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大数据背景新形势的不断创新,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应充分融入创新研究思想,尽快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问题,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篇1:

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知识管理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从知识文化的组织和文化氛围的构建中,强化对知识的搜集、整理、加工、存储等工作,并使之实现知识的综合利用。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应该从管理环境的创新中,强化知识创新、服务创新,并从优化馆藏资源管理配置效率,增强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上发挥知识管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图书管理 创新工作

一、知识管理与图书管理工作的融合

知识管理与图书管理工作相结合,将知识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融入到图书管理实践中,从而提升图书管理水平。从概念内涵来看,知识管理是借助于其理论和方法,通过合理配置图书馆藏资源,充分发挥信息与知识的积极作用,并依此来完善图书管理职能,增强图书管理效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综合的管理系统,对于知识与信息的管理、对人力与物质资源的管理,对技术与图书文化等要素的管理等。因此,知识管理应该体现人本理念,重视对人的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知识管理与效益管理的融合上,发挥知识管理的积极优势。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引入知识管理,需要对不同的管理内容进行全面剖析。一是加大对知识管理的创新与图书管理工作的融合;二是注重知识科技的服务能力,围绕知识创新调整图书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图书知识管理体系。在管理的具体环节,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知识的创新管理,二是对知识的应用管理,三是对知识的传播管理,四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上,还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内容,在知识管理应用中,既要融入网络化知识管理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的虚拟信息中心建设,还要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上满足信息知识的传播,发挥知识管理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充分重视读者的信息诉求,优化图书管理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图书管理与用户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图书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应用价值

知识管理是图书情报学的研究范畴,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的融合发展中,不仅革新了传统文献信息管理的模式,还能够从知识管理的组织上,结合信息管理机构来满足当前对知识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也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推进了知识管理对个性化读者需求的满足,而这些服务都需要从知识结构、知识挖掘、知识仓库、知识库管理中来实现。

(一)知识管理有助于推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高校图书管理面临新的信息环境,无论是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增强图书管理的服务水平,都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做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组织与规划,要从图书管理者与读者、部门间的资源融合与架构中实现协同发展。知识管理将创新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给予了全新指导。一方面,知识管理需要从图书管理环境的优化上来实现创新,环境优化主要分为两步,一是通过全国法制工作委员会来完善图书管理法律制度建设,而是由图书管理协会结合管理实际,在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下促进行业风气的形成,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图书管理制度环境。另一方面,知识管理需要图书管理服务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是对现有图书情报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依靠对图书文献的开发与管理,揭示出隐性知识的内涵,以推进图书管理知识创新的建设。可见,知识管理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整合上,以知识共享为基础来推进创新,从而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

(二)推进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管理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步骤

知识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校图书管理人际网络分析系统,从中来理顺图书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尊重读者的需求出发,尽力搭建读者与图书资源的交流,将知识管理融入到读者的知识获取实践中,帮助读者快速有效的查找所需的信息资源。其次,不断完善高校图书管理传统服务项目,利用知管理,在原有的高校图文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中,注重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挖掘与开发,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配置科学性,提高文献检索率和服务效率。如开展高校间图书管理交流活动,借鉴国外图书管理成功经验,从思想上和管理实践上注重知识互补,真正发挥馆藏资源的信息价值。最后,强化对图书网络资源的服务创新,尤其是要结合高校图书管理需求,从图书馆的建立与信息资源网站的优化上,满足普遍读者和特殊读者的多层次需求,从构建学者、专家馆藏数据库系统和不同等级的文献检索系统中,进一步拓宽高校图书管理的范围,促进图书管理“推拉式”的“知识表示”服务。

三、开展知识管理对于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现实意义

推进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关键。在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工作中,坚持管理思想的创新,从理念上来指导工作实践。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重在从创造性的思维意识上来解决管理中的不足,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要从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上来增强图书管理工作的活力,要从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上,结合高校传统图书管理实际与新兴知识管理研究方向,从近年来图书管理理论界上,强化对管理热点的探讨与交流,把握好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方向,以促进知识管理理念在优化高校图书管理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发挥高校图书管理环境创新优势,突破“知识表示”研究,最终实现图书管理知识服务达到智能化服务目标。

四、结语

对于当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知识管理理论在应用中需要从实践中遵循过程目标,需要尊重高校图书管理客观规律,需要从管理配套设施和管理理念的融合中,汲取当代知识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高校图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高校图书管理理念的更新,注重知识管理理念在应用中的过程性,由此来实现图书管理知识的揭示与应用。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必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体制发展、服务创新,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增值,对于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南.论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11(26).

[2]李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突破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

[3]姚晨璐,李永先.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3(1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张凤霞

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篇2:

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大数据背景新形势的不断创新,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应充分融入创新研究思想,尽快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问题,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在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之下,对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大数据为发展背景充分的满足各阶层的读者需求,也是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同时要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途径记性改革创新,制定更适合图书管理功能方面的创新方案,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图书文化的精神需求。本文主要就大数据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式为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图书管理;创新策略;方式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改革,借助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优势来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已成为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因此应充分借助大数据背景的优势,积极地开展图书馆里创新研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图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需要借助大数据背景完善图书馆里工作中的弊端。图书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尽快实现图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從传统的书本信息内容过渡到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

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大数据技术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产物,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大数据主要是指数据量很大,数字化结构较为清晰的数据结构,并且在对大数据进行概念划分时,通常是将非结构融入到数据形式当中,进而形成了庞大的数据信息储存内部空间,更适合图书管理的创新工作。图书管理也是一项信息量巨大的工作,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对图书信息的海量储存工作,并将图书信息进行挖掘管理。在云计算服务当中,能够借助大数据背景对图书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使复杂的图书信息变得更加整体化,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信息空间,方便管理人员在复杂的图书信息中捕获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集合了多种类型的教材,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帮助图书馆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服务建设,提升图书管理的创新模式,能够帮助图书馆进行更高的宣传工作,有效地发挥图书馆的传播效率,实现图书馆智能信息化的特点,实现真正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传递。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图书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水平

当图书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不能只借助图书馆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而是向有着数据信息管理方面工作经验的部门进行相互合作,有利于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水平的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图书馆内部中的部门结构也要进行整改与调整,专业性的相关技术人员在大数据技术调研的工作中正常进行。另外,大数据技术在全面推广的过程中,专门用于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达到最佳的应用作用。

(一)结合多方力量,吸收经验

近几年以来,我国大数据技术服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着更多的实践基础与经验,企业与机构在全面发展中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程度,一部分企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已经完全实现了大数据挼案件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图书馆作为信息管理道路中的后执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加强企业与相关部门技术的分享交流与学习。其中,可行的方式就是以我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为基础,不断应用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与服务,进而不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防止在应用中出现错误,以便于图书馆在此基础下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除此之外,只有让图书馆的借阅人员完全感受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好处,才能够在信息管理当中充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全面推动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我国大规模的先进技术包括大数据与云计算市场,其中两者之间的发展与进步已经为图书馆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背景,完全符合我国倡导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另外,当信息化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动平台时,必须要全面促进企业与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优化图书管理内部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丰富图书管理的方式,在积极引进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同时也应当完善自身结构。需要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协调,由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信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人才知识,还需要精通信息化技术软件,同时也要对图书管理工作有详细的了解,现阶段的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数以文职为主,缺少对大数据信息的了解,这也需要图书馆简历里良好的信息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大数据应用技术是一项需要长期渗透的工作,主要依靠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需要将管理模式与日常服务同时进行,避免对用户造成阅读困扰。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大数据的融入。比如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当进入到一个城市之后喜欢去图书馆感受当地文化,在此时可以将智能地位的个性化服务,来提升互联网地图的使用频率,在科学管理方案的引导下,为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逐渐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三)合理应用大数据软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海量信息的分析与管理过程中,图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相关部门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并在图书管理平台上借助相应的大数据软件作为支持,实现图书管理的智能化服务,逐渐提升图书馆里的服务水平。比如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的管理结构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借助信息软件平台完善管理方式,建立属于图书馆自己的平台软件,实现图书信息的集合管理,同时也可以直接输入想要得到的信息,进科学软件进行系统的搜索,并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垂直搜索信息完善软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巧专业的信息服务。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可以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充分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尽快地实现图书管理任务,提升图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大数据推行和使用,发挥大数据及时的优势,完善图书馆里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图书管理水平为高度目标,促进图书馆里的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图书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俊彪.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1,{4}(11):87-88.

[2]刘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4}(15):72-73.

[3]卢佳彬.论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8,45(08):121.

作者:杜曼·塔巴拉克

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篇3:

试论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四个维度

摘 要 高校图书管理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挥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实现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预期目标。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是适应于新时代的科技进步和价值要求而进行的变革,它有四个主要的趋向性维度: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

关键词 高校图书管理创新 人性化 专业化 制度化 信息化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LEI Ping

(Xiamen University Library, Xiamen, Fujian 361005)

艾柯說:“图书馆一直是保存我们集体智慧的最重要的方式。它们始终都是一种全人类的大脑,让我们得以从中寻回遗忘,发现未知。”①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管理是指高校图书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挥各系统的作用,实现预期目标。高校图书管理创新要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生命,以创新为动力,主要彰显在人性化、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方面。

1 人性化

图书管理有一个从管理藏书到管理人、从服务于特定的少数人到服务于所有人的过程。近代以来,中外图书管理理念发生颠覆性转向。在古代,拥有藏书并获得知识是少数人的特权。近代的英国图书馆学家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实现了图书管理的理念创新,提出“免费开放”和“平等利用”的两个原则,实现图书管理的公共化和平民化,从而被称为“图书馆界的拿破仑”。这一图书管理理念体现的是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不仅仅是收藏功能,不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都可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在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之下,中国古代的藏书楼的管理理念发生动摇,也就是说,不再是“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不是仅仅供个别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而是逐渐受到西方平民化图书管理理念的影响,转向“教育万千国民”、“普及国民教育”。可以说,古代藏书楼和近代图书馆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平民化的图书管理理念。新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秉承平民化和民主化的服务理念,强调公平、自由、平等享有图书资源的权利。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资源公平是消除贫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性化是高校图书管理履行自身职责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首要原则。人性化强调一切从人出发,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图书管理要从以图书借阅管理为重心转向以服务高校读者为重心。也就是说,要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适应于信息化时代的知识传播需要。“以读者为中心”是人性化的基本理念。诸多图书馆要求图书管理人员热情周到,主动服务,提倡“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的价值观。这当然没有错,但如何深度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这才是目前突破的难点。21世纪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不同于20世纪,而且不断处于变化之中,如何科学地分析和判断新时代的高校读者的变化了的真实需求,及时地调整服务体制和模式,制定关心读者的政策,建立读者档案,了解重点读者的阅读倾向,为不同读者群体提供针对性的贴心服务,保证读者的私密信息,创造良好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氛围,让读者能够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这些是人性化的关键。

另一方面是指要发挥图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意味着不能仅仅重视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比如购买设备、拓展馆舍空间、增加人员和藏书、争取经费和平台等,还要更加重视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人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落实人性化管理的关键,这些素质包括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员工的能力、个性、专业、兴趣和心理状况等综合因素安排合理岗位,考虑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利益诉求,让他们有归属感和责任感,真正成为工作中的主体。

人性化的高校图书管理理念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团结员工,有利于员工的成长,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赢得读者的认同,有利于发挥图书管理的应有作用。

2 专业化

高校图书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法国十七世纪的诺德被誉为欧洲图书馆学思想的先驱,他在《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中提出:“图书馆必须是保管人类文化遗产的全人类的设施,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为一部分人占有的图书馆,应该成为对社会具有绝对需要价值的机构。”②十九世纪早期,德国的施莱廷格第一个把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对待,出版《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图书馆总览》等著作,系统地确立图书馆学的定义,即“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所必需的原理”。二十世纪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简明地在《图书馆学五原则》中规定了图书馆的使命:“(1)图书是为了利用的;(2)图书是为了一切人而存在的;(3)给读者所有的书;(4)节省读者的时间;(5)图书馆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体。”③我国第一个高校图书馆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京师同文馆书阁,它是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学术性机构。目前,高校图书馆具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文献传递功能、开发智力资源功能、情报功能、服务功能等。根据学校的性质不同,比如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专科性大学等,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有各自的特色和偏重。在文献分类、主题索引、情报交换、馆际互借(“借鸡生蛋”)等方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馆藏的发展和管理到信息的存取和服务,特色馆藏部、教学参考书籍数据库的设立,各种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这些方面都要有专业化的理念和能力。

高校图书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读者的借阅需求随着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有阶段性和集中性的表现,尤其与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进度有关。所以,教学参考用书要考虑到学生比例,借阅时间和流量控制的科学化至关重要。借阅量扩大,缩小各个群体之间借阅量的差距,在数量上会带来流通总量的急速增长和流通率的成长。藏书要特别以学校专业特色为重点,注重图书质量,体现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图书的剔除和存储也要重视,这样才能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系统性是提升高校图书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根据具体的任务,高校图书馆要科学设置采编、流通、典藏等业务部门,并根据条件设立特藏、情报服务、技术服务等部门。这些部门彼此之间的配合联动是图书管理系统顺利运转的前提,它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率,任何一个部门的问题,常常会导致其他部门的运转紊乱。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服务机构很难满足读者复杂多元化的需要,如何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系统性难题,不断加强联系沟通,实现资源统筹,发挥馆员自主性,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更全面的知识信息应该作为图书馆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有一种流行的偏见认为,图书馆就是借借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是不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造成的误解,更是不了解信息时代对图书管理的改变。事实上,具体的借阅方面的工作已经基本实现自助服务,各个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深层次地挖掘信息的收集、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在试图充分发挥图书管理的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也要定期开展文献检索和利用方面的讲座,这是提高师生查阅文献能力和迅速成长为合格读者的关键。

实现专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高校图书管理单位及其相关部门要有专业化的理念和意识,避免“学的东西没人要,要的东西没人学”的情况。二是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引进中要了解应聘者的知识背景,实现馆员间的知识互补,发挥各种馆员的特长,加强对所有馆员的专业化教育,尤其是图书管理方面的定期培训,介绍和宣传最新的图书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实现图书管理的开拓创新。三是“为资源找读者,为读者找资源”。加强与师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反馈机制,优化和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科学调研和了解读者信息需求,了解学科文献资源分布和学科动态,开办图书讲座,联系学科带头人,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接受咨询,提高文献利用效率。

3 制度化

高校图书管理的制度化指的是高校图书馆以规章制度规范图书管理人员行为的管理方式。“制度作为一种带有普遍规范性和强制执行性的行为规范,必然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守制度、执行制度。”④制度化建设与法治、民主属于同一个层次,它与人治不同。人治管理的特征常常是领导说了算,领导的个人意志和主观判断左右了图书管理的状况。制度化管理對事不对人,极大地减弱了领导因个人利益或主观情感因素而滥用权力的情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制度化管理有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体现为一系列的工作条例、服务准则、管理条例等,具体包括人事聘任和考核制度、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图书管理制度、音像资料使用规则、图书馆设备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有挂牌上岗、考勤抽查、重点读者跟踪、弹性工作制、目标责任制等。

制度创新是对支配高校图书管理人员行为和相互关系规则的变更,是图书馆和外部关系的变更,它是创新思想的固化和持续激励的方式,常常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图书管理岗位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的确立,改变了工资、津贴、福利待遇与职称、职务和工龄完全挂钩的方式,采取按照能力和贡献进行分配,加大绩效力度,奖勤罚懒。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克服论资排辈和调动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另外,实行重点岗位制度,设立重点技术岗位、开拓性意义的岗位、责任较为重大的岗位及其相应的待遇,激发了受聘者的创新精神,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数字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管理和传输,已经打破原来的知识垄断,共享理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图书管理在制度化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共享理念,真正实现“互联网+”的实质精神,这是一个前沿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是它能通过科学规范的有效制定和实施体现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提供晋升和绩效的依据,提供清晰明确的努力方向和价值导向,从而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馆员不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不明白自己努力的意义,不懂得如何获得发展的机会,造成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效率低、管理混乱。二是它有助于处理图书馆和读者、各个行政部门之间、图书资料的保藏和利用等种种关系,明确责任,避免扯皮现象,保证各相关方权益。三是它能促进图书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和制度的坚决贯彻执行。

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化的路径在于,一是采取民主的方式制定健全的法制规章,决不能不征求馆员的意见,仅仅领导层想当然地制定各项管理制度,避免制度难以落实的尴尬。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制度的科学化。采访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和任务,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需要长期的过程和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采访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方针、准则或制度规范行事,否则就会破坏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⑤完善的制度要有标准、约束和责任三个部分,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有效管理甚至出现失控局面。比如,没有责任部分,仅有约束和标准,这意味着没有奖惩,从而完成质量和效益就难以保证。三是把制度公开化和透明化,保证监督到位,这是避免制度失衡和不公现象的保证,也是严格执行制度的原则和底线。

4 信息化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等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正在改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和手段,还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学者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将是多种知识信息载体并存的时代。未来图书馆的收藏是集印刷型和电子型信息载体于一身,既有线性文本,又有超文本;既有物理收藏,又能电子存取,收藏内容丰富多样,索取方式方便灵活的多样化与兼容性收藏。”⑥信息技术表现为多媒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定制等。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而且不是枝节性的变革,而是革命性的根本变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服务方式,它将是高校图书管理转型的方向,会给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读者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仅受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的限制。在内部管理和图书利用方面进行方法创新,充分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已经成为当今图书管理的共识。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等方法,提供新媒体技术服务。信息技术的低成本和便捷性能更好地实现“用户、馆员、资源”的有效联结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应用的时效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具体来讲,一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沉淀知识的作用,并且可以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等提供满足专业性需求的技术生态系统。海量文献数据的分析是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数据挖掘将是图书管理的核心工作,从而全新的不同于传统业务的服务方式也会出现。以文献服务为中心的传统图书管理理念要让位于以信息服务为中心,藏书建设的功能出现藏用转换。二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大数据和信息化是图书管理服务升级的有效方法。适应于数字时代的需要,图书管理也要实现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实现对学术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三是,该技术还有助于加强互动和反馈,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提高服务效益。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和专业分馆的实践表明,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均有良好的效果。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路径在于,一是加强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改进。计算机通讯网络是传送文献信息的通道,必须要有一定的容量,实现快速便捷的传播。检索软件的编制和使用要考虑用户的方便和快捷。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这将改变传统人工方式的成本高、差错率高、流通率低、服务质量低、工作效率低的状况。有必要指出:“电子阅览室只能是迈向数字图书馆的第一步,数字图书馆的真谛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數字化信息。”⑦二是培训馆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支持馆员进修,实现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他们的素质。馆员应是信息知识导航员和顾问、系统设计师和管理员,应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精通图书馆知识,他应有能力帮助读者和信息资源建立联系,有能力指导读者查询和筛选信息。各个图书馆是网上信息的提供者和网络资源的共享者,应能通过联机检索终端和各种网络检索别人的数据库。三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信息化正在改变这个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和利用,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必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四是加强数据库和网络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处理好公益性服务和商业运营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传播的关系。

注释

① 翁贝托.艾柯.书的未来(上).康慨,译.中华读书报(22),2004-02-18.

②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88.

③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99.

④ 张荣臣等编著.“四个全面”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240.

⑤ 湖南图书馆编著.图书馆制度研究与案例分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40.

⑥ 赵静.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演进.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47.

⑦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新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87-88.

作者:雷萍

上一篇:英语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国企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