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信息化管理是高职院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学生管理的信息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渠道更为畅通,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民主,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联系,达到了资源共享。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践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研究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培养对象、培养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需求。明确管理目标,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的柔性管理,加强素质教育和德行教育,加强科学技术、人文素养、业务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立足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育人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都是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与改进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存在滑坡的现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高职院校培养对象、培养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没能与时俱进,管理模式跟不上现实发展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大学生的管理。但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潮流,值得研究与探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仍是学校党、政、团领导,大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处)和系部的党、团组织共管,辅导员、班主任具体负责的这种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管理模式。这种层级式管理方式的主要优势是可以通过严密的组织、制度和手段,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目标实现,增强组织管理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但这种管理方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方式和程序僵化,缺乏灵活性,不仅严重地影响管理效率,形成层级间的脱节和管理人员的“铁路警察”各自为政的行为,也会使管理主客体都存在着防御性心理和主客体之间的不信任态度。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式不够得力

层级管理模式强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重“管”轻“理”。管理双方以职责和服从为保证管理有效性的方式,加强检查和督促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特点,这种方式导致管理者把太多的关注放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如何矫正大学生的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上,管理对象则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循规蹈矩和如何规避触规行为受到惩罚上面。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大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主任、辅导员,甚至学生干部把管理的侧重点放在警示、检查、监督学生不违纪、不愈矩和惩戒违规上面。这种为“管住”的管理,缺少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动性,管得住的只是学生不出事、不违纪,这种做法早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不适应现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需求,这种硬邦邦的他律的管理方式管得住大学生的人,管不住他们的心,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中一些素质不高的学生而言,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或许还会使他们更消积、阳奉阴违。

3.制度执行力不够强,管理效率不够高

为了加强学生管理,每个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高职院校也是这样。但是在执行这些制度的时候,各个学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彻底的现象,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高职院校更是这样,现在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的不景气,使得一些学校在制度的执行上,特别是在违规学生的处理上,更会留有“余地”和“空间”。比如某些行为,按学生管理条例已达处分的,学校却不按制度给予相应处理,或者“降级”处理。这种姑息或“变通”处理的做法,不一定会让这些学生“感激涕零”和“痛改前非”,反而会有可能让他们认为校纪校规只是虚设。这既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同时又给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产生了效仿的心理和机会。

二、管理模式改进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可能比本科院校有更大的难度,但只要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目标明确,积极探索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努力开拓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就一定能,也一定会做好。

1.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制度

大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应该是让大学生成人成才,在高职院校,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使其通过教育和管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教育和管理的首要目标。大学生仍然处在思想观念形成,优秀品格、良好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职院校中在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比本科院校更多些,学校就更应通过教育和加强管理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管理更要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自理、自立的能力,能自觉地“以行养德,以行促学”为目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任何管理都必须有的。规章制度即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为被管理者自我约束、自我行省提供指南。规章制度的遵循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理解要遵守,不理解也要遵守,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刚性管理的前提。这种刚性管理对稳定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秩序是必要的、有效的。所以,通过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需的。有了规章制度就必须执行,执行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应当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制度的公信力和作用,甚至还会让一些不自觉的人更加有恃无恐。

2.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柔性管理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还是以“管住”为目的的刚性管理模式为主。刚性管理具有不可抗拒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说教、压制,各种规章制度,目的是把学生管住。然而,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管理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自身状况、管理的实际效果等,都已证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仅仅有刚性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改变传统管理思维,引进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的柔性管理,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科学管理的必然。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力、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种重“理”的管理方法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柔性管理是强调“自觉性”、以内在素质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是在高职院校实施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知识、技术的学习,理想信念的陶冶,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行责任感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进行感恩教育,让大学生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谢教师的谆谆教导,懂得感恩学校、社会,感恩自然,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素质教育和德行教育,加强大学生在科学技术、人文素养、业务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立足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绝对的刚性管理和绝对的柔性管理都是不可能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方式都是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管理方式。只不过是柔性管理更注重内在、着重心理情感方面,更注重的是感情投入、关心体贴、形象影响、心理沟通、激励尊重等,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形成深刻持久的影响,从而把管理者的心愿和组织的目标变为管理对象自觉的行动。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管理对象对于管理者的意志不仅认可、理解,而且容易以自觉行动去将它变为现实。柔性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双方心灵的“互动”上。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感情建立是靠相互间的理解、诚意和尊重;靠对管理目标的认同;靠人格魅力和至诚精神的“互动”,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心灵与思想,推动双方向着共同目标而努力行动。

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刚性管理,特别是制度规范都是对群体而言的,只考虑群体的普遍性,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体的特殊性。而柔性管理方法就可以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性,就可能用关注个体的“量身定制”的工作方法去解决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调动积极性。当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愿望来提供其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全部条件,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私人定制”的管理方法。但管理者至少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成不同层次和要求,进行分类管理与指导。

3.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育人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大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现在,在高校中提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蕴含着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责无旁贷。因此,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是全员参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特别是教师和管理者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大学生管理。

加强专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打铁须要自身硬”,提高这支专职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热心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最基本的保证。

“传道、授业、解惑”谓“老师”,学生管理也是教师的分内工作。要加强教师的管理意识,调动和激发教师管理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教师管理学生首先应该管理好课堂,要用严格规章制度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而不是放任自流,这样才能做到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这对高职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学校的服务体系也是育人的重要部分。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服务体系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素质高、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能真正在实处给教职工及学生解决困难,有这样服务体系的学校,定能为学校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安世遨,崔延强.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晓慧.大学生管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陆小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项目化管理建设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26):51-54.

[5]才晓茹.高职院校引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92-93.

[6]王海山,苏伟立.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99-101.

作者:赵璟祎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融入信息化管理是高职院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学生管理的信息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渠道更为畅通,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民主,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联系,达到了资源共享。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践从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足够认识或重视不够。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招生数量上,忽视了教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导致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影响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于有的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传统,没有把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放到首要位置,这样不利于改革模式的创新。

第二,在信息化管理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用率不高,学生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或者是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直接降低了管理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第三,对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由于各校的学生管理一般都是两级管理,但是上下级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要求不一样,使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开放,也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一)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学生管理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各种信息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工作量易重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了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也使得管理人员终日忙于向各职能机关报送数据等重复性繁琐事务工作,工作效率低下。而目前通过系统的网络化来管理,部门间实行了数据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供给各部门统一的办公平台,避免了工作重复,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管理流程,促进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

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合并或新建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容易依照旧有经验办理学生事务,流程欠缺规范。信息系统的介入管理,学生在办理日常事务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信息系统所设置的适合自己学校的固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申办,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出及时的审批,依此程序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办事时间,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带来了老师与学生交往方式的改变。通过信息系统中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直接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在管理系统上进行聊天具有隐蔽性,可以满足大学生不必与老师面对面而达到正面交流的需求。用一个代号、一个化名,可以在系统上和老师进行交谈,既可以推心置腹,又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让腼腆、不善当众表达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能够更深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档案的记录和保存

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纸质卡片形式进行管理。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档案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这就给学生档案的保管和查询带来许多不便,使得大量学生档案中许多信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种流程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档案损坏、遗失。如果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资源,就可以瞬间实现对学生档案的提档,既能保证档案资料的瞬时传递,也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如果高校的学生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对学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基于网络和系统管理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保存、交流并辅助决策。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数据库,能够将从学生管理、统计、分析、保存、交流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设计相应的软件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提供多元化在线服务

通过软件提供在线心理测试。系统为学生、班长、学生会、和辅导员五大用户群开辟心灵鸡汤模块,提供在线心理测试。大约十几套电子版心理测试题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由系统随机抽取,动态查询辅导员、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而辅导员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更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系统向辅导员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和整个大学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趋势,也向学生工作书记提供辅导员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趋势,科学详尽的设计便于辅导员用户群及时获得危机预警,进行危机干预,有效地预防危机。系统设置了“我最信赖的人”的功能,当个别学生发生危机时,便于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突破口。同时,心理问卷可以定期更改、输入个性心理项目,在线心理测试版块完全可以组合成学生个性测试。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电子版

由于现实的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学生们的生涯规划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断趋于成熟,系统设计完整的大学生涯规划流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系统的规划,分别从意向专业、意向导师、设计自我的公关形象等方面规划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活。为学生用户提供信息化、电子化的生涯规划的同时,系统也专门为辅导员用戶提供查询功能,让辅导员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理想和志向。

(三)沟通使网络不再虚拟,真正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

设计系统为各类用户群设立个性化的站内信息库和投诉/建议专区,最大限度地实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沟通可以选择匿名,也可以留名,这样的设置不是因为网络是虚拟的,而是因为系统希望能够传递学生和辅导员的心声,希望能够传递真实的信息。所以个性化的沟通模式使得网络不再虚拟,并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工作进网络。

(四)辅导员绩效考评与学生的综合测评相结合

本系统大胆地把学生综合测评的评审项目与辅导员绩效相联系,辅导员的每一项绩效评估项目的分数取值都来源于所带班级学生的综合测评项目。将学生的个人利益同辅导员的综合测评及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侧面督促辅导员为学生投入更多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与此同时,本系统对辅导员的心理和生理进行评估,并将系统筛选后的部分信息导入学生工作书记的预警库,以便学生工作书记及时对辅导员的状况做出反馈,提供科学的综合评价。当然对于辅导员绩效考评的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学生有关信息真实性的获取,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将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信息的获取,对于危机事件的应对产生重大的作用。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将大大缩短工作周期,通过系统权限的设置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工作软件毕竟是一种载体,是辅助工具,它不是学生工作的全部。

参考文献

[1]韩庆万.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9.

[2]吴东兴.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09(22).

[3]王宝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姚祖军.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作者:杨宝航

高职心灵导师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递增,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不长,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教学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学生管理机制较为落后。民办高校亟需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否则难以有效发挥民办高校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拟从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建议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学管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维护校园稳定的基础。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客观上也增加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为适应民办高校发展趋势,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和质量,我们不得不对当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进行梳理和思考。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的现状

1、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化教育能力不足。民办高校学生大部份为高考失利者,所以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化,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不足,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钻研精神;因高考失利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如自卑、恐慌、自暴自弃等;心理负担较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导致其个性化发展的不平衡。

2、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近几年我国民办高校大幅度扩招,招生对象即有高职学生,也有成教生,还有自考助学生。因学校录取分数不高,学生的层次有普高、职高、中专生和社会青年。这样就势必导致民办高校学生质量总体下滑。

3、校园环境的社会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传统的校园环境是单位式校园,幽静、单纯、深厚学习氛围的环境,而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和运动场。然而社会的转型促使学校从单位式校园走向社会化校园的转变,校园的对外开放与多元化结合使学生在环境认知和空间行为上发生改变,传统校园文化的改变已影响到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

4、互联网的普及对学生价值观念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教育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上的丰富信息和虚拟性也给学生造成污染,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沉溺虚拟世界中而荒废学业,更严重是个别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做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网络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机遇,但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1、管理体制的单一性。因我国民办高校的迅速扩张使部份学校的管理体制跟不上节奏,仍是按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要么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让学生走出校门的严格管理,要么就是怕太严格导致学生流失而实行“宽松式管理”而过于松散,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只要学生不出问题,学校是得过且过。

2、学生的思想工作逐步弱化。虽说民办高校学生质量偏下,但他们同样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样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那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非常重要了。但民办高校在教育上往往是重智育、重应用,认为学习好就是优秀生,而忽略了他们的人格、情感、爱国上的思想教育和培养,或者已经在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并未真正落实下去。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这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难度。

3、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不高。民办高校的维系其生存与发展的经济来源几乎全依靠学生学费,国家拨款和社会损资几乎为零,因此教育成本跟不上导致后勤服务设施投入较少,像学生宿舍、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食堂等都不是很完善。而高校學生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也使他们对学校的后勤服务要求高,而学校后勤服务保障的欠缺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对当前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目前学校管理体制存在封闭性、单主体、低效能的弊端,学校管理的结构缺少一种开放机制,现在需要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施行封闭与开放管理制度上的两结合,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对学生主体作用也要重视,调整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者角色,主动走进学生中,时时关注学生动态,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融合,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长此下来,必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建立健全人性化、民主化的学生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2、重视对学生管理团队的建设。学生管理团队即辅导员团队,他们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一支优秀、高效的管理团队有助于学生与学校上层之间的有效沟通,可见辅导员的重要性。因此在辅导员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上要建立一套完善制度,选用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担当重任,定期组织培训工作,在实践锻炼、科研总结和合作交流方面都要进行专业指导,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还需加强团队的文化建设防止人才流失。另外,需要加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增强服务导向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民办高校招生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良言谈举止时有可见,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落到实处,从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入手,推进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重大课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政治思想。

4、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学生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就要求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实际需求及自身的教育成本,有必要增加资金的投入,改善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尽量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减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抵触心理,也能减少一些不良的校园事件的发生。

民办高校学生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迫使民办高校必须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进行创新。民办高校必须积极探索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化被动为主动,努力为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发展经验,为国家人才培养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兰茹.开展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6.

[2]唐春荣.浅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 问题和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5.6.

[3]王晓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思维创新[J].广 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周洪英

上一篇:食药监局述职工作报告下一篇:小学度工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