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下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价值观念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在大学创业实践中应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须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理念与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业教育下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教育下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研究

摘 要: 某些大学生简单地认为读书期间规划学习,进入职场规划事业,表现为创业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缺乏实践、保障体系完善等不容乐观的现象,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找寻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路线。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教育 创新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就业机会增加,创业必不可缺,同时创业是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的必需。大学生创业有助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也有助于繁荣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就业难的问题还未解决,毕业后立刻就业对于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鼓励引导学生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将创业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模式中,将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校园内予以培养,保证在社会上正确发挥作用,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重中之重。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规划都很简单,大部分只包括两个方面:在校学习期间将课业学习规划好,事业的发展要等到真正入职之后再规划。而对于大学生,规划学习经常被简单地概括为“奖学金”、“保研”、“考研”、“出国”等目标;规划事业发展,一般也会将创业规划滞后。这种做法本质上违背了教育的“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服务职业发展”等现实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宗旨和目的就是打破群体性普遍观念中学习期间搞好成绩、就业后规划事业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建立起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的创业指导的相辅相成的机制,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创业实施计划,它对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意为:进行从事各种职业的意识形态萌发、策划、拓展的教育,广义上来说,即是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教育。高校将就业教育提前化,将创业教育基础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在设计合适的创业目标、培养创业理念、对未来创业的尽早规划这些方面作出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但是,目前情况下,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现状的确不容乐观。

1.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目前,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相对匮乏是导致高校创业课程匮乏、创业教育开展不如预期的重要原因。创业教育要求指导老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实践相关经验。目前高校教师多缺乏企业经验,到企业进修机会少,极少数的高校外聘企业教师可以大范围地面对高校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种现状导致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仍停留于形势、政策、技巧的教育,而缺乏深层次的,对学生创业的规划引领的作用,难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2.创业教育缺乏案例引导。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育上,条件好一点的高校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但是缺乏实例教育。据了解很多学生在创业教育之后拥有一颗创业的心,但是畏于缺乏引导,不知如何下手等而浪费很好的想法。创业教育应该不仅仅是校外的创业者,更多的应该是高一届或者两届的成功创业者来进行交流和引导。消除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帮助众多学生迈出第一步。畏惧和迷茫无疑是当代创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3.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据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局限在讲座、理论授课、创业策划大赛范围内,缺乏让学生走进社会,切身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业方案得不到具体实践。这种现状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创业意愿降低。过多的为了策划而进行的书面创业策划,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处于“纸上谈兵”层次,同时由于学生身份的局限性,国内很少有风险投资商主动联合大学生进行创业,使得学生得不到实践,无疑成为创业教育的成功普及过程较大的障碍。

4.创业教育缺乏完善的扶持体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已是必不可少,但是,创业教育的主体并不应该仅仅是高校,更大的责任应该是当前整个社会系统本身,完善的创业教育保障系统是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进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很多省市已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包括小额贷款、创业初期基金扶持、创业培训等方面,但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繁琐的材料组织、审验、申报经费过程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必备因素首先是创业和创新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未知的未来,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新生事物的同时,培养学生开发自身潜力、敢于发现并肯定自身优势,并且有助于个人建立自信,而不是人云亦云,有助于突破固定的读书、工作的模式规划自身的发展的局限,充分激发学生尝试新领域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规划自身的意识,对于以后的创业和生活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创业提供科学指导。当今社会,创业不仅需要胆量和勇气,更是对学生智力、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考查。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父母过于溺爱,帮他们从小规划好学习,安排好生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做出科学、合理的创业抉择,普遍成为当代大学生创业者所缺少的一项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创业成功的根本就是创业要有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之处在于帮助学生很大程度上规避创业途径中的困难,培养学生自我完善、洞察环境和创业机会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我判断和决断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创业思维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和运营管理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务实的,创业成功与否,往往有直接的判断标准,如经济收入,个人才干、气质的改变,社会人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显效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果往往只是根据学校教师的考评,无法进行全面评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对自己的创业的方案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评价,然后再进行实践有利于确保成功性,避免创业的失败,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可以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方案正确与否,取长补短,纠正错误,积累经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取得双赢的效果。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方式

在创业教育发达的美、日、新加坡等国家,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相互补充融合,建立多层次、多阶段、覆盖面广的新型创业教育体系。

使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相结合,建立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创业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将创业教育构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将教育过程分阶段进行,如分为初步认识阶段、知识教育阶段和创业阶段,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能够接受不同的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全程跟踪教育,将创业创新的价值观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职业规划中进行展现和培养,并且鼓励学生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得创业教育真正地普及、惠及学生[1]。

1.完善师资队伍,适时调整课程。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由学校就业工作办公室人员、辅导员等兼任,缺乏专业性、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是势在必行。既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这就要求高校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鼓励相关老师进行创业实践,积累他们的创业经验,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使他们具有层次高、类别全的教育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形式、就业形式也是瞬息万变,这要求创业师资队伍适时调整相关课程,充分结合创业者、资源、商机三者关系,尽最大努力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目的。

2.建立健全创业交流平台。目前,很多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创业的思想,但是都不尽完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创业思想的充分交流和学习。创业思想的交流能够让大学生取长补短,作为学校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比如组织创业的模拟大赛,提供校内场地供在校大学生亲身实践比拼和学习等都是很好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公开、交流和学习,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提升自己的创业水平。同时应该寻找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创业过程的亲身示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有助于创业水平的提升。

3.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结合。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教育和学习,更应当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创业实践将所学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并且在实践中还可以完善自己的创业理论,弥补不足。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特点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使学生个性化的创业规划得以实现,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自我定位、发展水平,同时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令创业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托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再认识[N].高等农业教育,2010(7).

[2]仇晓星.职业生涯规划开创大学生创业新模式[N].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

[3]王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N].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4]柴华.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设计[N].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5).

课题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陶维之

创业教育下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价值观念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在大学创业实践中应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须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理念与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怎样才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众多毕业生成功就业,这是我国政府、高校、社会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培养人才结构模式和目标体系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培养创业人才和提高创业能力显然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各大高校一直努力的目标。

一、在大学创业实践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负责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肩负着塑造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目前,无论从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上来讲,还是从创业教育上来讲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研究往往会受到创业知识的限制,所培养的创业技能直接决定着创业实践的效果。从实际上来讲,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错误的价值观会阻碍大学生成长。因此,价值观是创业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个人发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实施价值引领。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和进行创业实践,不但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且也是奉獻社会的过程。想要将一些创业想法真正付诸于实践,这就需要创业者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1]。但如何才能构建起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呢?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现代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太过于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反而忽视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价值理念出现问题。根据这一现象,应该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转变就业观念。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已经全面实施自主选择就业,但很多大学生依然还持有传统就业的心态和想法,等待着一些企业的真诚呼唤,缺少一定的创业精神。我国已经进入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势态中,如果创业者缺少相应的创业精神,那么就无法实现成功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始终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创业者可以由被动创业转换成为积极创业,增强创业者的素质素养,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从迷茫的状态中可以找到正确的创业方向,形成积极的创业心态,为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构建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认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有激情、有胆魄、有干劲,敢于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创业实践正好符合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但当前我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在这个阶段中内想要成功创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学生通过创业证明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其对于大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认知是有一定导向性和指向性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对自己做正确的评估,将创业理想和社会需求良好地结合起来,还要把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愿望与社会、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2]。由于创业价值观的特点是可变性、稳定性以及社会历史性等,所以说,对于创业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已有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加以巩固,以确保价值观的稳定。

最后,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提升。对教育者来说,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与创业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当前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可是还不够完善,可以在今后设置课程时将其与专业课加强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知识面也是一种扩展。在提升创业能力时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自律敬业的能力进行提高,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创业中能够认真负责地经营;对学生诚信发展的能力进行提高,希望可以做到信守承诺,以合法经营为前提,对顾客、员工以及供应商能够切实地履行承诺;对学生平衡风险的能力进行提高,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合理地利用资源,善于抓住各种创业机会;对学生创新管理的能力进行提高,希望他们能够采用一套全新的管理经营模式,对外部资源、内部员工培训以及团队建设做好组织协调。由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涉及面很广,再加上提升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积累。

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业原本就是一门实践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亲身去实践。在创业实践中,创业者所建立的核心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创业决策。另外,实践作为理论的目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比理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一是高校应该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小社会”氛围,这样大学生生活在高校这个阶段内,可以在未步入社会之前先体验社会的竞争压力。在高校这个育人的环境中,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应该多引入一些社会规则和市场法则以及道德准则等,按照社会企业的真实创建情况和发展模式指导学生创业。在大学营造的这个创业“小社会”中,同样应该有政府以及企业,让学生学习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3],以及应享有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维护校园秩序、搭建创业平台、管理创业组织等等,但是这所有的管理行为都需要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加以引导。

二是建立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创业导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创业动态和创业思想。创业导师所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在他们将来进行创业时都是切实能够运用到的知识。同时,创业导师自身所具有的道德情操和理念信念更是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所以,在选拔创业导师时,不仅要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更要重视考察教师的道德情操以及价值取向。对于创业价值观教育者的队伍在进行建设时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对整个队伍的水平加以提高。对校内教师的创业指导水平提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岗前培训。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人才培养,做好团队建设。在做岗前培训时注意要针对该职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因为所做工作不同,所以对于创业价值观教育者的培训重点和方式必然是不同的,还要针对个人的特点进行培训。用人所长,对于培养人才也同样适用,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还要对于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创业价值观教育者来说,他们的直观感受和经验固然很丰富,可是仅仅满足于这些,就特别容易盲目追随,所以教育者要定期参加课题研究和实力考察,认真分析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经验,以求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地把握住了创业价值观的规律,才能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进行指导。(3)组织教师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社会就是培育队伍的天然课堂,在社会里不但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经验,找出差距,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创业价值观水平的提升还是重在坚持、重在自觉,当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培养和锻炼自己,教育者才会逐步走向成熟。

創业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教师,也要有当代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者,如果创业团队中只由高校教师组成,那么这些教师缺少创业实践,也无法真正解决大学生对创业所疑惑的问题。在对创业导师进行选择时,要重视考察导师的资质和理念信念,他们不但要传授给大学生创业知识和经验,而且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带动大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

三是建立健全的创业机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树立起正确的感恩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利益观,与真实的企业相同,要通过依法纳税,体现出企业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这样学生也应该根据相应的创业规则,拿出相应的利润捐赠给学生机构,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2)在注册学生企业的过程中,其创业项目不仅应该有新意,而且要保证科学合理,绝对不能损害到学生的实际权益,从源头上防止学生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在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的阶段,就应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风险意识。按照创业要求,让学生企业按时上交财务报表,通过查看学生报表切实掌握学生企业的实际情况。(3)为了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如果在报表中发现有虚假的地方,应该进行严惩,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甚至可以注销学生企业。

三、在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完整的教学模式,很多环节的工作都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中。如果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仅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创业,那么还不如教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一定的创业精神和责任感更能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一是在编写创业教材时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国当前与创业有关的教材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教材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对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编写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教材内容侧重点也不同。简单来讲,在创业类教材中,通识知识只涉及到两部分内容:第一,建立创业意识,第二,公司建立的基本流程以及管理公司的基本方法。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分析当代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也许更能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仅仅有创业意识是远远不够的[4]。职业理想和成长导向以及价值导向等等所形成的合力这才是创业的核心动力,而这些却在创业教材中未体现。

二是在培养人才的方案中,在培养人才目标体系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意味着他们要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这也间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在体会到创业艰辛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下,他们会更加懂得社会主义核心观个人层面中的敬业、爱国、诚信、友善的重要性。

三是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在设计大学生创业课程时,应该摒弃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本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创业体验内容,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与创新要求不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包括24个字,其中可以分解成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这三个方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论是哪个层面都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想要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前提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始终。创业教师应高度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引领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展开一系列的创业模式训练,激发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在设计创业课程内容时,应该多结合一些创业成功的实例,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促使学生可以探讨创业成功的模式,并且寻找其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使学生们可以将创业意识真正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创业意识是否科学和正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既需要高校发挥积极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大学生和创业者所需遵守的价值理念,而且也是政府和家庭以及高校所需遵循的价值观念。

作者:金根竹

创业教育下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 要]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及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世界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和互联网融合,并且逐步深入。另外,在高等院校推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时代,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结合时代现状达到有效创业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4.098

0 引 言

互联网自诞生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这短短40多年的历史中,改变了整个世界。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达7.31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 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指明,在2016年,中国网络经营规模达到14 707亿元,同比增长28.5%。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领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阵地。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利用互联网开放、快速、互动等特点,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概念提出后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迅速与农业、金融、旅游等行业结合,P2P投融资产品、滴滴打车、余额宝、网商银行与健康云等软件得到广泛应用。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得到有效结合,积极推动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升及组织的发展与变革,最终提升经济创新力及生产力。所以说,“互联网+”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平台,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鉴于此,高校有必要展开创业教育,将“互联网+”融入创业教育中,以求探究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

1 “互联网+”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17年6月,我国高校畢业生人数达795万人,为减缓就业压力,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由于授课教师缺乏经验,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收效甚微。在“互联网+”时代,教育部首次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实际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对减缓就业压力及促进社会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创业教育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措施之一,2015年在教育部的年度规划中,明确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过程。由于当今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岗位竞争异常激烈,高校学生想要顺利毕业必须依靠自己学到的职业技能及创业能力。为此高校应当以就业导向开展创业教育,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开设教育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不仅方便自己学校的学生就业,还可以为社会及他人提供一些就业岗位。

其次,创业教育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业需要,“互联网+”催生了众多的创业机会,将传统行业与现代行业无缝接轨,开拓了崭新的发展市场。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会。据调查,有32.7%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自己的创业平台,他们认为,互联网成本低,投入启动资金少,降低了创业的风险成本。

最后,创业教育是“互联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高校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极为重要,而且对于我国这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大学生毕业生作为未来扛起中国大旗的攻坚力量,理应具有创新精神,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及中国梦的实现。为此,高校在培养学生接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及能力,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合格的接班人。

2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足,师资队伍欠缺

不少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意识上的偏差,还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事实上,高校对创业教育没有认识清楚,没有认清楚创业教育对于创造潜能激发、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性作用,认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是依照大家的喜好来选择的,专业教育才是高校的根本职责,创业教育仅仅承担意识上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萌生创业想法即可。此外,高校师资队伍不足。众所周知,高质量输出必须以高质量的师资输入为前提,创业教育也不例外。2015年之后我国才开始兴起创业教育,而且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激情、创业意识及实战经验的优秀师资队伍,可以说,这对创业教育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 以选修课为主,授课狭窄

笔者了解到,截至日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将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据调查,在整个山西省内只有几所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课,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并计算学分。虽然在2016年,《山西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全面启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到2020年全面建立健全山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要求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少山西省高校仍旧以考查课来对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这些都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思想意识及创业能力。

2.3 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学

创业教育中理论教育固然重要,理论教学从教育理念上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思维,在知识层次上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及方法。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离具体的实践,理论就会变为空谈。笔者了解到,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高校简单地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来开展创业教育。虽然已经有不少学校投资开办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创业园、大学生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等,但这些创业实践基地并没有得真正有效的使用。以山东财经大学创业园为例,山东财经大学创业园共分为创业苗圃、孵化苑及创展苑三部分,占地约7 733.33 m2,但是笔者走访了解到,有1/3以上的办公区域闲置,由此可以看出创业资源遭到了浪费。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为鼓励创业举办创业大赛,但因过分重视比赛,而忽视了项目,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微商,还因缺乏项目支持及团队支持,导致比赛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高校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如何加强创业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认识,输入专业师资队伍

首先,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创业教育,高校立足学生现状,意识到创业教育同学生成长及成才之间的关系。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毕业生走入社会影响深远,创业精神为学生进入社会指明了方向,并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这不仅体现在创业上,也体现在成长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整个人生都有重要影響。其次,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专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及实战经验。最后,学校应当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成功创业者定期展开讲座,还应当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不仅掌握专业课程知识,还了解行业需求。

3.2 开设网络公共基础课,将创业教育转为必修课

“互联网+”时代,要求大学生必须了解基础的互联网知识,并且掌握相应的互联网技术知识。高校可根据创业需求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及系统地学习网络技术知识,例如:网站建立、网络平台运营、引流等网络运营知识。另外,将创业教育转变为必修课,笔者了解到,山西省将鼓励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和企业孵化服务。自2017年起山西省大学生可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凡进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学生,其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开设创业必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这才真正发挥出创业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3.3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

在“互联网+”时代,重视创业理论教育,但不能够忽视实践教学,只有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根据大学生各个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体职业规划,创业实践的选择基于社会各个行业,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务”“互联网+工业”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大学生挖掘潜能参与到比赛中去。高校与企业多多建立合作关系,可通过实习及多元化网络学习共同体来组建创业团队,制订创业方案,为大学毕业生今后的创业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高校结合自身现状逐步为学生开拓创业实践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探索创新性实践,最终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也弛.“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1).

[2]陆芳,浦佳.江苏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成因与对策——基于苏南与苏北地区的比较[J].中国商论,2017(28).

[3]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作者:刘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