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化学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化学品本身具有的巨大危害性和潜在危害性给人身、环境和社会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已经是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摘 要:长期依赖法律法规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的研究,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基础薄弱,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国内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健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1 引言

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它们并未完全与国际化学品管理接轨,在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和评价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检测机构,无法应对国外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技术法规。因此,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2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928年,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化学危险品和爆炸物品委员会协同化学学会编辑了常用化学危险品表(NFPA49)。英帝国化学公司和日本劳动省分别创立了Mond法和六阶段评价法。

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并逐步完善化学品管理体系。2006年欧盟通过REACH管理体系,该法案通过严格明确适用范围、适用主体、适用对象,欧盟逐步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化学品登记、评估、批准和限制制度。REACH管理体系取代了欧盟现行的40个法规,在法律层次上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建立了一个新的危险化学品监管体系。

总之,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制订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和监控体系。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化学品管理法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石化工业建设初期,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就相继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所,开展了化学事故的救援抢救工作。1996年,原化工部和国家经贸委成立了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同年,原劳动部和化工部联合颁发了《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管理进入了新阶段。

2005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项标准。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在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过程的违规行为的公告》。目前我国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已达40多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制定、安全管理政策的实施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4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但由于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公安、交通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均制定了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致使危险化学品分类管理上缺乏多部门共同认可的分类标准,进而导致各部门监管对象存在交叉或空白的现象,使得执法者无章可循、企业无所适从。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与国际化学品管理体系未完全接轨,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工产品和化工下游产品面临新的注册、环境风险安全评估、授权、限制、替代等问题。

5 建立新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措施

5.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惯例,逐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使得执法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

5.2 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程监管体制

危险化学品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多、环节多,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对全部危险化学品采取登记管理,建立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对管辖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废弃等环节进行实时的监管。因此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保、经贸、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运输到废物处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5.3 建立高效、畅通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工作应注重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预案体系、开展风险分析、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科技术水平和开展全社会的应急教育。其指挥应当实行国家集中管理、统一指挥的基本原则;国家需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同时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必须做好事故应急处置的培训工作,包括全社会总动员。通过整合应急资源,逐步建立起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网络,加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技术支持,从而建立高效、畅通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5.4 建立高科技和高素质的技术队伍

通过对欧盟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的研究,我们认为必须依靠安全科技力量和高素质的安监队伍,对企业的安全业务、设施状况、应急机制等实施超前管理和过程控制,这样还可为科学制定法规、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政府应大力投入资金、配备人员开展安全基础科研、事故调查、检验检测等安全相关研究。相关技术机构亦可受政府、企业的委托,开展化学安全、作业条件有害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和认证报告。此外,为减少化学品贸易出口时的摩擦和壁垒,高素质的专业化技术机构可向企业提供注册、环境风险安全评估、授权、限制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5.5 建立自主、有序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业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高度的自主安全意识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企业需在选址、设计、施工、运行、维修、到最终停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充分实施自主管理,通过采取各种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事故风险。同时企业应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自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安全隐患。此外,有条件的企业可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生产、存贮、运输等环节中引进网络控制系统、GPS定位系统等工业自动化系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并大大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危害风险。

结束语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高国内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尽早实现我国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与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相接轨,同时加强国家化学品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加快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并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菅小东,周红,高映新.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7~9.

[2]章莉娟,钱宇,冯建中.欧盟新的化学品控制体系和我国的对策[J].现代化工,2005,25(10):6~11.

[3]刘建国,胡建信,唐孝炎.化学品环境管理全球治理格局与中国管理体制的完善[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6):121~126.

作者:谭鸿滨 樊攀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探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化学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化学品本身具有的巨大危害性和潜在危害性给人身、环境和社会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已经是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管理体系;建立

化学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产原料和消费品,但是同时化学品本身的属性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也对经济社会和人身安全等产生威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管和控制,既是确保经济社会活动效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化学品使用效用和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措施。探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对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并不理想,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重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等过程的管理监控不够,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没有做好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在安全管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负责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部门,如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畅通,管理工作和秩序比较混乱。其次,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使用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和条例已经不太能够适应新时期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发展的需要,在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点,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再次,有些安全监管措施不具备强制性,例如危化品安全监管实行登记注册制度,但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是一项告知性备案工作,一旦危化品生产企业违约,不按照法律法规条文要求进行登记,那么我们监管部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另外,很多企业和部门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方面存在着安全管理意识差、安全管理知识缺乏等问题,安全操作人员的技能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够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危險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

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牵扯到多个部门,具有行业多、环节多的特点,因此不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业都应当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进行强化。首先,要对危险化学品采取登记管理工作,根据区域化学品管理工作实际,建立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对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存储、使用、废弃等多个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比如强制要求化工企业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包装容器进行事故隐患检查,确保其无隐患运行;要求运输车辆的危险化学品标识应清晰,车况要稳定,出问题的车辆该报废报废、该淘汰淘汰,绝不姑息;对于运输剧毒、易燃易爆等高危化学品的车辆,要通过GPRS等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实时监控车辆情况,防止意外发生等等。最后,各个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要紧密合作,强化相关部门之间的互相联系,构建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到使用、废弃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管理,并做好安全监管信息时时共享。

(二)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实际,结合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经验,按照相关标准对我国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首先,要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修订,要结合现阶段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修订,完善案例条例。其次,要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配套规章进行制定,尤其是在危险化学品的鉴别、限量标准和鉴别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做到能与国际接轨,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另外,在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细节,如标签、标志和相关技术说明书等标准上与国际相关工作进行统一和规范。

(三)构建高水平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技术队伍

高水平的危化品管理技术队伍是确保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科学和规范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要强化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水平的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技术优化等进行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其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做好相关的安全研究工作,政府可以委托相关的技术机构对化学品安全、危险化学品作业条件有害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再次,加强对相关危化品生产经营岗位的职业准入要求,比如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资格,通过以考代训、以考代教来促进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另外,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如GPS定位系统、网络控制系统技术等应用到危险化学品监管模式当中,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科技含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危险化学品,但其固有的危险性也给人民群众带来威胁,2015年天津港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如果安全生产监管不善,危险化学品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需要对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进行构建,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技术队伍,从而最终实现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和标准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奎.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模式与体系的建立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34-36.

[2]戴芳,何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1,(1):63-64+41.

[3]孙明日,沙惠琴.对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3,(20):54.

作者:刘松涛

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加强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简述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安全管理现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用以提高我国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 管理 对策

Study of th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Coutermeasures on Hazardous Chemicals in China

Chen Jing1,2, Li Fang 2, Zhou Zhouhua3

(1.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 of Guangxi,Nanning Guangxi,530028,China;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Guangxi,Nanning Guangxi,530028,China;3. Nanning Experimental School Attached To Peking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530022,Chin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品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量迅猛增加[1]。而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放射性等特点[2],导致其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使用、回收和废物处理等[3]多个环节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能。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周围环境也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坏[4-5]。如2008年“8·26”广西河池维尼纶集团爆炸事故、2010年“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以及2015年“8·12”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6-7]。因此,危险化学品是继大气、水、土壤、固废和噪声之外的又一防治重点[8],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9-11],国内专家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总结出一系列的问题。该文主要针对危险化学品简述其生产及安全管理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完善相关安全管理策略,确保危险化学品在各环节均能顺利进行。

1 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防止危险化学品发生安全事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并建立了一整套生产管理规定[10],其中包括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2013年3月1日施行),《职业病防治法》,《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等,但是在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安全的问题。

1.1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对危险化学品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有8镉有关部门,包括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邮政管理部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甚至引发执行不严的问题,增加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难度。特别是部门之间的管理标准不一致时,容易产生“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两种现象,为整个危险化学品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企业安全意识淡漠,危险化学品登记难度大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制度,但是一些生产企业对此不积极。

主要原因是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意义所在,将企业安全生管理作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手段,安全制度、文件规范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即使不登记也不会对企业的生产有影响,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侥幸心理,故意隐瞒企业存在危险化学品的事实,为生产经营埋下了很多事故隐患。

1.3 企业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素质待提高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往往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时间和精力,甚至责任心都有所不足,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设备、资金也很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正常开展,安全管理效果很差。同样,操作人员素质也不高,而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未经过安全培训就进入工作岗位,不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对工作场所危险源认识不足,极易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危险事故。当前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编制人员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深入和全面了解,单纯照搬别的企业的规章制度,编制的安全生产规范和企业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安全规范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我国许多事故案例表明,在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往往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既有操作者的,也有管理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化工制品生产企业发展迅猛,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然而企业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却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培训,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主自身安全观念淡薄或者无力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1.4 缺乏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应急能力,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危险化学品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因此在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设备损害、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而相关危化企业没有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事故的急救演练,一旦发生事故时,容易自乱阵脚,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另外,各级环保部门针对化学品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不足,现有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响应平台不够完善,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各地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严重滞后于实际工作需求,很难实现有效的化学品全过程环境风险防控。

1.5 行业管理不到位,缺少具体发展规划

老旧城市地区原先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重视不足,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原本处于边缘地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储仓库已经被城区包围,甚至处在城市中心。化工企业的规划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在搬迁和改造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特别是当其处于城市中心位置时,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2.1 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可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国际发展趋势,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参照国际公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跟上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发展步伐,持续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2.2 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强化安全监管网络

各部门的相互合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保、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加强联系,积极开展使用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全面了解化学品流向和最终去向。全面掌握生产、使用化学品企业经营与仓储、运输情况,实现危险化学品从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的全国管理。特别是针对一些新研发的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等级不明确的现象,要尽早建立危险化学品名录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企业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使全国各地危险化学品数据库联网共享,并将其向社会共享。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信息格式、信息接口和统一的监管流程,各监管部门以信息为黏合剂,通过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以达到信息共享,协同管理实现部门联动监管,消除安全监管缝隙。

2.3 危化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方式之一。危化品生产涉及了人员、设备、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应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第一,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危化企业在招聘员工的环节务必严格把关,对于员工从业的硬性资质如操作工准操作范围、相关的从业年限、身体健康状况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务必在招聘环节从源头上控制招聘员工的素质。从业人员在录用后,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操作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生产场所的危险源的认识,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其次还要进行应急逃生培训,这样在事故发生时才能及时地应对,避免事态严重。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继续教育,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或者组织员工参加高校的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二,设备购置及检查维护。危化企业要挑选优质的设备供应商,保证设备的具有良好的运作能力和安全性能。危化企业需注重设备的日常检查,确保生产设备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修理。对于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第三,科学管理生产过程。在生产开始之前,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另外,危化企业应当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生产一线的操作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监控室,使监控人员可以密切掌握生产情况,并能够强化操作人员的自律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2.4 科学规划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

在现有危化品从业企业基础上,合理调整行业布局,有效降低城市风险。对于处在居民区以及其他安全距离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单位,应结合城市建设整个规划以及产业相关布局进行调整,切实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危害严重的危化品从业单位、新增农药经营单位、新增零散油漆类危化品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监管。

2.5 完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同时还要做好危化品事故快速反应及应急救援工作,将事故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有效控制事故扩散,将危害降到最低。首先,危化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应急工作小组,明确成员的组成以及职责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事故发生,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迅速开展事故处理工作,带领员工进行救援逃生。其次,危化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地完善,还应该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实际的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对进一步的源体系进行完善,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围绕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建立急救应急体系,并不定期的进行急救演练,全面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引发事故的急救水平。

3 结语

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影响巨大,后果恶劣。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应进一步的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管理,杜绝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甘学.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5,38(6):158-160.

[2] 刘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280.

[3] 曹敬灿,梁文艳,张立秋,等.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统计分析及建议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2):428-431.

[4] 董文福,傅德黔.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7):81-83.

[5] 吴宗之,张圣柱,张悦,等.2006-2010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5-9.

[6] 李健,白晓昀,任正中,等.2011-2013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6):142-147.

[7] 佟淑娇,吴宗之,王如君,等.2001-2013年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大以上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3):129-134.

[8] 王尔德.“十二五”危险化学品监管新政-行业集中布局,新建、搬迁企业进入专业化工园区.21世纪经济报道[N].2012-02-09(6).

[9] 丛尧,刘洪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4(11):76.

[10] 高建明,曾荣明.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技术,2013,10(3):21-22.

[11] 李阳慧明.宾团生产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成果及对策建议[J].山西建筑,2015,41(8):201-202.

[12] 陈金合,慕晶霞,李永兴,等.国内危险化学品管理概述[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12):38-40.

[13] 苏大勇,耿继原,耿志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日及其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5(26):17-18.

[14] 翟红光.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生产与安全技术,2015(7):191.

[15] 房芳.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 2015(19):207.

[16] 王巍.浅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15(3):53-54.

[17] 孙晓曼.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防范研究[J].中国市场,2015(23):69-70.

[18] 师立晨,王如君,多英全.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2):161-166.

[19] 万敏,陶强,崔鹏,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国内外主要政策法规比对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4):119-123.

[20] 薛俭.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5):13-16.

作者:陈晶 李方 周中华

上一篇:农网优化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社会环境加强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