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川崎病(KD)患儿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当中选取10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观察组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常规对照组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作情况、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分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篇1:

川崎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2例

【关键词】 川崎病; 下肢动脉病变

川崎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冠状动脉病变是其常见并发症,在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诊治了2例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1岁8个月。因高热1周入院。查体:T 39.5 ℃,R 40次/min,P 150次/min,体重12.5 kg,精神疲倦,急性热面容,躯干皮肤潮红有皮疹,颈部可触及多个约蚕豆大小淋巴结,口唇皲裂充血、杨莓舌,咽红,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腹平软,肝于肋下2 cm,四肢末端肿胀发红、皮温高,肛周皮肤发红、脱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2~37.7 )×109/L,NE 56%~96.1%,PLT(143~674)×109/L,CRP 246 mg/L,心肌酶、肝肾功能、血生化正常,胸片示心影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冠脉、右冠脉起始段均增宽。

拟“川崎病”诊断,即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治疗。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入院第4天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之后口唇及全身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第10天始患儿出现右下肢疼痛伴行走障碍,局部无红肿,右下肢肌力3级。检查右膝关节及右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片、神经肌电图均未见异常。双下肢动脉彩超示双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减低,不除外血管弹性受限所致。继续治疗,1个月后患儿右下肢无疼痛可行走,但有轻微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右下肢恢复。2个月后患儿右下肢行走正常,血小板及白细胞正常。

病例2,男,3岁8个月。因全身皮疹1周,高热伴四肢末端硬肿5 d入院。查体:T 39.6 ℃,R 34次/min,P 138次/min,体重19 kg,神志清,急性热面容,全身散在分布斑片状红疹,颈部淋巴结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杨梅舌,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音有力,肝脾不大,四肢末端硬肿、皮温高、有触痛,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实验室检查:入院第1天:WBC 15.1×109/L,NE 90.1%,PLT 409×109/L,入院第5天:WBC 5.4×109/L,NE 40.8%,PLT 318×109/L,CRP 167 mg/L,ESR 97 mm/h,PCT 0.475 ng/ml,肝肾功能血生化正常,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2.4 mm,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2.5 mm,心脏结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川崎病”,即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治疗。2 d后患儿体温正常,3 d后患儿四肢末端硬肿消退并开始出现指、趾端膜状脱屑,全身症状好转。但入院第5天始患儿出现右下肢乏力、跛行,右下肢皮肤、关节无红肿热痛。查神经肌电图未见异常。双下肢彩超示双下肢动脉血管形态未见异常,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阻力指数偶发减低,提示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良,继续抗血小板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已行走正常,各项血检指标恢复正常。

2 讨论

2例患儿临床表现满足川崎病诊断标准,给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且未出现冠脉继续损害,但分别在住院治疗后第10、5天时出现下肢病变且可排除外伤、局部炎症及骨质病变等引起,检查双下肢动脉彩超均提示双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减低。但2例患儿却都仅出现右下肢症状,推测该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血流阻力大小、血管炎症浸润程度有关等,其真正机制尚不明确。

川崎病是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症,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道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炎或关节痛等。其中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一过性,多在1周左右恢复正常[1]。但本文2例患儿可排除关节病变,彩超结果显示为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且第1例患儿下肢病变持续时间较长,达1月余。另外川崎病并发末梢动脉血管病变较少见亦少有报道,杜忠东、王勤等报道了川崎病并颅内出血2例[2],但下肢血管病变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2例患儿表现相似,均于川崎病治疗好转后1周左右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且近期预后较好,并未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但长期预后如何,仍需继续随访。

参考文献

[1] 马立吉.川崎病非心血管并发症121例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5):101-102.

[2] 杜忠东,王勤,刘秀云,等.川崎病急性期并发颅内出血2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7):542-543.

(收稿日期:2012-10-08) (本文编辑:李静)

作者:丁洁 叶中绿

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篇2: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川崎病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川崎病(KD)患儿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当中选取10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观察组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常规对照组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作情况、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分数。结果:实验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分数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川崎病患儿能够起到加速康复的作用,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川崎病;预后效果

在儿科类疾病当中,川崎病(K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手足硬肿、黏膜充血改变以及急性发热等症状,常常发生全收各个系统受到累及,存在较多的并发症[1]。本次研究中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川崎病患儿进行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当中选取10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43±2.02)岁,常规对照组中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15±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针对常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观察组则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模式,具体内容为:(1)提升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开展系统性的相关知识教育宣传,纠正错误观念[2]。(2)及时的对患儿以及家屬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调节,加强沟通,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使家属躲从心理层面对患儿关心和支持。(3)实施用药指导护理,由于患儿的体制原因对于药物使用的剂量较小,因此应该严格遵循主治医师的医嘱,对药物剂量以及用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在实施静脉注射的时候,按照先慢后快的速率注射,同时注射时以及之后均要观察患儿的体征表现,当发现存在不良反应的时候要及时通报主治医师,尤其重视在阿司匹林以及丙种蛋白IVIG的注射后反应情况[3]。(4)饮食护理干预,由于患有川崎病的患儿存在发热以及全身性血管炎的症状,难以进食,同时外加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食物结构应该增加蛋白质以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的食用,形式以半流质或者流质的食物为主,可以按照儿童希望的样式采用颜色鲜艳样式有趣的方式吸引儿童进食,同时家属方面务必要严格的按照医师设置的饮食计划和食谱为患儿配置食物,不能够随意的变动。(5)行为方面护理。维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及安静,在患儿发生发热现象时要注意进行发热护理,如有必要可使用药物辅助降温,维持体温不超过38.5°C。在发热后汗液较多的情况,家属应该为期准备干净柔软的棉质被子,及时更换湿衣,并且进行日常清洁工作[4]。

1.3观察指标

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三个方面分析患儿的并发症情况,运用自制的调查评分表对于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1.4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 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

研究中对川崎病患儿的呼吸、泌尿、消化系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观察组各系统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分数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中患儿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分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减少并发症的发作对于治疗以及护理川崎病患儿有着重要的意义,患儿在治疗护理的各个时期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展综合性护理措施。当前的医疗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体系的新型模式[5],在此思想理念的指导下,综合护理干预将护理程序作为主要的实施路径,充分的将患儿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三个层面的需求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全面的考虑,按照患儿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开展具体的实行,重视患儿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干预联合药物使用的治疗方式,在生活方面注意饮食上的营养搭配以及饮食的形式,同时重视患儿的个人卫生情况以及发病状态下的个人护理,并且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轻川崎病对全身器官系统的累及情况,预防发生心血管疾病,实行对于患儿各项体征密切观察的形式,注意心脏指征的表现,及时的对心悸、面色苍白等异常状况进行原因的判断和上报,预防并发心源性休克或者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而从多个方面维度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6]。

综合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具备鲜明的人文关怀特色,是一种将患者作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形式,在临床上针对众多疾病均体现出良好的预后效果,大部分的患者都在综合护理干预的帮助下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预后的恢复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川崎病的特征,实施了以健康教育为基础,通过积极地针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运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联合使用,制定详细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开展行为指导,推进并发症的检测以及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结果显示,患儿家属在接受疾病的认知教育之后,实验观察组中对于川崎病的认识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儿家属在与疾病认知水平获得提升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协调医患关系,促进疾病治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川崎病患儿能够起到加速康复的作用,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日妹, 周惠尔, 李秀银,等. 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6, 30(2):216-217.

[2]王云, 任田甜, 邵佳,等. 个性化延续护理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效果评估[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6):1077-1079.

[3]张远达, 李荣敏, 冀超玉,等. 川崎病患儿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3):211-214.

[4]张远达, 冀超玉, 王静,等. 川崎病患儿内源性硫化氢水平改变的意义[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 42(6):717-719.

[5]陈婷婷, 石坤, 柳颐龄,等. 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6):607-612.

[6]陈婷婷, 石坤, 柳颐龄,等. 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分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5, 11(2):71-74.

作者:王月霞 乔西宁 张俊苹

川崎病泌尿系统论文 篇3: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儿童呼吸道重症感染、哮喘、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性早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骨骼畸形、耳鼻咽喉疾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特色。在疑难杂症的诊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首家成功开展连体婴儿分离术的儿童专科医院。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其儿科重症、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6﹕00

地址:(泸定路院区)上海市泸定路355号或(北京西路院区)上海市北京西路1400弄24号

联系电话:021-62474880(总机),泸定路院区直线:021-52976020;北京西路院区:021-62474880-82117

名医介绍

张儒舫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解决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问题,完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在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小儿心胸外科重症监护方面有较高的造诣。1996年起独立开展创新手术,国内较早、省内领先开展右前外侧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停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右腋下微创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等。从2000年起,将新生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作为研究发展方向,相继率先开展新生儿的室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性房室隔矫治、心内横纹肌瘤切除及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解剖矫治等手术并全部获得成功,诊治的最小病例为体重仅800克的早产儿。

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上一篇:服务行业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信息技术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