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应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模式推行前后的患者各62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此来比对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的影响。结果: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此前有极大提升,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1:

民营医院发展护理队伍体会

为了使护理管理更适合民营医院的良性发展——“以人为本”创新理念,通过合理利用护理人才资源,要培养出一批专科型护士,培养护士与病人、医院的感情,处理好病人之间的关系。从多方位思考、着手,与医院密切配合,最终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是在各个民营医院应该如何给护理人员创造更和谐的工作、生活及发展环境,稳定民营医院护理大队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护理队伍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

护理队伍不确定的因素,民营医院的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等级的医院出来的护士或在校毕业生,在护士自身存在的服务观念、语言交流、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还有在民营医院自身仍然存在管理问题,对护士工作的不重视的现象,只认为医疗治疗更为有效,护理只是辅助治疗,使得在医院管理中只重视护士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服务态度,而忽略了护士有其特定的工作范畴和技术规范,护士是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人才,为此在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的困扰。

1.1 民营医院主要矛盾根源

民营医院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个性管理模式:财产资本私有化;人事管理相对个性化;利益追求最大化。在护理队伍管理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意识有偏见,在行政策对护理专业发展和岗位培养的重视不够, 人事制度聘用的不确定感, 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几率。相对于公立医院择业的自由度更大一些。所以大部分护士对民营医院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护理队伍分布结构不合理

护理队伍分布结构人数差异,从计算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职务结构等. 在校毕业,待业护士的聚集效益好或效益差的民营医院,这样使相互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无形中增加了工作、成长、心理上的压力;加之改变工作环境的愿望与当前在护理领域,是护士短缺、结构不合理、人力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现象,阻碍了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护理事业的发展。增加择业空间加大,医院之间人才竞争激烈,也使得民营医院护理队伍流动性加大。如近几年我院2007年至2009年护理队伍离职情况见表1,2009年职称结构情况见表2,2009年学历结构情况见表3。

表1近年护士离职情况

时间 总人数(n) 离职数(n) 离职率(%)

2007年 55 28 50.09

2008年 61 23 37.70

2009年 75 16 21.33

表2护理职称结构(n=75)

项目 人数(n) 百分比(%)

护士 59 78.66

护师 13 17.33

主管 3 4.0

表3学历结构(n=75)

学历 人数(n) 百分比(%)

护理中专 47 62.66

护理大专 11 14.66

护理本科 5 6.66

护理硕士 0 0

其他专业 12 16.00

1.3 护理管理机制不规范与要求严格的矛盾

民营医院经营以利益为主,护理队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效益。医院领导方面大多存在着“重医轻护”的思想观念,对护士不断加大工作质量要求,但却忽视对她们思想上的激励和物质待遇上的改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与工资收入上存在着落差,挫伤了部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民营医院的护士考核时间不适应而离职因素,调岗换岗经常化,成为护理管理矛盾复杂化。

2落实管理机制

2.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2.1.1科学合理定岗,定岗科学定薪。切实带动护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比如开展“让护士归位,让陪护回家”活动,在护士三五成群谈天说地,大家司空见惯。病人家属无形中成了“业余护士”,承担了大量护理工作,而护士只是偶尔到病床前问一问,甚至连发药、量体温等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也让家属代劳。一些护士不护理,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及家属正常工作,还会淡漠医患关系,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甚至出现医疗纠纷。为此,医院在全院实施病区全程护理,护士每人定岗定床护理5名左右的病人,具体负责病人的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医院还在夜间增加值班护士,不定时到病房巡查,做到病人随叫随到。医院为对护理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制订了严格的奖惩措施,规定科室必须定期召开病人及家属座谈会,对负责护士进行打分监督,如有敷衍、推诿等伤害病人感情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2.1.2坚持区域标准化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不同结构层次的要求,充分尊重护士意愿,实行选择合理岗位。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激发护士的竞岗意识;激发护士的竞薪意识,在保证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岗位的需要。如护理人员本身学历低,导致基本工资低,在民营医院奖金进行二次分配后,分到护士的比例很小,甚至不如医生的七分之一,再者护士的工作压力很大,在民营医院的低薪严管,导致好多护士因工薪问题和不堪重压产生不想当护士的念头,也使得个人价值观取向有所偏颇,从而也影响护士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对待病人缺乏责任心,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也影响整体护理队伍发展。

2.1.3金字塔结构配备人才,科学调动人才积极性。对每位护士建立综合量化考核档案,对考核优秀的护士及时晋级、奖励和破格提拔,不合格的护士予以考查。如档案和户口的所在地,办理需要很长的时间,个别缺乏耐心而辞职;护士本身对档案及户口的不重视,导致其丢失,无法办理保险和晋升;因地方政策的局限性,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无法办理各种关系及上级部门对民营医院部分工作的忽略。

2.2 优化机制,科学管理

2.2.1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科学理念。协助医院做好护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对所有注册护士在人事关系上与医院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护士人事档案实行统一管理。同时,经常听取和征求护士的合理化建议,紧紧围绕为护士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出发,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分析,主动沟通,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2.2尽快建立完善的各项保障制度,积极为护士解决保险问题,帮助其户口、档案、执业证的重要关系的调转和办理情况,保证各种晋升的顺利进行。针对民营医院的护士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护理部实行谈话的形式与护士进行交流,了解她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和准备辞职的护士进行谈话,了解辞职理由,根据实际情况尽力挽留,科学化,人性化的进行管理,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减少医院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

2.2.3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需要是人们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它主要表现为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高学历的人才,追求的往往是精神上的满足,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爱好、工作条件、学习上进的要求以及权力、地位、荣誉等,所以医院治理者要充分熟悉到职工个体需求的多元性、复杂性,尽量了解职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尽量为他们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可以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如:独挡一面完成某项工作,为其科研提供支持经费等,同时还要满足其积极要求上进的需求,非凡是中青年职工,要不断健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他们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激励其成为学习型人才和优秀职工,从而使其自身价值不断增值,具备与同级同层次医生比较的竞争力,除物质激励外,注重情感、机会激励政策,注意不断发现优秀的护士典型进行表彰奖励, 从而增强医院的优势。

2.2.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团队精神。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医院深厚的文化沉淀、优秀的精神传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影响和团结全院职工,提高其精神、道德、思想层次,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医院环境。医院文化是医院治理和激励的最高境界。强大的医院文化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医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职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医院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医院治理的理念、医院的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形象、医院品牌等,要做到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把人的因素放在核心位置,时刻将开发人的潜能放在主导地位,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逐步建立自己职工认可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医院文化。只有当医院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职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医院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才可能以强有力的团队,共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2.5优化细化护理工作程序,建立比较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护理工作流程、服务细则等,使护理工作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随着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和不断改进以及新员工的大量增加,护理安全质量的保证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每个科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实施规范护理行为,优化细化护理工作程序,确实落实床边2人核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以及建立前馈控制机制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6强化护理安全质量教育体系。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避免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因此,我们每月科室进行差错上报,针对差错科室差错小组先进行科内定性、处罚意见及防范措施,再由护理部组织的差错讨论组进行讨论后定性,实行处罚,并全院针对差错警示大家,使当事人和所有护士都受到教育,杜绝差错再次发生。同时,要加强医疗法律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护理工作的法律问题,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

2.3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2.3.1培训基础

根据护士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个人素质差异,进行个性化培训。护理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培训。这种课程设计把民营医院经营目标与护士的专业要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使护士在体现医院文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得到最需要的培训。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每年护理部将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分层次培训护理人员。通过教育督促全院护理人员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巩固全院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对病情动态变化的观察、分析及应变处理能力,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圆满完成护理工作计划。

2.3.2培训要点

(1)强化基础。以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为基础,夯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2)立足岗位。开展技能训练,立足岗位工作需要,反映岗位特点,使护士扎实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娴熟运用。

(3)拓展内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对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在提高护士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贴近病人,树立白衣天使良好的行业形象。

(4)有责任感。护理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不计报酬,多付出。

(5)率先示范。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当好护士长的得力助手。

要创新训练方法,丰富训练内容,注重训练效果,深入开展“医院管理质量效益年”和“两好一满意”活动。我们要齐心合力,把这项工作做好,绝不辜负领导对我们教导队的期望,不断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服务质量,更新知识,规范技术,增长技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使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总之,民营医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份额之争是一个必然的现实。民营医院可以通过扬长避短, 发挥管理机制的灵活性, 优化护理人才的成才环境,理顺护理人才的使用环境, 改善护理人才的培养环境, 完善护理人才的激励环境,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护理队伍, 以此增加民营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总之,现代化医院的激烈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加强和完善医院激励机制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知识、充分尊重人才,使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得到最大发挥,齐心协力,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以强有力的团队,使医院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宋小梅

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2:

应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影响

摘要:目的:应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模式推行前后的患者各62例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此来比对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的影响。结果: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此前有极大提升,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推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实现整体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民营医院;服务效能;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顾名思义,其最为核心的理念便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以及全方位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而要将优质护理服务落于实际,往往需要医院在这过程中,对现有的护理模式进行革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医院革新现有护理模式,并适时引入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课题,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指出,民营医院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引入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往往可以使护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并能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应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民营医院整体服务效能影响,进行相关的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前收治的患者62例以及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62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期间,参与满意度调查的患者,皆为入院治疗患者且无精神疾病,并同意接受满意调查。按照我院领导的要求,我院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推行初始时间为2018年6月,即自这一时间起在各个科室推行该种护理模式。

1.2方法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推行,需层次分明且循序渐进,具体措施如下:(1)设置专门的医疗岗位层级。依托于科室工作需求,设置专门的医疗护理岗位,并确定相关的资质要求。这中间,医师按照资质进行划分。护士人员则依托于职称、技术水平、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及工作年限等指标,进行岗位分级。在分级工作完成之后,则需要将医护人员按照疾病种类以及医护人员特长,分为若干个医护小组,每组之中应有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若干个护士,继而形成稳定的护理团队。而在护理团队形成之后,便应针对现有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革新考量。期间,医疗小组中内部的成员,应明确落实相关职责,并保证密切合作[2]。(2)革新服务方法。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推行,其本质在于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强、整体性高的护理服务。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应相互配合,并密切沟通。并以此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指导、护理、饮食、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另针对一些疑难病症的患者进行讨论,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客观实际的护理方案。此外,民营医院方面还应该创设意见反馈机制,方便医护人员、患者等,及时反馈关于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的建设性意见,继而助力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长期化推行。(3)制定考核方案。这期间,民营医院需充分结合医护人员的岗位技术能力、工作内容等,创设相应的层级以及职责,并结合职责、层级的情况,落实相关考核的方案。其中,考核方案所要涉及到的指标,需要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量、患者满意度等。并且,还要重点考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民营医院还应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3]。

1.3观察指标

对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推行前后,我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期间,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具体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指标,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并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均数±平方差(xs±)表示。在P<0.05时,差异便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统计数据表明,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19%,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后的护理满意度93.55%,模式推向前后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该对比差异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就实际情况而言,该种护理服务模式实际上打破了固有民营医院护理服务模式的局限性,并实现了患者、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相关研究指出,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构建成功之后,

可以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疾病的认识,从而为其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效率,提供良好的前提[4]。

并且,在该种护理服务模式的影响下,医生也会加入到现有护理路径的制定之中,而这则为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继而实现了民营医院服务效能,整体上的提高[5]。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还有助于,实现民营医院内部资源的重组,优化现有护理流程,从而打破原有服务护理服务模式所保有的局限性。并且,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革新,实际上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这一维度指标的保证,则能显著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总之,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民营医院的整体服务效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当代民营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切实的引入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并推动落实制度层面的建设,继而实现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创设[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推行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差异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在民营医院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继而使民营医院的整体服务效能得到提升。这对于民营医院的长远发展来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推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实现整体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巧蓉. 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在头颈肿瘤外科推进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8,31(5):1-2.

[2]张玉霞.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8,27(4):75-76.

[3]石晓娟.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9):163,165.

[4]伍小芳, 肖思瑜, 朱小丽,等.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小儿斜视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9):2396-2399.

[5]王芳, 戴立榮, 叶伟杰.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 健康前沿, 2018,27(5):74-74.

[6]赖婕, 刘雅玫. 医护一体化在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5(9):203-204.

作者:刘瑜

民营医院护理论文 篇3:

医院感染护理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护理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病例均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纳入患者3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4-6月所纳入患者32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管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为(98.5±0.6)分,消毒隔离评分为(94.2±1.2)分,感染监控评分为(92.5±0.8)分,无菌操作评分为(92.3±0.3)分,健康教育评分为(93.5±0.9)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3.8±0.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2.86%(93/3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468/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院感染护理综合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各类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综合干预; 护理管理

【Key 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Nursing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0.016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并可作为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1-3]。文献[4-6]报道中显示:30%以上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与护理操作不合理、护理管理缺陷有直接关联性。换言之,加强护理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7-10]。为分析医院感染护理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纳入病例均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纳入患者3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4-6月所纳入患者3250例为观察组,对比观察常规管理模式与综合管理干预模式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病例均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1-3月所纳入患者312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4-6月所纳入患者32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680例,女1440例,年龄20~60岁,平均(43.5±2.9)岁;观察组中,男1760例,女1490例,年龄20~60岁,平均(42.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综合管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根据卫计委颁布医院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对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制度以及护理质量管理规章进行完善与修改。(2)加强教育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的培训机会,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问题的认识。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作为岗前、在岗期间的重要培训内容,强调护理人员不断更新并优化消毒隔离知识以及个人防范技术。(3)制定感染记录单。护理人员应当对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记录信息包括感染患者个人基本信息、感染监测护理人员信息、监测项目、报告医师基本信息、预防措施等,以完善感染监测基础资料。(4)组建感染管理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联合构成感染管理工作小组,要求各个科室以及护理单元监控人员随机抽查护理质量以及感染控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逐级上报,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5)制定感染预防工作计划。根据科室特点总结常见感染类型、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体温、脉搏、白细胞数量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对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与实践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降低有创物品使用频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识别与预防性护理。针对呼吸道症状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用密闭吸痰技术或振动排痰机干预,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6)定期召开管理小组工作会议。小组应定期展开会议并讨论抗生素应用、感染知识教育、病房管理、消毒隔离以及标本送检等问题,并不断完善感染预防工作计划,提高感染防控水平。

1.3 观察指标 以护理质量、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为观察指标[11-12],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效果的差异。护理质量应用科室自拟问卷调查,评分项包括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感染监控、无菌操作、健康教育以及基础护理。单项评分值域为0~100分,评分结果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医院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划分,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其他感染,统计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作为对比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感染监控评分、无菌操作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医院感染对比 观察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2.86%(93/32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人口密度大,微生物集中程度高,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风险常年居高不下。文献[13-16]报道显示:医院感染已成为现阶段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除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以外,还会造成患者家属乃至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如何通过改进管理模式的方式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17-18]。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为(98.5±0.6)分,消毒隔离评分为(94.2±1.2)分,感染监控评分为(92.5±0.8)分,无菌操作评分为(92.3±0.3)分,健康教育评分为(93.5±0.9)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3.8±0.3)分,各项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2.86%(93/32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实施既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为护理人员感染防控提供行为指南,也能够的保护患者安全,通过完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方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19-20]。本研究中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以及监控护士联合构成感染管理工作小组,小组严格落实感染预防工作计划,并通过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的方式优化工作安排,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医院感染护理综合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各类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素霞,王红杰.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与监测[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1):120-121.

[2]丁丽丽,喻玲丽,王鹏,等.新疆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710-713.

[3]王群,罗湘宁.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5-86.

[4]许红红,刘允香,黄婉锋,等.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9-90.

[5]刘卫平,海云婷,焦月英,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706-709.

[6]李瑞红.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及持续质量改进情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2):127-129.

[7]刘芳菲,董宏亮,范珊红,等.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702-705.

[8]李六亿,李洪山,郭燕红,等.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8):507-512.

[9]冯艳琴.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6):151-153.

[10]杨亚红,黄勋,张浩军,.全国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培训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59-664.

[11]张桂芳.三级质控管理在减少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63-165.

[12]秦小平,吕华,陈宝敏,等.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管理30年状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89-693.

[13]吴玉娟,秦勤,唐菊英,等.无陪护管理对降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J].河北医药,2016,38(3):468-470.

[14]曹力,杨立霞,郭海燕,等.加强医院感染专项管理的探讨[J].武警医学,2012,23(8):648.

[15]马文晖,王力红,张京利,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闭环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2597-2599.

[16]周金秋,王振华,孟甜等.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管理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908-1910.

[17]孙秀春,尹建春,乔霜,等.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503.

[18]黄庆宁,刘丁,陈萍,等.量化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预警化管理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979-4981.

[19]黄红霞.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61-162.

[20]杨俊华,王雪,彭丽蒙,等.118所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0):688-690.

(收稿日期:2016-06-16) (本文编辑:郎威)

作者:李美鹚 张丽华 林鲜奇 黄小玲

上一篇:临床骨科护理论文下一篇:消防后勤工作总结(精选2篇)