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教学方法多元化、改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使之适应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新台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经贸类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为此从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成绩评定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统计;教学改革;实践

1997年国家将统计学列为一级学科,这表明了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著名统计学家弗朗西斯?高尔登说过这样的话“统计对于追求人类科学的人来说,是披荆斩棘开拓路径的利器”。在实际中,不论是企业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与预测、营销调研、生产控制,还是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定价、证券投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都离不开统计,统计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订计划、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等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越离不开统计知识的运用。这对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实际操作,重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课时,经费等多因素的制约,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统计知识,学会统计思维,更多的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材是提供知识内容的载体,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经贸类高职《统计学》教材普遍内容陈

旧,主要表现为“理论抽象、内容繁多、案例分析少、缺乏实际技能的培养”。因此要重新对教材的内容重新编排,对那些实际应用价值不大的章节作适当的合并和删减,合理安排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和难点要讲透,可多安排一些课时,非重点难点可考虑减少课时。这样可以保证在规定的学时内讲授完《统计学》课程。

教学内容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把传统的只注重讲授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推导向注重公式、原理和方法的应用转移,减少统计分析计算过程的步步讲解,加大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案例导入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在应用性学科的教学中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得到广泛的认同。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为教学服务,运用真实的材料来训练学生,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例如讲到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江泽民总书记的十六大报告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小康社会有两种标准,一是邓小平提出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一个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邓小平提出二十世纪末我国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等16项指标。到2000年,这16项指标中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蛋白质的摄入量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这三项指标外,其他13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一个较高水平的小康。2000年末,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属于中低下收入国家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GDP将达35万亿元,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济要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通过这些统计指标,学生可以学习指标、指标体系、国内生产总值等概念,学习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翻番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等。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在生动的数字变化中掌握了相关的统计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变为生动

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主要难在其概念的严谨、原理的抽象及计算推导的字母表述。因此,要使学统计难变为不难,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关的概念、方法原理返回到实际中,通过实例进行生动的诠释。例如讲到假设检验时,可以用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绕歌》中的一首浪漫的爱情民歌来解释其原理。原文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从这首歌来说,该女子是要证明自己是多么爱这个君子,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她的原假设,用统计语言描述就是:H。——我是爱君子的,要证明自己爱君子的方式很多,但力度都不够,该女子从不爱君子的角度来反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才不会再爱君子呢?“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这几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那个时代(因环境不受污染)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几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很低。我们假设在0.05%(显著性水平),而现实生活中这几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零,明显低于我们假设水平,既然这几种情况不会发生,我们就可以断定该女子是爱君子的。当然,如果在现实这几种现象真的发生了,在统计学上即发生的概率大于0.05%,那么该女子就“乃敢与君绝”,那么也就否定了原假设,可以认为该女子不爱君子了。通过类似的例子,帮助学生对统计概念及原理的直观理解,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统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教学方法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还需要实际演练。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得以提升。传统的统计实践只是满足于填制统计报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现在的统计实践必须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围绕着教学目标,可选择与学生相关的、熟悉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依据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演练。比如开展经贸类高职在校生生活费收支情况调查、经贸类高职在校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经贸类高职在校生逃课问题调查等。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时,重点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学生而言,这是最难把握的,哪些标志是必须调查的,哪些标志与调查目的关系不大的,可有可无的,这些必须区分清楚。收集资料过程要注意调查对象的配合问题,以确保问卷的回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里的Excel,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进行处理,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完整的统计实践活动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的责任感。

三、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

学生成绩过去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如今这一考核方式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必须对此进行改革。学生成绩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综合评定。

(一)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由于统计学学科的特点,需通过做作业来加深和巩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平时作业是少不了的。但班级人数太多,全批全改也不现实,为了使得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可采用分组的形式,在每组中随机抽一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中选的学生成绩按实际记录,未中选的学生成绩按该组的平均成绩记录。如果抽中的学生中有未做作业的记为0分,记入中选学生总成绩,该组平均成绩仍然是总成绩除以中选人数,这样可以提高各组成员的集体意识。

(二)专题讲座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此环节可以考虑安排期末进行。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题,阐述对该专题的理解,在生活中应用,以及未明的问题。采用和前面所讲述的方法进行分组和抽样,对陈述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酌情扣分。

(三)实践(包括统计资料的调查、整理、上机操作、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实践的理解,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这部分比重最大,题型灵活多样,有主观题,有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知识的领悟和运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对经贸类高职学生的统计学教学中,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尽量做到以知识为载体,以求达到“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怀勤.应用统计[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1

[2]张福洪.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技巧[J].统计教育, 2006.8

[3]肖婷婷.时事中的统计学 [J].中国统计, 2003.5

[4]黄莉芳.学生测评中的统计学[J].中国统计, 2007.11

[5]王芳.对高职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统计教育 ,2006.12

作者:钟小敏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教学方法多元化、改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使之适应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新台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源(1982-),男,安徽无为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统计学。

统计学(statistics)(或《基础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于2002年2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确立为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中营销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还是证券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都离不开统计,同时统计还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订计划、政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和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知识在各行各业应用中越来越普遍。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部分高校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力求减少经典、增加现代,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师大、安徽大学等许多高校先后均进行了《统计学》教学体系改革,经过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模式也不应相同,尤其对于地方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还未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师急需开展的一项课题。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确定、轻反思,重占有、轻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如: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采用大连理工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基础统计学》、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是东北财经出版社的《统计学原理》。但这些教材内容基本相近,其主要特点为“重确定、轻反思,重占有、轻创新”。实训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使得实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标准的程序验证原理和定律,教师和教材对所需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观察内容、乃至实训结果等均已详细说明,且仅局限于本课程内容的实训,而与其他课程(如金融学、经济学、营销学、会计学等)的横向联系较少,教材中实训内容陈旧落后,不能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这样的实训,很难达到培养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样的教材在编写时未能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严重偏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二)重理论、轻素能,重知识、轻方法

笔者调研部分高职院校发现,很多统计学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采用“粉笔+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能力较差,只注重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而不涉及统计学的应用背景和具体应用,结果使得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文理兼招,且文科生居多,而文科学生对统计学存在本能式排斥,另一方面,“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仍普遍存在于各高职院校中,薄弱的数学基础、深奥的数理理论、繁琐的公式推导,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缺乏学习主动性。这种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传授和灌输,不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习变成了仅仅是对课程理论的简单验证,缺乏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上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实训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注重使学生接受书本传递下来的确定的知识,而不大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怀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教师、轻学生,重应试、轻应用

传统的《统计学》实训教学中是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被实训”。实训考核方式单一,往往采用统一化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这种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四)重形式、轻效果,重双证、轻双师

培养一线需要的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然各学院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省内高职院校均缺乏统计学实训室,加上统计学“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教师高职院校中人员虽为“双师”型,但他们却长期缺乏企业行业单位的实岗挂职或业务培训,已从“双师”退化为“双证”,所具备的实践实训知识落后老化,严重与实岗要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数量、质量的短缺和低下,使得高职统计学教学质量逐步下滑。

二、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改革

(一)教材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材编写应以培养学生统计素质和应用能力为基础,对于一些理论化、复杂化的数学推导和与高等数学中概率论和数量统计中的部分重复内容可以删除,应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对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的内容,增加统计学在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应用学科的具体案例研究,增加Excel、SPSS等软件的教学内容。课后习题应多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案例为主,理论证明为辅。

(二)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授,教给学生应用统计的思路和步骤,帮助他们加强获取—处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如对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司投资的年均收益率;运用变异指标估算公司投资组合的风险性;利用指数分析法把握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用抽样推断、回归分析等控制产品质量等。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撰写调查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课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培养其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在统计学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改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利用PowerPoint将理论教学内容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幻灯片,既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加教学信息量,又达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所构建的“上课、上班、上网”三结合的实岗实训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转变、职业情景构建和实训者中心地位的转变。并辅以教授学生日常统计软件的使用,如:Excel、SPSS等软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数据分析整理、数据库建立与管理。通过加强统计软件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还能辅助教学,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这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各种统计理论和方法准确、全面地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考试方式和内容改革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后的统计考核应由理论知识考核和综合应用考核组成。在理论知识部分,建议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命题教师应提高综合分析、案例分析题的比重,着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统计知识和基本运算的理解与掌握;等方式与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定。从而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统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考核方面应包括课堂分组讨论(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撰写小论文(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项目训练考评(考察学生对软件的使用能力和统计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由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单纯地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使“高分低能”成为过去。而且,由于学生成绩的测评是根据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实践报告、上机操作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的综合评定,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要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方法,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统计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洋.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04).

[2] 尹瑞凤、杨发岭.从统计学的发展谈统计教育的改革[J].统计教育,2005,(69).

[3] 吕敏芝、林树茂、何兰花等.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4):223-225.

[4] 唐玉芬.统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39.

[5] 孙耀中.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01):60-67.

作者:李源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应该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作为实践教学设计的思想,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单元化和项目研究方式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行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考核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计划72课时,4学分。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一种运用图表和计算从数据中找出信息,并结合经验常识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方法。统计方法既可用于研究宏观现象,也可用于研究微观现象。在现代社会,拥有信息就等于掌握了先机,拥有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就为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在高职高专学习阶段,掌握了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就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对将来就业求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中只有将抽象单调的统计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突出统计指标及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强化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统计现象和统计规律,切实把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真正掌握统计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全面提升科学素质。因此,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应该成为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统计学原理属于应用性学科,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推断统计分析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指数分析方法等都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必备的知识。实际教学中,立足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和学科间的相互关系,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原则,来组织安排各项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1.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上够用、适度”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针对性、内容实用性、技能操作性,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数据整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并亲自实践,领会统计思想和方法在解决实际经济或管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3.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统计方法的适用准确和统计结论的客观有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注重将就业需求与课程目标及时地融合在教学内容中。[2]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统计学原理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3]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实行分阶段、层次化、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模式来进行组织实施。[4]具体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单元化方式,即针对每一个统计方法,同步安排实际应用训练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适时地完成学生能力的转化。这种组织方式,在课程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学习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统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一种是项目研究的方式,即针对多种统计方法的结合运用,期末安排综合应用训练题目,以项目研究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安排是,给定一系列相关的统计资料,不给出具体的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分析角度,自主选择统计方法,自行确定分析报告题目。这种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从实际应用中提取素材,设计基于统计工作导向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2.案例教学与讨论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和经验,通过贴近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的讲解、演示、分析和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环境中是如何应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5]

3.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操作演示、视频演示等手段,将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用视频演示、图像和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不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6]

4.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1)课内实践。按照教学进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实践,以实际应用训练题目为线索,在教师讲解和演示后,学生按照任务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集“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课外实践。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强调课堂教学、课后自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推动课外实践活动,特别是工学结合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如何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

根据高职高专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要求,针对课程应用性较强且计算量较大的特点,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践考核侧重计算和分析,主要检测学生利用Excel完成给定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出准确结论的能力,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侧重重要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指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采用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方法。这样,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性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平时参与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态度和表现进行全程化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占课程实践考核成绩的20%;二是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考核,采用开放式的方式,根据教学进度实行全程化考核,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占课程实践考核成绩的60%;三是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组织学生成立项目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的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进行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记分,占课程实践考核成绩的20%。

四、实践教学的效果

1.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理解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相关和统计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上机操作统计软件,不仅使应用训练图文并茂,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统计软件操作技能;基于对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的跟踪、诊断和评价,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和操作示范,实现“一对一”教学,和支持“做中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整体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2.专业续航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主动利用统计方法解决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计算问题,甚至运用到大作业、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能熟练地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得心应手地完成相关任务。由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统计的热情越来越高,主动性越来越强。

3.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项目研究部分运用了任务驱动模式,将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任务,项目研究小组内部各个学生则采用分工协作,每个学生完成一个或几个任务,最终完成整个实践任务。通过这样的实训安排,非常便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沟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4.改进了实践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课程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强化操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单一强化操作”与“综合应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实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实训内容由简单到综合符合教学规律,以“任务驱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生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中,能够熟练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得到印证。

参考文献:

[1] 魏龙,张国东,张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0,(1):42-44.

[2] 许涤龙,周四军,李正辉.构建统计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J].统计教育,2006,(4):4-8.

[3] 张淑莲.应用统计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爱兰.《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其实践探索[J].经济师,2004,(11):106-107.

[5] 闫春荣,顾爱春.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6,(5):34-36.

[6] 张军,刘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商业经济,2005,(1):120-122.

作者:张淑莲

上一篇:学习演讲稿精选下一篇:师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