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绩效保险公司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越来越关注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不是更加便利,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企业对物流公司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物流服务的需求扩展到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因此资金的结算、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个新的巨大的增长点。本文研究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营绩效保险公司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运营绩效保险公司论文 篇1:

基于过程的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模型

【摘要】本文提出保险公司业务绩效评价是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评价,并依据企业资源观(RBV),从战略构建、资源评价、能力分析和绩效测量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作用关系构建保险公司业务绩效评价模型,采用结构方程验证模型的结构合理性和关联效应。基于模型建立了保险公司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价值产生的中间过程因素以及关联作用关系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保险公司业务绩效;动态评价;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依赖于大量的内部与外部的直接和间接因素,这些因素与保险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1],由于该过程存在中间传递变量,因此给提取和量化保险公司资源和能力效果指标带来很大困难。如何识别、确定和量化这些中间过程因素以及它们对于资源和能力的关联作用关系是解决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稀少,一直以来对于保险公司资源与能力的测量和评估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和静态关系层面,还没有发现系统的理论观点解释和分析保险公司价值产生的全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各种变量的因果关联和转化对于公司业务绩效的贡献,也缺乏恰当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适于组织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操作和评估保险公司的业务绩效。本文首先从企业资源观分析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并给出保险公司业务绩效的动态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保险公司业务绩效动态评估模型的结构合理性和关联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动态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1.基于過程的我国保险公司绩效动态评价方法

1.1 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评价模型

保险公司的资源与能力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依赖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人力,财务,价值链,风险管理和盈利等。资源、能力与业务之间存在着产生保险公司绩效的作用过程,保险公司业务的运作整合了公司的资源,保险公司业务的运作还需要风险管理能力与盈利能力的支撑,这就解释了资源、业务、能力在公司价值产生过程中的关联关系。因此,保险公司的绩效评价应该是建立在对各种价值产生因素关联作用的动态评价,跟踪测评价值产生过程中指标之间的关联效应和最终的保险公司的业务绩效,有效地识别绩效的障碍因素和作用途径。本文依据企业资源观(RBV)提出保险企业的业务绩效评价方法是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评价,深入到内部的动态作用关系和过程因素,把保险公司战略构建、资源评价、能力分析和绩效测量四个维度联系起来,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综合评价保险公司的业务绩效。本文从资源、能力等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保险公司业务绩效的动态评价模型(如图1)。战略构建、资源评价、能力分析和绩效测量四个维度的评估以及它们之间关联关系的评估构成了一整套价值产生过程的动态评价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保险公司业务绩效的量化评测和对其关联作用因素的动态跟踪和监控。

图1 保险公司业务绩效的动态评价模型

根据图1显示的保险公司业务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因果关联关系,我们下面阐述四个维度的评估内容和主要依据,以及关联关系评价内容和原理。

1.1.1 战略构建

战略构建主要描述组织制定和执行战略的水平,以揭示规划相关资源的潜在能力。保险公司的战略构建是动态评价的始端,是以高层管理领导能力为核心,通过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利用组织内外资源以形成管控风险并实现盈利的能力和产生业务绩效的战略管理活动。在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保险公要正确认识自己优势与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例如,专业化对于中小保险公司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这具体表现为保险险种的专业化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同时,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还可以组建战略联盟,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自己的竞争力。

1.1.2 资源评价

资源评价是对产生能力的三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价值链资源)整合水平的综合评估。三类资源的评估内容如下:

人力资源:重点评价人力资源的结构、规划及价值。徐景波基于顾客总价值和服务利润链设计了保险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模型,为企业实现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出一些建设性方案[2]。保险企业的人力资源在保险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执行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财务资源:偏重于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和预警能力进行评估。周延对我国主要的寿险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照标准普尔的评价体系将各自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进而根据风险因子得分有针对性地各类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3]。

价值链资源:保险公司的价值链是以保险公司为核心,由各种类型供应商、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以及保险消费者等上中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一根链条。价值链资源评价偏重于保险公司价值链的优化过程。张倍源提出保险公司价值链优化中的价值链方向、道德风险、价值链整合和制度设计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确立了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链发现过程[4]。

1.1.3 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体现了保险企业整合组织各项资源形成能力的水平,作为评估过程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揭示保险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优势,并追踪这种优势导致的绩效改善方式和途径。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营运能力。前者侧重于测量保险公司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后者则偏重于评估保险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两个能力反映出其在保险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中介特征:资源通过流程的传递被整合利用,从而获取风险管控和营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连接资源和业务绩效的桥梁。

1.1.4 绩效测量

绩效测量是整个动态评价过程的终端,其目的在于测评企业能力的价值创造水平。何祺从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潜力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了保险经营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本文采用业务绩效反映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对绩效的测量主要针对保险业务的具体业务绩效进行测量。绩效测量结果也为组织战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图2 四个维度变量的因果关联关系评估

1.1.5 关联关系的评价

依据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估,进一步分析相邻两个维度测量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形成对变量关联关系的评估如图2所示。“战略构建”与“资源评价”两个维度关联关系的评估,反映了在保险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战略规划资源”阶段的特征,评估企业战略对于资源利用的影响,战略构建的结果是否已经有效集成规划了保险企业相关资源。“资源评价”与“能力分析”两个维度关联关系的评估,反映了“资源转化能力”階段的特征,评估集成的保险企业相关资源是否已经被配置利用而产生盈利的能力。“能力分析”与“绩效测量”关联关系的评估,反映了“能力产生价值”作为最后一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评估保险企业的竞争能力到底为保险企业带来哪些价值(见图2)。

1.2 基于评价模型的电子商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保险公司业务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我们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实现企业的实际测评,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在四个评估维度中,本文设计了包括25个指标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动态评价保险公司业务绩效的理念,四个评估层面逐次递进,相互关联,反映了保险公司在战略、资源、能力和绩效多维度的动态调整过程。

2.评估模型的结构方程验证

为了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有必要对保险企业的业务绩效的动态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依据图1中展示的四个评估维度,我们将每一个维度的变量进行结构化关联变换,构成了以战略构建为起始点,以资源和能力作为中间变量,并将业务绩效作为终端测量的路径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结构方程(SEM)进行验证。除了验证结构合理性之外,SEM还有利于在动态过程中揭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联效应。本研究主要是研究保险企业战略、资源、能力和绩效相互关联的动态过程,选取的是重庆市范围内的保险企业,抽样的方法为判断抽样。

2.1 效度与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用于测量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结构效度是最常见的检验标准。我们使用平均萃取变差(AVE)来考察模型的内敛效度和判别效度[5],在此基础上还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进一步检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由表2所示,位于对角线上所有评估层变量的AVE均大于0.5则认为模型的会聚效度较好,且大于交叉变量的相关系数,则认为模型的判别效度较好。在此基础上,使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得到测量模型的拟合参数为:χ2/df=2.3,CFI=0.93,NFI=0.95,RMSEA=0.061,IFI=0.95,PNFI=0.68,拟合效果达到规定要求。因此,本研究测量指标体系的效度是令人满意的。

信度分析是为了测度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使用“Cronbach α”系数[5]进行信度检验。表2报告了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在0.83~0.92之间。通常认为,α系数越高表示信度越好,α系数在0.9以上认为效果极佳,在0.8~0.9之间认为非常好,由此可见,本文的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体现测量要求。

表1 保险公司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估维度 评估变量 评估因素 评估指标

指标数 指标代码

战略构建 战略规划 发展模式 4 ID 1

ID 2…

规划方案 3

组织准备 2

资源评价 人力资源 技能和培训 2

从业意愿 2

财务资源 财务预警 3

财务支付 3

价值链

资源 代理企业 代理企业合作机制 4

代理企业利益认可 1

代理企业参与能力 1

公估企业 公估企业合作机制 4

公估企业利益认可 1

公估企业参与能力 1

保险消费者 客户关系 2

能力分析 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评估 内部风险评估 3

外部风险评估 3

风险控制 内部风险控制 3

外部风险控制 3

营运能力 资本能力 2

盈利能力 2

偿债能力 2

发展能力 2

绩效测量 业务绩效 营销绩效 营销业务绩效 4

投资绩效 投资业务绩效 4

CRM绩效 CRM绩效 3

2.2 结构方程检验

结构方程建模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确认型因素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数据分析工具。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SEM)以路径图(Path Diagram)的形式描绘,使用软件LISREL8.7进行模型的估计和路径的计算。根据图1所示的评价模型,分别构建战略构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价值链资源、风险管理能力、营运能力以及业务绩效七个变量;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将对应的评估因素作为观察指标纳入结构方程模型。运行Lisrel8.7得到如图3的结构路径,计算显示的模型拟合参数为:χ2/df=2.4,CFI=0.96,NFI=0.94,RMSEA=0.007,IFI=0.96,PNFI=0.86,显示了很好的拟合优度。

图3 动态评价模型的关联路径图

表2 效度与信度检验

均值 标准差 Cronbach α SC HR FR VCR RMC OC BP

SC 3.48 0.88 0.92 0.70

HR 3.41 0.92 0.89 0.65 0.68

FR 3.56 0.81 0.90 0.61 0.67 0.60

VCR 3.43 0.85 0.87 0.65 0.58 0.68 0.79

RMC 3.44 0.91 0.83 0.61 0.64 0.61 0.57 0.72

OC 3.22 0.92 0.88 0.68 0.59 0.57 0.63 0.59 0.73

BP 3.46 0.79 0.92 0.57 0.46 0.51 0.46 0.48 0.61 0.71

注:SC=戰略构建,HR=人力资源,FR=财务资源,VCR=价值链资源,RMC=风险管理能力,OC=营运能力,BP=业务绩效

如图3显示,SEM验证的模型显示,所有的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战略构建对财务资源的影响最大。财务资源是相关资源中重要的中介性资源,不但对人力资源(β=0.42)和价值链资源(β=0.41)具有整合作用。检验的路径显示,对业务绩效的影响是由风险管理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以上的路径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动态评价模型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保险企业的业务绩效沿着战略构建—资源—能力—业务绩效四个维度的关联而产生,体现了明显的动态特征。

3.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建立科学的保险企业业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保险企业有效评估绩效效果的依据。先前的保险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忽略对企业价值产生过程以及过程因素关联关系的研究,导致评价体系多停留在理论和静态关系层面。本文探索研究一种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评估方法,基于战略构建、资源评价、能力分析和绩效测量四个维度的因果作用关系构建全新的适用于动态评价的业务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本文使用结构方程论证该动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证明,它不仅能够合理地对保险企业战略管理能力、资源的整合利用现状、资源应用产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还能有效地识别绩效的障碍因素和作用途径。

总之,上述的评估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保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评估业务绩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的结构突破常规的孤立、静态结构关系,所确定的变量和关联关系结构反映了保险企业价值产生的多层级推进的动态过程,并且经过结构方程模型的严格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从动态评价思想,通过指标体系的变量维度之间的因果递进作用关系,实现对价值产生的中间过程因素和关联作用关系的综合评价,解决保险企业业务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

此项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研究将继续完善指标体系,优化权重结构,并通过企业实践来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Zhao J,Vincent Huang W,Zhu Z.An empirical study of e-busines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China[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8,55(1):134-147.

[2]徐景波.基于服务利润链的保险企业人力资源战略[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24-27.

[3]周延,郭建林.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寿险公司财务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2):83-88.

[4]张倍源,朱克桐.财产保险公司价值链优化分析[J].甘肃金融,2010(1):18-19.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重庆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研究》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0YBSH46)。

作者简介:蒋骏(1988—),男,重庆人,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作者:蒋骏

运营绩效保险公司论文 篇2: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及问题研究

[摘 要]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越来越关注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不是更加便利,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企业对物流公司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物流服务的需求扩展到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因此资金的结算、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个新的巨大的增长点。本文研究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

[

1 引 言

1998年UPS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将其改造成UPS的一个部门,为其物流业务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与物流金融服务,实现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化为标志,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乃至融合,开展物流与物流金融服务成为物流企业的一个新的巨大的、潜在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UPS认为“未来的物流企业谁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借助于金融的力量,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比如怡亚通)得以拓展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有效地促进了供应链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转型为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据2007年4月《当代金融家》的一篇文章记载,目前UPS和马士基的最大的利润来源都已经是物流金融服务。本文讨论了第三方物流金融模式及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若干建议。

2 基于第三方物流视角的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在银行、学术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等不同的视角下,概念有所不同,本文从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角度,认为物流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和授信为客户提供的整体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业务形式包括了采购、分销、配送、运输、仓储、结算、融资、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其中的物流与资金的结算的集成、物流与融资的集成等服务是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层面的研究比较多,而资金流服务的研究比较少。这一状况导致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成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影响到了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绩效。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的把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获得了更低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核心企业往往会通过向供应商延迟付款,采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物流模式、向分销商转移库存等模式来实现企业本身的低成本运作,但是这些做法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形成挤压,造成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高企,比如有的企业会以近20%的损失的代价获得货款贴现。供应链的一些企业在资金的压力下不得不延迟结算,高成本融资等,而这些做法将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样一些简单的成本转嫁的方式,无疑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不能实现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目标,供应链管理绩效将大打折扣。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提供,降低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中,这个资金流在各个节点得到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成本最低。

3 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

国内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是“融通仓”和“全程物流”模式。物流企业从服务客户的金融需求出发,通过融资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客户货物资产的占有为授信支持,向银行申请融资。

3.1 融通仓模式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1)融通仓融入企业原材料采购链之中

企业先获得贷款采购原材料,然后将采购的原材料交付给第三方物流仓储中心作质押,在贷款期间分多次偿还。方式一:金融机构先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交给企业,企业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将原材料准确地评估后交付给第三方仓储中心入库,金融机构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将汇票兑现,将款项划拨回原材料供应商的账户。方式二:“先抵押,后质押”。企业先以金融机构认同的动产做抵押,获得银行承兑汇票用于购买原材料,待原材料经评估并交付仓储中心入库后,金融机构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将汇票兑现,并将抵押贷款转为以该批原材料为质押物的质押贷款。

(2)融通仓融入企业分销链之中

企业产成品下生产线后直接运至第三方物流融通仓存储,以备销售旺季之所需。以该批成品库存做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质押贷款,并以产品销售收入分批偿还贷款。为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接收销售货款,此时通常要求企业实行款到发货的销售政策,如果企业与金融机构另有约定,金融机构亦可按企业接到的销售订单确认质物出库申请。第三方物流融通仓此时作为企业分销链的一环,提供优良的仓储服务,并作为质押企业的承运人或协助其承运人安排货物出库与发运,保证企业产品分销物流的顺畅。

(3)融通仓对企业信用的整合与再造

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和成立独特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信用整合和再造的两个重要方式。方式一:融通仓享有金融机构相当的授信额度。融通仓向金融机构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金融机构授予融通仓一定的信贷额度。方式二:融通仓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包括融通仓直接成立信用担保体系、融通仓为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担保、融通仓以自身担保能力组织企业联保或互助担保三种方法。

3.2 按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缺口需求,融通仓可分为三种模式

(1)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主要适用于企业运营中“支付现金”到“卖出存货”的资金缺口期。融资模式体现为动产抵押和质押贷款(以供应链企业中的库存、仓单等动产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这种模式把“死”的物资或权利凭证向“活”的资产转换,加速“动产”的流通,能够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具体业务形式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抵押和质押”、“保兑仓”等。

(2)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应付账款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即使用应付或应收账款的单据凭证作为担保信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其中“应付账款管理”适用企业运营周期的采购阶段,而“应收账款管理”适用融资企业“卖出存货”至“收到现金”的资金缺口期。

(3)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适用于企业运营周期的各个阶段。例如,在企业采购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或需求变化将会导致供应链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则借助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期货等)来管理风险,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融通仓服务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供应链风险,但是,融通仓服务本身又有其固有风险,如市场风险、商业环境风险、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有效风险管理是成功实施融通仓服务的关键。融通仓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和保险产品以及运营控制来管理融通仓的相关风险。

3.3 全程物流模式

全程物流模式是现货动态质押业务的衍生和发展,是基于“多节点在库+在途”抵押监管下的存货融资模式。具体来说,全程物流是指在企业自身或企业集团系统合法拥有的货物存放于多个仓储节点或者运输过程的情况下,由银行认可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上述货物做24小时全流程封闭监管,保证总体价值高于银行授信所要求的最低价值,在完善抵押登记的基础上,银行向企业融资。

在此业务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全程物流核定库存现货抵押监管是本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重大,物流公司需要派驻监管员对各个仓储地点及运输渠道实施全程监管,并将各仓储地点的存货和渠道上的在途货物核定总量总额,并纳入库存总量的统筹管理。监管范围涵盖仓库、各类运输方式的监管。

4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越来越关注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不是更加便利,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企业对物流公司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物流服务的需求扩展到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因此资金的结算、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和发展的。物流企业由于控制了客户的有效资产(货物等动产),这就为物流企业向金融服务的延伸提供了基本的资产担保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独立于银行和企业之间,这个角色也为银行找到了货物监管、供应链融资的代理人。

然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我国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能像UPS那样收购或者投资一家银行来操作金融业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与银行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因此,物流金融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容易受到国家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影响。银行仍然希望由自己指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货物的质押监管。物流企业在这一服务过程中,将获得两部分收益:一是物流运营收费,二是货物评估和质押监管收费。而且,由于物流企业成为了银行的合作伙伴,将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门槛,并进而打造成一种核心竞争力。但目前能有资格成为银行合作伙伴承接质押监管业务的物流企业并不多,中储运、中外运、中远毫无疑问地走在了前列,但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被排除在外。银行选择合作伙伴当然要考察资质、网络、管理等方方面面,即使合作条件放得再宽,能进入名单的仍然是凤毛麟角。所以,对于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这个馅饼看得见、吃不着。

(2)由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的业务上的技术储备不足,相关经验缺乏,比如,在存货价格变动、如何迅速变现、价格确定,增值税等问题上需要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细则来解决,同时需要业务数据的共享。

(3)我国的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相关的物权登记制度混乱,缺乏统一公开的物权公示性备案系统,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专业的技能和诚信。

(4)物流环境的复杂和混乱。仓单不标准,缺乏流动性,运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于是银行很难做到对流程进行控制,使得风险管理无法得到无缝连接。参与物流金融的企业鱼龙混杂,缺乏行业规范,甚至出现了借款人和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的现象。物流企业、银行、借款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相关业务操作混乱且标准不统一。

(5)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关键在于对业务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物流企业作为借款企业的供应链的管理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商品的交易、流动记录和借款企业的基本状况。他们理应可以把控融资风险,但是由于不少物流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科学手段,没有对大量的一手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分析,对风险还缺乏相应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监管成本比较高。

5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的建议

(1)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联合共建物流金融业务控制平台,根据具体产业链的特点设计物流金融产品和运营模式,设立物流公司的监管模式、运营模式和供应链整合方案,进行需求调查、数据收集处理、信息沟通,使供应链物流金融的业务控制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构建物流与物流金融业务控制的信息平台,实现银行、物流企业、借款企业的实时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

(2)对于广大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关键还是要解决资信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物流地产企业全国布点,除了大家都会眼热的保税物流中心外,还有一些主要针对普通货物的物流园区。这些物流园区通常具有复杂的功能定位和综合的服务能力,如:区域配送中心(RDC)、快运转运中心、运输揽货站、配载服务部、售后备件中心、VMI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期货物流、电子商务及配送中心、展销展示中心、信息服务和附属服务功能。综合性的普通物流园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如传化物流基地,将在全国规划布点达10个。中小型物流企业如果能和物流园区共同承接质押监管业务,那申请成功的概率就很大。有了物流园区的参与或担保,银行就可以规避风险,放手参与业务了。这恐怕也将成为物流地产商的一个新的赢利点。

(3)物流企业应该推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物流金融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无缝衔接,立足自身优势和业务类型,为供应链提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自身的升级。同时,加强自身的风险监控和管理能力。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与物流金融分散机制,有效转移风险。

(4)政府及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制并完善交易环节的金融工具标准化制定工作,规范物流金融环境。比如建立公开统一的物权登记公示备案系统,统一标准仓单、国内贸易信用证等一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详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2005(2).

[2]朱文贵.金融供应链分析与决策[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

[3]深圳发展银行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物流金融”课题组.物流金融:新经济下的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朱文贵,朱道立,徐最.延迟支付方式下的存货质押融资服务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1-7.

[作者简介]傅永华(1976—),男,浙江金华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作者:傅永华

运营绩效保险公司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精神和传统金融领域相结合的新兴金融领域。传统的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区别在于金融业务使用的媒介不同。新兴的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公司当中,用于衡量一个公司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以保险公司为实例,针对保险行业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寿险公司

互联网金融现阶段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单单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模式,为客户提供方便,降低企业公司的运营成本。相关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基金业为例,和传统金融领域有所不同,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仅要开拓新市场,更应该注意对新开拓市场风险性的管控。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到目前已累积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互联网发展趋势带动下,我国保险行业多家公司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成立单独的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应用互联网金融可以推动保险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构建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做出评价时,应该考虑主要的因素,将时代的因素考虑到构建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当中。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主要具有信息化。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构建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1.产品丰富性

是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化保险产品的能力。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中心就是开发能够真正符合互联网群体的保险产品,因为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是互联网金融运营下一项重要指标。一款线上保险产品并不是单纯的把传统的保险产品照搬到网络上,而是通过产品的线上研发、线上页面开发、产品宣传以及客户购买流程等环节,所以互联网在线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就能够体现出公司运营能力。

产品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在线购买产品种类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虽然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在线渠道很多。例如,京东、淘宝、官网以及一些相关的保险专业网站。其中官网是正式的自主经营网站,完全都是依靠本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因此官网是作为经营绩效考试的重要标准。

2.客服在线时长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服务,保险对一般的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陌生的行业。保险线上服务咨询的质量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由于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导致消费群体在线上选购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线客服的协助。在线客服的主要作用是对消费群体和其他相关主体提供服务的,服务质量可以从答复速度、回答正确性以及在线工作时长等方面评定。考虑到数据的实用性和获取性,客服在线时长可以作为绩效考试的标准,互联网视角下保险具有的特征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牵制。让消费者无论何时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咨询。现在二十四小时电话在线客服服务是很寻常的,但是官网的客服在线服务还没有做到二十四小时咨询。所以,可以按照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情况,分析哪一时间段消费者购买量和访问量比较多,进而考虑是否要增加客服在线服务时长以及时间上的调节。

3.登录方式

采用联合登录的方式,也就是用户可以通过现有的账号就可以直接登录到保险公司官网,并不用重新注册申请保险公司官网个人账号。联合登录的登录方式是如今一些保险公司网站经营绩效评价的标准,联合登录方式越多,保险官网的登录方式就越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4.官网页面设计

消费者对保险官网整体页面设计的认可和满意程度越高,说明了保险公司官网的页面设计水平越高。官网页面设计的好坏对于线上保险产品来说很重要。对于消费者而言,页面的反应速度和整体视觉效果是保险公司官网更深一层次建设的前提条件。

5.官网页面反应速度

保险官网页面的反应速度是衡量保险公司网站购买量和浏览量好坏的直接标准。通常情况下,页面反应速度越快就是说明保险后台服务器效率越高。保险公司应该着重提高页面设计和反应速度。

6.保险知识普及

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向消费者普及保险知识,消费者由于缺乏一定的保险知识以及较强的求知欲和购买欲,可以消除保险知识的不对称性。如果保险公司可以普及量大质优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文章,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当然保险公司普及的知识和提供的文章数量在质量上要有保证,尽最大程度的迎合消费者喜好。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按照保险公司官网中提供的常见知识和问题作为保险公司普及知识的关键指标。

二、应用互联网金融因素的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数据标准化

构建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同时,能力标准的选择没有进行标准和统一衡量,数据指标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逆向指标和正向指标的不同,因此在对数据进行筛选时,一定要对数据中各项指标作出系统和标准化的处理,使其今后的数据计算结果具有合理性。

2.优化网站页面设计

提高保险公司官网后台服务器速度、页面反应速度以及页面设计视觉效果,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问题都需要对官网进行优化处理。官网后台服务器速度、页面反应速度以及页面设计视觉效果对消费者有着深远的作用。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可能对保险公司影响不大,但是在市场竞争不断扩大下,还是有着重要作用。

3.调整客服在线时长

通常保险公司官方客服在线时间一般是9:00-17:30,时长为8.5个小时,通常和正常工作时间差不多,很难满足互联网消费者的要求。根据相关资料报名,我国网民电脑端上网主要几种在前10个时段当中,日常工作时间上网人数较少,通常都是下班后浏览相关网站。这个和大部分保险公司提供在线客服服务时间相互冲突。不但导致消费资源在平时的工作时间上浪费,还有可能会出现在下班时间有消费全体进行在线咨询得不到快速有效的答复。所以保险公司应该按照消费的浏览习惯,适当的调节客服在线时长,进而满足消费者在线咨询的要求,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传统的运营绩效评价没有考虑互联网运营方式,没办法全面有效的客观反映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针对类似问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已经明确阐述,在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保险公司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司经营绩效评价表明构建评价体系可以如实地反应出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信息下的经营成效,是一套可行性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大部分保险公司需要提升流动性、重视保险业务、控制整体费用的指出情况、改善传统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在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保险公司运营能力很强,在细节上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保持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视角下经营绩效评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杨卫平,周咪,成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寿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07):31-32.

[2]杨潇.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绩效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6(01):160-161.

[3]孙树垒,彭作和,路晓伟.基于公共要素关联网络DEA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D].北京交通大学,2014(06).

[4]曹飞燕.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变革方向[J].新金融,2013(11).

作者:方玉玲

上一篇:医师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供电公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