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据中心作为数据的集散中心和商务智能分析展现平台,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大数据的特征,探讨了大数据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影响,并从大数据基础架构、大数据分析应用及数据中心职能转变等几个方面论述传统数据中心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论文 篇1:

基于商务智能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

摘 要:面对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增长的海量业务数据,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提升企业基于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企业的核心能力。作为一种集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商务智能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培育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讨论了商务智能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然后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商务智能所遭遇的瓶颈,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务智能;信息化;中小企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李慧(1972 - ),女,南阳理工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企业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和促进居民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的突出力量。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资本规模和经营规模上都迅速崛起,中小企业群体在国内经济总量中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大,甚至有的中小企业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陆续在国外市场上市,随之而来的是其国际知名度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由此开创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国内企业总数的99%。其中,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70%、46%和60%以上,向全国提供了大约3/4的就业岗位。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小企业管理建设中的信息化水平低下、智能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此急需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困境,它集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于一体,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培育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商务智能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然后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商务智能所遭遇的瓶颈约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更好地应用商务智能系统、增强竞争力做一些有益的分析和建议。

一、商务智能及其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商务智能的战略指向

商务智能是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它能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与风险规避方案,使企业的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搭建的价值评价平台,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从运营层到决策层的有力支撑。因此,可以将商务智能的建设目标规定为: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信息、数据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修正,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各种业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构建起相应的业务知识模型,为企业的成长提供稳定的数据分析平台;同时,该平台通过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判断和对有关运作信息的整合,使各个环节中原本分散的信息得到有效集成,并同通过适当的模型和算法生成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使企业在市场行为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

2、商务智能的系统构建

面向企业构建商务智能需要开发或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商务智能平台,平台的开发和选择超越了工具的范畴,还包括模型和应用共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业务模型是实现商务智能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以企业运营模型和战略决策模型为主,具体包括: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价值评估;支持战略投资的动态算法;支持财务战略与资源配置的算法;支持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的算法;支持预测分析和动态利润管理的优化算法,支持最优订货、最优物流成本的规划算法;支持客户评估的算法;支持制造业动态成本的评估算法以及支持业务流程优化的动态规划和网络计划算法等。

3、商务智能与中小企业战略的关系

中小企业市场已经成为商务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因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组织的战略,并通过对其进行优化,促进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应用商务智能时,首先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其真正体会到商务智能与组织战略的重要关系,以此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对组织战略的认识。其次,要做好数据的可信性和准确性的保障工作,确保战略的实施是基于准确的市场分析作出的。商务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简单化和快速反应,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是,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报表的制作上面,对数据的质量关注甚少。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市场对其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战略的制定必然要给予数据、产品线、规模、成本、回报等更多的关注,而这必然要将商务智能的应用提升到战略的高度,通过优化企业的生产过程,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战略规划、分析、执行和绩效控制。商务智能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中小企业商务智能平台”表现出来。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商务智能的瓶颈

1、信息化水平较低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追求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优化其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以此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核心竞争力水平和经营业绩等。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同时来自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真正实现计算机较高水平应用的企业不足10%,其中,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管理阶段,即便是局域网的应用也只是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在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其有限。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化领先企业与后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加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差异和地域差异,使得部分后进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还局限于网上查询和信息发布等,而在供应链系统集成、网络支付、网络渠道等方面却显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效应。

2、智能管理经验缺乏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财务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分销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而根据智能管理软件厂商的观点,我国中小企业对商务智能的需求还不明显或者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已经选择商务智能的中小企业往往放弃由自己投入进行研发,而是采取和现有成熟商务智能厂商进行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一来,商务智能产品进入企业之后,因其主要由他人代为开发,对本企业的适应性明显受到限制,对其进行推广的力度也会大打折扣。此外,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经验还有待完善和成熟,企业的管理者甚至对商务智能知识只有浅显的了解,决策的制定过程往往依赖于既往的经验和教训。而反过来,商务智能却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意识,并且能够以数据为依据作出战略决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对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矛盾,给中小企业商务智能的应用设置了明显的障碍:商务智能软件与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如何对运用商务智能知识的人员进行高效的培训,如何在产业环境复杂、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基础上构建商务智能系统,如何在系统搭建的过程中考虑到行业的特色,在国内外众多的商务智能工具中如何进行选择等。

三、通过商务智能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1、构建专业的商务智能平台

我国中小企业智能化的实现路径一般是将自建的信息系统和成熟的商务智能软件进行结合,自建和他建的比例较为悬殊,多以引入为主,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部分几乎为零,完全依靠商务智能厂商来协助搭建商务智能平台。这种“外包”模式显然不利于企业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因此,需要在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尽量实现与厂商提供的商务智能软件的无缝衔接,并借此快速构建和推广商务智能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这样就对企业自身和商务智能软件厂商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其中,专门商务智能平台的构建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专业平台能够提供具有柔性功能、可定制式和标准化的商务智能工具,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在此过程中,还应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状况充分考虑软件厂商的选择,这也是商务智能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

2、适时构建商务智能系统

商务智能系统的建设前提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较为完备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动机,适时构建企业的商务智能系统。相关研究显示,此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商务智能系统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小企业在智能化管理方面有明显的驱动力。此外,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销售、物流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将超过90%。届时,中小企业对商务智能的应用程度将会进一步加深,应用范围也将从最初的企业报表向数据挖掘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主要选择具有商务智能平台建设能力的厂商进行合作,将以往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分析、决策、预测模型进行广泛的集成,保障商务智能系统的成功构建。

3、多种要素共同培育中小企业竞争力

相关研究表明,商务智能管理软件市场的规模在近几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的原动力是中小企业群体对信息化的重视和大量投入,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商务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功能就显现了出来,这一系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框架,对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进行有效的集成,并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Web信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信息处理手段,来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商务智能建设方案。由此可见,商务智能系统的成功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好更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从现有的应用规模和应用程度以及未来的市场走势看,商务智能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并且有与其他管理软件进行融合的必然趋势,比如,商务智能和财务软件或供应链管理软件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扩大彼此的应用范围,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极为有利。而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对信息、数据、快速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商务智能协助企业更好地赢得竞争地位和获取市场份额、满足顾客需要的认识也会越来越主动和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商务智能提供商应该根据行业特征适时提供具有柔性功能、可定制式和标准化的商务智能工具,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也应该最大限度地掌握和运用商务智能的技术和技巧,优化企业的战略规划、分析、执行和绩效控制,对其竞争力进行全方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王茁、顾洁.三位一体的商务智能(商务智能)——管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赵卫东.商务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袁亮.网络环境下商务智能的解决方案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胡翠华、陈登科.商务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D].武汉大学,2007.

[5] 魏代森.如何建立商务智能[J].企业管理,2008(10):17-22.

[6] 泡泡网.2000-2010年我国零售业总额统计及预测[EB/OL]. http://img5.pcpop.com/ArticleImages/500x375/1/ 1154/001154171.jpg.

[7] 杨峰、邵培基.面向零售业的商务智能系统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43-44.

[8] 张革伕、徐琪.基于商务智能的服装供应链快速响应系统[J].纺织学报,2008,(12):65-67.

作者:李慧

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影响及思考

【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的集散中心和商务智能分析展现平台,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大数据的特征,探讨了大数据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影响,并从大数据基础架构、大数据分析应用及数据中心职能转变等几个方面论述传统数据中心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为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中心 海量 价值

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环节产生了海量的数据,电网数据类型复杂,并且数据体量已极具规模,传统数据中心已无法满足海量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目前,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已初步完成了结构化数据库、实时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但是各数据库分别独立部署,数据共享和关联性不高,传统数据中心平台难以快速处理海量复杂数据、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挖掘需求,无法支撑不同类型数据的关联分析应用。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积极思考传统数据中心需要如何应对大数据的挑战。

一、大数据的特征

目前大数据(Big Data)在业界尚无形成统一的定义,引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报告中的描述,即: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虽然大数据的定义还未统一,但大数据的特征却是明确和公认的。

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企业的各种终端设备和传感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PB级的数据集规模可谓是常态。

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中心的最显著特征,在海量的复杂数据面前,数据的处理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并且受数据时效性的制约,大数据要求处理速度更快、实时性更高。

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一段1小时的视频,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控中,有用数据可能仅有一二秒。如何在海量的复杂数据中快速完成数据价值的“去噪”和“提纯”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大数据对传统数据中心的影响

目前,多数企业已建成一体化企业级数据中心平台,能够满足日常业务的需求,但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交换能力、数据展现能力以及数据挖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对传统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

2.1 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传统数据中心的数据一般来源于用户通过个人电脑、移动终端、POS机等常规渠道生成的结构化数据。而大数据时代数据类型多样化,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结构化数据。这些通过传感器、监测仪、机读仪器等机器设备产生的天气、位置、音频、文本等海量复杂数据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这些数据来改进产品、提高效率、寻找缺陷,其数据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

2.2 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数据中心的数据更新周期基本为日、周、月,辅以少量的实时数据更新,商务智能也基本以日、周、月、季度和年为时间维度的静态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数据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當今社会日益加剧的商业竞争让每个企业都希望能通过实时分析报表和结果数据来随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并迅速作出决策和判断。以电力电量平衡测算为例,需要实时采集电网数据、实时分析、实时计算,快速测算结果,并反馈至电力调度部门进行有序用电执行预案的实时决策,如果相关数据获取不及时则会大大影响调度部门对有序用电的分析和决策。

2.3 大数据改变数据分析模式

传统数据分析以结构化数据分析为主,业务分析更是以被动式信息接受为主。大数据时代下,随着数据的累积和增加,可做的分析和对比也越来越多。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模式和趋势;通过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关联分析,实现文本分析、数据挖掘、图形分析、空间分析等数据分析模式,为决策者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分析判断依据。

2.4 大数据影响信息基础架构

目前电力企业数据中心主要以Unix为代表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硬件平台、以Oracle关系型数据库为代表的企业级数据存储平台和以BW(数据仓库,Business Warehouse)、BO(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为代表的企业级商务智能分析平台组成。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大量部署的传感器、监视器、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都可以成为数据来源,并且其数据量大大超过了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时代下,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框架使得x86服务器开始大行其道,列存储、内存数据库、NOSQL存储、流计算等技术将成为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主流技术。

传统数据中心商务智能专注单一数据集的分析处理,这造成了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割裂。而大数据分析聚合多个数据集,注重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集成与关联分析,是一种综合关联性分析。因此,传统数据中心分析处理架构已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分析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数据中心发展的思考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从海量的复杂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快地分析、更准确地预测,发掘出新的业务模式,创造新的商业发展机会。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改造完善已有数据中心平台,提升企业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水平,将大数据融入企业的整体数据方案。

3.1 部署大数据分布式处理框架

分布式处理框架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中心架构的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采用了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它不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分布式计算将大量的分析计算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然后将分解后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节点,最后将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分布式计算具有更强的并行计算能力和扩展性,且适合多类型数据的混合处理,因此,电网企业需要在原有数据中心架构基础上,构建分布式处理框架,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3.2 研究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架构

梳理电网企业数据中心现有的技术架构,研究大数据关键技术,结合目前行业主流的大数据处理架构,重点研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中心信息基础架构,在保护企业现有信息化投资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身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将大数据融入企业整体数据方案。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完善数据中心分析处理架构,研究融合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位置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大数据信息基础架构,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集成与关联分析,支撑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3.3 利用大数据分析创造价值

数据的核心是发现价值,驾驭数据的核心是分析。如何驾驭大数据,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是重中之重,因此企业更应专注于数据中隐藏的价值,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充分挖掘数据的核心价值,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辅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为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积蓄力量。

信息的影响力取决于数据关联的能力,聚合多个大数据集所获得的新的洞察力要远远超出单一大数据集所获得的洞察力。例如种子公司与农作物保护提供商和气象部门合作就综合利用了多个大数据集,包括天气数据、土壤湿度数据、土壤类型数据、种子数据和其他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分析,可以帮助种植户收获更高的产量。而在电力企业,将来自配电、用电、客户、天气等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经过转换、整合,将会产生新的业务价值。对电力交易数据、气候数据与客戶家庭年龄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融合分析,了解客户用电行为,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通过探寻深层需求开辟新的增值业务空间。

3.4 如何让数据驱动业务

如何让数据驱动业务,这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中心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传统数据中心疲于应付业务部门的需求,而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复杂性决定了数据中心需要更加快速地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此数据中心必须由数据的保管者和服务者转变为数据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被动的响应业务部门的要求转变为主动向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驱动业务是指数据作为一种生产力将数据分析挖掘的信息实时、主动地反馈给业务决策者并影响、反哺企业业务的过程。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对企业业务进行全过程分析、全方位监控、模拟预测,实时进行反馈,并及时调整决策改善业务发展方向,使得业务可以从数据上立即得以感知,业务可以用数据评价并由数据决策。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是当前较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国内外已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力企业对电力大数据的技术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大数据在业务领域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相关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客观评估和充分论证,更要科学研判有关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阶段性发展规划,构筑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应用主线。

作者:解林超 石佳 王仲锋 纪德良

国内商务智能发展规划论文 篇3:

高端制造:2013创新为要

创新和高效是制造业企业成功的基础,两者正确的结合能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并最终壮大成长。汽车、航空、国防这些拥有高端制造技术的行业直到今天依然要对创新提出疑问:究竟怎样的变革才是创新。

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通用汽车、马自达汽车,这些典型的汽车行业代表对实现创新依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手段。而来自国内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代表也对创新对于高端制造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全球式创新发展

从全球汽车行业趋势来看,创新对于汽车制造行业的影响正在急速升温。马自达汽车不久前提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转变其业务运营、汽车设计和系统架构管理的模式。该公司希望借助技术创新实现降低构建和维护IT系统的成本,减少部署时间、提高生产力、绩效、利润和驾控体验。

目前,马自达汽车把其全球的信息系统集成到一个全面的架构中,使其能快速响应市场和运营的变化。现在,马自达公司已经实施了企业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商务智能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套件、CRM解决方案、价值链规划等解决方案。

通用动力信息技术公司(GDIT)是通用动力13个业务部门之一,为国防、联邦平民政府、卫生、国土安全、情报、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商业部门的客户提供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专业服务、模拟和培训。2013年伊始,通用动力提出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实现业务转型,重新定义其金融和运营业务规划方式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价值实现时间,同时提高解决方案的质量,实现合同投资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为实现这些目标,GDIT把大量不相关的规划应用软件和电子表整合到一个企业绩效管理平台。通过在企业规划套件和商务智能上实现集中,GDIT加快了期货定价利率的制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来应对法规需求和分析利率信息。现在它可以编写更准确的评论,以支持利率的变化,持续和高效地满足提交截止日期的需求,并提高合同的法规遵从。

在中国,制造企业同样对创新寄予厚望。中联重科研究院副院长付玲表示,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联重科每年有360多个新产品和新技术诞生,新产品、新技术的贡献率能够达到60%左右。“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工程机械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道路会更加清晰。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已经突破了原来传统车间、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经在4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生产,完成复杂的机电产品的装配和组成。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制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协作与市场竞争是一大发展趋势。

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飞机制造行业将建设完善民用航空创新体系,推进航空重点试验验证设施建设,提升飞机与直升机、发动机、机载系统设计,制造、试验验证和适航、安全保障等航空综合技术开发能力。2010年,中国高端装备的销售收入为1.6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总收入的8%。飞机制造是主要增长领域之一,并在2012年推出新支线飞机研究项目,同时寻求在未来三年的年销售量100架,通过加快创新和推广现有的模式,如ARJ-21和MA 60。

中国对高端装备制造在创新方面的要求除了来自该行业自身的基础特点,还得益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提出到2015年的具体发展目标: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的轻量化、模块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而来自中国典型企业代表之一的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北重集团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不能让外国小瞧我们!”北重集团副总经理雷丙旺说。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北重集团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决心自主建设。并打破了发达国家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项目上的技术垄断,可见创新是国内企业合理面对并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必行之路。

2013年的到来打破了世界末日的谣言,时间在继续,属于各行业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无论在国内还是放眼全球,创新是所有行业必须突破的难关。“十八大”对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在加速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制造业发展正在形成新的技术突破,呈现出高技术、智能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跨国制造企业想要继续主导全球供应链,占据产业链高端,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已经不会像以往那样轻易。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纳入世界先进制造业分工体系,加速发展,并从这个体系中脱颖而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还需形成国家、区域、产业、企业不同层面的创新体系,有效整合政府、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力量,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全方位联动的产业创新格局。

作者:邢帆

上一篇:红盾护农行动工作总结下一篇:油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