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学课课标理念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 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 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发展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 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理念, 提高科学课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我们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培养兴趣是关键

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只要有兴趣, 充满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就会自觉主动地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本来小学生对自然中的一些现象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从事科学活动, 只是我们没有及时给予肯定, 使其兴趣逐渐淡化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内容会更贴近学生生活, 有现实意义, 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学起来不会有太多的距离, 学习的情感与认知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科学课教学中, 教师应紧紧把握这一规律,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从平凡而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出具有蕴涵科学知识的素材, 把那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现象引入课堂, 创设情境让他们去探索、去感悟、去理解、去发现, 再通过竞赛、游戏、语言激励等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点燃他们的激情, 在探究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 主动参与, 真实参与, 在动口、动脑、动手之中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 体验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以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中, 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灵才将得到充分的呵护, 学生大胆质疑的个性才将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生互相合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充分的培育, 也只有这样的学习形式, 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兴趣一旦被激发, 就会伴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 去积极认识事物。教师能否捕捉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创造和谐、愉快而又充满探索性的情境, 将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方法指导是重点

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还应该有科学的学习与探究方法。忽略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热情之中瞎闯蛮干, 必然会导致失败的结局。一次次的失败也必然会扼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儿童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听过会忘记, 看过能记住, 做过才能学会。”科学教材在编排上重在让学生在操作、实验、演示、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其特点是概念少, 活动多, 教师讲授知识少, 学生内化吸收多。大量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等探究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是教学的重要形式。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活动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形式, 我们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教师怎么讲解, 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中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是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学《液体热胀冷缩》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烧开水实验, 学生观察烧着的一壶水, 一会儿水开了把壶盖顶得一窜一窜的, 大量的热气从壶盖边冲出来, 水不断往外溢, 溢出浇在炉火上, 发出嗤嗤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壶里的水为什么会往外溢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说壶里的水增多了, 有的说水的体积增大了, 热气把水从壶里带出来了等等, 尽管学生的猜测、假象可能不正确, 但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引导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思考:既然水受热就能溢出来, 我们能否想个办法不让它溢出来呢?有的学生说给它加点冷水, 降降温, 有的说停止加热, 有的说把盖子捂紧些等, 让学生来试一试, 通过学生的操作, 果然水不再溢出来了,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水受热后就会溢出来, 降温后水就不溢出来了, 因势利导得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进一步探索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体验成功是保证

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达到目的, 从中体验到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也是促使学生乐于进行科学知识探究的保证, 哪怕是学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现, 一个不合情理的设想, 一个简单的推理, 一个不太正确的结论, 一个小小的创意, 教师都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课外可通过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 科技小论文、科技知识手抄报评比, 观察记录、研究记录、学习心得体会展评等形式, 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 要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切忌重结果轻过程, 要突出学生的经历、感受和感知, 重视对体验、发现、兴趣、能力、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用评价来促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增强、习惯的养成。

4养成习惯是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分工合作,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有关书刊等获取科学知识, 养成勤于收集资料信息的学习习惯;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以及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养成勤于、善于观察的习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等信息, 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从而养成科学推理的习惯等等。总之, 在探究活动中, 要逐步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理解科学探究过程, 获得科学探究乐趣, 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成果或水平。”

上一篇:浅谈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