学生家长和学校联系较少, 对学生的就业政策、实施细节知之甚少, 许多相关信息通常由学生本人的反馈, 信息量较少, 而由于学生和家长在就业的地点、行业, 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学生较少向家长反映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和意向, 而学校对学生本人和家庭对就业的期望, 就业的需求信息, 也比较少, 因此, 学校与学生在就业也存在双向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3 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解决方法

高职院学生就业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特别一些非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学生的影响尤其严重, 从而影响到学生这些专业的招生, 而且, 在校生的心理也不稳定, 导致一些新生在入学后不久, 要求转专业的比例越来越多, 给正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造成了冲击, 也影响学校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和和谐。

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使得学生、老师、校内、校外之间畅通的信息传递, 提高学生、老师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方法和能力, 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学生就业难问题。

3.1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专业培训, 提高学生就业的主动性

现在, 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体会不到社会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很多学生对就业具有盲目性和盲从性, 相当多的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很茫然, 随遇而安, 没有自己的想法, 等待老师、家长安排, 缺乏就业的主动性, 学校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融入社会, 体验生活。

3.2 利用校园网络, 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

现在, 学校的很多信息在校园网上发布, 就业工作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形成一个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的权威平台, 各系部建立相应专业的信息采集人员, 充分利用学生、教师的社会资源, 利用校园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 及时将相关信息在各系部、职能部门之间传递, 完善信息传递的双向通道。

3.3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 专门收集、整理, 进行及时的传递和发布

依托南通, 面向长三角地区, 建立学校校园网和地方政府劳动就业信息网的链接, 使学生通过校园网直接获取就业信息, 根据以往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苏州高新区、昆山地区, 聘请已毕业的校友, 作为就业信息员, 多方采集就业信息, 经专业辅导老师筛选后提供学生, 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3.4 广泛发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促进学生就业

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资源,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获取一些信息, 这些就业信息来源可靠, 一般经过慎重筛选, 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4 结语

通过上述方法, 我院机电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 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提供就业信息, 另外通过学校、网络等多渠道, 发布毕业生信息, 使得信息需求和供应能够充分、有效地传递。近几年, 毕业生的就业协议率和一次就业率达到100%,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就业竞争的公平。

摘要:目前, 由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的深入, 使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高等教育中, 常常应用“不对称理论”进行教学管理, 而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现象的探讨, 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从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学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 提出了学生就业中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并付诸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事实证明, 该办法是切实有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 张娟.高等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J].现代情报, 2001 (2) 188~189.

[2] 孙亮, 柏静儒, 蔡国伟.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J].东北电力学院党报, 2005, 25 (5) 86~89.

上一篇: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及展望下一篇:电子汽车衡的使用方法及维修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