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有待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思想方面、制度方面和组织方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与路径——以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提升,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文章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趋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入手,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路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相对较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知识传播的增快,作为千禧一代的年轻大学生,接受新知识途径和速度越来越快,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工作的社会大背景

(一)学生管理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知识传播的加快,高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校园贷事件,对学生来讲这是自己对高利贷等行业的认知不足,自己无理性消费观念,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欲望与实际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会发现社会人员涉入这种高利贷的比例并不比学生低(作者的身边亲属和同学都有人涉入,可能还有部分未知),只是社会人员知道自己的苦果只有自己吞下。其实各类白条,花呗,信用卡分期,各类车贷、房贷、装修贷及消费贷等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的贷款,这些是国家发展趋势下的促进消费,提倡活在当下,抓紧享受,透支未来,社会人员有工作,有收入,同时相对比较理性,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理性透支未来。

从心理学角度讲校园贷是学生期望享受美好生活,一种即时享乐的体现。从经济学角度讲校园贷是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收益造成的,前几年的各类炒作:如蒜你狠,姜你军,包括15年的股市,都是各路资金为了寻求最高收益的体现。从社会学角度讲这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从事物的出现,到鼎盛,再到出台规范或制度的管控,最后演变到很小一部分能够在制度下运行,存续下来,进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被消亡,未摆脱其运行的规律。

(二)学生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信息化、专业化

中央、教育部各类制度文件陆续的建立出台,让高校从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都不断地在向规范化发展,具体到学生管理,尤其是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到2016年的修订版出台,2014年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其他各类学生管理的制度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学生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随着互联网的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各类申报素材全部网络申报,尤其像关系到民生问题的就业:政府在积极利用第三方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各类实习信息的填报逐步走向双向填报,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贫困生资助: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全部从源头申报到网络登记,到信息查询,做到精准帮扶。大学生应征入伍等都建立了大学生征兵网,与教育部进行了有效的对接,让从申报,体检,入伍到学费减免等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避免了相应的漏洞。

随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类视频直播,就业等视频会议的召开,各类网络培训班的召开,减少了路途的奔波,同时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实现了信息的畅通,做到了信息多跑路。

随着2006年《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的出台,随后陆续出台了各项规范、通知、文件,为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落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三)高中或中职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差异依然存在,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较大

普通高中因为相对年龄较小,高中的升学在这种每分必争的情况下,决定了以严格管控为主,德育相对不易得到重視,但这种严格要求决定了这部分学生纪律观念与中职学生比起来纪律观念较强;而中职相对没有高中升学的压力,学业相对较轻,教学质量也相对不高(除了国示范里的部分专业外),纪律性相对较差,为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也采用半军事化的管理。

但成才先成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这就要求高校在社会大背景下,必须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1. 学生生源来源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原来主要是高中生源转到省内以从公办高职校学生逐步转变到民办中职学生,通过最近三年的统计,注册入学的学生增加,西部学生以普高生为主,这些学生相对都经历了高中,学生成绩相对较好,造成高中生与中职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教学和学生管理难度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参加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和英语竞赛获得较好的成绩基本都是西部学生,西部生源为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对来说他们的基础相对较好。

2.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化不断扩大。学生家庭情况的多样性,相对来说,省内民办高职校以江浙学生和西部生源为主,江浙一带的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在班级内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父母是农民工的较多,尽管他们的父母都知晓知识的重要性和上大学的必要性,但常因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或中职阶段忙着为生计奔波,导致对学生疏于管理,造成他们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果欠佳,学习成绩较差。

3. 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学生以独生子女偏多,而西部学生大多都有兄弟姐妹,同时目前每个省中职和高中用的教材不一致,造成学生受到学校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同时因家庭条件的原因,外出旅游的次数西部孩子相对较少,东部孩子接触到先进的科技更快,接触到的人和事也出现了分化,区域差异明显,造成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4. 学生爱好越来越广泛,学生个性展示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类社会技能培训越来越多,尤其是音乐,书画等,学生在小学或初中的爱好因高中或中职而中断,但到了大学,学生的时间相对多了起来,又被重新拾了起来,学生的兴趣爱好较5年前,10年前越来越广泛,对电影、竞技类游戏的需求越来越大,男生中玩手游的学生占到78%,女生中追剧的学生占到76%,女生玩游戏的相对较少,造成宅在宿舍的时间较长,叫外卖或网购较普遍,平均到每个学生每个月有2个快递,多的平均每个月有5个快递。

5. 学生维权意识不断提升。随着信息知识传播的增快,互联网知识,各项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随着工学班和校企合作的开展,尤其是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训活动,对专业对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习单位工作稍有不如意就进行投诉,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我来学校交了钱就应该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对学校的设施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三、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年龄偏大的问题较突出

民办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从执行以来,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校的安全稳定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通过调研,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年龄偏大,随着网络填报的增加,辅导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辅导员中女同志偏多,家里养育孩子等问题,让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不太现实,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部分辅导员还有了二胎,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更加有限。

(二)事务性的工作相对较多,深入调查研究相对不足

辅导员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如注册入学,奖助学金的评定,申报,各类信息的核对,通知的发放,班会的引导,档案质量的回收等,还有召开班级主题班会,处理学生不到课,宿舍卫生,夜不归宿,其他的各类违规违纪,实习实训的管理等。目前辅导员的平均带班人数在200人,同时还要协助学院组织各类会议,造成辅导员能静下心来做调查研究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条理性不强,个别辅导员还疲于应付。

(三)辅导员学习提升不足,认知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上升渠道相对有限

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集中学习有限,对新的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对新的情况有凭经验处理的现象,可能对学生管理出现偏差;民办高职院校学校上升渠道有限,为了管理有序稳定,不提倡轮岗,造成大部分辅导员觉得怎么努力也不容易取得较大的改变,辅导员只发现自己的工作难度大,其实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烦恼,他们难有体会,容易养成拖拉的习惯。

(四)辅导员职业获得感不足,部分出现了职业倦怠

辅导员在工作中尤其是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当受引导的对象没有进步或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辅导员的成就感就会下降;辅导员难有流动和晋升的机会,工作时间长了容易犯经验主义,出现了温水煮青蛙的情况,部分出现职业倦怠;尽管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时要求必须有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但只要是带过班的老师或评上职称的老师再也不愿意碰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造成辅导员职业成为教师职业的最难有人愿意干的岗位。

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对策与实现路径

(一)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管理

对学生的各类信息建立适合民办高职院校学情的系统,从入学对信息进行一次性核对、录入,将学生的信息在校表现都通过一卡通进行查询,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都用积分系统进行网络申报,对未完成素质积分的学生不予毕业,让学生管理有抓手。利用人脸识别系统,让学生进出宿舍,教室进行系统登记,留档,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一切活动均记录在案,对学生在食堂和学校经营的超市的消费行为进行跟踪,准确的评定贫困生。各辅导员、团支书、二级学院的院长设置相应的权限,对学生相关奖励申报直接在网上申报,实现无纸化办公,让各项工作实现有轨迹可寻。

(二)对固定的工作程序化

涉及到学生的各类走单,如办理入学、休复学、走读、领书、申请选修课、补考缓考申请、各类评先评优、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入党、请销假、实习实训走单、住宿调整、各類活动场地申报、毕业走单等进行程序化设计,利用智慧校园,进行网络申报,依据权限给予审批,相关部门指导性的设计好各类程序化的事项,让信息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路,实现网络化办公,减少耗材的使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学生满意度。

(三)对各类突发性事件或活动进行任务单式的管理

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对学校和学生处进行的各项工作以任务单形式下发,明确指导人、负责人、落实人的各项责任,首次上交时间,修改反馈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开展学生工作指导,对校内和校外的学生突发事件进行研讨分析,制定预演处置方案,让每一位学生工作者争取成为行家里手。

(四)大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让学校活起来

将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之一,发动鼓励所有的教职工参与到社团工作中来,承认教师社团的工作量,结合教职工自身情况和学生爱好分类开展各类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加大,把课余时间(尤其是下午没有课的时间)利用起来,每个学生至少参与1个及以上社团,社团活动应该是很专业的指导,老师作为爱好会深入研究,让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能在民办高职院校共同进步,增加获得感和职业认同感。

(五)建立规范各類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朋辈教育

选拔、培养、任用好学生干部,从思想、认知、行动、情感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标杆,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实现的有效路径;加强整合培养好学生干部队伍,如学校现有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安全委员会,护校队,心理协会等,让学生干部成为学校制度的维护者,推进者,执行者,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带动作用。

(六)遵循学生管理的规律,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尽管学生在发生变化,但学生管理的基本规律变化不明显,学生的心理变化还不明显,我们只要与学生俱进,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遵循事务发展的规律,从知——信——行入手,牵好学生管理的牛鼻子,学生工作一定可以开展好。同时学生的事就是学校的事,每位民办高职院校人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人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具体到高职院校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的塑造,都需要有文化的沿袭。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相对来说较为重要,建议民办高职院校管理者多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每个岗位都在潜移默化地做着学生工作,形成好的学生管理的风气,需要民办高职院校从战略层面全盘改革认识学生管理在学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管理的投入,确保学生管理稳定有序,确保学校事业的长期稳定繁荣。

参考文献:

[1]陈荣惠.高职院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生管理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7):136-137.

[2]周玮.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20):229.

[3]张焰.试析文化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19(09):71-77.

[4]高玉萌,赵艳红.谈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才智,2019(18):121.

作者:李富臣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当前教育的新模式已不再是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而是应该更好的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创新的学生管理新格局。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拥有更好的综合能力,全面的身心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主观能动性;创新;以人为本

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现在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中,教育者并不是凡事亲力亲为,大包大揽,当学生的生活保姆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教育者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尊重学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谓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提高教育者的办事效率。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令人堪忧

1、辅导员监管力度不够,问题频出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数量配比往往达到1:200以上,甚至有的院校达到1:300以上,这样使得辅导员对这么庞大的学生管理工作力不从心。尤其是刚入学的高职院校新生,往往是刚刚脱离繁重高中学业的生活,面对学习氛围轻松,没有升学压力的烦恼,往往得意忘形。他们热衷于社会流行时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潮流活动,崇尚理想人格,鄙视不道德行为。但不少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理性,往往在诱惑和现实中难以把握方向,跟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辅导员对于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顾及不过来。

2、学生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

由于高等教育偏向大众化发展,生源质量差别也越来越大,还有现在好多院校的辅导员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在学生管理中有很多不足。高职学院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已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往往在学习、生活等行动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够接受,但时间稍长,又放松了要求,我行我素。还有些学生感情用事,容易冲动,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行为。

3、个人主义意识强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现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好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面对老师的管理,常常产生叛逆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觉得自己高考不利,面对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往往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轻则考试作弊、厌学、旷课,重则发生退学、打架甚至违法犯罪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提高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1、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学生在学校人数中占的比例最大,大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能运用大学生自身角度的理念、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两种角色的摩擦和代沟,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都是十分有好处的,能达到学生和老师的互利双赢。

2、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能很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现在好多高校与社会脱节严重,培养出的学生空有知识框架、理论基础,却没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想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素质。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但能很好地融入学校,增强责任意识,还能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管理能力,从而为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三、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1、激发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工作的动机,明确奖惩机制

学校制定出一套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对于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予以奖励,与综合素质考核相关联,甚至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一个项目,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热情,又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管理水平。再次,对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内部动力。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创造自主的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加强惩罚力度,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比如。建立并完善淘汰制度,实行宽进严出的治学政策,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2、转化管理方式,强化教师影响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制度的作用,而是应该身体力行,深入学生内部,做学生的好朋友,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指挥所有的学生工作,而是深入教室、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的内心,增强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柔和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身教重于言传”,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意识,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教师要转化管理方式,不能过多干预,这样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自身责任意识和办事效率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当然,不干预也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撒手不管。教师在事先应给学生做充分的思想工作,讲清事情的利弊关系,把准备工作做扎实。对于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给予建设性的总结和意见,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3、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自治制度

当代高校一般实行的是单向管理制度,学生很难有渠道来反应自身的想法。因此,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自治制度势在必行。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陶行知从民主管理的角度来说明了学生自治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可以以组织的名义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改革的建议以及后勤部门的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除此以外,学生组建的宿舍管理委员会、膳食管理委员会、网络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都可以在充分汇集学生意见的基础之上代表学生参与学校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4、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培训机制

学生干部是实现学生自制管理的重要执行者,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一支良好的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校园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学校忽略了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训,使得学生干部做学生管理工作,走了很多弯路,大大降低了学生自制方面的水平和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和培训,由专门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对学生干部开设“学生干部管理”课程,结合学生工作理论和实际中的经验进行系统培训,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现代意义上的高校,是信息传递更快、沟通更及时、处理问题更透明的高校,因此,良好的沟通方式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减少师生矛盾与摩擦,增进师生感情,有益于整个校园的和谐氛围。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网络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而良好的网络沟通方式十分有益于校园建设。

利用校园网,实现学生与校长在线沟通,每周定期安排2-3小时实施校长在线,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不仅省去了很多的中间环节,而且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隐私,能让学生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出问题,学校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校长精力有限,不可能经常在线与学生沟通,可以建立校长网络信箱,建立学生反映问题渠道,并设立相应处理程序,这样的沟通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

6、创新是开展好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总结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今大学生是创新的一代,想法多种多样,所以创新是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性格沉稳,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可以加入学生会,做辅导员的助理,做好学生的组织者。而有些学生活泼开朗,想法大胆,完全可以在高校文娱活动中担当重任。多样化的参与形式能更好地知人善任,提高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畅通参与途径,实现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和规范参与程序必不可少。目前,只有克服学校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的缺失,在制度安排层面上不断进行改进,努力探索制度创新的新途径。

四、高职院校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是管理文化的核心和内核,“这是隐藏在大学文化现象和规范准则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力量,是大学管理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近年来,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所颁布的政策文件,还是高职院校出台的制度抑或是领导讲话,“以人为本”可以说是“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而引申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信任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所需,为学生生活得更好提供有力的保障,不光要让他们学得好,更要让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

2、培养方式因人而异

面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集体,培养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且记住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生活阅历各异,而且性格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参与学校管理问题上也不可能是一致的。有些学校就做得十分好,安排家庭困难的学生到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比如说,有的学生参与到校图书馆的书籍整理工作,有些学生参与到宿舍楼的管理工作,这样贫困的学生不仅拿到了学校给予的资金补助,并且很好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调动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多种多样,手段也十分灵活,结合到学生的自身特点更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2]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J].新教育,1919,2,2,

[3] 孙佩瑜.高校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4] 董建新.制度与制度文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1).

作者:陈淋生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浅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柔性管理模式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理念顺应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对大学生的管理方法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管理好正在成长、有多层次需求的大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应注重柔性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模式 融入路径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叙述柔性管理的含义及意义,发现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融入路径,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供帮助。

1.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手段,主要以人为中心,通过对人的心理特征、行为规律等进行有效研究,以怀柔政策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将学生管理工作由强制要求转变为学生自发行动。柔性管理最先开始于公司企业的管理方面,是针对刚性管理的缺陷所研究出的新的管理方法。柔性管理在公司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工作人员为企业中心,高职院校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体客观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柔性管理的好处在于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客观需求、重视人文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及管理,增强学生管理效果。

2.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在多元化信息化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偏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1](168)。同时,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受时代影响较深,存在个性独特、心理压力较大、依赖性较强等问题,若仍旧采取原有的管理模式,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在帮助学生快速成长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柔性管理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首选。

在进行学生柔性管理过程中,采取柔性管理方式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一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高职院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管理目标及理念。因此,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不能以约束为目的,应引导学生在群体生活、独立学习当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塑造个人优秀品格、健全个人健康的心理。刚性管理模式的强制性与该目标不一致,对学生的束缚过多,影响学生的自由发展。柔性管理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意识,激励多于束缚,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学校主要是由教职工及学生共同组成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协助。柔性管理极大地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强化了师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管理水平。三是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柔性管理理念的支撑下,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管理逐渐由管理者角度向学生角度转化,刚性管理的缺陷得到弥补,使高职院校的整体环境变得更轻松和谐。柔性管理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及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创造出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四是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以马斯洛理论为标准,把人的需求分为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人才會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人的高层次的需要来自柔性管理,具有非常有效的鼓励作用。

3.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间的关系不协调

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现状看,柔性管理主要是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性,导致学校的三大权力占据主要地位,主要应用刚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只是作为刚性管理的补充,没有真正体现柔性管理理念,导致柔性管理处于弱势,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2](125-126)。

3.2对学生个人需求不够重视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自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学理念的不同及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仍旧采取旧的管理模式,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含糊,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如果一直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极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致使学生管理效果不佳。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不够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致使学生缺乏个体意识[3](294)。长期采用以往的管理模式,会使学生所处的环境变得和封闭,致使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受到限制,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进行工作时,较难适应周边环境及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3.3对学生个人的人文关怀不足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受到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教育管理模式仍旧采取原有的管理制度,单一乏味,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人文关怀的不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妨碍学生的自由发展。

3.4激励措施单调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00后”,思想、认知等方面,跟其他年代的学生相比,有较大不同。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激励十分重要,尤其是“00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不及时给予较合适的激励,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衰减,就会出现管理被动化。一些高职院校鼓励学生的措施,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丰富激励措施,发挥激励机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5未将柔性管理落实到位

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较多,个性化鲜明、想法独特、依赖性较强,若过于依赖刚性管理,过于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则会加重学生的逆反性。这样,他们就难以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枯燥、单一的管理,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加剧了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4.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各行各业的管理经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为本,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柔性管理主要依靠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以实现融入式育人为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柔性管理的模式及重要意义,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了解并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参与管理工作,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能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发挥柔性化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4.2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有机结合

从我国教育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学校管理历来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的遵守等严格的管理教育,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背景及家庭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及成绩不同,因此学生的性格及习惯存在差异,在进行管理时,若仅是采取刚性管理模式,则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整体管理质量[4](175-176)。对此,管理人员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依据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如运用和蔼语气跟学生讲述道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以此补充刚性管理的缺陷,增强学生管理效果。柔性管理能够很好地弥补刚性管理的缺陷,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化特征,使两者有效结合、有张有弛,使学生管理达到最佳效果,使学校能够稳定及持续性地发展。

4.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在学生管理教育中,“三自管理”原则非常重要,即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工作的各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教育,在体验中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柔性管理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并学会自我调整,发掘自身的潜能,降低管理难度[5](70+72)。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能力及独立性,不断加强学生民主化的管理,积极为学生创建主动管理平台,学生在鼓励中不仅能接受管理,而且能主动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降低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4.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柔性管理

校园人文文化是学校综合素质水平价值的体现,是反映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一种集体意识,是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情况及价值追求[6](255-257)。好的校园文化通过自然美感和人文精神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体现柔性管理的要求。例如在校园文化走廊、黑板报等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宣传途径中,可以适当导入柔性管理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在不同形式的晚会或者主题活动中,可以利用小品、歌曲等文藝宣传活动加强柔性管理的宣传,另外,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及师生的精神面貌等,都可以融入柔性管理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柔性管理,加深对柔性管理的认识,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4.5在学生管理中坚持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管理工作者的良好人格形象,言传身教、行为示范。在柔性管理工作中,要使学生信服、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处事,那么教师必须先做好、做到位[7]。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因为教师的高尚品质对学生道德观念和良好个性心理品德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在学生柔性管理中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其管理质量及效果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创新学生管理模式,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措施,全面落实柔性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为手法,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生活与文化,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及柔韧性管理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及促进高职院校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曙.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2).

[2]赵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7(12).

[3]王兴亚,李亚.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5).

[4]唐小芬.柔性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盐化工,2019,46(06).

[5]王玮.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智库时代,2019(44).

[6]龚学锋.新时期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创新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7]朱韶兴.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05).

作者:黄国军

上一篇:成本管理学论文下一篇:如何自学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