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作为“新兴+转轨”双重属性的中国证券市场,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场制度不完备、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和反操纵监管不严等原因,内幕交易行为更是屡禁不止。极具破坏性的内幕交易行为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与威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论文 篇1:

非标准审计意见与高管更换的相关性检验

[摘 要]运用统计分析及Logit模型回归,以2002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高管CEO、CFO更换数据为依据,研究了CEO、CFO更换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发现CEO、CFO更换与全样本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CEO、CFO更换与上市公司首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CEO、CFO更换与上市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不显著;CFO更换与CEO更换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检验了CEO、CFO更换与各控制变量的相关性。

[关键词]高管更换;CEO更换;CFO更换;非标准审计意见

[

一、 引言

近年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连续不断地修订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

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对年报提出越来越严格和详细的要求,以保证信息

的对称性;同时为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CEO和CFO①同时签署承诺并承担责任,然后经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才能对外公布年度报告。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②,董事长或董事会将如何面对他们的CEO和CFO呢?特别是当上市公司首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是如何反应呢?如果上市公司年报第二次③又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董事长(或董事会)又会如何抉择呢?基于对这些问题的疑问,本文收集了2002年—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CEO、CFO的更换数据,试图研究非标准审计意见和CEO、CFO更换的相关性,以验证外部审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二、 相关研究

根据Fama的委托代理理论,投资者对经理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实现的,其中更换不称职的经理人是最极端的监管方式[1]。因此,公司高管更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时至今日,此类研究

主要包括高管更换原因的研究、高管更换对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作用的研究、高管更换的财富效应研究和高管更换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的研究 [2]。国外学者Martin 和McConnell研究发现控股权的轉移将提高高管更换的可能性[3]。Gilson和Hotchkiss发现财务困境与高管人员更换之间的可能性[45]。Murphy和Zimmerman分析了首席执行官更换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6]。Furtado 和Rozeff,Bonnier 和Bruner研究了高管更换对股东财富或股票价格的影响[78]。Weisbach,Parrino研究了外部独立董事与高管更换之间的关系[910]。在大部分学者相继关注 CEO更换时, Shehzad 首次将研究视角投向同是高管的 CFO更换的研究上。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外部 CFO连任的概率明显高于外部 CEO连任的概率以及CFO更换与非正常CEO更换相关[11]。

国内学者龚玉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层非常规更换的可能性与经产业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12]。朱红军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更换的现状和经营业绩在控股股东更换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之间的关系[2]。张俊生等人的研究结论是董事会会议次数和公司的领导结构对业绩下降公司的CEO 更换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13]。蒋荣等基于CEO更换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CE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成正相关[14]。杨勇等分析和比较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15]。欧阳瑞研究的结论是总经理更换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其业绩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6]。

国内学者在研究CEO的同时,也对CFO进行研究。郭葆春就公司的业绩、 董事会特征对财务总监更换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证明财务总监的更换和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具有相关性[17]。杜胜利等研究了CFO常规离职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公司规模与财务高管人员存在着负相关关系[18]。王进朝

研究结果表明CFO更换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开会次数影响显著[19]

,他对CFO 继任特征的研究表明公司业绩的改善程度与 CFO 年龄负相关,与 CFO 的任期长短、教育背景和职称显著正相关[20]。

目前直接研究外部审计对上市公司CEO、CFO 的监督约束效应的成果还很鲜见。刘晶、张涛在对2002 年ST 公司高管更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中考虑了审计意见这一因素对CEO 更换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高管更换(包括董事长、总经理) 与审计意见不相关[2122]。与此研究结果相反的是蒋荣、刘星、刘斌,他们对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高管CE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相关[14]。本文除了对CEO更换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相关性进行研究外,还对全部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按上市公司被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次序进行分析,以验证非标准审计意见和CEO更换的相关性,同时对审计意见

责任人CFO进行了研究,目的同样是为了证明企业外部监督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作为“公众的看门狗”是否对CFO起到了监督约束作用。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一) 理论分析与假设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加强信息的对称性,制度设计外部审计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即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同审计意见会导致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反应,特别是非标准审计意见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理论与实践也表明注册会计师出于各种方面的权衡和考虑,都一般偏好标准审计意见,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年报已经说“不”,那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确在信息披露、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可持续经营能力上存在问题。因为非标准审计意见确实会给公司造成各种影响,譬如:在短时间窗内,证券市场对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明显的负效应等。因此,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面对着非标准审计意见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时,管理层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董事长(会)若追究责任,谁应该是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责任人呢?

CFO虽然是CEO与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但对年报审计情况拥有信息优势,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不能说其没有责任。CEO管理着整个公司的方方面面,拥有着绝对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其更是责任无可推卸。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CEO、CFO 更换都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

CEO在公司执行权力阶层的顶部。当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出现时,CEO

有可能让CFO作为替罪羊,这样做一则是为了保住CEO自己的权力地位,二则董事会也可能为保公司的稳定暂不更换CEO。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消除非标准审计意见造成的不利影响,CEO 可能会以工作不力等原因向董事会提议更换CFO,如果董事会通过,则CFO将会变更。因此,在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出现时,CFO 更换对非标准审计意见更加敏感,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在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出现时,CF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而CE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相关不显著。

CEO在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被更换的几率不高,可能是因为董事会基于公司的整体稳定考虑。

第二年应该是CEO力图改变的一年,如果这一年他仍然无法改变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董事会(长)在“查其言,观其行”的基础上,可能会采取撤换CEO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改变公司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不管是原CEO被更换连带了原CFO更换,还是新上任的CEO要用自己信任的CFO,CFO被更换都是很敏感的,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当第二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出现后,CEO、CF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

在上市公司里,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CEO代表着企业,不但对企业经营负有根本责任,而且有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CFO的权力。不管是为了用自己信任的CFO而提请更换原CFO,还是因为原CFO的一些差错而被提请解聘,如果董事会通过CEO的提请,那么更换CFO将成为事实。因此,除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对CFO更换的影响外,CFO的任职还深受CEO的影响,不可避免对CEO的更换也会更加敏感,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CFO更换与CEO的更换呈显著正相关。

(二)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2年—2009年的上市公司资料作为研究样本。选择过程如下: 选择2002年—2009 年年报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剔除CEO和CFO任期不足1年、CEO因涉案发生更换以及金融保险类行业公司,最后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合格样本1044个(见表1) 。

注:表中数据根据CSMAR整理计算;数据是根据Audit_1统计的,所以2002年非标准审计意见实际是2001年的,依此类推。

注:EPS_1表示CEO、CFO 更换前一年经行业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采用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除C类制造业采用前2位行业代码作为分类标准外,其余各行业均采用1位行业代码分类,经过行业中位数调整,并消除奇异值对结果的影响);Share表示公司第2至第5大股东持股之和与第1大股东持股比率 [23]。

2. 变量选择

在本文中,Faudit_1表示上市公司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Saudit_1表示上市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Audit_1表示上市公司全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不进行分类)。本文借鉴蒋荣、刘星等人的研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了9个控制变量[14]。因为审计意见类型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对CEO 、CFO更换影响是一种事后行为,所以本文选择CEO、CFO更换前一年的审计意见类型和更换前的业绩分别作为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其余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 2。

四、 统计描述

本文对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的CEO和CFO更换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

非标准审计意见对CEO和CFO的更换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后,CEO和CFO未发生更换的均值是0.079和0.078,发生更换的均值分别是0.159和0.151,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企业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对CEO和CFO的更换影响显著。当上市公司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CEO和CFO未发生更换的均值是0.034和0.035,发生更换的均值分别是0.074和0.065,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企业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对CEO和CFO的更换影响显著。当上市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CEO和CFO未发生更换的均值是0.020和0.019,发生更换的均值分别是0.038和0.035,虽然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幅度略小于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

控制变量除股权均衡表现的差异较小外,其他的变量差异性都表现显著,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注:从本表以下,数据分析均采用Spass15.0统计分析得到;***、**、*在本文中均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相关(双尾);控制变量差异性显著,因篇幅所限,不在本表中予以报告。

五、 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拟通过Logit回归模型检查各实验变量对CEO和CFO更换的影响,CEO更换模型(模型1至模型3)和CFO更换模型(模型1至模型4)分别表示如下,根据模型计算的回归结果见下页表4。

(一) 模型1回归分析

1. CEO 、CFO更换都与全部非标准审计意见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CEO、CFO更换与全部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是显著正相关的,假设1得以证实。

2. 对于各控制变量,模型1回归结果说明:(1)CEO、CFO 更换都与两职分离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这与蒋荣、刘星、刘斌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14]。他们没有做出原因解释。笔者认为

当一个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集于一身时,权力集中,更容易形成“一言堂”,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也不容易造成CEO、CFO的更换。我们的研究结果与Vidhan和Park的研究成果相一致[24]。(2)CEO、CFO更换都与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开会次数在1%水平上显著,开会次数越多,监管越严,越容易发现不合格的CEO和CFO,越容易引起CEO、CFO的更换,这与王进朝的CFO更换研究成果相一致[19]。(3)CEO、CFO更换与公司的净现金流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现金流为负很容易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公司的经营业绩与CEO经营关系较大,因此财务困境容易造成CEO的更换,而净现金流量对CFO影响不大,所以CFO更换表现在10%水平上显著。(4)CEO、CFO更换都与公司业绩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CEO、CFO更换与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显著相关的,也就是说业绩越差,越容易造成CEO、CFO更换。(5)CEO更换与股权制衡程度显著正相关,但显著性水平较低,这说明股权制衡对CEO 更换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变量较弱。(6)CEO、CFO 更换都与公司规模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容易造成管理层的更换。(7)CEO 、CFO更换都与控股股东更换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点与朱红军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

注:本表采用eviews 6.0 进行回归计算;***、**、*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双尾);各模型中括号内为Z值。

(二) 模型2的回归分析

1. CEO 、CFO更换都与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但是,CEO更换的发生比EXP(B)为1.615,这意味着当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CEO 更换的几率增加了61.5%,远高于模型1中的45.5%。这说明当公司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公司更换CEO的几率很大,不符合我们的原假设2。CFO更换的发生比EXP(B)为1.437,同样意味着当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CFO 更换的几率增加了43.7%。这个结果低于模型1的CFO更换率52%,也远远低于CEO的更换率61.5%,這符合假设2关于CF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的假设。因此实证的结果说明在上市公司面对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董事会立即果断更换了他们认为不称职的 CEO 和CFO,向投资者传递一种信号,即我们及时发现并惩罚了不称职的CEO和CFO,同时选择了适合本公司未来发展的CEO和CFO,其目的在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和增加信息的对称性。

2. CEO和CFO更换与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和模型1相近,不再做重复分析。

(三) 模型3的回归分析

CEO和CFO更换都与第二次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但是不显著,这与假设3不符合。根据回归结果,当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包括董事会(董事长)都知道公司的问题不是CEO和CFO能改变的,所以当公司第二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造成CEO和CFO更换的几率都不显著。

(四) 模型4的回归分析

CFO更换与全部非标准审计意见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非标准审计意见与CFO更换相关性显著。CFO更换与CEO更换也在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当公司的CEO被更换时,CFO被更换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时也说明,除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对CFO更换的影响较大外,对CEO的影响也非常显著。CFO更换与CEO更换正相关的假设4得到了验证。

六、 基本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研究非标准审计意见对CEO和CFO更换的影响,对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进行细分,并在CFO更换模型中加入CEO更换的情况,探讨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CEO和CFO更换都与全部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CEO更换是董事会的重要决策之一,董事会根据公司各方面运行情况对CEO的能力高低与努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CFO更换也是CEO的重要决策之一,CEO也是根据CFO的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而对CFO进行评价。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揭示了公司高管面临信任危机,也给CEO和CFO以压力,这种CEO和CFO更换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审计对CEO和CFO监督约束的有效性。

其次,CEO和CFO更换都与第一次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意味着当公司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CEO和CFO作为第一次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直接责任人,管理能力和诚信都遭到置疑,被更换的概率极大。

再次,CEO和CFO更换都与第二次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但是不显著,原假设没有得到证明。

最后,CFO更换与CEO更换呈显著的正相关,也说明了对于CFO的更换除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外,还受CEO更换的影响。

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第一,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一种低成本的鉴证与信号显示机制,为股东的投资决策以及董事会和股东的监督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并有效约束存在信任危机的公司高管。第二,用连续的方法(第一次、第二次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外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治理完善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显示了外部治理的有效性。第三,作为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外部审计,其治理效用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诸如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大股东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当然,本文的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没有区分CEO和CFO的常规更换与非常规更换,如果考虑剔除常规更换的样本,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可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Fama E 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88:288307.

[2]朱红军.大股东更换与高级管理人员更换:经营业绩的作用[J].会计研究,2002(9):3140.

[3]Martin K,McConnell J.Corporate performance, porporate takeovers, and management turnover[J].Journal of Finance,1991,31:671687.

[4]Gilson S C.Management turnover and financial distres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241262.

[5]Hotchkiss E S.Postbankruptcy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turnover [J]. Journal of Finance,1995,50:321.

[6]Murphy K J,Zimmerman J L.Financial performance surrounding CEO turnover[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3,16:273315.

[7]Furtado E P, Rozeff M S.The wealth effects of company initiated management chang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7,18:147160.

[8]Bonnier A A,Bruner R.An analysis of stock price reaction to management change in distressed 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11):95106.

[9]Weisbach M.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431460.

[10]Parrino R.CEO turnover and outside succession: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7,46: 165197.

[11]Shehzad M.On the choice and replacement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30:143175.

[12]龚玉池.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J].经济研究,2001(10):7582.

[13]张俊生,曾亚敏.董事会特征与总经理变更[J].南开管理评论,2005(1):1620.

[14]蒋荣,刘星,刘斌.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CEO更换视角[J].财经研究, 2007(11):92103.

[15]杨勇,方世建,缪柏其.绩效考核机制与CEO更换——基于上市公司终极产权的视角[J].经济管理,2009(2):4956.

[16]欧阳瑞.多元化、公司业绩与总经理更换[J].管理科学,2010(1):4451.

[17]郭葆春.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总监变更[J].财经科学,2008(3):117124.

[18]杜胜利,李清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人员更换研究[J].财政研究,2008(7):7780.

[19]王进朝.中国上市公司CFO更换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12):7277.

[20]王进朝,陈丽,林宇.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CFO继任特征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95104.

[21]刘晶.ST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与公司业绩的关系[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119121.

[22]张涛.ST公司高管人员更换之相关因素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05(5):6061.

[23]黄渝祥,孙艳,邵颖红,等.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3(9):11021105.

[24]Vidhan G K,Park C W.Board leadership structure and CEO turnover[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8):4966.

[责任编辑:高 婷]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nStandard Audit Opinions and

Top Management Turnover: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2002—2009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WANG Jinzhao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王进朝

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论文 篇2:

公司内幕交易与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

一、 引言

作为“新兴+转轨”双重属性的中国证券市场,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场制度不完备、投资者保护环境较差和反操纵监管不严等原因,内幕交易行为更是屡禁不止。极具破坏性的内幕交易行为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与威胁。本文试图研究在公司发生内部高管抛售股票行为后,管理层为避免诉讼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是否会降低审计师向该公司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针对这一重要议题,就作者所知,国内目前鲜有学者进行研究。

已有学者(Carcello & Neal,2000;Lennox,2000)论证了在公司发生内幕交易后,管理层试图影响审计意见并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而Myers等,(2011)的研究表明在收到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中,鲜有宣告破产的案例。这使得这些公司可能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理论颇为合理。所以本文预期,公司发生内部高管抛售股票行为与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本文选取2004年~2012年沪深两市7 303个公司年度数据和769个具有财务压力的公司年度数据,使用两阶段回归模型,发现即使存在较高的公司高管内部抛售股票行为也很少会招致审计师向其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并进一步证明,当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重要的客户时,该公司内部抛售股票行为与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会更显著;而当审计师存在较大的声誉损失的顾虑时,上述二者的负相关关系会被削弱。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本文提供了公司内幕交易对于审计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先前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Carcello & Neal,2000)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动因的角度(DeFond et al.,2002)研究了审计师行为。然而这些研究均未涉及公司管理层为避免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对审计师施加影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公司高管的动机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就作者所知,国内目前鲜有学者进行此项研究。

二、 文献回顾

1. 关于内幕交易的研究。对于内幕交易的研究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在初始研究阶段,1966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法学院法和经济学中心主任Henry Manne出版了著名的《内幕交易与证券市场》(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ts)一书,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著作。这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他宣称内幕交易不应当被禁止。

从20世纪后20年至今,学术界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对内幕交易有了更加成熟和深入的研究:(1)研究内幕交易对证券价格和价格波动性的影响。Leland(1992)和RePullo(1992)较早地研究了内幕交易对股票价格和波动性的影响。(2)研究测量内幕交易者的超常收益。施东晖、傅浩(2002)在PPD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幕交易预警系统,并对一些个股是否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做了判别;何基报(2002)更是进一步从一线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判别内幕交易的方法。(3)研究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的相互联系。汪贵浦(2002)证明了基于内幕信息的市场操纵,并对内幕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测量、建立了内幕交易的判别体系。

2. 关于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也即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研究。Fleak和Wilson(1991)运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并在多变量回归模型中引入了投资者对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可能性的预期变量。作者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区分为预期与未预期的审计意见:现金流量预测和Z-score判别模型。最终的回归结果表明未预期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市场的非正常收益显著负相关,但是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未预期的清洁意见与市场的非正常收益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假设。

Jones(1996)也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法,在模型里控制了公司的未预期债务状况、盈余信息的影响,并也加入了投资者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预期的变量。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具有负的非正常收益,而那些收到清洁意见但财务状况类似于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公司却有正的非正常收益,而且市场超额回报的大小取决于未预期审计意见类型的程度。结果表明投资者更相信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效。

3. 现有文献研究不足及本文的研究视角。迄今为止,已经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了上市公司内幕交易和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可以说这两个领域都已形成了成熟的研究体系。然而,对于两者的交叉关系的研究则很少,而本文正是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现状,首次直接将两个领域的问题相联系,研究公司内部高管内幕交易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创新所在。

三、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公司高管借助内幕交易使得已掌握的私有信息转化为收益。先前的研究认为,高管可以在股价上升前买入股票并在股价下跌前卖出。然而监管机构会对这种内幕交易行为进行惩罚。例如,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正式规定了内幕交易罪;199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证券法》,将内幕交易列入了禁止性交易的范畴。

Carcello,Neal(2000)以及Lennox(2000)发现当公司向审计师施压时,审计师便不太可能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而且,在收到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后,只有少部分公司会申请破产(Stanley et al.,2009;Myers et al.,2011);另一方面,审计师容易犯过于保守的错误。因此,在审计意见类型尚未确定时,审计师倾向于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如果公司高管在进行内部抛售股票行为后有规避法律诉讼的动机,那么,本文预期高管会向审计师施压以获得清洁审计意见。上述分析引出第一个假设:

H1:高管内部抛售股票的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当决定是否向公司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师会权衡收益(例如留住被审计客户)和成本(例如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DeAngelo,1981;Watts & Zimmerman,1981)。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如果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在经济收益上是重要的,那么高管内部抛售股票的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会存在更强的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对声誉保护的考虑使得审计师的行为趋于保守(Antle et al.,1997)。基于上述观点,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2:如果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在经济收益上是重要的,那么高管内部抛售股票的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会存在更强的负相关关系。

H3:当审计师在业界具备较好的职业声誉时,高管内部抛售股票的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被削弱。

四、 样本选择

本文从上交所网站(http://www.sse.com.cn/)、深交所网站(http://www.szse.cn/)及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获取2004年~2012年度中国所有上市公司内部高管持股变动(包括高管内部购进增持股票和内部抛售减持股票)数据。为了研究公司高管内幕交易的总体影响,本文加总了一个财务年度同一公司内所有高管的内部股权交易额。本文使用公司内部人股权交易的总额来衡量交易动机的强度。

本文从国泰安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获取2004年~2012年度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必要的公司财务指标的数据。在合并数据表剔除缺失值后,获得7 303个公司年度样本数据。与之前的研究相同,本文将样本限制在那些具有财务压力的上市公司,因为较之于其他公司,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这些公司的影响比较重大(Hopwood et al.,1994;Mutchler et al.,1997;Rey-nolds & Francis,2000;Carcello & Neal,2000;DeFond et al.,2002)。如果公司在当年有负盈余或负的经营现金流量,那么本文将其界定为存在财务压力。本文排除了不是首次收到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因为本文将研究聚焦在首次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经过上述条件的筛选,本文的最终769个公司年度样本数据。

五、 回归模型

本文用公司年度盈余公告报出前的所有高管的内部股权交易总额来衡量内幕交易;用公司内部当年高管股权净减持额(NSV)与之前4个年度高管平均净减持额的差值来衡量公司内部高管股权异常减持额(CHNSV)。

本文使用两阶段回归模型。在第一阶段回归中,通过公司以前年度的股票期权、公司规模、成长机会和股票报酬率数据,获得当年的公司内幕交易预期变动值(CHNSV);在第二阶段回归中,本文使用了DeFond等, (2002)的模型设计,通过在第一阶段回归中所得的当年公司内幕交易预期变动值(CHNSV),得出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

第一阶段回归模型:

CHNSVt=a0+a1(CHNSVt-1)+a2(⊿MBt-1)+a3(⊿MVt-1)+a4(⊿ROEt-1)+?着t

第二阶段回归模型:

PR(GC OPINIONt=1)=b0+b1(CHNSVt)+b2(LOSSt)+b3+b4(SIZEt)+b5(LEVt)+b6(CLEVt)+b7(OCFt)+b8(BIGNt)+∑Industries+∑Years+?着t

六、 实证结果

1. 描述性统计。表3与表4分别报告了两阶段回归模型的描述性统计。为了更准确的估计预期内幕交易,第一阶段回归使用7 303个年度公司样本数据,而在第二阶段回归中本文使用了769个具有财务压力的公司的年度样本数据。

2. 回归分析。表5与表6分别报告了两阶段模型的回归结果。各参数估计结果与预期一致。公司内部高管股权异常净减持额(CHNSV)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参数估计值-0.133,p<0.01)。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易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一方面,审计师倾向于向那些具有财务压力、负债率较高的公(下转第120页)司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经营现金流量的公司,审计师则较少出具这种意见。综上所述,表6支持了假设1:高管内部抛售股票的行为与公司被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为了检验假设2与假设3,本文进行了两个交互分析。表7给出了当增加一个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对重要的被审计客户公司的依赖性的变量DEPENDENCE时的回归结果。本文用被审计客户公司的审计费用占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审计收费的比重来衡量该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重要性。如表7所示,交互变量DEPENDENCE*CHNSV的参数估计值为-0.239,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回归结果支持假设2。

表8给出了当增加一个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变量OFFICESIZE时的回归结果。本文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来衡量该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如表8所示,交互变量OFFICESIZE*CHNSV的参数估计值为0.032, 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回归结果支持假设3。

七、 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公司内幕交易是否影响审计师向公司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2004年~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769个年度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内幕交易活动与审计师向其出具基于持续经营考虑下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交互分析表明,当公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具有经济重要性时,这种负相关关系显著,而当审计师的声誉损失风险较高时,这种负相关关系减弱。

参考文献:

1. AlIen,Franklin and Douglas Gale.Stock Pr- ice Manipul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5(3):503-529.

2. Antle, R., P.Griffen, D.Teece, and O.Willamson.An Economic Analysis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for a Multi-Client, Multi-Service Public Accounting Firm.Report prepared for the AICPA. New York, NY: AICPA,1997.

3. Bainbridge, S.M.,Insider Trading: An Overview, In Bouckaert, B., & Geest, G.D.(Eds.), Encyclopedia of Law and Economics,2000:772-812.

4. Beneish, M., and M.Vargus.Insider trading, earnings quality, and accrual mispricing.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755-791.

5. 史永东,蒋贤锋.内幕交易、股价波动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股市的验研究.世界经济,2004,(12):54-64.

6. 何基报.证券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其监控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06-03,深证综研字第0058号.

7. 汪贵浦.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信息含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2002.

作者简介:任聪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6-12。

作者:任聪聪

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论文 篇3:

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研究

摘 要:非标准审计意见,指的是除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之外的其他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现状。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布和披露,对于科学合理评判上市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实证研究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研究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审计工作中,科学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將企业海量且繁杂的数据内容整合为一个知识网络,从而突破关系型数据库的限制,更精准、迅速地攫取数据价值,提高内审的效率和精度,为企业打造更加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案[1]。审计意见通常用来判定会计业务的信息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综合考虑审计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安排公司的运营和决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总体描述统计

中注协发布的《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九期)》显示,截至2019年4月26—30日,40家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共有3 60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经v统计分析,在这3 604家上市公司中,沪市主板共有1 461家,占据其中很大一部分。此外,深市主板472家,中小企业板927家,创业板744家。从统计的具体情况来看,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在全部的审计意见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8年度内120份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中,带有持续经营事项段的审计意见共有50分,待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共有50分,两者占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达到83.34%。截至2018年年底,没有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被出示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况。相比2017年,未能及时披露2018年审计财务报告的公司数量减少4家,但是被出具非标准审核意见审计报告的公司数量却大幅增加,相比2017年增加了95家。其中,被出具保留意见和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均同比翻倍。

二、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研究分析

根据证监会数据统计分析来看,证监会7月26日发布了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219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创历史新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非标准审计意见很可能成为其资本市场之行的“丧钟”。根据如今的股票上市轨道,若是上市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相关审计部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这种不良的情况继续维持,也可以说是该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被审计部门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该上市公司将很有可能面临无法上市的风险[2]。在非标意见的公司里,有38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81家被出具保留意见,99家被出具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95家公司股票已经被披星戴帽或者退市处理,尤其需要重点注意图表中未被特殊处理的非标意见股票,当然不是所有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都有重大风险,比如马云唯一直接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恒生电子就是因为尚未缴清证监会行政处罚的罚款而被非标的。科创板开市以来,整体上市场理性运行、平稳健康。希望市场的投资者能够理性参与,市场能够平稳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非标准审计意见工作,相关负责人员要认真统计和整理年报审阅中,深入探索和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并进一步地了解情况,以便发现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将这些问题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另外,要做认真收集上市公司系统内部可能潜藏的其他问题,一切会计监管发现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协调会,协助这些上市公司有效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若是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非标准性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对于执行中有争议的财务信息披露争议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精心精准核查,从而确保公司的经营财务经营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营业,进而尽快形成监管口径,督促上市公司有效进行整改和处理,从而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3]。另外,要做好监督和管理,持续追踪和监测上市公司是否按照相关的标准制度进行整改和调整,若是其中有逃避责任或者其他的不良行为,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管理和处罚,从而确保上司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问题,能够被有效解决。此外,证监会等相关的监管部门,还要持续关注非标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体系,形成监管指导报告,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控制的内部建设,促进非标准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带动我国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应用建议

1.注重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创新技术。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进步,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只有正确认识到创新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才能在未来占据有利地位,在众多同类型的企业面前站稳脚跟。上司公司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也让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对于审计部门来说,运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时间,可以经过网络设施进行检验和校对,从而推动我国审计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非标准审计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关技术人员要注重在审计工作中对新技术的使用,运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使得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加清晰明了,有效规范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稳定有力的发展。

2.完善监督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审计意见类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除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之外,剩下的另外四种都归属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标审计意见。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之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这种类型的非标意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能够确切为财务报告的分析和整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与比较规范的标无保留意见相比,投资者内心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疑虑,往往会把强调事项段中的不确定因素划分为风险因素,在投资者心中会有一个考量,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其是否进行投资,这里也就衍生出投资者风险偏好分析。证监会等有关的监管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软件及设施有效开展监督和管理,使得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处在一个良好稳定的运营氛围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质量体系,制定科学的规范标准,针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上市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当今时期,要重视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工作的开展,积极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有效开展“金审工程”建设,不断推动审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完善非标准审计工作流程,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加优良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持续有力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雪平.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8.

[2] 李钦.独立董事主动辞职与非标准审计意见[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 徐诗意.盈余管理?审计费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

作者:王琦琪

上一篇:银行学习《员工守则》演讲稿下一篇:竞选广电网络精彩演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