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嘉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作为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学员相关的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包含硬件、软件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整体资源教育系统。文章将从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来阐述基于网络平台构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开发的网络平台的具体栏目设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 篇1:

线上培训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学员的网络学习适应性差,没有掌握获取学习资源的有效技能,这是限制开展线上培训的最大障碍。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培训成为不可或缺的培训形式,在尝试开展了近百期非定向直播课之后,为提升线上学习成效,临沂市农广校尝试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团队,探索开设线上训练营,定向培训学员。同时,为避免农村远教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实现农村远程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联合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以及“天天学农”,共同建设适合临沂地区区域性特点的农村远教课程资源。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办学实体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系统(电大)以及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其中,农广校主要开展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和农技培训的非学历教育,而普通高等院校及开放大学则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支持服务能力不足,师生比超过1∶50,如果只考虑高级职称以上专职教师,则师生比在1∶100左右,难以应对学习动机改变(为知识而学、为兴趣而学的人越来越多)带来的远程教育压力。二是课程资源设置缺乏针对性,资源建设学科性思维大于职业性思维,虽然已建设了丰富的涉农媒体资源,但适合区域性的课程资源开发极少,理论知识过多,可操作的实践知识缺乏,微课在农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明显不足。三是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各办学主体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即使是同一办学系统也存在这一现象。

一、大力开展直播课教学

为响应中央农广校要求,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学校已连续两年在冬春大培训期间开展直播教学。

(一)三大师资来源保障直播课持续稳定开播

一是依托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开设生产技术指导课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设立粮油、蔬菜、渔业、果茶、特色作物、畜牧兽医、农田建设和绿色发展7支专家分团,由98位高级职称以上的农业专家组成。为了直播课能持续稳定开展起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网络直播教学活动的通知》,根据春季生产管理技术需求,开出《桃树春季生产管理》《小麦春季高产高效管理技术》《设施蔬菜春季生产技术要点》等多期直播课,覆盖临沂地区主导产业。

二是依托县、区农广校开展直播教学轮播活动。为丰富直播授课内容,临沂市农广校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网络直播教学轮播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农广校立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本县产业发展需求的直播课。

三是依托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开展田间课堂及经营管理直播课。2018年底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成立,除农业专家外,还吸纳了大量优秀高素质农民成为讲师团成员,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在自己的蔬菜大棚、果园、田间地头开出多期田间课堂直播课。

(二)直播课观看数据分析

一是直播观看性别差异明显。根据头条号后台数据,直播课观看者中,女性仅占7.62%,远远低于男性观看者人数占比。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简单归为不同性别学习意愿的强弱,而更应从农村妇女对智能手机的应用基础较差的角度去理解。这与临沂市农广校连续多年开展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专项培训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在妇女培训班上,讲授农技App的使用,会有80%以上的学员不知如何下载,知识起点更低。对于网上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完全不了解,所以妇女学员普遍更偏好参加线下面对面地培训。

二是直播观看群体年龄分布。从今日头条后台数据来看,31-50岁年龄段是粉丝分布集中群体,总计占到73.61%。其中,占比最高的是41-50岁,为41.69%,31-40岁占比第二,为31.92%。50岁以上占比15.65%,24-30岁占比9.77%,18-23岁占比0.97%。

这与临沂市农广校培训对象的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性,以2016-2018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统计数据来看,占比最高的是49-58岁,为40.93%,其次是39-48岁占比29.67%,29-38岁占比19.27%,58岁以上占比7.47%,28岁及以下占比2.66%。差异较大的年龄段就是实际培训中50歲以上年龄群体占比很高,但直播观看人数占比较低,这与智能手机的应用年龄差异有直接关系。

三是直播观看粉丝遍布全国。超出预期的是,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开展农技直播课教学,观看者遍布全国,山东占比32.85%最高,占比较低的四个区域分别是:香港占比0.1%,澳门占比0.07%,西藏占比0.07%,台湾占比0.02%。线下培训只面向临沂本地学员,临沂市农广校培训是以县区为单位开展,一场培训只面向单一县区学员。而通过直播教学,可以覆盖到全国有学习需求的所有农民朋友,这确实是直播课的一大优势。

二、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团队

在开展了几十期非定向的直播课之后,临沂农广校尝试开展线上定向培训,将原本的线下培训班,搬到线上来。

(一)开设全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骨干培训班

2020年5月8日至9日,由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农经站和临沂市农广校合作开设全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骨干培训班,以全新的线上授课形式成功举办。培训班邀请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农经站副站长、正高级农经师沈廷金讲授《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与提升》,原费县农经局局长、高级农经师杨青云讲授《农民合作社运营和管理》,授课内容紧跟最新政策,贴合实际,来自全市贫困村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理事长、财务人员及其他骨干人员和各县区、乡镇农民合作社辅导员200余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培训结束后,学校通过微信群收集学员们的参训报告,他们表示通过此次线上学习,明白了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如何加强支部引领作用以及合作社的发展规律等,头条号后台也收到了学员们发来的大量消息,有提出问题的,有询问老师联系方式后续继续沟通请教的。这次线上定向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下一步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线上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首期线上训练营顺利开展

2020年6月15日至7月12日,《农场主写作能力及信息素养提升训练营》顺利举办,本期线上训练营为期4周,每周一、三、五定期发布课程,共设置6个写作能力模块和6个信息素养提升模块,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线上训练营通过微信群开展线上教学,发布视频课程,学员观看视频后提交作业。实行学习小组制,每10人一组,配备一名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负责本小组答疑及作业批阅。经过一个月的线上学习,51位学员全部获得结业证书,评选出17位优秀学员。学员们普遍反映本期训练营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了解了借条、合同等的规范写法;学会了生成农事记录二维码,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追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初步掌握了农产品海报的制作,给自己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了电子地图标注。学校将继续努力开发新课程,满足学员们的培训需求。

(三)探索建设导学团队,提升线上培训效果

农民学员的网络学习适应性差,没有掌握获取学习资源的有效技能,因此,学校探索建设导学团队,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现协作学习。

一是实行集体备课制。确定选题后,集体讨论确定授课内容,由一位教师负责搜集整理并试讲,导学团队所有成员从学员角度提出问题,寻找备课不足之处。修改后再试讲,敲定内容后由试讲老师录制视频微课。实行集体备课制的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是能让课程内容更完美;二是可以保证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理解授课内容,并对所负责指导的学员给予学习指导。

二是实行学习小组制,每个小组由一名学习支持服务团队成员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指导、督促组内成员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作业辅导,同时引导小组成员互相分享技巧和经验,实现协作学习。

三是评选优秀学员作为激励。以每期作业的完成度为依据,评选优秀作业,根据获评优秀作业的次数排名确定每组的优秀学员。本期训练营中,个人简历作业学员们完成度较好,不少学员选择制作PPT简历,以图文形式更好地介绍了自己的产业情况。农产品海报作业美感还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图片素材质量较差,因此学校今年新开设手机摄影课程,学员们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手机摄影水平有大幅提升。项目计划书是学员普遍反映难度最大的课程,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各类创业大赛密集举办,学校根据三年来指导选手参加现代农业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的经验,整理出该课件,有着良好的实践指导性。

三、建设适应临沂地区的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一)依托临沂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及临沂农民培育讲师团开设的直播课,初步建设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由于今日头条平台直播无法回放,为满足无法在直播时进行网上学习的农民朋友的学习需求,学校对直播授课进行全程录制。录制后通过剪辑制作成视频课件,上传至今日头条平台,目前已完成20余期课程编辑制作,还有60余期课程素材正在整理中。

(二)结合各类田间课堂培训及农技下乡服务活动,拍摄制作农技微课资源

从2015年开始,临沂市农广校探索建设微课制作师资队伍。为提升农广校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学校每年举办微课制作师资培训班,分别讲授实景拍摄类微课和录屏类微课的制作方法。实景拍摄类微课主要讲授了视频拍摄技巧和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的使用,录屏类微课依托PPT制作,PPT设计新趋势和录屏软件Camtaria Studio的使用方法。2021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如何在手机上制作微课,主要讲解了小程序“微软听听文档”和手机视频编辑软件“剪映”App的使用。

学校多次在中央农广校举办的微课制作大赛中获奖,并有多个微课作品入选100个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在线学习资源。

(三)联合院校共同建设远程教学资源

下一步,临沂市农广校将联合院校共同探讨远程教学资源的合作建设,农广校开设更适合中职教育学历层次的课程,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开设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浙大山东农研院则依托浙大的优势,为临沂的乡村振兴服务。

学校将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课程直播平台等多渠道同步推送在线学习资源,打造农村远程教学平台矩阵,为临沂的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四)农村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的对策

一是充分考虑农村远程教育的特殊性,加强资源内涵建设。网络课程不是电子教材或電子教案的简单搬家,而是要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所以学校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调研,了解农民朋友的产业发展需求和培训学习需求,制作更有针对性的在线学习资源。

二是发挥资源建设合作机制优势,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减少重复建设。学校除联合浙大山东农研院及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之外,今年又对接“天天学农”,计划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跟踪服务阶段开展线上学习,购买“天天学农”的课程资源。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广校临沂分校)

作者:周蕾

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 篇2: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及绩效研究

摘要:在嘉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作为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学员相关的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包含硬件、软件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整体资源教育系统。文章将从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来阐述基于网络平台构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开发的网络平台的具体栏目设置。并通过调查表的反馈信息,对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分析。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绩效评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农村劳动力整体性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相对的农业生产率偏低,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步骤较慢,而这些只有依靠科技及相关体制的创新才能取得改变与突破。温家宝曾强调:办好农村教育,重点是“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随着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如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学员相关学习需求的问题,而建设更为便捷、内容更为丰富、更贴切农村学员的网上学习平台成为解决农村远程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说,针对农村学员的学习特点来构建学习平台才能使得农村远程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农民获取信息渠道、构建农村学员网络学习平台、农村学员的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所在地农村学员展开远程教学,力求通过较全面的对农村学员处于农村远程教育学习中学习特点的研究,提出搞好农村远程教育的合理化建议和具体平台建设。在研究农村学员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学员的学习组织、引导、管理和评价反馈。

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

在嘉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作为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的农村学员相关的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一个包含硬件、软件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整体资源教育系统。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的基础及条件

1,2007年年初,中央部门的第1号文件就曾指出: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建设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在加强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创新相关的服务模式。在此背景下。充分地对嘉兴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提出了在计算机网络运用的前提下,积极地构建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并加以积极应用。

2,在嘉兴各个地区的“成校”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的农村学员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而这极大地损害了农村学员对于生产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等人去讲授的学习方式,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向广大的农村学员提供相对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3,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均在网络化建设方面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特别是国家在信息化网络的基础建设方面即光纤化网络的普及,网络化趋势愈加地明显。据调查,嘉兴地区的光纤已经基本覆盖每一个行政村,极大地解决了信息化网络的最后瓶颈问题。

(二)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原则

作为学习支持服务的相关提供者,教师在尊重农村学员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下,满足农村学员的学习需求是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要求下,教师应作为服务的主导者,而相关的学员是学习的主体,为提高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运用网络等手段,组织并制作丰富的学习资源,自动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并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和相关调控。

(三)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构建内容

对嘉兴地区的调研分析发现,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应建设基于乡镇成校为资源学习中心的运行机制,嘉兴城市大学科研技术处将负责整个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规划、设计、部署、运行等工作,同时做好相关的对下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各个县市社区学院作为二级管理机构,其主要是为上级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平台的运行数据进行相关的整理与分析,栏目及资源要及时地根据农村学员的要求进行更新,提供最为合适的学习支持服务。

1,平台相关的运行机制。平台的运行机制包括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为保证平台的网络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乡镇“成校”需要在各种规章制度、学员的注册制度方面提出可行的方案,同时积极地协调农村学员的学习过程,此外,还需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

2,平台相关的功能。嘉兴城市大学科研技术处为资源平台的建设提供服务器,其直接通过核心交换机能保证独立的带宽,有效地保障整个平台的通畅运行,在硬件上提供保障。网络平台设计栏目如下:关注三农(聚焦农业、农村、农民的热点问题、实事、政策法规等)、专业课程(城市大学开设的与农民相关的专业课程介绍,如农村行政管理、农村养殖等专业)、课件展示(展示一批农村专业中精品基础课程的课件,课件由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组成)、服务中心(介绍远程教育平台的使用说明,以及其他问题实时解答)、视频点播(播出跟农民生活、生产等密切相关的视频。现已开设大田作物等十个栏目)。

3,平台资源的建设。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中,最为重要的是相关教学资源的获取,只有提供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积极解决农村学员的问题。对于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一般可分为:一是下载中央电大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这部分的资源必须要经过相关视频格式的转换以适合于网络环境的播放;二是编辑人员确定教学资源后通过互联网下载获取,该部分的资源必须要做好筛选及分级审核工作;三是在实际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生产技能等材料,通过视频拍摄等方式制作成适合网络传播的教学资源并上传至资源平台进行共享;四是根据相关的科研及教学经费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上传至资源平台进行分享使用。

4,学习的方式。学员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获得支持的形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和学员同时在线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系统弥补实际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学员通过合法身份登录网络资源平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浏览视频等内容。而农村学员既可以去乡镇成人学校机房集中收看,也可以在自己家中通过网络直接观看资源平台的内容。

5,支持服务体系。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可知,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发生,而在此期间人的认知思维活动即是人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此理论指导下,学习支持服务的目标应归纳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促进知识主体的构建。它有以下特点:

(1)农村学员在本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系统运行与反馈机制都以农村学员的自学与体会为中心。改变农村学员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以农村学员自己为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农村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本系统主要提供视频等资源为主,对于改变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提供了资源。

(2)教育者和教育资源在本系统中起着从属地位,围绕农村学员的学习这个中心,帮助农村学员通过平台完成学习过程而开展工作与资源选择。教师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的“教”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在本系统的远程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多的是在扮演资源组织者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这个层面上的认识。

(3)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职能是服务、评价与控制,并提供详细的帮助。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运行中,必须要保证形成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性评价,了解学习者对当前开发的教学资源产品内容的侧重性分析,向课件开发者反馈修改信息并对资源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添加,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农村学员的学习平台。

三、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逐步推广,基于平台的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体系等也需要逐步地建立并加以完善。评价的目标是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模式下农村学员的学习效果,以期证明网络远程教育的可行性,因此,需要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和评价手段。

评价的具体方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问卷调查,可以抽取几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具体到人;二是发挥网络功能,进行网上调查,这种方式覆盖面比较广。

平台的栏目建设、资源的输入等都应以满足当地农村学员的动态需求为前提条件,是一个控制与反馈激励的动态过程。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流程,在整个的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中,通过不断地调整资源平台的资源结构及相应的管理机制,资源平台积极主动地提供农村学员需要的相关学习资源,以适应农村学员的学习要求。

四、结论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的优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农村的远程教育中大量运用,信息化为农村远程教育提供非常难得的机遇。首先,我们应在农村远程教育的技术人才培训中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势。其次,网络资源平台的出现符合农村教育的现状:一是农村教育规模巨大,相对应的却是农村教学力量的薄弱,同时在农村中的教学基础设施的薄弱也是突出问题,而网络资源平台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优秀教师,有利于解决农村教育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二是农村学员在繁忙季节,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网络资源平台的推出应用,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上的相关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利于相关农业技术的教学推广。四是利用网络平台的反馈信息,可极大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农村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是个复杂的体系结构,它的覆盖面比一般的教学网络广,教学的对象又是比较特殊的人群。该体系的长期有效的运行离不开一整套长效机制的存在,在当前的情况下,建立长效机制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多种网络和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教学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并配合中央电大节点资源库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扩大资源平台的资源拥有量。

2,建立现代化的农村远程教育终端。要把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村校共建、村部独建、村企联建、与基地联建等多种建站模式,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不断满足农村学员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

3,开发适用于农村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资源建设基地可以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资源的建设要以质量为重,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4,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网站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学培训与效果反馈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相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的建设参与度,以政府为推手、以市场为导向来切实地推进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体系的发展。

作者:吴敏飞 张盎微

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 篇3:

远程教育残疾学员学习障碍的对比研究

【摘 要】对广西南宁、柳州、梧州三地“肢残人电大学历班”学员的情景障碍、机构障碍、性情障碍三类学习障碍开展实证调查及情况对比分析,针对影响残疾学员远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学习障碍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残疾学员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远程教育 残疾学员 学习障碍 对比研究

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改委、中残联等8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指出要“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随着残疾人对高等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日益重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从2009年开始举办“肢残人电大学历班”(又称“阳光班”)。截至2011年9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总校(南宁)、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西电大梧州市分校共招收残疾学员302人,其中南宁186人、柳州55人、梧州61人。这些残疾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学习障碍?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希望得到哪些帮助?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改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残疾学员提供更为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课题组于2011年11月对三地的残疾学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集体访谈,问卷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209份,有效问卷为196份,其中南宁100份、柳州47份、梧州49份,有效率93.8%。全部调查数据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的理论依据

学习障碍,又称学习困难。本文讨论的学习障碍主要是指远程教育残疾学员所面临的对其参与学习活动或有效学习起阻碍作用的问题和困难等因素。

不同的专家对学习障碍有不同的分类,其中Rezabek将远程教育的障碍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情景障碍,来源于学习者个人的基本情况或所处环境,包括交通、年龄、时间限制、家庭责任等问题;第二类是机构障碍,是由远程教育机构的课程、政策和过程产生的,包括入学、注册、课程时间安排、经济支助和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第三类是性情障碍,来自学习者个人的背景、态度、动机、学习风格以及自信。

根据Rezabek对学习障碍的分类,结合远程教育的实际和残疾学员的特点,本课题组对这些分类中所包含的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并作为调查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情景障碍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1.身体条件因素的对比。三地的残疾学员大部分属于肢体残疾人,除此以外,还有1位盲人、2位低视力和2位语言障碍人士。总的来说,三地学员在身体条件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尽管大多数学员都能生活自理,但身体的不便仍或多或少地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在访谈中问到他们在参加远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时,少部分同学提出了由于身体不便造成缺课严重,希望减少面授课时,更多采用网络在线学习,并由教师定时答疑的建议。

除身体残疾因素外,年龄因素对残疾学员的学习也造成不小的影响。他们当中最年轻的19岁,最年长的52岁,平均年龄36.5岁。离开课堂多年的他们带着身体的不便,以“高龄”重返校园,第一次接触远程教育,难免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学习焦虑和畏难。

2.经济压力因素的对比。据统计,三地残疾学员当中,从事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协管员占64%,从事经营职业的占15%,从事其他社会工作的占9%,自创职业的占8%,没有就业的占4%。总的来说,残疾学员的收入普遍较低,以人数最多的社区协管员为例,他们的工资均在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下浮动,基本为800-1100元(扣除三金后)。在访谈过程中,梧州的残疾学员对经济压力的反应最为强烈,由于收入不高,家庭负担重,他们不得不从事其他兼职,从而挤占了本就不多的学习时间,对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

3.学习设备因素的对比。由于远程教育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部分作业和考试需在电脑上完成,因此,购置电脑等必要的学习设备是完成远程教育的前提。然而,调查发现,1/3的残疾学员因经济窘迫无力购买电脑。其中,南宁无力购置电脑的学员占本地学员的24%,柳州占36.7%,梧州占44.7%,将近一半(见表1)。

我们进一步运用SPSS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卡方统计量值为6.706,自由度为2,渐近显著性为0.035,小于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地残疾学员在缺少学习所需电脑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梧州学员缺少电脑现象最为严重,南宁学员的情况相对较好。

4.工学矛盾因素的对比。一直以来,工学矛盾都是远程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调查显示,59.2%的学员认为工学矛盾是影响自己学习的重要因素。其中,62%的南宁学员、51%的柳州学员以及61.7%的梧州学员表示“工作与学习冲突,时间不足”。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的结果也表明,渐近显著性为0.404,大于0.05,可见,三地残疾学员的工学矛盾情况差异并不大,大部分学员都遇到了工学矛盾的困扰。

5.个人压力因素的对比。一般来说,家庭责任和工作压力都会给远程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学习障碍,尤其对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家庭负担重的残疾学员来说,这些压力将会成为影响他们进行远程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44.9%的学员表示“家庭、工作压力大”,其中,46%的南宁学员、44.9%的柳州学员和42.6%的梧州学员都表示了有此压力,这说明三地学员的个人压力因素差异不大,均有近一半的学员受到了家庭和工作压力的困扰,给自己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二)机构障碍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1.师生分离的影响比较。由于远程教育采取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远程学习者参加面授课的时间比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少了近三分之二。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时间少,师生情感缺失状况严重,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调查显示,22.4%的学员表示在学习中遇到了“缺乏教师帮助”这一困难,其中,17%的南宁学员、26.5%的柳州学员以及29.8%的梧州学员表示有此障碍,可见,梧州学员受师生分离的影响较其他两个城市学员严重,而南宁学员受影响的比例较小。

2.同学交流的影响比较。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促进彼此学习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9.4%的同学认为“缺乏与同学的交流”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影响。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的结果表明,卡方统计量值为8.606,自由度为2,渐近显著性为0.014,远小于0.05,说明三地残疾学员在缺乏同学交流这一障碍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为了解差异的原因所在,我们做了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南宁总校经常组织残疾学员举行各种活动,例如参观自治区图书馆、城市一日游、三届学员联谊会等,此外班委自己组织的活动也同样丰富多彩,极大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感,而柳州和梧州的残疾学员则表示学校和班委都没有组织过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的联系也不多,更谈不上在学习上相互鼓励和相互促进。

3.教学方式的影响比较。残疾人阳光班的教学以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作为基本点,采用基于网络的“导学式面授辅导+自主学习+网上助学+网上考核”的远程教学模式,学校提供包括教学信息、面授辅导、网络答疑、专业网页等教学支持服务。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方式的残疾学员来说,接受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很容易成为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调查显示,17%的南宁学员、22.4%的柳州学员以及25.5%的梧州学员都表示“对教学方式不适应”,其中梧州学员所占比例最高,而南宁学员的适应性相比而言最好。

4.学习难度的影响比较。对于残疾学员来说,学习难度的大小是他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学习难度过大,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如果难度太小,又无法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本次调查中,为了解远程学习的难度是否成为残疾学员的学习障碍之一,我们确定了两个指标:一是作业难度,二是考试难度。

在对作业难度的评价上,23%的南宁学员、42.9%的柳州学员以及40.4%的梧州学员认为“作业难以对付,跟不上”,通过进一步访谈我们了解到,之所以有近半数的柳州和梧州学员感到作业难以对付,一是个别课程的作业确实过多,学员们疲于应付;二是前面提到的缺少电脑导致的结果,由于部分作业需在网上完成,没有电脑的学员只能抽时间到学校的机房完成作业,由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三地学员在此问题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卡方统计量值为8.675,自由度为2,渐近显著性为0.013,远小于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三地残疾学员在对作业难度的评价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柳州学员对作业难度造成的障碍反应最大,而南宁学员对此障碍的反应最小。

在对考试难度的评价上,仅有10%的南宁学员、14.3%的柳州学员以及19.1%的梧州学员认为“很难”,其余的同学认为“比较简单”或“一般”。由此可见,大多数学员对考试的难度是可以接受的,三地学员在此问题上的差异并不大。

(三)性情障碍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1.学习基础因素比较。原有学习基础是学员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石,它对后续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表2可以看到,55%的南宁学员、63.3%的柳州学员以及68.1%的梧州学员都表示“原有学习基础薄弱”,三地学员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表现得比较一致,且所占比例颇高,不难看出,原有学习基础问题已成为三地学员最大的学习障碍问题。

2.学习动机因素比较。学习动机是推动学员学习的内在源泉,是激发学员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它的强度、方向等都直接影响着学员学习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仅有9%的南宁学员、8.2%的柳州学员和12.8%的梧州学员表示“缺乏学习动力”,三地学员的差异并不大,同时也表明大多数学员的学习动机是积极的。

为进一步了解学员们的实际学习动机,我们列举了18种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残疾学员学习动机前三位分别是: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100%);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和能力(100%);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95.9%)。而学习动机后三位是:避开家庭和工作压力(25.5%);晋升职称职位(37.8%);单位或领导的要求(38.8%)。可见,残疾学员参加远程教育的内在动机远远高于外在动机,学习动机因素并非他们的学习障碍。

3.学习信心因素比较。树立信心能够使人积极进取,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反之,缺乏信心则会抑制人的能力发挥,更容易使人遭受挫折,因此,学习信心对于残疾学员来说尤为重要。调查发现,20%的南宁学员、22.4%的柳州学员以及42.6%的梧州学员都表示“缺乏学习信心”,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的结果表明,卡方统计量值为8.281,自由度为2,渐近显著性为0.016,远小于0.05,可见,三地学员的学习信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南宁学员的学习信心最强,而梧州学员的学习信心最弱。

4.学习策略因素比较。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解三地学员的学习策略情况,我们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93%的南宁学员、95.9%的柳州学员和93.6%的梧州学员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72%的南宁学员、81.6%的柳州学员和85.1%的梧州学员拟定了学习计划;79%的南宁学员、83.7%的柳州学员和78.7%的梧州学员都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三地学员在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制定方面差异不大,且总体情况较好,可以推论出学习策略并非残疾学员的学习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引导社会力量介入,破解情景障碍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知,情景障碍是残疾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身体条件、经济压力、缺少学习设备等均对他们造成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级残联和学校都做了很多努力。

为了照顾残疾学员的身体条件,各校都在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方便学员学习,例如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总校专门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在教学楼一楼设立残疾学员专用教室,专门购买了手写板以方便部分文字录入和网上考试存在困难的学员等等,柳州和梧州也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因财力有限,一些设施设备仍无法达到残疾学员的无障碍需求。

为了解决学员收入低的困难,自治区残联和各地市残联资助每名学员3000元学费,个人只交600元,极大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同时,学校利用自治区团委每年拨付的50000元为残疾学员设立了希望—阳光奖学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设立了IET阳光奖学金。在各级残联、共青团和学校的帮助下,学员的经济压力有所缓解,但仍希望得到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让他们的经济条件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在学习设备的购置方面,建议相关单位和部门参考“家电下乡”的模式,在优惠农民的同时能兼顾残疾人弱势群体,让他们买得起电脑,上得了网,不再受缺少学习设备的困扰。

(二)完善教育管理措施,应对机构障碍

在机构障碍方面,缺少师生交流和同学交流以及作业难度太大等障碍表现得比较突出,应该说,完善教育管理措施是应对这些障碍比较有效的手段。

首先,以“平等、参与和共享”的原则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的教学,营造班组团队的学习氛围,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校、教师与学员之间达到情感上的融合,致力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员的交流提供机会,充分发挥有各类特长的学员的作用,带动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参与热情,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

此外,应及时收集学员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妥善解决。例如反应比较强烈的个别课程作业多作业难问题,应引起学校的重视,并积极加以处理。

(三)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克服性情障碍

在性情障碍方面,学员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方面的障碍并不明显,而原有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信心不足两大障碍则表现得非常突出。要克服这两大障碍,首先需要学员加强自身建设,挖掘自身潜力,夯实学习基础,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信心。

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考虑到学员学习基础薄弱的特点,加大面授课时,加强个别指导,巩固小组学习交流的效果,密切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对于因身体原因或工学矛盾原因无法按时参加面授课的学员,应注意提升他们的网上学习技能,引导他们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最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忠真.网络学习者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E-learning研究与动态,2012(2)

[2]蒋纪平.国外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障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武峰,唐国华.以就业为导向的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A].中美远程教育(南京)会议文集[C].2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201106LX867)

【作者简介】廖惠敏(1979- ),女,广西荔浦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远程高等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廖惠敏

上一篇:大班学期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各部门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