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容乐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唤醒成长意识,在人文课程中有机融入阅读与写作,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等方法,通过学校各个环节的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在融入上下功夫。唯有如此,高职学生的阅读爱好与习惯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1:

军校本科生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设计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和国防军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缺少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统计理论与方法。文章根据学科特色,优化了课程體系,改革了教学方法,以“以战为任、以人为本、以思为核、以效为尺、以时为进”为教学理念,以“理论讲授、软件演示、知识练习、问题研讨、分组实践、分享展示”为教学手段,这对于军校本科学员的创新培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校本科学员;应用统计学;OHTTE模型;教学手段

2017年7月,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习主席强调:“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的军事科研机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高等教育院校,努力开创军事人才培养和军事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一流的军事人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前提,而我军的军事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军事院校教育。如何根据一流军事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军事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服务于一流军队建设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我军军事院校的重要使命[2]。随着军事院校教育变革的深入推进,在面向部队强军事素质,聚焦实战立打赢思想的新背景下,新一轮军校本科学员培养方案制订迫在眉睫,通识教育与任职岗位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设计,本科学员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重新进行设计。

现以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为例,阐述我们在军校本科生人才的培养上,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改革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特色课堂建设,提升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形成“以战为任、以人为本、以思为核、以效为尺、以时为进”等为核心的教学理念OHTTE模型,以“理论讲授、软件演示、知识练习、问题研讨、分组实践、分享展示”为教学手段,构建更为科学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一、应用统计学课程定位与讲授内容分析

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学员。该专业的本科学员作为未来的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后备力量,岗位需求多为勤务保障、任务规划、指挥决策、数据信息工程等方向,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为数据分析能力、统计决策能力、工程问题建模与分析能力等。从岗位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储备:掌握统计数据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的理论与知识基础。2.工程技能:采用统计软件开展统计分析的技能和结合实际管理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统计思维习惯和重视统计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按照该定义,我们将应用统计学这门课程梳理为如下九章节内容。1.第一章:绪论。统计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能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等,可见,学习统计学的第一步就是学习如何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将这部分内容作为绪论部分,使学员能够尽快入门,对这门课程有一个较深的印象。2.第二章:描述性统计。统计,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两方面,本课程将描述性统计的基本理论作为第二章内容来讲述,使学员能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有一个基础的认识。3.第三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和模型对总体做出的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则是推断统计的最基础的部分,我们将其作为第三章来讲述,让学员对推断统计的步骤有一个了解。4.第四章:方差分析。该章主要讲授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结合多样本均值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实施假设检验。5.第五章: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在前边学习完描述性统计的基本理论之后,本章开始介绍描述性统计的典型应用,让学员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6.第六章: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也就是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的高级阶段。在学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后,我们开始对数据收集方法进行介绍。7.第七章:抽样技术。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资料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问卷技术也在本章节中进行学习。8.第八章:非参数检验。结合方差分析内容、参数假设检验内容,对比讲授非参数检验,并结合工具使用进行数值验证分析。9.第九章:主成分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将多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因子分析拓展主因子学习的内容。

二、基于OHTTE模型的应用统计学教学理念设计

我们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理念设计为一个OHTTE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以战为任(Operation)、以人为本(Human)、以思为核(Think)、以效为尺(Effect)和以时为进(Times)五部分,下面具体展开介绍OHTTE模型的含义。

(一)以战为任

以战为任的特点是使用具有军事背景的案例,结合部队实践开展专业内容讲授。在军校教育教学环境下,仅仅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会让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的目标性,甚至无法主动联系作战实际,影响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达成[3]。在应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部队案例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输入,并阐述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直观地展示所学知识内容如何用于部队实际,这能够加深学生对统计分析知识的理解,使学员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关注学员的发展与进步,教员要做到心怀学员,想他们之所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就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4]。教员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导学员。在备课过程中,教员不仅要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要充分了解学员的需求。在课堂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给学员创造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教员既关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员,更要关心那些成绩一般的学员,实现教育平等,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发展。在非参数检验课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课程内容对于预备知识、先修课程的要求,笔者在课前充分调研,了解到一些专业学生的先修课程时间不同,于是笔者进行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结合雨课堂等工具提前布置预习资料,为先修知识基础缺乏的学员及时补课,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

(三)以思为核

以思为核主要是启发学员们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思考,感受思考的快乐。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理论教学课程,应用统计更加强调学员从实际生活、管理实践中抽取并分析问题。首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以军事问题导入,从问题的表象分析到问题的本质,并结合问题的关键引出所学习统计分析方法的目的和动机。疫情期间,结合网络平台、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更加便于推进教学研讨与反思。在统计方法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设置关于方法模型的前测与后测,增加课中思考的频次。同时,一些网络平台还有记录学生在课中发问内容的功能,比如弹幕、留言板等,从学生最简单直接的发问到深刻透彻的思索,平台都可完整地将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的路径保留下来,这些对后续的教学工作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以效为尺

以效为尺,就是要以教学效果,即学员们的体验和收获为教学目标,目的是注重理论传授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环节和最终结果,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学员们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反映教员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学工作的评价要以“学员发展”为出发点,落脚点则是有利于学员的“终身发展”,让学员们对教员的授课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提出建议,教员根据学员们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除了学校规定的学期中、学期末统一的课程评教活动以外,在应用统计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雨课堂问卷、讨论区等功能,及时收集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的体会,对后续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教学设计更新与教学反馈验证同步进行,真正做到以实效为评价标尺,依实效而动态调整。

(五)以时为进

以时为进,就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概念融入教学之中,丰富深化讲授内容。高等教育现代化就是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现如今,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军改的不断深化,新的作战形式、作战理念等也不断涌现出来,政策和形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如果不积极将这些新的理论和思想纳入课程的教学中去,那么学员所学的内容必然会和现实的应用脱节,这对学员的军事实践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到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在描述性统计课程设计部分,除了课程要求的传统经典理论讲授外,课程还引入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和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拓宽关于数据描述的崭新技术,增加课程知识学习的深度和新颖度。

三、应用统计学六维度教学手段设计

(一)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是指教员采用口头讲授的方式向学员传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员逐步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教育方法[5]。该过程需要教员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教员讲解透彻,也就是对所讲述的理论要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此外,教员自身应该注重语言艺术,注重讲授方式对学生理解力与接受度的影响。

(二)软件演示

教员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比如工科领域的相关工具软件,SPSS、SA等工具,采用软件演示法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像应用统计学这样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这样既可以让学员学好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知识练习

课后的知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学员对所学统计知识的深化和巩固,是学员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后的知识练习可以帮助学员活跃思想、开阔视野,从而使学员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训练其对统计知识的应用技能与技巧,有助于其发散思维,并养成良好的应用统计意识。另外,教员可通过学员知识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员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及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进行调整。可见,为提高教学质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学员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应精心设计知识练习的内容。

(四)问题研讨

问题研讨式教学属于实践教学方法的一种,其将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核心,由教员设置问题的情境,学员通过查找资料和互相研讨等,在教员的正确引导下,制订出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而让学员真正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6]。问题研讨式教学的方式比较多样,包括讨论式、阅读自讲式、专题式、启发式、案例式以及讲授式等。其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学员发散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丰富学员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业务上的实践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

(五)分组实践

问题研讨教学方式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配合,尤其是学员的实践应用,否则就会演变成为教员自己的科研工作。因此,教员需要提前对学员进行分组,对每个问题的专题根据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员的人数等进行分组安排。分组后的学员根据专题内容和要求,进行不同任务的分工,并经过学员们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取得最终的研究成果。

(六)分享展示

分享展示環节,就是要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把学员当成课堂的宝贵资源。和翻转课堂[7]的教学方式一样,要改变以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为以学员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课上教学之前,学员们已经通过预习等方式基本掌握了该部分的课程内容,课上让学员将自己的理解展示分享出来,这样学员就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一过程,教员就会了解学员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使学员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四、手段-理念实现效果预期

图2是5种教学理念(以战为任、以人为本、以思为核、以效为尺和以时为进)与6种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软件演示、知识练习、问题研讨、分组实践、分享展示)的对应关系。

五、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军必须加快军事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一流军事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本研究以军校本科生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设计为研究课题,基于“以战为任、以人为本、以思为核、以效为尺、以时为进”的教学理念,以“理论讲授、软件演示、知识练习、问题研讨、分组实践、分享展示”为教学手段,改革了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这对于加快我军本科教学工作的改革与推进,培养一流军事人才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J].国防,2018(5):2.

[2] 丁汝坚. 对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3):164-165.

[3] 张宝生,仲启媛,贾佑铭.军事案例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4(4):69-71.

[4] 成伟.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9):15-16+21.

[5] 姚兵.理论讲授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91-94.

[6] 张志毅.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188.

[7] 任玲.高校英语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60-61.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豆亚杰 杜振国 杨志伟 杨克巍 赵青松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2:

培养高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方法探讨

[摘 要] 高职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容乐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唤醒成长意识,在人文课程中有机融入阅读与写作,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等方法,通过学校各个环节的引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在融入上下功夫。唯有如此,高职学生的阅读爱好与习惯才能得到切实的提升。

[关 键 词] 阅读;过程融入;策略;方法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悄然占领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要实现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学生个体的努力和用心。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阅读现状

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普遍较差,从入学的成绩可以看出:大多学生分数在400分以下,较多集中在200~300分之间。入学以后表现为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差,对事情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沉迷网络现象普遍。

阅读现状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年九月份是新生入学的日子,在图书馆都能看到好多陌生的面孔,他们面对大学图书馆浩瀚的图书资源、安静舒适的借阅环境、便捷的网络资源充满了好奇,眼神中流露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书架却表现出了选择的困惑:(1)在读物的选择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无目标、无计划、不系统,上午借的书下午就还,阅读没有思考、没有感悟;(2)随手翻阅的大多是娱乐、休闲类的书刊,而对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文史哲名著不涉及,或只是偶尔翻翻;(3)有些学生来图书馆,只是低头忙碌的“蹭网族”,他们主要的精力似乎就是聊天、玩游戏、刷微博等。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很少,甚至有的学生除了教科书外,基本不去图书馆借书看。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如何才能让馆藏的几十万册纸质图书、五百多种报刊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是我在思索和实践探索的课题。

二、培养高职生读书爱好习惯的必要性

阅读能力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阅读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必要的。一旦学生的思维版图被打开,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构建起事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高职学生阅读爱好与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在尊重人的发展的基础上,让高职生结合职业生涯及技术技能提高的主线,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以技能激发自信,以自信促进爱好养成。根据本人在职业学校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与思考,认为这个是很有必要的,亦是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方法可以实现的。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爱好的策略与方法

(一)策略

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及图书馆工作的实践体会,有关提升高职生阅读爱好与习惯的方法,各位学者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种策略牵引。

一是向内的,即不斷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力度,增加综合实践课的开出,增加拓展学生的阅读任务,对阅读要有确切的时间、内容要求及考核办法等手段,这是提高高职生阅读爱好与习惯的最好方式,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内在牵引。

二是向外的,即通过各种所谓的活动来推进学生阅读的深入。我院图书馆及各系部处室每年都会与学院大型的活动相呼应,在文化节和科技节期间,举办各类读书、荐书、评书活动,甚至统计学生进入图书馆的时间、借阅书籍的次数等,评定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显然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力量。有一定的效果,但总感到活动是轰轰烈烈,结束后却冷冷清清,效果无法保证。

(二)方法

1.以“唤醒”成长意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进入高职后,首先要从学院层面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即“我来学院为什么”“来了学院做什么”“将来出去干什么”)。经历高考的高职生,总有些许失落、创伤、不自信,如何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扪心自问,如何通过学院各级组织和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审视今天的自我,重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是新生进校最重要的“一课”,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爱好与习惯的良好契机。图书馆开展“引导高职大学生开展三年阅读规划的思考与探索”的课题研究,创新服务内容,甘当引领者、服务者,把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永恒的主题,目的就在于唤醒成长意识,引导阅读深化。

2.以强化阅读考核为基本点,人文课程中融入阅读写作及社会实践

学院公共教学部要结合高职生入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现实行为习惯,统筹所开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更多地给予课程综合思维与阅读写作训练。尤其是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相关的内容,拓展知识面,加大阅读成绩的记录考核,关注写作思维的渐进养成。不仅契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又赋予了高职生更多的期许与认可。通过基础课程的改进与改革,使阅读由他律渐成自觉,渐次丰富充实学生阅读的思维习惯与养成。在这方面,学院已有许多同事做了很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大学语文课加大阅读的指导和成绩的评定,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去进行现场的阅读导引和写作实践。收到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学生自信的建立和阅读兴致的初步养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3.以学生技术技能提升为着力点,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驱动学生阅读的深入

(1)专业兴趣的培养。在这方面,专业及职业素养养成首当其冲。学院层面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专业团队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进行适时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养成的训练。理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构学科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工学合一、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有真正的技术、技能获得感。如我院机电系新生一入学就开始认识机床,进行有目的的机床训练教学活动,每天有相应的活动实践与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鲜有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对下一步技术课程理论学习的兴趣,使技术技能在获得中升华,职业习惯、职业素养在渐进中形成,渐渐地影响着学生借阅专业书刊的兴趣。

(2)专业老师的率先垂范。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专业教师习惯于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缺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学院层面须加大教改的力度和机制的牵引,唯其如此,学生的兴趣才能因教师的投入与垂范而生发,教师专业的投入和专业阅读的深入,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专业教师具有的良好专业素养、问题意识、读书习惯、社会声誉等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最为现实的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发,加强对学生专业阅读、社会调研、專业综合实践及社会服务的指导,规范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写作。教师的“牵引”作用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无形力量。

(3)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教法的改进。这是高职教育的难点和重点,课程开发要体现工学合作、产教融合,要关注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获得。更要关注对学生阅读理解、技能掌握的循序渐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做中成长。其实有很多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习、社会调研、亲身实践学会的。把信任给予学生、把要求给予学生、把平等给予学生,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就会被激发,信心就会重塑,读书养成就会在无形中形成。我院电商专业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融入真实场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屡屡获奖。这样学生就更加青睐于相关知识的阅读学习。

(4)逐步开放实训场所,提供充足的实训工位。学生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潜力的发掘来自于高职学生自信的建立,自信的滋长需要技术与技能的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场所,提供充足的实习工位,设计科学的专业或工程训练项目,给予充分开放的自由探索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获得自信、激发其对专业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活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这些年或许是基于安全因素考虑,高职学校实训场所开放度不高,实训工位建设不足,学生基于教师的课堂传授易形成思维僵化,把完成教师的课堂作业或应付考试成为基本的学业追求,这必然会限制学生进入图书馆博采众长解决问题的激情。所以实训的规范要求很重要,但实训室开放及其建设更为重要。在现在学院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引入社会资源建设基于市场化的实习实训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专业教师要给予学生技术、技能成长的特别期许,甚至可代替相关专业课程的学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将会有无尽的潜力去思考、去成长。

4.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契合点,将图书馆服务融入学院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高校图书馆是学院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成为理性的、高水平的文献服务者,馆员应成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良好环境与平台建设者。馆员要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对信息的鉴别、筛选、分析、预测等的认知能力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可据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建设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专业资源库、研究服务中心、教师专业研究沙龙、学生专业研究活动基地,让图书馆在学生的不同阶段都能起到引导作用,助力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与养成。

高职学生的来源及成长过程,决定了高职生阅读的不尽如人意,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而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措施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务实地采取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策略方法,去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激发兴趣,融入过程就是最根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景华.在高职大学生中开展阅读规划的引导策略与实践[J].中国科技成果,2015(4).

[2]吴学群.高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3]尹后庆.核心素养要落地 学习方式必须改变[J].中国教育报,2016(9):14.

作者:杨静宏

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思索论文 篇3:

浅谈中专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的教改措施

摘要:统计课程作为中专经济类专业的基本课程,也是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其理论复杂、抽象,中专学生基础差等原因,统计课程在中专经济类专业班级上的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成果不够显著。对此,需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中专经济类专业统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在总结中专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对提高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专教学;经济专业;统计课程;教改措施

一、目前中专经济类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专经济类专业的统计教学模式还是相对滞后,具体说来,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统计课程的教师专业性不是很强,多有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未能充分认识到统计课程的应用性;其次,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课堂学生的基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整体上,随着学校扩招等政策的影响,中专经济类专业的统计教师数量显得过于紧张,专业素质不是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不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统计课程教材的选择不够合理

通过调查分析后不难发现,很多中专经济类专业在对统计课程的教材进行选择时,忽视了中专经济类专业教学的客观实际,选用的教材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忽视了统计课程的实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中专经济类专业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出更多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统计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经济类专业统计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中专经济专业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对经济类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而言,中专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要通过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意识,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要多加强对学生统计课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执教能力

针对统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加强统计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是确保统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想方设法提高经济类专业教师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完善教师的统计课程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数量,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参加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经验总结等活动;再次,教师要加强对统计课程的研究和了解,加深对中专经济类专业统计课程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师在统计课堂内外的把控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整合教学内容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统计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一方面,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索、讨论这种源于实际的资料的整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依托计算机设备,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引导学生对输出结果进行解释、表述和对所分析问题作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方法及其用于何处,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统计学与本专业各学科在实训内容上的整合。统计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在解决各专业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时才有用武之地。因此,教师在实际中可结合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投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中专经济类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而言,一定要尊重统计课程教学的客观规律,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多加强教学问题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丽.农业中专统计类课程教改探究[J].农业教育研究, 2008(02).

[2]钟小敏,方婉树,李红贤,李奇.关于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统计与咨询,2009(02).

(作者单位: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

作者:刘健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立法完善研究论文下一篇:基于资源约束的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