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重新认识体育教学领域相关概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SPSS视域下高校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体育统计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体育统计学教学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现状出发,与教学中SPSS软件的具体应用相结合,探讨体育统计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方面的改革,提高体育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率,学生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SPSS;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体育科学领域各种随机现象规律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体育自身的发展,体育统计已成为体育科研、教学训练、体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推理的工具。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课,但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研究方法等后续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而且还会继续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专业能力。因此,探索提高体育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运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等大型统计软件研究体育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情况下,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1 SPSS视域下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有数据统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体育统计学的课程已经在大学体育教學进行,但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原因是:体育统计课程包含抽象的知识,许多内容很难选择;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基本的理解能力差,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使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困难。在体育统计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因此,在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且有必要改革一下体育统计教学细节,体育统计学课程的连续性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是确保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统计教师要了解运动的前沿信息,提高体育科研和教学能力,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和应用数据,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分析工具的选择也会对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产生影响,这将决定结果的有效性。因此,使用统计软件,以促进体育统计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合理使用教学范例的能力。

2 SPSS视域下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

2.1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体育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用的统计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体育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减少学生的计算工作量,增加实习机会,才能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2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实用性、充分性和统计方法发展性的原则,重视体育统计的基础理论,增加了一些多样化的实用内容,对所使用计算工具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习的计算方法是自学习,同时在此过程中增加了SPSS的实际操作。无论是在体育统计学教学中,还是在普通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都受到学生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迫切需要。

大学体育统计学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能够与学生融为一体,考虑学生知识接受的能力。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SPSS软件将体育实践案例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相结合,无论SPSS软件多么先进和实用,其方法的选择、条件(参数)的设置和结果的解释仍有待完善,因此,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不容忽视,仍然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果理论知识能够与体育工作案例相结合,则事半功倍。在体育研究、体质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等领域有许多实例甚至体育科研论文中的统计错误也可以作为“负面教材”引入课堂。案例的引入,不仅使抽象概念从无形中变得有形,理论知识从枯燥中生动起来,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统计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改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体育统计学的特点,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学是体育统计学教学实践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及时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各种实际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角色的作用,运用思维方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书本知识,分析体育统计中的实际问题和新的复杂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而且能深入思考统计中的规律性问题,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从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在实践和思维中逐步掌握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交流和角色交流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互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因此,互动教学不仅适用于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推广到其他体育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灵活的思维方式。

主观掌握与客观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客观实际分析体育教学案例,使学生懂得如何指导理论实践,让学生主动使用SPSS,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对本理论进行案例研究,并运用大量实际案例来解释实际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各种统计问题,特别是在体育科学研究论文中。采用反面教材,使书本中的概念从抽象到具体,使学生对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2.4考核方法改革

建立和完善考试制度的合理化和科学化管理,对学习计划考试指标的实施效果,体现在考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同时还体现在学生整个过程积极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转移中。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平时养成积累知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体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评分法,将评价方法分为常规评分和期末笔试两部分。

3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统计学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SPSS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功能丰富、计算结果科学、在线方便等特点,它在体育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SPSS环境下,体育统计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主观把握和客观实践、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实时演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训练,提高体育统计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登云.体育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立足点统计思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

[2]李健.《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04(05).

[3]宋军.例谈SPSS在体育问卷调查研究中的应用[J].运动.2011(03).

[4]崔永红,李学民.基于SPSS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02).

作者简介:

杜耀卿(1965.11—),男,河南省舞阳人,平顶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体育统计方法。

作者:杜耀卿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终身学习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的观念更新与素质培养

摘要:21世纪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重新认识体育教学领域相关概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教学;观念更新;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时代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2002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新《纲要》)的通知,这是“摆脱应试教育羁绊,迈向素质教育坦途”的时代要求。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和新《纲要》的实施向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期待。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就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第一,要更新体育教师头脑中传统的体育课程观念,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领域原有的诸多概念重新思考,重新界定;第二,要培养终身学习时代要求于教师的素质能力。新《纲要》的实施与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都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多样的素质能力,确保具备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而积极地谋求各人特长领域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第三,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信息陈腐化的速度加快,人们获得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汲取信息的方法日益多样化。这样,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愈益重要的不是造就单纯的“体育信息肥胖儿”,而是精简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同时培养终身体育学习的动机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的角色,以及“学习动机培育者”的角色。后者的角色尤其是克服应试教育病态的重要条件。

1终身学习时代体育教师的观念更新

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也是人们从一定的立足点得出的一种正式的、稳定的认识。实践证明,体育教师的观念更新与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必然联系。

1.1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念更新

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原有的体育与教学领域的诸多概念已经不合时宜,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新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特别是对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及其内涵要分清,要区别对待,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体育(PhysicalEducation)≠竞技(Sport),换言之,体育教育与竞技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校体育教育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竞技体育是对少数运动员为竞技夺标而进行的身体和技术训练,二者实施的对象、内容、方法、作用和目的都有本质的区别。新《纲要》确定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但在贯彻新《纲要》和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还要克服另外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在强调“情意目标”和“体验目标”达成的同时有意或无意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体育学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学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育学科的学力形成应该是“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体育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运动技能教学是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绝不能依靠“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既不能牺牲运动技能教学的“质”(实效)来实现,也不能牺牲运动技能教学的“量”(时间)来实现,而只能依靠“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1]

1.2体育“课程”的观念更新

我国教育界受前苏联教育学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采取“中央集权课程行政”的模式,缺乏“课程”的概念。课程一般被视为教学内容,导致“课程即学科”的片面理解。新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限定于现成的科目、学术的经验或是教学的计划与目标,它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表征”或是一种“文本”,通过这种文本可以解读和构建出多元意义。课程是开放的研究假设,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教条与命令。传统的教学观缺乏“课程”的地位,局限于“学科教学”范畴内的改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学科教学”所强调的是其作为传递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手段和教师的控制过程。它只关心达成体育教学目的之手段选择,而忽略了教育目的本身的追究,割裂了教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这样,体育教学的“全人格发展”功能式微,情意目标、体验目标处于体育教师关注的边缘。新《纲要》明确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应而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根据新《纲要》的这一精神,必须更新“课程”的观念,改变现状,开创各具特色的体育课程结构模式。

1.3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观念更新

在新的课程观中,“课程即研究假设”,其内容与方法是可以质疑的。在大学,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通常是一些竞技运动项目,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很少,而且,多数还是重复中小学的内容。传授的重点是各项运动技术,对于如何卓有成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关注不够。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错——再练习”,旨在教好技术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实践证明,技术传习≠健康教育,这种教学效果不好。例如:“起跑”、“前滚翻”、“运球”等基本技术,从小学、中学教到大学,还是学不好、练不好。试问:这种教学有多大意义?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改行吗?新《纲要》指出: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很明显,新《纲要》要求对学生的传授与练习方法不再是注重教学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新《纲要》还要求学生学会体育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制个人锻炼计划、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要积极开展自主性、合作性、体验性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真实的学习主体。

2终身学习时代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换言之,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所提出的内外素质的要求。体育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改革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时代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多样的素质能力。

2.1培养高尚的政治与道德品质

高尚的政治思想品质是一个合格教师的灵魂,是提高教师其他素质的精神动力,影响着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能力素质的提高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党的体育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的宗旨,进而才能自觉地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观念;才能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克尽厥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道德品质深刻影响着教风、学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常年与严寒结伴和酷暑同行,做好体育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教师是人类社会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其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环节中,教师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陶冶学生的情操,用自己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力量。

2.2培养生存于变革时代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的专业索质是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师不但要精通体育的基础知识、专项知识和技术,了解所教内容最前沿的理论和发展动态,还应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以及与教育、体育相关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体育教师还应掌握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此,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全新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体育学科知识、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基本技术”的传统知识与技能结构,而应形成多层面的复合结构。

在终身学习时代,还应培养体育教师职务所要求的多样素质能力。理解学生,理解教育以及体育教育之本质(学生观、教育观);对于体育教师职业的执着、自豪和一体感(热情、使命感、责任感、兴趣、爱好等);学科教学、学生辅导的知识、技能、态度(例如,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与体育教师的角色、发挥学生个性的能力,构筑学校同社区及家庭之间和谐关系的能力)。[2]

2.3健全与更新学科知识结构

现代体育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依赖也越来越明显,体育的理论知识与人体保健、安全、营养和卫生知识是体育教育必须传授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从体育卫生、体育心理、体育保健和体育养生等方面教学内容加强学习,增加知识面。

广博的知识水平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观念的理论基础。一个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应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多学科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才能在新的理性认识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并把新的教育观念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中。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创新能力、创造速度、创造效益的竞争。学校体育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不例外,教学改革的创新是高校体育教育进步的灵魂、发展的动力。求发展就必须创新,而创新能力和教育思想新理念又决定于教师科学文化知识的高低、优劣。可见,提高教师体育及多学科文化知识是更新观念、具备改革创新能力的基础。

2.4培养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对于新事物要善于及时正确地判断,预见其生命力和发展趋势,以便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校体育末来的发展需要和走向,应经常进行预测研究,以利于把握末来,驾驭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广阔的联想是产生新思维的途径,渊博的知识是产生新思维的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产生新思维的必备条件。

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得知识信息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是新的时代特别要求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化工具功能日趋完善,应用更加普遍,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化手段给体育教学带来效应的同时也向驾驭其工具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体育课改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去获取和研究日益剧增的知识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加工选择、分类比较、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服务。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实力,才有可能学习和接受新东西,并将它们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终身学习时代的体育教育、教学新观念

3.1“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观念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中都有所体现,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恩格斯、毛泽东等。尤其重要的是毛泽东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深刻阐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1950-1951年毛泽东在先后两次给当时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指出了:“各校应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这说明了教育不能不为健康而进行,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新《纲要》明确指出了: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改革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传习体育”(传授练习运动技术的体育课)中解放思想。要改变过去只传授运动技术,忽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纠正运动成绩好就是身体好的片面认识。

3.2体育素质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改革多年来,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就会提到“素质教育”的问题,高校体育面对学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如何调整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这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包括体育文化素质、体育心理素质和体育身体素质三个维度的内容。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的考核,轻视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的培养。体育素质教育内容在“传习式体育”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实践证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不符合终身体育和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忽视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需求、个性心理及身体健康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由“应试体育”向“素质体育”转变是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3]

3.3终身体育教育观念

在日本,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美国,1990年布什总统亲自批准实施了《健康公民2000》的第二个全民健康10年规划。在中国,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步骤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进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形成全民终身体育健身的热潮,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为使“全民健身”能持续的发展,保证学生能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就要传授、推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运动项目与方式。比如,在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中,还把跳高、跨栏、三级跳远、标枪等中小学已教学过的竞技项目作为大学生的考试内容是不可取的,而且这些运动竞技内容与社会上的运动健身内容(如:游泳、健身操、健美、交谊舞、秧歌、羽毛球、篮球、旱冰等)关系不大,学校与社会衔接不上,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即学生体育锻炼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走人体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体育教育终身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体育教育思潮;而可持续发展观,是高校体育改革追求人体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长远的意义。

4结语

体育思想的贫困,必定导致体育实践的盲目。研究学校体育改革、不但要有发展的眼光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目前在践行新《纲要》的过程中出现的“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取向”、“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取向”、“活动主义与与体验主义取向”等思潮值得我们警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体育科学知识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高校体育教学的观念统一到增强全体学生体质、进行健康教育的思想中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适合终身学习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孟令忠 邹卫国 张 平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三自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特色,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和影响,也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高度肯定。本文以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模式为研究对象,对“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拟为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独立院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综合国力竞争不断激烈,知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过程中凸显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力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更加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这就为培养与造就我国新一代高校学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高校体育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深化高等教育体质改革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宏观性文件,这部文件的出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汇编。这个文件和1979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文件名是“指导纲要”,而不是“大纲”,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创新性,这也为日后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就湖北省独立院校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这将对于新《纲要》的贯彻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独立院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和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等八所独立院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大量有关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等方面的教材或著作15余部,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上查阅论文60余篇,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设计之前,查阅了许多有关社会调查方面的书籍,为课题问卷设计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问卷设计的内容,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设计了领导调查表和教师调查表两份调查问卷。其中,领导调查问卷共发放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份,有效率达到100%;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88份,回收率88%,有效问卷份75份,有效率达到85.23%。

(3)数理统计法。课题组拟通过咨询、调查、访问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运用肯德尔和谐系数的公式对专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研究结论与分析

1.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总体情况

(1)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基本现状。本文共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八所独立院校进行“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3-1),除了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以外,其它学校或多或少地都开展了“三自主”教学。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七所学校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占到了所调查高校的87.50%。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两所学校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占到了所调查高校的2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实现了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占到了所调查高校的12.5%。

(2)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项目现状。湖北省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项目设置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八所独立院校开设了篮球、羽毛球、田径、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七所独立院校开设了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六所独立院校开设了乒乓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四所独立院校开设了体育舞蹈、健身等体育运动项目;两所独立院校开设了瑜伽等体育运动项目;一所独立院校开设了形体等体育运动项目。目前,湖北省独立院校高校开设的以传统项目为主,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田径,等等。这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场地器材较为齐全,同时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基础,在高中体育课程上也有所接触。然而,虽然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是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主要原则,但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如:形体、健美操和瑜伽等体育项目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且学生满意度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开设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这类体育运动项目师资力量不强,且体育运动项目场地较少,同时体育设施要求较高,因此开展得并不是十分广泛。

(3)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场地现状。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高职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各项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基础。目前,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部分高校不能进行“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湖北省有一些独立院校的场馆器材还没有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开展“三自主”教学的要求,只能够勉强开展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时,体育课的场地和器材就会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到了湖北省独立院校学生正常上课,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随着湖北省独立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人数日益增加,而形成对比的是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速度却较慢,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增加和体育场馆器材缺乏,已经成为高校体育的主要矛盾。由于湖北省独立院校部分体育场馆匮乏,一些新颖和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还不能够在高校普遍开展,因此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4)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教师现状。从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情况看:学历是高等教学师资条件的重要指标,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受教育的程度,能够反映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也能够反映该校师资队伍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体育训练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的75名教师中,有专科学历的教师18人,占24%,有本科学历的教师43人,占57.33%;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1人,占14.67%;其它学历3人,占4%。这说明,体育师学历水平普遍集中本科以上,相比以前,在学历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对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程科研和理论发展有一定好处。近些年,湖北省独立院校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在职学习和各种进修,这说明高校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重视业务知识的更新。

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情况:教师职称结构中显现出中级以下职称较多的总体情况。从调查结构来看:在调查的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中,助教有16人,占21.33%;讲师有50人,占66.67%;副教授8人,占10.67%;教授1人,占1.33%。由于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他们上课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水平。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加深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有条有理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情况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总体情况。笔者对75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研,其中22位具田径特长,占到总数的29.33%;16位有篮球特长,占到总数的21.33%;8位有排球特长,占到总数的10.67%;6位有羽毛球特长,占到总数的8%;4位有网球特长,占到总数的53.33%;7位有乒乓球特长,占到总数的9.33%;10位有健美操特长,占到总数的13.33%;2位具有其它特长,占到总数的2.67%。

(5)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三自主”模式实施的教材现状。体育教材是三自主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由信息、符号和媒介三个重要内容组成,主要用于高校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所使用的材料。体育课程好坏直接关系到三自主教学模式实施的好坏。湖北省独立院校体育课程使用体育教材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复杂化、层次化的总体特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显现出一定差异性,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特色的体育教材在湖北省独立院校中均有使用。同时,高校一般在实际过程中采取统编教材,或者一些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去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见表3),部颁教材共有5个学校选用此类教材,占到总数量的62.5%,省颁教材共有1个学校选用此类教材,占到总数量的12.5%,学校补充教材共有1个学校选用此类教材,占到总数量的12.5%,自编教材共有1个学校选用此类教材,占到总数量的12.5%。

四、结论

一是湖北省独立院校在实施“三自主”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87.50%的高校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有25%的高校实现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12.5%的高校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二是湖北省独立院校学生选择的内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有八所独立院校开设了篮球、羽毛球、田径、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七所独立院校开设了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六所独立院校开设了乒乓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四所独立院校开设了体育舞蹈、健身等体育运动项目;两所独立院校开设了瑜伽等体育运动项目;一所独立院校开设了形体等体育运动项目。

三是湖北省有一些独立院校的场馆器材还没有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开展“三自主”教学的要求,只能够勉强开展日常体育教学工作。

四是跟从前相比,湖北省独立院校教师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历方面,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24%,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57.33%,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14.67%;在职称方面,助教占21.33%;讲师占66.67%;副教授占10.67%;教授占1.33%。

参考文献:

[1]王静芳.基于“三自主”选课对我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职校论坛,2008,(4).

[2]于春艳.“三自主”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9,(5).

[3]王学军等.中日美高校体育教育之比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张锐等.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5]陈轲.从“健康第一”思想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4).

[6]谢宗皖.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初探[J].职业圈,2007,(1).

[7]姜小平.美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变化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8]张树巍,张劲松.对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2).

作者:庄静

上一篇:人才工作思路(通用3篇)下一篇:运营述职报告(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